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语文远程培训研修总结

小学语文远程培训研修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语文远程培训研修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语文远程培训研修总结

小学语文远程培训研修总结范文第1篇

湖南省一直面临着培训经费投入十分有限与教师培训需求相当巨大之间的矛盾。“国培计划”的实施,对湖南省教师培训而言真是“雪中送炭”。湖南省将“国培计划”实施作为推动教师队伍现代化的重大机遇,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提升培训质量为核心,积极构建教师培训基地体系,完善教师培训管理机制,创新教师培训实施模式,不断提升项目实施的专业化和精细化水平,并引领“省培”“市培”“县培”和校本研训。全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整体素质大幅度提高,全省教师队伍现代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一、构建教师培训基地体系

实现教师队伍现代化,首先要有现代化的教师培养培训基地体系。“国培计划”的实施,为湖南省打造切合实际、运转有效的教师培训基地体系提供了机遇。

高校是“国培计划”实施的龙头。湖南省依托现有资源,在义务教育、学前教育范畴内,初步形成了校长园长培训以湖南师范大学为主体,初中教师培训以衡阳师范学院为主体,小学教师培训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为主体,学前教育教师培训以长沙师范学院为主体,其他十余所有师范类专业的高等院校为补充的高校基地格局。这些高校以高度的责任感、历史感和使命感,聚集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组建高水平专家团队,专业精细实施国培项目,加强了对基础教育、学前教育的研究,实现了与基础教育、学前教育的有效对接,逐步实现了培养、培训、研究、服务一体化。通过“国培计划”实施,师范类高校的龙头地位日益巩固,示范引领作用日益显现;综合性大学的师范情结逐渐恢复,对教师培训日益关注。这些高校已成为湖南省相对稳定的教师培训核心基地。

优质中小学校(幼儿园)是“国培计划”实施的基础。“国培计划”启动之初,各培训机构自主选择优质中小学校(幼儿园)作为培训实践基地,组建教师专业发展联盟,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2013年,省教育厅制定遴选标准,专门下发文件,遴选省级教师培训基地校(园),将其建设成为全省教师培训的教学实践基地、课程资源开发基地和引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示范基地,首批评审认定128所。省级基地校(园)充分发挥实践性培训、训后跟踪指导等优势,主要承担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影子教师”培训任务和短期集中培训观摩考察任务,特别优秀的学校(园所)可以独立承担国培项目。岳阳市君山区许市中学独立承担了“国培计划”初中课改实验主持人高级研修项目,株洲市景弘中学、湘潭市和平小学等6所学校承担了“国培计划”中小学班主任短期集中培训项目,82所省级基地校(园)承担了置换脱产研修“影子教师”培训。遴选、建设和使用省级基地校(园),不仅完善了全省教师培训基地体系,而且提升了全省教师培训质量。省教育厅不断加大对省级基地校(园)的支持力度,2013年安排773万元专项经费对82所基地校(园)进行奖补。

教师培训机构是“国培计划”实施的重要支撑力量。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是全省教师培训者培训的主体,对全省教师培训机构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各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积极参与到“国培计划”实施工作中来,承担了学员送培和组织协调、远程培训项目辅导服务和技术支持等工作,逐渐成为教师培训工作的组织者、研究者和实施者,成为上联高校、下联中小学校的重要纽带。“国培计划”实施,推动了各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职能转型。

在“国培计划”实施过程中,湖南省以高校为龙头,以优质中小学校(幼儿园)为基础,以教师培训机构为纽带的分布式、广覆盖、高质量、有特色,开放灵活的教师培训体系逐步形成。

二、完善教师培训管理机制

“国培计划”的实施过程,是湖南省不断建立并完善教师培训管理机制的过程。

建立并完善了项目招投标制度。湖南省所有国培项目坚持项目招投标,并实行差额遴选制,凡是有多家单位同时申报同一个子项目,该项目定标时至少有一家以上单位要被淘汰;同时实行末位淘汰制,凡承担教师培训项目、经绩效评估获得优秀的单位在同等条件下优先竞标,而绩效评估中排在末位的单位及项目被自然淘汰,且三年内不得承担同类项目培训任务。差额遴选和末位淘汰制大大激发了各培训机构的责任感,全省出现了百花齐放、力争上游的喜人局面。

建立了多方参与、过程性测评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项目绩效评估机制。下发了绩效评估办法,研制了科学性、操作性强的考评细则。市州教育局、培训机构、专家、学员及省国培办均参与了绩效评估工作,培训机构和市州教育局相互考评对方的工作,实行培训机构之间交叉检查,聘请省外专家对各培训机构实施方案和培训成果进行评价,通过学员现场测评、部分学员座谈、学员网络匿名测评、电话随访学员等方式了解学员对培训的评价。按照“过程性检查督导测评+学员网络匿名评价+专家考评”的模式,对培训机构进行考核评估,过程性测评主要评价培训即时效果,网络匿名测评主要评价培训延时效果,专家考评主要是学科(领域)专业评价。分值比例上,置换脱产研修、短期集中培训、“转岗教师”培训项目,过程性检查督导测评占40%,学员网络匿名评价占30%,专家考评占30%;远程培训项目,过程性检查督导测评占20%,学员网络匿名评价占50%,专家考评占30%。通过上述措施,确保了绩效评估的客观公正性。

实行教师培训学分登记管理制度,完善教师培训约束与激励机制。湖南省于2011年颁发了《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登记管理办法》,在全国率先启动了教师培训学分登记管理工作,规定教师参加培训所获学分每年最低不得少于30学分,五年一周期累计学分不得少于360学分,其中校本研训不超过120学分。将培训学分与教师考核奖励、评优评先、职务评聘、特级教师申报等挂钩,一个年度内参加培训累计少于72学分的教师,原则上在当年度考核中不能评为优秀等第。同时,开发了全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登记管理系统和专门网页,具备对全省中小学教师个人基本信息以及年度培训学分信息的录入、审核、查询功能。湖南省教师培训信息管理日趋科学和规范,2012年被教育部确定为教师培训学分管理试点省。教师培训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完善,使湖南省实现了教师由“要我培训”向“我要培训”,由“不愿参培”向“争要指标”的根本性转变。近三年,国培项目学员参培率稳定在99.5%以上,结业率达到99.9%以上,学员整体满意率在99%以上。2013年,出现10多名中小学教师自费参加国培、往届国培学员回到国培教室旁听的可喜现象。

三、创新教师培训实施模式

“国培计划”实施以来,我们积极探索符合项目特点、适应学员需求的实施模式,不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置换脱产研修项目,为既成功置换出农村骨干教师进入高校研修,又确保顶岗实习师范生的安全并得到优质的实习指导,我们创造性采取“两次置换”实施模式。第一次置换在农村骨干教师和师范生之间进行,按照一名在职教师置换一名或两名师范生的原则,把农村骨干教师从农村学校(园所)置换出来,把高校的顶岗实习师范生派到学校(园所),但顶岗实习师范生并不是一一对应地进入置换出来的农村骨干教师所在学校(园所),而是集中安排在县城学校(园所)实习;第二次置换在城乡教师之间进行,农村骨干教师进入高校脱产研修形成的岗位空缺,由接受师范生顶岗实习的县城学校(幼儿园)选派优秀教师以支教方式补充。“两次置换”模式实施了3年,起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受到教育部和各兄弟省市的充分肯定。2013年,根据培训形势的变化,考虑到基层学校(园所)的实际情况,采用“五段式模式”实施,项目实施由集中研修、“影子教师”、返岗实践、集中研修、总结提升等五个环节组成。学员在高校集中研修40天左右后,到省级基地校(园)参加不少于20天的“影子教师”实践,之后回到自己所在的单位应用所学的成果在岗实践,然后带着问题回到高校进一步解决,并总结提升研修成果,真正实现了理论研修与实践提升的有机结合和螺旋式上升。同时,高校与市州教育局密切协作和沟通,按照“一一对应,按需顶岗”的原则和中西部项目1∶1、幼师国培1∶2的比例要求,选拔优秀师范生直接到置换教师所在学校(园所)顶岗实习。

短期集中培训,各培训机构按照“前移后拓”思路实施主题式培训。“前移”,就是培训前向参培学员提出调查研究、教学反思、撰写论文等要求,学员必须带着问题和任务参加培训。“后拓”,就是布置训后任务要求学员完成,创设网络学习平台等供学员训后交流研讨,采取现场指导、电话访问等方式对学员进行跟踪指导。项目实施过程中,各培训机构做好训前需求调研、训中跟进调研、训后实效调研,科学确定学员急需解决的最主要问题,并据此确定培训主题和设定核心培训课程,实施主题式培训。

远程培训,采取“统一管理,分网学习”模式实施。通过招投标,湖南省远程培训由6家远程培训平台承担培训任务。根据远程培训的特点,我们充分发挥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的管理网络优势,实行全省“统一管理”,做到“十个统一”,即统一报名方式、实施时段、账号形式、注册方式、反馈学情、评价标准、组建省级课程专家团队、辅导教师管理、市州工作研讨、组织校本研修。同时,在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设立“国培计划-湖南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专页,并与其他5家远程培训平台实现链接,学员统一注册、登录专页后分别进入相关远程培训平台“分网学习”。管理模式的创新,既发挥了省外优秀远程培训平台的资源优势,又发挥了本省远程培训平台的管理网络优势,实现了远程培训效益最大化。

“转岗教师”培训,采取“三环节三统一”模式实施。将整个培训分为三个环节:集中培训8天,送教培训3天,远程培训60学时,共计126学时,时间跨度3个月。长沙师范学院对项目实施进行“三统一”管理,即统一制订课程、学指导、统一质量监控,并直接负责“送教培训”专家团队组建和教学工作。集中培训任务、送教培训组织管理由每个市州在当地遴选一所具备中专层次幼儿教师培养资质的师范学校或机构来承担。远程培训由湖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和长沙师范学院共同组织实施,同时发挥网络平台功能强大齐全和学校课程资源丰富的优势。

除了各大类项目的模式创新外,湖南省各子项目实施也各具特色。如“送培上门”项目,一改过去的“往上走”为“往下走”,将高端培训送到农村教师的家门口,受到市县教育局和农村教师热烈欢迎。中小学送培上门项目涉及5个学科,分别是初中语文、数学、外语和小学语文、数学。每个学科分四个模块,如小学语文分为“口语交际、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四个模块。每个模块有“当地教师的研讨课,省级名师的示范课,专家即时点评与教师互动,专家微型专题讲座”四个环节,培训更具针对性。

四、引领全省教师培训事业发展

“国培计划”实施,引领了“省培”“市培”“县培”和校本研训实施工作,推动了全省教师培训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国培计划”对全省培训管理产生了深远影响。市州、县市区教育局纷纷采取国培管理模式,对本地培训项目进行有效管理。如湘潭市教育局借鉴国培招投标机制,采取竞争择优方式,通过招投标和答辩会等形式遴选培训项目承办单位。

“国培计划”实施过程中,各培训机构严格执行课程方案和教学计划,并根据学员的需求动态调整培训内容,聘请高水平专家和优秀一线教师组建结构合理的专家团队,建立“双班主任”制、项目首席专家听课制、课堂教学测评制对项目进行精细化管理,培育丰富多样的培训文化,对学员进行严格而人性化的管理。这些专业化和精细化的做法与经验对全省教师培训工作具有引领示范作用,必将推动全省教师培训专业化水平的提升。

“国培计划”的实施,还培训了一批优秀的培训者。他们在国培中受到了熏陶和感染,培训结束后将国培的理念、精神带回到本单位,促进了高品位培训的种子在全省各地生根发芽。正如学员李枝红参加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培训者高研班后所言:“作为教师培训机构的教师和管理者,接受过数次培训,但是,从来没有像这一次培训受感动,受教育,有收获。这次培训为我们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进行了一个很好的示范和引领。这次培训是在播撒春天的种子,这些种子在不久的将来,会在三湘四水的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小学语文远程培训研修总结范文第2篇

做“人中人”匡正传统培养目标

“海南课改模式”解读

“周末流动师资培训学院”的发展效应、成功经验与推广价值

执著办百姓满意的乡村学校——记2011年海南省“十佳校长”、儋州市白马井中学校长郑燕康

青春在奉献中闪光——记2011年海南省中学十“佳班”主任郑其鹏

心系特教无怨无悔——记2011年海南省小学“十佳”班主任朱满香

沐春风踏歌行——海南省海口市第十一小学发展侧记

教育失衡让英美头痛

海口市教育均衡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

让地域文化走进校本课程

总结经验全面推进校本教研健康发展——海南省2011年初中数学教研组长论坛系列活动

海南乡镇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设计现状调查分析

学生宿舍消防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贯彻落实规划纲要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PC组装与维修》课程内容的改革

浅谈应用最广泛的配位剂(EDTA)

环岛新闻

《生活中的轴对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与点评

《找规律》教学设计与评析

教育公平是收入分配改革的利器

立足课标突出语篇强调运用——2010年海南省高考英语试卷分析

2010年海南省高考生物试卷评析

凌秀容:爱和责任与我同行

罗丹文:热爱教育事业始终不变

育人无痕培质有形——海口市第九中学课程建设的实践与特色

探索农村高中学校发展之路

科学统筹优化资源大力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花园国里看教育——新加坡学习考察纪实

海南思源实验学校的发展定位

班主任批评学生的语言艺术

随孩子的兴趣

对党的教育事业忠心耿耿

呕心沥血为教育

爱岗敬业乐为人师

《西湖》Flash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

关于海口市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状况的调查

历史课的情境艺术

浅谈初中英语写作教学

中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课堂构建

崛起中的三亚市第五中学

光荣榜

网络研修:教师团体专业成长的新举措——2009年暑期海南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师全员远程研修特别报道(下)

在实践探索中拓展区域教研

海南职教别样红——访海南省教育厅原副厅长李红梅

为了孩子的学位——访海口市琼山区教育局局长洪德全

自强不息润物无声——访海南省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屯昌县屯昌中学校长陈守川

认识高考“状元”引导高考状元

立足双基拓宽视野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海南省2009年高考地理试卷评析

海南省2009年高考数学试卷评析

海南省2009年高考英语试卷评析

海南省二00九年高考作文评析

海南省2009年高考历史试题评析

集团合作项目推动创新模式服务企业

着力搭建专业发展平台切实提升青年教师素质

教育事业是我生命的根——记吊罗山下苗族教师曾春杏

用粉笔谱写平凡人生

让主题班会成为自主教育的主渠道

小学语文远程培训研修总结范文第3篇

具体措施:

一、完善中小学干训体系,推进干部队伍建设

加强干训资源的整合与管理。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教科所等部门加强资源整合,在教育局干训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下,所有培训项目纳入区教师进修学校年度培训计划,实行统一领导,分部门实施,统一管理机制。同时增加专项资金投入,保障干训工作顺利实施。

大力推进名校长建设工程。创条件搭舞台,造就一批专家

型骨干校长。13年上半年做好推荐评选第三批市“名校长”工作;规范名校长的管理工作,不断提升中小学校长学历层次,促进名校长的专业发展;继续组织实施“十一五”小学校长提高培训,培训重点从校长教育理念培训转向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的培训,尝试校长易校蹲点,开设“区中小学校长论坛”;加强局管后备干部培训,有针对性地进行企业管理与现代教育、比较教育等专题学习,学习、考察先进中小学的管理经验;开设基层党务工作者培训班,不断提升党务工作者的思想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更好地服务于基层组织建设。

积极探索干训的新模式、新内容。开展中层干部专题培训,加强校长培训课题研究,发挥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在干训中的作用,不断充实培训内容,创新培训形式,提高培训效益。

二、规范名优教师管理工作,发挥名优教师导向作用

进一步规范名优教师的管理工作。强化管理体系,完善考核机制,促进名优教师自身的继续发展。13年度完成第一、二批区骨干教师、区学科带头人、首批区名教师的任期考核。继续实施名优教师特殊津贴制度。

进一步发挥名优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发挥“名师联谊会”作用,抓好名师带徒活动,开展名师系列讲座,让名师在自身发展的前提下,带领更多的中青年教师成长,促进全区教师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落实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行动方案,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

组织实施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行动。以校本行动为主,开展各类培训活动,创设促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良好环境。根据区教育局制订的“适应”、“过关”、“成型”、“实绩”各阶段的具体标准,4月各校完成对新教师“半年适应”阶段的考核,7月前以区进修学校为主组织对新教师进行“一年过关”阶段的考核。教育局将组织专业人员,抽样性地对有关学校进行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行动实施工作进行专题调研。

加大对教坛新秀队伍的培训和管理力度。制订专门的教坛新秀培训计划,根据培训、使用、考核相结合的原则,不断提高教坛新秀的理论基础、教学水平、科研能力,以及专业领导力和影响力,促进他们的可持续发展。

开办新一期(第六期)小学语文、数学青年教师研讨班。通过开展观摩与研讨课活动,举办专题讲座与教学经验交流活动等方式,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教学与科研能力,打造一支青年骨干力量。

四、高质量完成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重点抓好中小学《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和《新课程学科教学评价》两门课程的全员培训工作。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索行之有效的培训方法。2013年5月组织相关教师参加《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全市统考。2013年9月底组织相关教师参加《新课程学科教学评价》全市统考。10月对本次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进行总结考核评比,认真做好迎接省级评估工作。

组织专家、名师开设系列讲座。引领教师们开阔眼界,拓展教育视野,掌握教育教学的前沿信息,促进广大中小学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思想与教育理念,促进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设计、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的转变,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教学的水平。

创新模式,开展网上教师培训。加大人力、财力投入,开发和引进网上教师培训资源,应用“市教师教育网络教学平台”,启动网上培训试点,努力使全区的中小学教师都能通过网络共享各学科的优秀教学资源,提高培训效益。

优化以赛促训模式,促进教师成长。今年将组织中小学教师参加教师英语大奖赛,大赛分为专业组和非专业组,在此基础上选拔优秀教师参加市比赛;组织高中英语“高中新课程教学设计”评比,并推荐优秀案例参加市比赛;组织其他各类基本功比赛和教学设计比赛。

五、积极开展校本研修工作,推进校本研修健康有序开展

加强领导,全面推进中小学校本研修工作。教师进修学校负责中小学校本研修工作的具体管理、指导、评估和考核,及时总结、推广校本研修实践中先进经验、优秀成果;充分发挥教研员在校本研修中的作用,引导教研员牢固树立服务理念,立足基层、面向全体教师,开展菜单式培训,为中小学提供一定的培训者资源;各中小学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校本研修工作的组织指导、检查和评估;为提高校本研修的工作质量,13年还将组织全区教研组长进行集中培训;13年高中校本研修的指定培训内容为“新五项基本功”的第五项培训——“教师言语表达”。

不断创新,探索中小学校本研修的运作与管理模式。按照“创新模式、加强管理、学校自主”的要求,全面深入推进我区中小学校本研修。要通过组织开展自主学习、自修反思、课题研究、教学技能训练、专题讲座、集中辅导、观摩教学、研讨交流、师徒结对、案例分析、网络学习、校本课程开发等活动,把校本研修落到实处。

以研促教,加强教师中小学校本研修的教科研工作。要加强校本研修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构建有效的校本研修模式、培训方法和管理办法,逐步形成各校的校本研修特色,实现校本研修中教、学、研一体化,努力把校本研修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典型引路,积极创建校本研修示范性学校。各校根据《区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示范学校评估标准》(试行)要求,积极创建校本研修示范性学校。通过各种激励机制,创新方法和途径,形成校本研修长效机制,使教师通过校本研修真正实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教师进修学校要及时总结校本研修的工作经验,树立典型、示范引路。

六、加强中小学教师学历培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鼓励教师参加学历提高培训,改善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保证教学质量和水平。幼儿园、小学和初中高一级学历获得者比例分别达到50%、85%、85%。

职教中心专业课教师须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双师型”比例达到60%并逐年提高。

鼓励高中骨干教师报考硕士研究生课程,支持课程班结业学员申报学位考试,使高中教师研究生学历(学位)逐年提高。

七、继续开展各类专项培训,抓好常规性师资培训工作

暑期全员按需培训。暑期全员培训要在广泛调研和仔细听取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开列菜单,真正做到符合一线教师的内心需求,把握教育发展和教师发展的节拍,开出的课程应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前瞻性,把对菜单式培训的关注从形式转向内容,从表层走向深入,真正发挥其提升教师整体素质的作用。

新课程培训。继续做好中小学教师新教材培训工作,积极配合宁大成教学院、市教研室做好高中新课程师资培训,努力通过培训使广大教育管理者和教师深刻领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背景、指导思想、目标和新课程的基本特点,理解高中新课程的理念,掌握实施新课程的知识,从而进一步提高其实施新课程的能力,稳步推进我区高中新课程改革和实验工作。

班主任培训。按照市继续教育“十一五”规划,实施班主任培训工作,13年开始将对全区班主任进行轮训,切实加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进一步提高班主任队伍的整体素质。进修学校承担班主任培训计划的制订及组织培训工作,班主任培训的课程设计要科学实用,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学生管理和学生心理健康等列为培训必修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注重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继续开展省心育教师的资格证书考试。根据上级教育部门的要求,结合全区各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际情况,切实关心教师的心理健康。

继续加强常规培训。扎实开展幼儿教师资格证书考前培训、新教材培训、教科研培训;进行中小学教师及公务员普通话培训及测试;抓好民办流动人口子女学校教师培训;加强对新教师的管理、培训;进行暑期教师师德培训等。

八、加强师训机构自身建设,保证培训质量不断提升

完善制度建设。高度重视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把制度建设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通过建立完善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体系,从根本上规范教师培训工作,从而确保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完善网络建设。以网络培训为突破口,抓紧本地教师教育网站建设,利用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和现有的网络资源,加大网络课程、网络资源引进和开发力度,逐步实现网络培训,努力使更多的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广大农村教师能便捷获取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和教学培训资源,缓解工学矛盾,提高培训效益。

小学语文远程培训研修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学习;国培计划;远程培训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4-018-04

一、概念界定

远程学习行为,即在基于媒体技术和资源的远程环境中发生的学习行为,与之相近的概念有“网络学习行为”等。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两类:一是强调自主学习行为,即在远程学习环境中主要是自我控制的、相对独立的学习行为;二是强调交互行为,认为远程学习环境中发生着两种交互行为,即学习者与学习资源的个性化交互行为、学习者与参与者的社会互行为。

我们比较倾向于第二种理解。远程学习是技术支持下的学习,离不开学习理论的指导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它是学习理论和信息技术融合的产物:随着学习理论的发展特别是社会建构主义、分布式认知、联通主义的发展,越来越强调学习的社会本质,同时,Web2.0技术注重以用户为中心的生产参与和交流协作;于是,在学习理论与技术的双重推动下,远程学习不仅关注个体意义的自主学习,而且更加关注学习过程的互动和参与,强调学习者与学习者、与助学者和教师等之间的交互。因此,学习者的远程学习行为,应当包括个性化交互行为和社会互行为,前者主要是学习者与学习平台和学习资源的人机交互行为,体现为学习者登录平台情况、对学习平台中各模块的参与倾向与参与程度等;后者是学习者借助交流工具进行的学习者与参与者之间的人际交互行为,具体体现为基于论坛等交流讨论、学习求助等。二者的关系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共同支撑着远程学习的运行。

二、调查情况说明

(一)教师远程学习平台

宁夏通过公开邀标和评审,建立了由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中国教师研修网、中央电教馆负责的三大远程学习平台。三大平台各有特色,总体看来都具备下列基本模块:第一,管理与信息公告模块,包括学员的基本信息、学习成绩等管理信息、信息公告、学习方案(学习目标、任务、考核与评价、进度安排)等。第二,课程资源模块,专家讲授的课程视频,同时附于案例评析、参考资料、思考活动;内容主要为聚焦课堂、教师成长、教育科研、学科教学等方面;每学科7门课程,每期共计80学时。第三,交互模块,包括论坛、个人博客、互动对话等。

(二)调查设计与实施

研究采用现场访谈、问卷调查、观察法相结合的方法,主要选取宁夏参加“国培计划”远程培训的农村中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取样,涵盖中小学语文、数学、体育、科学等14个不同学科,共计436名,其中:访谈20人,问卷调查380人,共发放问卷380份,回收336份,回收率为88.4%,其中:有效问卷314份,有效率为93.4%。笔者作为辅导教师对教师远程平台中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跟踪观察。调查内容有教师的学习准备情况(硬件支持环境、计算机使用率、使用水平、网络学习经历、动机等)、教师在远程学习平台中的各项活动情况、教师对远程学习的反馈情况(对远程学习的满意度与认识、态度)。本研究依据上述远程学习行为的理论界定,结合调研数据重点分析教师远程学习行为情况。

三、调查结果

(一)个性化交互行为

1 教师登录平台的总体情况。(1)登录频次。41.7%的教师都能每天登录平台1次,36%的教师每天登录若干次,说明教师参与远程学习比较积极,平台使用频率较高。(2)平台的适应程度。首先,教师对整个学习要求、进度安排和考核很清楚,大部分教师能熟练使用平台、快速找到所需要的资源或路径,教师之间差异不显著;只是在学习的初期,有部分教师找不到注册码、注册路径、“学科论坛”等情况。因此,要注重远程学习的开始阶段的引导和帮助,让教师快速熟悉平台,特别是对首次进行远程学习的教师要给予帮助。其次,适应平台所花费的时间与教师年龄、信息素养有直接关系,年龄较大、无网络学习经历、计算机技能不足的教师在适应平台方面花费的时间较长。因此,要注重对这部分教师的帮助和引导。

2 教师在平台中各模块的参与情况。(1)部分教师对信息公告模块关注度不高。在信息管理模块,大部分教师比较关注学习成绩,不定期地进行查看,对于成绩不合格的作业,教师会积极地修改完善后再提交;部分教师对信息公告模块的关注度不够。笔者在参与辅导的过程中发现,有的教师不关注学习指南,特别是平台的操作指南,出现了学习时往往找不到指定路径的现象;有的教师不关注公告,调查显示,37.6%的教师登录平台后经常关注公告,大部分教师不关注公告,导致就近期的计划安排和提示全然不知,经常出现学习进度滞后、不明确任务、不按时交作业等现象。(2)课程模块的参与度高,交互模块的参与度低。从表1来看,教师在平台上参与度最高的是视频讲座、案例评析等课程模块,经常参与的占72.4%、60.5%;其次是项目论坛、参考资料,经常参与的占56.5%、55%;而对于互动对话、个人博客、基础教育百科,经常参与的占36.2%、16%、24.1%,参与相对较差。

由此看来,教师登录平台主要是进行视频课程的学习,完成与学习有关的任务,而对于学习任务中没有要求的内容如互动对话、个人博客、基础教育百科等,教师一般不参与。从我们对“平台登录的影响因素”调查来看也证实了这一点,60.5%的教师认为登录平台是学习任务要求,有33.1%的教师认为是学习的氛围;45.2%教师登录平台后经常做的事情是视听课程,其次是进入讨论区学习任务要求的帖子、提交作业、查看作业反馈情况,有7.3%的教师随机做一些事情。

(二)社会互行为

1 论坛交流讨论。从交互的对象看,交互主要发生在教师与教师之间。调查显示,61.7%的教师偶尔与专家或辅导教师进行交互;从交互内容看,多以教学问题为主,包括教学中的问题、学生管理等,科研和专业发展关注较少,反映远程学习情况的较少;从交互的行为看,多数教师受传统学习方式的影响,习惯于通过观察他人交互进行学习,观望者、“潜水”者多,回复者少;提出问题多,回答问题少;从交互的深度看,交互层级(每个帖子之后都有不同数量的跟帖数,这里将跟帖一次记做1层交互,跟帖2次记做2层交互,跟帖n次记做n层交互)较低,深度不够:一方面,少数帖子达到10层左右,大部分帖子在4—6层,回复为0的帖子也占到了相当比例;另外,讨论缺乏深度,讨论以自发为主,话题零散,过于发散,知识建构不足。总体看来,交互的范围较窄、频次较低,往往流于形式。

2 学习求助。为了保证学习的顺利进行,网站专门设有咨询服务模块,主要针对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咨询。但是调查表明(见图1),只有6.4%的教师对这一功能使用过,教师在远程学习中遇到问题之后,主要咨询或求助的对象是学伴、周围的同事,只有14.3%的教师咨询辅导教师,还存在一些教师不知道咨询谁的情况;从教师的沟通方式来看,教师主要是通过学习平台中的讨论区来沟通,其次是通过QQ(群)等,沟通和求助的对象主要还是学习同伴。有教师谈到“有些辅导教师不太关注学员的学习,有些地方不明白,只能请教同伴”。这说明,一方面教师倾向于与周围熟悉的人或同伴进行交互,与辅导教师等咨询服务人员之间还存在心理上的距离;另一方面辅导工作不到位。这就启示我们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营造良好的交互氛围,缩短和消除他们心理上的距离,扩大和提高交互的范围与质量。

四、调查结果总结与分析

综合上述调查结果,我们将目前教师远程学习行为做如下总结:教师登录平台比较积极,对远程学习平台的适应性较好,这为进一步开展远程学习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但教师在平台中的学习行为以个性化的交互行为为主,社会互不足,且缺乏引导,交互的总体水平较低,质量不高;教师远程学习以传统的“视听”为主,仍然是被动的个体意义上的接受式学习行为,群体意义上的交流互动很少进行,这种学习方式不适合成人学习的特点,不符合远程学习发生的基本规律。为了提高教师远程学习的质量,我们有必要分析导致教师上述学习行为的原因。

(一)学习评价单一:标准单一,导向单一,评价主体单

首先,评价以数量为标准。目前,评价指标只是以课程学习的时间和作业完成的数量为依据,对质性指标关注不够,这样会导致教师完成作业重数量而轻质量。其次,评价导向以完成作业为主,交流互动关注不够。对教师在课程学习时间、作业方面的权重占80%,论坛研讨只占10%-20%。最后,评价的主体是组织方,缺少教师所在学校的监督评价。教师学习实际状况如何,所在学校最具发言权,但目前学校在教师远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监督评价功能没有很好地发挥,相关机制没有建立起来。因此,改革评价导向,关注质量,提高参与性、加强交流互动,真正体现远程学习优势和成人特点,是重要思路。

(二)组织引导乏力

对于教师与专家或辅导教师之间的交互,组织引导不够,没有针对其学习情况进行适当的引导与干预。教师的学习方式以自主学习为主,协作学习基本没有开展,如教师谈到“不能很好地跟专家互动,只是一味地学习,效果总的说不太好。学习情况不能及时反馈”,“希望加强互动这个环节”。调查显示,教师认为影响其参与论坛的因素排在前四位的是:需要花比面对面交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参与和讨论中得不到满意的回复、没有专家的引导和参与、缺乏对课程论坛使用的引导。这说明,一方面教师在论坛中的交互能力有待提高;另一方面教师缺乏足够的组织和引导。

从笔者参与辅导工作的过程来看,辅导教师主要是完成了参训教师作业的批阅、学习简报的制作,论坛研讨的组织和引导基本没有开展,辅导作用发挥得不够。分析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两点:一方面,辅导教师的辅导工作缺乏远程教育理论指导。远程辅导团队是按项目要求的比例由优秀学科教师、教研员以及高校长期从事基础教育研究的人员组成,他们的学科教学能力较强,高校教师的理论水平较高,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辅导的学术性水平,但其远程教育理论知识不足,实践辅导工作缺乏理论指导,未能有效引导学员开展论坛交流互动。另一方面,辅导教师的工作量较大,一些担任辅导工作的一线教师或者教研员往往由于工作忙而影响了辅导质量,如有学员谈到“部分辅导教师迟迟不反馈,作业批改不及时,最后是合格,让我学习得很失望”。这些启示我们:辅导教师的水平、责任心、辅导工作量都要充分考虑,保证学习支持服务的质量。

(三)学习保障方面的原因:学习时间不足、硬件条件不够

我们对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进行了调查,首先,学习时间难以保证,是第一大问题。86.6%的教师认为没有足够的学习时间,进一步调查表明,导致教师网上学习时间难以保证的因素是工作任务重(占93.6%)。在访谈中,教师多次谈到“日常工作很忙,工作压力大,难以保证学习时间”,大部分教师建议将“学习时间拉长一点或者将学习放在假期”,“希望网站提供下载功能”或“长期开放、保留资源以供我们随时交流学习,让学习能够持续下去”。其次,农村教师学习的硬件条件不足,“网速慢、容易断线等网络配置问题”(54.1%)和“上网不方便”(49.7%)的情况较为突出,学校办公室机子不足,有的教师家里无电脑或者上不了网(见图1)。

(四)学习者自身的原因:远程学习不适应、学习技能不强,影响学习质量

远程培训尚属新事物,大多数教师面对冷冰冰的机器一时难以适应。调查表明,有52.5%的教师认为自己正在适应远程学习,总体适应性不高。教师认为学习不适应的原因排在前四位的是:自己远程学习技能不强,学习方式变了,学习观念变了,学习环境变了。对于远程学习技能,结合相关研究成果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调查,即计算机技能、自主技能(学习者有意识地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计划、控制、调节和评价的技能)、协作技能。调查显示,在计算机技能方面,有53.8%的教师认为自己的计算机技能一般,如有些教师在作业的完成、论坛互动等方面会遇到一些技术操作问题,往往会花费较多时间。在自主技能方面,有49.1%的教师认为自己“有网络学习计划,并能坚持付诸实践”,46.0%的教师认为自己“能合理安排时间,监督和监控自己的学习”;48.6%的教师认为能“激励自己,克服困难,完成学习任务”,这说明还有约半数的教师这方面做得不够好。教师协作技能一般,如培训的组织者反映,参训教师相对集中的学校,十几人或几十人同时参训,但“国培”的气氛不浓,教师在网上交流不多,本校同事间听不到议论,多半是各自为阵,独自学习;调查也显示,有54.8%的教师认为参与论坛讨论需要花比面对面交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仅有24.2%的教师认为自己“通过网络与同伴或辅导教师建立合作关系,解决一些问胚”。这说明教师对协作学这种方式还不熟悉、不适应。另外,在访谈中,农村教师多次建议“外出培训,效果更好”,“多增设置换脱产研修机会”等。这说明,教师需要进一步适应远程学习。

五、促进教师远程学习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远程学习交互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实现从呈现到参与的转变

首先,在目标上促进教师专业知识的建构和能力的发展,而不是低层次的信息分享与一般意义的交流。其次,在设计上,将交互活动设计融入到学习课程、作业、论坛等之中。例如:针对学习课程增强思考活动案例评析等设计;作业方面可以设计合作任务、专家点评作业、学员互评作业等互动形式;针对论坛等交互工具,设计有效的讨论类学习活动,依据远程学习的内容或教师实践工作中的问题,设计有意义、教师感兴趣的话题,建立讨论小组,制定相应的规则和营造良好的氛围,组织讨论并进行评价。最后,在组织形式上,构建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即由学习者(群体)及其助学者(包括专家、辅导者等)共同构成的沟通、交流,分享学习资源、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学习团体,开展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活动、案例研习活动、基于资源的探究活动等。

(二)改革评价导向,关注质量,提高参与性

首先,评价导向上要注重交互,加大交互的考核权重。引导教师积极地参与学习互动活动。其次,评价标准要注重质性指标,关注过程评价,注重教师完成学习任务的内容质量,如作业的评价既关注教师经验的反思,也要关注对学习内容的学习情况;在互动参与方面,评价的依据可以从参与的数量和参与的质量两方面进行,数量方面如参与的人数、有效发帖的数量、精华帖的数量等,质量方面如观点鲜明、有创新性,论证有深度等。最后,评价主体应多元化,形成培训机构、辅导教师、学校校长、学习同伴共同评价多元评价体系。其中,培训机构提供学情统计分析,辅导教师提供参考性建议,学校建立健全考评制度(如校长定期巡视制度、学员定期汇报学情制度、同伴交流研修制度、定期展示研修成果制度、评优选先年终考核挂钩制度等),学员之间对作业等的相互评价。

(三)加强组织和学习支持服务,提升教师远程学习技能

第一,进一步加强辅导团队的建设,使来自不同地域、机构和不同风格的专家、一线优秀教师有效协作,提供高质量的学习支持服务。第二,加强对辅导教师的培训,特别是远程学习支持服务的理论与方法的培训,如论坛讨论、协作学习等同步、异步交流互动学习活动的设计和组织等,实现学科专家向助学者的转变。第三,辅导教师的时间要予以保障,责任要明确,工作量要合理,特别是辅导的人数安排应科学合理,保证辅导质量。第四,要注重情感性支持与学术性支持相结合,在学习的各个阶段中促进学员远程学习技能的提高。在开始阶段要注重引领学员熟悉学习环境,认识自我,规划学习,学习时间管理的有效方法和工具等;在学习中期注重互动式学习等活动的开展,促进学员利用网络学习、交流、咨询、协作、完成作业、自我评价等技能发展;在学习后期要注重帮助学员梳理、巩固、转化学习成果,如引领学员实践课堂,诊断学情,学以致用。

小学语文远程培训研修总结范文第5篇

您对教育是怎样理解的?如何定义教育的本真?

■我在区教育局做了9年业务副局长,又在乡镇干了2年,在这期间听到了基层对教育的真实客观评价,我感觉到,教育的功利色彩依然很浓,教育亟需摒弃功利,回归本真。教育的功能是什么?不是让人获得更高的分数、更多的知识、更“贵”的文凭,而是对人内心的提升,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进,使人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从自然人转变到社会人,转变的过程都是教育在发生作用。不仅校长、教师是教育的实施者,家长本身也是教师,社会上的人也对青少年产生着影响,教育无处不在。为人处世、生活习惯、人生态度、社会认知,方方面面都是教育。找到人的兴趣、特点、优势,确定未来适合从事的职业,促使其为社会做积极的贡献,这才是教育要实现的目的。单纯用分数衡量教育是片面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需要的人才也是多元的,让每一个学生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才是适合的教育。回归教育本真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做到以下两方面。

让教师做幸福的人。很多教师不幸福,教师社会压力大,社会对教育的关注和重视常常转化为教师的压力;教师心理压力大,教师们反映,现在的孩子“不好教”,独生子女的娇纵任性脆弱,家庭教育不当,给教师的教育提出不小的挑战;教师工作压力大,教师的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业务培训、理论提升、学生发展,教师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有很多,身体得不到休息,大多数教师处于亚健康状态,教师没有精力照顾家,影响了家庭和谐。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遵守教育法、教师法、劳动法,让教师在8小时有效时间内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不强求教师加班加点,提高教师待遇,落实带薪休假制度;社会的评价也不宜只关注考上“重点校”学生的数量,教师转化“问题学生”、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付出的心力更多,贡献更大,社会也应关注和予以肯定。

让学生做快乐的人。很多孩子享受不到快乐的童年。“好”的教育与“不好”的教育区别在哪儿?家长可能并不理解,有的家长从孩子两三岁起就“开发”孩子智能,孩子疲于奔命,想按照自己意愿玩儿一天都变得奢侈。在小学,大多“拼”的是语数外,甚或奥数,孩子们很累。这样可能会造就一批年纪轻轻的博士和一些老态龙钟的儿童,像被激素催熟的果实,打破了成长的自然规律。为此,我们应回到党的教育方针上,让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除去学科知识,更多的要让学生体验集体的荣誉感、社会的责任感,懂得孝敬父母、团结同学、沟通合作;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和想象,这在单纯的文化课上是很难达到的,要为他们提供更广的渠道,去图书馆、博物馆,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把文化课的评价功能弱化,给学生们动手的机会、思考的机会。要对基础教育进行反思,过去,教师们关注的不是学生的能力,而是学生记住了多少过去已有的知识,学生会做题,但不会发明不会创造。课业压力大,最大的恶果是对学生身心健康的摧残。再有,应大量削减各种各样的评比,评比基本上都带有功利性,人们为了功利目的可能会做出不恰当的事,比如做假。不要再让各种功利行为损害教育的机体,蒙蔽了教育的本真。

您提到的这些问题很现实,也很有启发意义。教育的成功不是靠荣誉称号堆砌起来的,也不是靠宣传就能树立口碑,而是靠实实在在的做法和人民群众的认可与支持。教育的公平均衡是全社会特别关注的热点问题,北辰区在这方面是怎样做的?

■公平、均衡发展是提高教育整体水平、缩小校际差距的有效手段。我区始终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围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总体目标,抓住优质发展、均衡发展两条主线,因地制宜,积极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坚持就近入学,实现机会均等。为保证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我们实施了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两个纳入”政策,将随迁子女入学纳入全区教育发展规划,所需经费纳入全区教育经费预算。学校为随迁子女创设了平等的学习环境,在入学、升学、学生管理、评优奖励、考试竞赛、文体活动、加入团队组织等方面与本市学生同等对待。对家庭经济困难的随迁子女,在免收学杂费、课本费,享受奖优助困基金以及减免相关费用等方面也给予同等待遇。同时,将三类残疾儿童全部列入招生计划。采取“以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教学校为骨干、以送教服务为补充”的服务模式,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使其集教育、康复、矫正、实践等功能于一体。现全区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97.5%,区特殊教育学校也于2012年通过天津市首批特殊教育学校现代化达标验收。

改善办学条件,实现硬件均衡。近年来,全区先后改建、翻建、新建了50余所学校,所有农村学校实现操场无杂草、无扬尘、无积水,新建的现代化标准学校大都在农村地区,有力地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区财政性教育经费向薄弱学校倾斜,向农村边远地区教职员工倾斜。在教师教研津贴、班车补助、职称评聘、评优等方面向农村边远地区倾斜,鼓励青年教师扎根农村教育。近年来,北辰区涌现出的全国师德标兵、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均出自农村地区学校。此外,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北辰区积极确保小区级、居住区级配套教育资源的建设。

创新用人制度,确保师资均衡。自2008年起,北辰区在全市率先实行干部教师人事制度改革:一是对中小学校长实行职级制,每年考核一次,三年评定一次,最大限度地调动工作积极性;二是对教职员工实行岗位聘任制,分级负责、分层聘任、竞争上岗、按岗聘人,充分激发教师队伍的工作潜能;三是在考核评定上实行绩效奖励制,推行“三个倾斜”政策,即,向名优骨干教师倾斜,向一线教师倾斜,向农村边远地区教职员工倾斜。实施“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三名”工程及干部教师培训工程、人才引进工程,在教育发达国家建立教师境外培训基地,与河南、山东、浙江等省市签署合作协议,成立天津市教科院北辰分院和天津北方教师培训中心,引进全国知名校长、教研员、特级教师、省部级优秀教师,有效提升师资队伍水平。出台《边远农村教育三年帮扶行动计划》,对区内东、西部边远地区的19所中小学实施帮扶,优先安排优秀教师赴帮扶地区任教,提高边远地区学校教师的福利待遇,特别是在师资培训中给予政策倾斜,如组织骨干教师及校长培训考察向农村学校倾斜,培训经费向农村学校倾斜,评选优秀教师向农村教师倾斜等。还开展“优质校对口帮扶”,让优质校与薄弱校“结对子”,实现教师相互流动、共同组织教研、共享教学资源等。通过“结对子”,优质校的管理理念、教学方法、师资培养模式被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被帮扶校,有效地促进了边远地区学校在办学思想、队伍建设、管理水平、教育质量、内涵发展等方面的提升,缩小了教育差距,让农村孩子在家门口享受到良好的教育。

实施过程监控,促进优质均衡。制定《北辰区中小学课程计划安排意见》,要求各学校必须开齐开足课程,区督导室每年对学校进行一次综合督导评估,评估结果不但计入对学校的德育、教学、体卫艺等单项工作考评,还纳入对学校的综合评价。施行督学责任区制度,将全区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个督学责任区,并在责任区内划分若干小组,每组辖管3至6所学校,形成了覆盖全区的督学责任区网络,使各种违规办学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为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实行“在校时间、课程课时、家庭作业、集体补课、教辅资料、考试次数、招生秩序、择校择班”等八个方面的严格管控。推进“优质初中校建设”, 采取校际结对、对口帮扶的方式,整体提升办学水平。

互联网技术也是解决基层中小学教学师资力量不均衡的有效方法。我区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宽带网络校校通、网络资源班班通、笔记本电脑人人有、空中课堂全覆盖。所有中小学都实现宽带网络接入,全区所有教室都通入网络,都安装电子白板;全区所有一线教师每人配备一台笔记本电脑用于教学;全区各学校实现10兆光纤全覆盖,2013年下半学期,部分学校率先实现百兆光纤入校;全区6所学校建立了“自动录播教室”,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实时监控和同步传输,有助于教师分析自身教学问题,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及其他教育教学活动中,学校资产管理、人事管理、日常办公等全部实现信息化,实现了学校内部、学校之间以及各部门之间信息资源的快速共享与交流,极大地促进了全区教育的均衡发展。

说到教育信息化,北辰区可说是走在了同类地区的前列,这方面有何新的进展?

■我区的教育信息化中心即将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该中心坐落于第四十七中学校园内,建筑面积5449.22平方米,设置教育信息化管理、教研、空中课堂、题库、督导等五个平台,形成技术应用与软件开发于一体的多功能信息化中心。同时,北辰区区域教育云平台将投入使用,基于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学生、家长网络空间互动的教学模式将初步形成,教师、学生将充分享用教育信息化优质平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学校、家庭、社会将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优质平台进行有效的交流互动。届时,教育资源平台和教育管理平台将更加完善,将实现教育教学督导网络化、教研工作远程化、教育资源现代化、学科题库自动化、教育评价科学化,使北辰区的教育信息化服务功能更强大、效率更高、更加便于管理。云平台的投入使用,将会把信息技术的应用从课堂中带到自主学习中,向教师提问、讨论家庭作业等都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实现。区域教育云平台在整体设计、分步实施的基础上,将会进一步向职业教育、社区教育和终身教育网络学习平台拓展,丰富教育资源超市,为构建北辰国民教育体系发挥有力的支持作用。在“十二五”末,北辰区将实现校园网络无线全覆盖。

天津市各区县都有针对师资培养的“三名”工程和本区特级教师评选等,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北辰区具有特色的师资培训工程。

■我想介绍一下我区的“三个工程”,即“全覆盖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千名人才培养工程”和“领导干部能力提升工程”。工程首期于2011年启动,“全覆盖教师素质提高工程”每批培训周期为一年,“千名人才培养工程”和“领导干部能力提升工程”每批培训周期为一年半,2015年结束。“三个工程”面向全区中小学、幼儿园、中职学校的全体干部教师。

“全覆盖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是每五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计划,工作目标是提高教师学历水平,提升师德修养,提高业务水平。在培训模式上进行创新:通过考核与竞赛等形式,加强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实现区域内资源共享,建立手拉手联谊校,开展扎实有效的帮带培养活动,提高学校间交流与合作的实效性;充分发挥名校、名特教师、学科带头人等优质资源的引领作用,名特教师、学科带头人定期到边远学校交流、指导,边远学校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定期到优质校跟班学习、观摩;实施菜单式培训,通过任务驱动,进一步提升名特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理论水平与实践经验,培养一批教师教育工作者,打造优秀培训者团队,促进教师培训工作的可持续发展。除进行新教师岗前培训、青年教师教材教法培训、全员岗位培训、全员校本研修和班主任全员专项培训外,还开展教师特色专项培训。深入研究师资短缺学科、交叉学科、现代化教育要求的教育教学新领域,以及边远地区和特定群体急需的专项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满足先进教育区县发展的实际需要,完善特色专项培训的管理办法。

“千名人才培养工程”的具体目标是培养100名区级名教师、名班主任、名校长,使其学习掌握课程改革、班集体建设、学校管理的最新动态和先进理论,形成教学特色、学生管理特色和办学风格;培养100名市级学科带头人、市级优秀班主任、一级校长,使其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具备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研究能力和管理能力,取得学科教学、学生教育、学校管理的创新成果,形成成熟的教育教学经验,在全市具有一定影响,发挥专业引领和示范作用;培养300名区级优秀学科带头人、优秀班主任、优秀校长,使其具备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水平,能够有效解决教育教学、学校管理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形成比较系统的经验,并在全区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和高效教学的改革实践中,充分发挥带动作用;培养600名优秀骨干教师、优秀青年班主任、教学新秀、优秀青年干部,使其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能够积极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善于反思和总结经验,在推进素质教育的改革实践中,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实施通识类、学科类、拓展类培训,通过专题讲座、实地考察、博客论坛、自主研修、阶段评估等方式进行研修学习,通过确定导师、本岗实践、挂职锻炼、境外培训、项目合作(借助天津北方教师培训中心、教育部信息技术实践基地、天津市教科院北辰分院等交流平台)、成果发表、阶段考核等方式进行深度培养,通过成果交流、媒体报道等方式进行典型提高。

“领导干部能力提升工程”的培训方式与“千名人才培养工程”大体相似,培训类型有任职资格培训、在职校长提高培训、校长高级研修班、中青年后备干部培训、中层干部专题培训、机关干部业务培训等。实施此工程,促使年轻后备干部快速成长、适应工作;促使任职年限在3年以下的校级干部加快成长、胜任工作,并能够有效解决学校管理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形成比较系统的管理经验;促使任职年限在3年以上10年以下的校级干部成为优秀校长,并取得学校管理的创新成果,在全区充分发挥引领、示范、辐射作用;促使任职年限在10年以上的校级干部成为专家型校长、学者型校长、名校长和教育家,并能以自己独到的教育思想,针对学校管理的重点、难点和热点,勇于改革创新,形成比较系统的管理策略和比较突出的管理特色,取得具有创新性、应用性和推广性的高水平学校管理成果,得到同行的认可和知名专家的首肯。

教育的优质、均衡、创新发展在北辰区的教育实践中都得到了体现,当前,特色发展也是教育的方向和目标。您对特色发展如何理解?北辰区在特色校建设上有何举措?

■学校特色可以表现在地域、时限、人文、历史上,也可以表现在学科、管理等诸多方面。学校特色的形成一般具有以下标志:一是独到的办学思想基本形成,有理论依据,有个性特色,并在一定范围得到肯定和传播;二是形成体现办学思想的独特校风,并能给人带来深刻感受;三是办学思想已体现到学校管理的有关常规上,体现在办学的物质或精神成果上;四是学校绝大多数学生开始形成体现办学思想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和相应的能力、素养。

学校特色形成的一般模式就有很多了,有“传统发扬式”:学校在某一方面具有优势的基础上通过辩证扬弃,使之再上新的台阶,成为更加鲜明的学校特色,例如第四十七中学的卓雅教育。这所学校是1954年杨连弟的父亲杨玉璞提议建立的市郊第一所中学,秉承杨连弟追求卓越、勇攀高峰的精神,增添时代元素,赋予新的内涵,同时挖掘中华民族传统教育的精神:君子应温文尔雅、气质高雅等,提出了“卓雅”教育。卓是卓越、卓识,是内在素质;雅是高雅、儒雅、文雅、典雅,是外在形象。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制度文化、课程文化、教师文化、课堂教学文化、环境文化等。有“借题发挥式”:要求办学者具备追求特色的良好动机,否则就会对出现的机遇视而不见、错失良机,在机遇面前要当机立断、雷厉风行,充分开发机遇的潜能,把难得的机遇用足用好,例如瑞景小学的书法特色。有“弊端矫正式”:教育上的弊端一般比较隐蔽,不太为人重视,即使一些较为明显的弊端,因难以克服而积习相沿,也会被误认为是一种合理存在。如果针对弊端除弊兴利,常能收到意外效果。典型的例子是陶行知创建晓庄师范,针对弊端提出了“打破死的教育,创造活的教育;打破假的教育,创造真的教育”,倡导“教学做合一”。北辰区实验小学语文学科课程改革特色也属于此类。有“理想实施式”:从办学主体的主观的办学理想出发,通过办学实践使理想变为现实,例如北辰区华辰学校。有“困境奋起式”:例如集贤里小学科技特色的发展。在特色发展上,我区还有很多学校做得也不错,像普育学校、北仓小学、霍庄小学、宜兴埠三小,等等。希望我们的学校、我们的校长都能在认真分析本校资源的基础上打造自己的特色。

链接:北辰教育亮点拾零

在全市率先完成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学前教育资源性建设走在全市前列;

先后投资近1.3亿元,在全市首批完成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达标建设;

满足残障儿童接受15年一体化教育的需求,将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纳入特殊教育学段,率先打造全市一流的现代化特殊教育;

推进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发展,在全市率先实行教学质量检测和教育质量评估试验;

着力打造“感恩励志”教育品牌,引导学生感恩回馈社会、励志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