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工技术基础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迁移原理;多媒体技术
中等职业学校的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是电工电子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它主要研究电路的组成及对电路的分析,内容广、概念多,抽象且难以理解,计算量大且繁琐,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如何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教材,提高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呢?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运用启发式教学,增强师生互动
启发式教学是指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主动进行学习。中职学生由于基础差而不愿意表现自己,但他们的观察、记忆、思维能力和独立性有一定的发展,对一个问题会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是教师有效进行教学的重要条件。针对学生的这个特点,采用启发式教学极为重要。那么如何运用启发式教学呢?
1.师生互动,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在教学过程中,提问学生较熟悉且与新课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叙述、归纳,从而引出新的课题。例如,在讲“自感电动势”一节时,先提问学生,日光灯电路由几个部分组成?每个部件的名称是什么?为什么日光灯不是开关一通灯就亮?等一系列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一一作答。由于提出的问题大家都很熟悉,回答起来非常有把握,学生都抢着回答,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达到了较好的师生互动效果。
2.抓住重点,制造“悬念”,使学生产生成就感
所谓“悬念”,就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抓住中心内容,突出重点,有意识地留下一些问题,使学生通过练习,自己发现问题,得出结论,让学生产生成就感。如在讲“电流源与电压源等效换”时,老师讲过变换的条件后,提出问题:电源等效变换是对外电路等效,那么对电源的内部电路也等效吗?然后让学生做一道练习题,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经过认真演算,对结果进行比较,得出正确结论,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应用迁移原理,承上启下,提高学习效果
迁移是指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将以前所掌握的知识,通过综合比较分析,对事物进行抽象概括,并运用于新知识学习的一种过程。迁移的方法就是通过类比推理,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教师应把握迁移规律,帮助学生把握基础知识和一般原理,发展概括能力,促进学生自觉地完成知识的迁移。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多媒体技术能把文字、图像、视频等信息集于一体,为学生提供一个丰富多彩、生动灵活的形象,使学生易于理解接受。本课程内容抽象,理论性强,名词概念较多,使用粉笔、黑板和教师的讲解来表达,学生难以理解。采用多媒体技术制作CAI课件,可以将课堂内容直观、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如讲电动机工作原理时,旋转磁场的产生就很抽象,应用CAI课件后,学生直观地看到旋转磁场产生的变化过程,就很容易理解。
四、注重课后小结,强化课堂效果
通过小结使学生清楚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将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使其在课后能进一步琢磨、消化和吸收;也可以根据课程进度提出一些新知识,将新旧知识很好地结合起来,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还可以根据所学内容,提出一个能加深理解、把握概念、指导技能操作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总之,利用简短的时间,精练的语言,多方式进行课后小结,可以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巩固和加深课堂效果。
关键词:《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教学项目
电工技术基础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机电类专业基础课程,学生对课程知识学习掌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后期专业课程的学习。笔者结合自身的长期的一线教学的实践经验就“如何进行中职《电工技术基础》的项目教学”浅谈如下想法,与各位同行共勉,敬请斧正:
一、中职《电工技术基础》教学项目的设计原则
1、整体性原则
所谓整体性原则是指着眼于课程改革,整体把握课程的目标、功能、内容和标准,旨在开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教材。而不是以原有的以学科为中心的教材为依据,逐章逐节地设计教学项目。即打破传统教材的结构和框架,根据课程改革的新思路、新标准来整合课程内容,以项目的形式呈现。笔者根据本课程的新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就业的需求,对课程所涉及的知识、技能、方法和情感态度的要求进行分类和整合,设置了安全用电、家居用电、认识电动机、控制电动机等项目,每个项目又分为若干个任务,把所有的任务综合起来,就包括了整个课程的内容和要求。
2、职业性原则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中职教育也应该“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促进学生更好地就业和创业。因此,在设置教学项目时,要充分考虑职业岗位的要求。教学项目应来自工作和生活实践,项目内容的选择要结合职业岗位对相关知识、技能的要求,还要渗透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在项目确定、内容筛选、项目试行、反馈完善时都应有行业专家参与。
3、整合优化原则
项目设置必须要打破学科体系的约束,对知识、技能进行重新组合并渗透情感态度,要使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知识、技能和态度相结合。既要使每一个项目每一个任务包含相应、相关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又要使所有任务综合起来的知识和技能达到课程要求和职业要求。这就要对课程要求和职业要求的内容进行重新组合和优化。
4、可行性原则
项目设置是为了项目实施,因此项目设置和设计的关键是可行性。为了提高项目可操作性,使项目能顺利、有效实施,必须要从实际出发,综合考虑教学条件、实训设备、师资力量、学生知识背景和操作能力。应选择在现有的客观条件上,通过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能够实施并使学生有所收获、有所提高的项目,让学生能项目实施过程中,在完成任务的进程中获取知识、习得技能、养成情感态度价值观。
5、创新性原则
首先,理念要新。要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有利于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建构主义理论的研究表明:儿童的认知结构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同化与顺应而逐步建构、丰富、提高和发展的。不管是知识还是技能都应让学生在一定的环境中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来主动建构。项目教学法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在真实或模拟的职业环境中,通过项目的设计、实施和评价,让学生在“做中学”。所以项目的设置要体现这种重要意义。
其次,内容要新。电学知识、电工技术、电工器材等的更新换代很快,新器件、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层出不穷。在项目设置整合知识和技能时要及时更新,跟上科技进步的步伐。如在家居用电这一项目中,不能总是介绍白炽灯、日光灯的原理、安装和检修,而应该增加节能灯、LED照明等新光源的应用。
二、《电工技术基础》课程项目教学的策略
1、在培养目标上。
项目电工技术基础突出了以技能为目标的价值取向。电工技术基础这一课程标准职业能力的目标有:会使用常用电工仪器仪表与电工工具;能进行钳工技能操作;能进行登高作业操作;能进行各种导线连接;能测量电气设备工作状态组;能安装家居用电线路等。很明显,培养目标注重以学生的技能为价值取向,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水平。
2、在内容安排上。
一是教材应以学生发展为主线,突出以学生为本,做到项目内容文字简练,图文并茂;二是加强项目实践的内容,突出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培养动手能力;三是要实现教材空间的拓展,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将本专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及时补充进教材,以贴近本专业的发展,服务学生成才的需要。
3、在教学模式的把握上。
一是教学应以项目为魂,紧密结合职业技能培养与考核,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养成,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二是注重创设工作情景,采用多种教学辅助设备,如采用多媒体、投影仪等,介绍本专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发展趋势,使学生的学习贴近生产现场,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三是进行产学合作开发实验实训课程。要利用本行业典型的生产企业资源,进行产学合作,建立实训基地,进行实验实训课程资源的开发。要建立开放的实验实训基地,使职业技能鉴定、实验实训、现场教学合一,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关键词:水利 水电 基础 施工 技术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水利水电工程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增长,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为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应选用科学有效的基础施工方法,严格遵守施工标准,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以此确保基础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整个水利水电行业的发展,才能实现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注意事项
(1)在基础施工中,为了防止工程基础结构遭到破坏,必须在基础平面线外留出一条基准线,从此线切割成一个槽边的轮廓线,然后沿着轮廓线进行工作。在降低地下水和建造地面排水系统时,要严格按照工程地质资料,并要充分考虑工程挖方尺寸,以此保证基础工程质量的过关。
(2)保证水利水电工程基础与地基之间的强度能够承载上部全部的荷载作用。这时就需要充分考虑基础工程的耐久性、防潮性、耐侵蚀性以及抗冻性,并且基础工程的每一项特性都需要满足工程需要。为了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必须保证工程基础和地基有足够的工作面。
(3)如果水利水电工程是在山区进行施工,应该对山区的地层情况进行研究,然后对山区施工可能会出现问题进行预防,在山区施工最有可能发生的问题就是山区非常容易发生山洪和滑坡,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对施工的影响将是非常巨大的。在施工前,一定要对可能出现的灾害实施预防措施。
(4)在施工前,在施工现场进行放线也是非常重要的施工部分,施工现场在施工的时候,是以事先放线的位置进行施工的,这样就使得,施工中,一旦放线的位置不准确,对整个施工工程带来的影响将是非常大的。在施工前对施工现场进行平整也是非常重要的。施工现场要根据设计的要求进行排水设施的施工,在进行排水施工的时候也一定要保证其坡度不要太高。
2.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技术分析
2. 1 锚固技术
在基础工程施工中,经常需要使用锚固技术。这主要是因为,在建设水利水电工程时,选址主要是在山区。在山区进行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物力和财力,其施工过程也是非常困难的。利用锚固法处理工程基础,能够最大程度降低工程量。锚固法可以对基础工程进行特殊处理,保证基础工程的稳定性。
2. 2 预应力管桩技术
在处理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时,运用预应力管桩,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基础工程质量的过关。在运用预应力管桩时,首先要区分预应力管桩中的先张法预应力管桩和后张法预应力管桩的作用,它们对工程基础处理会产生不同的影响。预应力管桩的桩身允许偏差见表 1所示。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大推动了预应力管桩的发展。在运用预应力管桩进行基础工程沉降工作时,通常是利用震动法、射水法和静压法的技术方法。而静压法和锤击法是经常使用的技术方法。静压法主要是利用桩机产生的作用,对预应力管桩添加一定的力,使预应力管桩能够顺利压到地面以下;利用锤击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的建设速度,并可以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基础质量。在选择预应力管桩技术方法时,要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分析,然后选择适合工程施工的主要方法。在预应力管桩的沉降工作完成后,要全面检测预应力管桩的质量。工作人员在检测过程中发现预应力管桩不符合要求和质量时,必须要选取有效的处理措施进行解决,确保预应力管桩质量的过关,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基础质量。
近些年来,预应力管桩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向前发展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震动法、射水法以及静压法等方法是管桩在进行沉降过程中常用的技术方法。预应力管桩在沉降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两种技术方法为:静压法;锤击法。静压法主要是通过桩机的作用,对预应力管桩施加一定的力,将预应力管桩压到地面以下;锤击法的主要优点是:可以使得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的建设速度得到有效的提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建设质量。在使用的过程中,要首先对实际情况进行确定,然后有针对性的选择最终所使用的方法。
2. 3 水泥土加固技术
在工程基础施工中应用水泥土,需要将水泥和水进行均匀的搅拌,保证水泥土的强度符合要求。水泥土能够对工程地基进行有效的加固作用,使基础工程有着足够的稳定性。通常情况下,为了增强工程地基的稳定性,保证地基有着足够的承载能力,在灌浆水泥土时,深度要保持在0. 5 m左右。同时要对土壤的密度、质量以及水泥掺合量进行充分考虑。
2. 4 软土处理技术
软土处理技术有 6 种方法:①运用挖除置换法。将工程一定范围内的软士挖除,置换具有无侵蚀性和低压缩性特点的散粒材料,比如灰土、砾石等;②重锤夯实法。主要是利用履带式起重机将重锤吊起至一定的高度,让重锤自由下落,并利用重锤下落的冲击力将土层夯实;③排水固结法。排水固结法主要是工作人员采取一定的措施,将基础表层或者是基础内部的积水进行排除,主要建设水平和垂直的排水通道。同时利用自重和外荷的作用,将基础内部的积水快速排除,加强凝结的速度,以此提高软土的承载力,提高地基的强度;④混凝土灌注桩。为了提高软土基础的承载力,在软土基础上采用混凝土灌注桩将上部带来的荷载进行有效支撑;⑤振动水冲法。振动水冲法在增加软土基础的稳定性和坚固性时,利用振冲器在土层中进行射水振冲造孔,并利用碎石和砂砾桩进行填充;⑥旋喷法。在工程基础处理中,为了提高基础的承载力,可利用旋喷机建成旋喷桩,以此增强基础强度,提高其承载力。
2.5基础灌浆技术
基础灌浆技术是普遍应用于现代建筑中一种技术,是地基施工中一种最为常见的施工技术,可有效解决水利工程中地基不稳定,而导致建筑物出现孔洞以及裂缝现象。一般来讲,基础灌浆技术的实施是与当地的地质条件密切相关的,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可将其广泛应用于水利工程建设中,充分发挥防渗漏效果,是水利工程建设的基础工程。在水利工程的一些岩溶地区进行施工建设时,多采用基础灌浆施工技术,在基础处理岩溶地区施工中,并未形成一定的技术规模,但在施工的整个过程中,与先进的灌浆技术相结合,一些技术熟练的工人可以建设优质的工程项目。一般来讲,岩溶地貌实施基础施工可分为两种: 第一种基础施工中有填充物,需要普通实施灌浆技术; 另一种为基础施工中无填充物,该项工程在进行填充时需要专业的灌浆技术。但应该注意,在实施基础施工技术时,应根据岩溶大小以及具体地质情况而采取具体的施工措施。
3.结 语
在进行基础作业施工时,要根据施工地点的土质情况对施工工程中挖掘的顺利进行设置,然后对施工的工作面和分段进行确定。在施工中,对浅的地基如果不进行放坡的作业,也要进行其他放线的操作,保证在施工的时候可以进行作业面的施工。在进行排水设施施工时,对地基的结构一定不要进行破坏,一定要确保施工中对地下水位进行降低,这是为了保证施工工程的排水。
参考文献:
[1]邹天平. 水利工程基础施工技术的创新思考[J]. 黑龙江水利科技,2013,41(07):241 -24
[2] 冯占涛,叶盛茂.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技术探析[J].门窗,2013(9):126.
关键字: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技术
引言: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基础施工是其整体建设工作当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工作之一,也是水利水电建设工程的重要部分。所以,在处理的过程中应当加强必要性的重视,在施工中必须要全面保证基础施工的坚固、稳定,确保安全性。笔者从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对于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研究与探讨,并对水利水电基础施工提出一点的新方法。
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的重要性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建筑行业面临各方面强有力的竞争,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是一项十分复杂而且又十分艰苦的工作,要想使水利工程施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有利的地位,就需要有先进的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作为保障,近几年来,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经过几十年来的实践经验,在水利工程建设方面取得了许多丰硕的成果,三峡水利工程.葛洲坝水利工程.南水北调工程.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等等,使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并且得到了世界的广泛重视和好评。能够取得这么大的成绩,与先进的水利施工技术是分不开的。目前,随着我国水利水电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大化,进一步有力的推动了我国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提高,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大量新的技术不断涌现出来,并且随着工程复杂程度的增加,对工程施工技术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如何对推动我国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是当前在水利工程建设中不断探讨的课题。
2.水利水电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研究与探讨
2.1水利水电基础工程施工中的灌浆技术
水利水电基础工程灌浆技术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一般实施于水利初始阶段,如坝体的加固和水利工程的防渗处理等地基建设方面。目前,灌浆技术是现阶段水利工程地基建设中的基础性工作,正因为它在水利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使它成为目前水利工程建设施工中主要的研究课题。水利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常见的灌浆技术有两大类,分别为岩基灌浆技术和软基灌浆技术,以下我们主要对岩基灌浆技术进行研究。岩基灌浆技术是将调制设定好的浆液,按照一定的比例关系,借助灌浆设备注入工程地基(坝体)中,通过加工凝固处理,形成岩石,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水利工程地基的稳定性,很好的起到了防渗的功效。岩基灌浆技术在水利建设中的应用十分广泛,除了在水坝水利工程建设中,还普遍应用于水下隧道的围岩加固处理、地基支护处理以及防水渗漏工程的处理等方面。岩基灌浆技术中常见的形式有帷幕灌浆、接触灌浆和加固灌浆,其中帷幕灌浆主要用于在水坝工程建设中的地基处理阶段,主要是通过帷幕灌浆可以提高水坝的防渗水能力,减少水坝基体的压力。接触灌浆技术主要作用于水坝工程的坝体与坝基之间的结合部位,具有稳定和加固的作用,在实施灌浆过程中一般采用钻孔灌浆的方式进行,但是要切记在接触灌浆前,应确保坝体混凝土已经相对稳定后才能实施。固结灌浆技术与帷幕灌浆技术的目的基本相同,均是为了提高坝基的稳定性和防渗。
2.2水利水电基础工程施工中的碾压混凝土技术
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碾压混凝土技术正式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得到应用,直到目前为止,该技术取得了飞速的发展。碾压混凝土技术以其施工进度快,加固硬度高,材料用量少,经济效益高,环境污染小等优点,被世界各国在水利大坝建设中得到了广泛使用。随着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碾压混凝土技术方面得到了进一步的研究,在施工工艺、设备和材料配比技术方面得到了更好的改善,有效的推动了碾压混凝土技术水平的提高。在用料方面,要选用高掺粉煤灰、砂石骨料、高质量的外加剂以及水泥粉,其中水泥的配比一般干重量在7%到14%之间,在配比方面要按照科学的比例配比,调整好混凝土稠度VC值。在用水方面,尽量保证与普通水泥混凝土路面基本相同,W/C一般为0.2至0.5之间,水泥用量约在100至160 千克/吨。在碾压混凝土搅制加工过程中,要做到搅拌均匀,可适当加长搅拌时间,降低搅拌过程中落料的高度。保证摊铺的合理性,选择正确的布料手段。拌和料在运输过程中,一定要确保封闭式的遮盖,防治出现暴晒和淋雨,从而导致混凝土材料的质量和效果。
2.3水利水电基础工程坝体填筑的施工技术
在水利水电施工准备工作就绪之后,坝体填筑的施工技术在整个施工中地位十分重要。因此,要认真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合理划分坝体的工作量,对坝体的施工工作量进行细致分析,在等节拍流水施工设计中,可按照体面相等的原则,确保工作量的大小大至相等和流水作业的方向。在铺设宽度的设计中一定要比碾压机压实的最小宽度大15厘米左右最为合适;也可按照施工内容的不同进行工序的划分,具体要根据施工强度、施工的面积大小以及铺料方式等不同进行设计;再次,水利水电工程要根据实际情况测定出淡利水电施工工序的数目和时间,然后再进行卸料和平料等方面的工作;最后,要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铺设土料的作业时间,保证土料的质量,提高水利水电施工的效率。
2.4水利水电基础工程的施工导流和围堰技术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导流围堰技术是水利水电基础工程施工的重要保证。首先,施工人员要根据工地现场实际情况进行系统的设计,加强设计思路优化导流设计方案。要使导流围堰工程与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有机结合,从而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其次,围堰也是水利水电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情况下,都是通过围堰来解决导流的问题,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时同时起到围护与导流的作用效果。因此,在水利水电施工中,为了防止施工场地被水流冲击,这就需要通过围堰的技术来围护基坑,保护施工作业面的干燥,有的还要设置相应的疏通管道及设置相应的抽水机械设备,把水流引入下游,这就是所谓的施工导流技术。在大型的水利枢纽施工中,施工导流工程对河床水流进行控制起到重要作用。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建设过程中,发电、防洪、航运、灌溉等其他国民经济部门的利益与导流工程的好坏有着密切联系,甚至关系到下游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施工导流工程决定着枢纽建筑物施工条件,而其他国民经济部门的利益必然受到工程建设进度快慢的影响。所以说,通过加强水利水电基础工程的施工导流和围堰技术,从而能够更好的保证水电水利工程施工的有序运行,确保施工质量、工期及建设安全。
3.水利水电基础施工的新方法
对于浅基础的情形,如果地基地质较好,基坑开挖不需要放坡时,可采取沿着测量的基准灰线直边切割出来一个槽边的轮廓线,然后根据需要对作业面予以一一的展开。对于地下水位的降低和地面排水系统的建造,这二个工程都需要结合当地工程地质条件、挖方尺寸等予以考虑,这样就可以进一步的预防地基土体结构被破坏。同时还需要保证地基与基础的强度能够足以承受建(构)筑物上的全部结构荷载,为了满足这一条件,基础的耐久性、耐侵蚀性、防潮性和抗冻融的能力都需要充分满足要求。除此之外,为了确保地基稳定,必须让地基和基础在施工时有足够的工作面。地基变形值的范围也应该在许可的参考值数之内,这样才不会引起建筑物的下沉量过大影响建筑物的使用。有时往往由于地基变形引起建筑物开裂、倾斜,甚至会引起建筑物倒塌等质量事故。
4.结语
水利水电基础工程建设过程中建筑物的基础不牢固对于建筑物可能会有致命的影响。所以,我们作为水利水电工程的从业者,在工程项目施工的过程中对于基础施工工作要有足够重视,大胆推广新技术、新施工工艺,在以后的工程建设中确保建设质量,从基础工程建设阶段就提高安全性。做到建一项工程树一座丰碑,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事业出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黄晶纯. 水利水电工程中地基施工的新技术[J]. 科技创新导报. 2009(27)
[2]连宇,王军,连华. 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J].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10(04)
[3]吕俊,周浩. 探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的若干问题[J]. 民营科技. 2010(06)
【关键词】:水利水电; 施工技术 ; 管理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水利水电工程的建筑施工的一些技术及作用:
1、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技术:
①.水利水电传统的施工技术在应用建筑水利水电工程上应强化。例如: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中的预应力锚固是一项有着很大潜力的工程施工措施。预应力锚固是预应力岩层锚固与预应力混凝土拉锚的合称,是在预应力混凝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锚固技术。这项传统技术结合现代科学化的定位技术,更好的按照设计要求的大小、方向及锚固深度,提前对基岩层或建筑物施加主动预应力,达到更好的加固,并且改善其受力的条件。混凝土预应力其效益显著,适应方位较广,既能对原有的水利水电建筑进行补强、加固,还可以在新建工程中显示出其独特的功能。预应力锚固具有传递拉应力等特殊优点,受到各部门的重视。大体积的碾压混凝土技术是在近30多年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兴起并得以快速发展的一项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技术。它是使用填筑大坝的大型运输及振动碾压机械,来压实很干硬的混凝土混和物,采用大体积、薄层碾压逐层上升的施工方法。这种施工方法不但投资省,速度快,并且经济效益还高,最适用于大体积及大面积的混凝土施工。混凝土碾压和常规混凝土的主要区别特征是:混合物干硬,坍落度几乎为零。混凝土碾压施工技术采用薄层碾压逐层上升,振动碾表面压实,常规大坝混凝土施工采用柱状分块,插入式捣固。工程实践中显示了碾压混凝土的优越性:施工速度比常规混凝土施工快,经济效益比常规混凝土高,在国内外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水域上进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要解决施工改流问题,通常采取的办法都是修筑围堰。修建围闸坝工程在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中起着不容替代的重要元素,其特有的重要工程施工措施是改流施工。改流施工是一场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施工与水竞争的天时地利人和,它与施工总造价、总进度是密切关联的。选定的改流方案,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工期、造价和度汛的安全期,所以改流方案设计事先要做到谨慎周密。改流的流水施工划分、改流流量的判断及选择、改流问题方案及解决措施的拟定等,均应该按照国家要求为标准,按照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主体工程控制,作为工期和造价的主要依据。由此可以看出施工总进度的控制,实际上就是建设中的水利水电工程和改流工程在洪水竞赛中所必须要达到的时间指标,而如何安全度汛在施工中是最关键的。改流工程必须最大限度地满足施工总进度的要求,要熟悉地理自然环境知识,来合理的安排工期,根据这些在设计中必须做到细致有度。
②. 水利水电施工技术的科学现代化技术例如:CAD辅助设计技术。根据CAD的性能不但提供了内业测量资料计算,还提供了一种全新直观明了的图形计算方法;另一方面是各种工程剖面图的绘制,以及断面面积的计算和其它一些需要的图纸的绘制,从而大大减轻工程测量的工作量和工作强度。GPS定位这一先进技术对于水利水电施工建设的应用,并且伴随着GPS定位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更是为水利水电工程测量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并且让测绘定位技术发生了彻底优质性的变化。计算机数据处理和数据采集更好地积累和收集了的大量测绘信息,从而更好地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服务,其最有效的方法是利用数据库的技术把大量的测量数据或信息进行科学的存储分析,建立出地形模型,减少测量数据的重复,以致便于搜索、分析和利用,从而以信息的数字化、直视化,直接清楚地描述水利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复杂动态施工过程。
2、 建筑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过程将直接影响到水利水电的生产效益,它是构成整个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一个重要元素。掌握并灵活运用多种多样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这样才能够有效的、全方位的展开相关的控制管理工作,否则就会直接影响到水利水电的工程质量。现如今只有将优质的技术与快速社会发展紧密有关的联系运用到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中,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才能发挥作用,才能够从本质上去提高实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二、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中的管理:
水利水电工程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若仅有硬件设施,没有与之配备的管理系统,无指挥、无目的、无纪律的工程则它将没法生产运营,将不可能发展成任何工程项目并且运用于社会,只有把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管理运用好,使各种设施及人事相互协调运用到整个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实施中,只有这样项目才会真正的发挥其作用,才能使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每个模块发挥用途,从而使整个工程达到质量上更高的提升。
1.技术管理。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工程具有规模大,周期长,施工技术复杂等特性,质量必须要求高,工期应严格控制,同时工作环境差、安全因素不确定等相对较多的特点。技术上的管理可以说是对水利水电工程生产中的所有技术活动进行严密的组织和科学的管理,使其转变为大的生产力,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2.加大维护设施检修管理和技术监督。在“质量安全双第一”的前提下,结合实际进行挖掘和技术更新等工作,逐步把设施性能恢复转变到性能改优上来,延长检修的周期,缩短检修工期,保证设备的检修质量。要努力学习新技术,掌握新工艺,熟悉新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及使用方法;改革传统的检修步骤和方法,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制定合理的检修网络图,使检修在保证质量提高,总工期提前,能源消耗降低,劳动力减少。通过运用各种科学技术方法进行监督,对各种设备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了解掌握设备的技术状况及在运用中的变化规律,保证设备有良好的技术状况。
3. 完善所有管理制度,加强运行中的管理。根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制定一系列适应生产经营管理所需要的的制度,并做好运行记录,改正不良的行为习惯。同时还应建立运行分析制度,即对运行中通过分析结果指示、运行纪录、和检查等反映的各种问题及时找出产生各种问题和现象的原因、规律,并采取相应措施及对策来解决所出现的问题。
三、环境管理及措施
环境保护问题是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中的重中之重,认真遵守国家相关的环境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做好从施工至运营一系列环境问题的调查分析,防止由于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造成区域性的环境污染和大范围的自然气候失衡,所以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开工前,要周密的调查和详细的分析区域性的地理环境问题,认真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从而防止水利水电工程建筑对区域性环境所造成的污染和破坏。
结束语:通过分析表明我国的水资源是优势资源,利用好这一优势,发展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并提高水利水电工程能源产业与其他结构产业的相协调,从而来带动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水利水电工程需要同时提高技术和管理,才能充分发挥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作用,技术和管理是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中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黄晶纯. 水利水电工程中地基施工的新技术[J]. 科技创新导报. 2009(27)
[2]连宇,王军,连华. 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J].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