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校园暴力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老师、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珍爱生命 拒绝暴力》
燕子走了,又在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花儿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每个生命的诞生都来之不易,每个生命的成长,都要经历许多风风雨雨,我们不仅要珍爱自己的生命,也要像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样去爱护他人的生命,不侵犯别人的安全和健康,这是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
同学们都知道校园是一个供我们读书和掌握知识的地方校园,这里承载着我们的梦想。然而,近来,校园暴力事件时有发生,给宁静的校园蒙上了一层阴影。人们不无忧虑地发现,原本应该用美好、纯真等词来形容的花季少年,却越来越多地与暴力、喋血、行凶等词联系在一起,如果这片圣洁的土地上因充斥着暴力而失去生命,将是何等的悲哀啊!
“欺凌、暴力”,它不但可以摧残你的肉体;还可以使一颗纯净的心灵走向弯曲;更能使人的精神受到痛苦的折磨,严重时,能威胁你身边的人的生命安全。可是,在当今社会,本应清净的校园里,却不时传来有关欺凌、暴力伤害的消息:学生们互相斗殴,在校外聚众闹事,因几句不入耳的话便出手打人……一起起校园暴力、欺凌事件不仅让人触目惊心,更为学生自身的安全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然而暴力的脚步并没有停下来,因暴力而流的血还未凝固,它仍在上演,它仍在继续。现在已经毋庸置疑,暴力不仅仅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校园问题,甚至成为每位师生必须思考的问题。今年两会上“校园暴力”就成为热议话题,代表们提出要着手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刑法等相关法律,对校园安全的内容予以明确具体化,把遏制校园暴力纳入校园安全范畴;对校园侵害情节恶劣者依法判处严刑,对于轻微的违法犯罪行为,法律也要做出更细化的规定,便于各地司法机关在惩治该类行为时有统一标准;适当提前刑事责任年龄”等。
调查显示,媒体报道的校园暴力事件中,有75.%发生在中学生之间。在校园暴力事件的成因中,“日常摩擦”以55.%的比例居首。实际上,大多数校园暴力、欺凌事件的起因都只是一点点的小事,有的甚至并没有什么直接原因,通常是买饭插队、抢占座位、无意碰撞、出言不逊、别人一个无意的眼神等等微不足道的小事,应该说,在几千人的学校,发生一些小摩擦是难免的,自然的。如果自身有一定的道德修养和自控能力,就不致于小题大作,大动干戈。然而,斗殴学生中,相当一部分同学缺乏起码的道德修养,唯我独尊,盛气凌人,凡事不能吃亏,气量较小,一来二往,很快“战事”升级,甚至酿成校园血案。校园,本该是一方净土,是文明的殿堂,发生在这些花季少年身上的暴力倾向,害人又害己,令人担忧,它严重扰乱正常的教育教学顺序,危害校园人身安全,给受害者带来长时间的恐惧和痛苦。
同学们是校园暴力的主要受害者,但同时也是防止校园暴力的主要力量。对同学们来说,让“暴力”远离校园,应该做好下面两方面:
一方面,从自身做起,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从而铲除校园暴力滋生的土壤。如果我们让阳光普照校园,那么参与暴力者就不敢出现。阳光是什么,阳光就是学校的正气,就是全校同学的正气,这就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道理。
另一方面,在发现校园暴力、欺凌事件时,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在受人欺侮,遇到危险或可能发生危险时,要主动、及时地和老师、家长、警察取得联系,积极争取学校、社会和家庭的保护和帮助。发生事情后要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要大胆揭发坏人坏事,不要姑息养奸。
关键词: 开放 高职院校 校报
高校校报是高校党委和行政的机关报,是高校校园内占主导地位的媒体,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它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高校重要的宣传舆论工具、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因为这样,高校校报越来越受到重视。1998年3月18日,新闻出版总署下发了《关于设立高校校报类报纸刊号系列的通知》,把高校校报纳入全国统一管理的公开出版报刊系列,高校校报正式取得国内统一刊号,高校校报工作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004年9月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在全国高校校报工作研讨会上作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开创高校校报工作新局面》的讲话,2005年国家教育部出台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报工作的若干意见》,在强调了高校校报的重要性的同时,也对办好高校校报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与社会报纸和许多高校报纸相比,高职院校报纸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发展受到了制约。本文从高职院校校报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入手,着重分析如何用开放的理念办好高职院校校报。
一、高职院校校报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高职院校校报直接反映学校的建设发展和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服务于师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媒体竞争的加剧和高等教育的大力发展,高职院校校报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形势。
1.传播内容局限性的制约。一直以来,高职院校校报仅在学校内部和高校之间流通,在办报过程中注重其思想性、政治性和引导性,而对其实效性、服务性和贴近性则考虑得不多。传播的内容主要是会议报道、领导活动和一般性的事务,而与师生密切相关的内容、服务信息以及舆论监督的内容则比较少,一些针砭时弊的新闻或报道更是很难看到。这样就导致高职院校校报成为校党委、行政的传声筒,与广大师生的联系不紧密,可读性与趣味性大受影响。
2.信息化的冲击。信息时代多元媒体的迅速普及使得高职院校师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已不再是单一的途径,除了学校的报纸外,校内广播、各个系部、处室也都有自己的网站和主页,校外电视、广播、报纸,尤其是网络的普及对高职院校校报的冲击很大。高职院校师生通过这些途径能短、平、快地获得相关信息。校内大学生作为校报最直接的读者,他们需求方式的转变,无疑对校报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3.读者品位的提高。高职院校师生是院报的主要读者群,他们文化程度高、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知识面广,他们的品位相对而言也较高,这就对院报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院报能提供更多的信息、更好的新闻和更好的表达形式。而目前部分高职院校校报面孔单一,与广大师生的需求还有差距。
二、如何用开放的理念办报
多元媒体的迅猛普及、读者品位的提高与高等教育的大力发展,既给高职院校校报带来了许多严峻的挑战,也为他们带来了发展生机。高职院校校报要积极面对新形势,站稳脚跟,发展自我,就必须把握趋势,锐意创新,要用开放的理念来办报。
1.开放报道内容。开放报道的内容,就要认真把握好引导与服务的关系,在学校和各部门开展的工作与师生员工需求的结合点上多做文章,多刊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稿件。想师生之所想,急师生之所急。校报的记者编辑要走出办公室,深入基层,深入到高校建设、教学科研管理的一线,捕捉新闻线索,发掘新闻素材,进行深度报道。高校校报还要打破校园的封闭状态,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参与社会竞争,参与高校之间的竞争。在校园与社会的结合点上作文章,向社会介绍高职院校的建设情况、教育科研情况、人才培养情况,增加社会各界对高职院校的了解。这样有利于高职院校的教学、科研成果的推广,有利于学校与企业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更有利于扩大校报的影响力。同时还可以采用外稿,报道社会上的人和事,增加信息量,有利于学生了解社会,了解社会对本专业的需求,从而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
2.开放表现形式。形式服务于内容。高职院校校报要精心组织稿件,除了刊登新闻、通讯外,还应百花齐放,特写、图片新闻、调查报告、小说、诗歌、散文、评论等各种体裁兼容并包,以多种多样的文体吸引广大师生撰稿、投稿。刊发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于一体的优秀稿件,以优秀的作品鼓舞师生员工。新闻标题要进行精美制作,新闻图片要有冲击力和美感,版面样式要出新出奇等。整张报纸要以崭新的面孔给人以美感,引人入胜。
3.开放传播渠道。主要指开发校报网络版。高职院校校报作为平面媒体,它的传播受到了时间、空间的制约。面对网络媒体的激烈竞争,开通校报网络版走“报网一体”的道路势在必行,开通网络版的校报,优势互补、信息互动,不仅拓展了宣传阵地,还可以在网上设置许多针对校园、贴近师生的专栏,这样就强化了与社会的联系和沟通,以最快捷的方式缩短了报纸和读者的距离,推动了校报的繁荣与发展。
4.开放覆盖面。长期以来,高职院校校报在学校内部以及高校之间发行,发行量有限,它的宣传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校报应该尽可能地争取和扩大读者,让更多的人来关注它的发展,让更多的人了解学院,这就应该开放高职院校校报的受众面,除了本校师生和兄弟院校,还应把受众拓展到主管部门、高级中学、学生家长、企业和当地市民。第一,高职院校可以将校报邮寄给主管部门,让主管部门领导更好地了解高校的建设、教学、科研情况,同时能及时了解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并给予帮助。第二,高职院校可以向高级中学,尤其是当地的高中不定期地邮寄一些报纸。高校扩招,使生源竞争愈加激烈,高职院校受到的影响更大。平时向高中邮寄一些校报,实际上是对高职院校不经意的宣传。这种宣传要比高考之前到高中张贴宣传纸页的效果好得多。第三,高职院校校报还应邮寄给学生家长。学生在外读书,最牵挂的就是学生家长。学生家长通常对小孩就读的学校发生的点点滴滴都会十分留意,甚至平常电视、报纸上报道的学校的新闻都会引起他们的关注。高职院校办报应该开发这个读者群,做好他们的发行工作,他们周边的亲戚朋友也会通过他们读到报纸,这也是宣传了校报,宣传了学校。第四,高职院校校报还可以邮寄给企业和当地市民。让社会了解学校、扩大学校影响力的同时,还有利于促进校企合作以及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同时也可以吸引社会人士向校报投搞,增加校报的信息量与知识性。
新闻是常办常新的事业。新的历史时期对高职院校校报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校报人只有不断探索,创新思维,与时俱进,用开放的理念办报,才能不断将高职院校校报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延.对新时期高校校报创新发展的思考[J].理论界,2005,(5).
[2]贾小桂.“三贴近”原则下的高校校报新闻报道重构[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7).
[3]陈建平.信息时代高校校报的思考[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5).
从管理模式来说,高校档案管理可以分为综合管理与分类管理。高校档案综合管理是将学校的各类档案集中起来进行管理的方式,相较于分类管理,它有独特的优势,是目前较为普遍的一种管理模式。鉴于笔者单位也对档案采用综合管理,因此,困于目前高校档案管理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制约和束缚了其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的现状,本文将对档案综合管理中的问题作一剖析,并对如何开发利用档案信息提出相应建议。
一、综合档案管理及其功用
近几年来,高等学校普遍加大了档案工作力度,改革了旧的档案分级管理模式,成立了综合档案室,实现了高校档案的集中统一。高校档案综合管理就是将高校的文书档案、教学档案、科技档案、房产档案、声像档案、照片档案等作为一个整体实行集中统一管理。
高校档案管理综合档案管理可以统筹安排各门类的档案工作,有利于高校档案管理的发展。它将各业务部门的资料文献进行集中,形成立档单位各种档案资料的信息中心,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方便了查找与使用,扩大档案的利用面。同时,实行综合管理,使学校可以将其作为一个专门部门,配备具有专业素质的专门人员进行工作与管理,为查找利用档案提供了方便条件。
二、高校综合档案管理的问题
高校综合档案室的建立以及高校档案的综合管理,使高校档案工作在学校体制改革、教学、科学研究、评定职称、落实政策和编史修志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成为学校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但也应当看到目前高校综合档案室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无论是档案意识、服务观念上还是人员素质、环境建设等方面,都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档案工作需要,也越来越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和现实的需要。
1.领导重视不足
由于档案的价值不能立即显现,具有滞后性,使得“档案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成了目前一部分高校领导对高校档案工作的态度,这反映了领导层对学校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普遍将高校档案工作附属化、淡化、甚至置之不理,没有真正认识到做好档案工作会更好地促进全校各项工作,致使学校的档案工作长期以来进展缓慢,资金、设备不足,如办公条件得不到改善,档案现代化及档案保护设备配置不全。这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保护及服务工作的正常开展,制约着档案价值的体现。
2.工作人员自身观念保守,重管轻用。
目前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处在一种封闭和半封闭状态,档案利用范围主要局限于高校内部,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传统的重保管、轻利用的观念的体现。这种长期以来封闭保守、墨守成规的保守观念,造成了档案部门只注重于档案的收集、归档、保管,过分强调保密,束缚了档案工作者的开拓和创新精神,抑制了档案信息资源的流通。
3.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知识经济时代对档案工作者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在现阶段的档案工作者中,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在工作素质上不能适应档案事业发展的要求,档案人员综合素质低下,将严重影响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这主要表现在:不少档案人员缺乏专业知识的理论功底,在收集工作中不知该收什么,影响了归档齐全率;整理时颠倒卷内文件的先后顺序;案卷标题拟写不准确;案卷之间问题交叉等等;缺乏研究能力,对学术成果与史料无法进行深加工;缺乏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档案管理的能力,等等。档案人员的理论水平、业务水平亟待提高。
4.管理手段落后,对档案信息开发利用率低下。
由于经费不足、人员素质低等原因,档案管理中对于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程度显低。计算机在现代社会已成为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但档案部门对计算机的利用方面,在很大程度上仍只是用于目录的存储与检索,部分的管理工作还是传统的手工操作。
目录的存储与检索在目前来看,是一种对档案信息资源低层次开发。社会发展需要我们把目光放到更高层次的信息开发上,对档案馆(室)藏的科技成果、教学成果、人才档案等资源进行创造性的加工与浓缩,这需要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改善档案管理手段落后的局面。
三、高校综合档案管理的开发利用
1.更新思想,转变观念,树立主动服务的意识
更新思想,转变观念,是目前档案工作者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这是对档案的开发利用提出新方案、新举措的前提和保障。从学校领导层面来说,要充分认识视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转变过去认为档案工作可有可无的思想,将档案工作纳入学校整体管理的必要组成部分,在观念与行动上双双进行落实,这是档案管理得以发展的关键。从档案管理者层面来说,要改变过去消极被动等待的思想,转变重保管轻利用的思想,树立主动服务的意识,切实加强档案的开发利用,发挥档案的应有作用与价值。
2.提高档案人员的素质
要使档案最大程度地得到开发利用,人是其中最不可或缺的因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档案管理工作向深层次发展的要求,档案工作人员只具有单一的业务知识已远远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传统档案管理一般是对资料的收集、归档以及保管,而对档案的开发利用,则要求将档案资料看成一种活的信息,不仅需要档案人员进行档案信息的采集、组织和储存,而且要求档案管理人员有市场经济环境下所具备的观念与能力,能对档案信息进行研究、开发与运营,对档案人员的工作要求非常高。简言之就是既要求档案管理者有过硬专业素质,又要会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工具,既要有分析与研究能力,还要有敏锐的市场判断力。因此,作为新时期的档案工作人员,就要积极调整知识结构,不断更新观念,学习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掘档案的价值,更好地为高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和社会发展服务。而从学校层面来说,也要重视档案人员的配备,真正选用专业扎实,业务精湛的人员来从事档案管理工作。
3.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做好档案开发,提高利用率。
要发挥档案的作用,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就要善于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对于计算机的应用,不能只满足于单机的信息存贮与查寻,要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扩大档案的应用价值。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档案信息事业奠定了必要的技术基础,我们可以用支持档案信息共享的网络体系建立高校档案网络。在网络技术、特色服务、网上档案资源开发、网上档案室形象等方面实实在在下工夫。通过扩大上网档案资料的数量,建立一个统一的全国高校档案网络,充分利用高校资源优势,全面实现资源共享,为高校及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档案服务。
4.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引入竞争机制,为档案开发利用提供保障
档案管理状况与档案管理制度密切相关。从完善制度入手,引入竞争机制,是档案工作改革和发展的催化剂。在档案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把岗位职责、工作实绩与经济利益结合起来,改变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传统管理体制,代之以竞争上岗、能者多得的激励机制,从而充分调动每一个人的工作积极性,促使人员想方设法提高服务意识,增加服务热情,提高档案的开发利用率,促进档案部门服务高校与社会的效益
高校档案管理中问题的解决与提高档案的开发利用率,是现代社会对高校档案工作提出的必然要求,但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在意识与行动层面均将档案管理纳入学校管理之中。
参考文献:
[1]黄坚,档案信息开发概论[M].福建: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4208(2010)16-0007-01
随着社会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参加医疗保险和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员(以下简称参保参合人员)来院就医,这就要求医务人员认真学习医保政策,积极宣传医保规定,努力为参保人员提供合理检查、治疗及用药,减少违规处罚。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努力构建让参保参合人员满意、让医保经办机构放心的和谐、诚信医院,促进医院医保工作健康发展。
1 针对医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实行责任制追究
我院是泰安地区最大的综合性医院,年门诊量70余万人次,年出院病人4.3万余人,医保出院病人占32%。收入占44.2%,医保人员的身份分为市直职工、泰山区职工、岱岳区职工、城镇居民、肥城职工、肥城居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人员,对于庞大的参保人员就医,临床繁忙的医护人员在病历书写、医嘱、用药等方面存在很多违规现象,受到医保经办单位处罚。对于医保违规处罚,我院全部落实到科室责任人,保证了医保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对违规行为进行全员通报,对其他科室也敲响警钟。
2 增强改革创新意识,为参保参合人员提供方便
设立医保结算服务大厅,提供一站式服务,减少中间环节,方便患者登记结算。我院把医保咨询、门诊导诊、门诊慢性大病结算处、医保住院手续登记处、医保出院结算、异地住院登记、新农合转诊转院登记处集中在一起,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设立医保管理员,由科主任推荐科室秘书或护士长为医保管理员,协助科主任具体做好本科室医保管理工作。主要是政策的宣传、病历存在问题的反馈等,减少违规问题的发生,尽量避免对科室的经济处罚。
3 加强医保政策宣传,提高工作效能
在医院网站、医保服务中心、科室的每个病房宣传医保政策和就医流程,让医保患者充分了解自己享有的权利和应遵守的规定,更好的配合医务人员按照医保规定合理使用医保资金。为了让门诊定责医师及时了解医保政策,加强医保管理意识,坚持因病施治的原则,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印制了门诊慢性病药品、诊疗目录,规范了门诊定责医师诊疗行为,极大地方便了病人。同时,对医保管理工作中需注意的问题,以书面形式下发到每个临床科室,让所有定责医师都学习。
4 严格执行医保制度,对参保参合人员一视同仁
关键词:学生生活园区宿舍管理权隐私权
学生宿舍和公寓是学生生活园区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而高校对学生园区的管理在整个高校教育体系中又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随着我国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高校后勤改革的深入,高校学生园区管理也随之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学生对园区管理的认识发生了变化。住宿似乎变成了一种商业行为,相当多的学生认为自己就是消费者,就是上帝,而相关物业部门提供服务则理所应当。学生对学校的管理,则有较大的抵触心理,“只要我不毁坏你的设施,你就无权干涉我的生活自由”。学生的这种心态反映了85后、90后学生的显著特点——倾向于以自我为中心,且权利意识空前高涨。但对于学校而言,如何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逐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园区管理工作,亦是摆在眼前的重大问题。
一、学生生活园区及学生宿舍的法律地位的界定
学生宿舍的性质目前颇具争论。一种观点认为是租赁关系,主体是学校与学生。所谓租赁,“主要是指房屋的权利人将其所有的房屋出租给承租人使用,向承租人收取租金的行为。”。这种观点忽略了学校对内的行政管理职能,抹杀了学校与学生之间存在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且房屋租赁,“必须要签订房屋租赁合同以及登记备案为其生效要件”,0而学生宿舍显然不具备这种生效要件。因此这种观点是不够全面的。另一种观点认为是公寓性质,主体是学生与后勤服务公司。这与当前“后勤社会化”有关。虽然宿舍趋向于公寓化是一种趋势,但这并不意味着目前的学生宿舍都已达到公寓标准。而且,即便是公寓标准,也不意味着学生公寓就归属于法律上的住宅范畴。
曾有学者撰文指出:“学生向学校支付了与居住价值数量相当的金钱,根据权利与义务对等的原则,学生便获得了对宿舍(公寓)的居住权。该行为的性质与购房入住在居住权行使上是一致的,学生一旦获得居住权,公寓便成为供学生居住的场所,这与法律上的住宅’含义是一致的。”。笔者并不同意这样的观点。首先,学校对学生公寓的收费和市场价依然有较大的区别,可以说,无论是学生宿舍或是学生公寓,都带有明显的国家教育福利性质:其次,学生在学校过的是集体生活,这和普通意义上的个人住宅是不一样的。对学生而言,他不能像一个普通的居住者那样任意使用物品,随意留宿同学,他必须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所以,笔者认为,学生宿舍(公寓)不能等同于民法意义上的普通住宅,这是一种带有行政管理性质的特殊住所。学生入住寝室就意味着对学校各项宿舍管理制度的接受,其个人的权利应该被扣减。
二、高校对学生生活园区管理权的法律性质分析
在我国,高校作为一个事业单位,虽然不是正式的国家行政机关,但仍具有一定的行政管理权。因此,有学者曾指出,管委会与学生之间是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间的行政法律关系,高校宿舍管理权是公权力。。笔者认为高校缺乏行政机关的构成要件,但其事业单位的性质决定了高校对于学生园区的管理是一种准行政行为,包含了公权力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