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关于七夕的古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股指期货推出后的现货市场运行态势回顾
有学者通过研究各国股指期货市场的运行实践发现,推出股指期货后一段时间内,股票市场将会出现一次中级甚至更大规模的振荡。如1982年4月,美国芝加哥商业交易所开办S&P500股指期货交易,1983年下半年,美国股市新股和高科技股泡沫破裂,S&P500指数下挫近15%,相当多科技股及新股更在一年内下跌80%以上;1988年9月,日本东京证券交易所和大阪证券交易所分别推出东证股指期货和日经225股指期货,1999年1月,日本股市转入大熊市,一年半内跌幅超过60%;1986年5月,香港期货交易所推出恒生指数期货,1987年10月,港股出现大型股灾,下跌幅度超过50%;韩国1996年6月推出汉城200股指期货,指数当日即下跌,后随着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持续调整25个月,跌幅高达60%……事实上,在所研究的16个国家和地区中,股指期货推出后现货股指出现20%或以上调整幅度的占13例,并且幅度普遍大于20%。
如上所述,沪深300指数期货的推出,尽管有助于中长期内现货市场微观波动性的平稳下降,但短期内可能使现货股指振荡加剧。特别地,结合现货市场当前的走势特征进行分析,似乎预示着股指期货甫一推出即可能背上“助跌现货市场”的罪名。
二、股指期货市场与股票现货市场间的价格领先落后的关系
从理论上讲,股价指数现货与期货虽然在不同的市场交易,但是由于具有等价资产报酬的时间关系,若市场内有新信息产生,则两者的市场价格应同时同向变动,且任一市场的价格变动应不至于领先或落后另一个市场反应新信息,但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实证研究却发现两个市场间的价格变化存在着领先或落后的关系。例如,Kawaller et al.(1987),Abhyankar(1998)和Tang et al.(1992)等使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Wahab & Lashgari(1993),Fleming et al.(1996)和Pizzi et al.(1998)等使用误差修正模型(ECM)和协整检验,虽然他们使用的方法不同,但都得出一个共同的结论:股指期货市场比与股票现货市场能更快的获得市场信息,股指期货的价格变化要领先于现货市场。
三、股指期货市场与股票现货市场间成交量变化的关系
实证研究发现,股指期货上市之初其成交量即与股票市场的交易量日益增加,由于股指期货本身具有低交易成本、低保证金、高财务杠杆、现金交割及更能掌握整体指数趋势的优点,因此使得指数期货广受法人机构及基金经理人的青睐,并用来做为避险、套利的工具。
但是很多人士担心开展股指期货交易是否会分流股票市场资金,并对股票现货市场形成冲击。在股指期货的初试阶段,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分流的影响力即使存在,也只是局部的和短期的,股指期货与股市共处在一个金融市场体系中,彼此间资金互相流动是正常的,也可对股指期货的运作加以适当限制来减弱资金的分流程度。对短期而言,由于股指期货与现货股票常存在着某种程度的替代性。股价指数期货于上市初期可能会对现货市场产生资金排挤效应,尤其是重视指数的基金经理人及部分投机者,会将部分资金转往股指期货市场。但就长期而言,二者也存在着某种程度的互补作用。由于股价指数期货提供了避险途径,投资者在市场风险较能掌控的情况下,投资股市的意愿也会增加。从整体和长远的角度看,股指期货的开展则会促进现货市场的交易活跃与价格合理波动,吸引更多的增量资金,从而推动股市更加繁荣和健康发展。
从全球范围来看,20世纪90年代,股指期货迎来了大发展阶段,交易规模增长非常迅猛。1998年持仓余额的年增长率达到了51.77%,而交易金额年增长率也达到了26.83%。除了股价指数与股票市场间存在的长期关系外,套利者在期货契约到期时对于其现货部位进行平仓了结,使得股票市场的波动性可能加剧,此即一般所谓的到期效果。Stoll和Whaley(1990)检侧S&P500时发现,在期货契约到期日,市场波动确实有明显增加。最主要的原因是当市场参与者持有相对于期货的现货部位时,在期货或选择权契约交易到期前时,由于期货与现货价差拉近会使得期货及现货部分交易相对频繁。套利者和避险者都要考虑是否持续避险或者将原先已避险的部位了结,因而使得两市场交易增加。
四、股指期货市场对股票价格波动程度的影响
摘要:作为企业管理层激励机制的股票期权 (eso) ,在西方公司中产生了巨大的治理效能。在我们国家,股票期权的适用效果却不甚明显。文章归纳了我国股票期权制度的特点,对股票期权的适用条件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完善我国股票期权制度需解决的问题。
作为企业管理层激励机制的股票期权 (es0) ,是指企业所有者给予经营者的一种权利,经营者凭借这种权利在与企业所有者约定的期限内可以以约定的价格购买企业一定数量的股票,并在其认为合适的价位上抛出该股票以获得差价。由于股票期权的授予对象主要是经理人员,因此又常被称为“经理股票期权 (executive stock option ,简称 eso) ”。这种激励手段的精妙之处就在于它让经营者既成为企业合同收入的索取者,又是剩余收入索取者,同时经营者也承担相应的风险。这使得经营者关心所有者的利益和企业资产的增值保值,关心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同时又关心自己的收入和声誉。把给经营者的高额回报建立在企业资产升值的基础上 , 把经营者的收入最大化与企业资产增值最大化统一起来,这实际上是给经营者戴上了一个闪亮的“金手铐”。目前,全球前 500 家大工业企业中,有 89 %己向经理人实施了股票期权报酬激励制度。在欧美国家,股票期权在管理人员收入中所占比重也越来越大。 一、我国实施股票期权的特点
“春江水暖鸭先知”,股票期权的理论魅力,使我国企业界以实际行动扮演了对股票期权的先知先试角色。股票期权计划在我国至今经历了 10 余年发展时间,已形成了具有典型意义的“上海”、“北京”和“武汉”三种模式。综合现有各种模式的具体做法,我国实施股票期权制度的案例呈现出许多不同于国际规范和惯例的特点,颇具
二、股票期权的适用条件
作为一种公司企业的薪酬改革,股票期权制度产生于美国,美国不仅市场经济非常成熟,而且有关公司、证券的法律制度也非常完善。当我们欲将一个植根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制度成功地移植到我们这样尚在“转轨”的国家时,就必须仔细考察、理解它的生存土壤,否则就可能出现“南桔北枳”的危险。就股票期权在国外的发展情况来看,它的良好运作离不开以下几个方面的适用条件:
l. 成熟的股票市场。股票期权作为一种激励机制,其适用性与股票市场本身是否有效紧密相连。所谓有效市场,是指市场价格总能充分反映可以获得的信息,如果市场中的价格不能充分反映可以获得的信息,投机者可以利用技术分析或基本分析的方法获取超额利润。如果股票市场缺乏效率,股票价格与公司实际经营状况相关度不高,那么行权价格的确定也就缺乏科学的依据,有可能畸高畸低。证券市场的无效还可能使享有股票期权的经理人在行权和实现利益的时候受到证券市场的“冤枉”:经营业绩并不好的经理人员可能因为证券市场的不正常价格波动而获得很高的利润;相反,业绩好的经理人员却可能因之无法行权或实现的利润不能正确反映其业绩。人们很难想象,在证券市场监管不力、市场秩序混乱、“黑庄”横行的环境中使股票期权制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 完善的职业经理人市场。西方国家企业实施股票期权制度,经理人员与股东利益有较高的一致性。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有较为科学的经理任命制度,存在较为完善的职业经理人市场。对于职业经理人而言,他们追求的目标函数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他们不仅追求物质利益,更重要的是追求其在经理人市场上的名誉和地位。职业经理人市场的建立,首先要打破企业经营者选拔任用上的行政化,使企业经营者的选拔由政府行为转变为市场行为,使经理人员在市场竞争中实现合理流动、择优汰劣和最佳配置。其次要加强职业经理人人力资本的培养,造就一个企业家阶层。实施企业经理人员人力资本市场化配置,要求有一个职业经理人阶层为基础,为市场优化配置提供有效供给。最后,将企业家与国家行政干部区分开来,实现经理人员职业化,制定职业规范,对职业经理人实施任职资格制度和职业规范制度,从职业角度约束、管理经营管理人员。
3. 优惠的税收制度。股票期权计划的实施效果跟政府税收优惠制度的扶持密不可分。在发达国家中,实施股票期权制度的公司和个人往往能够享受税收的优惠,由此降低了公司的激励成本,进了股票期权制度的推行。西方发达国家之所以在税收方面对股票期权制度实施优惠措施,是因为经理薪酬制度是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不但是企业所有者之所求,也是企业员工乃至全社会之所求,因此对于像股票期权这样有效的制度创新,政府有必要从政策上给予扶持,况且股票期权制度还具有将所得转为投资,从而促进经济增长的功能。事实上,从股票期权的产生背景来看。它最初主要是为了规避法律规定的过高个人所得税率而设计的。因为薪酬证券化后,可以从会计上将所得转为投资,从而起到避税的效果。到 20 世纪 70 至 80 年代,如何完善公司治理的问题在西方受到普遍重视,在这一背景下,股票期权制度不但得到了官方的认可,而且其“节税”的目的还因明确的税收优惠制度而具有了法律上的正当性。
【关键词】 企业; 实施; 固定资产; 精细化管理
固定资产是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产生效益的源泉,正确核算和科学管理固定资产,有利于企业正确评估固定资产的整体情况,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
一、企业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及其法规依据
本文所说的企业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是指企业将某项大型的整体固定资产分解成各个部件,再按部件进行精细的核算和管理。一项大型的整体资产往往是按需要由多个专业化车间或企业提供相应的各个部件组装而形成的,而各个部件的使用寿命大多是不相同的,甚或相差很大;即使各个部件的质量完全相同,而由于使用过程中磨损的程度不同也会出现不同的使用寿命。当其中一个部件使用寿命结束无法继续使用,而其他部件还可继续使用乃至完好无损时,就不需要整体报废,只要将使用寿命到期且无法再继续使用的部件进行报废即可。但企业往往把一项固定资产作为一个整体来确定折旧年限,依据残值率确定月折旧率与年折旧率,再计算月折旧额与年折旧额。如果某项固定资产的各个组成部件的使用寿命相差很大,那么使用寿命最短的部件在使用寿命到期时,该资产整体报废,其净值损失就会很大。
例如,N发电企业第三期基建项目#5机组的9FA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一台#3燃机本体,其造价354 100 000元,预计使用年限18年,残值率3%,年折旧率为5.39%,于某年1月1日投入使用。该资产使用到第9年的1月1日,发现其燃烧部分的18个组件已损坏,经检测不可能再修复;通过查阅该组件的相关资料,确认该组件使用寿命只有8年,必须进行报废。通过咨询供应商和查阅建造资料,确认该燃烧部分的18个组件资产价值为56 382 840元,已提折旧
24 312 280.61(56 382 840×5.39%
×8)元,其报废的净值损失32 070 559.39元,占该燃烧部分资产价值的56.88%。很显然,从财务角度来说,这样核算和管理肯定是不合适的。
从生产角度看,由于固定资产大多是以整体设备作为管理对象来记录和管理的,没有把各个部件作为单项资产来管理,生产人员对固定资产的各个组成部件的关注就会减弱。由于没有详细记录设备部件生产情况,专业工程师对设备的某个部件是否该检修并不很清楚,在安排检修周期时只能依靠初步估计,缺乏科学依据:或不管设备好坏,检修时将整个设备检修一遍,不需要检修的部件也被拆卸了,不需要更换的也被更换了,即所谓“过检修”,以致严重浪费了财力和人力;或某项设备的某个部件该检修了,但由于该设备主要部件的检修周期未到而未能适时安排检修,即所谓“欠检修”,以致生产时容易出现设备故障,轻则影响产品产量,重则出现安全事故。这种粗放式的管理,使安全生产无法得到保障,设备产能不能得到充分发挥,企业资金不能得到有效使用。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完全有必要把固定资产分解成若干部件,按固定资产部件实施精细化管理。
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第五条也明确提出,“固定资产的各组成部分具有不同使用寿命或者以不同方式为企业提供经济利益,适用不同折旧率或折旧方法的,应当分别将各组成部分确认为单项固定资产。”这为固定资产分解成各个部件,按部件进行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制度依据。
二、企业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的主要方法
通过以上论述不难看出,无论从财务角度还是从生产角度来考虑,都必须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把大型固定资产分解成若干部件进行精细化管理,以提高计提折旧的精确性,合理运用折旧资金进行更新改造;科学测定检修需求,合理安排检修项目、检修间隔和检修工期,有效降低检修成本。
实施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要重点做好如下工作:
(一)建立财务、基建与生产统一的高效集成系统
企业应围绕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的总体目标,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财务、基建与生产统一高效的集成系统,以提升固定资产数据质量,为实现精细化的资产核算和管理奠定基础。其主要内容应当包括:
1.设置工程竣工转为资产的功能,实现资产与工程的联动,从源头上管理好资产形成的过程。要运用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在固定资产投入建设到竣工决算形成固定资产价值的整个过程中,加强对固定资产价值信息的全方位记录;通过信息系统固化工程项目建设管理流程,加强工程项目建设的事前规划、过程控制与固定资产价值最终形成的稽核,强化工程价值管理。
2.资产卡片与现场资产实物运行记录要相连接,财务资产账数据以资产卡片数据为基础,始终确保账、卡、物一致,最大限度地防止资产的虚增或流失。
3.建立系统的资产管理台账,遵循财务制度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规定,实现从资产采购、新增、使用、报废、调拨、盘盈、盘亏、估价、变更等各个环节全过程管理,实时反映资产的运行状况。
4.建立完整的资产数据库,统一记录和管理各类基础信息,强化缺陷管理、检修计划管理以及在线运行监控管理。
5.通过信息系统建立与固化资产管理流程,依据业务处理需要,合理分配管理权限,尽量避免资产管理的人情化,规范固定资产管理。
6.设置资产折旧的预测功能,建立预测分析模型,对工程建设竣工后形成的估价固定资产和现有的固定资产按月度或年度进行折旧预测,预测折旧成本对以后会计期间成本费用的影响。
7.设置全方位的查询功能,能查询所有固定资产变化过程的详细情况,能检索出闲置资产,通过对闲置资产的合理处置,提高资产利用率。
(二)设计固定资产管理体系
固定资产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如下三个体系。
1.固定资产卡片信息体系。它不仅记录资产取得的时间与形式(购入、自制、调拨、赠予、盘盈等)、投运时间、制造商、规格型号、地点、性能特长、特征、实物图片、参数、缺陷、点检定修要求和可使用小时(寿命),还记录实时运行工况、故障情况、检修情况与改造情况等,是固定资产的档案,是联系生产和财务的桥梁,也是固定资产管理的核心,其他体系均应与它相连接。企业应根据固定资产盘点、价值分析等要求来定制资产卡片属性,为企业核算和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卡片金额是不允许修改的,发现卡片金额错误,只能通过财务账户处理进行纠正,并留下系统痕迹;卡片系统自动记录的内容也不允许修改,因故障产生记录错误或没有记录,经授权批准后,方可纠正或记录,并增加说明,经校验后留下系统痕迹;卡片其他内容发现错误,也要根据授权批准方可纠正。卡片资料内容应根据管理权限进行查阅。固定资产卡片信息体系中应设置由工程自动形成固定资产卡片的功能以及形成过程中的事中控制功能,建有生产运行和资产维护与改造的数据库,实时记录资产运行情况,为有关改造的分析和决策提供支持。
2.固定资产分析体系。资产分析是指利用资产卡片信息和完整的业务信息,对固定资产进行分类、汇总,自动、全面而完整地形成多方面的分析,包括资产对比分析、结构分析、因素分析、危险源分析及评价、运行状态分析、可靠性分析、安全运行分析、故障分析等。资产卡片管理数据库记录着工厂制造缺陷信息、设备到货验收缺陷信息、安装调试缺陷信息、维护缺陷信息等,自动记录每次故障发生的情况并自动进行故障分析,以便在综合评价设备时,对缺陷较多较大的设备开展相关调查,直至追究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
3.固定资产预警体系。系统根据运行情况,对超负荷运行和使用小时或使用年限将到期的资产自动发出预警信息。技术部门据此对使用小时或使用年限将到期的资产进行检测,评估和鉴定该资产是否可以继续使用,能继续使用的要判定可延长多少时间,不能使用的立即申请报废,并将检测经过及结果记录在该卡片上。
(三)建立开放的设备树编码
按照财务和生产的管理要求对固定资产进行编码,将资产逐级分解,形成树状结构,最低端为资产部件;再按部件编制资产卡片;卡片编码按资产逐级编制,卡片编码体系也呈树状结构。仍按上例,略作说明如下。
#3燃机本体按单个部件,可分解为:
1.燃烧部分:(1)燃烧喷嘴(18个):1)燃料喷嘴组件,18只,每只1 344 980
元;2)DLNII燃烧器端盖,18只,每只422 430元。(2)火焰筒,18只,每只559 510元。(3)过渡段,18只,每只805 460元。
2.热通道部分:(1)1级动叶,92片,每片276 300元;(2)1级静叶,48片,每片429 890元;(3)1级复环,1组,价值6 584 502元。(4)2级动叶,92片,每片246 985元;(5)2级静叶,48片,每片376 700元;(6)2级复环,48片,每片101 310元。(7)3级动叶,92片,每片223 320元;(8)3级静叶,60片,每片316 950元;(9)3级复环,44片,每片59 600元。
3.燃机透平缸体:(1)燃机前缸,一只,价值6 015 600元;(2)燃机下缸,一只,价值5 615 644元;(3)燃机排气缸,一只,价值9 567 800元。
4.压气机:(1)压气机进气缸,1只,价值689 500元;(2)压气机动叶,18级,每级115 650元;(3)压气机静叶,18级,每级71 900元;(4)压气机IGV可转导叶,1套,价值2 949 200元;(5)压气机缸,一只,价值807 554元。
5.转子:#3转子,1根,价值
128 205 200元。
根据目前电力市场情况,燃机发电以调峰为主,基本上是日开夜停,启动次数频繁,磨损较大,根据供应商提供的可使用小时,预计燃料喷嘴组件、端盖、火焰筒、过渡段使用寿命为8年,1级动叶、静叶、复环使用寿命为9年,2级动叶、静叶、复环使用寿命为10年,3级动叶、静叶、复环使用寿命为15年,压气机进气缸、动叶、静叶、可转导叶、压气机缸使用寿命为18年,燃机转子使用寿命为25年,燃机透平缸体前缸、中缸、排气缸使用寿命为25年。
上述情况如图1所示。
编码的具体操作,可按行业统一标准进行,也可以根据企业需要自行设计,限于篇幅,不再赘述。
三、企业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的主要优点
(一)折旧计提更加准确,资产价值能得到真实反映
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燃机本体资产精细化管理前每年的折旧成本是19 085 990(354 100 000×5.39%)元,通过精细化管理,年折旧成本可达25 891 270.12元(详细计算见表1)。
(二)便于掌握企业资产,节约企业资源
财务、项目与生产等部门的有机统一,有利于企业决策层掌握全部资产,也有利于企业避免重复操作,节约管理资源,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三)便于查阅资产状况和人才流动
固定资产实行精细化管理,固定资产卡片成了资产的详细档案,技术人员只要仔细查阅卡片就能知道该资产的产生、特点、缺陷、运行、检修与改造等情况。因此,技术人员只要指令交接即可流动。
(四)有利于激发员工关心设备的积极性,确保安全生产
资产卡片档案化,突显了设备维护工作的重要性,有助于激发员工的参与意识,形成人人主动关心设备、维护设备的良好氛围,从而有利于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促进资产管理日趋完善,设备持续改进。资产的实时检测和预警,优化了检修和维护,有利于实现设备“故障为零”的目标,,使安全生产有了保障。
(五)有利于经济检修设备,提高企业综合经济效益
技术部门可利用资产管理系统的统计数据,制订出科学的维修计划,有效防止设备的“过维修”和“欠维修”,使检修的经济性和可靠性得到最佳配合,降低了维修费用,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综合效率。
(六)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资产管理系统对同类设备的跟踪比较分析能对未来新的采购决策提供重要参考数据,以便更有效地配置设备、人员等资源;有利于物资部门优化备品备件的库存数量,合理降低库存成本。
总之,企业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只要企业领导高度重视,转变理念,依靠员工,发挥先进管理软件的作用,这项工作是大有可为的。
【主要参考文献】
[1] 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S].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关键词:起重机;机械故障;措施
引言
起重机在企业生产过程中给人类带来高效、方便、快捷的同时,因机械的不安全因素,频频发生事故,给国家造成经济损失,给当事人及家属造成痛苦。因此,掌握起重机使用的故障规律及预防措施很有必要。就起重机上使用的各种零部件而言,规格品种繁多、使用千差万别,但一般随着使用时间的持续,都有可能出现故障。这就要求特种设备管理人员在规范操作人员按章操作的同时,更要重视起重机的故障隐患,根据起重机状况制定出周密、可行的预防措施。
1.导致起重机发生故障的装置
1.1电气方面
1.1.1电气控制系统是起重设备必不可少的工具,但很多情况下的控制配线没有按照标准形式连接,这常常给起重设备的使用性能带来巨大的影响。主要是由于安装过程中出现失误,使得系统出现故障时难以找出具体原因,最后造成因维修速度问题而胡乱接线,这对于检修和故障排除是很大的影响。
1.1.2关键的电控元件受到严重的损害,这一方面是因为元件质量不合格,另一方面是由于使用期限达不到标准,这些对于电气装置的使用性能都有着重大的影响。比如:当灭弧罩在起重过程中常常因为振动问题而发生脱落,若没有进定期检查维修则会导致接触器烧损,还有些是对主要构件的易损件维护不当造成的
1.1.3不少保护系统不起作用。这是由于操作人员对保护系统不够重视,认为只要起重机能运行就行,致使不少起重机缺少短路,零位等保护装置,从而存在对设备及人身造成危害的隐患。
1.2钢丝绳
1.2.1钢丝绳在运行过程中,每根钢丝绳的受力情况非常复杂,因各钢丝在绳中的位置不同,有的在外层,有的在内层。即使受最简单的拉伸力,每根钢丝绳之间受力分布也不同,此外钢丝绳绕过卷简、滑轮时产生弯曲应力、钢丝与钢丝之间的挤压力等,因此精确计算其受力比较困难.
1.2.2钢丝绳在露天使用时,日晒雨淋会使钢丝绳腐蚀,尤其是在有害气体与恶劣环境下使用的钢丝蝇,腐蚀更严重。防止钢丝绳锈蚀的方法有2种,一种是勤涂油,对于经常处于运动状态的钢丝绳涂油是必不可少的;二是在使用环境恶劣、钢丝绳相对运动较少时,可选择镀锌、镀铝等特种钢丝绳。
1.2.3在使用过程中,钢丝绳经过卷筒或滑轮时所承受的全部负荷压在钢丝绳的一侧,各根细钢丝的曲率半径不可能完全相同。同时,由于钢丝绳的弯曲,钢丝绳内部各根细钢丝就会相互产生作用力并且产生滑移,这时股与股之间接触应力增大,使相邻股间的钢丝产生局部压痕深凹。当反复循环拉伸弯曲时,在深凹处则产生应力集中而被折断,构成了磨损。
1.3制动器
制动器是桥式起重机重要的安全部件,具备阻止悬吊物件下落、实现停车等功能,只有完好的制动器对起重机运行的准确性和安全生产才能有保证,在起重机作业中制动器会出现制动力不足、制动器突然失灵,制动轮温度过高与制动垫片冒烟、制动臂张不开等机械故障。
2.起重机发生机械故障的原因
近几年,国家对特种设备的安全很重视,先后制定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起重机械安全监察规定》等多项法规、标准,加强了对起重机械的监察管理工作,有效地控制了事故发生。但由于种种原因,起重机械仍然存在许多不安全因素,起重机械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2.1起重机发生机械故障的人为原因
由人为因素引起的起重机械事故较多,主要表现在:
2.1.1起重机械司机的失误。司机注意力不集中,司机的能力、意识不足,不熟悉所使用的起重机械,不按安全操作规程作业,易导致事故的发生。
2.1.2起重机械监管的失误。起重机械进行危险性较大作业时,不设专门监管人员旁站;监管人员责任心不强,疏于监护,造成起重机械与周围物体碰撞。
2.1.3目前由于施工工期紧张,承建单位在施工过程中采取加班、加点等措施,易造成作业人员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同时经常因追赶工期的影响,忽视了起重机械的大修、维护保养等工作,造成起重机械带病工作、疲劳作业。
2.2起重机发生机械故障的技术原因
2.2.1起重机械的安全技术档案不全,造成技术数据无法查取或引用错误。
2.2.2技术人员素质低、能力差,制定的吊装方案不完善;对需更换的加工件选材错误或加工精度不符合要求;对新使用的起重机械的性能不够了解;对操作人员的作业指导不到位等。
2.2.3起重机械鉴定、检查存在问题,不能正确判断已报废的部件而继续使用。
3.预防起重机发生机械故障的措施
3.1为防止故障的发生,每班作业前司机应对起升机构进行空转检查
注意减速器运转声响是否正常,并拆下箱体放油螺栓检查齿轮油质和杂质含量。如有异常,必须停机检查直到异常现象排除。作业中如发现起升机构噪声大时,应立即停机检查各部件螺栓是否松动,电机与减速器联接轴是否同轴,是否损坏,制动机构是否正常,并根据损坏情况进行相应处理。
3.2经常检查小车运行轨道的平行度、水平度和清洁度,注意修复轨道的局部损坏和变形保持大车运行轨道的水平度、清洁度,保证左右轨道的平面度误差。应经常检查和拧紧各个减速器的固定螺栓。经常检查和调整制动器,尤其是大车左右两个制动器弹簧的松紧及闸瓦与制动轮的间隙应调整相等。经常检查各个减速器的状况,尽量选用脂方式,选用抗扭性好、底座直径大的减速器。
3.3加强起重机械行业监督管理,严厉打击非法和超范围生产起重机械
在政策上向那些高技术含量和高安全性能的起重机械生产厂家倾斜,淘汰或关停一些低技术含量、低安全性能、靠低价位进行市场竞争的企业,鼓励起重机械制造企业引进高技术人才,特别是控制方面的人才,对起重机械进行全新理念的设计。
3.4强化安全监察力度。安全管理部门要依据国家有关安全法规,标准的规定,加强对起重机械的安全监察。因此(1)要对起重机械制造资格进行安全认证,对其生产的起重机械产品进行安全质量监督检验,安全质量不合格的起重机械产品不得出厂,把好起重机械制造的安全质量关;(2)要对从事起重机械安装,维修的企业实行安装,维修资格的安全质量认证,不具备起重机械安装,维修能力的企业,不得承担起重机械安装,维修业务,把好起重机械安装,维修的安全质量关;(3)要把好起重机械安全技术检验关。对新安装的,大修的,改变重要性能的起重机械进行特殊的安全技术检验,经检验合格并发给使用合格证后方准投入运行。对在用的起重机械进行定期(每两年)的常规安全技术检验,未检验合格的起重机械不准继续使用;(4)要对起重机械作业中发生的伤亡事故,进行严肃处理。
4.结语
总而言之,安全操作是企业生产安全的重要宗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做好起重机设备的安全维护能够提高设备的使用性能,扩大设备的使用效率。因而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是很有必要的。同时,有关设备管理部门对操作人员要加强业务知识培训和安全知识教育,更好的提高他们的技术和操作水平,强化他们的安全意识,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杜绝起重机械的事故隐患。
参考文献:
关键词:石化企业;HSE管理体系;事故控制
中图分类号:TE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2-0020-02
1988年7月6日,阿尔法钻井平台事故导致了167人死亡,使得HSE管理体系开始在国际石油天然气工业中强制执行,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安全技术的发展,改善了安全绩效。近年来我国油气勘探开发风险加大,炼化规模不断扩大,油气管道快速增长,成品油库、加油站遍布各地,海外业务扩展快、规模大,社会化用工总量持续增多,整体呈现出安全环保风险日益扩大的趋势,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于1997年开始着手建立和实施HSE管理体系,通过10多年的探索,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实施走出去战略,注重国际石油发展动态,逐步实现了与国际石油公司的接轨,提高了公司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力,树立了石化行业的良好形象。HSE管理体系建立在“所有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这一管理理念上,在全面管理HSE事务基础上,对HSE关键活动的风险和影响进行有效控制,从而预防事故的发生。
1 事故发生的本质原因分析
对于事故原因的认定,目前有两种不同的模型,分别是美国的阶段事故发展模型和日本的空间交集事故模型。美国的阶段事故发展模型将事故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初期是基本原因――管理缺陷的引导,中期是间接原因――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的主导,后期发展为直接原因――能量的意外释放或危险物质,最终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造成人员、财产和名誉损失。
日本的空间交集事故模型更注重空间概念,首先管理上的缺陷导致了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当人的活动空间和物的影响空间形成交集时,就构成了事故发生的必要条件,见图1。
尽管上述两种事故模型表现形式不同,但事故的源头都是管理上的缺陷,这是事故发生的本质原因。安全管理通过对安全事务的计划、组织、领导和监控,实现对安全管理系统本身的控制和该系统对人、机、环境及其关系的控制。HSE管理体系是实施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的组织机构、职责、程序、流程和资源等组成的动态管理系统,由多个要素构成,相互关联相互作用,遵循PDCA模式,通过实施风险管理,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减少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环境破坏,是最终实现企业HSE方针和目标的一种管理方式。
2 HSE管理体系在事故控制方面的应用
2.1 建设HSE管理体系的意义
强化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是可视的高级管理层承诺、有效的安全方针、安全应是一种线性管理、胜任的安全顾问、高水平易懂的安全标准、测定安全成效的技术、可实现的安全目标和目的、有效的安全培训、安全标准和作法审核、透彻的调查危害事件和跟踪、有效的促动因素和交流,这与HSE管理体系关键要素的内容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形成了一个大循环,突出了体系的管理理念。
HSE管理体系实现管理责任化。由于作业活动分散在不同区域,未经系统有效组织的情况下事故时有发生,而建立的HSE管理体系强化责任管理,能使作业活动系统化,且工作效率更高。
HSE管理体系适应市场多元化。要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集团,提高本质能力,需要全员的共同参与,HSE管理体系的建立能同时满足HSE需求与员工的期望,实现公司的持续发展。
HSE管理体系达到标准国际化。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为适应国际标准发展,借鉴国外HSE管理先进经验,积极探索自身有效的HSE管理方法,先后与杜邦、壳牌、DNV(挪威船级社)、BP等公司在不同层面、不同领域开展HSE合作。
HSE管理体系实现认证一体化。一体化管理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管理体系在企业中整合,同时符合多个管理体系的要求,将ISO 14001/OSH-MS体系要素与HSE管理体系相融合,避免了多套体系并行导致的管理程序复杂化、工作效率低下的状况,还能减少管理费用。
2.2 事故控制的实例分析
2.2.1 风险辨识
风险管理是HSE管理体系的核心内容,主要分为危险因素的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以钻井作业为例,首先将其分解为各环节如修建井场、修建海上钻井平台、钻进、起钻、下钻等,辨识出各自的主要危害和影响,然后根据每个危险部位、危险作业和危险行为制成钻井风险危害辨识表。
危险部位包括天车台、二层台及立管台、井口、绞车传动、传动链条、猫头、绞车滚筒前方、防碰天车、大绳死活绳固定、绞车刹车系统、司钻操作控制箱、大门绷绳、大钳、万向轴、电路线、防喷管线、油气容器、泥浆泵空气包、锅炉房、压缩气瓶等。
危险作业包括操作规程猫头、操作刹把、校正设备、起下鼠洞管、吊甩钻具、进入设备内检修、装卸水龙带、钻台上钻具倾倒处理、大钩倒挂处理、大绳跳槽处理、处理井下事故、井喷控制、焊接容器、装卸管材、操作电器、更换传动皮带、链条等。
危险行为包括高空作业不系安全带、钻具在井下,刹把离人、酒后上岗、错挂离合器、大绳排不整齐、防碰天车不灵、单吊环起钻、单钳绷扣、设备运转检修、倒错管汇闸门、开泵时高压区站人、检修泵用动力驱动、起吊物件绳索不合格,无专人指挥、手持电动工具无保安器、井场吸烟等。
2.2.2 风险评价
对辨识出的环境因素,根据工艺过程或作业地点该因素对大气、水、土壤、生态和人的安全健康方面的环境影响,编制环境因素登记表,并考虑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同时建立重要因素环境矩阵评价表,将环境因素按重要程度分类,并将控制措施分级,综合得到各环境因素评分,对于评价得出的重要环境因素通过加强管理或优化操作来控制,一般环境因素采取低费用方案进行改进,未来控制环境因素在未来技术成熟时加以控制。
对辨识出的安全因素,首先按无影响、极小、轻影响、局部影响、严重影响和巨大影响6个级别划分其在人员、设备、环境方面的危险程度,其次根据历年数据调查该影响因素在行业、油田、队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依据风险评价矩阵评价得出该安全因素的风险评价指数,对于不可接受的风险通过改善管理或技术加以控制,对于一般风险结合风险措施降低,对于可接受风险通过管理不断改善。
2.2.3 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措施分为三种,第一种是预防事故,即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第二种是控制事故,即事故发生后控制其影响范围和后果严重程度;第三种是善后事故,降低事故的长期和短期影响。
以钻井作业中的井喷事故为例,预防措施可包括:
①施工设计应严格符合相关标准、规范及要求,对井内带有大直径工具的井,设计应规定上提钻具的速度,以及详细的防喷措施,严禁高速提钻抽汲井筒。
②在操作前做好工具准备,井下灌注防喷工具(包括钻具、防喷单流凡尔等);施工现场必须配有通讯工具;大队级施工单位应配备抢险工程车,配齐各种井控工具等。
③施工现场布置符合要求,井场平整无积水,锅炉房、发电房、工具房、值班房、爬犁等摆放整齐,距离井口和易燃物品的距离不得小于25 m;井场周围要有明显的防火、防爆标志等。
当施工过程中出现井喷异常状况时,控制措施包括:
①当班人员听取指挥,冷静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的进一步扩大,如当井下钻具出现自动上顶时,要尽快座上悬挂器,对角上紧全部顶丝,快速装上井口或防喷装置,做好下步措施的准备工作;当发现井筒内压井液被气浸,密度降低时,要及时替人适当密度的压井液,将原井筒液体全部替净,或用清水循环脱气。
②迅速查明井喷原因,作好记录,及时汇报。
事故平息后,善后措施包括:
①进一步加固井口和防喷装置,加入适当密度的压井液,重新恢复井筒液柱压力,平衡地层压力。
②无论事故大小,施工单位和有关部门要分析其原因,总结经验,并进行详细的记录以备查询,同时做好善后工作,将损失降到最低。
③调查因井喷事故造成的地面污染情况:如农田、房屋、树木等的污染面积及数量,设备工具损坏情况以及经济损失等。环保部门要组织清除地面环境污染,恢复地貌。
④地质部门应分析地下油、气层井喷带来的新变化,估算喷吐出井的流体数量(原油、天然气、水、砂量等),作为以后油田开发的参考资料。
3 结 语
石化企业由于其生产的特殊性,对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和职业健康的要求更高,而我国石油的HSE 管理处于严格监督的早期阶段,主要依靠各级管理层和严格的监督、考核来推动制度的执行。对于目前存在的HSE管理观念不牢、HSE绩效工作滞后、体系推进工作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可以通过积极借鉴国际石油公司的经验、建立健全统一、规范、简明、系统、符合中国特点的HSE制度标准、完善培训体系、将HSE绩效管理融入全面的绩效管理系统、注重过程的控制和考核等工作来改善现状,不断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持续改进HSE业绩。
参考文献:
[1] 田娅君.炼油企业事故发生原因及控制措施[J].石油化工安全环保技术,2011,27(1):21-24.
[2] 周瑾成.长庆石油勘探局井下作业HSE管理体系应用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09.
[3] 李京.石油公司HSE管理体系实施的案例研究[J].当代经济,2013,12(8):52-53.
[4] 陈芳.HSE闭环优化控制系统的实施[J].安全、健康和环境,2007,(9):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