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化工厂安全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化工装置;维修作业;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目前,国内的化工装置现场维修作业安全管理工作做得并是很到位,各种危险性都存在,同时也因为化工企业和施工工人没有做好安全工作,使得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因此,研究分析如何更好的提高我国的化工装置现场维修作业的安全非常有必要。
二、 化工装置现场维修作业安全现状
在化工生产装置检修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如果作业人员没有能够充分地进行风险识别和安全评价,防范措施不到位,很可能导致在工作中产生某种失误,造成事故的发生。有关数据表明,在化工企业生产、检修过程中发生的事故中,由于作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事故约占事故总数的88%,由于工作中的不安全条件造成的事故约占事故总数的10%,其余2%是综合因素造成的。可以看出,在相同的工作条件下,作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
三、化工装置现场维修作业安全管理步骤
1 制订工作计划
石油化工企业的日常维修工作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根据设备的性质、使用环境、各种标准规范的要求等对设备进行的有计划的维修、维护;二是当设备出现故障,影响装置运行时所需进行的非计划的、临时性的维修。第一种情况因为有计划、有依据,按照预设的维修、维护频率、方案进行组织即可,不作为本文讨论的重点;第二种情况因为设备故障的突发性、不可预见性、危险性、复杂性等因素,可以说给装置乃至企业带来较大的危险,需要对维修作业制订完善的工作计划,以确保作业过程的安全。具体做法可以是:故障设备所属车间申请维修作业,厂主管部门组织相关人员研究方案,方案包括落实维修作业所需要的人力、配合工种和材料等,由何人进行危害辨识,制订设备隔离方案,实施维修作业。
2 进行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安全管理的基础,只有充分认识到作业潜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控制措施,才能确保作业安全进行。因此,每项作业之前,都应该进行风险评估。维修作业的风险评估应由维修作业执行负责人召集操作、设备、安全及其他相关人员参加。风险评估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确定工作内容,辨别潜在危害,分析可能后果,落实控制措施,评估残余风险。如果残余风险过高,则应该重新落实更多控制措施,直到残余风险降低到可接受范围之内。并将风险评估结果填人风险评估表,发给作业人员遵照执行。简而言之,风险评估过程可以总结为5个问题:①我要做什么;②哪里可能会有问题;③什么可能会伤害到我或他人;④我应该怎么办;⑤我们安全了吗。风险评估常用方法有预先危险分析PHA(Preliminary Hazard Analysis)、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HAZOP(Hazard and Operability Study)、工作危害分析JHA等。PHA也称初始危险分析,是在每项生产活动地区(单元):之前,特别是在设计的开始阶段,对系统存在危险类别、出现条件、事故后果等进行概略地分析,尽可能评价出潜在的危险性。HAZOP是一种以系统工程为基础,针对化工装置而开发的一种危险性评价方法。基本过程是以关键词(引导词)为引导,找出过程中工艺过程状态的变化(即偏差),然后再继续分析造成偏差的原因、后果及可以采取的对策。
3 实施能量隔离
事故的发生可以说是能量异常释放或有害物质泄漏散发的结果。因此现场维修作业时为了防止残余能量、物料意外释放引起事故发生,维修工作进行之前必须进行能量隔离。能量隔离包括对动能、势能、液压能、气压能、化学能、电能、核能、机械能等能量的隔离。能量隔离由经授权、有资质的人员完成(如:工艺操作员完成工艺隔离、电仪人员完成电仪隔离、维修人员加堵盲板等),并在用于隔离的阀门、电柜开关等设施上加锁,所有钥匙放在钥匙箱中,维修作业负责人将钥匙箱锁上并保管钥匙,以确保维修完成之前没有人能够误操作相应阀门、开关等。具体实施过程。在维修作业前,必须根据具体情况,设计出详细的隔离和解除隔离方案。能量隔离可以分为工艺隔离准备、电仪隔离、工艺隔离和机械隔离等4大步骤。所有阀门、供电柜等上锁后,将钥匙放进钥匙箱,生产负责人将钥匙箱上锁,保存钥匙。维修执行负责人在申请作业票前,也要在相应钥匙箱上加锁。这样,其他人就不能操作相应阀门或供电柜,避免了由于误操作而伤害现场作业人员的风险。另外,隔离完成后,维修作业之前,必须检查、确认隔离的有效性,以确保没有残余能量,防止发生意外事故。反之亦然,解除隔离可以分为解除机械隔离、解除工艺隔离、解除电仪隔离、设备投用前准备等4大步骤。
4 取得作业许可
在能量隔离和其它所需的控制措施到位之后,维修执行负责人就可以向操作负责人提出工作申请。生产人员负责进行检查,确认控制措施落实后签发作业许可证并登记在案,否则需要增加控制措施,以确保风险得以控制。维修执行负责人得到作业批准后,需要召开班前会,将作业风险和相应控制措施以及注意事项与所有班组人员进行双向沟通,解答班组人员提出的疑问。大家意见一致后开展维修工作。
四、安全管理工作主要内容:
1、规范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是保障作业安全的前提
建立健全一套完善科学的安全管理制度,具体制度从各级管理岗位责任制到各工种的岗位规范制度。还应特别加强作业长、班组长“二长”责任制的推行和考核,经常对基层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宣传和教育,使得施工作业从上至下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安全作业氛围。
2、兵马未动,安全先行
每个项目施工要从安全方案开始,并且安全方案是整个施工方案的核心,安全方案必须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安全管理人员和施工负责人对施工项目进行调查分析,了解项目的具体情况,以此来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查找安全隐患和辨识危险源;会同甲方安全管理人员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从施工安排、工器具、人员配备、车辆使用等方面着手,在施工开始前还必须进行一次有针对性的检查。
3、加强监督检查,及时落实安全措施
在作业过程中,加强对安全措施的检查和监督工作,不能停留在施工现场的表面检查上,应深入探讨施工中出现的问题,拿出对策,及时落实有效的安全措施。
4、认真执行安全制度的管理和考核
在安全上严格管理,在考核上加大力度。 “安全考核一体化”的对策,在施工中认真执行有关的安全管理制度,以严厉的考核制度来确保安全规章的实施,执行力必须绝对落实,牢记“事故是积累出来的、大祸源自小错、违章是安全的大敌”,从源头上打消违章施工的侥幸心理,杜绝习惯性违章,力求创造一个安全的、良好的施工氛围。
五、其他安全措施
(1)检修作业前,联系运行人员切断与设备连接的电源,并采取上锁措施,在开关箱上或总闸上挂上醒目的“禁止合闸,有人工作” 的标志牌。
(2)所有在带电设备上或其近旁工作的均需要办理《作业许可证》,执行《许可证管理程序》。
(3)作业人员应按要求穿戴劳保用品(符合“变电所工作时个人防护器材要求”),熟知工作内容,特别是运行人员签署的意见。
(4)电气作业只能由持证合格人员完成,作业时必须2人以上进行,其中1人进行监护。
六、结束语
化工装置现场维修作业安全管理工作需要企业和施工的工人同时具备有安全作业和管理的意识,同时,化工企业要制定严格的安全管理措施,而工人作业则需要严格遵循这些措施,确保化工装置现场维修作业的安全。
参考文献
[1]中国石化总公司安检办编,石油化工安全技术,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8
关键词:桥梁工程;施工现场;本质化;安全管理
相对于其他工程而言,桥梁工程具有很大程度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工程施工环境不确定方面,这是导致桥梁施工存在危险的主要原因。为提高施工的安全性,做好安全管理工作非常重要,而在安全管理中,本质化安全管理又属于重点,因此,必须针对有关这一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这样才能为工程安全性的保证带来更大的帮助。
1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在桥梁工程施工中,做好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桥梁工程需要在施工现场进行,可以说,保证施工现场的安全性便等于保证了整个工程的施工安全。在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中,包括检查以及指挥等多方面工作内容,在上述工作的共同作用下,现场安全管理工作成为了一个体系,这对于工程安全性的保证具有重要价值。桥梁工程具有很大程度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施工环境多变方面。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往往需要攀爬到高出进行作业,这具有很大的危险性,一旦没有做好安全措施,导致工作人员从高处跌落,其生命安全必定会受到威胁。做好现场安全管理工作能够使施工人员的施工过程时刻处于监控之中,一旦发现潜在的危险,能够及时对其进行排除,这对于施工人员安全性的保证具有重要价值。可见,做好桥梁工程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尤其重要。通过对大量事故经验的总结发现,桥梁工程中安全事故的发生往往无法被提前发现,因此,只有防患于未然,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才能有效的降低事故的发生几率。
2本质化安全管理
本质化安全管理属于桥梁工程中一种新型的管理方法,相对于传统管理方法而言,其要求从安全问题出现的源头出发,实现管理工作,从而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以提高工程施工的安全性。本质化安全管理强调未雨绸缪,事先对工程中容易发生的事故进行预料,以此为基础,做出相应的安全措施,从而避免危险的发生。实践证明,本质化安全管理效果相对而言更加良好,因此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
3提高桥梁工程现场安全本质化管理水平的有效策略
从上文可以看出,做好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对于桥梁工程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能够在保证施工安全的同时,提高施工效率的目的。鉴于本质化管理的优势,有必要提出相应的策略,保证其应用效果。对此,笔者主要提出了如下策略:从源头控制本质安全化。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如果我们在事前控制,这是安全经济学的基本定量规律,也是指导安全经济活动的重要基础。同时也告诉我们:预防性的“投入产出比”大大高于事故整改的“产出比”。从源头控制,就是要实现3个转变,即事故控制由事后的被动经验管理向事前主动预防管理转变:现场安全标准化由静态达标向动态达标转变:由传统的被动、辅助、滞后的安全管理模式向现代的主动、本质、超前的管理模式转变。在当今时代,应用相应的科学技术去提高自身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了各个领域发展的关键,对于桥梁工程而言同样如此。为提高本质化安全管理水平,桥梁工程需要应用更加现金的管理技术,同时还应对传统设备进行更新,以提高其运行的安全性。除此之外,针对已经无法通过维修实现重新运转的设备而言,需要及时的对其进行更换,以在保证设备性能的同时,使施工安全也得到保证。需要注意的是,仅仅通过引入技术以及设备去实现安全管理是无法保证桥梁工程的长远发展的,对此,有关人员还必须加大力度做好技术的自主研发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通过人与措施的和谐统一实现本质安全化。为加强安全管理,企业会根据项目建设安全管理的需要,制定有关安全管理的体系文件,用各项规定和制度来约束人的不安全行为。措施的制定要考虑可操作性和人性化,但必须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例如,在桥梁工程建设项目中,搭设大型脚手架作业应用广泛,由于作业人员活动频繁,拧一个扣件的时间很短,作业人员为了方便往往不愿系安全带或忘记系安全带,由此引发的安全事故经常出现。针对这种情况,有的施工单位采取了悬挂生命线的做法,施工人员安全带挂钩可以随着生命线上下、左右移动,施工人员不用再为频繁系、解安全带而苦恼,从施工技术和措施上实现了本质安全化。要实现人与措施的和谐统一,还要激发所有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安全主观能动性。施工队伍的管理水平、施工人员的安全素质,在安全行为上的自我约束能力,是实现施工安全的必要条件。因此,在施工单位一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抓住施工队伍的安全保障体系建立,人员配备、安全教育等环节,确保“责任到位、制度到位、教育到位”。作为施工管理人员应督促施工单位保证足够的安全教育时间,想办法提高施工人员安全意识和能力,刺激其安全参与积极性,实现“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的转变。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和造就“本质安全性”施工队伍和施工人员,实现人与措施的和谐统一。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做好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十分重要,这是提高工程安全性的基础,鉴于本质化管理在现场安全管理中的重要意义,有必要通过相应措施的实施去提高这一管理方式的应用水平。对此,引入并研发新的技术与设备以及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均应受到重视。
参考文献: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强化措施;分析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涉及的环节众多,施工时间较长,为了更好的实现安全施工的要求施工单位需要对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产生足够的重视,但是当前一些施工单位在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对实际施工过程产生一定不利影响,为了最大程度的保证施工顺利展开施工单位需要对现存问题进行研究,制定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进而为施工进度和质量提供更多保障。
1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问题分析
现阶段社会各界人士对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性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但是通过实际调查发现在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下面对一些问题进行阐述。
第一,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机制缺乏完整性。安全管理机制完整与否将直接影响实际管理效果,但是当前一些施工单位在安全管理体系上存在不完整的问题,在此种情况下管理人员对自身职责和工作内容不明确,存在一人管理几项内容和管理内容无人管理的情况,并且因为管理制度不健全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一些管理人员会出现走形式的情况,导致每项管理内容无法落实到实处,使建筑施工现场安全性无法得到保证。
第二,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安全意识较为淡薄。安全意识的高低可以间接反映出相关人员对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当前一些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对安全管理工作未产生足够重视,安全意识较为淡薄,具体体现在:施工人员进入施工场地未按照要求做好安全防护工作,不能积极配合管理人员的工作;管理人员对每项安全内容进行管理时只是草草了事,未做好彻底排查,无法及时发现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问题和隐患,上述种种情况导致施工现场出现安全问题的可能性增加,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产生较多不利影响。除上述两种问题外还存在机械设备管理力度不够以及未做好现场安全防护措施等问题,在此不做过多赘述。
2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强化措施
为了提高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效果,给施工人员创造安全的施工环境,施工单位需要针对现存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笔者根据相关资料和自身经验现提出如下措施,仅供参考。
第一,构建健全的施工现场管理管理机制。为了合理应对安全管理机制不完善的问题,施工单位需要结合相关规定的条例和施工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对现有安全管理机制进行不断的完善和更新,施工单位可以从如下几点入手:其一,成立专业化的管理部门。为了更好的将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到位,施工单位需要成立专门的管理部门,管理部门的人员以建筑工程负责人为首,在各部门选择优秀的人员作为下级管理人员,这种情况能够最大程度的保证管理队伍的专业水平和素质,为后期实际管理过程奠定坚实的基础;其二,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可以对管理人员的各种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为此施工单位需要对管理制度进行制定,借助管理制度对管理人员走形式的情况进行规避,保证将每项管理内容落实到实处,为建筑施工现场安全性有所保证;其三,推广责任制。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贯穿于整个建设施工过程,涉及的内容较多且较为繁琐,为了避免管理内容遗漏的情况施工单位需要对责任制进行合理应用,将安全管理内容进行分区划分,将每项管理内容分配至人头上,让管理人员对自身职责及具体工作内容进行明确,减少一人管理多个区域多个内容的情况出现,使每项安全管理内容均由直接负责人,可以按照相关规定的要求逐一进行管理和排查,可以及时发现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问题和隐患,在经过分析研究后可以尽快采取应对措施进行处理,减少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问题出现的几率,从而实现安全、文明施工的要求。
第二,提高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针对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安全意识淡薄的问题施工单位在工程项目正式开工前需要组织安全教育培训,在教育培训过程中对国家相关规定的要求进行讲述,对一些建筑工程目出现安全事件产生的不利影响进行说明,让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对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产生足够认识,且安全意识会有所提升,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时会按照要求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并且能够积极配合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够对施工现场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主动上报给管理人员,为安全管理工作效果的提升提供更多有利条件。除此之外施工单位需要对管理人员进行更加专业的培训,其是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角色,其专业性和素质将直接影响管理效果,为此需要对其进行不定期的培训,通过培训过程让其对新时期的要求进行了解,并且可以对学习到一些新式的管理方式方法和理念,在掌握后可以应用于实际管理中,通过培训过程对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素质和责任感进行提升,从而实现提高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效果的目标。
第三,加大施工现场安全防护管理工作的力度。通过安全防护措施可以对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问题出现的几率进行降低,为此施工单位需要对安全防护管理工作产生足够重视,不断加大管理力度。施工单位需要做好如下几项工作:其一,为施工人员配备齐全的安全防护工具,主要包括安全帽和安全带等,并且要求施工人员进入施工场地时必须对安全帽进行佩戴,对于高空作业的施工人员需要扎好安全带,减少施工人员出现安全事件的可能;其二,在施工现场具有一定危险性的位置设置明显的标志,让走过的人员对其进行避让,从而降低安全事件出现的几率;其三,对机械设备进行严格管控。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涉及的机械设备较多,例如:塔吊、起重机等,以往因为机械设备防护装置安装不到位出现安全问题的情况较多,为此施工单位需要对机械设备防护装置的安装产生足够重视,按照不同机械设备的要求对相应的防护装置进行安装,与此同时需要做好机械设备检修养护工作,通过检修及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尽快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在保证施工进度的情况下可以实现安全运行的要求;其四,做好防火工作。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如果发生火灾将会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果,为此施工单位需要对防火工作产生足够重视,对各类电线进行定期排查,如果存在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同时需要在施工现场的不同位置对消防设备进行合理设置,在发生火灾时可以立即进行扑救,减少其带来的不利影响。
3 结束语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的关键内容,上文对当前管理现存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构建健全的施工现场管理管理机制、提高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以及加大施工现场安全防护管理工作力度等强化措施,希望施工单位可以借鉴文中内容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从而使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的效果有所提升,更好的实现安全、文明施工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健.针对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探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33):828-829.
关键词:施工现场;工程建筑;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2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们对于住房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而推动着我国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近年来建筑工程呈现出需求量大、高层建筑增多、施工工艺复杂、施工难度加大等特点。另一方面,由于建筑施工固有的露天作业多,现场环境复杂,手工操作体力消耗大、高空作业和交叉施工多,施工现场不安全因素多等特点,生产安全事故难以完全杜绝。施工安全问题至始至终是困扰建筑业,也是工程建设难点,虽然建筑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先进的机械设备被应用到生产建设中,大大减少人力资源的投入和繁重体力劳动,但是,并不能替代人力资源,而对劳务人员文化水平低、安全意识差、素质低下、随意性大、管理困难,从安全生产五要素人、机、料、法、环,人的不安全行为依然是当前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事故的主要诱发原因,本文以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生产问题作为切入点,对提高施工安全管理的相关措施做以前要的分析,为工程的安全施工提出一些微薄之见。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当前建筑市场活动中存在着各类不规范行为
建筑市场经营活动中的不规范行为:从招投标环节看,既有建设单位规避招标,肢解工程和直接指定施工单位等行为;又有投标单位弄虚作假、骗取中标,围标、串标,阴阳合同,低价中标、高价结算等违法违规行为;还有招投标机构“中介不中”,与招标、投标单位合谋围标、串标等行为。从承发包环节看,还存在转包、违法分包等违法违规行为。从企业经营管理看,由于建筑市场过度竞争,企业恶意压价,压缩合理工期、降低标准;从企业资质、注册人员资格管理看,有的弄虚作假,有的出借、出租,有的资质挂靠,有的隐瞒不良行为、隐瞒安全事故。以上这些大量的违法违规行为,给我们的安全生产埋下了大量的隐患,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2、部分企业对项目安全生产管理还重视不够,安全投入不足
在建筑企业和项目管理过程中,领导层思想不重视,安全责任不落实;通常只是应付上级安全检查走过场,对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认识不到位,在施工过程中重视利益而轻安全,殊不知安全生产事故,不仅有经济效益的一面,更有社会效益的一面,造成安全生产投入不足,形成安全防护不到位;重视经营而轻安全,通常说:经营是企业的龙头说没有任务怎么说生产更谈不上安全生产了,殊不知没有安全管理的生产是不可能有好的收益的,2012年9月13日,武汉市东湖景园工地升降机坠落事故,升降机内19名民工无一幸免,震惊全国。也说明了没有安全的生产对于企业来说是没有意义的;重视工程进度而轻安全,认为没有进度就没有效益,然而,殊不知工程进度是要有质量和安全作保障的,没有质量和安全进度是没有意义的。
3、施工组织设计(安全专项方案)在落实过程中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专项方案等相关的文件是施工过程中具有法律性质的重要文件,然而在进行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并没有按照施工组织设计中所规定的技术措施和安全专项方案要求进行施工,使施工组织设计安全专项方案失去了相应的效用,有的根本就不编安全专项方案以经验施工,导致施工过程的经验性、盲目性以及无序性,10、10柳林模架坍塌事故也说明了这一点。使安全防护措施得不到有效的落实。
4、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置和对物的安全管理还满足不了施工的需要
施工现场存在着大量的施工隐患,住建部要求施工现场应设立危险源告知和安全交底制度意在提醒告知施工人员已引起作业人员的重视,从而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建筑施工现场安全检查标准》中从安全管理、文明施工、脚手架、基坑工程、模板支撑、高处作业、施工用电、物料提升机与施工升降机、塔式起重机与起重吊装、施工机具;注重了对物的安全性的管理,但是安全责任最终还是要落实到人的身上,安全设施的配置还不完善,职工本身也缺少自我保护意识。更不用说做到“四不伤害”,给施工留下了安全隐患。
注“四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不让别人伤害别人。
前三者均与自己有关,第四是属于人人参于安全管理,制止违章和伤害。
安全检查监管不到位。法律、法规、制度建设建设落实不到位。虽然我们已经做很多工作,但对照法律法规还远远不够。我们见到的、听到的和亲身经历过的生产安全事故,值得我们反思。根据我们对事故情况的统计,我们的监管,我们的处罚,我们的带班制度落实还很不到位。
提高施工过程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
安全生产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更容不得一丝一毫的松懈和侥幸, “安全来自长期警惕,事故出自瞬间麻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安全生产工作在发展经济过程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来,安全生产氛围不浓、安全意识不高、安全知识匮乏等仍是一个建筑业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就我单位而言,同样存在着安全生产走过场,不重视的现象。其实认真理顺安全与生产的辨证关系,加大安全生产的投入,健全安全生产机制,开阔广大干部职工的眼界,提高安全工作理论水平和安全生产综合素质,对促进单位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是有目共睹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党提出近期目标,今后10年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时期。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镇化的高速推进,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仍将快速增长。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分析查找原因,促进建筑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好转我们要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企业要树立严格遵行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就可以大幅度减少事故的发生。把能力和精力放在企业管理上、放在提高企业的质量安全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上,放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上,提高企业诚信度上拿项目,用武进建安公司的工作方式,在市场经济优胜劣汰法则,真正引导市场、引导业主选用那些诚信的企业,选用质量安全好的企业。
(二)不断完善安全生产的法规制度,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加大安全生产投入,深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按照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结合建筑安全生产工作的实际,落实领导带班检查制度和项目负责人现场带班生产制度,加大经济处罚力度,特别是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领导带班对于及时消除隐患、排除险情很有好处。二是安全检查和重大隐患督办制度。要经常性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对深基坑、高大模板、脚手架、建筑起重机械设备等重点部位和环节进行重点检查和治理,真正及时消除隐患。确保对重大隐患消除。杜绝安全检查、隐患排查治理不认真、不彻底,防止使隐患变成险情,使险情变成事故出现。三是加大生产安全事故处罚力度,不论是重伤还是轻伤事故严格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加大处罚力度,制止一切违章行为。(三)强化监督检查,切实排除安全隐患。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要做到全面检查与重点抽查相结合,加强全面监督检查,加大对重点项目、省市重点工程的监督检查。自查与抽查相结合,分公司项目部加强对自身检查和工地进行抽查。经常性检查与集中专项检查相结合,要组织经常性监督检查和季节性检查专项检查。做好不通知情况下暗查暗访,真正发现问题,真正排除安全隐患。(四)切实加强安全事故查处工作。事故查处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的工作,对于发生事故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严肃查处,起到事故警示教育的作用,做到奖罚分明优胜劣汰,树立事故就是浪费,事故就是犯罪的理念,以前出了安全生产事故大家不在乎,没有切肤之痛,不重视安全生产,继续发生事故,没有起到警示惩戒的作用,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暂扣,该清出建筑市场的清出市场。对注册人员吊销证书停止执业,要让企业和个人感受到发生事故是要付出成本的,不仅要在经济上受到处罚,还要在资质资格上严厉罚处。(五)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加强建筑安全生产的基础工作。要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制度。加强建筑安全生产的法规标准学习,关注建筑安全生产,做到学法、知法、懂法认真搞好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对 “三类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持证上岗管理,加强对农民工的安全培训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生产意识和技能。 (六)要加大建筑安全生产费用的保障力度,增加安全生产投入,加强安全生产科技研究,充分运用高科技信息化手段,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能力和政府安全监管效能,全面提升建筑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以上讲的是建筑安全生产工作问题,当然还存在很多的安全生产问题和管理上的薄弱环节。
安全生产培训是确保生产安全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树立以人为本管理理念,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从根本上预防安全生产事故的治本之策。为此,由县安委办牵头举办全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培训班,主要目的就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增强安全管理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法律意识,实施依法管理、依法生产、依法经营,全面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推动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安全生产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社会稳定和谐的大局,是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所在,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开展安全生产管理培训就是要进一步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切实解决好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保护企业自身及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提供智力保障。
开展安全生产管理培训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法规政策的具体体现。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六中全会提出并确立了“安全发展”指导原则,并写进党的重要文献,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一重要指导原则的提出和确立,就是把安全发展理念纳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部署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之第十一条、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三条、第三十九条明确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强化就业准入制度,严格实行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持证上岗制度。所以,开展教育培训是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的重大举措,是保障社会和谐稳定的现实选择。
开展安全生产管理培训是打造本质安全型企业的必然要求。安全是发展的基础,是企业生存和发展之本。近年来,我县安全生产工作在各乡镇、各监管部门、各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安全生产形势总体上是平稳的。但是从多次安全生产大检查的情况来看,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安全生产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一是思想不够重视。少数干部对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理解不透,认识不深,责任感、使命感有所缺失。部分企业重生产、轻安全,盲目追求经济利益,没有从思想上牢固确立“安全第一”的工作方针,没有真正把人的生命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二是安全投入不足。一些企业生产工艺落后、设备陈旧,“带病运行”,不注重安全标准化建设,安全设施在低层次循环,预防事故能力始终得不到提高;三是安全责任没有完全落实。安全生产各项管理制度和岗位操作规程不完善,对作业人员安全培训不到位,忽视现场安全管理,隐患排查不认真,对下达的隐患整顿指令置之不理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是企业生产不安全的根源,极易诱发安全事故的发生。
形成上述问题的原因肯定地讲,就是思想认识不到位,安全措施不到位。如不引起高度重视,造成各类伤亡事故,那就是草菅人命,就是对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极大不负责任,那么事故企业必将得不到政府的支持和群众的拥护,换来的是法规的制裁。因此,通过这次培训,就是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清形势,提高认识,消除盲目乐观,心存侥幸,冒险生产要钱不要命的错误想法。坚持安全第一,警钟长鸣,长抓不懈。把我们的思想真正统一到打造本质安全型企业的要求上来,实现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目标。
开展安全管理培训是推动工业经济突破发展的客观需要。全县工业经济能否实现突破发展,完成既定目标任务,关键取决于县内各生产企业的质量和效益。安全才能出效益,这是辩证统一的。只要各生产企业加强管理,改进技术,开足马力,安全生产,企业就一定能迅速发展壮大,给社会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反之,如果只求效益,不抓安全,违背发展规律,忽视安全生产,就可能发生安全事故,轻则造成经济效益受损,重则造成企业停产倒闭,后果不堪设想。一个较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仅会对全县经济发展带来影响,而且还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如舆论监督、群众维权、社会不稳定等等,由此可见安全是企业做大做强的生命线,是保障全县工业经济突破发展的希望所在。
二、以教育培训为契机,推进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旨在进一步提高各乡镇、各部门、各企业安全意识,重在促进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力促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工作格局,努力实现安全生产持续稳定好转。当前要切实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夯实责任主体。企业是安全生产责任主体。所有企业业主要切实担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亲自上手抓好本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齐配强专职或兼职安全员,明确岗位职责,层层签订安全岗位工作目标责任书,将安全生产责任分解落实到每个车间、每个班组、每个岗位和每道工序,切实做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各行业主管部门是安全生产主要监管责任单位,要坚持职能部门互动的安全监督机制,依法加强对各类企业的安全监管,真正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生产监管责任体系。
二要完善管理制度。各企业要根据本次培训要求,坚持把“不安全不生产”作为一种理念,一种意识,贯穿于安全生产全过程,超前防范。要结合企业实际,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管理、安全教育培训和安全知识学习等制度,积极组织企业员工开展安全学习教育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做到持证上岗,从源头预防事故的发生。主管部门要严格落实建设工程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和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保证国家规定的基本安全生产条件。在这里我特别要强调的是矿山企业要严格执行下井作业矿长带班制、限员限时制度,上下井作业登记制度。
三要认真开展隐患排查。各乡镇、各行业主管部门要把企业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情况作为检验培训效果的标准,培训活动结束后,在全县开展一次安全隐患大排查活动。各企业要落实专人负责,全面细致的搞好自查,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要制定整改方案,做到责任、措施、时限、资金、应急预案“五落实”,确保隐患整改不留死角,不走过场,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四要加强应急救援管理。按照“企业负责,部门指导”的原则,各企业要修订和完善企业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组建专职或兼职应急救援队伍,配备必要的救援设备,定期组织开展演练,确保临危不乱、处置果断,积极构建快速、准确、高效的应急救援体系,不断提高企业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五要严格责任追究。各行业主管部门要按照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的原则和事故查处规定及处理权限,依法严肃查处各类安全事故,依法追究责任人的责任,决不姑息迁就,切实以事故教训推动安全生产工作落实。
三、学以致用,确保培训工作取得实效
1、集中精力,搞好学习。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是提高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水平,改进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方式的有效途径,也是各管理人员提升管理素质的重要机会。各参训人员要正确处理好日常工作、正常生产经营和培训学习的关系,做到两不误两促进。培训期间大家 一定要集中精力,排除干扰,以求知、求学、虚心的学员角色,认真听讲,做好笔记,确保取得良好效果。
2、联系实际,促进工作。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本次培训有各行业安全管理人员、各类企业负责人,大家要相互交流,相互借鉴,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安全生产管理上,抓好落实,确保长治久安。培训主办单位要结合我县实际,要以提高管理人员法律法规意识为重点,以转变思想理念为核心,增强针对性,实用性,做到有的放矢,切实解决当前安全工作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和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