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鬼节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鬼节,顾名思义,与鬼有关的节日、祭祀鬼的节日。
2、鬼是在人类蒙昧时期,对生命的一种延伸。东西方文化对于生命延伸的概念略有不同,但人死为鬼一直是鬼文化的主流。鬼节有中西之分,在中国有很多鬼节,分别有七月半,清明节,三月三,十月初一等。西方鬼节中有墨西哥鬼节等,但最著名的是万圣节。
(来源:文章屋网 )
佛山的“鬼节”
鬼节,有名为烧衣节,节期由农历七月初一起至十五日止,民间习俗可择日在家中举行祭祖夜间在门前焚烧排列香烛,冥镪和纸衣鞋等物,并摆列素斋、茶、酒、饭、果品(以龙眼最重要)、豆腐等祭品,以祀幽鬼,富贵人家还有延巫在门外设坛作法事超度亡灵。祭幽时,家人向门前四撒铜钱和豆腐。当时孩童必来争执铜钱和枪食龙眼,倘桌无设龙眼,他们则高呼“烧衣无龙眼,生仔无屎眼”的俗谚。随着则有贫妇人前来倒幽饭斋菜返家吃,至此,烧衣习俗才告结束。
鬼节中,七月十五日是中元赦罪官神诞,是日佛山内的大寺门僧人和道观、道堂、道士,都设坛作法事,举行“盂兰胜会”超度亡灵,会期一连三天,情况热闹。
迷信男女如在盂兰会上,附荐超度先灵,须预先报名,安排大小灵牌位置,灵位名称不一,按大小等级收牌位费。在民国时期,小的是用红纸条写上亡着姓名,收费白银五元,以纸扎龙牌位则收费十元,加大的则收十五元至廿元,如纸扎真身人像(穿着真衣服),按大小另议收费。在会场上还摆设有木箱,授受赴会人的捐献放生费和招待赴会者吃斋费等,因此收入甚丰,难以估计。盂兰会法事,僧人以拜诵大悲咒、往生咒、万佛忏、地藏忏、弥陀经等。道士则以大悲咒、玉皇忏、地官忏、普门品等,盂兰会最后夜间,不论僧、道,必举行水陆超幽,才告法事结束。
瑞士的山民认为,在冬春交替时,看不见的灵魂在阳世中穿梭,试图在找到替身后得以重生。因此,活着的人们为了躲避灵魂的追附和纠缠,必须把家里的炉火灭了,营造出一个寒冷阴森的环境,并打扮成鬼怪的模样,口中发出可怕的声音,将游荡的灵魂吓走,使其找不到替身,以保护自己和全家的安康。这便是瑞士山区传统“鬼节”的由来。而之所以把“鬼节”搞成个狂欢节,当地的导游普拉派克先生对此有一番解释。他说,瑞士山民在经历了整整一个冬天大雪封山,与世隔绝之后,迎来了万物更新、鸟语花香的春天,他们需要找个机会宣泄长期积累在心头的孤寂和郁闷,热热闹闹地庆祝春天的来临,于是“狂欢鬼节”应运而生。
瓦莱州洛郴塔尔山谷的维勒小镇把“狂欢鬼节”选在每年二月份的第三个周末。走进小镇,只见每个屋子正面或山墙的半高处都挂有至少两个面目狰狞的鬼怪面具,有的面具甚至有半人高。据说,面具越是丑陋、越是高大,其驱鬼“功能”就越强。沿着小镇的一条主要街道走不远,便来到一家鬼怪面具专卖店。店主正在一张硕大的工作台上雕刻着一个木头面具。店铺的墙壁上挂满了各种各样大大小小凶恶可畏的面具,没有标价,据说买卖时全凭讨价还价。店主介绍说,他主要靠制作面具养家。“鬼节”前,镇里和附近地区的居民纷纷到他这里购买面具,这一个月的营业额占到了全年的一半。平时,间或也雕刻些别的艺术品出售。
走出店铺,看到街上不知什么时候已出现了不少“鬼怪”。好一个群鬼荟萃,看了让人不寒而栗!原来,这是小镇上的玩家们(其中包括不少孩子)打扮成变幻不同的鬼魂,他们穿梭于大街小巷,随意出入各处的民居,学着鬼魂们的腔调鬼里鬼气地长啸短嚎。姑娘们越是害怕,他们就越是追逐。一些当地人看样子年复一年见多了,对他们视而不见,从容而过,“鬼怪”们倒反而手足无措。在一块草坪上,两个“鬼怪”正与一群孩子打雪仗。其中一个“鬼怪”忽地冲向那群孩子,吓得孩子们四处逃散。正当我入神地看着这一切的时候,突然感到被人从后面拦腰抱住。回头一看,真把我吓了一大跳:一个身材高大的“妖怪”把我搂到他的怀里,咫尺之间看他,披头散发,龇牙咧嘴,格外恐怖!慌乱之中蓦地想起导游预先告知的“妙方”,于是泰然处之,他也就不再闹了。临了他还友好地与我合影留念。
下午两点半,狂欢节游行开始了。走在头里的是一个穿着节日盛装的铜管乐队。别看年纪老少皆有,个头高矮不齐,像个“杂牌军”,但乐曲奏得铿锵有力,步伐迈得整齐划一,起码称得上半专业水准。接着,一队扛着阿尔卑斯山大牛铃的牧民慢慢走来,整齐清脆的铃铛声由远而近。这是阿尔卑斯山牧民们专门用来庆典的一种“乐器”。他们在一根粗木棍的两头各安上一个大牛铃,像挑担一样扛在肩上,几十人甚至上百人蹋着一个节拍,同时晃动“扁担”两头的大牛铃,其声粗犷洪大,穿透力强。看着看着,我不禁想起了中国的腰鼓队,虽然形式不同,但为了表达喜庆的意思是完全一样的。
、
1、床头挂风铃
风铃容易招来好兄弟,而睡觉的时候是最容易被”入侵的时刻。
2、夜游
八字轻的人千万不要夜游,否则只会自找麻烦。
3、非特定场合烧冥纸
冥纸是烧给好兄弟的,金纸是烧给神的,烧冥纸的结果只会招来更多的好兄弟。
4、偷吃祭品
这些是属於好兄弟的食物,未经过他们的同意就动用,只会替自己招来难以解决的厄运。
5、吹口哨
晚上吹口哨,当心好兄弟喜欢你
6、喊名字
夜游的时候千万不要叫出名字,尽量都以代号相称,以免被好兄弟记住你的名字。
7、游泳
此时好兄弟会和你玩鬼抬脚的游戏,一不小心,命就被抬走了。
8、乱看
好兄弟喜欢躲起来吓人,万一乱看被吓到了,就是他们入侵你最好的时候。
9、榕树放在家门口
因为榕树是聚阴的植物,同时也是好兄弟的最 爱,除非你希望好兄弟来家里坐坐。
10、熬夜
人气最虚的时候是在深夜,鬼气最旺的时候也是在深夜,相较之下,谁会赢。
11、靠墙
好兄弟平时喜欢依附在冰凉的墙上休息,此举很容易引起鬼上身。
12、捡路边的钱
这些钱是用来买通牛头马面的,如果侵犯了他们东西,就很容易被他们教训。
13、轻易的回头
当走在荒郊野外或人烟稀少的地方时,觉得『好像有人叫你,不要轻易回头,那可能是好兄弟。
14、不能随地勾肩搭背
人的身上有3把火,头顶一把,左右肩膀各一把,只要灭了其中1把,就容易被好兄弟上身。
15、拖鞋头朝床的方向
好兄弟会看鞋头的方向来判断生人在哪里,如果鞋头朝床头摆,那麼好兄弟就会上床和你一起睡。
16、筷子插在饭中央
这是祭拜的模式,就好比香插在香炉上,此举只会招来好兄弟来与你分享食物。
17、一个人
一个人容易引起好兄弟的觊觎,是真的。
18、晚上拍照
此举动容易将灵界的朋友一起拍进来,然后带回家。
19、玩碟仙
平常时刻玩碟仙就很容易发生事情,更何况在这鬼节时分。
20、拖鞋整齐的放床边
在外旅行时,拖鞋整齐的放在床边,会招来灵界朋友的好奇,造成他们的闹床。
21、忌半夜晾衣服
湿衣服容易让游离电波黏著在上面,不容易脱身,在鬼魂四处出没的鬼月里,半夜晾衣服就像在设陷阱抓鬼,它不找你麻烦找谁?
22、 忌披头散发睡觉
鬼月时,到处都是在外游荡的孤魂野鬼,如果披头散发,小心被它们误认为同类,硬要叫你起来聊天。
23、生理期的禁忌
民间认为妇女同胞在生理期间身体不洁,诸如动工、祭祀等事情都不宜在场观看,以免触犯神灵,导致不幸,或使得工事无法顺利进行。
姑且不论这种说法有无根据,但女性同胞在生理期间真的会因为身体状况导致自身磁场不稳定,容易受到其他强大磁场的影响,所以还是要多谨慎。
24、 忌半夜庆生
七月生的人有点可怜,在晚上庆生时多半会出现一些不认识的「人一起唱生日快乐歌,还是改到白天庆祝比较好。
25、忌捕捉蜻蜓及螽斯
民间认为这两种昆虫是鬼魂的化身,胡乱捕捉它们,小心引鬼上门。
26、忌说鬼字
中元普渡这一天,鬼魂几乎倾巢而出,无所不在,尤其是普渡法会的现场,肯定是「鬼满为患。
所以在中元普渡时,最好谨言慎行,除了忌说「鬼字之外,也别口不择言胡乱说话,小心鬼魂就在你身边!
27、忌乱踩冥纸
冥纸是献给鬼魂的祭品,在焚烧时,鬼魂们会聚集在旁边抢拾,如果你在焚烧冥纸的时候乱踩乱跳,难保不会阻碍到它们的行动,鬼魂们生气之余,自然会对你不利。
28、忌乱拍他人肩头
这项禁忌跟民俗有关,民间认为每个人身上都有三把火,聚在两肩及头顶上,会让鬼魂不敢近身。因此,在鬼魂最多的中元普渡时随意乱拍他人肩头,岂不是想拍熄对方的火,让鬼魂找他的麻烦?
29、拜门口
七月初一,「鬼门一开,所有获准可以返回阳间探亲的孤野鬼,将会自阴间一拥而出,四出抢食供品。
因此,在鬼月的第一天下午,家家户户都要在自家门前摆供祭祀,称之为「拜门口。由於只是让途经的好兄弟小歇吃食,祈别入求它们屋侵扰家人,所以不用提供太过丰盛的供品,通常只需做到
下列的几件事即可。
1. 供拜五味碗、糕、粿。
2. 在供品上各插一炷香,并祝祷好兄弟们享用後继续上路。
3. 焚烧若干银纸及经衣。
30、放水灯
早年的放水灯活动,多半都是将水灯放入河中,所以又叫作「河灯。因为当时的河灯多半是用木片或纸片做成莲花型的底座,将蜡烛放置在莲座中顺流而下,所以也叫作「荷花灯。
「放水灯的原始用意,是体恤淹死在水域里的亡魂,怕它们找不到路回家,所以特别在普渡前一天晚上,盛大举行「放水灯的仪式,希望能藉由「水灯的带领,让亡魂们得以循著水灯返回阳间享用普渡祭品 。
、
刚才从网上看到鬼节也就是8.10晚上切勿做的事,不然容易惹来鬼。发在这里,提醒大家晚上不要这么做。安全第一。【最好整个农历七月都这么做】
鬼节的神秘背影
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节日,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处境尴尬,常被视作阻碍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的旧文化的一部分。除了春节、清明等极少数节日在被有计划地予以“革命化”改造之后,允许在现代生活中具有一席之地,很多节日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冷落、轻视甚至批判,七月十五更是被视为“迷信活动”而大受压制。时过境迁,七月十五在中国节日体系中已处于边缘化状态,许多人对其节俗活动已是语焉不详,仅留下一个神秘背影。
然而,关于七月十五的文化记忆和民族感情,千百年来已经渗入我们民族生活的方方面面,甚或进入每一个人的集体无意识之中。当春花秋月时光流逝,蓦然回首,在往日时光的记忆中,或许就有香烟缭绕、纸灰飘飘的鬼节。
2010年5月,香港中元节(潮人盂兰胜会)被批准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年来,香港盂兰胜会这一民俗活动,因保留潮汕文化传统根脉而别具风采,成为现代都市中一道独特的人文风情。或许,七月十五进入国家“非遗”更是一个意味深长的象征。
人鬼共欢的节日
七月十五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是道教、佛教和民间三方力量汇流而成的鬼节,在一些地方甚至重于过年。道教称中元节,佛教称盂兰盆节,而在民间则有更多称谓,如七月半、过月半、阴节、瓜节、施孤节、麻谷节、河灯节等。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节期长短不一,习俗亦有差异,但都以祭祀先祖、超度鬼魂等为主。中元节的节期多数以阴历七月十五为正日,有些地方包括十四和十五两日,但也有以十六为节的,另有些地方始于初七、十三等,持续三至七天不等。意即在七月初七或十三举行仪式接先人鬼魂回家,直到七月十五送回为止。也有的地方如港澳台地区,以七月十五为核心的祭祀活动要持续一月之久,且举行普度活动的具体日期各地并不一致,呈此起彼伏之势。当地人认为,七月作为鬼月,第一天开鬼门关,最后一天关上,整个七月都是安置大小诸鬼之期。
七月十五的主题以祭祀祖先、超度亡灵为主,其主要节俗有秋尝荐新、放焰口、放河灯、普度等活动。传说这天地府洞开,鬼魂四出,民间有“七月半,鬼乱串”的谣谚。俗谓人死后灵魂不灭,有祀者回家接受子孙的祭拜,无祀者容易飘荡为害。“七月半”节主要进行两大祭祀活动:一是寺观、里社或街区作盂兰盆会。每逢七月十五,社区便有社会贤达礼请佛道做法事普度亡灵,设坛作醮,祀无主孤魂,为公祭。二是以家户为单元祭祀先祖,供奉如仪,有的还要举行家宴,为私祭。故在民间社会,七月十五实际上是以祖先崇拜为中心、以家人团聚为活动形式的祭祖节。
七月十五溯源
七月十五节俗有着复杂的历史渊源与独特的形态特征。大致看来,这种节俗形态的构成有内外两方面因素的作用,内部因素主要是人的灵魂不灭等思想观念的影响,而外部因素则是诸多社会文化与生活对这类观念的表达与铺衍。
七月十五节俗是上古时期荐新祭祖古俗的遗续。秋祭的具体日期最初可能并不确定,以后才逐渐固定在七月十五前后。这种国家祭典迎合了民间的祖先崇拜观念,虽早就在国典中消失,却在民间延续至晚近。
在节俗祭祖的发展过程中,儒家孝文化起着不可磨灭的推动作用。国家将儒家文化作为一种思想统治之根基,千方百计将孝文化灌输到民众的道德伦理观念体系之中。而祭祀先人的仪式本身又成为彰显后代孝心的体现,两者相辅相成,从而为佛、道教以及诸多意义的附会创造了适宜的土壤。
基于民间根深蒂固的孝道观念与魂灵信仰,佛教、道家的思想教义得以迅速生根发芽,所谓盂兰盆节、中元节便是与七月十五节期相附会而产生的宗教活动。公元538年,梁武帝在同泰寺举办“盂兰盆斋”,设斋供佛及僧,求其灭罪增福。这是中国最早的盂兰盆会,此后这个仪式遂在民间普遍流传。“盂兰盆”一词,来自《佛说盂兰盆经》中的目连救母故事,乃梵文音译,原意为“救倒悬”,也就是解救在地狱里受苦的鬼魂。佛教徒兴起盂兰盆会以追荐祖先、安抚孤魂。这则佛教孝义传说符合了当时民众的忠孝观念,七月十五也借此更加强化了其祀先、安魂的民俗内涵。
道教将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个月圆之夜定为上元、中元、下元,分别为天官、地官、水官的诞辰,形成了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的三元节。中元日为地官清虚大帝诞辰,地官主赦罪之事,传说会在七月十五日这天下界考察,核定人间善恶并为人间赦罪。因其宫属地,主管鬼神幽冥之事,所以道士于是日讲诵经文,超度众鬼,而追宗怀祖者也要在此日祭祀地官,为亡人祈福。
七月十五是一种文化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