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有意思的小游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复习 有效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2(a)-0065-01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如何提高思想品德复习课的有效性,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一些做法和体会。
1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课堂中适当地赞美学生,实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它能使单调的“重复”变为生动积极的“再现”,寓能力培养于整个复习过程之中。特别是本身对思想品德科目的学习已失去方向的学生,也许老师简短的一句赞美语,却能重新点燃他们学习这门课程的信心和勇气,同时还能鼓励学生多动脑筋思考问题,让他们尽可能多地感受到学习思想品德的乐趣。当学生对思想品德学习产生兴趣时,总是能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学习。就不会觉得学习是一件乏味的事了。所以适时地对学生加以赞扬和鼓励,以赞美来启迪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就会自觉地巩固旧的知识,弥补不足。
2活用教材,设计好复习思路
既然是复习课,就不能单单是知识点的重复讲解,一来时间不够,学生也不感兴趣,也不符合中考要求。作为老师就要严格按照中考说明,把握考纲,深刻钻研教材,对教材知识点加以整合,做到有的放矢,保证复习的针对性。在课堂中,教师要设计好复习思路,引导学生开展复习。在设计复习课时,可按下面思路设计:
(1)首先采取整体回顾,采取以点带线,由线及面的方法,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梳理,构建系统的知识框架。在学生的习惯养成之后,可把复习主题提前告诉学生,让学生尝试梳理知识结构,这样可以督促学生看书,极大节约课堂时间。
(2)关键要对相关重要知识点精讲,结合中考典型例题分析,重点把握。教师要注重材料分析和答题技巧的指导,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对中考题型的了解,提高阅读材料和答题的能力。为此在典型例题分析中,要总结出解答开放性试题的一般思路与步骤。第一步,要仔细审明题意,认真阅读背景材料,准确把握试题所要求回答的是属于“是什么”、“为什么”、还是“怎么样”的问题。第二步,要多向思维找原理。试题所要求回答的问题涉及到课本中所学的哪些知识?课本中又是怎样具体论述的?第三步,要选取最佳知识点。要进一步对题中所涉及的问题作一番仔细的比较分析,从而确定最符合题意的论述角度,按照一定的逻辑层次。
(3)在课堂上要保证一定的时间,采取配套训练法,当堂检测。配套训练法就是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相关的题型训练,来达到复习课的学以致用目的。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消化和巩固。但教师要注意,这不是单纯的习题练习,更不是“题海战术”,而应将它看成是集强化记忆、加深理解、熟练技巧、培养能力为一体的复习方法。所以教师要精选配套试题,最好是尝试自己出题,要作到典型,配套,新颖,保证练习的质量。
3加强训练,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运用训练培养学生能力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练习题型训练学生的能力也不同。例如,填空题偏重于训练学生对教材的熟悉程度:选择题偏重于训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改错题有利于训练学生对思想品德基础知识的是非辨别能力:问答题则有助于训练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分析材料,进行综合、归纳、分析、论证的能力。以上诸种能力提高了,那么学生在测试中的应变能力也就自然随之增强了。教师指导复习练习,可设计或搜集各种类型的练习题,但应避免搞“题海战术”,就题论题,把现成答案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教师应该教给学生一些解答各种练习题目的方法,使学生适应千变万化的试题要求。真正提高学习和应试的能力。
4巧用专题,提高课堂复习效率
专题就是把某一方面的相关知识串联起来,主要以“时事”“热点”为主线,跨越教材,跨越章节,重新组合基础知识,既立足于基础,又增强了灵活性,达到知识的升华,为学生开拓了一种新思路,新思维,易于被学生接受。综合专题教学挖掘出学科内或学科间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构建新的知识网络,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生物;有效性;思考
高中生物新课程教材知识点众多,探究过程亦增多。教师在教授新课过程中,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则讲评练习所花时间甚少,学生运用课本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便较差。因此,生物教师在上高三复习课的时候,就要着力弥补以前讲评不足引起的学生能力缺陷,避免学生学习新课时轰轰烈烈,复习旧课时懵懵懂懂。教师复习时首先要注意避开以下误区:复习课的内容与新课基本相同,复习时只注意深度不注意广度。有效复习应把握的总体思路是:准确把握命题原则、大力夯实考点基础、全面落实能力要求、关注知识缺漏和思维障碍、适当引入多媒体。
一、准确把握命题原则
教师要指导学生有重点地解读《考试说明》,了解命题的原则和方向及所要考查的能力;要认真研读题型与样卷,充分发挥这些资源的作用,对考试范围、考试内容变化、试题形式做到心中有数,保证复习方向准确有效。
二、大力夯实考点基础
(一)复习要细化考点,构建知识网络。课本中的目录是复习中很好的资源,目录能体现知识点之间的纵向联系,在每次复习开始之前,教师应先讲解本知识点在教材中的地位,使学生由原来的“身在此山中”转为“跳到山外看世界”。明白所复习的知识所处的地位后,学生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的联系并加以记忆。例如复习人教版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的细胞知识点时,可从细胞所处的生命系统位置,联系到细胞内的结构、细胞的功能、细胞的一生,以此为线索展开知识的讲解。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运用概念图进行横向比较,以便更好地掌握同类知识之间的本质联系,如建立细胞运输的方式概念图、生物的变异概念图等。建立概念图时,应注意适当扩展知识点,运用联想建立更完整的概念体系。
(二)复习过程要注意留白。复习旧知识的过程中要尽量留出空白让学生回忆,避免课堂中教师复述旧知识。如:复习《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时,提问学生每一个实验相关的科学家是谁?运用什么实验材料?采用什么方法?实验的设计思路是什么?实验结果及不足之处是什么,科学家为什么要设计下一个实验?许多知识点在新课讲授时是点,教师复习时要引导学生由点到线再到面,全面深入地掌握知识。留白的做法能刺激学生积极进行思考,思有利于学生找出知识的缺漏点,促进学生全面参与复习课。
三、全面落实能力要求
(一)加强解题能力训练。高考题经过命题专家的推敲,在解题思路方面具有引领方向的作用,教师应精心安排、巧妙设计与本节课复习的知识点有关的习题,选择与本省有关的高考题进行讲解,将知识复习与解题思路紧密结合。常用高考题为例题,有助于消除学生对高考的恐惧,仿真训练学生的高考解题能力,熟练掌握高考题型的解题方法。
(二)加强实验能力训练。高考常以实验题为载体进行知识考察,教师要根据所学知识精选较好的高考实验题型进行反复训练和讲解;归类训练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两大类型习题,从中找出“验证”、“证明”、“探究”、“是否”等字眼加以判断;学会提取实验变量、找出实验指标、设计实验步骤、得出实验结果及实验结论;熟练运用三个原则:等量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去分析每一道实验题;指导学生答题注意完整和规范。经过训练后力求做到学生不惧实验题,分析实验题到位、解答实验题标准,在实验题解答方面占据优势。
(三)训练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师要选取适当地以曲线、表格数据为载体的习题,训练学生学会看曲线的起点、走向、拐点、终点、交点等,分析表格时要注意数据之间的横比和纵比得出相应的结论。对“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如教材中关于生长素的发现、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呼吸作用的探究实验要引导学生注意从中获取与处理信息;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例如赤潮、可可西里藏羚羊的保护等社会热点问题。
四、关注知识缺漏和思维障碍
(一)引导学生做好备忘笔记。许多学生建立易错本时常将题目抄下,费时费力。记录考试和练习中出错的知识点时只需写出正确的知识点,并将课本中不易记住的知识点记入备忘笔记中,在每次考前都温习这些易错点。高考中许多学生的失分点往往在没有注意到的知识细节,建立备忘笔记有利于避免失分。
(二)多次重现主干内容。在复习过程中不断强化主干知识,避免学生遗忘,如细胞代谢、遗传规律及其应用、生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胚胎工程的相关知识等。
(三)关注学生答题的规范性。引导学生运用学科专业术语准确答题,做到文字准确、条理清楚、书写规范。教师还可在课堂上提问学生,令其模拟高考要求准确回答,而后进行讲评,将答题标准规范落实到平时。
(四)注意控制例题的难度。教师所举的例题难度太大,会增加学生的压力,造成心理焦虑,而难度适中的题目会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五)适当将多媒体引入复习课
关键词: 初三思想品德教学 复习课问题分析 对策分析
引言
初三复习对于学生学科能力的提高及对已有知识的理解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如何利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觉悟及思想品德理论的理解能力,是当代中学思想品德教师的重要工作内容。思想品德复习课,就是在学生已经了解思想品德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对已学知识进行回顾,温故而知新。复习的目的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思想品德知识进行巩固与再学习。但是,在初三这一考前冲刺阶段,更多的学生将复习时间分给了其他学科。思想品德复习效率不容乐观,因此,提高思想品德复习课的教学效率就成为众望所归。为此,笔者就初三思想品德如何进行有效复习这一问题作探讨。
1.初三思想品德复习课现存问题分析
初三思想品德复习课对于学生思想品德基础知识的巩固及知识应用能力的提高具有显著作用,但是在初中思想品德的复习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影响学生复习质量的提高。以下是对初中思想品德复习课现存问题的分析:
1.1教师的教学方法存在问题
在进行初三思想品德复习课教学之时,许多教师只不过是利用更快的速度对思想品德课本进行概述,或者运用同样的方法对思想品德课堂进行重现。这样的思想品德复习方法对于学生的复习质量提高没有很大帮助,反而会使学生厌倦思想品德学习。更有教师会利用满堂灌的方法,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为学生传递过多的思想品德知识,意在帮助学生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思想品德知识体系,但结果不尽如人意。教师在思想品德复习课的教学方法方面的不足,使得初三学生在进行思想品德复习之时仍存在很多无法解决的困惑。加强初三思想品德复习教学方法的创新已经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1.2学生的复习积极性不高
在进行初三思想品德复习之时,一些学生明显没有学习未知的思想品德知识之时的热情。究其原因,首先,从教师角度讲,一些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初三思想品德复习时急于求成,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最多的复习工作,这就使得一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步伐,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以至于在最后放弃配合教师进行初三思想品德的复习教学。其次,从学生的角度讲。许多学生面对重复出现的思想品德知识,没有当初学习的好奇心,没有办法集中自己的注意力。还有一些学生认为自己已经完全掌握了思想品德知识,不想再听教师的“唠叨”与重复,思想品德复习积极性不高。
1.3学生对于思想品德复习的重视不足
许多学生在面对思想品德复习课之时,没有充分的热情,这是由重视不够而导致的。一部分初三学生认为在复习课上,教师的引导是在浪费时间,还不如把时间留给他们进行思想品德知识的记忆。这是因为学生没有认识到复习课的意义,复习课不仅是教师帮助学生对旧知识进行重复与加深记忆的过程,更是为学生的思想品德知识体系添枝加叶的重要环节。学生对于复习课的片面认识,使得其存在的意义得不到彰显,受不到重视,导致初三复习课教学效率不高。
2.初三思想品德复习课有效对策分析
面对初三思想品德复习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加强初三思想品德有效复习研究的必要性不断凸显。笔者根据多年的初三思想品德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2.1引导学生做好预习工作
对于许多人来说,特别是对学生来讲,预习工作是为了迎接新的教学内容而完成的,对于思想品德复习课,没有必要进行预习。这样的想法是极其错误的,在传统的初三思想品德教学当中,教师引导学生对思想品德知识进行整理与归纳。但是,在教学实践当中,笔者发现学生并不愿意接受这样的复习形式,教师在进行知识的归纳与整理之时,得不到学生的积极配合。教师提出的具有综合性的问题,能够全面进行分析的学生人数不多。这样的教学实践表明,初三的思想品德复习课需要学生做好预习工作。在复习课之前进行预习,教师要给予学生正确引导,将下一节复习课的主要内容与方向提前告知学生,使其更好地把握复习进度。学生在复习课前进行预习,其预习的主要内容就是整理已经学过的相关思想品德知识,使自己在初三思想品德复习课上可以跟上教师的思路及复习速度,找到复习课的兴趣点,与教师进行良好配合。教师要利用学生的预习环节,开发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与知识巩固潜力,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因此,教师不能忽略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能用以自己的授课代替学生的自主复习,而是要学会将复习的权利转让给学生。教师要为学生做好思想品德复习,帮助学生找到学习规律。一般来讲,复习课的预习方法有两种,一是教师对课本知识进行总结与归纳,为学生安排好预习内容。二是学生自己对思想品德知识点进行总结与归纳,利用适合自己学习能力的方法进行思想品德知识体系的构建。
2.2改变传统的思想品德复习课教学模式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知识点的复习,并不能够使学生清晰地认识到思想品德知识的体系。教师提出问题,依然有学生不能全面回答。因此,当代思想品德教师要改变复习课的结构,提高复习效率。
在初三思想品德复习课当中,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复习与复述,教师可以利用课堂的前十五分钟,让学生结成小组,在预习的基础之上对知识点进行讨论与复述。小组内的成员提出具体问题,一人进行回答,其他人进行补充。这样,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开口进行思想品德观点的表达,对于表现良好的学生,教师要给予鼓励。对思想品德的知识点进行复习与复述,主要是让学生熟悉课本内容。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知识竞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另一小组发起挑战,互出题目,增强学生的思想品德知识复习动力。在学生完成知识点的复习之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纰漏进行补充,使学生的知识体系保持完整。
2.3提高练习的科学度
初三的思想品德教师不能将练习的目的设定为提高中考成绩,要考虑到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教师要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需求与学习能力进行分析,发现学生的练习兴趣点。将思想品德知识与社会热点话题相结合,让学生利用思想品德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这样的练习当中,学生会在学习当中获得成就感,更愿意投入到思想品德知识体系的建立与知识的复习中。因此,教师要提高练习的科学度,提高初三思想品德复习课的效率。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三思想品德复习效率的提高对于学生思想品德学习深度的拓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笔者从初三思想品德复习课的现存问题出发,对教师与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几点初三思想品德复习课的加强建议。希望以此改变初三思想品德教师对于复习课的观念,更新教学理论与教学方法,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完善初三思想品德复习课结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文忠.初三数学复习课教学探讨[J].考试周刊,2011(41).
[2]杨春春.在生物学教学中教会学生反思[J].生物学教学,2011(08).
[3]李有焱.在思想品德课中进行魅力教学[J].科技致富向导,2008(10).
目前各高中学校数学复习处于第一阶段,即基础复习阶段,这一阶段是夯实基础,培养能力的关键时期。通过基础知识的复习、基本技能的训练、基本思想方法的运用及各部分知识的整合,帮助学生对高中数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整体的把握,它是整个高三数学复习的基础,是顺利进行后续复习以及决定高考成绩的关键。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轻松、高效率的进行这一阶段的复习是广大高三数学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
一、高三数学第一阶段复习的特点
(一)基础性
纵观近几年高考数学试卷,基础性强,没有偏题怪题,淡化技巧,大多试题都是来源于教材中的例题、习题,或者它们的改编、变式、重组,目的就是为了引导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因此第一阶段复习以落实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基本运算为重点,夯实基础。
(二)全面性
高考数学第一阶段复习是将高中所学的知识内容进行全面系统复习的过程,复习中要落实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依据《考试大纲》,以教材为落脚点,系统地疏理知识,要覆盖主要的知识点,切勿留下死角。要重视教材中阅读材料、想一想、例题、习题,研究性课题、实习作业等内容,要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思维过程的训练,解题程序的完善,数学思想方法的提炼和升华,达到全面、系统、扎实的目的。
(三)关键性
第一阶段复习相对后续复习来说时间较长,是打基础的关键阶段,直接影响后续复习的效果与质量。这一阶段教师要充分挖掘定义及例题所反映出的实质内容,对例题、习题进行变式训练,对数学解题过程进行深入剖析,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学生体验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等等,使学生真正理解数学概念、把握数学定理和公式,强化学生多角度分析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数学思维品质,磨练学生刻苦学习的意志。
(四)建构性
整个高中阶段所学习的数学内容比较多,而复习的过程不是知识的无序堆积,而是一个有序的建构的过程。在复习中,教师要从本质上抓住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构建、归纳、梳理出基本概念,相关定义、定理,思想方法之间的联系。通过第一阶段的复习,使学生构建一个有条理,有秩序,层次分明的网络体系,能站在更高的角度,复习高一、高二所学过的旧知识,并对旧知识产生新的认识,从而使零碎散乱的知识系统化、综合化。
二、第一阶段复习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对数学的惧怕直接影响复习效果
学生的心理因素是影响数学复习效果的十分关键的因素。很多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考试的需要,没有兴趣驱动。由于学生在高一、高二两年的学习过程中,在知识层面上的断层,在方法层面上的不完善,使其在高三第一阶段复习中肯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造成许多学生对数学产生逆反心理,讨厌数学,认为数学很难,渐渐的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总是感觉自己不行,惧怕数学直接影响复习效果。
(二)课堂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在第一阶段的复习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现象比较严重,绝大部分教师根据自己过去的经验,通过大量题组训练的方法对数学知识进行简单重复,忽视了学生自我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机会,学生学习处于被动地位,主动参与性差,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不多,被教师灌输得苦不堪言,积极性不高,感觉很累。而且这样复习,学生会产生很强的依赖心理,如果缺少老师领路,就会不知所措。学生在“接受”,老师在“传授”,师生都感觉累,且复习效果不佳。
(三)忽视课后作业的质量
大部分学校高三数学第一阶段复习的课后作业都以老师选择的教辅材料为蓝本,真正自己设计作业的很少。而绝大部分教辅材料缺少对自己学生的针对性,且质量难以保证,但却消耗着学生课后大部分时间,重复着或偏离重点的无效练习,这对学生来说就是浪费生命。
(四)缺少学习方法指导
第一阶段复习方法很重要,直接影响复习质量。在听课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对数学复习缺乏方法指导,随意性比较大,表现在:一是学生不能积极参与课前预习,学习较被动,导致课前准备与课上活动脱节。二是对一些概念、定理、公式的学习,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没有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注重定理、公式使用的条件及结构,只是停留在知识的表层上,不能形成知识体系。三是一部分学生对做错的题目不能进行自纠,而是老师讲解后,抄到错题集上,机械模仿,不进行深入的思考。因此,一部分学生在第一阶段复习后往往感觉到,内容复习了很多,但很松散,不系统,知识之间缺少联系,非常需要老师在复习方法上及时予以纠正和进行正确的引导。
三、第一阶段有效复习策略
高考数学第一阶段复习是对高中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全面的梳理和复习,即系统地整理知识,优化知识结构,其指导思想是全面、扎实、系统、灵活。
(一)激发兴趣,树立目标
首先,要指导学生制定好复习计划,强调每天都要有数学的复习时间,四十分钟(一节课)左右,周末应有两节课的时间来复习数学,保证数学复习的连续性,不断体验收获的快乐。
其次,指导学生预习,保证在课堂上学生的思维与老师的思维同步。复习课容量大、内容多、时间紧,要提高复习效率,必须保证学生的思维与老师的思维同步,而预习则是达到这一目的的重要途径。预习之后,再听老师讲课,就会在记忆上对老师讲的内容有所取舍,把重点放在自己还未掌握的内容上,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再次,老师要注意激励学生不断向前,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肯定学生的闪光点,增强自信心。多树立好典型,少树立差典型,让学生保持较高的复习兴趣,由要我复习转变成我要复习。
(二)认真备课,重视基础
第一、复习要做到全面覆盖。在第一阶段复习中教师应带领学生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落实对已学习过的基本概念及定义的准确记忆和实质性的理解,不要死记硬背概念、公式、定理,要正确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灵活的四用(正用、逆用、变用、巧用)公式,按正确的方向使用定理,弄清差别,注意使用时的限制条件。对一些基本题型的解题思想和方法要做到熟练应用,要避免偏、难、怪等现象的出现,淡化特殊技巧,注重通性通法。
第二、复习要做到扎实。数学的基本概念、定义、公式,数学知识点的联系,基本的数学解题思路与方法,是第一轮复习的重中之重。引导学生回归教材,先对知识点进行梳理,把教材上的每一个例题、习题再做一遍,确保基本概念、公式等牢固掌握,要扎扎实实,不要盲目攀高,欲速则不达。
第三、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建立明晰的知识网络。例如在编排函数单调性复习课的时候,应该把选修中导数的内容添加进去,把必修一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以及必修四的三角函数放在一起,通过具体函数协助理解抽象函数。再比如,在复习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的时候,同时应加入一元二次方程及二次函数,体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及转化。这样学生受教师的影响,也会逐渐地、自觉地对知识网络进行建构。
第四、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增强小综合训练,克服单向性、定向性,初步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灵活解题的能力。
(三)立足课堂,提高效率
高效复习课堂,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和学生开展定量、定时的教学活动后,实现复习效益的最大化。复习教学低效的问题,往往不是由学生引起的,而是教师的责任,教师低效的组织方式和不明智的干涉是复习效率低的关键性因素。在高三复习课中要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合作、讨论、交流,提高复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有自己思考的时间,有自行复习、解决问题的机会。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投入其中,及时发现学生在讨论中遇到的问题并加以引导。这样可以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在讨论中遇到的问题,不仅可以提高效率,也可以使师生关系更融洽。
(四)学法指导,事半功倍
首先,在复习中对例题的处理要设计问题串,引导学生形成好的的思维习惯。
例如,在三角函数的复习中,有这样一道题:
若cosα+2sinα=-■,则tanα=( )
A.■ B.2 C-■ D.-2
在讲解时应从以下步骤设计,
第一步:弄清题目的条件是什么?解题目标是什么?
第二步:探究问题已知与未知、条件与目标之间的联系,构思解题过程。
第三步:形成书面的解题程序,书写规范。
第四步:反思解题的入手点、关键(下转第62页)(上接第52页)点、易错点,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考察的知识、能力,经验等。
其次,对学生进行严格、规范要求,养成好的解题习惯。
“会而不对”、“对而不全”是高三数学学习的大忌,常见的有审题失误、计算错误、考虑片面、逻辑性差等,平时都以为是粗心,其实这是一种不良的解题习惯,必须在第一阶段复习中逐步克服,否则后患无穷。部分同学(尤其是脑子比较好的同学)自己感觉很好,平时做题只是写个答案,不注重解题过程,书写不规范,在正规考试中即使答案对了,由于过程不完整被扣分较多。部分同学平时学习过程中自信心不足,做作业时免不了互相对答案,也不认真找出错误原因并加以改正,这些同学到了考场上常会出现心理性错误,导致“会而不对”,或是为了保证正确率,反复验算,浪费很多时间,影响整体得分。这些问题都很难在短时间得以解决,必须在第一阶段复习中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再次,引导学生重视纠正错误。
【关键词】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目标
1. 物理习题教学现状与分析
高中物理习题教学是组织学生学习实践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习题教学效果的优劣,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指标。然而,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
1.1 教师层面。⑴总觉得学生很笨,讲解过多次的习题仍然不会做。⑵发现学生较多的错误花更多的时间评析让学生做更多的习题发现更多的错误……然后加班加点,身心疲惫。特别是高考前的复习,习题教学中的出现的这种恶性循环尤其普遍。⑶觉得高考前最后一个月做的是无用功:“会”的学生已经“会”了,“不会”的仍然“不会”,或提高得不多。
1.2 学生层面。⑴做得多,忘得快。⑵碰到习题要么束手无策,要么一做就错。⑶面带微笑地走出试场,垂头丧气地对面成绩。在一些学生的眼里,仿佛物理习题本身就是“邪恶”与“魔难”的代名词。
1.3 原因分析。⑴客观因素:物理习题本身就比较难,不同学生能力发展有差别。⑵主观因素:除了教师忽视习题讲解中的过程展示与方法指导外,其中最重要的是不明确习题教学的目标,不明确习题教学各个阶段的目的,导致习题教学陷入针对性的、无目的性的混乱、无序状态。
所谓“方向比努力重要”,要摆脱这种无序、混乱的习题教学现状,教师必须明确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的目标,以及不同教学阶段习题教学的目的,在每一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地展开,方能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
2. 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的目标
2.1 习题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我们知道,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目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要让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总结出自己的学习方法,找到认识世界的途径,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另外,高考卷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大致可概括为对某知识的全面、抽象理解、以及抽象知识和具体情景的转化能力――理解能力;对多知识点联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能力;准确审题、清晰表达、审视答案等基本能力――基本素质。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作为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习题教学的目标也应该包含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2.2 三维目标的达成不能搞“一步到位”。习题教学的这三个维度目标的达成并不是一促而就的,需要各方面的积累,教师千万不能操之过急,在习题中搞“一步到位”,是一种非常不切实际的做法。还有,如果在新课的习题教学中搞 “一步到位”,将会严重妨碍新课练习目的的落实。
3. 不同习题教学阶段有不同的目标
3.1 新课的习题教学目标。学生学习了新的概念、规律、方法后,要通过解决具有针对性的具体问题,使所学知识的理解得到深化和扩展,方法的应用得到迁移,从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最终达到能灵活地解决更多的问题,物理能力得到培养。所以,这个过程的习题教学目的应侧重于对本课所学知识的巩固与建构,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落实双基”。以突出本课内容为主,应避免不适当的综合,避免对高考要求的“一步到位”。
3.2 高考第一轮复习习题教学目标。在这一阶段里,其教学目的的侧重点在于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等陈述性知识的理解,同时要非常重视对基本解题方法与技能等程序性知识的掌握。通过习题建构知识网络;通过习题提炼解题方法。学生对某一方法的建立需要有具体的感性认识作为基础,而不是来自抽象条文,解决某类问题的方法,需要对该类个例的共性进行抽象得出。
3.3 高考第二轮复习习题教学目标。新课教学和第一轮复习着重完成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构建与巩固,但所学的知识与方法一般比较零碎。如果在第二轮复习时若还是简单重复一遍,学生的认识必然还是支离破碎,认知能力得不到实质性的提高。而高考的命题立意是“能力立意”,学科能力的逐步培养和针对性训练是第二轮复习的重要任务。教师围绕力、电等主干知识,突破知识分类,采用归类、对比的方法,加深对双基知识的理解,并提高综合、分析的能力。所以,这一轮习题教学目标的侧重点在于着重培养学生对于多个知识点的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学生把各种基本方法与技能在新的情景中的迁移能力,并达到灵活应用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