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测试培训

测试培训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测试培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测试培训

测试培训范文第1篇

主题词:普通话 计算机辅助 变革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推广普通话的重要部分,是使国家有关政策落到实处,使推普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重要举措。当今我们已处于一个迅速发展的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在普通话培训和测试中运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实现机辅测试,已成为时代刻不容缓的趋势。

一、机辅测试的测试对象分析

1、受测对象在机辅测试中的心理优势

普通话水平测试离不开培训,培训离不开对受测对象的了解。

我校即将接受测试的学生是中职学生,他们目前的特点是年纪小,文化基础和心理素质较差,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动机层次和认知能力不高,“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本身就比较低弱,语文教学中又多少存在着重读写轻听说的现象,所以学生“说”的能力也就不容乐观。在以往的测试中,由于紧张造成的失误屡见不鲜,面红耳赤、声音颤抖、颠三倒四、语无伦次、声若游丝、望文生义、一言不发的现象时有发生,这种紧张是与学生本身的文化与心理素质息息相关的,也与他们了解的人工测试实景有关。确实如此,在测试中,测试工作本身要求测试员公正、严肃、认真,测试员往往是连续测试,疲劳应战,因此有的只动手不抬头,有的面无表情、冷若冰霜,在无形中给待测者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尤其对于基础较差的中职学生来说,更易陷入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之中:自卑畏惧或准备不足――表现失常,接连出错――更加紧张害怕――一反常态、超出掌控。在实现机辅测试后,待测者不再面对测试员,而只是在计算机上完成测试,在测试培训时就测试心理这一点就给学生吃了定心丸,面对计算机,不再手足无措,过程可由自己掌控,受测角色意识不再那样强烈,表现是否优良可暂时不放在心上,不必顾忌测试老师眼光的注视等,就成了机辅测试在学生心理上的优势,因此在机辅测试的教学培训时,可向学生强调这一点,可以采用对比的方法让他们感同身受,让他们能够放下心,放得开,释放压力,调整状态,发挥水平,展现自我。所以机辅测试的手段是消解受测对象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紧张情绪的一剂良药。

2、受测对象在机辅测试中的成就感

现在的年轻一代,从小就接触和精通计算计和网络,有的甚至可以用行家和高手来形容,面对计算机,他们觉得亲切和放松,到了机房都很兴奋,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考试带来的压力。而且人总是希望被重视、被认同的,希望人们能够关注自己身上一点一滴的变化和进步。人工测试时,由于人力物力所限,培训教师不可能对每一位学生都进行模拟测试,因此有的孩子不免产生了被忽视的感受,进而影响培训的效果,而机辅测试,在机房进行上机培训时,增加了人工测试所无法实现的考前模拟测试,教师以身作则,示范模拟,学生观察学习,亲身尝试,教师与学生更容易沟通,也消除了测试的神秘感与陌生感。计算机可指出学生的普通话水平等级,所以在普通话培训时,可采用对比的具体操作方法,培训前学生上机摸底,明确等级,培训后再次上机模拟定级,形成对比,教师记录下来,逐一点评,这对这个年龄的学生来说,有了进步无疑是一种激励,得到肯定无疑是一种鼓舞,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了“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成就感和认同感也是消除学生对普通话水平测试的隔膜和畏惧的心理良药。

二、机辅测试培训方式的变革

在普通话培训过程中,我校采用的是教师授课法,教师讲,学生听,这样学生会对教师的发音方法进行模仿,教师无形中将自己不敏感的缺陷也倾囊相授而毫无知觉。机辅测试时,计算机与授课教师的的评分标准有时不甚一致,我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行性方法是在普通话培训中使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将标准的普通话展示给学生,将普通话的标准引入课堂。

1、多媒体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普通话的培训与测试可以说是“实践出真知”,教师的示范与提点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学生真正的掌握和体会大部分靠课后时间,如何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成为每一位培训教师思考的问题。如能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就能节省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如关于普通话发音的教学,传统的教学步骤是教师示范,学生靠观察和揣摩教师的语音来模仿,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而且也不能保证教师的发音完全标准,花费时间长,自省程度差,修改效果不佳。如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普通话语音教学,将声音、图像、视频、文字融为一体,讲授语音理论,使学生了解发音的条件、部位、方法等,效果明显。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第一题单音节字词和第二题多音节词语,学生读错时,自己有觉察,教师也能及时提点,但语音的缺陷,学生是不了解的、无知觉的,由于发音部位的偏差,声母、韵母、声调的发音错误,导致缺陷的连连出现。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音频录音,学生可在视窗中看到自己的声波曲线,与标准普通话的声波曲线一一对比,何处失误尽显无疑。在学生感觉最难得第四题说话中,也可以音频录音,对重点部位进行剪裁,从语音面貌、词汇语法、流畅程度等角度重点分析,这样既比教师干巴枯燥、抽象的讲解直观、生动,又具有针对性。讲解机辅测试中“离题”和“雷同”的评判原则时,只靠教师口头举例缺少说服力,使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播放若干错误明显的例子,他们不但直观形象地了解了什么样的是离题,什么样的是雷同,什么样的是离题加雷同,也能引以为戒。

2、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

学习语言理论是枯燥的,但语言本身又是魅力无穷的,如何让学生在普通话的学习中体会到汉语言的博大精深和奥妙无穷,既是语文教师的职责,也是推广普通话的目的之一。在普通话培训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测试成绩的前提。中职学生年级较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他们生活阅历浅、语言表达能力差等原因,在学习过程中单纯依靠教师的语言叙述和单向传输,无法满足对普通话的深层融入,这将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影响学习的进程和效果。如能在教学中加入直观教学演示的运用,增强趣味性,向电子游戏借鉴游戏环节,寓教于乐,能够拉近学生与抽象知识间的距离,代替了教师枯燥乏味的讲解,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兴趣。

测试培训范文第2篇

【关键字】PLC应用培训 故障诊断 测试系统

PLC是专门为工业控制而设计的,其结构紧密固定并且体积较小,是实现机电一体化的理想控制设备,随着微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PLC的制造成本不断下降,但是其功能却在不断加强,PLC的应用已逐步涉及每个领域。

一、PLC的应用及培训

(一)PLC的特点

1.PLC具有极高的可靠性且抗干扰能力强

电气控制设备的关键性能主要是要求其可靠性高,传统的继电器控制系统由于使用了大量的中间或是时间继电器,由于这些继电器接触不良,很容易出现故障,在PLC中大量的继电器被软件代替,因此使得不良的接触点大为减少。此外,PLC还采取了一些硬件和软件的抗干扰措施,具有很强大的抗干扰能力,所以使得其可以直接应用于具有强烈干扰的工业企业生产环境中。

2.PLC的使用方便

在操作方面,PLC采用的是编程器进行程序的输入和更改的操作,更改的程序比较简单可以直接根据所需要的条件进行查找并进行更改。在编程方面,PLC有梯形图、布尔助记符、功能图表等多种程序可以控制设计语言来使用。在维修方面也是比较方便的,一旦发生故障,首先可以通过硬件和软件的自我检测,提示维修人员根据所显示的故障信号灯进行相应的维修,这样就为维修节约了维修成本和维修时间。

3.PLC设计较合理,安装工作量少

PLC中用软件替代了很多器件,使得其控制柜的设计和安装的工作量都大大的减少,而且PLC的编程也比较简单,有规律并且比较容易掌握,PLC是专门为工业过程中的控制而设计的控制设备,它的体积比之前大大的减少,而功能却在不断地完善,机械和电气部件都被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大大的减少了安装的工作量。

(二)PLC的工作原理

PLC主要是采用“顺序扫描、不断循环”方式进行工作的,PLC在运行时,cpu 根据用户的控制要求编制好程序并存储于存储器中的程序,然后按指令步序号进行周期性的循环扫描。在每次扫描的过程中,还要完成对输入信号的采样以及对输出状态的刷新等系列工作,这样周而复始进行扫描、采样以及刷新。PLC的扫描工作又大致可以分为输入采样、程序的执行以及输出刷新这三个阶段,并进行不断的循环。

(三)PLC在应用过程中的注意问题

1.PLC的工作环境,首先PLC对环境温度的要求一般在0-55摄氏度,在安装的时候应该注意不能将其放在热量大的原件下面,做好在其四周的通风散热的空间要足够大。而且应该保持空气的相对湿度,PLC还应远离强烈的震动源,还应该避免空气中的腐蚀及易燃的气体。其次应该控制其系统中的干扰及其来源,PLC的干扰源大都来自电流或电压剧烈变化的部位,主要原因是因为电流的改变会产生磁场,对设备会产生电磁辐射,而且磁场的改变也会产生电流,这样就会造成电磁对PLC系统的干扰。在PLC系统中也存在着干扰因素,强电干扰、柜内干扰以及来自信号线的干扰。

(四)PLC的工作方式

PLC首先会做输入处理,在执行程序前,将PLC的整个端子的输入状态写到输入数据的存储器中,所以在执行程序的过程中,即使输入发生变化,输入存储器的数据内容也不会变化,在进行下一个周期的输入处理时,将这种变化写入。在程序处理的时候,PLC将会根据程序存储器的内容,从输入数据存储器中与其他器件的数据存储进行对比,读出各种软器件的开关状态,从初始状态开始顺序运算,每次都会将结果写入数据的存储器,所以各种软器件就会随着程序的执行慢慢将内容改变,而且在此过程中,输出继电器的内部输出点可以利用数据存储器的内容来执行。而在输出处理,当所有的命令执行结束后,向输出数据存储器发出数据存储器的状态,这就成为PLC的实际输出。

二、PLC的故障诊断

PLC作为一种成熟稳定并且可靠的控制器,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PLC系

统的设计直接关系着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与运行。一个完善的PLC系统除了可以正常运行,满足工业的要求,还必须可以及时在系统出现故障时能够及时诊断故障并进行处理。

(一)根据PLC的状态信息诊断故障

PLC的故障可能出现在机器运作的各个过程中,在其输入时可能出现故障,一般在实际应用中,一旦系统的某回路不能按照要求动作,可以根据信号灯的提示,检查输入开关的电接触点是否可靠,也可以采取一种简单的方法就是短路法,将外联设备状态的输入线断开,并且用一条导线将公共线连接处和设备的输入端口进行连接,这就会给PLC一个接通的信号,如果PLC有显示就正常,反之则有故障。在输出遇到故障时,应该从PLC的输出模式中观看信号显示的是否正常,然后继续检查PLC输出继电器有没有吸合,再看外联设备有没有驱动信号,如果有信号但是设备不运行,则是设备遇到故障。

(二)使用机器外编程诊断故障

对于PLC的一些设备,有些故障是没有报警信息提示,并且某些动作将不会执行。对于这些故障就需要一些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和PLC的梯形图来诊断故障,在分析这类故障的时候就要使用机外编程来对PLC的梯形图的运行情况进行跟踪,找出出现故障的原因。

故障的诊断一般也分为两种途径就是故障树方法和专家系统方法,故障树方法就是利用故障的逻辑结构进行推理,通过错误的输出找到错去的输入。这种方法比较简单实用且程序也是比较简单的,各部分耦合情况少的。而专家系统分析法则是建立在系统故障的知识上,运用强大的知识库和推理性,利用计算机借助现场的数据进行分析,找到故障所在。

总结:

随着PLC在各个领域中的广泛应用,PLC控制系统逐步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PLC的干扰问题,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所以应该在PLC的抗干扰方面加大研究力度,合理有效的抑制干扰,使得PLC控制系统正常的工作。面对PLC的巨大的发展市场,PLC的产品将会有更丰富、种类更加齐全。PLC作为国际通用网络和自动化控制网络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将会在工业控制领域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大庆,基于PLC的数控机床故障诊断[J],煤矿机械,2007

[2]宫淑贞,王冬青,徐世许,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2002

[3]程周,可编程控制器技术与应用[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测试培训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培训机构;软件测试;专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9-0172-02

随着我国软件行业的迅猛发展和不断成熟,市场对软件测试人员缺口高达30、40万。特别是随着高端软件测试人员需求的与日俱增,为了保证每个学生都拥有进入测试行业的就业基础,高职院校必须抓住这个市场机遇,采取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改革措施,强化软件测试方向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

1高职与培训机构对软件测试人才专业能力培养现状

专业能力是人们从事职业或职业活动赖以生存的能力,在劳动世界中其作用趋于核心地位,它是高职学生职业能力中的核心能力,是高职学生特点的集中体现,也是构建高职学生职业能力标准的核心内容。目前,中国的高职教育观主要是知识本位的职业能力观,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主要以开展学科课程教育为主。通过对湖北省内及省外几所高职院校定位了软件测试方向人才培养的专业进行了调研,笔者发现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针对软件测试专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比较少,大多数都只是开设了《软件测试技术》这一门课程,少数院校把性能测试单独作为一门课程。通过对30余家软件公司的问卷调研,笔者了解到软件测试技术包括的方面比较广,企业需求的测试技术主要有手工功能测试、性能测试、易用性测试、安全测试、自动化测试、云端测试与众包测试服务,还有从无到有、从简单到专业的移动APP、H5测试。然而,高职院校只用大约32至68个课时来讲解部分测试技术,通常就是泛泛地讲授软件工程知识、主流自动化测试软件(如Quick Test Professional、LoadRunner、TestDirector等)等,以此提高学生的专业测试能力,便把软件测试定位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之中。

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报道,国内具有一定规模的软件测试培训机构有华育国际、安博教育、北大青鸟、达内科技等。其中,华育国际采用“订单+实训”的人才培养模式来提高软件测试学员的专业能力。华育国际通过与软件企业“点对点”方式,即签订定向委培协议,按照企业的需求,为学生专业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使学生在毕业时就能胜任协议企业里约定的工作岗位。华育国际还通过与某一类企业(如金融行业、互联网应用等)“点对面”方式,按照这一类企业的需求来设置培训内容,安排课程设置。无论采用哪种与企业的合作方式,其实训在培养方式上,均是以项目实战为主,培训学员都有机会参加IT名企的实际测试项目,掌握规范的软件测试流程,增加丰富的项目测试经验。安博教育实行以就业为导向的IT人才教育体系,通过IT软件测试实训,协助毕业生在就业之前,参与到企业的项目开发与测试过程中,解决软件测试方向学生和软件企业之间需求的错位。北大青鸟的培训策略是通过与高校合作办学来培养软件测试人才。通过课程置换的方式,北大青鸟将自身职业课程体系的优势与高校的教学优势相结合来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达内科技主要推广“远程教育”,即在全国各地设置培训教学点,通过网络将达内的课堂引进各个地方,将拥有国际化大公司工作经验的技术专家和资深工程师通过远程在线的方式共享。达内也在各个高职院校推广这种远程教育模式,与全国一些高职院校合作,让高校提供培训场地和学生,达内提供教学内容和师资,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进行“课程置换”。

2高职与培训机构对软件测试人才专业能力培养的差异性

2.1培养目标方向性差异

目前,国内软件测试培训机构的市场主要定位在校待就业学生,尤其是临近毕业的学生居多,主要是以线下培训为主。很多软件测试方向的大专生为了提升自己的就业实力,在毕业前选择去软件测试职业培训机构接受培训。培训机构对学生的培训只有几个月的时间,培养目标是能高薪胜任IT企业软件测试的工作岗位,在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过程中,会强化训练软件企业需要的相关测试技术,如:手工测试、自动化测试、接口测试等,培养内容更有针对性和方向性。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软件测试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具有良好的职I道德和敬业精神,掌握软件开发、软件服务所需的系统基础知识和具备软件开发、测试、技术支持及销售所需系统动手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高职院校比较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发展较均衡,但是专业能力不突出;软件测试培训机构比较重视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但因为受限于培训时间、培训规模、投入资金等因素,对学生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培养的力度不足。

2.2知识传授深度及广度差异

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分为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和拓展课程,既有思想道德类、英语类、体育、数学等素质与通识课程,也有程序设计、软件工程等专业课程,以及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等拓展课程,课程开设门数一般在28门左右,还有各种竞赛和团体活动,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了广泛发展,尤其是自学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创新与沟通等社会能力得到了锻炼与提高,对学生知识传授的广度比较广,但对软件测试专业知识传授的深度不够。培训机构由于培训的内容更有针对性和方向性,所以在知识传授的深度上不断强化深入,培养的人才短期内适应软件测试岗位的各个层次,但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会有所局限性。

测试培训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普通话水平测试 “机辅测试” 培训与测试平台 网络化教学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新时期中国语言规划的产物,是推广普通话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应用语言学服务于国家语言战略的一项特殊成果。1994年10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广播电影电视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决定》,标志着普通话水平测试正式启动。二十年间,我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经历了起步初创(1994年―2000年)、规范拓展(2001年―2006年)、科学创新(2007年至今)三个阶段的发展。在这三个阶段的发展历程中,计算机辅助测试手段的应用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早在2004年11月,国家语委科研办批准安徽科大讯飞公司“智能语音技术在普通话辅助学习中的应用研究”项目。2006年1月,项目通过鉴定,实现了计算机对“读单音节词语”、“读多音节词语”、“朗读短文”等三个测试项的自动辅助评分。2007年起,计算机辅助测试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得以推广。计算机辅助测试是普通话水平测试手段的历史性技术变革,实现了现代语音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测试领域中的应用,是普通话水平测试科学发展进程的必然结果。

一、计算机辅助测试背景下高校普通话水平测试现状

所谓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是相对于传统普通话水平测试而言的。传统普通话水平测试,是测试员直接面对应试人,由测试员通过现场听音的方式进行评分,这种测试方式称为“人工测试”;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指的是计算机作为一种测试手段参与到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利用智能测试系统,计算机自动完成对有文字凭借的前三个测试项的测评,对于无文字凭借的“命题说话”测试项,则由信息管理系统分配给测试员进行评分,然后管理系统自动将计算机测评的前三项分数和测试员评判的第四项分数相加,计算出考生的测试总成绩,并评定出相应等级,这种测试方式称为“机辅测试”。“机辅测试”实现了测试手段的部分自动化,提高了测试效率,为信息化管理带来了很大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问题。

(一)优势与成绩

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开展至今,全国各地高校普通话测试部门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规章制度和要求,扎扎实实地开展各项工作,始终坚持以质量为本,强调科学管理、规范操作,确保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健康、规范、可持续发展,取得了明显的工作成效,也获得了很高的认可度。相对于传统普通话水平测试方式,计算机辅助测试的方式还比较“年轻”。但是,这一新的测试方式以测试环境更优质、测试程序更简便、测试评分更客观、测试质量更科学获得了广泛认可。

1.提高了测试效率和测试信度。首先,降低了测试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在人工测试阶段,高校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大都安排在周末进行,因参加考试的学生人数众多,每学期测试员通常需要连续工作6~8周,工作强度很大,十分辛苦。随着计算机辅助测试的实施,机器测试时间可以灵活安排,测试员无需集中工作,只需在规定时间内在网上完成第四项“命题说话”的测评任务,工作量大为减少,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其次,对前三项考试项目利用计算机进行的评判更准确客观,提高了测试信度。由国家语委鉴定认可的测试系统软件,从试题库的选择到评价体系都是按照《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要求实施的,在全国所有地区推广,评分尺度的把握真正做到了全国统一。采用机器测试,无论测试多少人次,都不会出现人工测试时测试员因为体力、心理等因素产生的波动而出现较大评分误差,同时,杜绝了人工打分时可能出现的人情分,使得测试信度进一步得到保证。

2.实现了测试工作组织和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系统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国家普通话水平智能测试系统;二是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信息管理系统。智能测试系统的运用优化了测试手段,规范了测试程序,统一了测试标准,提高了测试效率,体现了国家级测试的客观公正。信息管理系统使测试前的报名组织、测试中的监督调控、测试后的数据整理、考生成绩查询等功能都可以在网络系统中轻松实现。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系统的运用,使普通话水平测试从报名、测试到管理实现了全程信息化、科学化、规范化。

(二)问题与不足

尽管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有诸多优势,但任何一项新事物的产生都不可能尽善尽美,一种新举措在实施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完善。科学技术往往是一把“双刃剑”,运用现代技术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必须考虑到利用计算机辅助测试这一新技术时可能出现的新问题,这样才能及时发现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使计算机这一现代工具更好地服务于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

1.“机辅测试”系统本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测试系统对硬件的适应性不强,对语音的评判模式不佳。目前采用的“机辅测试”系统软件在调试过程中对硬件的依赖比较苛刻,对声卡、耳麦等语音采样设备的兼容性不够,在测试过程中有时会出现语言识别异常和测评失败的情况。另外,目前各高校引进的测试软件,理论上都是根据《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的要求设计的,但在实际评分过程中并没有完全根据评分细则实施,对第一、二项测试中的重读现象及第三项中错、漏、增、回等语音现象的评判不够细致、精准。

2.部分高校的“机辅测试”设施不达标。实施“机辅测试”的基本条件包括:先进的“机辅测试”软件系统,足够数量的计算机硬件设施及相关辅助设备,固定的测试场地,严格的“机辅测试”操作管理规范,专业的普通话测试人员和专门的“机辅测试”操作管理人员和设备维护人员等。目前部分高校采用的“机辅测试”的软、硬件设施尚存在不达标现象,由此给普通话水平测试评分的准确度带来一些不确定因素。

3.考生对“机辅测试”设备使用及测试及环境的生疏,造成技术性失分。普通话“机辅测试”对广大考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测试模式,考生对这一测试模式比较生疏。由于各高校受设备、场所、人员配备等方面的限制,对考生的考前培训多是以开考前培训会的形式进行,利用考前短促的时间给考生讲解测试流程及注意事项等,考生很难有机会在实际考试前上机模拟操作体验,从而参加实际测试时,部分考生依然感到不适应,以至于在测试过程中因设备使用的技术性失误造成一定的失分。

4.测试员采用背靠背评分方式,缺少现场参照和商榷,造成第四项测评分值差距较大,增大了复听率和复审率。在“机辅测试”中,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前三项内容由计算机完成评分,测试员独立评判第四项“命题说话”时,无法像“人工测试”时那样,凭借应试人测试前三项的表现作为“命题说话”项的评分参考,也不能和其他测试员进行现场沟通和协商,从而加大测试员的评分难度。再加上因为音频录制的清晰度不够及对背稿、雷同、离题、无效语料等现象认知的差异,测试员之间的评分结果会产生较大出入,从而在两个测试员完成的初评成绩差距超出设定的分值时,增加第三人参与测评及复审的工作量。

(三)办法与对策

1.加强组织合作,优化软件性能。优良的软件性能是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应该由国家权威部门牵头,在全国范围内组织语音处理技术专家和研究机构,协同语言语音问题专家,包括各地长期从事普通话教学和测试的骨干联合攻关,进一步优化“机辅测试”系统对硬件的适应性和软件系统测试的准确性,从而使普通话测试工作从管理、测试、培训到研究全面实现现代化。

2.增加资金投入,建立完善的“机辅测试”设施。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是全国语言文字工作的大事,对于在校生而言,是其毕业之后走向工作岗位必备的一项重要技能。各高校应加大对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关注度,加大对该项工作的资金投入,保证“机辅测试”设施完善与更新,从而为考生顺利高效地完成普通话水平测试并获得较高的测试等级提供支持和保障。

3.加大考前培训力度,展开富有针对性的“机辅测试”考前培训。考前培训是“机辅测试”顺利进行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首先,作为“机辅测试”的组织者、技术人员和考务人员,必须清楚地了解“机辅测试”的基本原理,熟悉操作步骤,掌握排除常见故障的方法;其次,加强对考生“机辅测试”考前培训的针对性。在考前培训过程中,一是介绍“机辅测试”模式,包括设备基本特点和实践情况等。二是解析测试题型,介绍操作程序和实际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三是解答疑难问题,包括应对或化解“机辅测试”中可能遇到问题的技巧等。富有针对性的考前培训可以使考生在心理上减少对“机辅测试”的陌生感,增强适应性,从而有效提高“机辅测试”的信度和效度。另外,各高校还应尽量创造条件,在特定时间开辟专门机房,供考生进行考前模拟练习。

4.组织测试员定期展开测试工作研讨,通过磨合,提高人工测试评分的吻合度。在“人工测试”阶段,因为集体性工作的特点,测试员在测试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可以做到随时发现、沟通、消化和解决。采用“机辅测试”新模式之后,测试员们往往各自为政,缺少充分沟通和研讨。高校普通话水平测试和管理部门应定期组织测试员展开“机辅测试”研讨,在理论认知一致的基础上,就“机辅测试”培训及测试实践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展开充分的讨论和研究。通过研讨与磨合,强化测试员对测评标准的认识,从而有效提高人工测试评分的吻合度。

二、南京师大普通话水平测试与培训平台建设思考

南京师范大学作为江苏省属重点师范院校,办学历史悠久,人文传统深厚,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南师大在校生人数众多,普通话水平测试任务繁重,在学校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心组织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十多年时间里,取得了很大成绩,一直是同类院校的表率和榜样。自2008年起,南师大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心开始实施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为提高在校生的普通话水平、提升大学生的语言文化修养做出了很多努力。通过近几年的“机辅测试”实践工作的积累,南师大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心正尝试建设一个全面、高效的普通话水平测试与培训的网络平台,为在校生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提供资源丰富、使用便捷的培训与测试平台。

(一)三大板块的设置

南京师大普通话水平测试与培训网络平台大致包括普通话语音及运用基础知识、普通话水平测试考试项目及普通话水平测试应试技巧及模拟测试三大板块。

1.普通话语音及运用基础知识板块。在这个板块中,主要是将“普通话语音”及“语言表达”这两门专业课程的主体内容呈现出来。以往针对普通话水平测试编写的一系列培训教材大都以应试为目标,对“普通话语音”课程中的声母、韵母、声调及语流音变等基础知识点进行比较详尽的介绍,对于“语言表达”课程中的内部技巧、外部技巧的运用,只在针对测试第三项“朗读短文”和第四项“命题说话”的解析中一笔带过且语焉不详。其实,在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四个考查项目中,偏重语音考查的第一项“读单音节词语”和第二项“读多音节词语”在整个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总分值是30分,而第三项“朗读短文”和第四项“命题说话”的总分值则达到70分,这两个考试项目除了继续考查普通话语音基础知识外,更着重于考查应试人的语言表达及运用能力。我们希望通过设置普通话语音及运用基础知识板块,弥补以往普通话培训教材中内容的不足,加强考生对语言表达及运用理论知识的了解和实践能力提高。

2.普通话水平测试考试项目板块。在这个板块中,我们将避免以往培训教材中将普通话水平测试评分细则简单陈列的方式,着重对四个考试项目中出现的各种语音现象的辨析及对发生语音失误的原因的分析。如在测试第一项“读单音节词语”中,关于“语音错误”与“语音缺陷”的区分;第二项“读多音节词语”中,对“轻声、儿化、变调”等语流音变现象完成不规范的原因解析;第三项“朗读短文”中,阐释“语调偏误、停连不当、朗读不顺畅”的含义及产生问题的原因;第四项“命题说话”中,分析“方音程度”、“词汇、语法不规范”的体现及“背稿、雷同、离题、无效语料”等问题的实质及成因。通过对四个考试项目的解析,应试人不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同时,在这个板块中,将选取典型测试案例,对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三级六等样本予以详尽例讲和点评。

3.普通话水平测试应试技巧及模拟测试板块。这个板块是针对“机辅测试”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富有针对性的应试技巧指导及考前模拟测试,主要包括“机辅测试”的基本原理、操作流程、故障排除等内容介绍与阐释,同时提供模拟测试训练。这个板块的设置可以避免考前培训会介绍“机辅测试”流程、步骤不够周详的弱点,同时让学生通过模拟测试熟悉“机辅测试”模式,保证正式考试时的适应性。

(二)采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展示内容

传统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教材大都是对教育部和国家语委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主要内容的浓缩、主要材料的汇编及众多编者对普通话水平测试四项考试内容或详尽、或简略的解释与阐发,主要以文字形式呈现,最多是附上朗读短文的音频碟片。南师大普通话水平测试与培训平台将综合采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各种多媒体手段,突出普通话作为有声语言培训的特点,有效增强培训效果。普通话水平测试采用口语测试方式进行,相应的培训也应采用有声形式。在普通话语音及运用基础知识、普通话水平测试考试项目及普通话水平测试应试技巧及模拟测试三大板块建设中,将大量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将抽象的语言化为具体生动的图片、声音和影像,保证普通话水平测试考前培训成效。除了基本资料,如《普通话水平测试用单音节词语》、《普通水平测试用多音节词语》、《普通话水平测试必读轻声词语表》、《普通话水平测试儿化词语表》、《普通话水平测试朗读短文》等音频资料可供下载之外,可选取以往测试中的经典案例,将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常见的语音失误及三级六等样本一一予以解析,给广大考生提供参考和比对,从而使考生更好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针对各种可能存在的语音问题展开富有针对性的训练,从而在实际考试中取得最佳成绩。

三、实现考生与测试员、测试员与测试员之间的网络沟通

测试培训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职教师培训 调查 现状 对策

【基金项目】广西广播电视大学2015年度广西现代远程教育研究中心课题:“民族地区中职教师培训项目的现状与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15ZX11),主持人:廖捷。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010-02

开展中职教师培训,能够有力地提升中职骨干教师队伍整体素质。2014年,广西广播电视大学承办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计算机应用与网络技术教师培训”中职教师培训项目,开展了骨干教师培训。过程中对以往中职教师培训项目进行了研究。本文总结了所发现的存在于培训中的一些普遍问题,并在项目实践基础上展开对策研究,以期能够为其他教师培训项目提供一些参考。

一、中职培训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一)培训时间紧

就实际情况而言,中职教师的集中培训时间是较为紧张的,往往只有几周时间。广西电大承办的中职培训项目,规划上虽然要进行长达一年的跟踪培训、学习,但集中到电大来进行理论学习、实际操作的时间只有15天,期间还有完成考核,培训节奏不可谓不紧凑,乃至紧张。培训的知识大多都是时下行业相关最新,教师们在短时间接受与理解存在一定难度。

(二)培训内容多

从中职培训内容上来看,培训方会根据相关文件、教师实际需求来综合考量、设置集中培训时的课程。虽然同一期培训的教师学科背景相同或者相近,但是专业多种多样,培训需求不尽相同,培训单位在课程上会最大程度照顾,同时要体现培训文件精神,最终设置的课程数量也不在少数。广西电大中职培训项目在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和新技术的精神指导下,在15天时间内,几乎每天上午都有理论知识课程,而且不重复,所涉及知识类别累计几十个。此外,还安排有实操课程。这么大量的知识学习,不可谓不是一个挑战。

(三)培训考核难

如前所述,一方面,中职教师集中培训的时间较为紧张,课程内容设置较为繁多,这直接导致参训教师在理解、接受、掌握和运用知识上存在一定难度,培训效果不甚理想;一方面,考核方式以传统的实际操作、论文书写为主,既不高效,也不能充分体现培训结果。

二、完善广西中职教师培训的对策

(一)翻转课堂概述

翻转课堂是Flipping Classroom的翻译,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顾名思义,将课堂进行了“颠倒翻转”,传统课堂是教师在课堂传授知识,学生在课堂外进行作业,而如今则是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课堂内师生着眼于共同研究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课堂外,比如家里,学生则通过上网、看视频、与同学在线交流等诸多手段,完成自主学习。

(二)在中职培训中实施翻转课堂的可行性

一是硬件条件到位。培训地具备计算机、网络设施设备,参训教师通常也是具备上网条件的。二是借助Moodle平台可以便捷开展翻转课堂。Moodle平台是一个集个性化学习、知识传播、反思和交流为站式服务平台,具有课程管理功能,其中的论坛、测验、资源、投票、问卷调查、作业、聊天室、Blog和Wiki(一种多人协作的写作工具)。三是便于操作。借助网络平台,教师可以便捷地查阅培训资料、上传考核资料、完成大部分考试项目。

(三)翻转课堂在中职培训中的实施策略

1.开展预培训。通过针对培训专门建立的Moodle平台上传培训相关视频、图像、文字等形式的资料,参训教师可以在集中培训前先行上网浏览、学习,这样就缩短了集中培训了理论学习时间。同时,网上有在线答疑、预培训测试题,帮助较为及时地解决参训教师学习问题,巩固自己所学内容,使得原本紧张的培训节奏得到缓和。

2.开展在线学习。参训教师可在Moodle平台上进行在线学习、交流、协作等,同时可以在线保存学习资料等。

3.开展网络化考核。除了传统的也是必要的现场动手操作演示,其他考核均可在网上完成。比如文本作业、专题测验、考核程序等,都可以在线上传或者作答,有的可以即刻给出分数,极大提高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华兵.论中职师资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

[2]裴衣非,卢凤,庞润芳.翻转教学在大学计算机课程中的实施研究[J]. 信息与电脑,2012:241+243.

[3]惠世恩,苗树胜,闫文艺.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培养培训体系研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9: 68-71+96.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