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西安本科院校

西安本科院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西安本科院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西安本科院校

西安本科院校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建公安本科院校

学科建设

学科

[中图分类号]G6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1-0100-03

一、学科建设在新建公安本科院校发展中的地位

学科建设是新建公安本科院校各项内涵性事业建设的核心,对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及文化传承、创新等职能的发挥具有基础性的支撑作用,通过学科建设全面提升学校质的竞争力,已成为新建公安本科院校的必然选择。

(一)加强学科建设是吸引、培养人才的平台

公安高等学校要培养出适应公安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必须拥有一支学历结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师资队伍,一所高等学校只有拥有一流的学科,才能凝聚一流的学者,才能培养一流的人才。高水平的学科平台能不断吸引高质量人才加入,进而打造一支由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组成的学科梯队,形成良性循环。

(二)加强学科建设是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学科建设内容涉及到专业发展、课程设置、教学基地、师资队伍等诸多方面。要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必须把学科建设摆在教学工作的重要位置,做从宏观到微观的科学规划,通过加强学科建设可以形成大量实践成果,教学中用这些成果支撑实际教学改革,可以有效促进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三)加强学科建设是提高办学实力的必然途径

新建公安本科院校要根据公安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和学校实际情况确定自己的主打学科,通过重点学科建设的示范、辐射作用,带动一般学科共同发展,建立起结构优化、布局合理,具有一定特色的学科体系,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打造一批在社会上有一定声誉和影响力的优势特色学科,才能保证学校的办学实力不断提升。

(四)学科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基石

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是大系统与小系统的关系,离开学科建设的总体规划,专业建设将是一盘散沙,无所附着。而各个专业尤其是专业群的建设直接决定着学科建设的质量。培养人才的前线是专业,学科是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的后盾。学科建设在承担一所高校主体工作框架的同时也密切地联系着各种具体工作的开展。学科的实力与特色影响并引导着专业的发展方向,也决定着学校所培养的人才质量与类别。

二、新建公安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的基本原则

学科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涵盖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的诸多要素。这就要求新建公安本科院校在进行学科建设时必须遵循一定的学科建设原则。

(一)注重可行性原则

为了确保学科建设取得实效,必须经过科学的调研论证,特别要防止和纠正不顾自身实际、盲目跟随的做法,不能贪大求全。对某一个具体学科的建设来说,一定要做到方向准确,思路清晰,切实可行。另外,新建公安本科院校要根据人才培养与公安工作所属系统的整体性、相关性和有序性来开展学科建设。受学科建设资源的限制,新建公安本科院校在学科建设中要注意加强与公安机关及社会各界的合作,集聚各方力量,取得支持,努力为学科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同时,要特别注重各学科之间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做到相互支持,协作攻关。

(二)坚持创新性原则

学科创新是所有新建院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支柱,主要包括学科建设理念、建设内容、建设机制等方面的创新。公安院校学科建设坚持创新性原则既是学科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将学科建设与公安工作和服务社会紧密结合起来的必然选择。公安院校显著的行业办学特点决定了与公安机关有着高度依存关系,因此,新建公安本科院校开展学科建设,必须从服务公安工作的大局出发,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学科基础和资源条件制订切实可行的学科发展规划,有的放矢地开展学科建设工作,防止急功近利,把提高服务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的能力和水平作为新建公安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的价值追求。

(三)重视特色发展原则

学科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都同发展变化着的外部世界存在着联系。因此,学科建设既要保持与时俱进,使学科建设更好地满足公安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要牢固树立“学科立校、特色兴校”发展理念,认真与其他院校相近学科分析比较,确定自己的学科发展特色和自身特有的内涵与价值,将打造学科综合优势特色和提升整体建设水平结合起来,突出重点,不断强化、深化和优化公安学科架构,真正把公安院校办出水平、办出特色。

三、加强学科建设的基本思路

新建公安本科院校必须结合学校实际,不断强化整体意识,理顺工作思路,分清主次,抓住关键,富有成效地开展学科建设工作。

(一)创新理念,提升学科整体水平

学科建设理念的凝练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新建公安本科院校的学科建设指导思想可以概括为“发挥传统优势,立足公安需要,瞄准国内前沿”。二是必须有特色,注重实战性特色。在学术上能进行多学科交叉。寻找新的突破口;在应用上能主动寻找与公安丁作发展的结合点,以服务求支持。客观而言,新建公安本科院校学科建设重点是在“人无我有”和“人强我特”上下功夫。新建公安本科院校要紧紧围绕公安工作需要和学科特点,瞄准学科前沿和公安理论热点、难点,凝练学科特色,打造自身优势。三是按二级学科规范组建教研室。采用这样的方式组建教研室能使教学最基层组织的设置直接与学科建设挂钩,提高教研室设置的学术规范程度,为把握学科发展方向提供基础保障。四是明确教师的研究方向。要求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学术研究方向,都能在各自的学科或学科分支领域开展学术研究,并自觉地把研究成果融人到课程教学中,使教学内容始终反映学科研究的最新动态,从根本上壮大学科实力。

(二)以人为本,构筑高水平的学科梯队

学术梯队建设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_T作:一是调动教师积极性。学校、系部要建立引导机制,把教师组织到学科建设工作中,使教师清楚地认识到参与学科建设不仅能为本学科的建设作贡献,促进学科的发展,提高学科建设水平,使学院得到快速发展。同时,学校强化学科建设也是为教师提供学术平台,在参与学科建设中也能拓展他们的科学研究视野并提升研究层面,使其得到发展和提高。二是抓好教师培训。应出台激励政策,鼓励教师攻读学位,提高学历层次。可采取做访问学者、进修、学术交流、下派锻炼等措施提高教师的学术能力和水平。三是适时调整人才引进政策。在人才引进上向重点学科倾斜,在人员配备上向重点学科靠拢,采取有效措施引进一批在同类院校甚至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四是优化学科梯队结构。采取积极措施打造一支年龄、职称、学历、学缘结构合理,具有创新思想和创新精神的学术梯队。五是实施弹性人才政策。遵循“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策略,建本初期可以聘请其他高校或研究机构高层次人才做客座教授、顾问等,参与学校的讲学、做青年教师导师、带领本校教师参与重大项目研究等。六是创建良好的学科建设氛围。要树立“以人为本,人才第一”的观念,营造“待遇留人,环境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的氛围,使专家学者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科建设工作中来,让他们在校园里不仅生活安逸、工作顺心,更感觉到有事业可做。

(三)搭建平台,构筑学科建设基地

一般来说学科平台主要包括硬件条件建设和软件条件建设。硬件条件主要指实验室、研究中心、项目建设基地、研究所、教研室、义献资料、信息网络等。软件条件主要是指学科建设管理制度、学术氛围等。新建公安本科院校学科平台建设要重点抓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新建公安本科院校应把有限的资金科学地分配到学科平台的软硬件建设上,特别是要针对学科基础薄弱不均的现状,相对集中地建设高水平、有特色的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等,切实保证学科建设顺利开展的现实条件充足到位。二是完善警学互动机制。公安院校要充分利用行业办学的优势,深化校局互动、警学合作的办学模式,建设若干个“教学、科研、办案”基地,推动学科建设良性发展。三是建设好资料文献库。形成网络化、数字化、现代化的图书资料服务基地,为学科建设提供良好的支撑条件。

(四)规范制度,健全长效机制

建立科学有效的学科建设运行机制并确保其规范性是学科长期发展的有效保证。新建公安本科院校要重点健全以下机制。一是建立规范的学科建设管理制度。把选拔学科带头人,优势特色重点学科的申报、管理、评估、验收等内容和环节规范化、制度化,使重点学科建设工作有章可循。二是建立三级管理体制。建立起学校、系部、学科组三级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利用行政手段强力推进工作开展,确保学科建设工作的长效、稳步。三是建立学科发展决策机制。充分发挥学校学术委员会的学术咨询与决策作用。此外,由于院校的行业性特征,要特别重视公安机关的广泛参与,形成校内外互动的开放式的学科发展决策机制。四是建立绩效优先的学科重点建设机制。对列入优势特色或重点建设的学科,学校要创造条件给予特殊的政策倾斜,保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率先发展,以此带动学校整体的学科建设热情。五是学科发展的激励机制。学科建设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参与。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优秀教师争当学科前沿的引领者,不断提出新思路,开创学科建设新局面。六是构建学科建设检查评估机制。开展学科建设评估工作,运用科学的量化评估指标体系。对学科建设现状和水平进行全面检查和评定,对学科建设的不足随时予以指导。

(五)突出重点,构建合理的学科体系

西安本科院校范文第2篇

论文摘 要: 科研档案是高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一所高校具备的学术水平和实力,但是新建本科院校由于自身发展过程中的诸多问题,使得科研档案管理水平滞后。本文在分析新建本科院校科研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新建本科院校科研档案管理的有效对策,以期能提高科研档案的管理水平。  

 

高校科研档案是高校在科研管理和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及声像载体材料,是高校科研活动的真实记录,在科研工作中发挥着知识储备的作用。随着高校科研事业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科研档案在高校发展和建设中的作用地位越来越突出。但对于20世纪末后建立或升格起来的普通本科院校来说,由于本科办学历史不长,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较低,对科研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使得科研档案管理水平滞后,无法保证科研档案价值的实现。因此,研究分析科研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对于提高新建本科院校科研档案整体管理水平,发挥科研项目档案的利用效益,更好地为教学和科研服务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高校科研档案管理的作用 

1.有利于促进高校科研工作的发展。在知识经济背景下,信息与知识成了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无论哪个行业,能否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拥有足够的知识,只要拥有足够的知识,就能够更快地获取知识,就会在知识经济时代获得成功。高校是创造知识和传播知识的场所,是教学科研中心,而高校科研档案又是教学、科研知识资源的存储载体,详细记载了高校科研活动的全过程和具体成果,是学校教育改革与科技知识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汇集了学校教育、科研的最新成果,为学校科研人员开展科研提供了背景资料和所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从这个意义上说,完整、系统、准确的科研档案对科学研究是必不可少的。 

2.有利于促进高校科研管理的决策。科研档案具有依据凭证的功能,它直接反映了高校科研活动的原貌与进步,真实反映了学校的科研水平及办学实力,是高校提高科研管理水平的基础和前提。有效地管理好科研档案,可以为学校领导和科研部门的工作决策提供重要凭证和依据,实现科研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促进高校科研工作的持续发展。 

3.有利于促进科研成果的利用和推广。科研档案管理不仅仅是将科研材料整理、分类和保管,而是归档后的再利用,以实现科研成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效地管理好科研档案,既可以完整、准确、系统地记录科研活动的全过程,更为重要的是也为进一步的项目研发和成果推广提供技术资源,从而实现科研成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新建本科院校科研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高校科研档案具有成套性、阶段性、集体性、专业性强、载体多样、内容多、范围广等特点。这些特点对科研档案的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是,由于新建本科院校基础弱、管理意识不到位等原因,虽然科研工作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却存在着种种弊端,影响了科研档案的质量及开发利用。 

1.档案意识薄弱,科研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为提高竞争力,新建本科院校都把大量的精力集中用于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之上,却忽视了档案工作的发展,档案意识薄弱,没有认识到档案工作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使得学校档案事业严重滞后于其它各项工作。在这种环境影响下,各级领导、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部门往往忽视了科研档案管理的重要性,没有认识到科研档案管理在整个科研工作中占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部分科研人员认为只有学校管理性的文件才能作为档案管理,从而轻视研究过程中档案资料积累、归档工作,往往把它们排斥在档案管理之外。其次,部分科研人员没有认识到自己是科研档案的主体,只重视科研项目的申报、立项及科研成果的发表、获奖,认为归档是档案管理人员的事,与己无关;或者认为在科研过程中形成的材料属于个人资源,是否归档无关紧要,担心交到档案部门后给自己查找利用带来不便而不愿意上交。再次,科研管理部门重视的是项目的申报、评比,追求的是项目数量、经费的增加,只要科研材料不会影响到项目的申报、鉴定、评比即可,并不对科研档案的归档提出明确、具体的规定和要求,从而使得科研人员只片面强调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对科研档案工作的投入不足,重视不够。 

2.归档材料质量不高,科研档案原始性、完整性、系统性差。高校科研档案收集的准确性与完整性是保证归档材料质量的前提。一套完整齐全的科研项目档案应包括科研准备阶段的项目申请书、审批文件、论证材料、项目计划任务书、开题报告和相关协议等文件材料,研究实验阶段的原始记录、实验报告、计算材料等文件材料,总结鉴定验收阶段的工作总结、结题报告、论文、专著、结题鉴定等材料。部分科研项目档案还包括申报奖励阶段的成果材料、奖励申报与审批材料、获奖材料、推广应用阶段的转让协议、推广应用方案及推广应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证明材料等。然而,在新建本科院科研档案的实际归档中,无论是纵向科研项目,还是横向科研项目,其归档的材料都普遍存在着依据性、结果性文件多,科研记录少;文字材料多,磁盘、光盘、照片、实物少;复印件多、原件少等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科研档案的系统性、完整性、原始性,使得科研档案的价值大打折扣,最终不能有效地开发和利用科研档案。 

3.管理制度缺失,科研档案归档工作的职责不明确。目前,新建本科院校大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普通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结合各单位实际,制定了相应的科研档案管理办法,坚持由科研课题(项目)立卷的制度,再由科研管理部门对项目档案进行检查验收,然后在一定期限内由科研管理部门统一向学校档案部门移交。这种模式也是比较易于落实科研档案的“三纳入”、“四同步”管理。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各高校制定的管理办法往往不具体,未明确科研档案管理过程中科研管理部门、科研档案管理员、课题负责人的职责,科研管理部门对课题文件材料的形成和积累的管理把关不严,科研人员不配合,科研档案管理员交什么收什么。有的学校虽然也有“三纳入”、“四同步”的制度,但在实际操作上困难重重,科研管理部门、档案部门之间缺乏统筹协调,科研管理部门把工作的重点和核心放在立项、经费及成果管理上,科研档案的管理往往由于事务性、琐碎性的特点而不受重视;档案部门由于不是科研工作的管理主体,又缺乏相应的配套措施和有效的制约手段,对科研档案的监管力度很小甚至无力监管,使得科研档案“三纳入”、“四同步”制度形同虚设,科研档案归档管理处于失控状态。

4.工作意识落后,科研档案归档工作的业务指导不到位。长期以来,高校档案部门都处于封闭状态,“藏在深闺人未识”,内无动力,外无压力,工作缺乏竞争和创新,只注重移交后科研档案的管理,忽视了对移交前的科研材料建档工作的业务指导、监督和检查,基本上处于你交多少、我管多少的情况。而科研人员、科研档案管理员没有经过正规档案管理教育与培训,专业性不强,业务素质偏低,对科研档案归档的内容不明确,对归档范围把握不准,再加上他们还要承担其他大量的工作,投入到档案管理的时间有限,而档案部门业务指导又不到位,难免不影响到项目材料归档的质量和数量。 

三、加强新建本科院校科研档案管理的对策 

为确保科研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提高科研档案质量,针对目前新建本科院校科研档案管理中存在问题,我们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加强科研档案的管理,充分发挥科研档案为教学和科研工作服务的重要作用。

1.增强档案意识,提高科研档案形成者归档工作的主动性。档案意识是人们对档案及档案工作的认识,以及以这种认识为基础形成的对档案和档案工作的思想观念,它是档案工作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因此,科研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增强全校师生档案意识尤为重要。首先,档案部门要经常向学校领导汇报档案工作,争取学校领导和科研管理部门领导的支持,将科研档案管理纳入科研工作的程序和检查内容,增强科研人员对科研档案的责任意识。其次,学校档案部门要利用各种场合和机会深入宣传《档案法》、《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普通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等档案法规及档案基本知识,让档案贴近教职工,提高科研人员档案法制观念,使大家认识到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从根本上理解、支持、参与科研档案的归档工作,主动承担科研档案归档的职责。再次,档案部门要改变“重藏轻用”的旧观念,积极开发科研档案信息资源,编制各种检索工具和专题目录,为科研人员利用提供方便。“润物细无声”,科研人员逐步认识到科研档案在教学、科研中的重要作用,就不会产生抵触情绪,反而会主动支持和配合科研档案归档工作。 

2.完善管理制度,促进科研档案工作的规范化。《高等学校档案工作规范》中明确规定:“科研档案必须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确保完整、准确、系统和安全,便于开发利用。”《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也规定:“科研类档案应当在项目完成后两个月内归档,并且个人对其从事科研活动所形成的各种载体形式的档案材料,应当按照规定及时归档,任何个人不得据为己有。”为此,新建本科院校应坚持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理顺档案部门、科研管理部门、科研人员之间的工作关系,明确各级各类人员在科研档案工作中的职责,建立行之有效的科研档案归档制度和模式,使“三纳入”、“四同步”真正落实。制度应包括科研项目从开始到结题的过程材料的管理,明确所有科研项目档案归档的操作方式,如项目档案的收集内容、整理方法、立卷方式、归档时间、保管程序和提供利用等,这样才能使各个业务环节都有章可循,从而促使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朝着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此外,还应该采取一定措施,把科研档案的归档情况与科研项目的验收、成果申报挂钩,在课题验收时,要由档案部门对归档材料进行审查,凡是归档材料不完整的不予项目验收、报奖,从而保证科研档案的质量。 

3.加强跟踪收集,实现科研档案归档工作的全程监督。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大部分科研人员还肩负着繁重的教学任务,投入到档案管理的时间有限,难免在科研档案的材料积累和收集上有遗漏或对应归档的材料把握不准,导致归档材料的不完整、不准确。因此,档案部门不能只注重移交后的档案管理,而应根据科研档案形成的特点,坚持前端控制的原则,提前介入,将科研档案的跟踪收集工作贯穿于科研活动的全过程,才能真正保证科研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在计划管理、课题管理、成果管理等阶段,档案部门应同科研管理部门、科研项目人员加强联系,密切配合,及时了解和掌握科研课题的整体进程,指导和协助科研人员将整个科研活动中有价值的文件材料收集齐全,确保科研档案的质量。 

重大、重点科研项目及高级别获奖成果最能反映出一所高校的科研能力,但由于新建本科院校缺乏科研竞争力,争取到的重点、重大科研项目凤毛鳞角,其所形成的科研档案资源既是学校科研能力的历史见证和进一步提升科研能力的基础,又是新技术、新创新的基础,对学校有重大意义。这些科研项目,往往研究周期长,涉及范围广,研究人员多,档案内容复杂多样,甚至还包括若干科研子课题,如果仍按一般课题一样进行收集归档,极易造成档案材料割裂的现象。因此对重点、重大科研项目应从立项起就实行课题组预立卷归档,配备专门的档案管理员参与全程,从科研材料形成之始就注意收集整理,以免遗漏,确保重点、重大科研项目档案的完整、系统、准确。 

4.提升档案管理者综合素质,强化为科研档案工作服务的能力。人的素质是关系到工作成败的最重要的因素,因此科研档案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做好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根本保证。一方面,科研档案的特点,要求档案人员要有较为广博深厚的知识基础,系统学习档案学概论、档案管理学、科技档案管理学等理论知识,还要不断扩展知识领域,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掌握国内外先进的科研档案管理方法和技术,具备科研项目管理知识,熟悉科研项目档案的来源情况和产生工作规律。唯此,档案人员才能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增强科研档案工作服务能力。另一方面,档案部门要转变观念,克服“坐等上门”等传统封闭的工作意识,树立服务意识,积极开展对科研人员、科研管理部门兼职档案员的业务培训,使他们熟悉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各个业务环节的基本技能;主动加强与课题组、科研管理部门的沟通协调,指导科研人员、兼职档案员做好平时的预立卷归档,定期检查或抽查立卷归档工作,逐步提高科研人员、兼职档案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孙天波.加强地方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对策[j].重庆三峡学报学报,2008,(4). 

西安本科院校范文第3篇

关键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定位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2-0036-02

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对信息处理的要求越来越高。无论科技、教育、文化还是贸易、金融、国家安全等领域,都离不开信息技术和信息管理。这些领域对信息的需求,形成了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简称“信管专业”)人才的需求。而应用型信息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更明确的定位,与社会的需求进行接轨。

1引言

1998年7月6日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原经济信息管理、信息学、科技信息学、管理信息系统、林业信息系统等5个专业统一归并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专业代码为110102),成为《目录》中“管理学”门类的二级类目“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之下的4个专业之一

而应用性本科院校设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适应社会需求,强调以管理知识为指导、计算机技术为技能手段的人才培养特点,来填补社会人才需求的缺口。

2专业发展问题和现状分析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是一门集计算机技术和经济管理知识的交叉学科。在一般情况下,总是通过一些不同的传统领域跨学科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产生的界面处。那么现有的课程是经济管理和计算机技术的简单堆积,并没有达到真正的融合点,计算机技术含量也相对落后。一个专业的成熟,必须完全拥有属于自己的内容及专业特点,并且能够影响到其他专业的发展。

2.1社会对专业的认识误区

目前社会对信管专业的认知情况并不理想。一方面,考生和家长对本专业的认识局限于———不是单纯写代码,会偏向于管理的专业;另一方面,作为从业的专职教师,许多院校是让管理专业的教师讲授信管专业的管理类课程,而让教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师讲授信管专业计算机技术方面的课程,并没有从交叉学科融合点的全局的角度理解这个学科,讲解相关的课程。

2.2人才培养方案与社会需求存在差距

社会的需求是学科建设的出发点。当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对于员工知识结构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人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信息技术人才,信息系统开发人员,信息系统管理维护操作人员,信息行业的从业者,信息系统集成人员,以上相关的教学和科研人员[2]。而这些方面的人才应该在信息技术、信息管理方面等综合能力更突出、更有自身的优势。

2.3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

专业课程结构设置凌乱,没有全局性,构不成一个体系结构是另一个重要的问题。任何一个专业的课程结构都应该有它的主线或者是核心点。以这条主线或核心点向外拓展,形成相应的知识体系。信管专业涉及课程知识内容广泛,但是核心课程和特色课程有待加强。如果缺少体现专业特色的课程或课程群必然导致学生毕业后缺乏核心竞争力。

2.4实践教学

单纯理论的教学在应用理论教学专业中根本无法保证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不符合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教学实践作为教学信息管理系统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现在学校在实验室模拟进行的实践部分,实训环节不分,缺乏一个真正的系统开发背景,在系统开发中没有融入软件工程思想,使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而这些恰恰是人才培养所必需的环节。

3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与课程体系的建立

人才培养的需要,只有面向社会定位,才是符合发展规律的。尤其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信管专业人员应定位在以管理为基础,以技术求生存,管理和技术集成的开发经理,有机会获得信息系统的分析和设计方法,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方面的工作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有正确的组织、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而且还应具备利用计算机技术将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理念实施能力,以及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管理技巧。

为了能够系统地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加强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之间的联系和衔接,笔者认为,信管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可以围绕一条主线,辅之以三条副线构建。其中一条主线是一个大的专业作品,整合了所有的专业知识能力,是整个课程体系系统的实践成果;而三条副线是三个知识能力阶梯层次,递进式的逐渐积累,为这条主线服务。这其中的课程设置不是简单的管理、经济、计算机、信息技术知识的罗列,而是有目标、有联系的系统体系。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实践课程来验证理论知识,是主线的一部分,到最后阶段时候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实践作品。阶梯式的课程设置应是“(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结构,其中的课程安排如下图所示。

4结语

人才培养方案的定位和其中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信管专业所涉及的学科门类较多,因此,该课程体系设置,使用系统的思路,整合的概念,结构化的方法来构建。强调厚基础,专业根据市场需求变化的方向来调整,重点以中心向外扩展,作为一个重要的验证点来设置课程和实践课程为主线,以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结合理论与实践,构建合理的适应社会需求和职业发展课程,并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

(哈尔滨华德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5)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孙昌春.论高校信息管理专业的规划[J].理论高地———创新,2008,(6).

[3]姜灵敏.关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的研究[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7,(3).

[4]L. Yang. "Orient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andInformation System", Journal of Gansu Economic Management Institute,vol.20,no.3,63-65,2007.

[5]董焱.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初探[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3,(12).

西安本科院校范文第4篇

2、其实独立学院在举办方、学校的性质以及师资力量上都是有一定的不同的,由于独立学院是和普通本科院校一起办学,所以在师资上可能会共享,而民办学校都是自己的师资。

3、民办院校既有专科也有本科,而且独立学院由于适合本科院校合作办学,所以独立学院也都是本科院校。

4、民办院校都是有自己的学校名称和自己的校园,也是自己独立颁发毕业证,组织机构也是自己的,而独立学院的学校名称是挂在某一个大学的下面的,比如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这所独立院校,就是挂名在首都师范大学下面的,有些独立学院也有可能会和挂名大学共用一个校园,有些也会有自己的校园。

5、独立院校毕业证书也有可能是挂名大学的毕业证书,但前提也是学习好的同学。有些挂名大学的毕业证书是红色的,独立院校是蓝色的,当然大部分同学的毕业证书都是盖“某某大学某某学院”的印章。

6、民办院校的发展时间比独立学院发展时间长,民办院校已经有三十年多年的历史了,而独立学院开始兴起的时间其实很短。

西安本科院校范文第5篇

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五项指标列全国第一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陕西省委、省政府相继颁布了一系列地方法规和规章,出台了许多扶持政策,对促进陕西省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为民办教育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下,陕西省民办高校的在校生规模、校园占地面积、学校建筑面积、图书藏量及万人以上规模数五项指标均列全国第一。民办高校已经成为陕西的名片和亮点。

1984年,陕西第一所民办院校――西安培华女子大学成立,宣告陕西省民办教育事业开始启航,从租赁校舍、租赁教室,举办培训班、培训学校起步的陕西民办教育事业,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辛努力,已进入稳步发展阶段,到2007年底,全省已有民办学校(机构)4543所,在校学生数123.48万人。全省普通高校在校学生中民办高校占23%,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中民办学校占20.29%,幼儿园在园幼儿中民办学校占59.25%。全省民办学校有教职工88422人,其中专任教师57899人。民办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正在向专职化、高学历化、年轻化发展,各校在设施竞争、人才竞争、管理竞争中保持了良性互动,提升了民办学校的办学实力,提高了教学质量。

陕西民办高等教育起步阶段,就十分重视学校的硬件建设,坚持以良好的办学条件吸引生源,西安培华学院、西安翻译学院、西安外事学院、西安欧亚学院、西京学院、西安思源学院等在校园的整体规划建设、校园网及实习基地建设、体育场建设及后勤服务设施建设等方面各有特色,具有较高水平,充分体现了陕西民办高校的群体办学优势,这是区别于其他省市民办院校的主要标志之一。

30年来,陕西的民办教育不但为陕西省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圆了众多学子的大学梦,为国家、为陕西作出了一定的贡献,而且陕西的民办教育,尤其是民办高等教育在办学指导思想、管理模式、专业特色、校园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硬件建设等方面所形成的特点,丰富了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内涵,也为全国民办高等教育的举办者、管理者提供了许多经验和借鉴。

竞争乃生存之本质量铸就“品牌”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近年来,陕西的民办教育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有机统一,向质量型、品牌型、特色型和内涵发展型转变迈进,以期在发展战略上继续确立陕西省民办高校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已进入深刻的、更加激烈的全面竞争时代,一个知名品牌的民办高校,可以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创造出新的增长点。陕西民办高等教育找准了办学定位,吸纳优质生源。民办高校创办初期主要针对高考落榜生进行大专层次的高等教育自考助学、高教学历文凭考试,生源主要集中在高考低分区阶段。2000年以来,陕西省已有16所民办高校升入高职学院,在原有高职本科院校的基础上,2008年,又有两所高职院校升为本科院校,另有一所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升为专科院校。升本意味着可以进入高学分区段招生,优质的生源加上本科教育的平台,使陕西省民办高校的教学质量有了一个整体跨越。这几年陕西民办高校的专升本录取率、高教自考过关率均有了大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