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理想的诗歌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女性是其情感生活的载体
李商隐的心灵善感、早熟多思使他对幸福美满的爱情生活充满了期盼,表现在诗歌中就是两情相悦。这类诗歌中的女性,大多聪颖、美丽,而又多才多艺,如《无题》:
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十岁去踏青,芙蓉做裙钗。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李商隐不愧是一个善于捕捉形象的诗人,只寥寥数笔,就把一个纯洁任性、多才多艺的少女形象活脱脱的放在我们面前。据前人考证,此女实有其人,其名为柳枝。柳枝在李商隐感情生活中地位极重,影响极深。这类诗歌,把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渴望,把那种在痛苦中执着追求的精神,都非常强烈的表现出来了,从中也反衬出作者情感寄托的理想。
李商隐在虚拟的神话世界中也同样的表达出了这种情感期望,如《重过圣女祠》:“白石岩扉碧藓滋,上清沦谪得归迟。一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萼绿华来无定所,杜兰香去未移时。玉郎会此通仙籍,忆向天阶问紫芝。”作者将神话传说与现实生活,神与人相糅合,构造了一个似真似幻,亦实亦虚的世界:细雨如梦,轻轻的飘洒在屋瓦上;灵风柔弱,整日也吹不满祠前的神旗。这里有道教神话典故中的女子萼绿华、杜兰香与人相恋的爱情悲剧。
值得注意的是,这类作品有一个共同点:诗中女性的爱情生活俱以悲剧告终。实际上,这也是李商隐情感理想落空、破灭的一种隐寓性表现。由于现实生活感情的不幸,他只有寄托在诗歌中,因此这些女子不一定是实有其人的,而是他心目中的理想形象。
二、女性是其个人身世不遇的理想载体
在李商隐的诗歌中,常被同情的对象主要是宫中女子与道姑。李商隐在同情她们的同时,借以抒发自己人生失意的苦闷,“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情共识,使李商隐与她们达成一致。如他对自戕以邀宠的宫女表示深切的同情:“未知歌舞能多少,虚减宫厨为细腰”(《梦泽》)。他对宫女得失恩宠的挽叹“未央宫里三千女,但保红颜未保恩”(《槿花》)。“君恩如水向东流,得宠忧移失宠愁”(《宫辞》)。在特殊的题材之歌咏中融入广泛的人生体验,视角独特,感慨深沉。他对宫女的身世、际遇的哀婉和同情也有几分是为自己的,因为诗人也有为世所弃,远贬他方的经历。同病相怜更触发了诗人的创作欲望,所以他不自觉的选择了宫女做为他抒发人生苦闷,身世不遇的的载体。
此外,在其诗歌中,还有一类女性,他们圣洁、坚贞,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是人们心目中美丽的化身。她们已脱离人间的烟火气,已脱离了男性赏玩的目光而具有了冷肌玉骨的超逸之美,因而抒发了作者特殊的感情,有较深的寄托。他的《圣女祠》其一:“消息期青鸟,逢迎异紫姑。”“星娥一去后,月姊更无来。”其二:“无质易迷三里雾,不寒常着五铢衣。”诗歌把圣女越描写得圣洁庄严,高不可攀,这种追求的意义也越值得珍惜。在他歌咏这类题材时,自然触发并融入自己的身世遭遇和人生感受,故感情内涵深沦虚括。
三、女性是其政治寓意的载体
关键词:李老乡 创作 诗歌 中国当代文学
高戈在《老乡诗选》序言里说:“寻其轨迹,在诗的表现客体方面,他(李老乡)从注重社会内容转变为注重自然物象,最后达到对象化的主体自身;在诗的传达方面,他从着眼于叙事转变为着眼于思辨,最后达到着眼于主体自身某种情致、某种意识的流动。”[1]正是这种情感呼应着意象,意象跟随着情感走的特点,决定了老乡诗歌的独有的基质和风貌。本文主要从创作的角度,认为他的诗歌主要有几下特点:
一.诗人向外发现的视域宽和站得高。李老乡似乎站在一个很高的位置来观望人生和世界,眼界宽,视点高,他的抒情对象大部分都是名山大川、夕照日出等宏大苍茫的西部景象,由于他的这种视野,使他更能领略宇宙的“大美无言”的魅力,也正因此,他对自己的诗歌审美很自信,他曾想用“诗的重锤去敲响人们心灵的大钟,”[2]除了抒情对象外,李老乡在抒情过程中使用的意象也是一些宏大的或富于古典的,例如“山高水远”、“名山”、“寒江月”、“天池”、“星空”、“天鱼”、“青峰”“梅花”、“雪”等等,甚至有时,他还拟物化为大山,代大山立言,可谓气吞山河,气象壮观。例如《青峰》:“旭日与苍松的建筑/竣工于云山/古朴着我云山上的四十三座青峰/不分四季的野花/在通往山顶的道上/将为你绽放 开不败的新闻//步入仙鹤散步的幽径/请把脚步放轻/不要踩疼我的江烟柳色/我的世界 也有我的苍茫/苍苍茫茫/不知含蓄了多少花鸟//让淡蓝色的远山/淡蓝在远方吧/只要你来//我会助你/鼓翼的风力/我的彩蝶 将为你导航/山顶和山顶才是跨度/请跨入 游览我的空灵”。这里就把青峰的巍峨、壮观、空灵的美就呈现在我们面前。由于他的立足点高,他对人生和大自然的领略比一般诗人深刻和开阔,因此他的诗歌才能牵动很多读者的“集体潜意识”。
二.诗人向内挖掘得深。 “李老乡是纯正意义上的‘严肃诗人’。他属于苦吟型,虽不是‘一句三年得’,但往往为两三行诗要整夜推敲。前些年他在诗刊上发过的几首叙事长诗,每写完之后都使他有一种大病过后的虚脱感。”[3],但因为是“严谨的写作”使他的作品成为“夺人耳目的美学书简”、 “富饶丰赡的精神宝库”。李老乡的这种向精神和灵魂深处的深入挖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世俗人生的荒谬性的发现,一是对自我苦难生活的调侃。前者像《心态一种》:“说一句大实话 等于犯一次/老百姓的错误/错了不能再错 不能让家中的妻子/对我放心不下//听妻的话:没有金刚钻/就该谢绝一切瓷器活/譬如说,在雨夜的闪电/究竟是不是天的神经?——凡属此类大事/我既不探索 也不触摸//如今 当个老百姓也分大小/虽说同是一日三餐/但小百姓常以素食为主/包括语言。”《背着手走路的人》:“面部表情 真忙/忙着应付前面的风云变幻/让手在背后 去处理背后的//后顾之忧/背后手指头的伸展或弯曲/是小动作 也许是大阴谋/总之 一个人的机密不在心里/在背后//背着手走路的人 在中国最起码是一种潇洒/那神气的样子似乎在说/——谁若保护不了背后/休谈自己是墙”。后者对自我苦难的调侃学者注意的比较多,朱光潜先生在《诗论》中说:“凡诗都难免有谐趣。情绪不外悲喜两端。喜剧中都有谐趣,用不着说,就是把最悲惨的事当作诗看时,也必在其中见出谐趣。……诗和谐都是生气的富裕。不能谐是枯燥贫瘠的症候。枯燥贫瘠的人和诗没有缘分。”[4]很明显,李老乡对生活的苦涩的调侃就是他“生气富裕”的象征,而他的调侃是人类面对生活的不可避免的苦难的调侃,因此,有深度,震撼力强。例如写在他的《野诗全集》封面上的那首诗《天伦》:“我被挤出了一种境界 我可以/伸胳膊伸腿了/我买到了江山//我买到了江山 买到了/十五平方米的高层空间/我要发光 发60瓦的光芒/照耀我的小天小地 我的/二十年河东 三十年河西/夹着铺盖卷的妻子儿女/涌进门来 我饱含热泪/举起伟人般的手掌/拍了拍我的人民”。这是对普通老百姓买房难的苦涩调侃,还有一首对当今社会忙忙碌碌、冷漠的人际关系造成的个体孤独和寂寞的表现。《小院雪人》:“掌柜的 再给二两白干吧/我不是孔乙己/我有现钱/我是不会溜掉的/人喝醉了很好看/在我很好看的冬天/指望有群孩子/跟着我/唉 还是回家堆个雪人吧/雪人啊 在你该长眼睛的地方/我会给你安上两颗/水灵灵的煤球/但我不能让你咧开小嘴/我没茴香豆啊/孩子”。这些诗都很能触动人心,让人在敬佩诗人老乡的面对生活的坚韧的性格之外,也让普通的读者对自己的苦难生活充满希望。
三.在表现形式上,诗人老乡的诗歌呈现出这样三种特点:1.即开头和结尾的距离远;2.中间过渡的驾轻就熟,处处留白;3.结尾的袅袅余音,令人回味,诗人在诗歌的结尾,或抒情,或思辨都不是直白的表达,都在意象的基础上再次拔高一个调,或顺接上面的意思,或反转上面的情感,让人回味。我们来看一些诗篇,《赤壁野餐》:“大风抱浪/甩响万里惊涛/其实 摔不响也行/反正今天每人有/牛肉八斤/烧鸡九只/白酒十瓢/哥儿们干杯/为赤壁兴会/为有幸结识久仰的/孔明 周瑜 曹操//狡猾的指头/神出鬼没/六六六呀/五魁首呀/哥俩好/喝 喝得江浪旋转/赤壁在摇/摇得最凶的是船/可那曹操说/喝吧喝吧/我的船儿没事/每艘都有紧锁的铁链//喝吧 等他们醉了/我要让孔明/借来的东风起火/给我们老曹再来一次/火烧战船的忠告/谁知灌不醉的三国群英/一起联合起来笑我/哈哈/请问西北老乡/工资多少”。这首诗的开头“大风抱浪/甩响万里惊涛/其实 摔不响也行”,在这里算一种“兴”,是作者凌空荡开的一笔,显得气势的高迈和高扬,进而转折切入“反正今天每人有/牛肉八斤/烧鸡九只/白酒十瓢”,文章的结尾才是作者真正想表达的意思,这些“三国群英”不再怕“孔明的东风”,可谓实力雄厚,反过来诘问老乡“工资多少”。由有酒喝到工资多少,开头和结尾的距离远,让读者有一种意外和“陌生化”的感觉。类似的形式在《自然界的路》里也有:这是高扬的一笔,抒发自己对生活执著的追求,最后的四句话是作者对自己无悔一生的认识,与开头的距离较远,显得收缩有力,开头的有气势。在这两段首诗歌中,中间的部分都是通过意象的过渡,使诗歌显得含蓄蕴藉。“人生的小舟/即使靠岸的码头是片荒滩/我也曾作为一棵树的形象/在沙漠竖起春的威严/该绿,我已经绿了/该红,我已经红了/我的全部感情已经酿成果汁/当然,不是每个果子都甜/过来了,一条生活的路/即使过去的路边还有蝴蝶盘旋/我也不愿意再用自己的后半生/去折叠前半生的思念”,诗里所表达的意思是对自己人生的感叹,但作者不去直白表达,而是含蓄地通过意象传达。类似中间过渡,处处留白的还有很多诗歌,例如《春情》的中间和最后的部分“真想再当一次/羊羔/马驹/牛犊/再吸一次/甘甜的乳汁/可那尾巴们/却在大幅度的摆着/使人无法接近/既然长大了/就应该用大人的眼睛/去看待春天/看野花的山野/谁在走着/我在/兜风”。其中“尾巴的大幅度的摆动让我无法靠近”就是意象过渡,真正的意思就是,再也不可能回去那个时候了。此外老乡的诗歌在结尾非常注意“含不尽之意”在言外,比如《亮夜》中:“伸手不在五指的夜/是原汁原味的夜//这一夜 天上不能有月/地上不能有雪/甚至 在夜的深处/不能引爆一朵红梅/不能让一个墨汁纯正的夜/变得不明不白//但要想黑得不露声色 也难/——谁的遗嘱还没定稿/闪电 又在修改着闪电”。类似这样的结尾老乡的诗集中很多,再比如“总有雨 总也难以接近地面/白杨树只在空中绿着”,“其实 暴风雨早就来了/只不过隔在牛背的那边/这边呢 牛背的这边/唯一的耳朵仍在做着检查/我坏 我不该/听风想到/雨”等等。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李老乡的诗歌已经达到一种炉火纯青的境界,他的苦吟,他的推敲,他对诗歌的真正的热爱和陶醉于意象的流动,使他在“多年过去,当朦胧诗在人们看来已经不再朦胧,甚至变得浅白和陈旧的时候,李老乡的新边塞诗却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变得越来越有味道了”。[5]本文从创作学的角度对李老乡的诗歌进行分析,以期能从另一个角度认识他的诗歌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李老乡.老乡诗选[M].青海:青海人民出版社,1990:4.
[2]李老乡.老乡诗选[M].青海:青海人民出版社,1990:3.
[3]林染.《诗人李老乡》[J].中州今古,1997,(1):41.
[4]朱光潜.诗论[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26.
关键词:影响力;教师;教育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028-02
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位从沿海回来的朋友准备到内地投资办企业,重点考察A城和B城。在A城,他坐在街头擦皮鞋,擦皮鞋大婶的一个动作,让他对这个城市死了心。那大婶把他的一只鞋带解下来,擦好付了钱后再系上。一个细节瞬间让他悟出,这个城市市民的道德水准成问题——一定是有人擦好鞋后不付钱借故跑了。在B城,他搭了5次出租车,下车前,5位司机都提示:先生,请带好您的随身物品。
最终,他把企业放在了B城,B城因此有5000人上岗就业,也因此每年收到上亿元的利税。这就是一位擦鞋大婶和几位出租车司机的影响力。[1]
在今天,大部分人经过系统的学校教育,小学、初中、高中等,人生中很多时间除了家人就是与老师和同学们等一起渡过。粗略想想本人生活到今日为止,会有哪些老师会浮现着眼前——小学:一位老师像妈妈,和蔼慈祥、问寒问暖;一位老师像巫婆,冷眼相对、恶言恶语。初中:有两位中年女老师,一位教语文、一位教物理,两位都抽烟,充满自信、知识丰富、性格爽朗。高中:有三位男教师印象深刻,一位是慈眉善目的班导师,一位是课堂上眉飞色舞讲课的生物老师,一位是兢兢业业、循循善诱的数学老师。而到了大学时,看到每一位老师那睿智的目光,体会到他们深邃的思想,内心充满着敬仰和敬畏以及渴望向他们学习交流的矛盾。我还能想起过去的他们,说明他们对我的人生、甚至一辈子都有影响。
现在,我也诚惶诚恐地成为了有十几年教龄的高校教师,年逾不惑,并且担任了班导师。希望自己能做到“政治上的引路人、业务上的导师、生活上的长者”。其中的理由:一方面,教育教学工作经验已经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另一方面,对人生的感悟也应该达到了一定的水准。对教育教学工作有了比较深入、准确、客观的理解与判断,对自我的认识也上升到了一定层次。这个时候来思考教师影响力的问题,也许就会明白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就会了解学生从自己的身上到底能够获取什么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就会清楚自己怎么做才算是真正的教书育人,才算是体现了自己作为教师的影响力。
面对眼前的学生,大多是刚刚成人就离开父母家人,开始独立人生,对所学习专业充满求知欲望、对未来社会充满无限憧憬,让我羡慕的一群充满青春活力的年轻人。作为教师或者班导师,已经不可能像中小学时代的老师,与他们沟通联络的那么密切,他们已经拥有了一定的思想、行动的自由,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都是在这个年轻的、关键的阶段开始初步确定的。我是否能影响到他们,影响的范围有多大?心里还不是非常清楚,下面谈谈个人的认识:
一、教师与学生的初次见面非常重要,也就是第一印象很重要
这时的学生刚刚进入大学,对一切充满了好奇,特别敏感。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能引起他们高度的注意,从而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此时产生的印象往往会对以后的师生交往、教师在学生中的影响力、甚至学生对学校的印象产生很大的影响。作为教师就应该时时刻刻以高度的责任感,不能有丝毫的随意、懈怠,以便让一言一行都在学生的心中产生良好的共鸣,让他们在这样一个新的集体里面的第一个教育的细节精致、精彩。
二、教师应该有科学的力量、无私的爱心、真挚的情感和高尚的人格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一个有影响力的教师,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学生会在心理、思想、感情等方面自觉引起共鸣,对教师的言行等方面产生强大的感应力,会自觉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教师也是学生心目中最亲切、可信而又十分具体的榜样。教师的品德高、能力强,具有精深、广博的知识素养和正确、积极的人生态度,会引导学生群体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激发起学生道德修养、情操陶冶的热情;会对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等起着积极的、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
教师崇高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应该是长远而深刻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你的出现就是一种正面的教育,因为你平时就是一个很负责任的教师,就是一个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的教师,就是一个被学生欣赏的教师,就是一个能够真正做到为人师表的教师,就是一个阳光乐观向上的教师。这样的教师,怎么可能没有良好的影响力?怎么可能会没有很好的教育效果?当然,如果你是不负责任的教师,你是个偷懒的教师,你是个斤斤计较的教师,你是个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教师,你的影响力可想而知。作为教师,无论你处于什么地位,无论你在什么地方,无论是什么时候,你的存在就是一种影响。
三、尊重和了解每一位学生,爱护和关心每一位学生
在一个新的集体当中,多元文化的汇合,学生们在成长过程中家庭背景、接受教育及社会环境的不同,使其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取向存在较大差异。但是,他们的自我意识很强,获取知识的途径日益广泛,并不认为老师就是某些知识方面的权威。然而,在这个集体当中老师的影响力却无处不在。要把学生真正作为平等的教育对象,尊重学生的人格,了解学生的意愿,倾听学生的心声,成为学生的知心人;真正为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尽心尽责,增强学生的信任感,使这些刚刚成人的大学生能够认识到和谐集体、和谐社会建立,彼此尊重和包容是一个重要的基础,相互沟通和学习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教育的出发点应该是“以人为本,以人的身心素质为本”,而且也应该是教育的最终归宿。对不同教师来讲,影响自身影响力的因素是不同的。作为班导师,一方面通过招生档案,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社会关系、中学阶段教育等状况;另一方面,通过班委会、同学之间的共同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思想状况。因人而宜,有针对性对一些问题比较突出的学生,贴近和符合受教育者的身心实际进行沟通,全心全意地关爱每个学生,让学生愿意亲近,从而激发其潜能,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以形成有凝聚力和思想活跃的班级团队,进而真正增强自身的影响力。
以上为个人几点认识,从某种意义上讲老师的影响力应该是教师全面素质的综合反映。“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为社会服务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促进人本身的身心素质的发展,是为了人类社会的生存幸福而服务的;同时,社会的要求也只有凝聚为人的个体的一种内在的、恒久不变的、优良的身心素质之时,教育的效果才会真正显露出来。这些都离不开老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与特征的了解和遵循。“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愿每一位教师都能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良好的言行品质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老师的影响力,造就一代又一代的新人。
为曾经是学生,今日有做为的年轻人高兴。他们对社会的贡献,或许包含了成长过程中各种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影响。也感慨万千地提醒自己,别把自己看得太重要,尽力、尽责而为吧。前面还有很多的、有影响的大师级别的人,会对自己的思考方式有影响。
参考文献:
\[1\]查一路.每个人都有影响力\[J\].读者,2012,(1).(上接第27页)一问题,可提问不同的学生,引导他们讲出自己的想法,可得到不同的解决方法。再结合课程内容进行对比解析,附带可穿插旧的知识点,帮助学生加强记忆。在提问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注重循序渐进的引导,不要直接告诉学生最终的解决办法,要让学生从不知道,到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的过程中去思考,从无到有慢慢转变,培养起解决问题的思路。从而达到开阔学生视野,激发潜能,加强认识新知识点,稳固已经掌握的知识点的目的。
2、要适时表扬鼓励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否有兴趣钻进去,取决于他是否取得进步。假如自己已经尽力学了,还是学不会,当然就很受打击,从而失去再坚持下去的念头。在教学的过程中,无论是提问,还是学生在问一些简单的问题,就应该适时捕捉他们取得的进步,要肯定并鼓励学生。让学生有信心去学,也就是说只要认真的学习,就能不断的提高。这样学生的兴趣不断加浓,就会更用功的去寻求进步,得到同学们,尤其是教师的认可。学生的好胜心,成就感,在教学中得到应用,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3、故意设置错误启发
教学过程中,程序的编写及演示过程中,应该把常见的错误给学生故意暴露出来。问题的解决通常情况下是出现了错误,寻求解决错误的有效方法。学生学习知识本就是要认识错误,得到如何纠正错误的方法。这样在代码书写及调试时,制造矛盾,激发对错误的认识并解惑。在容易出现错误的基本知识点,无论是新学的还是已经学过的,都要不失时机的在错误中提高。这样往往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以后假如出现类似情况,他们也很快能够找到应对的方法。也可以在处理错误时把错误多样化,同样的环境,不同的错误又该如何应对,就起到了,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4、搭建课程总体项目
应用性课程就必然有自己的真正实用项目。在课程开始就给同学们规划一个大的项目,此后知识点的逐一展开就是逐步完成目标的过程。学习的各个章节可设置局部的小项目,明确目标。要遵循事物发展,由易到难,由小到大的规律,小项目进行排序,前面完成的就是后面要出现的基础,依此一环扣一环,逐层推进最终实现课程的总体项目。不然学生总会在学习中产生顾虑,到底学了有什么用,又用到那里。这样学生就会努力的向目标进发,有针对性的去提高,否则造成盲目学习,其效果可想而知。
5、教学过程让学生有轻松感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在讲解单调的程序类课程时要有足够的幽默感,这样就能够调动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更专注于课程内容。其实教学就是一门独特的语言艺术,教学就是在教与学的交流中进行的,就要发挥教师的语言能力,感染吸引学生,轻松的完成知识点的讲解。往往有些教师就不注意这点,只知道埋头讲知识点,其实已经丧失了教学良机,也就谈不上提高教学质量了。
(四)改变传统课程考核方式
当前多数高校程序应用类课程的期终成绩考核都惯用笔试来完成,即便有些学校也进行了机试,也不过是仅供参考而已。这样以来就使学生更注重理论的死记硬背,而不关心实际的应用,不会用程序解决实际问题也不影响自己的课程成绩。针对这种现象应该取消笔试,统一用上机考试来进行考核,所有试题来源于题库。题库里要有充足的题型及题量,题目不能来源于教材的例题,一定要作到变化。平时课程课内实训时就要灌输学生学习要以用为主的思想,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联想,不断提升学生的自觉能动性。为了更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可将平时上机练习作为最终考核的组成部分。
三、结束语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程序类课程在高校教学工作就显的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就必须达到教与学的紧密有效的结合,真正做到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并灵活的运用。由于学生对这类课程产生的恐惧或不安,就促使着我们教师就应该正确面对当前的教学是否需要改善。只有有效的看到缺点,才能更快的去纠正,更好的去教,更高效的去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孙伟.程序设计课PTG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2011,(36):104-105.
唐磊的《丁香花》,幽怨多情的曲调,朴素简单的配乐一下抓住了听众的心。丁香花一样的女孩她是怎样的令人神往啊!
丁香素雅洁净、幽香醉人,是爱情和幸福的象征,被人们誉为“爱情之花”、“友情之花”、“幸福之树”,是花和树中的珍品。自古以来每逢春暖花开之际,青年男女身着节日盛装,争相上山采摘丁香花,赠送给自己的恋人、爱人和友人,表达对爱情和友情的坚贞不渝。但当爱情不如意时情人便愁肠百结,这便注定愁怨成了它生命的一种基调。所以丁香又叫百结、情客。总之,丁香是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古今骚人墨客,多以丁香表达情怀。
一、花韵
赋得池上双丁香树
唐 钱 起
得地移根远,交柯绕指柔。露香浓结桂,池影斗蟠虬。
黛叶轻筠绿,金花笑菊秋。何如南海外,雨露隔炎洲。
交错的枝柯,绕指的温柔。浓浓的幽香,投影的虬枝。黛叶素花,美不胜收。
丁香和韵
清 邹升恒
春空烟锁缀星星,两树琼枝占一庭;交网月穿珠络索,小铃风动玉冬丁。
傍檐结密人难拆,拂座香多洒易醒;只恐天花散无迹,拟将汀管写娉婷。
咏白丁香花
清 陈至言
几树瑶花小院东,分明素女傍帘栊;冷垂串串玲珑雪,香送幽幽露簌风。
稳称轻奁匀粉后,细添簿鬓洗妆中;最怜千结朝来坼,十二阑干玉一丛。
曲径通幽,深深的小院之东,静静亭立着几树如同琼瑶般的丁香;远远望去,就像素雅高洁的女子依傍着帘栊,默默无语又脉脉含情。那已经开放的丁香花,一串串垂首低眉,如雪雕一般玲珑剔透,洁白冷艳,矜持不苟;微风吹动绿叶白花,发出簌簌的声响,送来了缕缕清雅的幽香。那美丽素洁的丁香花,就像刚刚打开梳妆匣,均匀地敷上淡粉的姑娘,又像细细打扮之后,容光焕发的美女,楚楚动人。然而,最可爱的是:千万丁香花灿烂开放,阳光下,到处是美玉熠熠生辉的神奇景象。
丁香娉婷如美人,晶莹如白雪,高洁如玉璧,香幽如清风,确实如同纯洁素淡而又情意款款的小家碧玉,真是娴雅醉人,无与伦比!
二、花神
江头四咏 丁香
杜 甫
丁香体柔弱,乱结枝犹垫。细叶带浮毛,疏花披素艳。
深栽小斋后,遮使幽人占。晚堕兰麝中,休怀粉身念。
丁香很柔弱,结子又多,叶子和花都漂亮,但是是素色中的美丽,不是艳丽的。把丁香种在房子后面,为了是给有思想的人欣赏。丁香自己呢?它早晚像兰麝一样发出芳香,但却不必想到自己会磨成粉的。一种柔弱的生物,也有坚强的特质。大家以为雄壮的松树柏树岁寒而知后凋,没注意到柔弱的丁香也是有这种坚强的特性。丁香一辈子,生前死后都发出了它的特质,虽然长得一点也不雄壮。
丁香之芳能与空谷幽兰相提并论,那自然也是一种高境界的花儿了。
点绛唇 素香丁香
南宋 王十朋
落木萧萧,琉璃叶下琼葩吐。素香柔树。雅称幽人趣。
无意争先,梅蕊休相妒。含春雨。结愁千绪。似忆江南主。
王十朋,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一代名臣。少时有忧世拯民之志,十七岁“感时伤怀”,悲叹徽、钦二帝被掳,宋室被迫南迁。高宗即位,中进士第一,被擢为状元。力排和议,荐用贤臣,以名节闻名于世,刚直不阿,批评朝政,直言不讳。生逢乱世,渴慕贤君,图谋恢复大业。
这首词借素香柔树的丁香在落木萧萧的季节吐露琼葩,不是与梅蕊争先,而是有一种与众不同的幽人志向。丁香结满含春雨,愁绪万千,无意争春,而是怀想着一位贤明的君主,让自己施展恢复大业的雄才大略。读完全词,一位忧国忧民独立于世的忠臣形象赫然眼前。
三、花怨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丁香是愁怨和苦闷情感的象征符号。
《代赠》二首
唐 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暮春里的黄昏时分,一位女子倚楼而立,不知不觉间已是如钩弯月高挂天上。芭蕉未展,丁香不开,此情此景正如同女子与情人不能相见而各自牵肠挂肚,愁肠百结。
点绛唇
近代 王国维
屏却相思,近来知道都无益。不成抛掷,梦里终相觅。
醒后楼台,与梦俱明灭。西窗白,纷纷凉月,一院丁香雪。
这首《点绛唇》收入《人间词乙稿》。时王之前妻莫夫人新丧,此词为悼亡之作。忘了她吧,忘了她,念如今生死茫茫,怀想又有何益,徒令人心力交瘁!词人举目西窗,惟觉月光如水,丁香似雪,一片凄凉意。丁香花本开在春夏之交,何以与寒冬之“白雪”关涉?这是为强调颜色的相似性而出现的时令错位。然而,通过这种似乎无理的描写,却更深刻地表现了词人因思念亡妻而难以为怀的悲怆冷寂心境,堪称绝妙。
四、花事
贺铸与丁香。贺铸,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卫州共城(今河南辉县)人。宋太祖孝惠皇后族孙。为人刚介耿直,不媚权贵,因此宦途多舛。博学强记,能诗文,尤长于词,为苏门四学士之一。《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结尾叠写三句闲愁:“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新奇有趣,让人叫绝!就是这个贺铸,爱恋过一个女子,两人感情很深。他与她分别了一段时间,那个女子孤苦无依,思念甚切,作《寄贺方回》诗表达闺中心绪:
独倚危栏泪满襟,小园春色懒追寻。
深思纵似丁香结,难展芭蕉一寸心。
贺方回收到情人的诗,回寄《石州引》词:“薄雨收寒,斜照弄晴,春意空阔。长亭柳色才黄,远客一枝先折。烟横水际,映带几点归鸿,东风销尽龙沙雪。还记出关来,恰而今时节。将发。画楼芳酒,红泪清歌,顿成轻别。回首经年,杳杳音尘都绝。欲知方寸,共有几许新愁?芭蕉不展丁香结。枉望断天涯,两厌厌风月。”两人诗歌唱和,聊寄愁思郁结的离愁别绪。丁香结,实乃丁香的花蕾。古代文人墨客常以丁香含苞不放,比喻愁思郁结,用来表现夫妻或情人之间的离情别绪没有一个结果。
阮郁与苏小小
丁香花(明)许邦才
苏小西陵踏月回,香车白马引郎来。
当年剩绾同心结,此日春风为剪开。
苏小小者,南齐时钱塘名妓也。貌绝青楼,才空士类,当时莫不艳称。一日,苏小小乘油壁车去游春归来,断桥弯角处迎面遇着一人骑马过来,那青骢马受惊,颠下一位少年郎君。郎君名叫阮郁,是当朝宰相阮道之子,奉命到浙东办事,顺路来游西湖。他见小小端坐香车之中,宛如仙子,一时竟看呆了。直到小小驱车而去,阮郁才回过神来,赶紧向路人打听小小的来历住处。此后一连几天,小小和阮郁都在断桥相会。一个驱车前往,一个骑马相随,沿湖堤、傍山路缓缓而游,好不快活。小小与阮郁来到西泠桥头,正当夕阳西下,飞鸟归巢之时,周围一片静谧,小小激动地轻声吟道:
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
何处结同心?西泠松柏下。
当夜,由贾姨妈作主,两人定下终身。之后,选了个黄道吉日,张灯结彩,备筵设席,办了婚事。阮郁成婚的书信送到家中,阮道气得差点昏倒。他设计将儿子骗回家中,为阮郁另择名门闺秀成婚,小小只能吟诗以解愁闷,愁度终生,含恨病逝。当年缔结的同心化作云烟散去。
这首诗化用小小典故,为负情郎痴情女洒一把同情的辛酸泪。如果有春风,有成全爱情的家长,当年的同心结一定化作美丽的爱情之花绽放在心头。
在那样的背景下,热情、张扬、自由成为了时代的关键词。但这个时期的思想启蒙,并非是要让个人冲出集体的樊笼,获得一己之自由,而是认为,个人的心灵解放是与整个国家的改革步伐紧紧的联系在一起,个性的解放在整个国家变革的背景下才显示出它最为核心的价值。
八十年代兴起的长江漂流,成为那样一个时代最为典型的行为符号。那个时代,长江与黄河被描绘成中华民族的象征符号,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落伍被直接归结为河流文化的种种缺陷,这也使得“长江”“黄河”隐喻着中华民族的未来。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1985年有消息称,美国著名激流探险家、年近花甲的肯・沃伦将于当年8月率领一个10人探险队来华漂流长江,当时还是西南交大电教室摄影员的尧茂书得知此事后,说了这样一句话:“征服中国第一大河的第一人,应该是炎黄子孙。”这句宣言式的表白背后,其实反映了一种对国家前途的焦虑感,因为漂流长江不仅仅是一个探险活动,它甚至暗示了西方对于华夏“河流文明”的侵犯与僭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