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变色龙的作者

变色龙的作者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变色龙的作者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变色龙的作者

变色龙的作者范文第1篇

代晓琴,四川省遂宁市人,世界华人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会员,遂宁市作家协会会员。著有《小盐粒和妈妈失散之后》《宝贝最爱读的科学童话》《一只会发光的羊》《第一本法律故事》等儿童文学作品。

在《科学启蒙》《世界儿童》等报刊发表作品500余篇;创作的童话《我宣布》《该怎么说》《送太阳》《这一个不算数》等入选《幼儿多元潜能开发课程》《2011年中国最佳幼儿文学》;科学童话《赖斯的磨难》获“良春杯”常州市第二届科普文学大赛优秀奖;创作的童谣《幸福花》获“第五届全国优秀童谣奖”二等奖。

[内容简介]

《宝贝最爱读的科学童话》为“宝贝最爱读大系”中的科学童话系列,是一套适合小学生阅读的科学童话丛书,分为4册,精选了作者在国家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的科学童话120篇,内容涉及动物、植物及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知识,并以孩子喜闻乐见的故事形式呈现。

该丛书以故事传递科学知识,角度新,立意高,用孩子的语言讲述童话故事,符合孩子的心理特征和接受能力,得到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第五届鲁迅文学奖得主谭旭东教授的首肯和倾力推荐。

这套书的内容、故事贴近孩子的生活,能激起孩子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孩子阅读的兴趣。孩子们在快乐阅读的同时受到科学的启迪,很好地培养了情感、态度、价值观。

另外,这套书还获得“第二届世界华人科普奖”新秀金奖,世界华人科普奖系全球华语科普最高奖。

[精华分享]

一、背上的星星

螳螂哥哥成为菜园护卫了,他身穿新制服,架着两把大刀,威风凛凛。

这时,一群瓢虫从远处飞来。

“干什么的?”螳螂哥哥威严地喝道。

“消灭蚜虫!”瓢虫们异口同声地说。

“好好干哦!”螳螂哥哥抖了抖那身制服,继续巡逻。

“呀,菜叶子被谁偷吃了?”突然,他发现地里菜叶变少了。“不是我!”瓢虫们都晃着脑袋说。

“不管,不管,你们都出去!”螳螂哥哥把瓢虫们全都往外赶。

蜻蜓姐姐在一旁早就看明白了。她让瓢虫们站成一排,然后转过身去。螳螂哥哥忍着火儿,想看她有什么办法。

“1、2、3……”蜻蜓姐姐仔细数着瓢虫背上的黑点,很快露出了笑容。“小偷就是你!”一只瓢虫撒腿想跑,被螳螂哥哥一把逮住了。

“你怎么知道是他呢?”螳螂哥哥问。

“数他们背上的星星呀!七星和十三星的瓢虫专吃蚜虫,十星和二十八星的瓢虫专吃菜叶子。”蜻蜓姐姐解释说。

螳螂哥哥听后,立马把那只坏瓢虫赶出了菜园。

[睡前小问号]

瓢虫背上的斑点数目一样多吗?哪些瓢虫是益虫,哪些瓢虫是害虫呢?

不同种类的瓢虫背上的斑点数目是不一样多的。其中,七星和十三星瓢虫喜欢吃破坏庄稼的蚜虫,对人类有益,是益虫;十星和二十八星瓢虫喜欢吃植物的叶子,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害虫。

[知识档案馆]

瓢虫是小型昆虫,长得像半个圆球似的,它的脚很短,色彩鲜艳,背上有红、黑或黄色斑点。全世界有超过5000种以上的瓢虫,其中450种生活在北美洲。

二、变色龙涂口红

星期天,小变色龙和妈妈一起去逛公园。

小变色龙在湖边拾起一支口红。他心想:要是我也涂上口红该有多好看呀。

“哇!原来涂上口红的我是如此耀眼!”小变色龙干脆把口红涂得浑身都是。

“抓住他!”一条大蛇不知从哪儿钻出来,呐喊着奔过来,“抓住他……”

“妈妈,救命呀……”小变色龙绝望地哀鸣着。

就在千钧一发之际,小变色龙的妈妈来了,她奋不顾身地向大蛇扑去。大蛇见势不妙,掉头就跑。

“妈妈!”小变色龙哭着躲进妈妈的怀里。

妈妈看着小变色龙滑稽的模样说道:“傻孩子,你在干啥呀?是出血了吗?”

“不是,”小变色龙说,“我在草丛中拾到一支口红。我认为红颜色最好看,可我刚刚涂完,大蛇就追来了。”

“好看的东西不一定卫生、适用。”妈妈说,“我们的身体是世界上最棒的。我们的皮肤有三层色素细胞,可以根据环境、温度和心情而改变颜色。”

说完,妈妈带着小变色龙跳进湖里,帮他洗去身上的红颜色。一会儿,小变色龙的皮肤就变得和湖水一样,蓝幽幽的。他们跳上湖岸,走进草丛中,身体又变成草一样的绿色了。

[睡前小问号]

为什么小变色龙跳进湖里,皮肤会变得蓝幽幽的,而走进草丛,皮肤又变得绿莹莹的了?变色龙变色的目的是什么呢?

变色龙的皮肤会随着环境、温度和心情的变化而改变颜色,所以,小变色龙跳进湖里,皮肤会变得蓝幽幽的,而走进草丛后,又变得绿莹莹的了。

变色龙变色的目的是为了保护自己免受侵袭,使自己能生存下来。

变色龙的作者范文第2篇

关键词:标题 含义 作用 思路指导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总的来说,叙事、写景、抒怀类文章的标题一般都具有深刻的含义,或者隐含有多重的意思。正确理解这类文章标题的含义或作用,有助于学生领悟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理清文章思路。因此,对标题的分析理解就显得尤其重要,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或作用,也就成了历年中考考查的一个热门的知识点。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题型:(一)谈谈你对文章题目的理解。(二)这个题目有什么含义?(三)试分析题目的作用(好处、妙处)。(四)给文章加(换)个题目。(五)标题好不好?能不能换另外一个?

一、标题的含义

要分析标题的含义,一般要结合全文的内容、主旨以及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来分析。

解答时,既要答出题目的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含义,还要答出题目的深层含义,如引申义、比喻义或象征义等。有的标题一语双关,如《心声》,文章表层含义是指李京京的心声,他渴望朗读课文。而深层含义则是指他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理解和尊重;渴望父母和谐,家庭温暖;渴望亲情和友谊,想念爷爷和儿时玩伴;渴望情感的倾诉与宣泄。除此之外,还指作者的心声,作者希望教师能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给予每个学生相同的关心和发展机会。解答时既要答出题目的表层含义,还要答出题目的深层含义。我们可用这样的格式来作答:“既是指(表层含义)……也还是指(深层含义)……”如果题目中运用了修辞,还要还原它的本义再分析作用。

如果标题是比喻性的,文中往往不会围绕标题的字面意思来展开叙述,我们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或象征义,从而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如《变色龙》这个标题,“变色龙”的字面意思是一种善于变色的蜥蜴,而契诃夫的《变色龙》中的“变色龙”是比喻像变色龙一样的奥楚蔑洛夫。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主人公善变(见风使舵)的性格,具有极强的讽刺性。

再如2006年河北中考记叙文阅读《我看到了一条河》,其中有这样一题: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从故事情节来看,问题中的“河”是实实在在的,“我”看到了它后态度有什么变化呢?结合原文可知,“我”把它当成了最后的机会,坚信自己能赢,并两次强烈要求停车,这些都能体现我乐于寻找挑战的性格特点,所以说,“河”比喻的是机会,题目的含义是:“我”找到了一次挑战的机会。

二、标题的作用

标题的作用有很多,有的交作对象,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有的交代主要内容,如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有的交代故事发生环境,如孙犁的《芦花荡》;有的作为线索(或暗含线索)贯穿全文,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的揭示主旨(或暗示主旨),如王剑冰的《绝版的周庄》,“绝版”一在表明周庄的不可复制性,二在表明作者对江南古镇周庄被现代商业日渐侵蚀的忧虑,这也就是文章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有的具有象征意义,如《海燕》,海燕就象征着英勇无畏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有的是作者感情和思想变化的触发点,如《那条河流》;有的引用古诗,增添文章的诗意(或文学性),如《满架秋风扁豆花》;有的富有哲理,引人深思,如《心灵是一棵会开花的树》;有的新颖醒目,吸引读者,如《不吸烟的007》;有的制造悬念,吸引读者,如2008年江苏南京中考卷的《田野上的白发》。

对题目的作用应多角度理解,如《背影》:既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又抓住外貌特写镜头表现父子深情这一主旨。《阿长与〈山海经〉》既交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突出了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这件事,又表现出阿长真诚、善良和乐于助人的品质,还表明了我的感激和怀念。《心声》一语双关,表层意思是李京京在课堂上十分渴望读课文,深层意思是需要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理解和尊重;需要父母和好,家庭温暖,需要亲情和友情,也还是指作者的心声,作者希望教师能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给予每个人相同的关心和发展机会。2008年江苏南京中考卷的《田野上的白发》中的“白发”的作用就有好几点:(1)“白发”是全文的叙事线索;(2)“白发”是母亲的形象特征(交作对象);(3)敲盆赶鼠、跪着插秧时的“白发”,突出母亲的辛劳(交代主要内容);(4)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心疼、对母亲的爱和对母亲怀念(透露情感主旨)。

三、答题思路指导

1.标题的表层含义

如解释标题中某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或点明文章写作的对象,或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标题的深层含义

结合全文的内容、主旨来分析。如点明中心、揭示主旨,表明作者的情感态度,作者感情的触发点等。

3.结构上的作用

作为线索,贯穿全文。

4.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如运用比喻、拟人、双关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含蓄寓意、言简意丰、发人深思、新颖醒目、吸引读者。

5.表现手法

如象征手法,象征某人或某些品质,或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变色龙的作者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 提问方式 问题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3)01-0066-02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由此可见提问的重要性。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是具有挑战性的,提问能在无形之中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考验学生的反应速度,实质上也是在检验学生是否完全掌握了课文的基础知识以及重点和难点,是否能够理解透课文的精髓。那么,语文教师如何做到有效提问、高效提问呢?

一、全面了解教材

所谓全面了解教材,就是指教师在备课时对教材的了解是非常全面的,不管对哪个知识点都能解答得非常完美。因此,教师在讲新课之前,要先把教材读透,精心策划要提出的问题。教师应该明白的是,所有的问题都要围绕语文课本提出,体现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同时,教师所提出的各个问题之间要存在关联,由浅入深,以引导学生学习文章内容,体会文章的魅力,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讲解《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如果在课堂上陈述故事情节会花很多时间,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下工夫,高度概括文本,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领略文章要义。教师可以根据全文的故事发展,循序渐进地提出以下问题:

1.大臣们看布时的表现有什么共同之处?大臣们拍皇帝的马屁有什么好处?万一皇帝突然不玩这个游戏了怎么办?

2.文章中为什么只有小孩说出真话?其他人为什么依旧看着“热闹”?

3.皇帝这样荒唐和大臣们有什么关联?这个国家的命运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老师采用化难为易、化大为小的提问方法让学生开动脑筋,并且要求他们在思维上进行跳跃式的联想,进而让学生在《皇帝的新装》里得到这样的启示:作为国家的领导者,最重要的是要有自知自明,能够自尊自爱、不自欺欺人、不唯我独尊等,进而可以使学生明白无论是领导者还是普通人都应该清楚地认识自己,人最大的悲哀就是自欺。

二、科学提问

所谓科学提问,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让不同水平的学生来回答。这样不仅照顾了班里大多数学生,还能让回答问题的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

学习《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教师首先针对水平相对较低的学生提问:“你印象中的冬天是什么样的,它和文章中描写的冬天有什么相似之处?”这样的问题回答起来不仅没有什么难度,还可以鼓励学生回答问题,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然后,针对中等生提问:“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色,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目的,寄托了什么情感?”最后可针对优等生提出创造性的问题:“如果让你来写冬天,你会从文章中得到哪些启示性的语言?”教师想全面照顾不同水平的学生,尽可能地提高课堂效率,就必须要在问题的设置上进行科学性的探究,避免照顾不周,有失偏颇。

三、就关键词句提问

教师根据课本原文,在学生熟悉文字内容的基础上对关键句、关键词进行提问,这样是为了避免问题空洞,造成学生思维的欠缺、笼统和粗略。教师通过关键词或关键句子可以把学生的思维引入到文章内容上,以使学生形成严谨、实在的逻辑。

讲解《纪念白求恩》一文,在学生阅读文本之前,抓住“纪念” 这个关键词提问:“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来纪念白求恩?”教师可以通过这个问题来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阅读和思考,明确文章大意。学生根据问题会联想开来:为什么要纪念白求恩同志,他为我们做了什么?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什么?学生带着疑惑阅读课文,寻求答案。利用关键词和关键句发问,是教师采取的有目的性的阅读手段,它有利于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缩小思考的范围,节约课堂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四、比较性提问

语文教学中的比较性问题是比较多的,它是指将两篇课文进行比较之后提出问题,指出课文与课文,问题与问题之间存在着哪些联系亦或是相同点和不同之处。比较提问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比如阅读比较、作者的写作风格比较、文章主旨比较、写作手法的比较等。利用比较提问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养成对比思考的习惯。

例如对《孔乙己》和《范进中举》两文进行比较:孔乙己和范进都是穷困潦倒的读书人,他们的目的都是为了考中进士,走上仕途,并且两人经历了多次的应试都惨遭失败。范进一生参加了二十多次科举考试,终于在54岁的时候中了个举人,却喜极而悲,落了个疯癫的下场,而孔乙己到死也没能如愿考上。教师根据这两篇文章的故事情节提问:1.如果孔乙己也考上秀才,他会不会和范进一样喜极而疯;2.根据孔乙己和范进的事例说明科举考试给读书人带来了哪些伤害。运用比较提问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在比较中领悟更多的人生道理。

五、激浪式提问

激浪式提问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对问题探究的深刻性。教师运用激浪式的方式提问,必须注意各个问题之间的必然联系,如它们是否能够共同说明主题。一层一层深入发问,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习《变色龙》一文,根据题目不看原文,教师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说出变色龙是一种什么样子的动物?”最后得出的答案是:变色龙是一种爬行动物,属于蜥蜴类,它的奇特之处就是可以根据四周物体的颜色变化而改变自己的肤色,这种功能是为了保护自己免受其他动物的侵害。所以说,变色龙的自我保护能力非常强。教师在疏通原文之后让学生对比,文中的“变色龙”和动物变色龙有什么联系?进而提出问题:“作者为什么用动物的名字来作为文章标题?请指出奥楚蔑洛夫一共有几次变色,分别是什么?”教师通过激浪式提问,加深了学生对奥楚蔑洛夫形象的理解:他是一个见风使舵、媚上欺下、欺软怕硬、趋炎附势的人。另外,教师可以留一点时间让学生相互发问,来增加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六、迂回提问

迂回提问是指不根据常规思维模式进行提问,教师不从问题的正面切入,而从侧面就文章内容进行提问。这有利于引导学生在更广泛的思维领域里思考问题,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避免定式思维。

变色龙的作者范文第4篇

一、 在学生需求处开掘教学内容

年级不同,学生的知识、能力和认知特点也就有所差异。正是考虑到这一点,课程标准在设立“总目标”的基础上,还以学段为单元设置了不同学段的“分目标”,旨在引领教师在不同的年级段关注阅读教学不同的价值点。因此,选择教学内容时落实以学定教原则就是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规律和自身的发展需求,研制出适切的教学内容,种好自己的“责任田”。

以《燕子》一课为例,在不同的年级进行教学,其教学内容的选择也就应该产生相应的变化。如果在四年级教学,课程标准指出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在于“感受作品中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关键字词的表达作用”,不难看出中年级阅读教学关注的焦点应该在“词语表达精妙的体悟”上。针对这样的认知,教学内容可以确定为:借助文本鲜活语言,感受燕子的美好形象;品味作者描写燕子动作的精妙;感受春光烂漫、感受燕子的可爱……

如果在六年级教学,课标有了全新的教学目标,即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揣摩相关词语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鉴于此,教师可以把教学内容制定为:在赏析语言的基础上感受“景语皆情语”;对比赏析描写燕子飞行的语言,感受说明性语言的简约……

四年级聚焦关键字词的品味、感知,而六年级注重表达方法的体悟和情感意蕴的深度推敲,这些都是源于学生的具体学情研制出来的,契合学生的认知需求。

二、 在疏忽遗漏处出开掘教学内容

入选教材的文本都是文质兼美的典范之作,无论是遣词造句还是谋篇布局,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思考。但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他们对于作者蕴藏在文本中的独运匠心并不能完全体察,课文中很多看似平淡的语言却深藏精妙,有些段落看似普通却精妙绝伦,学生的阅读往往蜻蜓点水,匆匆掠过,难以品味文本语言散发出的芬芳,体悟不到艺术构思的精妙。阅读教学应该将学生阅读过程中形成的疏忽、遗漏之处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悉心体悟蕴藏在文本中的语言之景。

例如《变色龙》一课中对变色龙外形的描写,学生凭借自身的阅读经验,只能感受作者紧扣事物特点进行深入描写的写法,但未必能够发现作者精心选择教学内容的独具匠心。笔者在教学这一段时对学生自主阅读所能达到的高度有了准确估计,因此,除了引导学生借助关键字词体悟变色龙外形的特点外,还引导学生在阅读的疏忽之处驻足赏析――

变色龙有眼睛、有爪子……为什么不逐一写完,作者却选择了这些内容来写呢?学生在感知特点的基础上再度深入思考:紧扣事物特点展开描写不必面面俱到,应该选择最具代表性的内容。继而引导学生再度回归文本语言,紧扣“三角形”“凸起”“隆起”等词语进行辨析品味,让学生懂得刻画事物要在抓住特点的基础上,学会运用准确的语言进行表达,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阅读教学要提升学生体悟语言、感知结构的品位,教师要做文本特质与学生能力的链接者,开掘出学生无法洞察的文本之妙,将其作为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 在思维粗陋处开掘教学内容

由于思维习惯的影响,学生阅读文本往往停留于对文本信息内容的吸收与感悟处,对文本言语形式和写作本位的思考常常浅尝辄止,没有深入思考的习惯和意识。此时,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价值,在学生思维的浅薄处着力引导,将学生的思维朝着文本的深处漫溯。

执教《牛郎织女》一课时,笔者并没有止步于让学生体会王母娘娘的心狠手辣而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王母娘娘为什么会棒打鸳鸯,拆散牛郎织女?这两种不同的角色分别代表怎样的阶层?……从而将学生的思考力聚焦在民间故事创作特质中来:表达了劳动人民对爱情和自由生活的无限向往。就此轻轻一拨,学生对文本的内蕴就有了更为深入的思考,加深了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变色龙的作者范文第5篇

一、了解学情,精心设问

吃透教材与了解学情是教师进行设问的前提,教师在授课以前,要全面深入了解语文文本的内容与内涵,确保后续的课堂提问中所有问题都具备针对性,并有助于课堂教学的推动与开展,能够紧密围绕当时的课堂学习难点,体现重点,除了要让学生知道是什么以外,还要明白为什么。与此同时,问题的设置最好能为后续的讲述进行铺垫,并逐渐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在思考中探索文本,渐入佳境,体会作品语言文字运用的巧妙性,产生置身其中的喜悦感。

比如在学习《变色龙》一课,教师首先要明白是不是所有学生都在日常生活中对现实存在的“变色龙”有一定的了解,如果很多学生没有见过“变色龙”,那么将难以保证学生对主人公奥楚蔑洛夫性格的感悟,于是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视频通过简短记录片的形式展现真实的“变色龙”。随后循序渐进地设置如下问题:奥楚蔑洛夫的性格表现是什么?他表现出来的善变体现在哪些方面?从他不断转变的过程中能感受到唯一不变的地方是什么?他一变再变的原因又是什么?作者塑造这个奥楚蔑洛夫的形象用意何在?这五个问题有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的关系,有助于帮助学生逐渐深入地认识、了解人物个性,同时也能逐渐感悟到作者对作品的用意,这个过程也真正开启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思维。

二、掌握程度,科学提问

当前很多初中学校的课堂教学采用的是大班教学模式,面对众多的学生,遵循学生学习个体的差异性,教师的教学就要保证有层次有梯度,提问的具体对象也要有所选择,预防因为少数学生过于踊跃而忽略其他学生的情况发生。教师提问方式的选择可以通过个别代表或分组讨论的形式展开,也可以由学生进行抢答,以增强学生的竞争性,比如针对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要确保提问有一定的广度与深度,面对学困生,就要适当降低提问的难度。

如在教学《最后一课》时,针对小说中的故事背景与人物性格,教师在提问前要让学生在了解基本文意的基础上,由精彩的结果展开提问讨论模式,设置的问题是教师课堂板书的内容,为什么结尾处描述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的力量”呢?韩麦尔先生“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表现的是人的一种什么情绪?这一连串的动作性描写作为结果,有什么好处?这些问题事实上是一种严格的语文逻辑训练过程,教师在引导成绩好的学生进行思考时,也要适时点拨学困生加入其中,感知语言描述和运用的巧妙性,帮助其训练思维。

二、掌握机会,注意留白

语文教学除了要求教师传授语文知识以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创造精神,运用艺术性提问的方式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感悟能力与,但教师要引起注意的是,课堂上的各个节点中能否提问?这些都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性质而决定。因为提问本身就带有启发性,引导学生对重难点进行思考,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教师每次提问前都要充分考虑到自身的引导是否有效。

比如在学习《老山界》时,课文中提到了战士早上起来“抢一碗就吃”,教可以试探性提问“抢在文中是什么意思?是因为饭不够要跟大家抢吗”,很多学生不清楚这个试探有何用意?随后教师进行引导“小明因为起床太晚,上学要迟到了,妈妈给他做好饭他抢着就吃了一碗”,这样引用生活中的例子进行对比,很明确地了解“抢”是抢时间的含义。

三、灵活运用,因势导问

当前,初中语文教学课堂形式多样化,而学生针对问题的回答也五花八门,面对无法解答问题的学生,教师不可操之过急,应注重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应变能力,灵活运用各种机智的提问手段,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问,适时疏导,并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提问策略,才能保证提问的高效性。比如在学习《故乡》一课,鲁迅先生在对闰土展开肖像描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肖像描写上能够看出闰土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并主动给予暗示“紫色的圆脸、头上戴着一顶小毡帽、颈上套着银项圈……”,随后顺势提问,这些描写均表现了闰土的什么个性。因势导问下,学生很快衔接教师提示的思维,纷纷对提问进行抢答,最终达到提问学习的效果。

相关期刊更多

现代涂料与涂装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昊华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染料与染色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毛纺科技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