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课堂教学技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打动情感,丝丝入扣,水到渠成。
以姜雪静老师出示的五年级语文《鸽血染红的求救信》一课为例。
整节课的教学流程分为三大版块。
(一)创设情境,倒叙入课
姜老师首先为同学们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动物与人类之间的故事的结局,引出碑文,让同学们说说从碑文中你知道了什么?还想了解什么?让学生们带着疑问一起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姜老师让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使学生了解故事的梗概:课文讲了一对军鸽在危难中营救6位军人生命的感人故事。
(三)精品细读,感悟主旨
姜老师以六位军人陷入了怎样的困境?他们为什么向一对军鸽行军礼?在送信的途中两只军鸽遇到了哪些困难和危险?这几个问题为主要线索,引导学生进行品读感悟。通过自由读、个别读、速读、引读、接读、齐读等多种朗读形式让学生走进文本,升华情感。学生在读、思、品、悟中进行评议的藕花深入,踏上与作者心灵对话的通幽曲径。
【案例赏析】
这是姜老师在教育局举办的首届林鹰杯骨干教师评选活动中成功出示的一节课,通过综合评审,姜老师被评为局首届林鹰杯骨干教师,同时获得局工会举办的教育系统第二届首席教师的光荣称号。姜老师煽情的教学语言,使所有在座听课的教育局领导、评委和我校教师无不为之动容,潸然泪下。这节课姜老师的教学流程是整节课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文章的段落、语句,体会文章的中心,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两只军鸽舍生忘死、勇敢顽强的高贵品质,渗透出动物与人类之间的人文思想,培养了学生合理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做到了长文短教,提炼重点,情境创设,熏陶感染,激感。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41-1413(2012)01-0000-01
摘要:化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高中化学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的情操;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影响,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有效;技巧;实验;提问;效率
引言
课堂组织教学是一项融科学和艺术于一体的富有创造性的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教师不仅要懂得课堂教学规律,掌握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还必须关注每一位学生,运用一定的教学技巧。如果一节课始终都平铺直叙,那就缺乏课堂教学应有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高中化学教学技巧种类繁多,在化学课堂上常用的技巧有: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趣味试验、提问、学生分组讨论等。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技巧来组织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课堂实验技巧
(一)实验与学生学习化学的联系
我国著名的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曾说过:“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同时在知识更新迅速的时代,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的一环。
(二)课堂实验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实验的安排要具有明确的目的,要对教学目的的实现有帮助。
(2)实验活动应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
(3) 实验前要讲清楚操作,原理,装置以及注意事项。
(4) 试验时要求学生注意观察,记录,思考。
(三)实验技巧在课堂中的应用
(1)重视演示实验教学
演示实验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亲自表演示范的实验,在演示实验过程中,同时指导学生观察现象,启发他们进行思维,获得理性认识,演示实验是中学生认识化学知识的开始。它对于基础知识的教授,学生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的效果,以至整个教学能达到预期的目的,都有重要的作用。
在教学中教师应按要求认真做好演示实验,课前要进行周密的准备,应使演示实验的现象明显,效果良好,使全班学生都能看清楚,教师应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上给学生示范,启发引导学生从生动的直观上升到抽象的思维。教材上每一章节安排的演示实验很全面,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些演示实验,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加强学生对基本概念和物质性质的理解。
教师演示的示范性是不容忽视的,对学生起着很大的潜移默化的作用,由于学生模仿力强,因此教师演示,不仅要规范,还要熟练、整洁、有条不紊,从容不迫,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去影响学生,为此,课任老师要做到以下几点:实验目的明确;实验现象明显准确;实验操作规范安全。
(2) 注重学生分组实验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可以有效地训练他们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培养独立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得出科学结论,学会一定的认识自然的科学方法,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当前,由于学校实验条件的限制及各校条件的差异,各校学生动手能力差异大,同时由于课时限制,在实验教学中缺乏严格的持久的训练计划和不敢放手发动学生参与教学造成的,学生开始接触实验时,操作协调性并不好,教师最好采用边讲边实验的方法给学生示范性的操作指导,指出不足重复演示,同时让学生反复练,在基本操作熟练的基础上,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学生实验,最终努力使学生操作动作协调熟练,有条理性,操作速度在逐渐加快,准确性不断提高,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
二、课堂提问的技巧
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门艺术。但是我们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往往流于形式,表面上师生一问一答,实际上缺乏实用价值,造成了课时浪费现象。如何使课堂提问成为有效提问,真正起到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能力,提高课堂效率的作用呢?
我们教师应该研究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与艺术,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学习过程,设计有效提问,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提问内容要目的明确,要紧扣学生实际
设计提问必须要目的明确,一般来说,课堂提问有检查性提问、总结性提问、提示性提问和暗示性提问等几个方面,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目标设计相应问题,安排好提问顺序。所提问题应该为课堂教学内容服务,每次提问都应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对旧知识的回顾,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目标,那种漫无目的的盲目提问会让学生感到不着边际和无所适从,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教师提问应从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和学习状况出发,所提问题应是学生通过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推导、运算能够回答的问题,而不是超出学生实际水平的难题,这样不利于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不能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既浪费时间又到不到实际效果。
(二) 提问面要广,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对学生的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只局限于少数优秀生,要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要注意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对回答错误或者不会回答的学生,要耐心引导启发,不可严加批评和指责,对于积极回答的学生要给予鼓励,使教师提问和学生回答在融洽友好的气氛中进行,以达到预期效果。
(三) 提问时机要恰当,不宜过多
一般来说,课堂提问有课前复习提问、导入新课提问、课间引导启发学生提问和课后总结性提问。虽然一节课提问次数没有确定,但是要把握提问时机,不宜过多。何时提问,提问什么问题,一般课前应设计好,提问要问到关键处,问到点子上,问出水平来。当学生在听课中流露出迷茫的眼神时,教师应及时提问,便于发现问题。并且教师要注意提问的方式,要尽可能的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都参与到课堂中来。
三、结束语
尽管每种课堂教学技巧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如果我们能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去思考,灵活地把它们运用于实际教学中,就一定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翟远杰 《加强实验教学的尝试》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196期 1999年
[2]周忠林 《浅谈课堂提问的技巧》 教师论坛 2007年
1.1合理分组
在一个班级中,将学生分为6-8人一组。教师先订好组合的原则:按计算机操作的熟练程度、识图的基础知识和组织能力的强弱进行分组,每组设立一个小组长、一个副组长,全班设立一个课代表。然后由学生自由组合,之后,教师对小组成员作适当调整,以使各组得到最佳的组合,满足教学需要。
1.2以任务驱动法引领、采用工作仿真模式
将竞赛的内容融入课堂教学中,以项目为主线,以任务的方式下达给学生,明确这些任务是实际工作中的项目任务,让学生以“工作项目任务”为动力,完成竞赛内容,增加他们的成就感。
1.3采用激励机制,提升师生的参与度
我们的教育面向的是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积极参与。自2006年以来,学校每年都举办校级技能大赛,将技能大赛与常规教学相融合,制订了大赛奖励办法和技能大赛管理制度。
1.4激励老师到企业上岗挂职,提高教师的能力水平
职业技能大赛对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水平要求很高,且竞赛内容反映了行业的发展动向及最新技术,因此,作为指导教师,必须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而且要跟上时代的发展,将企业的最新技术带回到课堂。技能竞赛涉及的学科范围较广,如果由一个教师来承担,任务是非常艰巨的。
2将技能竞赛引入课堂教学的效果
2.1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便于课堂纪律的组织和管理
采取竞赛方式教学后,课堂的气氛活跃了,学生参与度得到提升。从完成作业情况来看,以往每个班总存在十多个学生欠交作业的情况,作业提交率只有70%左右,现在这种情况大为改观,作业提交率高达94%,平均一个班只有2到3个学生欠交作业。同时,学生提问的积极性也有所提高。
2.2提高教学效果,提升中职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
采取竞赛教学模式后,有效地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使校企合作得到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技能得到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与以往相比得到提高,班级的建筑CAD课程的平均成绩也由以前的64分提高到现在的76分,及格率、优秀和良好等级的人数有较大提升。
2.3增强中职学生的竞争观念和协作精神,培养团队合作与竞争意识
把技能大赛引入课堂教学,将企业的竞争和协作的观念引入到常规教学中,采用分组竞赛的形式,让学生体验了竞争和协作带来的愉悦,认识到了个体存在的价值,提高了个人的能力,增强了竞争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2.4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培养了一批教学水平高、专业能力强的教师
采用竞赛式教学,教师在上课和备课上更下足功夫,并在课后不断地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到企业中去挂职,锻炼自己,提升自己。现在教师参与顶岗挂职的人数逐年攀升,部分专业教师也成为企业的专家。
2.5建立了技能大赛与教学相结合的平台,完善了教学制度
学校每年都举办一次校级技能大赛,建立技能大赛的实训室,制订相关的竞赛激励制度。要求每个学生在校期间至少要报名参加一次技能大赛,对获奖的学生还给予学分和物质奖励。
3结束语
【摘要】微格教学是国外师范教育中普遍采用的,以课堂开设形式培训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一种方法。它在理论上广泛吸取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分类、课堂教学相互作用分析、教学评价等先进的教育思想。在实践中,它不仅适应于教育学、心理学的发展,而且迎合了理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师范教育改革的需要。本文从微格教学的特征、微格教学的作用、微格教学的程序和微格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等四个方面阐述了运用微格教学培训学生课堂教学技能的过程,旨在抛砖引玉,促进微格教学的普及和发展。
【关键词】微格教学;课堂教学技能培养;运用与探索
Abstract: Miniature teaching is a method widely used in teachers’ education abroad and it can train students’ practical operating abilities in the form of classroom. It takes in advanced educating ideas such as teaching design, the classification of teaching aims, the analysis of classroom-teaching interaction, teaching evaluation and so on. In reality, it not only adapts itself but also caters to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teaching reform. I illustrate the process of training students’ classroom teaching skills by means of miniature teaching from the four aspec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iniature teaching, the function of miniature teaching, the procedures of miniature teaching and the problem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in miniature teaching. I intend to cast a brick to attract jade and speed up the popularity and development of miniature teaching.
Key words: miniature teaching, the training of classroom teaching skills; the application and inquiry.
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又称“微型教学”、“微观教学”、“小型教学”,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在1963年推出的一种新型的师资训练方法。它旨在训练师范生的技能和提高在职教师的基本教学技巧。70年代后,这种师资培训方法迅速在全美流行,而且影响到西欧、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区和国家。现在,这种模式的效果已为世界发达国家所广泛承认,其运用范围已从师范院校向成人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教育管理等领域发展。发展中国家也开始接受、学习这种模式,可以说,作为师资培训的一种新模式的微格教学,目前已为全世界所接受。
一、微格教学的特征
微格教学,是一种缩小的教学,它是一个将复杂的教学过程分解成许多容易掌握的具体单一的技能,并对每一技能提出训练目标,在较短时间内对师范生或在职教师进行反复训练,以提高受训者教学技能的师资培训模式。微格教学模式具有以下特征:
(一) 班级人数要少
组织微格教学课堂要根据原教学班的人数灵活掌握,一般一个组只有7—9名学生,而且学生可以频繁地调换,轮换扮演教师、学生和评价员角色,以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充分的机会得到训练和个别指导。
(二) 上课时间要短
每次上课的时间很短,通常在10—20分钟之间,完成预定教学计划。在这期间集中训练某一单项教学技能,以便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这项技能。
(三) 教学内容短小
在微格教学模式中,教学的内容被分解成一项一项的教学技能,每次上课只训练一种技能或某一个侧面,有时候这个侧面是非常具体的,这样教学内容就必然少了。
(四) 运用视听设备
微格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运用现代录像设备将教学技能培训实践记录下来,使受训者获得其教学行为的直接反馈,并运用慢速、定格等手段在课后进行反复讨论、分析。视听设备的运用使师资培训方式从师徒学艺的经验型转变成有目的进行某一技能培训的科学型,故微格教学模式又称作录像反馈教学培训法。
(五) 心理负担微小
由于上课时间短,教学内容少,且班级人数不多,即使试教失败也不会对扮演学生的人产生不良影响,也不必为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而担心。这样可以使受训者的紧张感减少到比较弱的程度,增加自信心与成功感。
二、微格教学的作用
微格教学在培训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上开辟了一个新天地,同时也给受训者提高自我认识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
(一) 中介性
教师在教法课教学中,可以将现代教学论中一些基本理论与自己多年的知识和教学实际经验相融合,直接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微格教学过程中进行尝试。所以,微格教学具有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中介性。
(二) 操作性
微格教学是缩小了的课堂,它将复杂的教学过程分解为具体的、比较单一的个体教学技能,同时确定了可达到的操作性目标。这样的目标明确集中,可变因素少,易于控制,便于实践和提高,可操作性强。
(三) 重复性
通过录像反馈和小组评价,被培训者很容易发现自己的问题与不足,取长补短,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特别是对差距较大、问题较多的学生,在指导教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也能结合自身的特点,重新设计具有自己风格特色的教学方案,较快地掌握某种课堂教学技能的运作规律。
(四) 评价性
微格教学是运用现代化的视听设备作为记录手段,提供反馈信息。这种方式,反馈准确度高、真实性强、信息量大,并可重复反馈,便于自我分析评价和集体讨论评价。
三、微格教学的步骤
微格教学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应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如录像、录音等),对师范学生和在职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的一种系统方法。微格教学的基本模式是准备—试讲—再准备—再试讲。其实施步骤共分为从制定教学计划开始到教学实习为止的六大步骤(如下图):
制定微格教学计划
确定培训内容、标准和编写教案
提供示范
微格教学实践与微格课堂角色扮演准确记录
重放录像,信息反馈,自我分析、讨论与评价
修改教案
微格教学结束
微格教学的步骤
它以“大目标、小步子,步步落实,螺旋上升”为策略,将驾驭复杂的课堂教学过程所需的“大”教学能力分解为各种“小”教学技能,并进行科学分类,以“小”的技能为“步子”进行单独训练,反复循环训练并螺旋上升,最终完成整体的目标——“大”的教学能力。它运用现代视听设备及技术及时进行信息反馈,能使被受训者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直接观察、分析、评估和调整,可以迅速地达到训练目的。
四、微格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微格教学方法大面积训练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在训练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协调关系
(一)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之间的关系
学生是微格教学的主体,这是微格教学过程中的客观存在。由于学生未上过讲台,没有教学经验,缺乏教学技巧的运用,所以学生必须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微格教学各个环节的工作,才能较全面地了解教学过程。学生只有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独立完成,才能有比较深刻的感受和体会,从而逐步掌握各种教学技能。教师必须发挥主导作用,从学情出发,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指导学生进行教学设计和进行课堂教学。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学生的学是为了将来离开教师能更好地自己完成教学设计和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指导教师主要在于宏观指导和微观启发。
(二)微格教学技能与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技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与教学有关的知识和经验,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行为方式。教学技能可通过学习来掌握,在练习实践中得到巩固和发展。教学方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所使用的工作方法。教学方法的采用,取决于教育性质和教育目的,取决于教材的性质,取决于教学手段,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实现的。教学技能是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表现的行为。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教学方法的指导,帮助他们进行教学技能的训练。
(三)学生宽松气氛与教师严格管理之间的关系
微格教学扮演学生的对象尽可能是扮演教师的知己,使受训学生能够在一种宽松气氛中进行,以减少受训学生的心理压力。这种宽松气氛对微格教学的效果是十分重要的,但是这种宽松气氛并不是让学生脱离严格的管理而随心所欲。用微格教学方法大面积训练师范生教学技能,严格的组织管理是关键。在组织学生进行微格教学训练时,组织机构要落实,训练计划要明确,各种记录要具体、详细。实施训练计划时,要严格做到每个环节按预定目标进行,才能保证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四)固定时间训练与学生自由训练之间的关系
用微格教学方法大面积训练师范生的教学技能,时间安排必须要科学、合理。在训练研究过程中,采取固定时间与学生自由训练相结合的方式。固定时间训练是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在规定时间和地点进行训练。一般来说,大部分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训练能达到训练目标,但是仍有部分学生距训练目标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对于这部分学生指导教师要耐心的进行个别辅导,充分给予他们发挥能力的机会,让这些学生根据自身情况组成小组,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训练,直至达到基本要求。
(五)教师组织评价和学生组织评价之间的关系
在反馈评价过程中,指导教师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教师一方面要让学生参与评价,努力提高学生的评价意识,什么样的课是一节好课,要正确评价他人,尽量减少评价表统计结果的失真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评价表统计的结果,再与实际录像相配合,作出判断和结论,肯定优点,指出缺点,提出改进的方案和措施。学生组成评价小组,其成员可以是要好的知心朋友,也可以邀请“教学能力”较强的学生参与,在评价过程中,注重本人和他人评述各种技能的表现状况,提出改进建议,使受训者充分了解自己,认识自己,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廷明微型教学模式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1998,(2)。
新课程标准在实施目标上突出了教学的三维目标,品质与素养、能力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位一体。新教材的最大特点是将化学知识情景化,这就为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供了有效途径和生动载体。新课程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科知识要点,同时让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勤于思维,在多元、探究、协作的大课堂中求得知识与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挖掘新教材,领悟新理念,把握教学课堂“放”的艺术
1.“放”之有纲
“放”不是指教师放手不管,任其自流,而是有目的、有计划性的放。这个“纲”就是全面理解教材结构,准确把握必修模块的教学要求。首先是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其次是教学重点、难点和学生的困惑难解之处。在“放”的阶段,学生的学习虽然有教师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来引导、规范,但学生的认知不可避免地带有片面性,带有肤浅、零乱的特点。从课程设计来看,必修模块的目的是促进全体高中生形成最基本的科学素养,因此必须强调其基础性。同样的知识内容,在新、旧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其教学要求也不相同。如“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在必修模块中是作为化学反应的分类类型来介绍的,其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从化合价变化的角度理解和判断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而对于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数及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将在相应的选修模块中进一步学习。教师对内容深广度要求的处理要做好严格的把握,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教学设计,适当拔高。
2.“放”之有度
“度”作为衡量客观事物的尺度、标准、是普遍存在的,如排球比赛要求一传到位;锻冶工作要求掌握火候;艺术表演要求恰到好处,化学教学也有自己的“度”,教师在教学中,哪些该讲,哪些不该讲,哪些多讲,哪些少讲,哪些先讲,哪些后讲,哪些点上讲,哪些面上讲,都应该全盘考虑、认真推敲。教学中内容适宜、方法恰当、节奏和谐,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这就是我们所要求的“度”。我很欣赏有老师提出的“跳摘法”,这种教学法的神韵在于一个“跳”字,学生的能力在一跳一摘中获得了提高,学生跳起摸高的位置就是我们教学“度”的上限。要求过低,学生学习无压力,容易滋生懒惰情绪,不利于知识的掌握;要求过高,学生不能接受掌握,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同样不利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物质的量”这部分在必修课程中无论是内容还是教学课时安排上都显得较少。物质的量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学生经常将有关概念混淆,对物质的量的理解和掌握要有一个过程,要经过反复训练,所以我们补充讲解习题到四个课时,这样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突破难点问题,为今后化学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放”之有法
化学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有明确的课程意识,要站在整个中学化学课程系统的高度去审视必修课程模块。即不仅要考虑“怎么教”的问题,而且要考虑“为什么教”“为什么要这样教”“教到什么程度”等问题,这就要求对化学必修课程模块的地位和功能、目标和要求有正确的认识。教师在研究化学教学方法,不断改进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变学生“学会”为“会学”,授学生以“法”,从而让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新技能的道路上脚踏实地,练有所得,学有所获;切忌满天撒网,无头无序,纵不能拉,横不能收。比如,在探究“Fe(OH)2的制备装置”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先创设情境,展示老教材的实验装置并演示实验过程,然后启发学生思考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方案让学生自己设计,问题由学生自己提,实验让学生自己做,结论让学生自己去总结。这样,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探究氛围中,就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实现新课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
三、走进新课标,在实践教学中总结课堂“放”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