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外语教学法

外语教学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外语教学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外语教学法

外语教学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直接法 外语教学 教学原则

一、直接教学法的定义

语言直接教学法(Direct Method of Language Teaching),也称“反语法翻译教学法”、“自然教学法”或“现代教学法”。它是在外语教学过程中不运用母语、不用翻译而是直接运用目的语进行会话、交谈、阅读教授外语的一种教学法。19世纪下半叶,西欧各国的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国际政治和经济形势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国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需求进一步加强,语言交流的不畅日益成了各国直接交往的最大障碍,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口语交际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认为人际交往首先以口头交往为主,口语教学应成为外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此时,新兴的直接教学法作为传统的语法翻译法的对立物出现于西欧,并被推广应用,主要是在德国和法国。1892年由德国教育部在全国进行推广,时称“新教学法”;1901年由法国教育部命名为“直接教学法”。代表人物有德国外语教学法专家贝立兹(M.D.Berlitz)和英国语言学家帕默(H.E.Palmer)。

直接教学法注重口语,并力图通过教学直接学会所教授的语言。它在使用过程中注重以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接触外语的方法代替机械的背诵语法的方法,强调学习者对语言的实际运用而不是单一的翻译。它使用视、听、联想、模仿、手势、图画、实物等外部直观方式和口授法、口授逻辑法等内部直观方式弄懂句子的含义,表达说话人的意愿。由于它是第一个可以用联想主义心理学和索绪尔结构主义语言学论证其理论基础的教学方法,因此被认为是第一个“科学的语言教学法”。它之后的教学法流派大都直接或间接地继承了它的一些理论和方法。

二、直接教学法的教学原则

夸美纽斯等人提出的“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对直接教学法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们提出的“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等都成为直接教学法的理论基础。研究直接教学法的学者们观察到:幼儿只需较短的时间就能学会说话,初步满足日常口头交际的需要,发音纯正,说话自然,学起来轻松愉快。他们认为,采用幼儿学语言的方法学习外语是“顺乎人类学语的自然规律”的。因此,在“幼儿学语”论的基础上,直接教学法形成了一系列教学原则。

1.直接联系的原则:以直接教学法从事教育工作的教育学家认为,外语学习与母语学习是类同的,他们常常用联想心理学解释所涉及的学习过程,认为应当把目标语的语言形式和说话人要表达的意思直接联系起来。因此,直接教学法强调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把所学的语言直接与环境中的客观事物和人联系起来。教师使用基本的词汇和句型,通过身体动作和视觉提示,突出、重复重点词汇或句型帮助学生理解、表达意思。

2.以句子为主的原则:句子是教学的基本单位,任何情感意思的表达都是以单个句子开始的。直接教学法不是从一开始就让学习者接触整篇的文章,而是主张用简洁精练的句子来训练,熟悉所学语言的表达方法,并用所学的句型表达自己的思想。

3.感知模仿的原则: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开始于感觉和知觉,而通过感知所获得的知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消失。学习者在感知所学语言并进行反复模仿后,所学的内容就能长久地停留在记忆中。直接教学法要求授课者首先让学习者感知语言的语音、语调,再进行多次模仿,以便达到掌握并运用所学的语言的目的。

4.归纳语法的原则:虽然语法规则是语言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法教学在语言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但直接教学法却把它放在相对次要的位置。在教授外语的初期,不进行系统的语法教学,待学习者学习了一系列语言表达方法后,再归纳所学内容中涉及的语法规则。

5.口语训练的原则:直接教学法重视语音、语调和口语教学,在学习口语的基础上培养读写能力。直接教学法以听力理解和口头表达为主要活动,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熟练技巧。

6.与时俱进的原则:直接教学法主张学习当代的、生动的、贴近学习者生活的语言,从学习者的实际需要出发,教授学习者所需要的语言知识,以现代通俗的语言表达法为主要教学内容,而不是学习古典文学作品中典雅优美,却不适合现代人表达思维的语言知识。

二、直接教学法的主要特征

直接教学法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法,有其自己的特点:直接教学法在教学中尽可能不使用母语讲授教学内容,不翻译所教的句子,直接用外语讲练外语,创造生动鲜活的外语交流环境;主张以口语为基础,以模仿多练为主,注重实践练习,培养语言习惯,即培养“语感”,让学习者能以所学语言的思维习惯进行表达和交流;以直接教学法从事教学活动的人认为外语教学应该从口语入门,在掌握听说能力的基础上学习读写技能;充分利用直观教具,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三、直接教学法的优缺点

任何事物都要一分为二地看,直接语言教学法也不例外。在实际运用过程中,直接法有它的长处和不足。

1.直接教学法的主要优点:重视口语、语调和语音教学,以听说代读写。有利于增强语感,提高实际运用能力,特别是听与说的能力;强调直接运用目的语进行教和学,重视活用语言,强调直接学习外语和直接运用外语,有利于培养直接运用外语理解和表达思想的能力。重视以句子为单位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完整地理解句子的含义,以及进行有意义的句型操练;重视模仿、朗读和熟记,加深学生的感知印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熟练技巧和语言习惯。

2.直接教学法的缺点:用教授母语教学的方法教授外语,忽视了外语与母语之间的差异性,容易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无所适从感;直接教学法排斥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片面强调模仿和记忆,容易使学习者造成理解错误;运用直接教学法进行一系列句型模仿,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难以教授复杂和抽象的语言内容和结构。运用幼儿学习母语的方法,不适于成人对外语的学习。

直接法自19世纪中后期出现以来,一直广为流传,掀起了外语教学史上的一场改革运动,打破了语法翻译法一统天下的局面,建立起了语言与客观事物的直接联系,开辟了语言教学的新途径,把外语教学从书面语引向了口语,改死记硬背语法规则为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在教授活语言、培养口语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对以后的外语教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参考文献:

[1]朱纯.外语教学心理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2]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3]隋铭才.英语教学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4]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5]田式国.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外语教学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教学法 国外外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Analysis of Commo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s

ZHANG Xuejiao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Anhui 241000)

Abstract There are six kinds of influential methodological trends in the world. Their advantage and disadvantage are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These methodologies have a great effect on our own teaching methods.

Key words methodology;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外语教学法是外语教与学的方法论。它是与哲学、教育学、语言学和心理学等学科密切相关的一门理论兼实践的学科。同时,英语教学法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交流的直接媒介。世界上主流的外语教学法有语法翻译法、直接法、听说法、视听法、认知法和交际法。

1 语法翻译法 (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

语法翻译法起源于中世纪欧洲人教希腊文和拉丁文的方法,当时主要是为了书面翻译和阅读。德国语言学家奥伦多夫(H. G. Ollendoff)等学者总结过去语法翻译法的实践经验,并结合当时机械语言学、心理学,使语法翻译法成为一种科学的外语教学法体系。该法系用演绎法讲解语法规则,把外语翻译成本族语,主张两种语言机械对比和逐词、逐句直译。

该法系的主要优点:学生的基础语法知识比较牢固,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较高;复杂的结构和抽象概念采用母语解释说明,学生理解比较容易、简单、直观;辅助工具要求低,教师可以采用“一本书”教学。但是,在此教学法中,学生过度被强调通过机械强化训练掌握语法规则和词汇;忽视语法技能和实际运用交际能力;忽视听说能力的培养;教学模式步骤基本固定不变;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学习,整个学习氛围比较呆板无趣。

2 直接法 (Direct Method)

德国外语教育家菲埃托是最早提出直接法的教学法构想的先驱人物。直接法以口语材料作为教学内容,强调模仿与反复练习。教学过程是以句子为单位模仿,直到养成语言习惯。教学中强调不依赖学生的母语,广泛利用手势、动作、实物,语法降到完全不重要的地位。

直接法强调直接学习外语,学生的口语能力大大增强;注重实践练习,强调形成语言习惯;充分利用各种直观辅助教学工具,有利于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增加学习外语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偏重感性认识;编写教材注意材料的实用性与安排上的循序渐进。但是直接法完全针对语法翻译法的弊端提出的,本身难免有它的局限性和片面性。过分强调幼儿学习的直观性,忽视外语教学的特殊性;仅用外语教学,禁止本族语在课堂上的应用,不利于学生充分理解教学内容;对语法规则、语言现象、文学修养等方面不够重视。

3 听说法 (Audio-lingual Method)和视听法 (Audio-visual Approach)

听说法则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的美国,美国军队为了在短时间内培养大量能够掌握外语口语技能的军人,采取一系列手段强化士兵的听说能力。战后,这种方法被广泛运用到学校外语教学方法中。它是以句型为纲,以句型操练为中心,着重培养听说能力的外语教学法。因此听说法也叫口语法(oral approach),句型法(pattern approach)。

该法系在学生有一定听说的基础之后,进行读写教学,以读写促进听说;听说法创造了一套通过句型操练进行听说读写基本训练的方法;通过外语与母语的对比来确定难点。然而,大量的模仿和机械操练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脱离语言语境的操练使学生缺乏对语言的实际运用;由于过度强调口语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

视听法也是一种重视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教学方法。主要利用视听结合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视听法主张广泛利用电化教学设备组织听说操练,把听说形象和视觉形象结合起来,建立外语与客观事物的直接联系。视听法主张听说训练必须同一定情境相结合,在某一情境基础上进行。因此,也叫做情境法(Situational Approach)。

视听法发挥直接法和听说法的优点,在教学过程中广泛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设备;通过创造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学生理解所学的语言,视听法先选词汇在选情境,最后选结构;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尤其重视口语教学。然而,视听法也存在一些弊端。它过于重视语言形式,忽视语言的交际作用;完全排斥母语不利于学生理解;过分强调口语,忽视语言的分析讲解;听说能力发展远远超过读写能力。

(下转第149页)(上接第147页)

4 认知法(Cognitive Approach)

认知法是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卡鲁尔(J. B. Carroll)首先提出的。与此同时,乔姆斯基(Noam Chomsky)的“转换生成语法”和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J. Piaget)的“发生认识论”开始出现。于是,认知法作为听说法对立面而产生的,提倡听说读写全面发展。

认知法学习外语主张听说读写四项技能同时进行训练;允许使用本族语和翻译的手段,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体会;认为语言错误在外语学习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主张系统地学习口语和适当地矫正错误;重视利用视听教具,使外语教学情景化和交际化;主张在外语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将教与学有机结合起来。但是认知法作为一个新的独立的外语教学体系还是不够完善,必须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加以充实完善,仍处于探索阶段。

5 交际法(Communication Approach)

交际法是根据语言学家海姆斯(Hymes)和韩礼德(Halliday)的理论形成的,是全世界影响较大的外语教学流派。由于交际功能是语言在社会中最根本的功能,而交际能力又是外语教学最根本的目的,因此称为交际法。同时该法系也被称作功能法或意念法。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和转换生成语法学是交际法的理论基础。该理论认为任何一项交际活动都包括两方面:一是为达到一定交际母的所说的内容,二是所说内容的表达形式。交际法重视学生的实际需要,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有利于学生合理恰当使用外语交际;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接触所学语言,教师提供真实有效的情景,让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和运用语言;交际法的基本教学单位是话语(discourse)教学,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不排斥讲解语法,也不排斥本族语和翻译;主张采用各种教学手段辅助教学。然而,交际法仍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也存在一些问题。譬如,忽视除口语以外的其他能力的培养;相对传统教学交际法对老师的要求高,这要求教师具备很强的专业能力。

6 结束语

通过对上述世界主流的外语教学法及其发展走向、利弊分析,可以看出:首先我们应该将主流教学法与中国教学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同时充分考虑到中国学生的需要。其次,既强调语言的交际能力,也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能力。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本身就是一个整体,可以相互促进、联系,共同发展。最后,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英语教学法是英语工作者长期的任务与责任。充分研究当前世界的外语教学法,结合中国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法,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发展。因此,对英语教师来说,只有不断地探索前进,寻找最适合我国学生的英语教学法,才会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庭芳.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2] 张思中.张思中外语教学法[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6.

外语教学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外语教学法,发展趋势,探讨

 

一、外语教学法的多样化趋势

外语教学包括五个基本问题:教者,学习者,教什么,为什么教,怎么教。怎么教即教学法是外语教学的关键因素。教学法得当则事半功倍,否则事倍功半。因此,自从有外语教学,教者即外语教师就开始探索成功的教学方法。外语教学法的多样化趋势是指外语教学法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多样的,外语教学法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各种流派和体系,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们从以下外语教学法流派的简单回顾可见一斑。

外语教学法流派最早可以追溯到15-17世纪的“拉丁语教学法”,也叫“语法模仿法”,它是语法翻译法的前身。

语法翻译法因用母语按照语法规则翻译进行外语教学而得名,因其直接继承了拉丁语教学法又被称为传统法,因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又有人称之为阅读法。强调阅读能力,忽视听说能力。论文格式。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了与之对立的直接法。

直接法因排斥用母语作为中介,主张用外语与客观事物建立直接联系而得名。又因为其具有类似幼儿学习母语的特点,被称为“自然法”。直接法强调直接学习外语和直接应用外语,忽视甚至排斥母语的中介作用和语法对于外语教学的意义。

听说法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的美国。听说法重视句型操练,所以也叫句型法。听说法重视听说能力的培养,但也不是尽善尽美的,句型操练的反复性和机械性使课堂沉闷,学生失去兴趣。视听法的出现弥补了听说法的某些不足。

视听法出现于上世纪50年的法国。视听法主张视听结合,当时采用的手段是利用幻灯片图片创造语言情景,所以也叫情景法。论文格式。视听法在理论和实践上发展了听说法,同时重视利用现代化设备进行外语教学。

认知法于上世纪六十年代诞生于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是认知法的语言学基础。认知法强调学习者学习语言,特别是学习语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功能法或功能意念法也叫交际法,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西欧。功能法主张教学不要像语法翻译法那样以语言语法为纲,也不要像听说法、视听法那样以结构为纲,而应以语言的表意功能为纲,强调用语言做什么,即用语言叙述事情。同时强调交际能力是语言学习的目标。社会语言学是功能法案的语言学基础,社会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是它的心理学理论基础。论文格式。

除此之外,20世纪70年代以后,一批新型外语教学法应运而生,如产生于保加利亚的暗示法,产生于关国的沉默法、顾问法、自然法、全身反应法等等。随着社会的发展,外语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新的外语教学法将不断问世。我们发现,每一种外语教学法都有其自己的特点,在外语教学中都曾经发挥和正在发挥着自己的作用。后出现的教学法在多数的情况下并不是取代了原有的教学法,而是借鉴和发展了前一种教学法。纵观当前外语教学界,我们发现,外语教学法的发展呈现出新的趋势。

二、外语教学法综合化趋势

外语教学法的综合化趋势是指各种流派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国外外语教育专家把这种综合化的趋势称为折中(Eltecticism)。

我们首先以听说法的发展为例说明综合化的趋势。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为主要理论基础的听说法在美国崛起。它以句型为核心。强调听说的机械操练以培养习惯。因此也叫结构教学法或句型法。由于它不仅从横的方面科学地处理了翻译法和直接法的某些分歧,而且从纵的方向上协调了教和学的关系。所以被日本的小川芳男称为教学法的科学时代的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法体系。在其四个基本教学原则中,其对比原则吸收了翻译比较法中对比原则的精华,而这一原则正是Mager倡导的翻译比较法中最有价值的一个思想。听说法提倡的养成习惯原则也是从Palmer二十年代提出的培养学生五种语言习惯中继承下来的;另外,它对本族语的态度、直观教学的观点,用归纳法教语法的原则等均来自直接法。听说法把这些原则和方式围绕句型和机械操练配合应用,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在现代外语教学中发挥了巨大影响。由上述分析可见,这种教学法体系汲取了不同类型的教学法的长处,又以某个方面为主,形成了自己特点。其中的折衷因素是十分明显的。

我们再以近几十年来颇为风靡的交际法为例。交际法以意念功能为纲,强调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同时注重语法和句型教学,注重合理使用本族语。由此看来,交际法折中融合了多种外语教学法的合理成分:不仅继承了直接法重视口语教学的原则,容纳了听说法的言语实践性,借鉴了听说法的句型研究成果,而且还吸取了语法翻译法的成功经验。与此同时,听说法也在向交际法靠拢,这主要体现在增加语言的情景,加强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教学。这应该是外语教学法折中融合的一个典型例子。

任何一种教学法都不是完美的,外语教学法之间的综合正说明了这一点。通过综合,外语教学法各个流派之间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增强了各流派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三、外语教学法网络化趋势

外语教学法网络化趋势是指外语教学过程中网络手段和网络资源的利用越来越普及,网络在外语教学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利用网络进行外语教学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这一趋势的产生是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而实现的。网络的丰富资源,网络的快捷方式,网络的视听手段为外语教学法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和发展前景。对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成为外语教学法发展的新方向。网络化条件下的外语教学成为外语教学界研究的新领域。

外语网络化教学是一种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学习模式。新的教学模式不但开阔了学生的学习视野,而且也给教师在专业知识上、信息化素养上、知识范围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随着学生创造思维的不断发展,教师可从学生活跃的思维中体会、学习到非常规的思维方式,进而促进教师知识的全面发展。

我们知道学生间的交流是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外语的常规的教学,学生的知识信息来源于教师,学生的学习交流一般都是在课后与放学这一段时间内,而大多都是以本族语为主,而网络就为学生的外语交流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学生可以利用网络与外语母语者进行在线的即时的语言交流,这种交流是真实的,可以打破课堂活动的虚拟,学生能体验到利用外语交流的快乐感,使学生切身体验到外语学习的实用感和成就感。

网络正在改变着世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也正在和必将改变我们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外语教学法是不断发展的,每一种外语教学法的产生都对外语教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外语教学法在发展过程中呈现的多样化和综合化趋势启示着我们教学法没有最好的,只有综合利用,才能发挥各种教学法的优势。外语教学法的网络化趋势既给我们提供了新的空间,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周正东.外语教学技巧新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2] 左焕其.外语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王岩.折中主义的外语教学[J].外语界,2001,(2).

[4] Johnson, K.外语学习与教学导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外语教学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外语教学法;优化选择;综合运用

随着外语教学在我国的普及和深入,外语教学法的研究也蓬勃发展。不少专家、学者或教师纷纷探讨和尝试适合于我国国情的外语教学法,有关国外不同的教学流派的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如果教学法思想符合教学的客观规律、教学得法,教学效果就好;反之,就收效甚微,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教学法问题是外语教学中的核心问题。

一、外语教学法的发展趋势

外语教学法的发展和演变经历了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除了原有的语法翻译法、直接法、循序直接法、视听法、情景法、认知法、功能法、交际法以及自觉对比法和自觉实践法等主要流派外,又涌现出一批新型外语教学法,如启示法、默教法、顾问法等等。纵观外语教学法的发展演变史,我们可从中总结出外语教学法的三大发展趋势:弃其所短,逐步完善;取长补短,日益科学;折中融合,更加实用。具体地说,各教学法流派充分利用语言学和心理学等有关学科的最新成果,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自己,并针对各自的缺点和不足,兼收并蓄和融合其他流派的优点和长处。目前将这种融合的趋势称之为折中。

二、外语教学法选择中的制约因素

在教学活动中,教学法的选择和运用有一条铁的定律,即它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关键制约因素:一是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方法是为达到目标和目的所采用的手段,不同的目的就决定不同的方法;二是教学条件与教学环境。客观条件与环境的不同,就制约着方法的选择,而恰恰在这两个关键因素方面,我国的外语教学与国外的外语教学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目前,我国外语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在听说读写能力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侧重培养其外语阅读的能力,这是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而正确制定的。我国绝大多数人学习外语最直接的目的是阅读外文书刊、查阅外文资料;而口头上需要使用外语的机会则相对要少得多。这种情况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也不会有太大的改变。所以,试图把学校的外语课都办成口语强化班式的做法是不全面、不妥当的。

我们所说的外语阅读能力,决不是那种靠翻词典大量查阅生词、每句必分析翻译、一小时仅读几页还不解其意的“译密码”式的“啃读”。我们培养的是有较快的读速、有较高理解力的略读、浏览、跳读等形式的快速阅读。而这种速读能力恰恰是最难培养的,因为它要求积累和掌握较大的词汇量,熟悉词语的自然搭配,正确理解结构复杂、关系错综、含义丰富的长句,以及了解读物所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识等。

三、优化选择和综合运用外语教学法原则

在现代外语教学中,教师以积极的态度来接受教学方法上的各种现代新思潮,认为采用综合的办法,也就是将传统的方法与交际法结合起来,取长补短,才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人们在结构法与功能法、语法大纲与语义大纲之间折中,以求形式与功能、语法与语义的协调与统一,并采用综合的教材、折中的语法,变换使用演绎法和归纳法,以求取得综合效应和最佳效果。各种外语教学法融合折中不是无原则地拼凑,而是优化选择,是有总体原则可依的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择优。下面从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角度来探讨这些原则依据:

第一, 在不同的教学阶段,结构与功能、传统法与交际法的侧重应有所不同。基础阶段应侧重语言能力,适当借助语法教学和语法—翻译法来培养语言能力,并兼顾交际能力。从基础阶段到中级乃至高级阶段,侧重点应逐渐从基本词汇、基本句型向复杂句型、篇章结构、语用原则转移,从培养语言能力向培养交际能力转移,从借助于明示的语法教学进入以交际法为主的教学。为了培养学生这种交际能力,语篇教学应该成为大学外语教学的重要方式。语篇教学是立足于篇章整体、宏观地对文章进行的整体分析、理解和掌握。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对单词、短语及句子的独立解释,注重对学生语音、语调、词汇量的培训,还要重视学生语篇运用能力的培养,要注意围绕整个语篇的中心来分析篇章结构、作者布局的特点、遣词造句的手法和意图,以及它所表达的与目标语语言有关的社会文化现象及各种有关知识,从而达到训练学生获取完整知识和信息的目的。

外语教学法范文第5篇

外语教学法试题

课程代码:00833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I. Multiple Choice: (20%)Directions: In this section, you are given 20 questions, beneath each of which are four choices marked A, B, C and D. You are to make the best choice and blacken the corresponding letter A, B, C or D on the ANSWER SHEET. One point is given to each correct choice.1. Who is the advocate of the Total Physical Response?A. James Asher B. Caleb GattegnoC. Charles A. Curran D. Georgi Lozanov2.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usually adopted the strategy of combining grammar rules with______in the 19th century.A. translating B. explainingC. analyzing D. composing3. The generative-transformational school of linguistics emerged through the influence of ______.A. J. B. Bruner B.N. ChomskyC. D. Ausubel D.G. Kelly4. When was the Direct Method developed as a reaction against the 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A. In the late 19th century. B.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C. In the mid-19th century. D. In the early 19th century.5. The technique used by a Grammar-translation teacher is ______ teaching of grammar.A. inductive B. deductiveC. indirect D. direct6. The Silent Way is an approach to language teaching developed in the United States, principally by ______.A. James Asher B. Caleb GattegnoC. Charles A. Curran D. Georgi Lozanov7. As a key feature of the Oral Approach,______ should be presented in sentences, which should be practiced in meaningful contexts.A. words B. phrasesC. paragraphs D. vocabulary8. The Direct Method emerged as a result of _____ in the 19th century.A. classroom instruction B. mass productionC. communicative needs D. language teaching innovations9.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nvolves quite a number of disciplines EXCEPT______.A. psycholinguistics B. psychologyC. sociology D. sociolinguistics10. The ______ , known variously as the Aural-oral Approach and the Structural Approach, influenced the way languages were taught in the US and elsewhere in the world throughout the 1950s.A. Audiolingual Method B. Cognitive ApproachC. Direct Method D. Oral Approach11. When the teacher in a communicative class is answering students' questions and monitoring their performance, he/she is playing the role of a(n)______.A. manager B. facilitatorC. co-communicator D. advisor12. Pragmatics is the study of______ .A. how sentences in spoken and written language form larger meaningful unitsB. the use of language in communicationC. the meanings of words and sentencesD. the grammatical arrangement of words in sentences13. ______ is regarded as the source of the students' ability to use the language in structured interactions.A. Vocabulary B. AcquisitionC. Grammar D. Learning14. People advocating the Oral Approach believed that students tend to find it ______ to internalize the grammatical rules with the help of the situation provided.A. easy B. difficultC. possible D. impossible15. The use of drills and ______ is a distinctive feature of the Audiolingual method.A. pair-work B. pattern practiceC. dictation D. questions and answers16. 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 has been developed particularly by ______ applied linguists.A. French B. CanadianC. British D. American17. The procedures and techniques proposed by the Natural Approach are ______ in the field oflanguage teaching.A. not new B. revolutionaryC. radical D. innovative18. Krashen and Terrell equate the Natural Approach with ______.A. 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B. the Cognitive ApproachC. the Total Physical ResponseD. the Community Language Learning19. According to D. Ausubel, the principal function of ______ is to act as a bridge between what learners already know and what they need to know.A. schema theoryB. 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C. language competenceD. advance organizers20. According to cognitive psychologists, learning involves ______ representations that offer regulation and guidance for the performance.A. complicated B. simpleC. internal D. external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II. Filling Blanks: (20%)Directions: In this section, there are 20 statements with 20 blanks. You are to fill each blank with ONE appropriate word. One point is given to each blank.21.______ refers to any information that learners receive from the teacher or others concerning their communication.22. In a Total Physical Response classroom, the students listen attentively and respond ______ to commands given by the teacher.23. Most of the teaching activities in a Grammar-translation classroom serve the purpose of mastering ______ rules.24. Suggestopaedia,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tudy of ______ to pedagogy, has been developed to help students eliminate the feeling that they cannot be successful and, thus to help them overcome the barriers to learning.25. Although the teaching of all the four language skills is advocated by most Direct Methodologists, ______ communication skills are regarded as basic.26. The structural linguists believe that the primary medium of language is ______.27. Krashen and Terrell believe that language skills acquired through ______ transfer to other skills.28. The learning of a foreign language was viewed by the Direct Methodologists as analogous to the language ______ , and the learning processes involved were often interpreted in terms of an associationist psychology.29. The Cognitive Approach holds that learning a language is a process of acquiring ______ control of the phonological, grammatical and lexical patterns of a second language, largely through study and analysis of these patterns as a body of knowledge.30. In his research of the theory of systemic linguistics, Halliday made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 in the study of ______.31. 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 identifies self-confidence, ______ and anxiety as the three affective variables related to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32. When teaching grammar in the Oral Approach, the teacher usually helps the students to learn some grammatical points over a relatively long time instead of giving them a heavy indigestible dose of ______.33. The Natural Approach holds that learned language knowledge has primarily a ______ function.34. One impetus for the procedures of grammar analysis and translation in teaching Latin was brought about by the ______ needs of European countries.35. The Notional-functional syllabus focuses on ______ as the organizing elements of English curricula, whereas the structural syllabus regards grammatical structures as the organizers.36. According to behaviorists, learning consists of stimulus-response ______ , and is described as the formation of association between responses.37. ______activities require the learners to take part in communication which involves personal experience and emotions.38. According to Piaget, thought or thinking has its origin in actions physically performed and then ______.39. A group of German psychologists used the word Gestalt, which is approximately in the meaning of “_______ shape” to name their school of psychology.40. The cognitive theory suggests that language acquisition involves constant practice until ______is achieved.III. Matching: (10%)Directions: This section consists of two groups of pairs listed in two columns, A and B. You are to match the one marked ①, ②, ③, ④ or ⑤ in Column A with the one marked a, b, c, d or e in Column B. One point is given to each pair you match correctly.41. A.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

B.Objective

①The 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

a.To help learners to get a practical command of the four basic skills of 1anguage

②The Direct Method

b.To enable the learners to use the target language communicatively

③The Oral Approach

c. To foster the learners’ ability to

communicate in the target language

④The Audiolingual Method

d.To enable the learners to read and translate

the literature of the target language

⑤The Cognitive Approach

e.To develop in the learners the same type of abilities possessed by the native speakers

42.

A.Historical Events

B.Occurrence Time

① The Army Specialized Training Program (ASTP) was established

a.in 1957.

② The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Act was passed in the U.S.A.

b.by the mid-1950s.

③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launched its first satellite of the earth

c.towards the end of 1950s.

④ The American approach to teaching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became Audiolingualism

d.in 1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