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兄弟情深的句子

兄弟情深的句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兄弟情深的句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兄弟情深的句子范文第1篇

2、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3、朋友需要你今天帮助,千万不要等到明天。

4、情同手足肝胆相照

5、阮咸别曲四座愁,赖是春风不是秋。漫漫江行访兄弟,猿声几夜宿芦洲。

6、塞上风雨思,城中兄弟情。北随鹓立位,南送雁来声。遇适尤兼恨,闻书喜复惊。唯应遥料得,知我伴君行。

7、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8、小来落托复迍邅,一辱君知二十年,舍去形骸容傲慢,引随兄弟共团圆。羁游不定同云聚,薄宦相萦若网牵。他日吴公如记问,愿将黄绶比青毡。

9、兄弟如手足。

兄弟情深的句子范文第2篇

一、颠覆前后的比较

对于简练而凝重的语言,如果常规的品味方式不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语言的意味,而通过增、删、移、换等手段,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是增词比较。文学语言中的留白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我们在阅读时就要展开联想和想象,品味语言丰富的潜台词。如杨绛的《老王》中的“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这是老王临终前,为了报答作者一家平日里对他的关心,奇迹般来到作者家里送香油与鸡蛋的一个细节。当我问:“老王,你好些了吗?”,老王“恩”了一声,他既没有说“好些了”,也没有说“我很不好”。其实他是答非所问。假如把老王的“嗯”,增补为“嗯,我很不好,可能马上就要死了”,或许我当时就会嘘寒问暖,又或许会带老王上医院,那么即使后来老王去世了,作者也不会如此愧怍。但问题是当时老王答非所问地“嗯”了一下,而作者却完全没有关注到这个细节,所以当听说老王在来作者家后的第二天去世后,心里总感觉不安。因为作者觉得自己根本没把老王当做亲人一样来关心与平等对待,只是把他当做弱者来同情与关照。通过增补词句比较品味,我们发现老王的一个看似不经意的“恩”,其实为后文作者的愧怍之情埋下了深深的伏笔。

二是删词比较。它是指将修饰限制成分加以删减,并将删减后的文字与原文进行比较,以体会语言的妙处。刘勰说得好:“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如果拿“无可削”和“不得减”作标准来观照语言材料,当能品味到语言的真味。

如朱自清的《背影》中“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一句。删去“等”、“再”、“又”,改为“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来了”。朗读比较发现,原句中的“等”“再”,可见当父亲远去时,我一直注视着父亲的背影由近而远,由显而隐,直到完全消失的整个过程,我对父亲的感动、留恋、不舍、担心、惭愧、惆怅、悲悯等多种情感也随着背影的渐渐消失而越来越沉重。“我的眼泪又来了”中的“又”,说明我不是第一次流泪,我是再次被父亲的爱所感动。若去掉“等”“再”“又”,所表达的对父亲的那种依依不舍、感动、惆怅等复杂的情绪明显没有原句来得浓厚,而且“我的眼泪来了”还让人误解为这是我第一次流泪。通过删减与原句比较品味,就不难看出,这看似可有可无的三个字,却体现了儿子当时感受到从未有过的父子情深,想到父亲的至亲至爱,想到自己先前的自以为是,想到父亲的命运和前程,生起了无限感慨。通过这样的比较品味,学生能深入地理解本文的主旨。

三是移位比较。这是指改变句序或者调动句子中某个字或词的位置。然后与原文比较表达效果的不同。如泰戈尔的《金色花》中“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引导学生品味,先变换句式为“你这坏孩子,你到哪里去了?”“妈妈,我不告诉你。”朗读比较品味,原句强调“你到哪里去了”,妈妈的焦急与担心之情跃然纸上;强调“我不告诉你”,表现出孩子的天真、调皮、自以为得意,增加了亲密感。而变换句就没有这样丰富的表达效果。改变句式进行对照比较,揣摩品味,让学生更直接、深刻地把握了作者的思想情感,教师只需三言两语就能使学生领会到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意义。

四是换词比较。这是指用同义词或近义词替换句中的词语,然后两者比较表达效果的差异。如鲁迅的《风筝》中原句“我即刻伸手抓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改写为“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扔在地下,踩扁了。”引导学生朗读,比较品味“抓、掷、踏”与“折、扔、踩”的表达效果。“抓、掷、踏”,三字可见“我”当时因为“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竟在做如此“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愤怒充斥着“我”的大脑,看到“风筝”“我”出手之重、用力之专、发泄之狠。三个动作传神地写出了“我”的盛怒和狂暴,与后文小兄弟的“惊惶”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字里行间深含自我谴责的意味。“折、扔、踩”三个动作较之“抓、掷、踏”意思相近,但从力度上分析明显没有“抓、掷、踏”来得大,来得狠,那么对作者的怒气、粗暴的刻画也没有“抓、掷、踏”来得深。因此,学生就不难理解“我“当时那种“盛怒”的情景,而就是这一行为,为后文“我”明白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一心想补过,小兄弟却全然忘却,“我”沉重的心只得一直沉重下去做了很好的铺垫。

当然,语言品味中增、删、移、换等方法的区分并不是十分明晰的,运用也不是孤立和单一的,有时几种方法综合使用,效果会更好。通过增、删、移、换等方法对语言进行比较,学生才能感知到语言的精妙,领悟到某些精彩文本在遣词造句上不可移易的道理,从而产生对语言的敏感,逐渐滋养准确精妙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结合生活体验的比较

结合生活体验比较品味文本语言,就是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与文中的情境进行比较,品味文中语言的奇妙之处,能更深层次地打动学生,激活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

如琦君《春酒》中“她又转向我说:‘但是你呀,就只能舔一指甲缝,小孩子喝多了会流鼻血,太补了。’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自己平日里喝饮料是如何喝的?同学都说是一大口一大口,咕咚咕咚爽快地喝。而作者喝八宝酒只能喝一指甲缝,让同学看看自己的指甲缝到底有多大容量?简直是微乎其微。那为什么这么好的八宝酒母亲只让我喝那么一点点呢?因为八宝酒太补了,小孩子喝多了会流鼻血的。母亲慈爱温柔,孩子的活泼调皮都从这“一指甲缝”一词中体现出来,而引导学生联系自己平时喝饮料与文中“我”喝八宝酒的情境进行比较品味,使“我”与母亲的形象就更加鲜活了。

三、原稿与修改稿的比较

原稿与修改稿的比较,就是作者原先写作时的遣词造句与修改并定稿后的遣词造句进行比较品味,把握修改稿的精彩之处。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伏”原稿是“趴”,“窜”原稿是“飞”。“趴”紧贴地面,且口语色彩较浓,和上下文的书面色彩不协调:而“伏”写出了黄蜂的轻盈。“窜”与“轻捷”搭配,更能表现叫天子从草丛间突然高飞的慌乱、敏捷。

兄弟情深的句子范文第3篇

陈梓睿的写作是能够被看作一种象征的,她有着非同一般的创造力,努力磨研语言的鹅卵石,收藏它们的质地,并用此持续文本的深入、发掘价值,如此便深化为一种探索精神。可以说,她是这个时代学生写作者的突出代表之一。《一起舞吧》就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写实与虚渺的融合状态,青春稚气的表情下藏着的是独具灵魂意味的心灵。是现世的苍凉和冷酷使灵魂困顿而惧怕世界的风,她在伤怀中制造一面温暖的墙。当然,更精彩的是,她把对生命的喟叹当作一个老者的拐杖,看似少不更事的把玩确是在窥探更深处的生命形态。是的,《一起舞吧》正是在这个层面上,深刻地注解生活世界和人心世界之间隐秘而复杂的关系,以严肃而谦卑(不是仰望和躬身)、细致而厚实的心理出色地完成了对自我和世界的双重塑造。

我抬头的话可以看见一片天空,被楼房的棱角和稀疏的树叶切割成不规则的形状。这是大城市里的天空。我想起小学时住过的公寓,拥挤阴冷见不到阳光,从窗口望出去的话只看得到对面更狭窄的窗口。

听课听得无聊的时候我会偷偷地跑到体育场的看台上去呆着。大部分的时间只是一个人坐着,运气好的话还可以听到不知道哪个班的兄弟在倾情献唱。偶尔会有一两架飞机掠过头顶,巨大的声响轰然坠地。不过更多的时候只是沉默,四下里一片静谧。没有声,没有响,只有我是独角。

以仰望的姿态可以看见浓郁的天空,灰蓝色。

当我仰望的时候,我的心情有点难以形容。在去往补习班的公交路线上会经过一条高楼林立的大街。如果向上望的话会见到无比整齐的天空,被两边的高楼隔绝开来。于是我就像一个虔诚的教徒,傻傻地忘记了膜拜。

我会莫名其妙的想起了我的小时候,我明明记得我上了小学,可我也会想起我没日没夜在外面玩得一身泥巴的日子。那时候真是纯真年代。暑假是非常悠闲的,每天下午太阳开始下坡的时候我就和那些比我大几岁的小孩出去玩。我记得那时候学校里是有一个很长的坡的,于是我们骑着单车像拼了命一样的向下冲。我七岁的时候还没有学会骑单车,于是我是被放置在他们其中一人的后座上的。一般情况下我的视角通常是被前面的人挡住的,站起来的话刚好可以看清前方。每一次当单车向下滑去的时候会有强烈的风,但每一次我都不会闭上眼睛。然后就看到两旁的景物一直掉下去,掉下去。光明在前,亮若星辰。只有看到过的人才知道,我们是在向落日前进,像是轰轰烈烈的赶赴美景。

好像现在那个坡被填平了,建了新的招待所。怪不得我觉得我的目光越来越短浅。

星座constellation

人长大了就会不断地遗忘一些东西。记忆被晨雾模糊,逐渐显得单薄。有些事物明明记得形态,却无法将它用适当的形容词表述出来。例如星座。

记得四、五年前的时候非常流行星座,于是我们自我介绍的时候就一定会有一句“我是那XX星座的”。

现在看来,十分的低级趣味。非常肤浅呢。

这种与星星有关的神秘东西好像在异常火爆的几年后又平平淡淡地退出江湖了。关于它的奥秘,我却从未参透其中一二。但有一些句子,却始终清晰。

――记得星座书上是这样写的:

金牛座的特征是固执、母性和贪欲。

……骗人,根本就是胡编乱造的!金牛座明明就是智慧和财富的化身嘛!不信,我完完全全彻彻底底地不相信。

当时心里一直都有一种被人欺骗的感觉,幼小的心灵受到了严重的打击。殊不知,因为这件令我非常悲愤非常激动的事情,我的生活却和原本完全不搭界的天体有了重叠的部分。

抬头。深灰色的天。眯起眼睛,一颗一颗分辨。明亮的星球穿过宇宙发出年代久远的光。

天空中最明亮的星是天狼星。它实际上为一对双星系统。其中那颗伴星是白矮星。

黄道星座其实有十三个。第十三个是蛇夫座。

金牛座距离我们六十八光年。

仔细看。它的眼。它的角。它的蹄。

你都能看见。

因为路途太过漫长,所以,你能看见的,都是几百年几万年以后的它了。

夜晚的空气好似带着利刃直侵肺腔,路灯被水汽浸染出昏黄的光。

若无其事地打量着四周。左边和右边,包括天上的。距离自己六十八光年的,来自外太空的――微笑。

很多事物就是因为经历了时光的洗礼,才显得弥足珍贵。即使当我们遇见的时候年华已老。而我们第一次的见面礼,已在漫长的旅途中被北风与砂砾打磨得轻巧柔和了。这是你赐我的光。

黑暗的夜风,也悄悄地静默了。

夜[night]

黑是黑暗的黑。夜是夜色的夜。

似乎我在十一岁之前对黑暗有特别的恐惧。但绝对不是因为听信了那些关于黑暗中有非人的第二生命形态存在的谣言。鬼,鬼,你给我走开!虽然夜色是一种凝重且浓稠的不透明的物质,但还不至于阴森到超越阴阳极限。

于是开始收集蜡烛。法式的,香薰的,最普通的。这些平时只能被归为“摆设物”的小玩意在天黑之后派上用场。摇曳身姿的火舌因为近视的缘故发出低调淡色的光晕,产生蒙蒙的距离美。十分有安全感。

我曾一度相信,光明是比时间更伟大的治愈师。

半夜的时候,突然惊醒。小腿里有什么东西在蜇咬,撕心裂肺的痛。四下里是被黑暗所统治的寂静。几度辗转无法重新入眠,于是起来,点燃蜡烛。在烛光中可以看见自己的倒影,这倒是十分有趣的。心跳渐渐平静下来,疼痛也消止,便安心入睡。

大概是因为后来上了初中的缘故,常常需要为了完成作业而与我的台灯一起坚持到底。蜡烛被禁锢在玻璃柜深处,无法派上用场。我记得在每次大考之前,各科的试卷就会像雪崩一样的压过来。有些夜晚,写字写得实在很累的时候,我会把那些蜡烛重新整理一遍,手指一个一个地抚摸过去。然后提醒自己,不要崩溃。

曾经一度怀疑自己会盲掉。夜盲症的盲。盲目的盲。许多时候我低下头看我的双手,似乎要想起什么,却始终隔雾看花。我绞尽脑汁,徒劳。于是塞上一只耳机,继续。

物极必反是条真理。大概是一直熬夜,习惯了到深夜还不睡,于是开始失眠。

夜还是夜。只是整夜整夜地躲在被子里看着天黑天亮,孤独地一躺就是几个小时,时间变得微小。夜是最美的面具,我躲在它的身后悲伤流泪。书上说,闭上眼睛,听觉就会变得很敏锐。原来如此。夜阑卧听风吹雨。有的时候会突然觉得害怕,就直接从柜子里翻出SOSO送给我的音乐小猪放在耳边,在黑暗中与它对视,然后扭动齿轮听它的旋律。

我说你看着我。

我说我很害怕。

我说我其实不喜欢一个人。

我说其实你听得懂我的话对不对?

我说你不要离开我。

夜色是最纯洁的幕布。我是一个跳梁小丑。

植物[plant]

我的绿萝长出一条新的根,我煞有介事地给它换了一次水。

植物的生命力比人强很多倍。记得初一的时候,生物老师告诉过我们,植物其实比人坚强很多。人只会一味的索取,而它们懂得自食其力。

自从某人送了我一株仙人掌之后,我开始迷上这种看似脆弱却坚忍倔强的东西。新的植株不断填充我的房间。心型叶的草,蝴蝶瓣的花。每天那些看似静止的藤蔓其实都有新的延伸。一寸,它的价值就是向阳光又近了一寸。

渐渐被同化,对倔强的事物有好感,开始变得安静。今天体育课的时候,下了小雨,地面滑滑的。我站在我们学校400米的塑胶跑道上,被阴沉的云唬得有点恍恍惚惚。然后看着我们班的很多男生踢球,突然觉得他们好可爱。因为每一次有人摔倒了,又很快地爬起来,继续笑着往前奔跑。真的很像那些可爱的植物呢。

在某一个瞬间我发现原来那冰冷了一季的草地开始生长,清新的绿覆上荒芜,迸发出沉睡了许久的激情。

看着那些绿,我感到温暖。

局外人[outsider]

太专注于一件事会忘乎所以。

不知道是不是和植物在一起呆得太久,我的话变得越来越少。不过这至少让我觉得老天爷是公平的,它看我太喋喋不休地祸害人间就收回了我的话语权。但他似乎有点粗心了,把我身边的人也一个一个带走。

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

我记得Y曾经跟我说过:“是不是,我们长大了后,世界就会变得不一样呢?为什么你不说话了?我好想念一年前的你。你知不知道当YAN她们讲得开心的时候,我插不上嘴,我觉得我是一个局外人。”

听完之后,我没有回答,有句话一直没有说出口――你只是在她们中是个局外人而已,而我,我觉得我从来都是一个局外人。不是不想讲话,而是很多话讲不出来,放在心里会安全些。

剥开一颗糖,含在口中。曾见过这样的句子“喜欢吃糖果的人,其实是在自欺欺人。他们总是咽下悲伤,用甜来掩藏。”我才不会这么傻。迟疑,真的是这样吗?

拿出一本卡夫卡的小说,黑色封面,深邃得无法见底。这是我最喜欢的作家,我刚刚才想怎么会喜欢上这么一个不见光亮阴郁得不食人间烟火的人呢,答案立刻浮现于心。恐慌如荒草丛生。于是我落荒而逃。

前些天的时候整理相片,看到几年前的自己,轻翘的头发,放肆的笑容,在一群人中飞扬跋扈。而现在的我,梳着乖乖的学生头,背着书包一声不吭地贴着墙脚走,变化大得连我都不知道为什么。只有一样东西很明显,我掉队了,我早已变成一个局外人,被置之物外。

outsider,局外人。

突然觉得英语是一种神奇的东西。没错,局外人就是在圈子之外的那个人;局外人就是在欢乐的人群中被玻璃隔绝的那个人;局外人就是永远站在河的左岸观望右岸烟花的那个人――那些欢笑,与他无关。

嗯……是的,我是局外人,别人的欢笑哭泣也好,喜怒悲乐也罢,都只是他们的,不属于我。就像朱自清写的“热闹的是他们”。但――他们是快乐的――即使我是沉默的。

一个人吃饭写信到处走走停停,有的时候自己都意识不到我是孓然一身。直到有一天,回家的时候遇见隔壁班骑车的同学,她打量我一会儿,然后说:“一个人要小心点。”心里有什么东西倒塌了。

我只是一个人,而已。

我埋葬我破碎的流年,祭奠我消逝的时光,用眼泪在心里灌溉一片悲伤的森林。

我的电脑桌面,是一张NANA的画。

画上的NANA微闭双眸,轻启朱唇,纵情歌唱。蓝色的头发一丝一缕,在风中飘荡;颈上的皮带项链显示着和她一样的倔强。

我疯狂的迷恋NANA。不只因为她的歌声,不只因为她对音乐的执着,不只因为她在舞台上举手投足的帅气与自如……只因为她的内心软弱却故作坚强,只因为她对莲的一往情深,只因为,一直在她身边的NANA――世界上的另一个她。

我始终相信,在生活的另一端,会和娜娜一样,有个奈奈陪在身边,所以我一直坚强着走到现在,我怕倒下后就见不到那个我了,因此我勇敢地面对一切,等待着与另一个我相会。

遇到门门,并不只是一个,美丽的意外。

她在北,我在南。她经常会发短信告诉我,天冷了,要多穿衣服。而广州的冬天是二十度。温暖因距离遥远而显得十分的遥不可及。

我等到了我所等的,结局却不是我要的。离开,只差一步了吧?再见?还有可能再见吗?

走在路上。

看过这样的句子:“行走是一种生存方式。”

行走,两条替向前,脚踏实地。记得曾有一段时间,拼命地跑一千二,把所有烦恼所有忧伤抛在背后。而现在却放弃了,不是因为累了想停止了,而是因为觉得如果一直前进得太快,就会错过一路的风景。

步行回家,经过一座高架桥,往下的话可以看到铁路,幸运的时候还可以遇到火车。有剧烈的声响,伴随着震动,将现实狠狠地碾碎,驶向远方。就像青春的梦。

仔细端详那些站次,渐渐眼睛发涩。渐渐远离,目送它坠入落日。

远方对我有莫名的召唤。来自天南地北的呼唤。

想起颠簸在往中甸的途中,两岸的悬崖和湍急的江水,伴随着多雨的天气。随时有可能发生泥石流,死亡如此急迫地跟随着。生命因为压迫而显得明亮。

而如今,过往的已远去,将来的正在按部就班地到来。偶尔也会买几本旅游杂志,不过看几页就放下,抬起头来,把眼泪硬生生地逼回去。曾经烂熟于心的地名,已经慢慢淡去。不过一个梦而已。

我仍在前行。

终[end]

拿起书桌上的《圣经》,随手翻开一页,读到被画线的句子:“黑夜已深,白昼将近;我们当脱去暗昧的行为,带上光明的兵器。”再翻后几页,“我看见一个新天新地,因为先前的天地已经过去了,海也不再有了。”

已经写到第七篇了。我一直相信“七”是一个轮回。就像上帝的句式“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后的;我是初,我是终。”

围绕在生命边缘,我匍匐前进着,抬头望一眼天空,看岁月打断我记忆的旅途,妖娆的虚伪累积成了寂寞的金字塔,真实的谎言侵蚀着我心底最深的呼唤。是那么几个人曾经叫我泪流满面,是那么几个人曾经叫我笑脸如霓虹灯下的花。躲在用音乐编织的流章里一圈一圈打转,最后蹲下来数着被它们悄悄揭开的伤痕,隐隐作痛。

想要离开却带不走一切

想要留下却 忘不了过去

蓝色的忧伤像漫开的大雾,闭着眼睛在里面摸索孤独。曾经的誓言看不清楚,开始学着不会在乎……

华丽的演出开始谢幕,炎热的夏天冰冷得像寒冬……

夜的苍凉,火的放肆,交织成生命里最唯美的落差。

在活着的每一天 跳舞吧

用脚尖着地 手指几乎就要穿破

涨满着蓝色的天空 满身伤痕

我们都是勇敢的孩子

当猜忌与恐惧

对我们张牙舞爪的时候

兄弟情深的句子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j冉仲景是近年诗坛崛起的有一定影响的青年诗人,其诗歌洋溢着生命的气息和高原的风姿,风格博大沉雄,语言清新明快。康巴高原和武陵敬土,是其诗歌抒写的两大主要对象,它们相辅相成,构成诗人独特的诗歌 艺术 世界。前者莫定了他在诗坛的地位,后者拓展了他的诗歌视域,丰厚了广度与深度。

冉仲景是近年诗坛崛起的青年诗人之一,作品频频出现在《诗刊》、《民族文学》、《星星》诗刊等报刊上,已引起广泛的注意。他的诗歌洋溢着生命的气息和高原的风姿,风格博大、沉雄,语言清新、明快,给读者构筑了属于他的一方诗歌殿堂。

冉仲景是武陵山区的土著后裔,1987年毕业于南充师范学院,年在《民族文学》第4期发表处女作《山舞》,开始走上诗坛,从此一发不可收。为了诗歌,他放弃了留在城市的工作机遇,毅然来到康巴高原,在跑马溜溜的康定师范做教师。教学之余,深入藏区,体验藏民的生活,用他的笔书写藏民的生存状态,描绘康巴高原的广阔壮丽风景,给外面的读者展示了他对高原的独特视角仲景的诗歌以高原为载体,以牦牛,经幡、青稞、格桑花等为意象,尽情地放歌康巴高原。在他的诗中,见不到半点做作之态,每一个句子,乃至每一个字,都让人感到亲切.让人感到生命的自强不息和高原的律动。从创作的手法看,仲景恪守现实主义,以现实题材和高原的传说融于一体,把土著语言和藏民语言有机结合,产生了一种睿智、幽默,把生命的原色与社会风俗巧妙地融为一体,用诗的艺术传播高原的信息,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诗风,表达了他对生命的求索和艺术追求的命题。

仲景的诗分为两大类题材:一类是在康巴高原生活10年的作l,以讴歌高原和书写藏民为主体,一景一事、-一种感受就构成了他心灵的诗歌,比如《康巴》、《朝圣者》、《康定》《简单的草原》、《前夜.献给阿央嘉玛的十四行诗》等。另…类诗歌是以武陵山区为写作对象的,表=选了作者对乡土执著的热爱,裸露了作者的乡恋情结。如《唢呐》、《听一首乡村 音乐 》、《赞叹:家和乡》、《乡村遗嘱》、《芭茅满山满岭》、《重返米旺村》等。他的这两类题材的诗歌,相辅相成,构成了仲景诗歌的世界,前者奠定了仲景在诗坛的地位,后者扩展了他的诗歌领地,丰厚了他诗歌的深度与广度,增添了他诗歌的质和核。

研究仲景的诗歌,应当从两个方面人手,实事求是地从两个不同的地域况境分析其诗歌,才能真正地感受认识他诗歌的全貌,才能真正地理解他的诗歌康巴高原是他的创作之源,武陵山区是他的生命之根

颂辞:康巴

仲景在康巴高原生活了l0年之久,得天独厚的生活环境,成就了他的高原诗歌。把土著的意识和藏民的心理有机结合起来,他的诗歌是原汁原味的,康巴诗歌,设有夹杂丝毫杂质。让我们先走进他的《简单的草原》(《星星》诗刊,1997年4月号)。开篇的儿句诗,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展示了草原的神秘和深厚:“尽管宽宽阔阔,平平坦坦/草原仍旧没有路/仍旧把一些事情/隐藏得很深”。人们意识里,平凡而简单的草原,其实蕴涵了不少内在的变迁,生存的过程。短短的几句诗,蕴含了一种哲理,弹出了一种久违的弦外之音:“草原从鹰翅开始/养育婴儿和我的梦/草原从语言尽头开始。”

他的另一首短诗《青稞的岁月》揭示了作者的深深思考和析愿:“青稞的含义接近八月/风都金黄”,折射了高原人们祖祖辈辈的期待。他的《草原十四行》(《星垦》,1995年4月号)就可以窥视他对草原的挚爱:“什么样的河流元始无终/什么样的寒冷铭心刻骨/除了苦难的爱情/你就是我最深最痛的词汇/草原,草原/一段颂歌,建造一瞳庙宇/一颗花蕾/意味着一座坟茔。”这诗是仲景对康巴高原唱出的颂词,带着滚烫的血和赤诚的心,感动着我们物欲化时代的心让我们仰视仲景的另一首抒情诗《高原:我又高又远的心脏》(《诗刊》,1998年6月g-))..死一千回,活一万次,都在高原/既然命里注定我应如此这般…·一”另一首《献给阿央嘉玛的十四行诗》也叫人妻9骨铭心:“就在整座草原的花朵倒进香气之前/书卷掉落:从我的双手/从俯身向下的月光里,一阵来风/使我的头发和心脏都激动不安/那时,你在雪山雪白的另一面/用一轮明月留住深邃的夜空:用怀念/让过去的好时光重现,阿央嘉玛/谁曾经听到过你的歌声/为了水上的波光,多少人在学习/游泳,为了寒冷的雪莲/我就要启程,向雪线之上攀登/但是,没有一条道路通向/你散了步的花园/没有一双手可以幸运/抓住你月色一样缥缈的衣裙这些优美的诗歌意象展示了他对一个藏族女孩阿央嘉玛的赞颂和一往情深。我固执地认为,阿央嘉玛代表了整个藏族女性,代表了美好的爱情,是作者献给藏族女性的颂词,读后会久久回旋在读者的心里。

让我们再领略一下他对藏族女性的颂歌:“太轻的欢乐加速了你的美丽/音符中的姑娘桑吉卓玛/如果琴弦是我早巳辜负的道路/你的长发,就是我的天涯…-·我走遍了灵魂的每一个角落/如果月亮不是最寒冷的花瓣/你的名字就是我的故乡/一个迟到者至今还仍在嗓音里跋涉/卑微的人.没有聘礼的人/只能通过一首无始无终的歌/到来世的高原与你相见·…··”(《桑吉卓玛》,《诗刊》,1997年8月号)我们不难看出,桑吉卓玛代表了康巴美丽的女性,可以延伸成一种真正的爱情象征。仲景的诗歌则是对这一高原纯洁爱情的依恋,发自内心的称颂,同时也给他生命前行的鼓动。尽管他离开了康巴高原,他的心却永远留在了这片神奇的土地的格桑花中,牦牛的乳汁里,雪原的旷野上,溪水的流动里,鹰的飞翔间…··我们读到了他和高原一起律动的诗句:”我迷路的时刻/你在河边出现/这是不是天定的缘/沿着你手指的方向/我看见一条道路穿过山谷/在迷迷茫茫的烟霭中继续延伸/·…十年,二十年,甚至一千年/我肯定还要回来/回到今天,回到这清浅的河边/回到大地的边缘。”(《诗刊》,1999年8月号)在仲景这些写给康巴高原的诗歌里,无处不荡漾着他的高原情愫,以及他像高原一样宽广的情怀,让人领略到的不仅仅是一种虔诚的颂辞,而且还看到了他魂牵梦绕的高原情结。在《女儿风》、《佛塔》、《圣城》、《草原女人》、《谷地》等一系列抒写康巴高原的诗歌中,这些都表现得淋漓尽致。《羊还是词》这首小诗足以证明:“草原昨天就已经铺开/还不见羊群到来/远远近近/我们听见了羊咩咩咩咩/声音是洁白的/富于表现力”。第一行诗的出现,就意味着草原的死亡与新生。这首诗完全可以说明仲景与康巴高原的血肉联系。他与高原同呼吸共命运。

感恩:乡土仲景的家乡是武陵山区的龙潭坝子,酉水的支流龙潭河执这儿流过。这片古朴的土地可谓人杰地灵,赵世炎、刘仁等老一辈革命家就出生在这片多情的土地上。这儿古老的习俗,朴质的民风,山山水水,绐了仲景的诗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素材,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让我们首先透视一下他的诗篇《赞叹:家和乡》:“盏盏瓜花/被怎样的大手——拧亮/菜地、村庄和农历/于是灿烂辉煌/来自天上的蜜蜂/唱出嘤嘤嗡嗡的歌曲/往瓜花深处/很久很久却不愿意出来/天堂没有瓜花/天堂肯定黑暗。”(《诗刊》,1999年8月号)瓜花象征了乡土一天天美好的生活,抒发了仲景对家乡的感恩情结,成了他诗歌的另一命题。另一首《民歌》则反映了仲景对乡土原汁原昧民歌的理解和称道:“这些土里土气的寒伦的财产/一直装在我的行囊里/不管怎样的流逝/我执来没有对谁唱起/·…·、浪迹天涯我一无所有/一无所有就时时遭人唾弃/当我感觉孤独,并坐进无边的回忆/噙泪哼上那么三五句……”这几句诗歌中,渗透了作者对家乡民歌的热爱,民歌给了他支撑力量,构成了他诗歌的主旋律他之所以能写出这样情意绵绵的怀乡诗歌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他对乡土的眷恋。他的诗歌《芭茅满山满岭》(《诗刊》,1999年8月号)就是证明:“他们满头的白发/与青春究竟相距多远/他们风中摇曳的姿影/与幸福美梦没有关联/昨夜我告别母亲/沿着河流的方向远行/今天我回到家乡/就看见了芭茅满山满岭……为给高粱让出小块土地/傻到不剩一丝芳馨/谁能像芭茅那样宽厚坚韧/只有母亲,只有母亲。”在这首诗里,仲景以武陵山区的最为普遍的芭茅花比喻母亲的白发。芭茅象征了武陵山里平凡而又平凡的母亲形象,写出了山里女性宽厚仁慈、世代生存的繁荣景象。他的另一首短诗《乡村遗嘱》(特刊》,1999年8月号)注人了作者对本乡本土的深深思考:“孩子,你得/准备一副钢牙/日子好硬。”平凡的三句诗揭示了生存的艰难,预示了深深的哲理,读后令人沉思。我们再看看仲景发表在《民族文学》上的《山舞》,这首诗蕴涵了深厚的地域理念,裸露了作者对乡土崇拜的情怀,读后犹如亲临其境:“男者、女者、老者、少者/轰隆隆的鼓声/撼四方之民/尽情的歌舞/让上苍领略这黑压压的人头…-”

仲景讴歌乡土的诗歌取材平凡,用平常的事或物,作为诗的支点,以独特的意象,全新的视角,朴质而清新的语言,将他的心胸袒露在读者面前,唢呐、吊脚楼、洞箫、艾蒿、油菜花等这些武陵山区的平常之物,在仲景的语占里琢磨成诗的 艺术 。他站在另一种高度,真诚而透彻地感恩。比如他的《深人乡村》、《酉阳》、《腴地老家》、《果园主人》、《山里人》、《重返米旺村》等一系列诗歌,无一不是荡漾着这种情调。但他一直没有重复别人或是自己,他的每一首诗歌都在力图超越自我,站在诗歌艺术的制高点,用诗人的眼光打量着乡土的人或事,然后羽化成为诗歌……让外面的读者真实地感受武陵山区子民的生存状态。他换成了另一种角度报答乡土。让我们欣赏一下《那是一片褐色的土地》(《诗歌报》,1997年8月号),就能够真正地理解仲景的心境:“在武陵山的西部乌江的东面/娟子,那是一片褐色的土地/那是生我养我的家乡/他贫瘠而温柔,朴素而坚韧/无数个孩子因此而失去姓名/成为金黄的谷粒,成为/一代代生生不息的愿望/我的父老兄弟们/在那块土地上耕种和繁殖/永远充满无比的信心……”

创新:梦幻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