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活在别处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那条经年不变、通向菜市场的小路
此时。太阳细碎。微风轻吹
蜿蜒的曲径。布满林林总总的
景象。我踏上去的脚步
如同触到一种坚实的脉动
小路旁边的一条河沟,岸上杂乱
显得有些饱满。却也有些心酸
拾荒者饱经风霜的面容。将低矮的幸福
寄寓在那一座座简陋的小屋
我把无数次的足迹,留在小路
没有喜怒,平静地、权当一次次
诗意的散步。左手拎着菜蔬
右手也拎着菜蔬,我已习惯
把自己交给必须承担的事务
我没有像祖母和母亲那样
能把细碎的光阴缝缝补补
将日子的滋味,在苦中品出甘饴
我只会用金钱,买来一个又一个的便捷
把生活过得随意,而缺少特有的味道
我走在阳光斑驳的小路。忽然
想打开思维,打开胸襟
怀揣像棉花一样的白云
给自己温润、潮湿,和
一行行跳跃的诗意
来抵御如常日子里、如水的平淡
2、生活在别处
(一)
苍穹抖落余光。峡谷被闪电照如白昼
河水的爆满,流走情绪的波澜
把钢琴架在远山,余音绕过田野的炊烟
乘着雾岚,饮鸠风的散漫
沾米粥的清淡,研磨诗意的水墨
一半是粗糙,一半是写意
一半是寻常。一半是幻想
就此迷失了固有的方向和秩序
缺失在场的自我。条理走向混乱
别处的生活此去经年,颤音的回响不绝红尘
遮面的琵琶。弹奏玉碎珠盘
饱满的窃窃。原来都是纸上空谈
(二)
分解光阴,用檀香木的香气做描摹的线条
一段一段。皱褶的荷叶边装饰着时间
用紫色的藤蔓做窗的流苏,让光线
荡涤着细小的尘埃。翻阅玻璃做的书
水墨蕴染着折射。透明的雾气分离镜像的完满
一个在远处。一个在近处。
远山的房顶。摇曳植物的天然
生出枝蔓,收拢阳光的能量,让夜色抖掉清寒
河流淌过,起伏成优美的键盘,荡漾着
虫鸣吐出的音符。柔若无骨的清风
翩然而至的斜月,一缕若有若无的通透
紫色的玫瑰进入梦中的情节
3、悬挂的风景
(一)
在夏季,将阳光、雨水和阴霾一起沉淀
沿着词语的方向。描述不可打开的结局
一场花事从盛开到凋零,露水丰盈过的痕迹
飞鸟和蜜蜂的围转和亲吻,旋即离去
广场的时钟,如平时一样响起
惆怅在太阳的背面,舔食受伤的岁月
不言抽离后的情绪
在黑色的帷幕下蔓延的轻重
收回探究的目光,回避半掩的心扉
痛感折射在狭缝里。酒杯还剩有昨日的琼液
光线的闪亮。已呈现雨季的繁忙
不需承转的繁缛。将丁香般的结缘
挂在走失的路口。褪尽紫色的幽怨
小桥做伴,流水相送,独撑一叶小舟
不要贪恋风景的纠缠
(二)
白昼即将打开未知的时光,失眠
辗转于黎明前的黑暗。朦胧的光线
从窗外射进。与细小的尘埃一起舞动
坐上时间的船,就此踏上思维的河流
一时却迷失在生活的港湾
脑海里在进行一场博弈,虚幻的
泡沫绚彩,晕染着现实的视野斑斓
不需狂风骤雨,一次假想的爱恋
就消失在无声的季节。那休克的
细节和话语。在复活的时辰里失去呼吸
阳光依旧温暖。生活照常一切
阅读写作,安静如田野里的一缕炊烟
却感叹。阴云的密布。惊飞了迷人的
风清云淡
用黑白的纸笔写下岁月的痕迹
用镜子里的世界,盛装蛾眉浅黛的自我
将阴森的光线抛向高高的天穹
在那片野性与皎洁的黑色大陆
诗人在星光下
去寻求采集完美的神所撒下的花朵
诗人 生活在别处
在沙漠/海洋
纵横他茫茫的肉体与精神的冒险之旅
洪水的幽魂刚刚消散
――兰波《生活在别处》
这里曾经是俄租界及德租界,道路两边郁郁葱葱的法国梧桐下,欧式的旧建筑和教堂让黎黄陂路似乎回到了旧上海时代,走在路上,时间似乎也会淌得慢一些,神思恍惚,依稀的雨中,推开这扇门,走进这家店,享受生活在别处的诗意。
魔界的起源
一杯“爱尔兰”的感动
关于魔界咖啡的诞生,这里有个小故事:一个年轻人看过一本叫做《爱尔兰咖啡》的书,被里面所描写的氛围所打动,于是每碰到咖啡馆,他就会点上一杯爱尔兰咖啡细细品尝,试图找到书里的氛围和感觉。
有一天,他在一家咖啡馆喝咖啡,老板为他制作了一杯爱尔兰咖啡,这次的咖啡感觉和以往都不同,他静静品味,内心却已经汹涌澎湃。喝完咖啡,他马上求老板教他。为表诚心,一个星期后他置办好了所有烧炙咖啡的用具,甚至还有吧台。然后找到咖啡老板说:我弄好了,你说要教我的哦!老板被他的诚意感动,教他做了爱尔兰咖啡,之后他自己买了各种书籍潜心研究。加上天资聪慧,他烧的咖啡越来越好喝,于是他经常请上朋友来家里喝一杯。有一天,他的朋友说:你烧的咖啡这么好喝,为什么不自己开一家咖啡馆呢?我们也有个去处啊!于是,便有了魔界咖啡。这个年轻人,就是魔界咖啡的创始人,而魔界咖啡的诞生,正是源于一杯爱尔兰咖啡带来的感动。
萌宠+精品咖啡=“回头客”
现今,魔界咖啡胜利街店由85后的大男孩吴冬一手打理。蓄了点点胡须的吴冬,举手投足间,有着比同龄人多一些的成熟。只见他,干净细长的手指上总夹着烟,吞云吐雾之间,在这家咖啡店在他手上,已经历两年多时光。时光冉冉,门开门合之间,吴冬收获了越来越多的新老朋友。
店内有两只猫,都是魔界咖啡创始人留下来的:一只英国短毛猫“萌萌”,一只美国短毛猫“小胖”。吴冬本来就喜欢小动物,遇到它们更是“难以自拔”。很爽快接手了照顾它们的任务。好静的“萌萌”拥有瓜子脸,宝石般闪亮的圆眼,趴在吧台上一动不动;相较之下,“小胖”则活泼多了,负责卖萌的它总能和客人们玩得不亦乐乎。环顾四周,咖啡馆内有若干缸水草,郁郁葱葱,草丛间,游动着指甲盖大小的小金鱼。这些水草都养了3年以上,除了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缸里的小金鱼也极大了小猫们的“兴趣”。长此以往,两者相处倒也“相安无事”。店内好多“回头客”都有它们俩的功劳,很多人来店里,点一杯魔界特调,逗逗猫,一坐就是一下午。
现磨咖啡的无穷魅力
不在路上,却在心上
据吴冬介绍,店内主要是单品咖啡、花式咖啡、魔界特调,限量牙买加蓝山需要提前三天左右预定。除了精品咖啡以外,这里还供应少量鸡尾酒和现做松饼。在云南,有专供魔界的咖啡豆。只见咖啡馆内有一台烘焙机。咖啡豆从云南运到魔界后,他们采取自家烘焙的方式,保证咖啡豆的新鲜。
在中国古代,把官员贬往偏远之地被视为一种惩罚,去往人迹罕至之处等同流放。但是,在现在的旅游论坛上,藏区成了最热门的话题,人人都声称那是一个可义使人的灵魂得到净化的地方,多少人说自己的人生观在那里发生彻底改变。
从什么时候起人类爱上了旅行?从什么时候起荒凉之地成了目标?旅行成了一种姿态?
这一切也许来自城市的发展,是工业革命后,浪漫主义思潮的副产品。苏珊・桑塔格在《对旅行的反思》一文中写道:“旅行本身曾是一种反常的活动。浪漫主义者认为从根本上说自我就是一个旅行者――一个不断追寻,无家可归的自我,他归属于一个根本就不存在,或已经不复存在的地方,那是一个理想化的世界。
浪漫主义者认为,这种追寻是没有止境的,因此目的地也是不确定的。旅行从此成为现代意识和现代世界观的先决条件――是对心中的渴望和绝望的宣泄。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人都是潜在意义的旅行者……也许正是这种思想上的逃避、追寻,塑造了旅行的意义。
因为都市人久在樊笼里的强烈渴望,创造了旅游业的庞大市场。其实旅游发展都逃脱不了这样的一个发展模式:某地被“发现”、被包装后推向市场,开始走入现代化的发展道路,起到了地区经济的带动效益后,最终又不免陷入“过度商业化”的困境,丽江就是经典的案例。
背包客、驴友,旅行的绝对拥护者,绝不喜欢过度商业化的地方,他们瞄准的是原生态的乡土,离城市越远越好。如今,甚至连旅行都已经落伍,在远方开家客栈才是真正的“生活在别处”,浪漫是生活必不可少的外衣,《哪里那里》一书,正是瞄准了人们对“生活在别处的渴望”。
本书邀请了从全国旅行目的地挑选出的41家特色客栈掌柜,由他们亲笔写下关于自己、关于客栈、关于旅行者的私家故事,同时推荐当地的旅行线路。
每家客栈背后都有一个故事,读书的同时,仿佛推开了客栈的门,感受到主人的独特气息。本书的宣传语上写着:这些客栈老板的故事,正在为我们诠释一种“自由与梦想”,我们称之为“栈客文化”。他们不逃避、他们不被动、他们不消极。人生本来就是你自己的,怎样活,由你决定……有关自由的蛊惑真够诱人的,读罢此书,掩卷沉思,真恨不得自己也有一家客栈。
这些店家有的曾是都市白领,有的曾是IT海归,却都放弃了城里的生活,过上了掌柜的日子。他们的选择确实让每个读者思考如何挣脱笼罩在自己头顶的宿命?
为什么开客栈昵?客栈开张的理由各有不同,作为一个旅行爱好者,墨脱兄弟客栈的掌柜老粥的话很有代表性。他说,除了实现自我理想之外,更多的是希望通过这样一个平台,交流和结识更多的朋友,探讨我们对生活的理解,对户外运动的理解,让更多喜爱户外运动的人们感受到乐趣,享受过程,获得不同于以往的生命体验。
我说,即使换一家公司,以你初入职场的能力,也一样是做同样的事情,何必操之过急呢。他摇摇头说,正是因为我刚刚毕业,所以才急需多经历新鲜的环境,这样才能看到不同角度的世界,才称得上完整的人生。
我不禁沉思,在大部分人眼中,视界狭窄就代表着见识浅、能力低,沦为弱势群体的想法根深蒂固,而经历不同环境所带来的阅历上的“充电”,是正常且理所应当的。然而,人们似乎都刻意在着重“经历”的获取,而忽略了阅历并非只要经历过就会拥有这件事。
前不久我收到一位朋友从台北寄来的明信片,正面是雄伟的101大厦,背面却只潦草写着:不多说了,在赶飞机。回来的时候我去机场接她,问到台北的感受如何,她带着一脸倦容说,人太多,行程又紧张,很多景点都只是走马观花。实在难以描述她语气中的失落,有不甘,有无奈,更多的是累。在此之前,她何尝不是抱着摆脱都市生活躲到远方旅行、换个角度看世界的想法,然而这种急匆匆的经历,除了满心的疲累,又有什么收获可谈。
另一位朋友大学的专业是西班牙语,毕业后去某个国家援建铁路,在那儿工作了两年,决定回国。我问他原因,他说那里的环境过于艰苦,经常睡到一半,发现被窝里有一只巴掌大的毛茸茸蜘蛛,出门走一圈,两米长的鳄鱼满街跑,不仅如此,他还遭遇过不下两次持枪入室抢劫。
回来后,他找了一份翻译的工作,可他始终无法适应。在外国时,他的工作比较自由,一到假期就买张机票满世界跑,可现在就连附近的旅游城市他也只能望洋兴叹。在国外每天幻想菜系,但来到广州,依然每天只在一家茶餐厅用餐,不是他吃不起,而是完全没有了想要吃的欲望。就这样,他在国内工作不到3个月,就决定重新去国外工作。
他的这种情况被我笑称为“别处症候群”,在同一个环境待得越久,越会产生抵触的情绪和对别处生活的向往。这种向往,只是你对现实的失望和逃避,即使去到别处,也未必能获得理想中的生活。
“晚点族”指30岁~45岁这个群体,他们在每个人生节点都比上一辈人“晚一步”——推迟结婚生育、推迟健康计划、晚下班晚睡觉,甚至连生病都得拖到周末。他们不断推迟人生计划,使人生进程一再晚点。专家认为,不少30岁左右在城市奋斗一族面临生活重压,又因正处事业上升期而成“晚点族”,但这也是许多人无奈之举。
脏话社交
职场中,在老板面前文明有礼,跟哥们儿在一起脏话连篇。几个人在一起会不会随意说脏话似乎成了验证他们关系深浅的一个标准。这种情况就是所谓的“脏话社交”。“脏话社交”会增进同事间的关系;而“牢骚脏话”,即在工作时爆出几个脏字,则可以缓解办公室的紧张气氛。
在别处症候群
“在别处症候群”,是一个心理学名词,指一种现代人特有的心态,表现为每个人都觉得,别处才有最完美的生活,真正到了别处,才发现还是原来的这一处好。
“在别处”,出自诗人阿兰·德波顿“生活在别处”的诗句。一成不变的生活中,人们觉得自己所处的境况不好,认为也许换个工作、换个城市,生活就能得到改观,以为在别处,有清新空气、有高薪待遇、有闲暇时光,更有簇新的梦想,志同道合的人群,但事实上,真到了别处才知道此处的味道。
可乐依赖症
又称可乐成瘾,是由于人们对可乐中的咖啡因成瘾而形成的一系列咖啡因上瘾症状。表现为将可乐作为水的替代品,每天摄入大量可乐,一旦喝不到可乐就出现烦躁、情绪低落等症状,长期大量摄入可乐可影响人体健康,严重的可危及生命。
可乐中含有咖啡因,从医学上说,咖啡因是一种精神活性药物。每100毫升可乐大约含10毫克咖啡因,如果每天喝上五六罐,加上空腹狂饮,非常容易造成血液中咖啡因浓度增高,短时间内摄入大量的咖啡因,能够导致中枢神经系统过度兴奋,长期下去就可能形成咖啡因上瘾,而出现对可乐的依赖症状。
经济越好,死得越早?
人们通常认为,经济越繁荣,老年人口死亡率越低。但研究发现,在发达国家,老年人死亡率在经济发展较快时期反而升高。
英国《流行病和公共卫生》杂志刊登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在欧美19个发达国家,国内生产总值每增长一个百分点,70~74岁男性人群死亡率升高0.36%,同一年龄段女性人群死亡率升高0.18%。在40~45岁人群中,男性和女性死亡率分别升高0.38%和0.16%。
研究人员说,这项研究结果“非常出人意料,不清楚这种关联的真正原因”。一种未经证实的猜测认为,经济繁荣时期年轻人可能因工作繁忙而无暇照顾老人,可能推升老年人死亡率。另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发展可能伴随空气污染等环境问题,影响老年人健康。
世界空气污染地图
一项新研究称,每年世界范围内因为空气污染造成的过早死亡病例有近210万,而且不同国家之间的死亡率也存在很大差异。
为了突出空气污染的风险,美国航空航天局地球观测站利用颗粒污染物的数据制作了一份全球空气污染地图,地图上棕色区域颜色越深,因为空气污染过早死亡的人数就越多。在中国东部、印度北部以及欧洲大片地区,工业革命以来的城市化进程使大气中的PM2.5水平大幅度上升,导致过早死亡的风险出现了显著提高。
21世纪最大的职业病
英国《每日邮报》称,iPhone手机、3D电影和计算机游戏的数字技术引起的晕动症将成为21世纪最大的职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