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宽心的话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今天,《**晚报》和市文明委在这里举行爱心援助寒门骄子捐款仪式,参加这个活动我感到非常高兴。在此,我代表市委,向充满爱心、为扶贫助学慷慨解囊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即将跨入大学校门的寒门骄子们表示热烈的的祝贺!
今天这个活动非常有意义。它再次章显了我们**市民良好的文明素养和优秀的公德意识,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扶贫助困的传统美德,树立良好社会风尚,促进我市精神文明建设必将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近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高校扩大招生,使更多的人有了上大学的机会。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学生上大学遇到了经济困难。据统计:200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达到400万人。河南高考录取新生38.8万人。我市已经录取的学生有9000多人,在这其中,录取新生中家庭贫困的学生约占20%,约有1800名学生需要救助。
为了帮助贫困学子,历年来,我市各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社会各界也伸出了援助之手,捐款助学的义举不断涌现,不胜枚举。今天受捐赠的19名同学,是我市无数受助学生的代表;今天到场的各位捐赠人,是全社会爱心的缩影;《**晚报》主动参与和组织了这次活动,体现了主流媒体正确的舆论导向,体现了他们心系群众、服务社会的高度责任感。
我们组织各种捐资助学活动,其意义不仅限于帮助一批贫困家庭解决经济困难,资助一批贫困学生走进大学校门,更重要的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精神文明建设的着眼点放在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为群众所欢迎的事情上,为全市改革稳定大局服务。尊师重教、扶贫济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尊重知识、爱护人才,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我希望能通过这次活动,在全市上下进一步弘扬重视教育、尊重知识、鼓励成才的社会风气,发挥带动全社会关心教育、支持教育发展的积极性;通过这次活动,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助人为乐、扶贫济困、无私奉献的社会风尚,带动全社会自觉参与到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中来。
另外,我还想对在座的19位同学,并通过你们向全市贫困学生讲一点希望:古人说,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希望受助学生敢于正视眼前面临的困难,树雄心,立大志,努力把社会各界的关爱化做发奋学习、锻炼品德、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强大精神动力。
【关键词】服装 款式 版型 数字化 创新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信息化开始越来越多地受到高等教育的重视。数字化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在改变人们获取信息的传统方法的同时,可以有效实现人机教学互动,创造新的现代教育教学平台,在各个学科内开始被越来越广泛应用。
现代服装产业的发展需要设计与技术兼顾的复合型人才,根据服装设计与技术教学的现状和行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结合服装专业特点,利用数字媒体手段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通过合理的交互设计重新架构款式课程与版型课程相结合的教学内容与形式,在实现款式与版型一体化教学的同时,不但可以有效促进以学习为中心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且能够更好地处理和协调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要素,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
一、服装款式与版型教学需求分析
在服装设计教学中,版型是款式造型的平面展开和完成最终服装款式的结构基础,是实施款式的技术设计,版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使服装最后的款式造型合理化。对于设计师而言,在设计过程中,能够综合思考款式与版型之间的结构规律,一方面可以帮助设计师完成对服装设计概念的全面表达,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创作的灵感,从版型结构的变化中衍生出更多精彩独到的款式创意,打破传统,创造新的时尚,是服装设计师必备的业务素质之一。
服装款式设计与版型技术在服装设计体系中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两者的变化统一在设计中是最关键的环节。但从目前来看,专业院校款式和版型的教学还是各自独立的课程,两者在“教”和“学”两方面仍各自为营、各有各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和教学方法,彼此之间缺乏应有的联系,课程设置出现比例失调,或偏颇设计课程,忽略工艺结构课程,或偏颇工艺结构而忽略设计课程,难以在实际教学中实现两者有效结合。学生学习款式设计,缺乏对版型的理解,学习版型工艺,又不能从结构的角度,实现款式的系列设计思考。虽然从2000年以后,很多服装设计专业院校认识到培养设计与技术兼顾型人才的重要性,开始进行课程的改革,版型工艺课程比例加大,学生综合专业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但对于技术的关注,并不意味抓住了专业教学的本质,如何使设计与技术结合得更加紧密,仍是教学中一直探讨的主要问题。
二、服装款式与版型教学的数字化创新
基于目前服装款式设计与版型技术各自独立的教学现状,利用数字化多媒体手段对教学进行创新,探索传统教学和数字技术的最佳契合点,建立一个分类详细、脉络清晰的款式与版型系统化的多媒体教学平台,实现两者在教学上的融合。有效的人机互动教学,可以为款式设计和版型控制的深入理解与理性表达提供有效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系统化的设计思路,使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适应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在设计上不仅能够格物致知,更能格物致新。
(一)款式与版型教学内容体系化
服装款式与版型的教学内容复杂,如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的版型与工艺课程就分为衬衫、裙子、裤子、西服共四个单元进行授课。款式与版型内容体系化的建设,在教学、实践和行业中都有着很大需求,但目前无论是教师授课课件,还是教材的编写,都还存在缺乏版型与款式教学内容统筹、理论与实践应用结合不紧密等问题,这必然导致学生无法对服装设计形成全面认识,更不可能通过深入学习使认知和理解趋于连贯和拓展。
可见,无论是教师教学,还是学生的实践,都迫切需要建立一个体系化的教学系统,即利用数字多媒体技术,将衬衫、裙子、裤子、西服等品类的款式与版型教学模块整合为一个教学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各品类的款式与版型应具有既可作为独立的教学模块讲授和学习,又具有可根据教学需要进行可控制的随时交互功能。
(二)款式与版型一体化教学
服装款式与版型一体化教学,区别于传统的款式与版型各自独立的教学模式,可使学生更易理解两者之间的设计原理。在教学方法上,根据“以版构款、款版结合”的服装设计理念,利用数字多媒体技术分别将各服装品类款式与版型原本独立的教学内容整合成为一体化框架,在这个框架上实现将款式造型与版型结构变化原理对应起来讲授的方法,并具有款式与版型同步变化,以及款式和版型教学页面间随时交互讲解的功能。
(三)款式与版型互动式教学形式
根据教学和学习的不同需要,设计款式与版型之间的教学交互演示,可以训练学生理性、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一种纵深、举一反三的设计手法。以西服款式与版型系列之间的交互设计结构为例,根据西服的款式与版型的可变因素可以研究以下交互功能:1.基于廓型的一款多版的交互设计,主要体现在固定局部款式,改变主体结构,局部款式主要指服装的领形、门襟、口袋、袖子等,主体结构主要指服装的X、H、A、V等不同造型;2.一版多款的交互设计,主要体现在固定一个主要结构,如西服X造型,改变他的局部款式;3.多款多版的交互设计,主要体现在主体结构和局部款式有机结合,同时改变款式与版型的系列设计。
三、服装款式与版型教学数字化创新的意义
由于数字多媒体技术自身所具有的集成性、非线性、交互性等特点,能够对大量的教学图片与文本进行综合处理,增加了课程内容的信息量,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呈现方式,为款式与版型教学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教学信息的非线形管理,优化教学结构
在多媒体环境下,可以按照教学的目标,利用非线性结构对教学内容进行架构设计,将课程所需的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组成一个能够清晰明了地表现各教学要素之间复杂关系的有机整体,教师可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情况在教学中对课程内容进行选择授课,并实现对知识点的随时获取,优化服装设计教学结构。
(二)交互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
现代教育思想要求实现“教师中心论”向“学生主体论”转变,兴趣成为学习成功的主要原因。多媒体教学可以提供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对话交互式学习环境,使较为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形象,给学生全新的视听感受。独特而新颖的教学表现形式既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又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思维进行主动思考,真正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
(三)集成性促进知识的获取,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 借款费用 资本化
国家财政部于2006年2月公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对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资产范围进行了扩大,并且对其确认和计量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企业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更为合理地反映出企业在各个期间的经营绩效。
一、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概述
所谓借款费用资本化,是指企业由于构建或者是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产生的借款费用,在一定的条件下,这部分费用并不以当期利润折减项目的形式计入到财务费用中,而是使用资本化,使其成为可销售的各种存货、企业的固定资产以及投资性房产等的一部分。
在新会计准则中,对如何确认借款费用资本化进行了详细的规定:确认借款费用资本化开始的条件。只有同时满足下述三个条件,即企业已经借入资金、企业已经支出资产、企业已经开始使资产达到预期可销售或者是可使用状态的购建或生产活动,才能确认借款费用资本化开始;确认借款费用资本化暂停的条件。当满足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在生产或者是销售过程中由于企业管理决策或是其他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超过3个月以上的非正常中断,则确认借款费用资本化暂停;确认借款费用资本化停止的条件。当满足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达到预期可使用或可销售状态时,确认借款费用资本化停止。
二、借款费用资本化存在的问题
相较于旧会计准则,新会计准则对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计量和确认、资产范围、借款范围等做了更全面的规定,但是由于企业资产构建和生产活动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在实际中对借款费用资本化进行确认时难以形成统一的标准,仍然存在着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借款费用资本化确认和计量的可靠性不够
根据新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对企业借款费用资本化的确认主要在于:确认资产是否符合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条件;确认用于购建上述资产的资金来源;确认予以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期间。在这种背景下,借款费用资本化确认和计量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就会不够,主要体现在:就企业的存货来讲,企业能够使用借款费用来生产各种不同的存货,但是存货生产过程中究竟使用的是企业的自有资金还是借款费用,则很难准确地进行区分;确认借款费用资本化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购建的资金必须来源于有偿借款。但在实际运作中,由于企业的经济业务通常会涉及其自有资金、多笔一般借款和专门借款,容易出现资金混合使用的现象,在此时想要将资金支出中企业的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划分开来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在确认利息费用是否由购建活动承担具有较大的主观判断空间;虽然新会计准则对如何确认借款费用的开始作了详细的规定,但是在实际运作中,前期的管理和技术是否要包含在生产和购建活动中,借款费用资本化开始是否以此阶段的支出作为依据,则主要是依靠企业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
(二)企业容易利用借款费用资本化来对利润进行调节
由于借款费用资本化确认和计量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不够,特别是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会计人员和管理当局的职业判断,因为使得企业容易利用借款费用资本化来对利润进行调节。比如资本运用,由于企业的资金来源包含自有资金,专门借款和一般借款,管理层可以主观判断用于购建合规资产所使用的资金是来源于企业的自有资金还是借入资金,从而对企业的当年利润进行调节。
在借款费用资本化运行的期间,虽然新会计准则规定,当资本化非正常中断超过3个月时必须暂停,并且对非正常中断的情况加以说明,但是企业的经济活动复杂多变,有时很难准确判断引起资本化中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从而使得企业管理层有机可乘,在本应暂停的情况下仍然进行购建或生产活动,从而虚增利息资本化的金额。
三、借款费用资本化应用的相关建议
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企业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借款费用资本化仍然存在很多模糊之处。因此本文针对前文所分析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对借款费用资本化的存货范围进行谨慎地界定。目前在对企业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资金来源进行判断时,受会计人员的主观意识影响较大,并且存在着人为调节当期利润和资产价值的现象,尤其是多种存货生产中利息成本的分摊问题没有得到良好的解决,因此必须谨慎界定借款费用资本化的存货范围,不宜急于扩大。
通过对借款费用资本化相关规定的细化,对资产进行减值测试、二次确认和计量,来提高资产账面价值的准确性。当包含资本化利息的资产的账面金额超过可实现净值时,可以按照包含借款费用的全部成本对资产价值进行初次确认,然后通过对资产进行年度减值测试,来确认购建或者是生产的资本是否需要计提减值准备,从而防止资产的价值虚高。
通过加强对借款费用资本化的监管和检查,来规范企业的会计活动。虽然新会计准则对借款费用的确认和计量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但是不可能将企业的所有经济活动都考虑在内,因此必然会有一些纰漏,借款费用的确认还需要依靠会计人员和管理当局的主观判断。因此必须加强以独立审计为核心的外部监管和检查,规范对借款费用的审计流程,规范企业的会计活动。
四、结束语
相较于旧会计准则,新会计准则对借款费用资本化的确认条件、计算金额、停止时点和披露细节等方面都作了详细的规定,使得可操作性大为提高,有助于投资者准确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当然由于企业经济活动和财务活动的复杂性,新会计准则关于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规定中仍然有一些模糊之处,这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
参考文献:
【关键词】宽带薪酬 石化企业 应用
对企业来说,如何吸引和留住员工特别是企业的那些核心员工已成为当今企业能否取得成功和竞争优势的关键。为了吸引和留住员工,企业必须支付具有竞争力的薪酬,设计科学的薪酬管理体系,获得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宽带薪酬是20世纪90年代在国际企业界兴起的薪酬管理模式,近年来被逐渐导入我国的企业。许多企业开始实施宽带薪酬制度,以此来帮助企业实现新时期的战略目标。本文将主要对宽带薪酬在石化企业的适用性进行探讨。
1 宽带薪酬的基本含义及特征
所谓宽带薪酬,就是在组织内用少数跨度较大的工资范围来代替原有数量较多的工资级别跨度范围,取消原来狭窄的工资级别带来的工作之间明显的等级差别,同时将每一个薪酬级别所对应的薪酬浮动范围拉大,从而形成一种新的薪酬管理系统。宽带中的“带”指工资级别,宽带就是工资范围比较大,与之对应的则是窄带薪酬管理模式,即工资浮动范围小、级别较多。目前国内大部分企业实行的是窄带薪酬管理模式。
与传统的等级薪酬模式相比,宽带薪酬模式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宽带薪酬体系支持扁平型组织结构。扁平化的组织结构正日益受到大众的欢迎和认可。宽带薪酬已经成功地在那些希望组织扁平化和减少组织等级的大型的、多等级的组织中实施。
第二,打破了传统薪酬结构所维护和强化的等级观念。宽带薪酬模式减少了工作之间的等级,有利于企业提高效率以及创造学习型的企业文化,同时有助于企业保持自身组织机构的灵活性和有效地适应外部环境的能力。
第三,引导员工重视个人技能的增长和能力的提高。在宽带薪酬体系下,即使是在同一个薪酬宽带内,企业为员工所提供的薪酬变动范围也可能会比员工在原来的五个甚至更多的薪酬等级中可能获得的薪酬范围还要大。这样员工就可以把精力和时间放到那些企业需要的技能上。
第四,有利于职位轮换。宽带薪酬减少了等级数量,将过去处于不同薪酬等级之中的大量职位纳入到现在的同一薪酬宽带中,这样在对员工进行平行甚至下行调动时所遇到的阻力会减少。
第五,有利于企业整体业绩的提升。宽带薪酬结构通过弱化员工之间的晋升竞争而强调绩效,通过员工之间的合作和知识共享,共同进步,实现最优效益,有助于培育积极的团队绩效文化和提升企业整体业绩。
2 石化企业的特征及导入宽带薪酬所具备的条件
石化企业是典型的流程生产企业,其核心业务过程通常是围绕原油加工及其系列产品生产增值过程而展开的,具有生产过程连续化等特点。近年来,石化企业界日益认识到企业只有根据市场的变化和要求,及时组织和调整产品结构,实现生产、经营过程的整体优化,增强企业竞争能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相对于发达国家已发展成熟的石化工业而言,目前我国石化企业的规模相对较小,技术水平偏低,尚处在从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型管理的转型时期。
石化行业的特征:(1)与其他行业关联度高。(2)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3)具有垄断性。(4)存在周期性。这就需要结合中国石化行业的实际情况,引进国际、国内先进管理体制,使企业在观念上、组织上以及业务运营上实现由计划经济下的国有企业向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向市场转轨企业组织转变,这就要求石化企业应该借鉴国际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提高管理和经营水平,尤其薪酬管理水平,提高自己的整体竞争力,以实现降本增效。
从以上分析可知石化除了具备一些基本的条件:一是技术、创新、管理等智力因素对于企业的发展居于优势支撑作用;二是有健全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用工制度和薪酬制度市场化程度较高;三是企业管理基础工作比较扎实,具备推行宽带薪酬模式的技术条件和数据基础,还符合以下一些导入宽带薪酬的条件:
(1)企业的组织结构的支持。组织结构是企业管理的载体,因此企业采用宽带薪酬之前,必须审视自己的组织结构。我国大多数石化企业的组织结构趋于扁平化,宽带薪酬可以说是为配合扁平型组织特点而量身定做的,这种结构能适应变革,与新技术、能力提高以及工资绩效联系在一起。正是因为处于转型期多数石化企业有针对性地对企业管理方式和组织层级结构进行优化和变革,准备了适宜的土壤。
(2)企业文化的支持。采用宽带薪酬要求企业文化相融。国外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在我国企业无法发挥作用的重要原因就是企业文化问题。宽带薪酬并不是仅仅用来削减薪酬等级的工具,它将涉及企业文化、价值观以及经营战略。宽带薪酬要求企业形成绩效文化、沟通文化、团队文化、参与文化,尤其在强调了能力和绩效之后,同一等级内不同员工有可能形成较大的差距,这就要求企业员工能够从文化层面上接受差异。石化企业在导入宽带薪酬之前首先进行了以下活动以顺应转型期向市场转轨企业组织转变:界定新的价值观;创立新的培训开发计划;从新界定领导者和管理者的角色;真正授予员工以简化流程的权利;改革薪酬。
(3)畅通的沟通渠道。引入宽带薪酬制度要让管理层和员工及时、全面的沟通,让全体员工能清晰的理解企业的报酬决定因素以及企业发展策略,激活员工重视个人与企业发展的一致性。积极参与型的管理风格下的宽带薪酬的一个特点就是部门经理将有更大的空间参与其下属员工的薪酬决策。石化是以技术、创新、管理等智力因素居于优势支撑的企业,有成熟的管理队伍,同时倡导积极参与的文化氛围,让员工清楚的理解企业领导层、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做出的薪酬决策以及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激励员工将个人的发展和企业发展视为一体,并让员工看到自己的前途,提高工作积极性。
(4)人力资源系统的支持。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薪酬管理设计的变革,宽带薪酬体系的导入,要求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其它内容与之相匹配,主要包括工作分析与任职资格评定、绩效考核、培训等方面。
3 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和对策
我们在石化企业推行宽带薪酬时,首先应明确企业的人力资源。薪酬体系的最终目标是推动人力资源管理,从而服务于企业战略目标。在引入新的模式时,策略的选择、计划的制定、方案的设计、薪酬的发放、员工的沟通,都应该紧扣企业人力资源战略,对于符合企业人力资源战略和有助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优势的岗位,在薪酬上要重点倾斜。除此,企业还有可能遇到如下问题:
问题一:宽带薪酬制度是以绩效为主要内容和管理灵魂的、绩效考核的难点不可避免地会“移植”到宽带薪酬管理模式中来。例如,如果员工认为直线经理对他们薪酬级别的评价主观或有偏见性,或者绩效考核缺乏系列可衡量指标和可观测准则,那么,整个薪酬结构体系就可能遭到破坏。
解决此问题,需要仔细考核指标的设置,能够依据公司战略分解出各部门的绩效指标,进一步合理落实部门内每个员工的业绩目标。通过公司层目标、部门目标、员工个人目标三个层次的有机分解与结合,做到关键绩效指标的合理提取,让每个员工清楚地了解与认识到自己的努力为部门为公司带来了多大贡献。相应地有差别的薪酬水平的存在就容易被理解和接受。同时,绩效考核中的主观问题除了要对绩效的指标设置做到客观、合理、尽量可行外,还需要对参与考核的人员进行审查,以防止考核人员的主观片面判断而使考核失真,并通过相应的约束机制,防止考核中发生偏差的概率。
问题二:宽带薪酬设计程序与其实际结果会使得管理成本上升。一方面,宽带的设计首先要对市场薪酬水平充分调查,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掌握市场薪酬水平资料,并在对其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公司特点制定合适的薪酬结构;其次,每个薪酬等级中薪酬浮动幅度宽泛化,将使单个员工的工资控制点不精确,实际操作中有时难与市场接轨。另一方面,在传统窄带薪酬管理体系中,职位晋升是薪酬增加的前提,即薪酬增加具有内在自动控制机制,固定时期内薪酬增加幅度有限,而宽带薪酬结构的增薪自动控制机制不够稳定,因此薪酬成本上升的速度比传统结构快。
解决此问题,首先就薪酬水平调查而言,可灵活运用多种方式代替浩大的资料收集与分析,可利用熟人打听、分析行业竞争者的招聘信息等较为简便的方法来获得所需资料。虽然这种方式的分析结果较规范的薪酬调查不够精确,但能够满足目前薪酬体系设计的需要。其次,对于薪酬的控制,公司可在每年薪酬总额制定上,进行多轮薪酬预算与调整,使人工成本增长在效益增长的前提下控制在合理的范围。
问题三:宽带结构中晋升机会的缺少导致相应薪酬激励功能弱化。在宽带薪酬的结构模式下,随着职位等级的“扁平化”及职位数量的减少,员工晋升机会也大大缩减,可能一生都只在一个职级里移动,长期内员工只有薪酬的变化而没有职位的晋升。实际上,对于那些崇尚自我价值体现以及不断追求与挑战更高职位的员工来说,晋职是激励其不可或缺的要素,如果长期得不到晋职激励,便会考虑“跳槽”到更可能提供有助于自身职业生涯发展的公司。另外,研究也表明,同一职位中,当薪酬涨幅达到原来基准工资的175%时,员工在现有职位能力的发挥就已达到较高水平,难有突破,在此阶段的激励手段如果涨薪,员工会产生惰性和倦怠心里。这无疑是对实施宽带薪酬模式的另一挑战。
解决此问题,就要对于增薪与晋升有一个合理的配置。采用宽带薪酬并不意味着放弃了职位晋升这一激励因素,可在规定内实行双重职业生涯发展通道,既可以获得职位的升迁,也可以在职位不变的情况下进行薪酬调整,从而保证每个员工都有积极的发展路径。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可以按照相应的分数,为被考核者在职位上的变动提供依据,同时,在公司内部开展工作轮换等,以减轻员工工作重复化带来的工作倦怠与激励强度弱化问题。
宽带薪酬作为一种新型的薪酬管理模式,较传统的薪酬管理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在实施宽带薪酬的过程中,企业的管理层人员需要具备较强的管理能力和高素质,要控制得当,并能够及时进行调整,对薪酬如果把握的不合理,由于人的主观原因,就会导致薪酬成本的上升。尽管宽带薪酬也有着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它是一种成功的管理模式,很多企业实施宽带薪酬都取得了成功。
参考文献
[1] 张月玲.宽带薪酬设计及其应用[j].现代财经,2006(7).
[2] 孙华:宽带薪酬及其在中国企业的应用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07(3)
[3] 陈文锦:试论企业的宽带薪酬管理[j].集团经济研究,2007(7).
[4] 姚绍汉:基于宽带的薪酬设计及调整策略[j].辽宁经济,2006(8).
[5] 洪雁.王贯中.李成标,宽带薪酬应用研究评述[j],现代管理科学,2006,(10).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 银行贷款业务 会计核算
一、贷款分为已减值贷款和未减值贷款
原制度规定,贷款划分为应计贷款(本金或应收利息未超过90天的贷款)和非应计贷款(本金或应收利息超过90天的贷款),应计贷款产生的利息确认为本期损益,而非应计贷款产生的利息则不能确认为本期损益,并无须缴纳营业税和所得税。新准则规定在资产负债表日应进行账面价值检查,有客观证据表明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应确认减值损失,计提减值准备。银行贷款发生减值时,应将其账面价值与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新准则下相应设立“贷款-本金、贷款-已减值”来分别核算已减值和未减值的贷款。当贷款发生减值时,将贷款账面金额红字按明细分别转入贷款(已减值)科目下,借:贷款-已减值;借:贷款-本金(红字)。
二、初始计量采用公允价值,后续计量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进行
1、初始计量
新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概念,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新准则规定:“企业初始确认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相关交易费用应当计入初始确认金额。金融企业按当前市场条件发放的贷款属于金融资产,应按发放贷款的本金和相关交易费用之和作为初始确认金额。交易费用是指可直接归属于购买、发行或处置金融工具新增的外部费用,包括支付给机构、咨询公司、券商等的手续费和佣金及其他必要支出。交易费用构成实际利息的组成部分。计入初始成本的交易费用应遵循重要性原则,否则应计入当期损益。原制度规定,贷款按实际贷出的贷款金额入账,相关的贷款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不计入贷款成本。相比之下初始确认金额相差交易费用,相应设立“贷款-本金、贷款-利息调整”来分别核算发放的贷款本金和交易费用。
2、后续计量
新准则规定,贷款和应收款项后续应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计量,而原制度规定贷款按实际成本计量。
要在贷款发生时确定实际利率,并在该贷款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时间内保持不变。实际利率是指将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在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为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当前账面价值所使用的利率。金融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或存续期间无法可靠预计时,应当采用该金融资产在整个合同期内的合同现金流量。在确定实际利率时,应当考虑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合同条款(包括提前还款权、看涨期权、类似期权等)的基础上预计未来现金流量,但不应当考虑未来信用损失。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合同各方之间支付或收取的、属于实际利率组成部分的各项收费、交易费用及溢价、折价等,在确定实际利率时予以考虑。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未来现金流量或存续期间无法可靠计量时,应采用整个合同期内的合同现金流量。如果合同利率与实际利率差异较小的,也可以采用合同利率计算确定利息收入。实际利率法是指按照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含一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实际利率计算其摊余成本及各期利息收入或利息费用的方法。
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一是扣除已偿还的本金;二是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三是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新准则规定,“已偿还的本金”是现金流的概念,既包括本金的归还,也包括借款人支付的利息。
三、采用实际利率法确认各期利息收入
1、利息确认时间与原制度不同
原制度规定金融企业发放的贷款,应按期计提利息并确认收入。新准则规定应在资产负债表日,按照他人使用本企业资金的时间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利息收入金额。现在的银行业贷款结息日往往在每季末月20日计提利息并确认收入,而在新准则的要求下就应为资产负债表日即每季(或每月)的月末,故相应设立“贷款-价值调整”科目过渡性科目,核算按实际利率法计算确认的利息收入和按合同结计的利息之间的差额。贷款结息日按合同结计应收利息:借:应收利息,贷:贷款-价值调整;资产负债表日按实际利率法计算确认利息收入:借:贷款-价值调整,贷:利息收入。
2、确认的方法不同
原制度规定确认的利息收入是按贷款合同本金和合同利率计算,发放贷款到期(含展期,下同)90天后尚未收回的,其应计利息停止计入当期利息收入,纳入表外核算;已计提的贷款应收利息,在贷款到期90天后仍未收回的,或在应收利息逾期90天后仍未收到的,冲减原已计入损益的利息收入,转作表外核算。新准则下要根据实际利率和摊余成本确认贷款利息收入,而在计算缴纳营业税时,必须按合同金额和合同利率计算缴纳,对本金或应收利息超过90天未收到的,应予以冲回转作表外核算。在计算清缴所得税时,必须将非税利息收入从会计利润中予以扣除。为了方便计算缴纳营业税,设立表外“应税贷款利息”科目核算按合同规定结计的应缴纳营业税的利息。在合同结息日,按结计的利息,记收入方;缴纳营业税时,按实际缴纳营业税的利息金额,记付出方。对于贷款本金或利息超过90天的贷款,将其结计的利息冲销,记入付出方。本科目收入方余额反映已结计但尚未缴纳营业税的贷款利息。
(1)未减值贷款,摊余成本等于账面本金,合同利率等于实际利率。结息日,按合同利率计息:借:应收利息,贷:贷款-价值调整;对于不能按期收回的应收利息不仅要按照高于合同贷款利率的罚款利率计息,将高于合同利率计算的利息差额部分计入表外收入:应收贷款欠息-罚息,同时应收利息和表外应收贷款欠息,应按照合同利率计收复利,计入表外收:应收贷款欠息-复利。资产负债表日,按贷款摊余成本、实际利率确认利息收入:借:贷款-价值调整,贷:利息收入(应计贷款,本期确认数),同时表外收入:应税贷款利息。应收利息在到期后90天仍未收回的,冲销已确认的利息收入,转作表外核算:借:应收利息(红数)借:贷款-价值调整(红数),贷:利息收入(红数),表外收入:应收贷款欠息-欠息(结息日按合同利率计结的应收利息)和表外付出:应税贷款利息。
(2)发生减值贷款,计提减值准备,按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收入和按合同利率计息的利息收入不同。按照应减记的金额计提减值准备:借:贷款损失准备支出,贷:贷款损失准备。相关贷款由未减值转为减值状态:借:贷款-已减值,借:贷款-本金(红字),同时冲减表内应收利息余额和相应利息收入,在表外应收未收利息科目登记:借:应收利息(红字)借:贷款-价值调整(红数)贷:利息收入(红字),表外收入:应收贷款欠息-欠息和表外付出:应税贷款利息。
资产负债表日,按照上期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确认利息收入:借:贷款损失准备 贷:利息收入(摊余成本?鄢实际利率),将按账面本金和合同利率计算确定的应收利息金额进行表外登记,表外收入:应收贷款欠息-欠息和应税贷款利息。(减值贷款摊余成本=贷款(已减值)初始账面余额-确认为减值贷款后归还的本金-该笔贷款已发生的减值损失)。同时,表外应收未收利息应按规定计收复利,表外收入:应收贷款欠息-复利。
收回已减值贷款部分本金,直接冲销已减值贷款账面余额:借:客户账,贷:贷款-已减值,同时,当日不需冲回已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于当季末月与其他贷款一并按差额计提或冲转。当收回全部本金时,冲销已减值贷款账面余额和计提的该笔全部损失准备,如收回欠息,直接记入:贷:利息收入和表外付出:应收贷款欠息。
(3)减值贷款转回未减值贷款,转回后的未减值贷款不再区分本金和利息调整,对于已发生的表外应收贷款欠息,不需进行账务处理。借:贷款-本金,贷:贷款-已减值(红字)。客户实际归还贷款时,应先还表外欠息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再归还贷款的表内应收利息和本金。
四、贷款减值的测试和减值损失的确认
1、准备的依据不同
原制度规定金融企业应当在期末分析各项贷款的可收回性,并预计可能产生的贷款损失。对预计可能产生的贷款损失,计提贷款损失准备。贷款损失准备应根据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贷款本息的偿还情况、抵押品的市价、担保人的支持力度和金融企业内部信贷管理等因素,分析其风险程度和回收的可能性,合理计提。新准则明确了金融资产(包括贷款和应收款项)性减值的客观证据,规定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应进行账面价值检查,有客观证据表明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应确认减值损失,计提减值准备,而对于未来事件可能造成的贷款损失,不管发生可能性有多大,均不应予以确认,即对于没有客观证据表明发生减值的贷款,都不计提减值准备。银行贷款发生减值时,应将其账面价值与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同原制度相比,新准则更注重未来现金流量(不包括尚未发生的未来信用损失),更突出折现的概念,需将未来现金流量按贷款初始确认时的实际利率进行折现。
2、新准则明确了减值测试的方法和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