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行政区划调整

行政区划调整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行政区划调整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行政区划调整范文第1篇

今天的镇(镇镇)撤镇建街道动员大会暨授牌授印仪式是经区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召开的,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市区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浙政函〔〕122号)和《市人民政府关于区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温政函〔〕57号)精神,撤销我区、、、镇、仙岩5个镇建制,其行政区域改由区政府直辖,并设立街道、街道、街道、镇街道、街道办事处,调整后瓯海镇街格局由目前6镇7街改为12街1镇。刚才,区民政局同志宣布了省、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区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区委组织部同志宣布了镇改街道后的相关机构设置和干部人事任免的通知,并举行了授牌授印仪式。新的街道党工委书记()也做了很好的表态发言。

同志们,这次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是事关我区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一件大事,是加快我区城市化进程,全面推进现代化新瓯海建设的一件大事,也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近来非常关注的一件大事。希望大家一定要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高度负责的态度,共同落实好行政区划调整及其后续工作。

下面,我代表区委简单强调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这次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重大意义,把思想统一到省、市政府的批复精神和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

此次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总的说,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加快城市化步伐和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通过这样调整,有利于理顺区镇(街)管理体制和条、块关系,减少行政开支,有利于促进政府的高效运转。对此,区委、区政府非常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调整方案从年初开始酝酿,期间进行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成立区划调整工作领导小组,并对、郭溪、潘桥、泽雅、镇、仙岩等6个镇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征求了人大政协、有关专家等方方面面的意见。这次区划调整,也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省民政厅和市民政等部门非常重视我区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工作,多次来我区调查研究,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应该说,现在批复下来的这个方案,是经过区委、区政府反复论证,上级领导充分研究,统筹考虑各方意见确定下来的,是一个求真务实、便于操作的方案,是一个有利于我区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维护稳定的积极稳妥的方案。下步,大家务必要从加快推进瓯海建设的全局高度,充分认识这次行政区划调整的重大意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市政府的批复精神上来,统一到区委、区政府的重大决策上来。

二、加强领导,细致稳妥,为推进这次乡镇行政区划调整营造良好氛围

这次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是我区行政体制关系的一次重大变动。虽然行政区划调整工作符合我区长远发展方向和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工作量大,政策性强,涉及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包括我们预计到的和尚未预计到的问题,方方面面的工作千头万绪,任务十分繁重。下步要马上做好落实的是:一要做好宣传发动。新建街道是这次调整工作的主要实施者,会后,要抓紧召开由全体机关干部、部分企事业负责人、村(社区)负责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老干部代表等参加的撤镇设街大会,进行具体工作部署,明确工作要求,把全街道的思想统一到区委、区政府的决策上来。二要确保工作平稳延续。新建街道行政事业单位的设置,由区编委办提出具体方案,报经批准后执行。有关工商营业执照、社会团体登记证、房屋所有权证、卫生许可证、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等证照变更,由有关部门作相应变更,新建街道的有关印章、衔牌制发由区委办、区府办另行发文明确。区委、区政府和区级有关部门针对原镇的各项政策要继续保持不变;原镇以政府名义或政府委托部门制订的各类民事合同继续有效等,要确保社会稳定、工作有序。三要做好信息反馈。乡镇行政区划调整过程中难免出现各类新情况、新问题,新成立的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要及时转变角色,针对问题研究相应对策,并向区委、区政府做好有关工作汇报和信息上报等。

三、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为加快现代化城镇建设步伐增添新动力

行政区划调整范文第2篇

关键词:行政区划调整;城市化;合肥;芜湖;马鞍山

中图分类号:F2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2月23日

行政区划是国家权力的空间或者地域的分割和配置,包括地域范围、等级层次及行政中心的划分等。行政区划调整就是根据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需要,国家对各级行政单元进行适度的变动,主要包括行政区域范围、区域行政级别、行政区划层次和结构的变动等,通常是指行政区域范围的变动。行政区划的调整会对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甚至会改变城市发展的轨迹和方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行政区划调整较为频繁,对于各方面的影响研究也较多。如陈钊以四川省为例研究了地级行政区划调整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李开宇以广州市番禺区为例研究了行政区划调整对城市空间扩展的影响;石忆邵、徐妍菲以南汇并入浦东新区为例研究了这一调整对住宅价格变动的影响;尚正永、卢晓旭、张小林、吴启焰以江苏省淮安市为例研究了行政区划调整对城市地域结构演变的影响。

2011年国务院正式批复撤销地级市巢湖市,并分别将其划分到合肥、芜湖、马鞍山的管辖范围。这一重大的行政区划调整必将会对合肥、芜湖及马鞍山三市的城市化产生重要影响。

一、研究区概况和数据来源

(一)研究区概况。合肥是安徽省的省会,全省的经济、政治、文化、信息和金融商贸中心,皖江城市带核心城市,也是国务院批准确定的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行政区划调整后,巢湖成为合肥“内湖”,通过南淝河通江达海,具有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重要区位优势。芜湖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市区坐落在长江与青弋交汇处,是全省的经济、文化、交通、政治次中心,国务院批准的沿江重点开放城市、南京都市圈成员城市,在安徽省过去实施的 “一线两点”的区域开发格局中处于十字交叉式的枢纽地位。马鞍山位于安徽东部,苏皖交汇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及城市化位于安徽省前列,是南京都市圈核心层城市、长三角城市群成员城市、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门户城市,也是全国十大钢铁基地之一,马钢所在地。

合肥、芜湖、马鞍山三市在安徽省域范围内实力雄厚,是国家级示范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核心和门户城市。三市面积占安徽省总面积的15.37%,2015年人口占安徽省的22.56%,国民生产总值占比达43.07%(2015年安徽省国民生产总值22,005.6亿元)。巢湖市分别划分到合肥、湖、马鞍山三市的管辖范围之后,合肥市土地面积净增加4,379km2,增幅为38.4%;芜湖市土地面积净增加2,671km2,增幅为44.6%;其余2,372km2划归马鞍山市,增幅为36.94%。三个城市的面积都得到了较大幅度的增加,对于其最直接的好处就是拓展了发展空间。

(二)数据来源与处理。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2008~2015年安徽省统计年鉴。由于原始数据的量纲不同,无法进行比较,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本文主要是参考相关文献,运用极差法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二、指标体系的建立和权重

(一)指标体系的建立。城市化是由一个复杂的体系所构成,不能用单一的指标反映其现状,必须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来表现它的发展情况。本文在遵循指标体系选取的科学性、层次性、独立性、可操作性等原则的基础上,参考相关文献,从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社会城市化、空间城市化四个方面选取15个指标来反映合肥、芜湖、马鞍山三市城市化水平的发展水平。

(二)指标权重的确定。由于城市化和水资源环境的各个指标对其作用大小不一样,因此每个指标的权重也是不一样的。本文利用层次分析法(AHP)来确定指标的权重,AHP是将评价要素按各要素之间的隶属关系分成目标层、准则层和措施层,在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确定出递阶层次结构各指标的两两判断矩阵,根据求得的判断矩阵利用求和法或者是方根法计算特征向量和最大特征值,然后对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最终结果见表2。

三、城市化综合指数的建立

城市化综合指数反映区域城市化的综合发展水平,通过各指标无量纲化后的数值与权重的求和所得,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f(x)代表城市化综合评价函数,设xi为城市化指标(x=1,2,3,…,m),?棕i为指标权重。

四、结果分析

在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最后运用公式1计算出合肥、芜湖、马鞍山三市2008~2015年的城市化综合指数,最后结果见图1。(图1)可以看出,三个城市的城市化综合指数都是呈持续上升的态势,唯独在2011年出现了较大波动,且下降较为明显。在大体相似的发展态势中,各城市也保有各自的发展特点:

(一)合肥。合肥市城市化综合水平总体保持上升趋势,2011年行政区划调整之后,城市化综合水平略有下降。2011年《国务院关于同意安徽省撤销地级巢湖市及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中指出:撤销原地级巢湖市居巢区,设立县级巢湖市,合肥市代管,原地级巢湖市管辖的庐江县划归合肥市管辖。自此,合肥市由原来的四区三县变为四区四县代并管一县级市。庐江县和巢湖市与合肥市相比,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其并入在短时间内会平分合肥市经济发展的成果,使城市化水平出现短暂的下降。但就长远来说,拓展了合肥市城市发展的空间,强化了其中心城市的职能,并可以有效带动后并入的庐江县和巢湖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合肥作为安徽省的省会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全省的领先地位,具有较强的经济恢复和带动能力,因此2011年后,合肥市的城市化水平快速恢复并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

(二)芜湖。芜湖城市化综合指数的波动较小,总体呈现上升的态势,2011年行政区划调整之后也出现了一定的波动。2011年《国务院关于同意安徽省撤销地级巢湖市及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中指出:原地级巢湖市管辖的无为县划归芜湖市管辖,和县的沈巷镇划归芜湖市鸠江区管辖。原属于巢湖市的无为县是巢湖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一个县,但与芜湖市相比还是较为落后,因此将其并入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芜湖市,还是对芜湖市的经济发展成果起到一定的分流作用,因此2011年行政区划调整后,芜湖市的城市化水平还是出现了较小幅度的下降。但其调整的也较快,2012年已经完全恢复并超过了之间的城市化综合水平,后3年的发展速度逐渐加快。可见,行政区划的调整对其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加速器的作用,使芜湖与合肥在地域上相互连接,经济交往更加方便和密切。进一步推进合肥―芜湖双核空间整合,带动两市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三)马鞍山。由图1可以看出,马鞍山城市化综合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其波动较大,恢复期也较长。2011年《国务院关于同意安徽省撤销地级巢湖市及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中指出:原地级巢湖市管辖的含山县。和县(不含沈巷镇)划归马鞍山市管辖。和县及含山县是原巢湖市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两个县城,将其划分到马鞍山势必在短期内会降低马鞍山市经济发展成果的平均值,因此其城市化综合水平也受到了显著的影响,从2010年的0.6662下降到2011年的0.1893,恢复期较长,马鞍山与合肥和芜湖相比经济发展水平较为滞后,产业发展不平衡,第二产业的比重过大,因此其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带动作用较弱。但从图1可以看出,2011年以后马鞍山市的发展势头也^为强劲,到2014年逐步恢复并超过原来的城市化综合指数。

五、结论与讨论

在对2008~2015年合肥、芜湖、马鞍山三市城市化指标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的基础上,利用城市化综合指数的计算公式算出三个城市城市化综合水平在2011年行政区划调整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2011年前后城市化综合指数的变化较为明显,行政区划调整后各城市的城镇化均出现强烈波动,撤市分区划入其他城市之后,各市普遍出现一个调整振荡期。由此可见,行政区划调整作为一个自上而下的政府行为,强烈的改变了城市化的发展进程;(2)合肥、芜湖、马鞍山三市城市化综合指数的变化趋势大体相似,但各城市又有其特殊性,合肥和芜湖作为安徽省的两个经济增长极,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全省的领先地位,其对经济的调整和带动作用较强,因此能够较快地恢复到原有的城市化水平。马鞍山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产业结构较为单一,各方面的带动作用较弱,因此其恢复期较长,城市化综合指数的波动也最大。

主要参考文献:

[1]林耿,柯亚文.广东省行政区划调整对城镇化的影响[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8.24.4.

[2]李恕宏.基于行政区划调整的合肥-芜湖双核空间整合[J].地理研究,2012.31.10.

[3]陈钊.地级行政区划调整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四川省为例[J].经济地理,2006.26.3.

行政区划调整范文第3篇

根据组织上的要求,我集中时间,到城市口几个工作部门和市城区一些地方,做了一段调查。我感到,随着城市持续扩容提质,规模越来越大,内涵越来越丰富,城市工作也显得越来越复杂,各方面所反映的问题日渐增多。我们的城市工作应当摆脱小农经济的惯性影响,超越细枝末节的医头医脚,对一些事关大的格局和长远发展的问题,做一些宏观和理性的思考与把握。此次调查所涉及的诸多问题中,市城区行政区划的矛盾较为突出和带有根本性,研究解决起来也最不容易。

调整市城区行政区划的三个方案

方案一 缩小鼎城区辖区,新辖区以武陵镇为中心,连带斗姆湖、石门桥及周边几个乡镇;鼎城区原辖大部分乡镇分别划归周边区县,灌溪、白鹤山等江北周边乡镇划归武陵区。此方案调整主旨是将武陵镇转变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市辖城区,而不再是一个实为“农业大县”的城关镇,以实现一江两岸,同一体制、同等待遇和同步发展。调整难点是,鼎城区改变区县隶属关系的乡镇中,干部群众心理调试的不确定性与实际融合问题。方案的优越性在于,涉及调整的区乡(镇)机构变动很小,相当部分乡镇归并邻县,也暗合将来“扩县缩省”的取向。

方案二 第一方案基本不变,在其基础上增设德山区。德山区以德山开发区为中心,辖德山、石门桥、康家吉等,形成一市三区的格局。此方案的优势是,一市三区的行政区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一城三区发展规划及一城三片的城市自然组团形态高度吻合,是最有利于三地相对独立、竞相发展的,也是最符合城市长远区划走向的,是一步到位的方案。其缺陷是新增一个建制县级机构,报批工作浩繁。

方案三 以沅江为界,武陵、鼎城二区划江而治。德山划归鼎城区,鼎城区江南部分亦剥离部分乡镇,归并到邻近县,江北部分归并到武陵区及邻近县(市)。此方案优点是,鼎城区在城区的辖地扩大,实力增强,减少了乡村拖累,有利于形成南北两岸比翼齐飞的发展势头。新的矛盾主要是德山开发区降级管辖不利,同时影响了**难得的一城三片组团发展格局。

以上三套方案,共通之处是把武陵镇及其周边地域变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市城区,不同之处在于德山的抉择:一是维持现状,二是独立成区,三是充实江南城区实力。综合来看,德山独立成区的第二方案最为理想,以武陵镇为鼎城区主要区域的第一方案最为便捷,以德山充实江南城区实力的第三方案影响最为复杂。如果决心实施调整,我倾向于保证第一方案,力争第二方案。调整市城区行政区划的缘由

缘由之一 江南城区日见边缘化,与“一江两岸,共同繁荣”渐行渐远。早在XX年底,市委、市政府就作出了“江南江北,共同繁荣”的重大决策,后又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在城市创建的压力下,我们甚至跳出行政管理体制和财政体制的约束,给江南城区实施了特殊的管理和一定的投入。但时至目前,“共同繁荣”仍然只是一种美好的想法。“12.21”火灾后我辗转桥南,更加重了这种印象。江南无论道路、绿化、排水、市政等基础建设和城市形象、城市管理等各个方面相差甚远,鼎城区有同志讲大致相差一到两个五年计划。江南城区的边缘化趋势也在继续。鼎城区有关负责同志初步框算,江南城区在江北城区购房的约有5000户,全区七成左右的科局乡镇干部已在江北购房。武陵镇约有三四成的餐宿接待和娱乐休闲活动被吸附到了江北。调查中大都认为:城区行政区划的不尽科学与相应的财政体制,是江南江北发展难以均衡的制度性障碍。作为城市一个区的鼎城区实质上仍是一个农业大县,而一个财政捉襟见肘的农业大县的城关镇,又怎么可能与年城建资金数以亿计的江北城区齐头并进哩!有同志讲,可越过行政层级管辖,市里直接投资建设武陵镇。实践证明其决策压力和行政关系的协调成本、资金使用的管理成本都不小。可谓“口将言而嗫嚅,足将行而趔趄”。

缘由之二 武陵、鼎城、德山、柳叶湖四区之间的掣肘日渐剧烈,反映了界限设置的变动需求和空间缓冲的客观要求。此次调查中,各区之间由于区划限制而产生矛盾且难以协调的反映甚为集中。比如柳叶湖的保护和发展,如果不把鼎城区的花山、占天湖和白鹤山等区域纳入,其生态空间则会大打折扣。柳叶湖的一位负责人对这些地方时或出现的挖山建房现象,更是抱憾遥望,心痛不已。德山开发区的负责人谈到德山的管理,反映了与武陵区街居机构的协调成本,同时,对开发区的发展也提出了朝鼎城区石门桥扩大地域的要求。江北城区的垃圾处理场、公墓区及火葬场和江北城区防洪圈的完善等许多工程项目都要在鼎城区白鹤山乡境内建设。市建设部门反映,他们在道路建设、管网配置、供水供气等方面常常受制于各自区划的束缚,总是放不开手脚,冲不出“围城”。

缘由之三 鼎城区名不副实,城郊比例失调。鼎城区作为市辖区,实际上仍是一个农业大县。从城市布局角度看,也可视为城市郊区。但这个郊区显然太大了。目前,市城区人口60万,鼎城区人口剔除武陵镇还有约80万;市城区建成区面积50平方公里,鼎城区面积约XX平方公里。市中心城区处于一个诺大郊区的包围之中,比例悬殊过大,在全国来看也不多见。城区,无论是现在,抑或《城市总体规划》中近百万人、用地八九十平方公里的将来,还是未来人口超百万的更远规划,都消受不了两千平方公里的郊区。这样的郊区,实际上就只能是长期遥望城市,而与城市无缘的纯粹农业区域。它既遏制了武陵区乃至市中心城区对外的辐射功能,亦减弱了其吸纳功能。

缘由之四 鼎城区区域经济未能充分享受城区经济的赐予,又失去了农业经济的转移实惠,行政运行比较艰难。鼎城区的同志介绍,鼎城区县改区后,并未享受到与武陵区一样的事权、财权划分的好处。以城建投资体制为例,鼎城区就没有纳入市城区统筹。这些年来,鼎城区通过非体制渠道做工作,共争取城建投入8000万元,修一条路也不够。本有市城区之地利的江南城区,非但不能借势发展,反而与一般县的城关镇也相形见绌——除了桥头一圈人头攒动的市场外。大量由城区管理要求和利益趋使的行政行为,又使鼎城区业已存在的经济要素、城市资源和近郊经济增长点,向江北城区转移、集中和划归。如居民消费转移,公交线路经营权、出租车经营权等城市资产的集中,再有柳叶湖、南坪岗、河伏等新兴城区的接连失去,建于南坪岗的火车站市场群,对桥南形成了市场分割甚至恶性竞争。此外,据鼎城区政府一位负责人比照邻近农业大县框算,这些年,因县改区而损失的上级对农业水利等农业生产和农村公用事业的项目投资,每年以千万计。设置在鼎城境内的五六座过桥过路收费站,也增加了全区行政成本和社会经济成本。

缘由之五 调整城区现行行政区划是市委市政府曾多年努力未果的历史任务。

勾勒**撤地建市以来的轨迹,即可明了这段历史。

——1987年10月,原**地委行署拟定撤地建市初始方案:设鼎城区(包括现在的武陵区和武陵镇及周边乡镇)、德山区和津市区。此方案因牵涉增设德山一个县级区划,民政部告之尚需请示xx领导,等待批复。

——1988年1月,xx批准现行方案。当时,由于原地市之间竞争活动加剧,地委行署指示,满足条件,“抓紧时间,改了再说”。于是,后来拟定的现行方案得到xx批复。值得注意的是,当时xx批复的武陵区范围就包括了武陵镇及其石门桥、斗姆湖、康家吉等四镇五乡;鼎城区辖其余36个乡镇,区政府驻地不变。后来,由省地协调,但未全部实施。

——1988年3月-1991年12月,市政府要求重新调整区划未果。在这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市政府先后七次向省政府、民政厅和国家民政部行文请示或专门汇报,要求调整现行城区区划。其方案是:恢复**县,武陵区、鼎城区以沅水为界划分行政区域。其方案要点是恢复**县,特别是德山划归鼎城区,江北乡镇划归武陵区。1989年3月21日,民政部批复称:经xx同意,鉴于**市的行政区划变更时间不长,近期内不宜再作新的变动。重新调整区划的努力至此告一段落。

当时,撤地建市刚刚完成,就要求重新调整区划的背景原因是:由于撤地建市过程中的急于求成,“致使在城市设区与**县建制这一关键环节上出现了失误”(引自《常政报〈1993〉25号》文),一市两区实际上还是过去的一小市及一大县,体制和发展中的矛盾出现。一方面,市城区一区独大,市区合一,职能重合,市区间的矛盾让市委、市政府头痛。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原**县干部群众,对始建于汉高祖5年、承载21XX年多年历史的**县一朝消失,一片哗然,抱憾不已,也对在全国颇负盛名的农产品基地县的形象和地位感到忧虑。于是,纷纷~,反响强烈。

——1993年6月,市政府行文省政府,再次提出调整区划,仍然未果。此次方案为:增设德山区,辖武陵镇、德山、石门桥、斗姆湖、康家吉;恢复**县,政府驻地不变;扩大武陵区。此次动议之后,市城区行政区划的大局调整问题,终因屡屡受挫,而无人再提。

光阴荏苒,这一搁置就是12年,从撤地建市起算,已长达17年。**再次调整行政区划的时空环境,又要重新认知与把握了:古老的**县终于无情地淡出了人们的记忆——历史的缠绵情感在现实的政治力量面前终归是柔弱无力的——鼎城区的概念却已渐入人心。由此,恢复**县的情结,在调整区划中已不足虑了。随着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张和城市质量的迅速提升,如何按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界定区划,如何实现共同繁荣、统筹发展,诸如此类的现实问题却大大凸现出来了。再按照行政区划管理层的经验说法,一项新的行政区划的调整运行XX年以上,其利弊得失通常就看得比较清楚了,这也就有了再次调整的可能性。于是,这项历史任务也就摆到了我们面前。

结束的话

行政区划,国之大政。行政区划是国家结构的一种基本组织形式,是中央政府行使全国行政管理的基本路径。调整行政区域,为行政大计,牵一发而动全身。由此,历代为政者力求稳定,但现实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和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及其交通、通讯等技术的变迁与发展,又不断地对行政区划提出变动的要求。行政区划的历史也就成为了一部相对稳定和绝对变动相统一的辩证前行历史。

行政区划调整范文第4篇

中国目前的行政区划存在: 行政层级过多,以至于机构繁杂臃肿,造成了政令滞后; 行政区划单位名称概念混淆,层次混乱,造成了较多同音甚至同名的行政区划; 直辖市数量太少,导致各省之间、市县之间发展水平悬殊等问题。我国现行行政区划在中国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起到了一定作用,但由于我国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行政区划已然难以适应现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需求,其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

( 一) 我国行政区划层次过多

我国现行行政区域基本上划分为省、县、乡三级。但在经济较为繁容的地区,为改善城乡和工农的管理、沟通隔阂,打破条块管辖的障碍,充分提高城乡各方面的能动性,开始施行市管县的行政区划制度。于是在市管县的地方实行区划四级制度,即在省和县中间增加市一级的行政区划。中国在这种的情况下,机构繁杂,工作人员众多,不利于对行政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的监管,滋长了官僚主义。并且,由于我国层次划分过多过杂,导致我国政府的行政管理效率大大降低,上下级之间信息传递与反馈效率低下,导致信息失实,进而对上下级政府之间决策的落实、执行产生影响。

( 二) 行政区划单位名称较为杂乱

行政区划的单位名称,应当具备特定性与高度区分性。所谓高度区分性,就是指从行政区划单位名称就能知道其历史文化背景与地域特征,进而与其他行政区划区别开来。而我国现有的行政区划单位名称杂乱,存在一名多义与一义多名的现象。首先,一名多义主要体现在对市和区的多义,致使行政区划不具有特指性。例如在我国现行区划中,可以将市分为直辖市、设区的市以及不设区的市,此外还有副省级市以及省辖市。除此之外,我国一些乡镇地名也带有市字。以至于让人无法分辨市字在我国究竟属于哪级行政区划。再者,涉及区字的行政区划单位名称也具有多种含义: 有一般的地级市辖区; 相当于县级的特区; 相当于地级的地区。可见我国目前所有的层级中,都有以区命名的行政区划,其涵盖范围已复杂到了滥用的地步,国家应出台新的规定对区滥用的现象加以规制。

再者,一义多名突破了行政区划名称的规范化与标准化,因此应尽量清除行政区划单位名称的多义性,做到并实施一词一意。最明显的例子是我国县级行政区划过多,致使其名称繁冗复杂,不再简便易记。据统计,我国现在有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旗、自治旗、市辖区、特区、林区等八种县级行政区划单位名称。因为全国目前自治旗、特区、林区一共只有六个,因其数量之少所以将县级行政区划改为五类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并且应该尽可能地用单字词,并做到见词知义。

( 三) 直辖市数量略少,城市发展水平差距大

实践充分证明,特大城市作为国家或大区域的经济中心,起到了普通中小城市不可替代的效用。在我国特定的历史、政治、经济条件下,我国目前的四个中央直辖市对国家政治稳定、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其存在数量不足、地区分布极度不平衡的问题。北京、上海、天津三市均位于沿海,重庆位于西南地区,因此西北、华中、华南和东北仍缺少直辖市的布局。我国目前的四个直辖市,都是经济发展水平位列全国前几名的大都市,它们经济基础宏厚并不断的快速发展,成为了国家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具有不可比拟的影响力,带动着邻近地区的经济不断发展。因此,伴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效益,我国可以在直辖市空缺的地区增设若干直辖市,例如深圳、武汉、厦门、长沙、西安等城市,利用的地理、人文优势,充分发挥其经济、政治效益。

二、我国行政区划改革的思路

( 一) 将市管县体制改为省直管县体制

要改革现行区划制度,取消市直管县的设置,将不设区的市的经济管理权力直接下放给一些重要的大县,在经济管理方面形成类似于省管县的布局,建立由省直管县的省- 县- 乡三级区划体制。这不仅反映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时代性、科学性,也反映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省直管县的优点在于: 有利于很好的解决市管县而出现的信息滞后,决策不够及时的问题,使省政府对县级基层政治情况直接掌握,以弥补处理不及时、行政效率低下的问题。并且,县级政府可以越过市级政府直接向省级政府请示,从而提升行政效率。除此之外,省直管县还能够增强县( 不设区的市) 级财力。如省对县的转移支付补助直接下发和拨付到县,避免了市的截留、挪用,县的财力明显增加,财政明显有了进一步的保障。

( 二) 缩省并县

若实施省直管县后,省级政府管辖地域过宽和管理的有效化降低的问题也会接踵而来,因此我国可以借鉴中国历史与国外区划的经验,采取缩省并县的措施: 通过增加直辖市的数量和重组省县规划的方式以此适当增设省级政府。与其他国家的一级行政区划设立数量相对比,我国的一级行政区划数量明显偏少。

参照全世界其他国家的行政区划数量,我国中央以下的省级单位数量可以在现有的基础上再增设2030个,而省以下的县级单位合并缩减之后可以尽量控制在120 个以内。如此再实行省直管县,明显在省级政府的调控范围之内。

截止至2015 年底,全国30 万人口以下的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共计700 多个,其中人口少于20 万的有300 多个,人口少于10 万的也有200 多个。由此看出我国的县级行政区划数量过多,导致省级政府工作负担过重,无法兼顾各个层面以至于行政效率低下,问题无法及时解决。因此,我们要从源头解决,即适当缩减县级行政区划的数量,从而有效合理的配置行政管理成本并节约效率。

综上所述,并县的优点在于使县级行政区的数量与中国的发展趋势相符合。缩省的优点在于能够增加省直管县的可行性并强化政府的权威。因此,我国目前将县级行政区划调整对中国的发展存在诸多益处,并且已经达到了调整的时机,应该着手科学、合理规划并对市级、县级行政区划数量和规模进行调整,将缩省并县工作提上日程。

( 三) 设立直辖市

我国共有四个直辖市: 分别是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以及重庆市。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直辖市的数量较少。因此,对于中国现行行政区划,可以从调整幅度、减少层次、增强活力等方式进行改革和完善,而其中的最佳模式就是增设直辖市,以此做到划小省份、增设县市。从经济发展前景上看,直辖市的发展速度远超省辖市,例如直辖市的GDP 是各平均数的3 倍甚至在3 倍之上。因此增设直辖市具有很强的经济带动性。国家可以从整体规划,选择条件好的副省级市采用分步试点、逐渐到位的方案。同时,我国西中部地区地大物博但是人员稀少,故可培育成直辖市这样的大中城市,特别是除省会以外的大城市。

三、我国行政区划改革的建议

( 一) 应当考虑分等管理省辖的县、市

我国城市目前存在市、县本身经济发展悬殊,不同市、县贫富差距严重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考虑将市县分级管理。我国现有的2862 个县在人口密度、经济实力等方面具有较大差距,例如东北部的很多大县人口是华东的偏远山区县人口的数十倍,又如福建的建宁县人口仅有14 万,并且人口逐年流失严重。而在我国现有的661 个市,包括4 个直辖市,283 个地级市,以及374 个不设区的市之间的面积、人口、经济差距也很悬殊。以湖南省为例,长沙市与株洲市同为地级市,但城市人口相差约4 倍,国民输出量总值更是相差甚远。并且全国各省区都有类似情况。这种不合理的空间配置可能导致同一级别的市县之间工作量严重不平衡,打击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的积极性,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负面的影响。因此,为解决以上困境,可以采取市县分等管理的措施,按照行政区划人口数量、面积总数、经济发展水平等要素综合考虑,将市县分成不同级别,再按照不同的级别、职能出台相应的规定和措施。

( 二) 应当考虑将县级以上行政区划的地名规范化

行政区划调整范文第5篇

此轮行政规划调整后,南海区辖6个镇、1个街道。新狮山镇总面积扩至330.6平方公里,常住户籍人口增加至67.42万人,管辖27个社区居委会和42个村委会。在原来东、西区社会管理处的基础上,再另设大圃社会管理处和罗村社会管理处。新大沥镇面积减少至95.9平方公里,常住户籍人口为56.64万人,管辖39个社区居委会。

而对于以打造“千亿大镇”为目标的狮山来说,新狮山成立后“天时地利人和”,大沥生物医药园、德国医疗谷项目、罗村的新光源和口腔医疗器械等都已是未来南海高新区代表性的龙头项目。目前狮山正加紧制定“雄狮计划”,力争在“十二五”期间,中部片区实现工业生产总值超5000亿元、GDP超1000亿元、税收超100亿元,狮山成为中国经济产业重镇。

南海区委副书记、区长郑灿儒表示,南海这轮行政区划调整,一是促进佛山高新区南海园与狮山镇实现园镇融合,加快南海中部崛起,全力打造国家级高新区,二是便于佛山西站的建设和管理。

“这次行政区划调整后,大家在新狮山镇的行政区划图中可以看到,除了丹灶镇部分区域外,现在佛山高新区南海园和整合后的狮山,区划界限基本一致了。”郑灿儒解释说,这样的调整,有利于在真正意义上实现高新区与狮山镇的融合,形成“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格局,强化片区统筹发展能力,理顺内部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