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比较法学

比较法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比较法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比较法学

比较法学范文第1篇

1. 相似句式比较

有些英语句子结构相似,但其含义和句法功能却大相径庭。若不加辨别,使用时就会出错。例如:

(1) This is the factory that you visited last year.

(2) It is the factory that you visited last year.

这两个句子粗看相似,若细加鉴别,我们不难看出:在句(1)中, that引导的是定语从句,并在从句中作宾语,可省略;句(2)为强调句,强调的是visited的宾语the factory, that不可省略。在学习中,如果我们经常比较这些相似句式,就会大大提高识别能力。

2. 近义词的习惯用法比较

有些近义词尽管意思差不多,但表达习惯不同。例如:

(1) We have beaten your team.

(2) We have won the basketball match.

虽然win和beat都有“打赢”的意思,但win的宾语是一场比赛,一场战斗,一场辩论,而beat后面却需要接比赛、战斗或辩论中的对手作宾语。二者不能互换使用。

3. 近义词的含义差别比较

有些近义词看起来意思相同,但仔细琢磨,却发现它们之间还是有差别的。例如:

(1) In time of danger, he was as calm as usual.

(2) Why did you keep silent at the meeting?

若将calm和silent这两个近义词通过实例加以比较,就可以增加其区分度,在使用中可以避免出错。

4. 单词与其派生词的比较

英语中的一个词干可派生出许多新词,新词之间在含义和用法上有时差别很大,常常成为学习的难点。例如:

(1) I didn􀆳t sleep well last night. so I􀆳m feeling sleepy now.

(2) Don􀆳t make any noise; there is a sleeping baby here.

(3) He is fast asleep. I can􀆳t wake him up.

三句中的sleepy, sleeping, asleep均从sleep派生而来,但含义和用法互有不同。若能在学习中将诸如此类的派生词通过典型例句进行比较剖析,便能正确地使用它们。

5. 单词和与其搭配的短语的比较

英语单词的搭配能力很强。一个中心词与其他词搭配往往可辐射出许多短语。这些短语的含义复杂、多变,需要自己不断地加以归纳才能熟练地掌握它们。例如:

Many foreigners_______the Great Wall as the world􀆳sSeventh Wonder.

A. look out B. look up

C. look on D. look through

答案为C。 解答这道题时,必须弄清与look搭配的四个短语的不同含义。在解题过程中,只有通过比较分析,弄清疑点,才能加深记忆,扩大知识面。

6. 单词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比较

英语单词大多具有基本含义和引申含义。引申含义同基本含义有时大相径庭,不熟练掌握就会南辕北辙。如dead的基本含义是“死的”,但在下列句子中却有不同意义。

(1) I􀆳m dead sure of it. 我对此完全肯定。

(2) He is a dead shot. 他是个神。

(3) The wireless went dead. 无线电话失灵了。

(4) He hit the target at the dead centre. 他击中了靶子的正中心。

在不同的语境中比较单词的含义,就能把握住英语单词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语涵,从而提高自己的语感能力和辨异能力。

7. 一意多句表达的比较

汉语中的一个意思,往往可用不同的英语词汇和句子来表达。在学习某一新知识时,只有把表达类似意义的单词、词组和句式联系在一起进行比较,才能辨别其异同。

若要表达“向人问到车站怎么走”这样的意思,就可以写出下列句式:

(1) Would you tell me how to get to the station?

(2) Could you show me the way to the station?

(3) Can you direct me to the station?

(4) Should I go this way or that to the station?

这些句子,都能用来“问路”,但在表达方式和语言运用上又各具特色。通过这种一意多句表达比较,可以培养我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情感、不同的修辞手段来表达思想的能力。

8. 汉英两种语言差异的比较

汉英两种语言,在词汇、语法和表达习惯上存在着不少差异,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还应注意汉英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例如:

(1) My younger brother often sleeps late.

比较法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地理比较法;高中地理;应用分析

在高中的学习科目中,地理学科学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记忆能力与空间分析能,如果只是单纯的背诵记忆很难掌握地理知识中的某些抽象概念,在高中繁重的学习课业中,有些同学在地理的学习过程中倾向于死记硬背,因而不能将地理与实际相结合,对地理的学习局限在对知识点的背诵。为此教师应当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教学模式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体会学习乐趣。地理比较法作为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下面本文将针对地理比较法的方式方法、应用特点及注意事项等方面展开具体的研究分析。

一.地理比较法的比较方式

地理比较法包含多种比较方式,其中最主要的两种方式是概念对比法与同类对比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比方式的运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地理认知水平,加深学生对地理概念的理解,具体方法的实际运用也会产生不同的课堂效果。

(一)概念对比法

高中地理课本中,课标对学生知识概念的理解有了更高的要求,一是概念趋于专业化,晦涩难懂;二是大量概念的叠加记忆使学生无从下手。地理知识中有许多概念意思相近不易区分的概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自觉的就会将概念混淆,因此在许多知识难点的过程中,学生不但不能真正理解概念的含义,而且容易与其他概念混为一谈。例如“水力资源”与“水力资源”这两个概念,从字面意思上看两者同属于水资源的范畴,但是有实质性的差别,如何让学生有效的掌握两个概念的意思并且区分两者之间的差别,此时概念比较法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这两个概念的差别在于“利”与“力”,“利”指能被人类控制的资源,无论是人为作用的还是自然存在的,而“力”指大自然中存在的能动资源,水利资源包含水力资源,通过两者的对比分析,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同时掌握两个概念,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同类对比法

同类比较法是指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整合概括以后,对其进行同类比较。同类比较法相交于概念比较法,难度要大一些,需要学生对所学的地理知识与技能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此方法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而且可以巩固之前的学习要点。例如在学习世界气候专题时,学生掌握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与特点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同类比较法归纳分析美洲与亚洲之间的气候差异与共性,教会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对比分析探究各洲气候特点的形成原因,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

二.地理比较法在教学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地理比较法是地理学习中提升学习效率较明显的方式方法之一,但是该方法的运用不只是简单的理论分析,课堂效率的提高有赖于教师的教学技巧以及对知识重点的准确把握,为保障课堂质量效果,在课堂中利用地理比较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事项:

(一)注重比较法与其他方法的结合

地理比较法并不是高中课堂中的万能方法,虽然比较法可以加深学生对某些地理知识点的掌握,但是大部分的知识点并不只能利用这一方法来学习,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学习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比较法在在运用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高中地理强调内容的综合性、区域性、复杂性以及多样性,因此实际教学中需将比较法与其他方法相结合,由于地理比较法偏向于理论分析,枯燥的理论比较过程可能会使学生产生厌倦的情绪,老师教课的过程中就可将比较法与直观学方法相结合,地理图表、版画都可运用多媒体手段丰富的展现出来,有时也可以利用小视频的方式辅助教学,例如在学习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时,在课堂播放一段高度角的变化视频,不仅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乐趣,还会培养学生的空间分析能力。另外,也可将较法与其他地理逻辑方法相结合,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也以更加高效的提高课堂效率,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注重学生对方法的掌握与运用

教师在课堂中不仅需要运用比较法使课程难点易于理解,还需要让学生真正的掌握该方法,学生在课堂上听懂了并不意味着他们学会了,他们可能仍然不会,就目前的课堂情况来看,学生本身并没有真正的树立运用学习方法的观念意识,不能真正掌握学习要领,因此教师在运用比较法讲课时,要结合学生课堂上的实际情况,把自己运用的方法告诉学生,并且告诉学生这种方法是如何运用的,方法在运用过程中是从哪个方面、哪个角度切入的,为何要用这种方法,帮助学生树立运用学习方法高效习的意识,作为教师,教学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只是难点,关键在于培养学生自己理解、分析难点的能力。

三、结语

地理比较法不仅是地理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之一,也是新课标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学习方法,就目前情况而言,繁杂的地理知识以及课堂对学生能力的要求都需要老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比较法,帮助学生树立运用不同学习方法学习的意识。地理比较法在广泛的应用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因此,实际运用的过程中要求老师注重方式方法的结合,以期实现新课标的教学目的。

作者:贾一春 单位:锡盟二中

参考文献:

[1艳玲.地理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读与写,2013,08.

[2]邓明红.比较法在中学地理新课程教学中的运用研究———以新课程人教版教材为例[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1,02.

比较法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比较法高中地理

地理知识是丰富多彩的,其综合性与区域差异性的特点决定了比较法在地理教学中的特殊的地位及作用。比较法能够突出本质特征,有利于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能够区别异同,有利于加强地理知识的联系;能够使地理知识系统化,有利于知识的长久记忆。作为重要的地理教学的逻辑思维方法,比较法在中学地理的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一、地理比较法要与其他地理逻辑方法结合使用

地理比较法是教师引导学生确定各种被比较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在某些特征或关系上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的方法。它与地理综合分析法、地理归纳法与地理演绎法等方法组成重要的地理逻辑方法体系,而且又是这些逻辑方法体系中最为常用和最为重要的方法,其他各种地理逻辑方法都不同程度地依赖于地理比较法而进行;反之,地理比较法也要与其他地理逻辑方法结合使用。例如,我们可以对世界四大渔场的分布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北海渔场位于东格陵兰寒流和北大西洋暖流交汇处,北海道渔场位于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交汇处,纽芬兰渔场位于拉布拉多寒流和墨西哥湾暖流交汇处,秘鲁渔场位于秘鲁寒流的上升补偿流处;然后通过比较,发现前三大渔场具有共性,即都位于寒、暖流交汇处,而秘鲁渔场则不然,位于寒流流经处;最后综合四大渔场的分布特征和洋流的关系,归纳得出洋流对海洋渔业生产具有重要影响的结论。

二、相似概念的比较

中学地理知识中有许多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相似或相近的概念,学生很容易将其混淆,张冠李戴。针对相似概念,通常采取比较的方法,突出不同点,区分概念。例如降水和降雨,都表示大气中水汽凝结降落到地面这一现象。不同点是降水指从云雾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态和固态水,而降雨即从云中降落到地面的滴状液态水。可见,降雨只是降水的一部分,仅指液态水即雨水。所以,在描述气候特征时,如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1000mm左右,用的是“降水量”;河流的五种补给形式之一是“雨水”,即降雨,两者不可调换。再如水资源、水利资源与水力资源一组相似概念。首先,三者均与水有关;但是水资源强调的是能为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水利资源则强调被人类控制应用于灌溉、给水、发电、航运、养殖等方面的用水。而水力资源则是从属于水利资源的范畴,通常指天然河流或湖泊、波浪、洋流所蕴藏的并被人类控制的动能资源。举例来说,平原地区水资源丰富,而水力资源往往很匮乏。类似的概念还有很多,如地形与地势、汛期与洪水期、天气与气候、径流与径流量等等,都可以采用比较的方法进行教学。

三、比较同一事物的发展变化

中学地理知识中许多知识是要求学生掌握地理事物发展、演变的特点和规律。也就是对单一地理事物从时间上做前后对比,或从发展过程中作各阶段的比较,具有从古到今、从上到下、从前到后的进行比较。例如,用比较的方法学习东南亚的经济,可以从经济特点、产业结构特点、产品、在国际经济贸易中的地位等几方面,将过去和现在进行对比,有助于学生掌握东南亚经济的发展与变化。

四、图表比较

地图是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课本中有各种地图和地理事物的统计图表与课文内容紧密配合,有助于帮助同学理解相关知识,也是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的重要阵地。如3.5节的潜水与承压水图,类似这些自然地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但是用比较法对地图进行比较,学生也比较容易找到两地理事物之间的差异:潜水就是在一个隔水层之上的地下水,承压水就是在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地下水。简单来说,就是埋藏的深度不一样,这样就有助于学生理解了。地理课本中也有不少图片(照片),如5.2节讲农业的区位选择时安排了三江平原的种植业与青藏高原的放牧业两幅图片,展示了两种不同的农业景观。通过看图分析得出,三江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地广人稀,可进行大规模的机械生产,主要种植小麦;青藏高原地势高峻,气候寒冷,草场广布,人们从事粗放的放牧业。这样一比同学们就能了解影响农业的主要因素有地形、土壤、市场、交通运输政策等。

综上所述,地理比较法多应用于地理理性知识的教学。这主要是因为地理比较法是确定被比较的地理事物相同点或不同点的逻辑方法,其作用在于通过比较突出地理事物或现象的本质特征,加深对地理概念的理解,建立地理知识间的联系,有利于掌握新的地理知识和发展地理思维能力,有利于深化对地理事物的科学认识和形成正确的地理观点。因此,诸如地球上五带的特征、陆地上13种气候的特征、我国四大区域的特点等地理特征类知识,黑子和耀斑、背斜和向斜、冷锋和暖锋等地理概念类知识,三大类岩石的形成、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形成、四大渔场的形成等地理成因类知识,气压带与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洋流的分布规律、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等地理规律类知识,都需要运用地理比较法来进行教学。总之,老师要在地理课堂上恰当的应用比较法,学生才能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准确的运用比较法,这样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白瑞敏,徐宝芳.地理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21):8.

[2]袁书琪.地理教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比较法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比较法 运用方法

比较就是确定事物同异关系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它的实用范围极为广泛,在文学、法学、政治、经济等领域中运用普遍而广泛。由于作家思想素质、文化修养不同,在文章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是不相同的。为能把握文章的思想特征,领略文章的艺术特色,运用比较法教学是必要的。笔者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尝试,归纳起来主要如下。

一、文章标题的比较教学

文章的标题是文章的纲。它分三大类:一是限定文章表现的范围;二是点明文章的中心;三是确定文章的表现形式。为了让学生在阅读中把握文章的“纲”,教会学生审题,对一些典型的标题作比较分析,能让学生领会作者命题的严密性。如:我在教一些文章时,就对这一组题目作了比较教学,让学生一起参与讨论,使学生明确下列问题:文章的题目都揭示了时令;文章的标题都揭示了基本的表现手法――以绘景抒情为主;文章的标题都在时间和空间上作了规定;《春》的时间和空间最大,从时间上看,可以从初春写到暮春,从空间上看可写整个大地;《济南的冬天》,从时间上看,可从初冬写到深冬,而空间上,只能写山东济南市;《海滨仲夏夜》,从时间上看仅限于仲夏的夜晚,而从空间上看只限于海滨;《香山红叶》,时间限定为秋天,空间限为北京香山,且主要的表现对象应为红叶。

二、同单元课文的比较法教学

课文的单元组合,是由专家精心设计的。同单元的课文一般体裁相同。有的在内容上是同类的。对单元里的课文进行比较,常常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故宫博物院》、《雄伟的人民大会堂》,这两篇均属课内自读课,我就先引导学生阅读这两篇课文的自读提示,然后辅导学生根据提示设计一个对比表格,内容有:事物特征、说明重点、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等,上课时只抓住说明的重点进行教学,使学生了解了故宫、大会堂这两个建筑群的不同性质,而且只用了一教时的时间,解决了原两教时才能解决的问题。

三、不同体裁课文的比较教学

同一类型的内容,因体裁不同,其表达方式是不同的。为让学生理解体裁与表达方式之间的关系,我在教学中常将内容相似而体裁各异的课文进行比较。如:在教第三册《蜘蛛》、《春蚕到死丝方尽》时,就先让学生回顾第二册的散文《荔枝蜜》中有关蜜蜂一段描写,然后导入新课。通过比较法教学,学生对说明、描写、抒情这三种表达方式在不同体裁中的作用有了较为清晰的了解。

四、语文新教材对原作的一些改动之比较

名家名篇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时,大多被编者作了文字上的改动,有些改动是如此之大,足可以称之为伤筋动骨。但这些改动是否都有必要,却大有商榷的余地。这里笔者举出一些实例以做初步的探讨。

编者对原作的改动主要是个别词句,对朱自清的《背影》,编者在文字上作了几处细微的改动。例一:原文为:我三两回劝他不必去。改文为: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例二:原文为:是没甚么要紧的。改文为:是没什么要紧的。例三:原文为:托他们直是白托。改文为:托他们只是白托。例四:原文为:心里狠轻松似的。改文为:心里很轻松似的。

其中的例二和例四的改动,将“甚么”改为“什么”,“狠”改作“很”,是将白话文改得更合乎现代汉语的通用习惯,这对用作教材,以便让学生学到规范的现代汉语,是很有必要的。但例一和例三的改动则不然。再三是概括语,仅表明做某事的频率之高,作者在前文曾写及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说明他在下文书写时,这一词语也在他的视野之内,但他选用两三回,一方面延续了陈述的节奏,另一方面,正由于不是套话,才显示出了是实实在在的两至三回,而不是一般的抽象叙述。另一处改动,将“直是”改为“只是”,初看似乎没有什么差别。甚至也更通用些,但细细分析,原文说的托他们直是白托是简直是白托的意思,有笑父亲迂的意味。或者有人认为,这点区别太细微,实在不值得在此咬文嚼字,殊不知,朱自清行文的风格就颇得蕴藉之美,看似一字的差别,实已与他的文风大相径庭了。

又如,对孙犁先生的名篇《荷花淀》,编者在文字上改动颇多,除了个别几处将用法改得更通用、更合乎规范外,大多属不明文意而作的删改。

在小说开头部分,原文有这样的句子: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不知道。而改文则是: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也不知道。这里,原文的两个不知道是修辞的反复,通过这种反复,叙述者对白洋淀的无边无际、它的美及因这种美而在叙述者内心唤起的自豪和得意充分表现了出来。而改者忽略了这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加一“也”字,使修辞手法组合成的语句关系降格而为平平常常的语法式的并列结构。

再有,小说原文写道:水生拍打着水去追赶一个在水波上滚动的东西,是一包用精致纸盒装着的饼干。改文中的后句是:是一盒用精致纸盒装着的饼干。饼干是用精致纸盒包装的,所以改文将原文中的“一包”改为“一盒”,似乎更确切了,至少也跟同一句中的前后文对应起来,但问题是,饼干是在水波上滚动,水生在后面拍水追赶,所以最先究竟以何包装并不一目了然,原文用一含混的“一包”而不是确切的“一盒”,反而能表现出一段时间的流程,至少从读者的接受角度来分析,可以将这一信息分作三顿,即先是看到一包东西,其次是精致纸盒装着的,最后才确切指导东西是饼干。这既是读者获取信息从含混到清晰的一段流程,未尝也不可视做从水生的视角来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改文提前推出的清晰概念将本有流程的艺术化效果破坏了。

比较法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历史比较语言学 拉斯克 葆朴 雅各布・格里姆 洪堡特 奥古斯特・施莱歇 维尔纳 布鲁格曼 索绪尔 梅耶

一、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产生

(一)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奠基者

欧洲从文艺复兴到18世纪,特别是18世纪,经过几代学者的不懈努力,收集了大量的语言材料,汇编成多种语言的词表、词典、读本等,为历史比较语言学的诞生做了材料上的准备。大家都认为是德国的弗兰茨・葆朴(Franz Bopp)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第一个奠基者,因为他于1816年曾著《论梵语动词变位系统,与希腊语、拉丁语、波斯语和日耳曼语相比较》一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二) 拉斯克和他的《试论古斯堪的纳维亚语或冰岛语的起源》

丹麦学者拉斯克强调说,必须有条理地研究一种语言的总体结构,不可能只挑选几个细节或几个词汇,来与另一种语言相比,从而找出类似现象。他认为,不应过于注重词汇的统一性。他指出,在区域上相近的语言之间,必有无数的词相互来来往往,因而使得它们看上去十分相像,而实际上这种相像归因于词汇的借用,而不是因为有什么亲属关系。他认为更重要的是语法上的统一性,因为,无论一种语言借用多少词汇,其语法结构很少受到外部语言的影响,所以他认为语言的统一性是确定语言亲属关系的重要手段。

(三) 葆朴和他的《论梵语动词变位系统》和《比较语法》

德国语言学家葆朴的主要目的,从他的书名中就可以了解,他是要把梵语和欧洲、亚洲的好几种语言相比较,以求出他的语法形式的来源。他对于这几种语言的关系有一个很正确的看法。他不相信希腊语、拉丁语和其他欧洲的语言是由梵语变来的,也不相信梵语是由其他语言变来的。他认为它们都出于一种共同的原始语言,不过梵语比其他语言保存有更多的原始形式。

(四) 雅各布・格里姆和他的《德语语法》

德国著名学者雅各布・格里姆在1819年发表了《德语语法》第一版,其实这是一部日耳曼语言的比较法。格里姆强调,他是要描写语言,而不是为语言做任何规定。他说:“对语法中存在着普遍逻辑的说法,我十分反感,因为这种说法会把定义弄得分毫不差,固定不变,但却影响人们对语言的观察;而我认为,对语言的观察是语言科学的灵魂。”

二、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发展

(一)洪堡特和他的《人类语言结构的多样性》

德国学者洪堡特在《人类语言结构的多样性中》指出,在人脑力天生有着创造语言的能力。他说,语言是讲话者产生语言和理解语言的能力,而不是说话或写字所产生的可观察的结果。

(二)奥古斯特・施莱歇和他的《印欧语言比较语法手册》

奥古斯特・施莱歇(August Schleicher)在1861年出版了《印欧语言比较语法手册》。此书施莱歇并没有什么独到的见解和新发现,而是把前人的发现加以总结归纳。由于他擅长综合分析,组织材料,逻辑性强,文笔流畅,《手册》一书多年被视为权威性的语法书。

(三)历史比较语言学发展的新时期

历史比较语言学自建立后发展到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有关的期刊也出了好几种,其中最有名的是库恩(Adalbert Kuhn)主编的《比较语言学杂志》。这个杂志自1852年起发刊,多只限于日耳曼、希腊、拉丁诸语言的比较研究。1858年,库恩还和施莱歇合编一种《比较语言期刊》,研究范围扩大到其他语系。

(四)维尔纳和“维尔纳定律”

丹麦学者维尔纳在历史比较学上最重大的贡献是解决了“格里姆定律”中一个大家认为没法解决的问题。维尔纳有一天无意中看到这些变化不同的词在梵语的相当的词里面,它们的重音的位置都是不同的。他觉得很奇怪,于是把许多有关的材料拿来比较研究,结果找出了这个谜底。

(五)布鲁格曼和“新语法学派”在历史比较语言学上的贡献

德国语言学家布鲁格曼和他的朋友奥斯脱霍夫等办了一个刊物叫做《形态学研究》,后来布鲁格曼跟他的几个朋友组成了一个“新语法学派”。布鲁格曼于1886年出版《比较语法纲要》一书,1904年还出了一本《比较语法简编》都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重要著作。

(六)索绪尔和他的贡献

施莱歇对元音的变化提出过错误的假设,他认为原始印欧语只有三个元音a、i、u,其中a又长又短。随后许多语言学家经过对梵语的进一步研究证明了原始印欧语应该有五个元音:a、i、u、e、o。在发现有五个元音之后,人们开始注意到元音的变化规律,但是总会被一些例外打破。

后来,瑞士伟大的语言学家索绪尔在1878年发表了他那篇惊人的代表作《论印欧语言中元音的原始系统》中提出了新的假设。他把古印欧语的四个领读元音n、m、l、r和整个元音系统都概括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并且很巧妙地解释了印欧语言中大家认为很难解决的a、ē、ō和a、ā、ō几个原因交替的问题。

(七)梅耶关于历史比较语言学的著作

法国著名语言学家梅耶是索绪尔的学生,他一生著作颇丰,多是与历史比较语言学有关的,其中尤以《印欧系语言比较研究导论》,《印欧语方言》,《日耳曼族语的一般特征》,《共同斯拉夫语》等最为重要。1925年他应邀到挪威奥斯洛“比较文化研究所”去进行学术演讲,讲后将讲稿整理成《历史语言学中的比较方法》一书出版,一般认为是关于历史比较法的最好的书。

梅耶博闻强记,掌握有许多语言的实际材料;他对于历史比较语言学所做的差不多是一种总结性工作,从来没有抹杀前人的成绩,也毫不迁就他们的错误的见解。每本书都先说明有关各种语言的情况,然后分论它们的语音、形态、句法和词汇。这些有关历史比较语言学的著作可以说是比较全面的。

参考文献:

[1]《语言学史概要》 岑麒祥编著

[2]《外国语言学概述――流派和代表人物》 赵世开主编

[3]《历史语言学》 吴安其编

[4]《历史语言学中的比较方法》 梅耶著

[5]《西方语言学流派》 刘润清著

作者简介:

常荃(1992.05.04),女,辽宁省兴城市, 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对外汉语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