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数和负数课件

正数和负数课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正数和负数课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正数和负数课件

正数和负数课件范文第1篇

葫芦岛市中心医院妇产一科,辽宁葫芦岛 125001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常见类型和预防方法。方法 选择该院在2009年10月—2014年10月进行的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3 000例,对所有患者在手术后出现的并发症类型以及相应的预防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在腹腔镜术后出现并发症患者26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0.87%。所有并发症中,切口愈合不良9例,腹壁血管损伤8例,会气肿2例,输尿管损伤2例,腹腔内出血2例,继发性腹腔妊娠、感染以及切口疝各1例。子宫肌瘤剥除术组和LAVH组与附件手术组并发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腹腔镜联合手术组与附件手术组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出现并发症与手术方法以及进行手术的技巧相关,在手术时需要严格进行操作,尽可能的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常见类型;预防方法

[中图分类号]R7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5)03(c)-0067-02

Discussion laparoscopic Surgery Complications and Prevention of Common Types

ZHU Yifeng

Huludao Central Hospit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department,Liaoning 12500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nalysis and prevention of common types of laparoscopic surgery complications. Methods Laparoscopic surgery in our hospital in October 2009 to October 2014 were 3000 cases of complications types and corresponding methods of prevention in all patients after surgery appeared analysis. Results All patients ha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26patients,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as0.87% in laparoscopy. All complications, poor wound healing in 9cases, 8cases of abdominal vascular injury, perineal emphysema 2 cases, ureteral injury in 2 cases, 2 cases of abdominal bleeding, secondary abdominal pregnancy, infection and incisional hernia 1 case. Differences in uterine fibroids cystectomy group and LAVH group and accessories surgical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Palace of laparoscopic surgery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attachment surgery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gynecologic laparoscopic surgery complications and surgical methods and surgical techniques related to the need for strict during surgery operation, as far as possible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surgical complications.

[Key words] Laparoscopic surgery; Complications; Common type; Prevention methods

[作者简介]朱屹峰(1978.9-),男,辽宁葫芦岛人,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妇产科。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技术已经被广泛运用于妇科中,腹腔镜手术相比于传统开腹手术,手术切口小,患者恢复时间短,大大缩短了住院时间,并且患者不仅在术后切口美观,而且有效提高了日常生活质量[1]。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手术的不断改进,在剖腹下可以完成的妇科手术的患者可以在腹腔镜下进行,但是随着手术范围的不断扩大,手术难度也进一步增加,随着腹腔镜手术的并发症种类和发生率也相应增加[2-3]。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来减少术后并发症是目前研究中重点。为了进一步探究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常见类型和预防方法。在该次研究中选择该院于2009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3 000例,对所有患者在手术后出现的并发症类型以及相应的预防方法进行分析。现将研究资料结果示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该院在2009年10月—2014年10月进行的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3 000例。所有患者采取以下4组:①附件手术组。患者共2 479例,患者年龄17~71岁,平局(均)年龄为(38.5±2.4)岁。手术类型主要为卵巢囊肿剥除术、输卵管切除术、附件切除术以及书鲁昂(输卵管)成形术等。②宫腹腔镜联合手术组。患者共255例,患者年龄18~74岁,平均年龄为(37.9±3.2)岁。手术主要类型为不孕症行盆腔粘连松懈(解)术、输卵管成形术。③子宫肌瘤剥除术。患者共119例,患者年龄18~78岁,平均年龄为(39.5±2.4)岁。患者疾病类型为子宫浆膜下肌瘤。④腹腔镜辅助的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组(LAVH)组。患者共147例,患者年龄19~75岁,平均年龄为(40.2±2.8)岁。患者疾病类型主要为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宫颈不典型增生以及子宫腺肌病等。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的方法,仰卧位或膀胱结石位,采用3点式或4点式对患者腹部进行手术。气腹压力控制在10~15 mmHg之间,按照常规的操作进行手术,采用单极、双极电凝进行缝合。术后进行常规抗生素预防感染。腹腔镜采用美国史塞克(stryker)1188。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P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c2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类手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情况比较

子宫肌瘤剥除术组和LAVH组与附件手术组并发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腹腔镜联合手术组与附件手术组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所有患者在腹腔镜术后出现并发症患者26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0.87%。所有并发症中,切口愈合不良9例,腹壁血管损伤8例,会气肿2例,输尿管损伤2例,腹腔内出血2例,继发性腹腔妊娠、感染以及切口疝各1例。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手术的不断改善,目前已经被广泛运用于妇科手术中,其相比于传统手术方法,患者手术创口小,术后恢复时间短,且手术切口美观,能够被术者广泛接受[4]。该次研究中的3 00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中,在术后出现并发症患者26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0.87%。导致患者在腹腔镜手术后出现并发症发生率的原因比较多,主要与手术类型、手术方法以及手术相应适应症的选择相关。术者手术操作技术熟练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但是也不能够完全避免,所以也需要积极对并发症进行相关预防措施[5]。术者需要充分的了解手术相关器械的操作方法、手术适应症,进而尽可能的减少术中可能出现的手术操作不当导致患者出现组织器官的损伤,在手术中不能够盲目扩大手术适应症和中转开腹率[6]。

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具体预防处理方法如下:①出血。腹腔镜手术过程中,在很多环节上会损伤导致出血症状的出现,例如损伤血管、电凝止血不够全面、结扎不紧以及卵巢囊肿后创面止血不彻底等。因此预防此类并发症需要在穿刺时需要尽量避开血管,并且在切割之前充分电凝血管以止血。在手术后残端出血的主要原因为在手术过程中出现血管残端处理不当。在血管收缩作用消失或腹腔内二氧化碳排空后压力下降,进而使得原本不会出血的创面发生出血症状[7]。所以术者需要在手术结束后,需要仔细检查每一个残端和创面,如果观察出有小的出血点可以采用电凝进行止血,如果有大的出血点需要采用结扎、钛夹止血。②血管损伤。很多患者出现血管损伤的主要原因与气腹和鞘卡穿刺相关,其能够出现在手术过程中的任何阶段。对于腹壁血管损伤,术者在术中需要采用腹壁全层缝合法进行止血[8]。缝合的位置需要包括Trocar穿刺处上下1.5 cm左右,术者也可以采用双极电凝进行止血。对于此类并发症预防的有效措施为术者需要充分熟悉血管解剖走行,采用精巧的Trocar穿刺操作。③泌尿系统损伤。此类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原因为患者膀胱和输尿管的损伤,其也是导致妇科腹腔镜患者手术过程中出现转为开腹手术的原因之一。膀胱损伤的主要处理方法为给予患者保守治疗,而对于输尿管损伤的处理方法为根据患者损伤的相应部位和范围,而采用输尿管内置Double-J,尿道吻合术,或者采用尿道-膀胱吻合术[9]。④胃、肠管损伤。此类并发症出现的主要原因为手术器械导致机械性损伤,如果在手术过程中使用的激光、微波等造成灼伤,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现胃肠胀气、腹腔粘连以及穿刺技术不佳等也是并发症出现的主要原因。患者出现胃损伤的处理方法:对于胃损伤小于5 mm的患者采取保守治疗,而对于损伤大约5 mm的患者需要进行修补术。患者出现大肠损伤的处理方法为进行肠切除、肠造瘘等[10]。而对于小肠损伤的患者,需要对患者进行保守手术,对于具有贯通伤的患者需要进行开腹手术。

综上所述,对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出现并发症与手术方法以及进行手术的技巧相关,在手术时需要严格进行操作,尽可能的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彭青莲. 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7): 48-49,52.

[2]靳浩然,史伟,周应芳,等. 盆腹腔手术史对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影响[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4,49(9): 685-689.

[3]吕玉璇. 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近10年情况前后比较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4): 520-522.

[4]刘蔚,彭顺平,张莉. 改良头低臀高截石位对妇科宫腹腔镜联合手术的影响[J].徐州医学院学报,2014,34(8): 541-542.

[5]李宝花,渠银平,倪金龙.干预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效果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5): 552-553.

[6]Heitz F,Ognjenovic D,Harter P,et al.Abdominal wall metastases in patients with ovarian cancer after laparoscopic surgery: incidence, risk factors, and complication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ynecological cancer,2010,20(1): 41-46.

[7]金萍. 1557例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4,21(5): 581-584.

[8]徐琼,杨秋梅. JCI标准下团队健康教育在妇科腹腔镜术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4,28(3): 350-351.

[9]Mi-La Kim,Taejong Song,Seok Ju Seong.Comparison of single-port, two-port and four-port laparoscopic surgery for cyst enucleation in benign ovarian cysts[J].Gynecologic and obstetric investigation,2013,76(1): 57-63.

正数和负数课件范文第2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2A-0047-01

让数学思想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有机渗透是新课标的要求。数学的本质是要让学生从看似无序的变化中找到有序的规律,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这就是最朴素的数学思想。但在教学中如何把握,却一直是笔者苦苦思考的问题之一,难以释然。在市级观摩课中,《认识负数》这节课无意中为笔者打开了一扇窗户。在此分享几个精彩片段。

片段一:预设认知冲突,生成符号化思维

课堂伊始,执教者向学生提供了生活中常用到的数字。比如,足球比赛中国国家队上半场进了2个球,下半场丢了2个球;学校四年级转来25名新同学,五年级转走10名同学;张阿姨做生意,三月份赚了6000元,四月份亏了2000元。学生在生活化的数字面前,将会如何形成数学思维呢?这个完全要以教师的课堂预设来生成动态的情境。执教者预设的问题是:这样记录,大家有什么看法?(在投影上用文字展示第一种情况)

经过小组讨论后,同学们认为比较繁琐。此时有学生提出:用+表示转来,用-表示转走;也有学生提出:用表示赚,用表示亏。教者适时提问:你怎么想到这两个符号?(生:我认为张阿姨赚6000元,所以用表示赚;而亏了2000元用表示亏)

师:像这样用符号表示的确很简便,但所用的符号只有你自己明白,他人未必能明白。怎么才能让大家都明白呢?

生:需要找到一种统一的形式。

【赏析】在第一个环节中,教师通过数字来预设认知冲突,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数字。结果学生选用了符号化的思维,将数字运用不同的自我认知符号来代替。教师又巧妙地利用这些资源,生成符号化的思维,通过有序反馈,促使学生进行思考:需要找到一种统一的形式来形成数学思维。这是学生自我探索的过程,也是建构数学思想当中的符号化思维的过程。教师通过短短的细节,带领学生进入抽象的数学思维当中,实现了数学课堂的数学化对接。

片段二:预设数据比对,生成数感思维

课件播放中央电视台某日的天气预报录音:哈尔滨零下12℃到零下2℃,北京零下4℃到6℃,上海0℃到3℃,海口11℃到22℃。随后,教师引导学生初步明确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不同表示方法。

师:谁能把温度计上的温度读出来?(温度计上分别显示28℃,0℃,-28℃)

学生用举卡片的方法对应老师的温度符号。

师:那也就是说,在温度计上,越向下温度越低。假设你处在28℃和-28℃时分别有什么感觉?(生:冒汗和哆嗦)

【赏析】通过广播的温度播报,让学生建立起温度的概念,而后教师在没有标明刻度的情况下,再次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确认0℃的位置。在操作观察之后,学生进行讨论得到认知:0℃是区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比0℃高的温度用正数表示,比0℃低则用负数表示,这样通过对0的再认识将正负数有机整合。而在-20℃和20℃进行比对的问题预设中,让学生通过数据的比对,将负数的比较、绝对值等后续知识很好地渗透进来,给了学生体验数感的机会。“太冷了”“太烫了”,使学生丰富了数字的体验。

片段三:预设生活情境,生成数学思想

教师请两位同学分别在黑板上竞赛写正数、负数。边写边问:如果给你时间,你可以将正数、负数都写完吗?用什么符号可以表示?(教师分别在正数、负数的下面写出省略号)你再想想看,和所有正数、负数有什么关系呢?经过同学们讨论得出: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板书)

用课件显示:刘翔在第十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半决赛中,110米栏的成绩是13.42秒,当时赛场风速为-0.4米/秒。

师:风速怎么还有负的?

生:风和刘翔是对着跑的。(两名学生表演逆风跑步)

师:风的方向正好跟刘翔赛跑的方向相反,那风速用什么数表示?(负数)

师:如果当时风速是+0.4米/秒又是什么意思?(生再次演示同方向跑动)刘翔的成绩还会怎么样?(更好)

师:刚才我们发现,顺风时的风速用什么数表示?逆风呢?这一顺一逆意思正好相反。那这样一组意义相反的量就可以用什么数表示?(正数和负数)

【赏析】结合相关内容通过多种途径渗透数学思想。在最后一个环节中,教师通过学生广泛例举,感悟正负数的无限性,对集合的思想有简单的了解。通过小小的省略号,提升了学生对数学思想的认知。此外,教师预设了生活情境,用刘翔跑步中的逆风顺风来建构正负数的概念,并体会相反意义的量,这是一个非常直观又形象的数学素材。

正数和负数课件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负数 现实情境 数据对比 数学思想

片段一:创设现实情境,认识新知。

(一)提出问题,亲身体验。

师: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听到的数据准确地填在表格中,关键是让别人一眼就能看明白。1.足球比赛,中国国家队上半场进了2个球,下半场丢了2个球。2.学校四年级转来25名新同学,五年级转走10名同学。3.张阿姨做生意,三月份赚了6000元,四月份亏了2000元。

学生独立填表,教师巡视收集信息。

(二)有序反馈,集体讨论。

师:这样记录,大家有什么看法?(在投影上展示第一种情况)

生:他用文字描述进2个球,丢2个球,我认为比较烦。

师:都是2个球,但一个是进球,一个是丢球,意思正好怎么样?同时借助手势表示进球和丢球的相反意义。转来和转走的意思呢?赚和亏呢?仅仅用我们学过的数,还能区分这些意义相反的量吗?

师生交流第二种情况:学生用+表示转来,用表示转走。

师生交流第三种情况:学生用表示赚,用表示亏。

师:快说说你怎么想到这两个符号?(师指向账目结算部分)

生:我认为张阿姨赚6000元,所以用表示赚;而亏了2000元用表示亏。(其他学生发出会心的笑)

师:看得出来,大家很欣赏这种方法。像这样用符号表示的方法还有吗?(师随即展示其他同学使用的不同符号)同学们的想法都很有创意。可不知同学们想过没有,你用的符号你明白,他用的符号他明白。但是,数学符号是数学的语言,是帮助我们相互交流的,怎样才能让大家都明白呢?

生1:需要找到一种大家都能看懂的符号。

生2:需要找到一种统一的形式。

[评析]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指出:“要让孩子们重蹈人类思想发展中的那些关键步子……而且仅仅是关键步子。”首先,教师请学生记录具有相反意义的三组数量。学生采用了单纯的数据、文字加数据、图标或符号加数据等多种形式,充分展现了学生对情境问题的深入思考。教师巧妙利用这些有价值的资源有序反馈,两个数量的相反意义始终凸显在学生面前,并促使学生不断进行有意义的数学思考,直到产生“需要找到一种统一的形式”的内需。这时,负数的概念呼之欲出。在解决不断产生的认知冲突过程中,学生感悟着正、负数的意义,体验着由具体到抽象的符号化、数学化过程,认识逐渐从模糊到清晰。短短的一个环节,教师带领学生经历了人类探索负数的历程,实现了数学学习的再创造。

片段二:有效的数据对比,引领学生深层思考。

课件播放中央电视台某日的天气预报录音:哈尔滨零下15℃到零下3℃,北京零下5℃到5℃,上海0℃到8℃,海口12℃到20℃。随后,引导学生初步明确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不同表示方法。

师:生活中用什么来测量温度呢?(温度计。)你们能读出温度计上的温度吗?(能!)

师:谁能把温度计上的温度读出来?(温度计上分别显示=20℃,0℃,-20℃)

学生用举卡片的方法来回答。

师:那也就是说,在温度计上,越向下温度越(冷)。用你的动作和表情告诉我-20℃时有什么感觉?(学生做出哆嗦的样子。)

[评析]在没有标明刻度的情况下,学生再次产生认知冲突,唤起了更深层面的思考:要在温度计上表示温度,首先要确定0℃的位置。通过一系列的操作、观察、讨论,学生在有学习意义的操作中,在思维的碰撞和互动中明确感悟到:在温度中,0℃是区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比0℃高的温度用正数表示,比0℃低则用负数表示,实现了对0的再认识。同时,将正数、负数、零有机地整合到了一个新的概念框架(即后续学习的有理数)中。教师结合学生的操作结果,引导学生思考:-20℃和-15℃相比,哪个更冷?同学们在操作、观察中感悟到“正数比0大,负数比0小”。直观、具体的思考,把负数大小的比较、绝对值等后续知识很好地渗透进来,数据对比突显出优势。注意赋予读数新的内涵,学生在读过温度后联系自己的经历说感受。这给了学生更多的体验数的机会,“太冷了”,“太烫了”,原来没有生命的数大大丰富了学生的体验,数感也在其中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片段三:结合具体情境,渗透数学思想。

教师请两位同学分别在黑板上竞赛写正数、负数。

师:如果有时间给你不停地写,正数、负数写得完吗?正数、负数各有多少个?用什么符号表示无数个?

教师分别在黑板上正数、负数的下面写出省略号。

师:想想看,所有正数和0相比,有什么关系?所有负数和0相比,有什么关系?

(板书: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

正数和负数课件范文第4篇

1.通过实例,让学生来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

2.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3.还要使学生能运用有理数加法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二、教学重点

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之所在,会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三、教学难点

就是有理数加法中的异号两数如何进行加法运算。

四、教具准备

课件、小黑板等。

五、教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的数学课就是来学算数的。过去我们学的都是正数的运算,可是在实际生活问题当中,做加法运算的书有可能超出正数范围。比如说,在足球循环赛中,我们把踢进球数记为正数,失球数记为负数,而把它们的和则叫做净胜球数。下面请大家一下章前言中,有红队进4个球,失了2个球;蓝队进了1个球;失了1个球。

于是乎红队的净胜球数是:4+(-2)。

蓝队的净胜球数是:1+(-1)。我们看一下,这里就用到正数和负数的加法了。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有理数的加法》。(板书课题,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过程设计

师:(教师提出问题,请学生来进行思考)有理数如何进行加法运算,有理数加法有几种情况?

生:参与学习,可小组讨论研究,发表见解。最后归结为三种情况:(1)同号两数相加;(2)异号两数相加;(3)一个数和0相加。

(三)师生互动,拓展新知

教师请同学按照老师指令进行表演,并且结合数周来说明两正数的加法。

(教师设计意图):在一条直线上的两次运动的实例中,要说明以下几点:(1)原点是第一次运动的起点;(2)第二次运动的起点是第一次运动的终点;(3)由第二次运动的终点与原点的相对位置得出两次运动的结果;(4)如果用正数表示向右运动,用负数表示向左运动,就可以用算式描述相应的运动问题。具体活动内容:在黑板上挂上事先写好题的小黑板,请学生一起来看问题。

例题1:一个物体作左右方向的运动,我们规定向左为负,向右为正。向右运动5m记作5m,向左运动5m记作-5m。

假如物体先向右运动5m,在向右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

让学生充分观察后,进行判断回答:学生争相发言。

归结统一答案: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右运动了8m。写成算是就是:5+3=8。

接着请学生继续参与表演,并类比两正数的加法说明两负数的加法。

例题二:如果物体先向左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其结果为: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左运动了8m。写成算是就是(-5)+(-3)=-8.

补充说明:这个运算也可以用数轴表示,这其中假设原点为运动起点(见教科书图1.3-1)。

教师继续让学生进行表演,还要结合数轴进行诠释说明。通过学生的表演、结合数轴,我们的用意是让学生了解用数轴表示加法运算的方法,从而为后面利用数轴探究其它情况做准备。

再次出示小黑板,展示例题三。

假如物体先向右运动5m,在向左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右运动了2m,写成算是就是5+(-3)=2.

补充说明:这个运算也可以用数轴表示,这其中假设原点为运动起点(见教科书图1.3-2).

拓展探究:利用数轴,求以下情况时物体两次运动的结果:

(1)先向右运动3m,在向左运动5m,物体从起点向___运动了___m;

(2)先向右运动5m,在向左运动5m,物体从起点向___运动了___m;

(3)先向左运动5m,在向右运动5m,物体从起点向___运动了___m;

让学生自己来完成填写计算。归结明确:这三种情况运动的算式如下:

3+(-5)=-2.

5+(-5)=___0.

(-5)+5___=___0.

发挥主体作用,练习、巩固所学有理数加法知识

利用小黑板展示练习题:在足球循环赛中,红队胜黄队4:1,黄队胜蓝队1:0,计算各队的净胜球数。且看:三场比赛中,红队共进4个球,失2个球,净胜球数为:

(+4)+(-2)=___+(___4___-___2___)=___;

黄队共进2个球,失4个球,净胜球数为:

(+2)+(-4)=___-(___4___-___2___)=___2;

蓝队共进____球,失___球,净胜球数为___=___.

课堂练习:教科书第22页练习第1、2题.

总结所学: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那些知识?你能说说嘛?生:回答(略)

布置作业:

教科书习题1.3第2、4、8题。

正数和负数课件范文第5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转化;教学效能

我们知道:现代信息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等五个方面的理论与实践”。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即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具有生动、形象、个别化、集成性、可控性、交互性等特点。数学课堂中,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过去旧有的信息封闭、单向传递的思维模式,将有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习兴趣的培养。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及实施方式。

一、化抽象为直观,增强数学知识趣味

刚踏入初中的学生抽象思维薄弱,他们易接受形象直观的事物。但初中数学几何学科的特点是逻辑抽象性很强。如果教师能把“抽象”变为“形象”,再由“形象”变成“直观”,学生更易理解,然后深入,由“形象”上升为“抽象”。这一过程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以实现。既能解决数学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又能加强直观,更有利于抽象概括,从而有效地避免学生课堂上的无趣情绪、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使他们能长久的处于兴奋、充满趣味性的探索知识的状态。如在授课“图形的展开与折叠”这一节,正方体展开成平面图形有多少种情况时,我借助多媒体中的几何画板将正方体展开的11种情形一一用动画呈现,概括出“一四一”型、“二三一”型、“三三”型、“二二二”型,这样学生在学习时就很容易把抽象的过程一一记住,化抽象为直观,体会到了学习知识的趣味性,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化静态为动态,感受知识形成过程

书本上的知识是死的,但信息技术可以将书本上静态的知识转变为图、声、像兼具的动态知识。学生通过眼睛感受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为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养成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只有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了,他们才能提出独特的观点和见解。比如在授课“一次函数的图像”时,我用几何画板工具制成了动画课件,让学生们能很直观的知道无数个点带着脚步声走在一起就变成了一条直线。学生能体会到一次函数的图形就是无数个点形成的一条直线,因此他们能很快的得出结论:“一次函数的图像就是一条直线”。再如在授课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大大小小无解了”这种情形时我利用计算机多媒体中的动画创设两个人背靠背先不动,然后一个向南走一个向北走,结果这两个人没有交叉共同之处,这种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更能让学生体会到不等式组无解的过程。利用这种动态教学我们老师可以把说不清道不明的知识点讲得更清楚,在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景中,进一步地加强学生对于知识形成过程的理解。

三、化被动为主动,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数学新课程改革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的辅体。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才能提高学习质量”。在数学学习中要实现这一点,现代信息技术能办到,因为它有学生动手操作、 反复观察的机会, 有利于学生形成:“猜想――分析――发现――结论”的思维,更有利于他们互相交流探讨得出所研究对象的本质和共性。例如,在授课“一次函数性质”中, 过去通常是让学生用描点法作出y=2x+1,y=x-1,y=-2x+1,y=-x-1等有限几个特殊函数的图像,甚至是教师展示自己预先作好的几个图像来讨论一次函数y=ax+b(a≠0)的性质,不让学生动手。为什么仅仅研究这几个函数的图像呢?这几个函数的图像就可以代表一般一次函数的图像吗?研究时把系数a分为正数b为正数、a分为正数b为负数、a分为负数b为正数、a分为负数b为负数这四种情况,这种思路是如何形成的呢?这些都是值得探究的问题,但学生都不得而知,这样的学习就显得比较被动。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支持下,教师可以利用几何画板强大的作图功能,引导学生随意地取a和b的值,在同一坐标系内就显示出对应的函数图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非常清楚地看到系数a和b对函数y=ax+b性质的影响:随着a为不同正数,他们发现函数图像呈逐渐上升趋势,清楚地看到a>0时图像始终过第一和第三象限,当b为不同正数时图像还过第二象限,当b为不同负数时图像还过第四象限等更是一目了然。在此基础上,再通过a为不同负数,b为正数和负数时的连续动态变化来演示函数图像的变化情况,帮助学生更直观、清楚地发现一次函数y=ax+b(a≠0)的性质,并体会到从量变到质变的事物发展规律。由于学生参与热情十分高涨,学习方法由接受式转变成探究式,大大增加了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积极思考构建数学概念、解决数学问题的可能性,学习效果就非常理想。

四、化感性为理性,拓展动态思维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类认识过程要遵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一般思维规律”。但书本上的数学基础知识一般都是数学家在长期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它是感性的。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将这些感性知识让学生理性的掌握,体会其中思维形成过程的奥秘,现代信息多媒体技术可以行之有效的办到。它能使学生获得极为丰富的、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去理性的掌握。例如,我在授课“矩形的判别方法”时,首先让学生猜想平行四边形如何变到矩形,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与矩形的联系,再在多媒体计算机上动态演示:用“割补法”推导平行四边形变成矩形的过程。我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演变过程,让学生在观察平行四边形到矩形的过程中,理解“有一个角为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这一判别方法,最后要求学生依照图的方法剪一剪,拼一拼,整个过程演示与讲解、观察与操作融为一体,以不同的角度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学生准确地理解和掌握矩形的其他判别方法奠定了有效的思维基础。再如在授课“平移”时,学生对于生活中的平移现象早有了丰富的感知。但要让他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某一射线方向平移一定距离时,却产生了如下问题:(1)平移的距离弄错;(2)平移前后图形的形状发生了变化;(3)平移前后图形的对应点没找准,出现一定的偏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制作了“PPT”课件,让学生直观感知图形在某一射线方向的整体运动过程,并让他们在自己的内心深处构建并记忆下动态的运动过程,从而探索出对应边和对应点之间的连线存在着什么样的位置和数量关系。很好的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动态思维能力, 更提高了掌握知识的效能。

五、化理论为实际,提升知识应用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用之于生活”。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只有广泛的应用到实际中去才能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但真正要把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时,会因为运算过于繁杂甚至无法完成而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应用的范围。有了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数据在运算处理上就不成问题了。譬如,国庆小长假期间小红到一家国有企业勤工俭学,老板给出三种工资方案:①第一天5元,第二天10元,第三天15元……依次类推;②第一天1元,以后每天比前一天递增20%;③每天30元。问:小红应该选择那种方案才对自己有利?假设小红的工作天数为x,按以上3种方案,学生列出小红的工资总数(单位:元)分别为y1=x2+x,y2=5×1.2x-5,y3=30x。第三种方案对应的工资总数比较容易得出,但第一种与第二种方案相比较谁高就有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利用计算机设计了两种解决策略:①用几何画板绘制出相应三个函数图像,通过数形结合进行判断;②取x等于1,2,3,4……,用Excel分别计算y1,y2,y3的值,进行比较。发现这两种策略都获得成功,学生也亲身体验到利用计算机解决数学应用问题的价值,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基础让学生从中感知知识形成的过程,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讨,主动创新,获得知识与技能上的提高,满足了兴趣、情感等方面的需要,更提高了数学素质和信息素养。用它来辅助数学教学,就会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它与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还要加强学习,积极探索现代信息技术。我坚信,只要我们大家共同为之去努力、去开发、去研究的话,数学教学的明天会更加辉煌、灿烂!我们的学生也会变得乐学、善学、会学。从而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培养新时期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2]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教育出版社.2004年5月

[3]胡利平.《信息技术基础与应用》.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版

相关期刊更多

时间频率公报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