首页 > 文章中心 > 将进酒原文

将进酒原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将进酒原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将进酒原文范文第1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业经济和信息化研究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新疆东临制造业发达的内地省区,西临资源丰富的中亚地区,资源、地缘、人文等优势突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和战略要地。充分利用国家给予的特殊政策,加强同周边国家以能源资源互补为主的深层次合作,建设进口产品加工基地,把新疆打造成我国西部的加工制造业中心、重要经济增长极和向西开发开放的战略支点,对于促进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进口资源 研究 对策

一、新疆进口产品现状

根据分析,新疆进口货物中,原油、矿产、煤炭、棉纱、农产品等资源类及粗加工产品占比从2009 年的59.8%增加到2012 年的81.3%。在进口货物中,原油进口占比逐年升高,至2012 年已超过50%。新疆进口煤炭资源主要是新疆缺少的冶炼用焦煤,进口量近年有大幅度增长。特色矿产资源是新疆进口值第二大货物,近两年数值变化不大,但未来将有较大幅度增长。新疆进口农产品的一直保持在1 亿美元以上,且有增长的趋势。

据从海关取得的数据,2013 年新疆进口的部分资源性产品整体呈现下降态势。

二、新疆周边国家资源和新疆相关产业现状

(一)周边国家相关资源情况

1.周边国家油气资源情况。中亚地区的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油气资源丰富。哈萨克斯坦石油预测储量约100 亿吨,探明剩余可采储量41.1 亿吨。天然气预测储量6 万亿立方米,探明剩余可采储量2.21 亿立方米。2010 年原油、天然气产量为7 952 万吨、371 亿立方。乌兹别克斯坦探明石油、天然气储量5.84 亿吨、2 万亿立方米,原油年产量维持在500 万吨左右,全部供应国内炼厂。天然气开采量保持在650 亿立方米左右,其中150 亿立方米出口到周边俄罗斯等国家。土库曼斯坦原油探明储量约2.7 亿吨,剩余可采石油储量约8 160 万吨,天然气蕴藏量约7.94 亿立方米。目前年产原油约1 000 万吨,实际加工约600 万吨。中亚地区石油工业普遍比较落后,资源开采程度低,需要投入的资金和技术强度较大。石化工业大多处于初步开发阶段,石化原料和日用消费品都一直依赖外国的供应。

2.新疆周边国家铁矿、铜矿资源储量情况。铁矿资源:俄罗斯铁矿储量占世界总储量近40%,大约是650 亿吨。工业类型的450 亿吨铁矿石当中(A+B+C1),接近300 亿吨(约占总量的43%)的铁矿石品位在50%以上,这些铁矿石不需选矿就可以直接利用。还有150 亿吨(3 约占总量的30%)铁矿石用只需要简单的选矿。哈萨克斯坦铁矿石探明储量83 亿吨,储量基础为190亿吨,居世界第七位。蒙古国铁矿石储备总量约为7.26 亿吨,其中已探明储备量4.38 亿吨,预测储备量2.88 亿吨。

铜矿资源:哈萨克斯坦铜矿储量约4 250 万吨,铜探明储量约占世界的6%,居世界第4 位,特别是北滨巴尔喀什地区的科翁腊德斑岩铜矿床是世界十大斑岩铜矿床之一。乌兹别克斯坦有铜矿床和铜矿点900 余处,探明铜储量有2 500 多万吨,探明铜资源量居世界10 位,主要储量集中在阿尔玛雷克铜矿区的卡尔玛克尔与达利涅耶两个大型综合性斑岩铜矿中。

3.周边国家棉花资源情况。棉花是中亚国家重要的农产品资源。近年来,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等国的棉花总产量年均140 万吨~150 万吨,约占全球总产量的5.2%~5.6 % 。其中乌兹别克斯坦是世界第六大棉花生产国,近年来年产量维持在98 万吨左右,其中60%用于出口。土库曼斯坦、35 万吨。由于种植和加工等技术方面的客观因素,中亚棉花品质不高,比较适宜生产中、低档棉纱。中亚国家纺织工业基础比较薄弱,除乌兹别克斯坦大约有近400 万锭棉纺生产能力外,其他国家棉纺工业几乎为空白,棉花基本上用于出口。近年来,中亚棉花价格与国际棉价一样处于历史低位。我区与中亚各国地理位置相近,贸易条件十分便捷,进口中亚棉花在我区进行棉纺加工具备一定的条件,同时有利于降低我区棉纺企业生产成本、改善棉纺产业发展环境。

(二)新疆相关产业发展情况

1.新疆石油工业情况。2013 年,新疆境内原油产能2 800 万吨,原油加工能力3 310 万吨。疆内原油加工量2 490 万吨,进口原油加工量1 000 万吨,原油内地输送量1 418 万吨。从中哈原油管道输送能力看,尚有从国外增加进口原油近900 万吨能力。2014 年新疆民营石油炼化企业新增原油加工能力600 万吨,原油缺口为400 万吨,疆内民营企业面临原油供给不足的问题。天然气方面,2013 年新疆天然气产量为280 亿立方米,中哈天然气管线进口天然气279 亿立方米,缺口为20 亿立方米。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利民燃气工程”、“煤改气工程”的推进,新疆天然气使用量呈直线上升,需求量将大幅增长。

2.新疆特色矿产业发展情况。钢铁产业:2012 年末,全区规模以上钢铁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11.1 亿元,增长18.5%;完成生铁产量1 328.32 万吨,增长22%;粗钢产量1 138.23 万吨,增长27.5%;钢材产量1 289.84 万吨,增长30.9%;铁矿石原矿总产量3 365.66 万吨,下降9.4%。2013 年新疆钢铁产能1 305 年万吨,2014 年约2 470 万吨。

铜产业:近几年,依托资源优势,新疆铜产业发展较为迅速,且已初具规模,从业企业达110 家左右,主要分布在阿勒泰、哈密、吐鲁番、伊犁和克州等地区。其中:采选矿企业100 家左右,年产5 000 吨铜金属以上企业有6 家。其中新疆五鑫铜业有限责任公司、新疆鑫慧铜业有限公司和吐鲁番工企矿冶有限责任公司三家公司的设计产能为产铜金属25 万吨/ 年。冶炼技术方面,疆内大型冶炼企业已按照《铜冶炼行业准入条件》采用闪速熔炼、富氧顶吹熔池熔炼等先进工艺,达到同行业先进水平。

3.新疆纺织业发展情况。2012 年全疆棉花种植面积达到

2 581 万亩,总产量达到353.9 万吨;种植面积占全国比重由1985 年的4.9%增加到37%,产量从占全国的4.5%增加到52%。近年来,新疆有效承接东部纺织产业转移,纺织行业产能规模迅速扩大,已经形成了以棉纺织和人造纤维为两大支柱,包括毛纺、化纤、丝绸、服装、麻纺等门类的工业体系。2013 年,全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15 亿元,棉纺生产能力居西北第一,粘胶产量居全国第二位。新疆口岸进口棉短绒8 804 吨、棉花22.1 万吨,货值分别为430 万美元、4.9 亿美元。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进出口贸易规模小。新疆进口加工规模小。新疆进出口总额在全国的排名从2005 年第14 位下滑到2012 年第19 位,从西部第1 位下滑到第4 位。2013 年,我区实现货物贸易进出口275.6 亿美元,增长9.5%,虽然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9 个百分点。但中西部地区的重庆、河南、安徽、云南、陕西、甘肃、贵州等7 个省市外贸增速都在15%以上,新疆增速明显较低。

2.部分进口产品不能满足疆内需求。近年来,新疆石油和化学工业、特色矿产业、轻纺工业发展速度加快,由于体制机制和相关进口配额政策影响,原油和成品油进口贸易增长缓慢,资源性产品进口出现下降,进口的石油、天然气、矿产品、棉花等产品尚不能满足新疆产业基地建设需求。

3.与周边国家相比疆内棉花产业竞争力相对较弱。新疆虽然是我国棉花产能大区,但不是棉花产业发展竞争强区。受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影响,国内外皮棉价格每吨相差4 000 元左右,国内棉花价格远远高于国外价格。加上新疆棉纺织产业多是初级加工产品,目标市场是东南沿海地区,每吨实际运费在1 200 元左右,远高于内地多数棉纺织产区的实际运费,这些造成了棉纺织企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纺织行业出现严重亏损,市场竞争力下降,纺织产业整体发展困难。

4.企业在境外投资较少。到目前为止,新疆企业在26 个国家投资兴办或参股企业192 家,投资100 万美元以上的企业仅有91 家,主要是资源开发、建材生产销售、商贸流通、农副产品和食品生产加工、服务业等企业。新疆在境外企业普遍规模小、投资少、行业分散,企业“走出去”没有形成规模。

四、促进进口产品加工基地建设的对策建议

1.石油、天然气和化学工业方面。一是加大原油进口力度。自治区加强与国家发改委、商务部以及中石油的沟通协调,争取从哈方进口原油剩余能力中切出一部分用于支持疆内地方炼化企业。同时,大力支持份额油允许进口,支持当地发展石油和化学工业。

二是继续增加新疆地区天然气供应量。根据自治区的统一部署,借鉴乌鲁木齐市煤改气成功经验,北疆地区有条件的县市将实施煤改气工程,新疆天然气的消费量将呈现加速增长态势,建议在保证目前天然气用量的基础上,继续支持新疆煤改气工程建设,满足新疆城乡居民和社会发展天然气需求。

三是加大与中亚国家在石油石化领域的投资合作。出台鼓励国内多种所有制企业“走出去”参与中亚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与建设的优惠政策,推动油气资源在当地的初级加工,再进口这些初级加工产品进行深加工,与新疆石化产业实现上下游配套发展。

四是加快推进西气东输四线建设,尽快开工建设西气东输五、六线,以及煤制气的支线工程建设。

2.特色矿产资源方面。一是探索建立境外矿产资源风险勘查基金。从发达国家所走过的历程来看,各国政府都会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多种财税支持政策,并使之成为一项制度化、规范化的政策措施。在财政方面,设立海外投资基金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建议由国家主导,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开展投融资创新,探索建立专门用以境外地质勘查和矿业开发方面的基金。

二是加强与国家相关部门对接,争取中央将矿产资源补偿费及矿业权出让价款全部留自治区,用于新疆及中亚五国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提高地质矿产研究程度,有效降低开发与利用风险。

三是加大力度支持新疆进口铜、铁矿石。研究探索进口资源补贴形式,加大补贴力度。给予进口铁、铜矿石(初级冶炼品)公路运输补贴。进口铁、铜矿石(初级冶炼品)大多采用公路运输,成本高。建议国家和新疆共同制定优惠政策,给予新疆进口铁、铜矿石(初级冶炼品)公路运输补贴。同时,降低进口铜精矿、铁矿石(铁精粉)海关通关费用。据了解,目前进口铁矿石(铁精粉)海关通关总费用约占进口原料价格15%,企业负担重。建议减免或降低进口铁矿石(铁精粉)、铜精矿海关通关费用。

3.棉纺产业发展方面。一是充分利用中亚各国棉花资源,争取国家特殊政策,给予我区棉纺企业一定进口棉花配额,用于进口中亚棉花,降低新疆棉纺企业原料成本。

二是加大棉花流通体制改革力度,在新疆建立棉花期货市场,保证新疆纺织企业原料平稳供应和价格稳定。

将进酒原文范文第2篇

2、原文:

《将进酒·君不见》

【作者】李白 【朝代】唐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将进酒原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中生语文;朗读兴趣;策略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朗读是一种充满情致的实践活动,它可以让学生认知文字、感受声律、领会情感、发展语感、体味词句等。因此,在课堂上往小的方面说,朗读是形成阅读能力、培养情感;往大的方面说,朗读是教学改革和教师设计水平的重要标志,故应该加强对高中生朗读兴趣的培养。

一、高中生语文朗读的现状

目前,高中生语文朗读存在如下问题。一是朗读目标不明确,课堂上常见到这样的情景,全班读完后分组读,男生读完了之后女生读,看起来挺有趣的,但学生心中茫然。老师只是轻描淡写的说某某将此文有感情的读一遍,但目标并不明确,学生只是有口无心的读。二是朗读训练没有序。朗读训练是有顺序的,一般遵循“读准―读通―读流利―读出感情”这样一个过程。因此,老师切不可漠视这个“序”,一定要按照这个过程进行。三是淡化朗读评价。学生朗读完后老师一定要做出评价,慢慢引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读得好还是不好,有没有感情,感情投入得够不够都需要给予点评,当然,老师也要注意点评的方式,让学生多体验一些成功的喜悦。

二、提高高中生语文朗读兴趣的策略

1.重视范读的榜样性

梁实秋先生在回忆他的老师徐先生讲课时说,徐先生在介绍完作者之后会朗读一遍全文,这一遍朗读很有意思……古文也好,白话文也罢,都一字不落地读一遍,像演员在背台词一样,他把文章里蕴含的意义全都给宣泄出来,念得有板有眼、有腔有调、有感情、有气势……听完之后,原文一半的意义便已领会了。由此可见,文章的腔调、感情、所蕴藏的意义都可通过朗读来表达,学生在听老师范读的过程中,获得了对文章最初的、最直观的认识,进而激发朗读的欲望。老师的范读是最直接、最亲切的,它可以让学生透过老师的范读更深入地理解原文的内容,感悟原文表达的情感进而产生共鸣。

例如,在学习《陈情表》一文时,老师不需要用太多的讲解,只需身穿肃装,表情严肃,朗读时用低缓而长长的男中音并饱含深情,以表达对亲人的怀念。音色深沉,苍劲有力,将课堂沉浸于悲怆的氛围之中。老师先范读,使学生“亲其师,则信其道”,将朗读和学习的欲望激发出来。当然,也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即朗读录音,它可以给学生提供语言、节奏等方面的示范,使学生学习时有标准、有兴趣,对朗读水平的提高大有帮助。

2.对学生主体性的关注

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学生都有使自我价值得到认可的心理,在老师的影响下,学生便跃跃欲试,这时老师可以让学生试读。老师范读时读得很感人,但学生却达不到这个效果,因此,老师应趁热打铁,教给学生一些技巧。首先要感知文字内容,扫除知识障碍,然后展开想象、浮现形象,把抽象的文字变成画面,接着通过画面品味语言,把握好语调、语速、语气,边想象边领悟。这样反复朗读,学生便能达到原文的境界。对于一些思想浓厚的文章,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用心朗读、用情朗读,才能真正体会文章中的思想感情。

例如,在学习《将进酒》一文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录音教材,只要播放录音,就会产生先声夺人的感觉,其气势之澎湃,可以创造浓厚的氛围。当然,如果老师的朗读水平很高,直接范读最好,而且更有说服力。

3.朗读方式的注重

学生朗读的进行是要有准备、有目的的,朗读方式对朗读效果影响非常大。朗读一般分为听、学、试三个过程。听,即听专家朗读,也就是听录音。如《将进酒》就适合听专家朗读,可以让学生体会其中激愤、磅礴的气势。学,即组织学生朗读,老师纠正停顿、节奏等方面的问题。试,即让学生自己放声朗读,在这个过程中可依据原文采取分读、齐读等方式。如,《纪念刘和珍君》一文适合老师范读出原文的沉痛之情。《荷塘月色》适合学生齐读,用舒缓的二胡曲营造出一种朦胧淡雅、忧喜交织的氛围。《雨霖铃》则应由女生齐读,读出清新、婉约之韵。《赤壁怀古》则应由男生齐读,将豪放、慷慨之势读出来。这样可以使学生达到培养语感,陶冶情操的功效。学生朗读完后,老师要及时适当地给予点评,还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自我点评,鼓励学生参与到评价之中。通过评价强化朗读的激励功能、发展功能和诊断功能。对平时胆小的学生应迅速给予鼓励性的点评,而朗读水平较高的则应在指出其优点的同时指出其不足之处。

在高中生的语文教学中,朗读兴趣的培养不可忽视。要将朗读全方位地、系统地、有针对性地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中去,提高学生朗读的水平,科学地进行朗读教学,在课堂上多留点时间给学生,这样学生既可以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和美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使朗读在语文课上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将进酒原文范文第4篇

文言文是我国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化的最重要载体,也与今天的语言文字有着极其密切的传承关系,学生将这个载体视作畏途实在是一件很悖谬的事;因此,逐步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让他们由畏惧抵触到喜欢热爱,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以及人文素养的培养都起促进作用。

那么该如何做呢?

一、多读多思 活记乐背

语言大师王力曾语重心长的说,“我们必须多读古文,最好能诵读几十篇佳作,涵泳其中”。现在学生厌学文言文一部分原因正是读的篇数不多,诵的篇数更少,学生早期包括幼儿阶段对古诗文的接触越来越少,而学校的古诗文教学,老师又偏爱讲解词语活用、特殊句式等枯燥的语法知识,所以他们开始接触文言文遭遇的就是枯燥的学理上的解剖,而不是生动可感的形象,本为绮丽的花朵却被一瓣瓣撕碎,零落成泥。古代师塾先生在教学生基本的识字句读能力之后,就让他们死记硬背,背不下来就要打板子,《幼学琼林》《四书》《五经》《古文观止》等,在戒尺之下,让学生先背下来再说,长此以往学生也因此慢慢有了很好的阅读古文的兴趣与能力。笔者无意复古,只是固执的认为这是文言文学习的一个必要的途径,如今,我们不提倡死记硬背,但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活记乐背,由简易有趣的篇章开始,不囿于教材选文,可选些适合中职生阅读的诗文。当然教材中也有些很浅易很生动的篇章,《静女》中,“静女”其实不静,很调皮;《孔雀东南飞》中,离婚的刘兰芝还是女神;《将进酒》中,李白也不是成天晕乎乎的高呼“惟有饮者留其名”,心中其实在期待着“天生我材必有用”……文本不难,教师大可不必做烦琐的解读,相信他们结合书注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激励他们读诵,是个很不错的法子。“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也是课程标准里的原话。

二、巧用插图 牵引原文

《鸿门宴》(高教版中职教材,其余同,不注)中有两幅插图名为“项庄拔剑舞”,可以在学生自读过课文相关内容之后,研究插图是否有不合情理的地方,哪里不合理,为什么?依据课文,可以发现,主席上并无项伯座位,项羽雄踞中央,原文是“项王、项伯东向坐”,范增对面该是刘邦,可是居然不见刘邦,而项伯、樊哙舞剑,近处却是张良的座位,也就是说按照插图,项伯翼蔽的竟然是张良了;还有一点,项羽的坐姿也画错了,他是端坐着的,可下文有“项王按剑而跽”,“跽”,注释为“跪而挺身耸腰为跽”。这样推敲之后,鸿门宴的场景就基本得以还原了。

再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也有一幅插图,图中,廉颇上身半裸,背着五六根胳膊粗的长棍,向蔺相如请罪。可以引导查查“荆”和“灌木”两则词条,就可以浅易发现插图的荒谬,那不是荆条而是木棍。学生可以轻而易举的理解“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的意思了。

这样,以插图回溯到对文本的解读,会让文言文学习不再枯燥乏味,而平添了许多乐趣。

三、推敲注解 引导质疑

高教版的这套语文教材的注释有不少值得商榷的地方,这些恰恰成了很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教师应该智慧的利用好。

下面就稍作罗列,一探究竟。

《采薇》,“象弭鱼服”注释为:“用象牙做的弓,用鲨鱼皮做的箭袋。这句是写武器精良。”试想质地坚硬的象牙可以做弓吗?古代黄河流域有鲨鱼可以捕杀来做箭袋吗?合理的解释是:象牙装饰的弓,鱼皮做成的箭袋。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夫子哂之”中的“哂”注释为“微笑”,貌似合理。“哂”还出现两次,分别为“夫子何哂由也”和“是故哂之”,“哂”三次都是带宾语的,而“微笑”是不能带宾语的,可见这里的“哂”明显就是讥笑的意思。孔夫子有时也不很地道,鼓励学生各自谈谈理想,子路上课积极发言,孔老师又讥笑他“其言不让”,让学生很难做啊!

《师说》,“其可怪也欤”注释为“难道不值得奇怪吗?其,语气词,起加强反问语气作用。”错得一点含金量也没有。“不”字何来?照注释去理解,士大夫们“其智反不能及”倒是“值得奇怪的了”。韩愈的意思很显豁:士大夫耻学于师,智慧理所当然就不如不耻相师的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了。这难怪还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吗?

《鸿门宴》,还是上文提到“项王按剑而跽”,注释为:“古人席地而坐,以两膝着地,两股贴在两脚跟上。直身,股不再着脚为跪;跪而挺身耸腰为跽。这里指准备起身刺击。”股,是大腿的意思,两个大腿贴在两脚跟上,难度太大,也很诡异。

质疑的过程,是一个思维活跃的过程,探讨的过程是个充满趣味的过程,学生质疑、思考、探究,轻松的获得多方面的知识,教师盍试为之?

四、辅以“闲话” 拓展内容

关乎作者和课文的一些趣闻轶事,可以适当绍介,貌似与解读文本无关,但它至少可以给课堂增些趣味,为学生提提神。文学创作允许有闲笔,课堂教学应该允许有“闲话”,课堂活了,学生注意力被吸引了,闲话也就不闲了。如孔夫子骂宰予“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太刻薄。刘邦常年白吃连襟樊哙的狗肉,太无赖;杜牧敲颗牙齿赠歌妓作为纪念,可两年后歌妓已全然不认识他,怒而索牙,歌妓让他到抽屉里拿,结果杜牧打开抽屉只见满抽屉牙齿,太悲催!……

将进酒原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阅读教学;文言文;言意统一;境界

如何阅读文言文,是困绕大部分中学生的难题,如何教学文言文,是摆在很多教师尤其是新教师面前的难题。如果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会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会影响学生的高考成绩。通过这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对学习文言文有畏难情绪。究其原因,一是有些学生对学习文言文认识不足,以为学习文言文和我们关系不大,因此对文章中所传达的思想内容理解不到位,对文章的词章结构不够重视,不明白它对自己的写作有帮助,没有认识到所学的好多文章都很经典,它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工作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二是教学方法不当,老师一字一句地讲,一句一句的翻译,面面俱到。学生怕听不懂,于是一字一词跟着老是抄翻译,生怕漏掉一个字。一堂课下来,教师讲得支离破碎,学生学得辛苦乏味,学习效果可想而知,真是得不偿失。针对这种学习状况,我觉得文言文教学应该进行“言意统一”的方法。

每当手捧经典的文言文篇章,首先要仔细体会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将自己的这份感情融入到课堂中,让学生也感受到这份情感,他们自己也会被经典的文本打动,这远比教给他们一些虚词、一些语法重要得多。我觉得,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引导学生自觉学习文言文,让他们轻松自如地学习。

1、以“意”入文,化繁为简

把握文章的“意”能化繁就简,从容演绎。“意”即文章的主旨,文章的情感。教学时,在简单介绍作者及相关资料后我就引导学生初步体会文章的情感,并让他们在文中找出情感的体现。例如,教学苏轼的《赤壁赋》这篇文章时,我不止一次被苏轼的悲喜情感打动。他的文章结构布局严谨,流畅自然,文章由叙事开始,紧接着是精炼的写景,制造气氛,继而在这种氛围中引出主客情绪的变化,从而阐发自己对人生哲理的看法。借客人之口宣泄自己政治失意、人生无常的苦闷;借主人之口表达潇洒超脱、返归自然的情怀。当主客的认识达到一致时,又自然的以叙事作结。文章环环紧扣,安排独具匠心,却不露斧凿的痕迹。无论是作者的写景感悟,还是客与主的悲喜之情,都与作者的政治失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又如在教学李白《蜀道难》时,诗人运用变化莫测、充满浪漫主义的手法淋漓尽致的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的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一副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在惊险的写景氛围中,引出对政治形势的关心表达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关切,诗人的写景抒情安排可谓恰到好处,明确了这些“意”之后,《蜀道难》的学习再不是艰涩难懂,而是在享受精美的文化大餐。所以,把握了文章的情感,文章的主旨,即把握了文章的“意”就能化繁为简,学习起来轻松自如,兴致高涨。

2、以读品“言”,咬文嚼字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倘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了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是受用方法都有莫大的收获。”也有人这样说过,品读中的“品”,是感受,是咀嚼,是欣赏。“品”要以“读”为基础,即在“读”的基础上“品”;而“品”过之后,要用“读”来加深“品”的收获,要用“读”来加深“品”的感受,要用“读”来丰富语言的积累,要用“读”来领悟语言文字所传达出的意。先“读”后“品”,“品”后再“读”,读读品品,品品读读;这就是言意统一的语文学习,或者说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我很赞同这个观点。

我们的文言文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言知意的阶段,老师把文章的主旨或者中心思想告诉给学生之后就开始分析篇章结构,语法,重要虚词,至于这个中心思想,也就是文章的“意”是用何种方式表达出来的,作者或清新或质朴的语言,或豪迈或哀婉的语言学生不能够体会。所以我在安排《赤壁赋》等文言文的课堂教学时,注重对学生进行“读”的训练,以读来品“言”。先范读,再集体朗读,个人朗读,教师指导后再次朗读,都是对文章“言”的品味,只有这样咬文嚼字,学生才能通过文本,通过作者的语言走进他的内心。

3、意与言会,品言悟意

“言”是作者的语言形式,是他的话语方式,但不能脱离“意”而单纯谈言,两者是有机融合的,语文课应该追求意与言会,品言悟意的境界。在教授《赤壁赋》这篇文章时,我对文章情感的把握是引导学生回到原文朗读,品味,让他们享受品言悟意的快乐,享受经典文本带来的言意统一的美妙意境。

相关期刊更多

贵州气象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贵州省气象局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茶世界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