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年祝福邮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2、新年新气象,我来把歌唱:祝你身体棒,来年不发胖;家和万事畅,心花怒绽放;事业无风浪,生意蒸蒸上;要是把我忘,就找你算账。新年快乐!
3、新年又要来到,忘掉忧愁烦恼;世间纷纷扰扰,心态健康重要;早上吃好吃饱,晚上洗脸洗脚;闲时弄弄花草,喝到适量就好;爱是快乐小鸟,保你青春不老。
4、祝你财源滚滚,发得像肥猪;身体棒棒,壮得像狗熊;爱情甜甜,美得像蜜蜂;好运连连,多得像牛毛;事业蒸蒸,越飞越高像大鹏。一句话,新春快乐!
5、新春佳节不送礼,发条短信祝福你,健康快乐常伴你,好运和你不分离,财神已经跟随你,财源滚滚进袋里,好处全都送给你!
6、新年翩翩而至,旧岁渐渐而逝。20xx的到来,伴随着我的祝福,满怀希望的望眼幸福,携手快乐欢度这个新年的的伊始,我们大声喊出“新年快乐”!
2、打电话送祝福。这样的情况就比短信要直接了当一些了,一般都是关系比较近的或是特殊情况的,比如自己的亲戚长辈,自己的直接上司,或者远在他乡的父母等。
3、电子邮件祝福。虽然说现在用电子邮件的人已经很少,但是还有很多的商务人士每天都在使用电子邮件,用电子邮件送祝福也是一种很好的形式,而且还有新年贺卡附送给祝福的人,两全其美,也省事。
4、邮寄礼物祝福。这样的情况就更亲近一些了,可能是闺蜜,可能是爱人,也可能是远在家乡的孩子父母等,当然礼物可能是实物,也可能是贺卡,不管东西是什么,重要的是一份心意。
5、亲自登门祝福。这一种常见的就是大年初一,或是年假期间登门拜访了,一般送礼的比较多,当然送礼就是送祝福了,领导上级或是自己的大客户都需要登门祝福的,一来促进关系,二来为自己的人品和好评增分。
刚刚发完短信,手机提示我有一封未读邮件。打开一看,原来是一张网易贺卡,没名没姓,我差点作为垃圾邮件处理了。好在我记住了这个邮箱地址,原来是我去年安排到广州上班的堂侄发来的一贺卡。刚看完贺卡,手机又"叮咚"一声,外甥×××从家乡给我发来的拜年短信曰:"黄石××机械×××携家给您拜年了:祝您龙年大吉大利、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阅罢堂侄的没名没姓的贺卡和外甥的"群发"给我的拜年短信,我倍感酸楚。是年味淡了,还是情感淡薄?都说不准。我觉得适时的问候,是对过往生活的一种留恋,一种对记忆的追溯与享受,一种对人生落花的捡拾。致以新春佳节的问候,更是一种特定的情感交融……
我十分眷念过去那种浓浓的年味:孩童有压岁钱拿,有新衣服穿,有肉吃,能满足口福;有亲戚走,享受万千宠爱;有鞭炮放,尽释孩童的顽皮天性。特别是每年的大年初三,便随同父亲一起去外祖母家拜年,这是每年的必修课。用父亲的话说,没有外祖母,就没有你母亲,没有你母亲,就没有你们,这叫寻根问祖,人不能忘祖。这似乎成了我家的家训。後来,外祖父外祖母、舅父舅母、父亲母亲相继去了天堂。外祖母家只有和我不相上下的两个表弟了。但是,每年的大年初三,去外祖母家拜年依然没有间断过。上个世纪90年代,全家离开故乡北上紫禁城,後来又南迁澳门。然而,每年大年初三这一天,我的第一要务就是打电话给故乡表弟拜年。
如今,网上也有人感叹,说现在的年味越来越淡了。不由得使我想起鲁迅先生在《祝福》中那句对年味的经典描述,"旧历年底毕竟最像年底……"现在的旧年年底,越来越不像旧年的年底了。有人将其归结为生活品质提高了,有人将其归结为人们越来越世俗化了,有人将其归结为洋节的冲击太多。无论归结为何种原因,人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不争的现实:年味已经不像过去那样浓了……
年味淡了,并非是传统的年文化消失了,而是传统的年文化在现代文明现代文化的冲击下显得有些苍白了。人们不再需要为一顿稀少而丰盛的年夜饭而期待,不再为过年的一件新衣服而喜从天降,不再觉得看那些情节缓慢的地方戏是一种文化享受。为了生活,亲人聚少离多已经成为无奈;单元化的城市生活,阻碍了人与人的亲切沟通。由此可见,继承创新传统的年文化,组织、宣导更多的年文化方式,才是主要的。
年味淡了,是耶?非耶?我不敢妄下结论。我倒觉得过年全在於一种感悟,一种心态,一种追求。我们的古人是深谙其味的。对过去一年的蓦然回首,对新的一年的引领企望。"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的大笔挥洒,气象阔大为人所熟知。孟浩然《田家春日》忧心农事:"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陆游《新年》写壮志难酬而仍然慨当以慷:"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心偏。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孔尚任《甲午元旦》"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剪烛催干宵夜酒,倾囊分遍钱。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写一己之童心众生之欢笑等,读来令人或低回,或激越,或喜洋洋。在诗人的笔下,过年就是迎春,是天地万物之生命再生的欢乐,使这个节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普天同庆。我们每次迎接新年,都是在迎接万物生命的开始,都是对春回大地的礼赞……
当然,昨日之日不可留,再香再甜的味道,终有淡的时候,乃至彻底消失。淡了,并不一定就完全是坏事,相反地,它标明了社会在进步,历史在前行,文明在上升。後来者的脚印,必将破坏甚至覆盖先行者的足迹,成为新的历史走向。自然的风霜雨雪,也会抹去人类旧有文明的印迹。这是很正常的事。有了这样的理解和把握,对於春节特色似有似无,或浓或淡,就不必那麽太在意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信息技术学科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学目标,是培养身心和谐、全面发展学生的重要保障。通过不断的摸索与实践,在信息技术课中我采取了以下几种措施来落实信息技术课程的情感目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利用记事本、Word等软件适时和学生进行书信交流
虽然传统的书信交流似乎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但我们却不能忽视它在情感沟通交流方面的强大生命力。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记事本和Word是要求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两个基本文字处理软件,我在学生学习和使用这两个软件的时候,就经常让学生通过它们给我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学期结束后,让学生写学期总结,分享体会和收获。
一般在考试之后的那节课上,我会通过记事本给学生写一封信谈我自己对考试及分数的看法,然后让学生写一封信谈心中对考试和分数的看法,并希望学生能把这当成一个宣泄和释放心理压力的渠道。学生很珍惜这个机会,把心中埋藏已久的苦闷心情倾诉出来,很多学生在信中说了因父母和老师对考试的要求太高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烦恼和压力;也有学生表示会正确看待成绩,会化压力为动力。不管怎么样,这样倾诉以后,学生的心情好多了,也许这样做并不能在实质上帮学生什么,但通过师生之间的书信来往,给了学生一个倾诉的渠道以及心理上的安慰。
利用课堂剩余时间进行面对面的师生交流
由于课程特殊的原因,信息技术课总会有大量的学生练习时间,这段时间教师似乎可以“轻松”一下。但如果把这段难得的空余时间利用好,根据学生信件中反馈的内容给予针对性的回复,可能效果会更好。
一般在学生给我写信后,我会在阅读信件的基础上将共性的问题整理后给学生一封公开的回信,对学生的疑惑和不解进行回答和针对性建议。而对于不便于在课堂上公开回答涉及个别学生的私密性问题则采取利用课堂剩余时间进行一对一面对面交流沟通。我在上完课或学生练习时让学生按事先准备好的顺序来办公室单独交流,了解他们的困难和想法,询问他们有什么需要老师帮助的,最后给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和希望。很多学生私下对我说,这种方式让他们觉得很意外,也很受用,因考试压力造成的焦虑感好多了。
学生之所以有那么大的考试焦虑,源于家长和老师对考试的期望过高。所以,我利用校讯通不定期与学生家长及班主任交流,帮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让家长、教师为学生从心理上减负,为他们创造一个和谐、健康的成长环境和土壤。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和学生跨时空、无距离交流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催生了各种新式交流方式,如电子邮件、QQ、微信、手机短信等,这些手段都可以用来和学生进行交流,让时空和距离都不再成为师生交流的障碍。例如,我在上学期放寒假前布置了一项特殊的寒假作业:要求学生在过年前给科任教师发送电子邮件或手机短信或QQ留言,借此表达自己对教师的新年祝福之情。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让学生巩固和复习了电子邮件、QQ等信息技术知识,学以致用;另一方面,让他们学会交流、学会感恩、学会交往,体会人与人沟通和交流的重要性及感受由此带来的愉悦感。在学生上交的这份特殊寒假作业中,有学生在邮件中表达了自己对信息技术课的收获及对我的感激之情;有学生通过QQ把家里发生的事情讲给我听;还有学生把他在老家过年时拍的照片做成PPT通过电子邮件传给我,让我了解她家乡过节时的风土人情和家乡风貌。
通过这种特殊的信息寒假作业,让学生把学过的信息技术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学会与人交流和分享,这种思想上的交流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引起了师生情感上的强烈共鸣。
利用网络视频欣赏潜移默化影响学生
学生一般都喜欢看网络视频,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网络小视频非常适合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欣赏从而影响学生的思想和感情。例如,我在学生月考之后的一节课前播放了《我想成为站在路边鼓掌的人》这个网络小视频。视频中的内容触动了学生,他们看得非常认真,还有同学掉下了眼泪。
60年代,一首在全国广为传唱的歌曲《逛新城》,反映了刚刚获得翻身解放的藏族人民,对拉萨这座古城发生巨大变化的欣喜之情。如今,拉萨与当年歌中唱到的"电线杆子行对行,纳金日夜发电忙……"这些简单的变化相比,更是今非昔比。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催生下,一座富有民族特色的现代化城市崛起在世界屋脊。拉萨,今天正如其藏语含意"圣地"一样,真正成为藏族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
老阿爸迷路了!
5年没有到过拉萨的日喀则农民平措,在藏历新年前来拉萨走亲戚,令老阿爸感到难堪的是,过去去亲戚家轻车熟路,今天却颇走了几遭冤枉路,最后还是在多次打听下才找到亲戚家。平措感慨地说:"拉萨发展之快超过了我的想象!"
问路人多起来了!这可是一个不小的变化。
一些年岁大一点的拉萨人都记得,过去拉萨城仅在八廓街周围一带,除此便是杂草丛生的荒地,一到冬季沙尘蔽日,而在夏日雨季又是遍地泥泞。据拉萨市城市建设委员会资料显示:和平解放前,拉萨城面积不足3平方公里,人口不足3万。直到50年代末,拉萨市除了寺庙、官邸有一定的发展外,没有一项具有现代意义上的建设与发展。
今年6O岁的藏族老阿妈扎桑的父母,在1959年年民主改革前,还在为拉萨一庄园主当差役,当时全家8口人挤在一间从庄园主那里租来的低矮潮湿的约9平方米的小屋。她说:"相比之下,我们家还不是最糟的,因为当时有许多人就没有房子住,只能露宿街头。"此后拉萨的变化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说,拉萨的发展就像做梦一样,拿自己来说,从低矮的旧房搬进藏式楼房,最近已是第三次搬家了。
据拉萨市城建部门介绍,和平解放50年来,特别是80年代后,拉萨城市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国家和自治区先后投资数十亿元,按照现代城市建设的要求设计、规划、施工,同时注重保持高原民族特色,新建和改建了20多条道路,对居民住宅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目前拉萨城东、北、西三大新兴城区迅速崛起,城市面积已经发展到52平方公里,城区常住人口超过15万。
牛羊不见了,"的士"满街跑
过去的拉萨街上车辆很少,反倒是牛羊在街上漫步的场面随处可见。有时牛羊站在街道中间一动不动,司机形象地称之为遇上了"红灯"。
这种情况到80年代后就基本消失了。今天,一条条大街宽阔整洁,车如长龙,井然有序。特别是作为都市一大特征的出租车业发展十分迅猛,方便了高原人的出行。"没想到拉萨打的那么方便,站在街头不要一分钟,就可以打上一辆的士。"来自上海的游客李勇惊奇地说。
一位曾在拉萨做副食生意的西安人,看到开出租车挺能挣钱,3年前就毅然改行,买了一辆夏利车,在拉萨跑起了"的士"。他告诉记者,近几年,到拉萨旅游的人增加了很多,他们的生意也比较好做,不到一年半,买车的本钱就赚回来了。
据交通部门介绍,拉萨出租车的出现还是近十年的事。80年代初拉萨的城市交通还很不方便,道路多是土路,而且很狭窄,市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是自行车,到80年代中期,拉萨开始有了两条公交线路。进入90年代经济取得长足发展,拉萨城市交通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不但土路变成了柏油路,而且加长加宽了,随着的改革开放和旅游资源的开发,知名度越来越大,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游客来此观光旅游、登山探险,拉萨市的出租车行业迅速发展起来了。从80年代末只有几辆出租车到现在已经发展到1200多辆。
许多拉萨人也开起了出租车。索朗就是拉萨市郊的一位农民,两个月前他开始替人开出租车,一天毛收入300多元,一个月可以拿到900多元的工资。他的老板是哲蚌寺下一个小村庄的藏族村民巴桑旺堆,他自己拥有4辆桑塔纳,年收入相当可观,一家的生活水平在全村数一数二。
身在拉萨,坐吃大江南北
令土登记忆犹新的是,20年前拉萨市场上能买到的蔬菜只有萝卜、白菜、土豆等不到10种,屈指可数的餐馆经营着简单的几种菜肴。人每次出门到内地,返藏时总要带回大包小包的蔬菜,送给亲朋好友。
"如今,拉萨也能吃到全国各地的菜肴。拉萨人真是口福不浅。"谈起日趋繁荣的拉萨饮食业,67岁的藏族老人土登更登感慨万千。
一家家饮食店如繁星洒落在拉萨街头,世代以糌粑和牛羊肉为主食的藏民族,今天不仅能吃上各种风味菜肴,也能品尝到鲜虾活蟹的美味。
青年路上熙熙攘攘的夜市,新疆马葡萄晶莹剔透,陕西的肉夹馍香气袭人,成都、广东的鲜虾活蟹令人垂涎……再加上青海的烤羊腿、四川的田螺等,这里简直就象个小型的食品博览会。而在水果摊上,海南的香蕉、成都的雪梨、山西的猕猴桃,以及美国的葡萄、越南的龙眼、新西兰的橘子、泰国的榴连等国内外的各种水果供人们选购。
夜市上,一对青年藏族男女正围着滚烫的火锅津津有味地吃着,看着他们愉快的表情,记者上去与他们攀谈起来。名叫格桑的男子告诉记者:"自己不会做菜,工作又很忙。现在拉萨各种口味的菜肴都有,只要有时间,就可以大饱口福。"他说,我和妻子都喜欢来这里逛一逛,品尝风味小吃。
据介绍,目前拉萨市拥有上千家饮食店,全市餐饮批零贸易的商家达9OOO多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偏居一隅的也开始融入了全国统一的大市场。
商品充足市场兴旺,最高兴的是拉萨市民。自治区卫生厅卓嘎女士高兴地说:"一搞市场经济,拉萨离内地更近了,各种新产品越来越丰富,价格也不断下调,我们的日子一年比一年好过了。"
高原古城联通世界
今年春节、藏历年期间,高原古城拉萨街头的一间间小"网吧"迎来送往,热闹非凡,许多人在网上发送贺卡或互致问候,畅叙亲情。
记者走进位于布达拉宫东侧的一间网吧,只见几十台电脑前座无虚席,王悦从网上几十张贺卡中挑选了一张有善财童子和倒写"福"字的大红贺卡,再敲上几句温馨的祝福,鼠标轻点,他远在广州的朋友就收到了这份来自雪域的新年祝福。王悦说,一些平时很少联系的同学收到来自的贺卡和电子信件后,都惊奇地打来电话说感到和近在咫尺。
毕业于广东省邮电学校的王悦,两年前选择到祖国西南边陲的工作,当时是想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一下自己,但事实上,要比想象中好得多。
"上网"、"下载"、"电子邮件"……这些两年前在拉萨还属新鲜的词汇,如今已挂在寻常市民的嘴边。据自治区邮电通信部门负责人介绍,作为祖国西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一个省区,近年来实施了邮电通信适度超前发展战略,各地区相继开通了光缆,基本上实现了县县通电话,并进入长途自动交换网。目前仅拉萨市就有网吧38家。
据自治区档案馆资料记载,1959年,民主改革前,全仅有10门磁石电话,主要集中在拉萨少数达官贵族家中,如今不仅县县通程控电话,很多农牧民家也有了直拨全国各地的程控电话。据悉日喀则、山南等地也正积极筹备开通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