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隔热材料

隔热材料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隔热材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隔热材料

隔热材料范文第1篇

关键词:发泡聚氨酯 保温 隔热材料

一、现场发泡聚氨酯的主要技术特点

1.1粘结力:粘结能力强,能在混凝土、砖石、木材、钢材、沥青、橡胶等表面粘结牢固;

1.2 导热系数:可达到0.017-0.022W/m.k,低于岩棉、玻璃棉、聚苯板、挤塑板等建筑保温隔热材料;

1.3 憎水性能:憎水率95%以上;

1.4 密封性能:无空腔、无接缝,将建筑护结构完全包裹,有效的阻止了风和潮气通过缝隙流动进出建筑物,实现完全密封;

1.5 尺寸稳定:尺寸稳定性小于1%,具有一定的弹性变形能力,延伸率大于5%;

1.6 性能恒定:聚氨酯是惰性材料,与酸和碱都不发生反应,且不是虫类以及啮齿类动物的食物源,可保持材料性质及保温性能恒定;

1.7抗风性能:抗压强度>300Kpa,抗拉强度>400Kpa,有很强的抗风揭性,且其发泡可钻入墙体缝隙,增加其抗剪性能;

1.8 阻燃性好:离火3S自熄,表面碳化能阻止燃烧,且不会产生熔滴。

二、现场发泡聚氨酯对基层的要求

现场发泡聚氨酯外墙保温隔热层对墙体基层要求较低,墙体表面无油污,无浮灰,抹灰或者不抹灰均可施工,如不抹灰,抗剪能力更佳。

三、现场发泡聚氨酯的性能优势、劣势(对比玻璃棉/岩棉)

3.1 保温隔热性能。玻璃棉/岩棉属于疏松的纤维类保温隔热材料,这类材料,即便有较低的导热系数,能够较好的阻挡热传导造成的热量损失,但对于以热对流方式而发生的热量传递则无能为力。根据相关部门的统计结果显示,建筑物40%的热能损失均以热对流的方式通过缝隙流失的。

而聚氨酯不但有较低的导热系数,能够较好的阻挡热传导,且有较好的密封性能,能够完全包裹建筑护结构,有效地阻止热对流的产生,达到较好的节能目的。

3.2 霉菌。玻璃棉/岩棉的纤维结构内会随时间推移而驻留大量灰尘及有机物,这些杂质在温度及湿度适合的条件下会滋生出大量霉菌。据美国肺健康协会的调查显示,每年美国成年人哮喘病的增长率为61%,儿童则更达到72%,而导致这一后果的直接罪魁就是室内的霉菌。霉菌的滋生将使建筑物内的环境受到严重污染,极大的危害建筑物使用者的健康。

聚氨酯保温隔热材料喷涂完成后生成一道无接缝的连续壳体,壳体表面不吸附灰尘,且泡沫具有较强的憎水特性,从根本上阻断了霉菌产生的条件。

3.3 受水后塌落。玻璃棉/岩棉制品在遇水后,水分会在其纤维缝隙中驻留,保温性能急剧下降,并在重力作用下整体塌落下沉,最终导致保温隔热层的整体失效。

聚氨酯保温隔热材料具有优异的憎水性,水分不会在泡沫体内驻留,且不会发生这种受水后塌落的现象。

3.4 保温方式。聚苯板/挤塑板一般采用粘锚结合的施工作法,其所需的锚固件数量很多。有试验表明,平均每平方米增加一个ф6塑料锚固件可使外墙平均传热系数增加0.004。这样势必导致通过该热桥构件散失的热量大量增加,从而使理论计算的节能效果大打折扣,达不到预期的节能目标。

聚氨酯施工中不需要任何金属锚固件与墙体固定,所以从根本上杜绝了这种情况的发生,有效降低了导热系数修正系数,使实际节能效果与理论计算值基本吻合。

四、热桥

4.1板缝热桥。现场发泡聚氨酯保温隔热材料是连续喷涂、现场发泡的,不存在拼缝,也就从根本上消除了这一热桥影响,确保了节能目标更好的实现。

4.2锚固件、挂件热桥。聚苯板/挤塑板保温体系的锚固件、挂件是这种体系最难以处理的热桥。板材类的保温隔热材料很难对这一热桥起到阻断作用。

4.3裂缝热桥。聚苯板/挤塑板与墙体的热胀冷缩系数不同,且聚苯板/挤塑板弹性变形能力较小,当建筑墙体热胀冷缩或建筑墙体发生徐变,极易造成保温层开裂,使裂缝处保温性能丧失,且该裂缝极易透风、渗水,造成聚苯板/挤塑板大面积脱落,影响建筑使用功能。

4.4燃烧性能。现场发泡聚氨酯防火性能高于聚苯板/挤塑板,离火3s即灭,不会产生熔滴,表面生成积碳,阻止火焰蔓延,且其燃烧时产生的烟气毒性也很小,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碳。

4.5基层处理。聚苯板/挤塑板在施工前,为保证板面平整及粘接效果,要在墙面先做一道水泥砂浆找平层。

五、现场发泡聚氨酯在建筑领域应用的不足

我国现在的用于建筑保温隔热的聚氨酯产品,多数释放的ODP不为零,对臭氧层仍有破坏作用,且在使用过程中,挥发对人体有害的有机气体,随着环保节能观念的深入人心,这种类型的产品最终仍将被淘汰,真正意义上的“环境友好型”聚氨酯保温隔热材料将是众望所归。

现在用于建筑保温的聚氨酯原料,只有几个著名的聚氨酯品牌是由工厂生产建筑保温专用的聚氨酯,工厂直接封装,运到工程现场直接施工,不在现场进行勾兑。而大多数建筑保温用的聚氨酯原料,均是由聚氨酯保温施工公司从聚氨酯生产公司购买基本化学材料,根据实际需要临时调配,缺乏统一管理,增加了工程质量的不确定因素。

现在用于建筑保温的聚氨酯原料已呈多样化发展,而聚氨酯节能检测技术还很单一,对现场发泡聚氨酯的原料控制缺乏技术手段,现有的检测技术已经不能适合建筑节能现场检测的需要,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建筑节能工作的规范发展。建筑节能现场检测技术的研究发展已经尤为迫切和重要。

参考文献:

隔热材料范文第2篇

关键词:屋面;隔热保温层;材料;工艺

屋面保温隔热层位于屋面面层,除具有保温隔热的功能外,还有排水、装饰美化的作用,保温隔热层的施工质量通病如起鼓开裂、不平整、种植屋面植被存活少等会损害屋面排水功能及装饰美化效果。

1 保温隔热材料性能特点

保温隔热材料是能够减少结构物与环境热交换的功能材料,也叫做绝热材料。以下是较新材料:

1.1 屋面保温隔热砖

屋面保温隔热砖是一种集保温与护面为一体的屋面保温材料,平面尺寸一般为:30 cm×30 cm,产品采用聚苯乙烯泡沫与特种水泥砂浆或砼面层复合成型,内芯保温材料主要是高密度聚苯乙烯塑料板(EPS或XPS),外层是特种水泥砂浆或高强混凝土,是一种具有强度高,不变型及耐久性好的上人屋面隔热产品,克服了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易燃的不足,且表面光洁有雨天防滑图案。

1.2 SGK种植模块

SGK种植模块是一种具有绿化功能的隔热模块,单个模块由EPS板、蓄水材料层(陶粒或砂)、营养土层及佛甲草植被层组成,是一种模块化的种植屋面,施工非常简便。

1.3 挤塑聚苯板(XPS)

挤塑聚苯板(XPS)由于其隔热性能好、经济及施工便利的特点也得到大量使用,但由于其防火性能不符合要求,在施工和存放过程中易引起火灾,在以后的项目中不宜大量使用。

2 屋面隔热保温层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2.1 进场材料的质量控制

材料进场时,必须做好工程材料的检验,避免不合格产品应用到工程中,优秀的产品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

2.2 保温隔热屋面施工质量控制

2.2.1 挤塑聚苯板施工工艺及质量要求 ①防水保护层完工后,测试防水;②清扫防水层或保护层表面;③基层要求,平整、排水畅通;④挤塑聚苯板安装,保温板一般以0.65 m×2 m尺寸为粘结安装单元,保温板切割要求直而平,要求错缝紧贴安装;⑤保护层施工,先弹线定格,确定分格缝位置,再绑扎好钢筋网,要求钢筋网尺寸均匀一致,在分格缝处钢筋断开。保护层砼应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表面压光,要严格控制保护层厚度及坡度。

2.2.2 SGK种植模块施工工艺及质量要求 ①测试防水;②清扫防水层或保护层表面;③基层要求,平整、排水畅通;④弹线定格,按单项工程设计弹线确定屋面人行走道宽度及SGK种植模块区的定位及分格,人行走道宽度按333 mm的模数确定,SGK种植模块的的定位及分格按500 mm的模数确定;⑤铺装人行走道,在人行走道区内座铺SGK隔热板;当人行走道垂直于屋面排水坡度方向时,应每2 m铺设一道SGK排水专用隔热板,SGK排水专用隔热板的排水通道方向应与屋面排水坡度方向一致;⑥铺装SGK种植模块,将SGK种植模块平放在屋面种植区分格内,按弹线定格准确就位;⑦清理施工现场,不得践踏种植模块;⑧佛甲草养护,当隔热屋面施工完成后,应进行初期养护,其做法为加强淋水及养护;长时间无降雨时,应人工淋水至模块蓄水层饱和。

2.2.3 屋面节能隔热板施工工艺及质量要求 ①将基层上所有残余物清理干净,用水冲洗;②放线定位,铺贴前按隔热板规格、隔热板板缝、屋面分格缝布置放线;隔热板板缝留设4 mm,并按不大于36 m2(单边最大尺寸不大于6 m)分格留设屋面分格缝,分格缝宽15 mm;③配制水泥砂浆,按重量批1∶2.5(水泥:砂)配制水泥砂浆;④座铺隔热板,采用湿铺法,先纵横扫一道纯水泥浆,然后水泥砂浆20 mm厚座铺隔热板,要求砂浆饱满,铺贴时不得用硬物敲击,要用胶锤,铺贴要求表面平整,排水畅通,铺贴牢固无空鼓,板缝顺直,宽度一致;⑤隔热板铺装完成,水泥砂浆座铺层达到初凝后,先洒水使隔热板缝充分浸湿,待隔热板表面充分晾干后(睛天约2 h),隔热板填缝,。

3 屋面隔热保温层材料选取建议

现从材料的可靠性、施工的便利性及预防和消除质量通病的角度,对屋面保温隔热层材料选取提出如下建议:

3.1 传统的保温隔热材料 传统的保温隔热材料如炉渣、、膨胀珍珠岩(蛭石)、微孔硅酸钙等由于吸水率极高,一旦浸水后就不能保证保温性能,还会导致防水层起鼓,对工程质量极为不利,其返修的成本极高,已不适宜作为保温隔热材料用于商品楼屋面。

3.2 泡沫混凝土 泡沫混凝土具有经济、耐久、隔热效果好等优点,但发泡剂的质量参差不齐且很难控制,泡沫砼施工质量难以保证,不宜在商品房屋面使用。

3.3 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 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EPS和XPS)由于具有高抗压、不吸水、轻质、耐腐蚀、使用寿命长、导热系数低等特点已大量在屋面保温隔热工程中使用,但由于其属于易燃物,在存放或施工过程中易引发火灾,特别是〈〈民用建筑外保温系统及外墙装饰防火暂行规定〉〉实施后,更不宜在屋面节能工程中使用。

3.4 复合保温隔热材料 近年发展起来的复合保温隔热材料,如SGK屋面保温隔热砖,以高密度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为内芯,外层是特种水泥砂浆或砼,既便于施工,维修方便,又兼备防水的功能,可作为商品房屋面主要的保温隔热材料。

3.5 聚氨酯泡沫塑料 聚氨酯泡沫塑料保温隔热性能好,耐久,施工方便、质量可靠的特点,但由于价格较贵,可在部分项目适当采用。

隔热材料范文第3篇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特别是金属材料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目的在于研究金属材料的性能与其成分、内部组织结构之间的关系及变化规律,介绍改变金属材料性能的途径以及常用金属材料的基本知识与理论。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课程是学生在学完基础课程后,进入专业课程,学习前必须学习的一门课程。因为基础课与工程实际有较大的距离,而专业课程则紧密结合工程实际。这两者之间在思维方式上有较大的差别,因此需要有一个过渡,同时也需要在知识上作进一步的准备。学生通过《金属学及热处理》课程,除了学习材料基础的、共性的具体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建立基本的工程思维方式,这对于培养一个合格的应用型工程人才非常重要的。根据应用型工程人才培养的要求,结合“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课程的特点,有必要对该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探索,具体采取以下做法。

二、精心设置教学大纲,教学大纲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特点

教学大纲是一门课程的核心,通过教学大纲能够正确反映该课程对学生的学习目标,培养方向,根据应用型工程人才培养的要求,结合“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课程的特点,教学大纲主要是构建课程建设平台,以学生能力要求为目标,建立一种由知识到技能,再由技能到素质的实验教学模式。

1.教学大纲设置强调共性、强调应用性的原则.因为在开设该课程之前已经学过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某些理论的知识点已经讲完,如晶体结构、晶体缺陷、凝固、相图、扩散等部分内容,在设置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教学大纲过程中材料科学的知识越过,避免重复。理论知识环节压缩学时,够用为主,如固态相变原理那部分知识点。剩余的知识点突出应用性,主要包括热处理原理、热处理工艺、金属材料的种类、性能及应用等部分。

2.教学大纲增加了有色金属知识点,体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烟台南山学院地处烟台龙口市,该地区铝产业发展迅速,已经获批国家级铝精深加工基地,目前南山集团正在建设亚洲最大的航空材料产业园,作为当地唯一一所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的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成为办学思路。在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教材中,有色金属部分内容太过简单,只是一个粗略的介绍。为服务当地经济的发展,培养铝合金加工技术、掌握铝合金热处理工艺的应用型人才,在该课程中增加了有色金属热处理原理、有色金属热处理工艺环节。

3.教学大纲中的实验项目体现综合性.实验环节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非常重要,因为这个环节需要学生动手完成,是对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应用的体现,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实验环节尽量开设综合性实验项目,减少验证性实验项目,实验过程由学生独立操作完成,通过实验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如钢的热处理工艺操作实验,根据实验室的钢铁材料,让学生设计实验过程,经过实验室老师审核后,到热处理实验室完成,操作整个过程实验教师只是在旁边作安全指导。

三、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方式采用教师课堂讲授、实验室验证操作、企业现场参观实习、企业相关技术人员做专题讲座、学术报告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办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效果。

1.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在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为突出应用型,每一个原理性的内容,不应该按照书本讲完就可以了,应该根据补充新的内容,因为教材往往都有一定的滞后性,编完教材,等教材出版后,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有可能出现,为避免与生产脱节,任课教师都要搜集实际案例,要搜集最新企业应用案例或者最新研究成果,将书本上没有的这些最新知识多设计几个讨论环节,学生分组讨论,有必要时可以借助网络(现在几乎所有学生手机都能上网)来一块寻找答案,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2.参观实习,企业现场授课的教学方式。有一些课程内容学生平时很少接触,如金属材料化学热处理工艺、表面热处理等知识点,应该利用校企合作的有利资源,到企业生产现场参观实习,在企业现场授课,通过这个方式可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使学生掌握第一手实践资料,学的更扎实,能够做到学会不遗忘。

3.专题讲座和学术报告辅助教学的教学方式。本课程授课期间必须安排一次专题讲座和一次学术报告作为辅助教学方式,专题讲座可以邀请企业高级工程师来给学生开展,或者由任课教师将自己的科研课题与本课程有关的内容给学生做讲座。学术报告主要是请学校的相关教师给学生做金属材料领域最新研究进展和最近技术的报告,通过这个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探究整理的动力,也能让学生认识到该课程的重要性,促进课程的学习。烟台南山学院主要是利用与南山集团全面开展校企融合的优势,企业定期安排企业技术人员为学生开展专题讲座;紧跟材料科学发展的前沿,利用与“985”名校“中南大学”合作办学的契机,邀请中南大学名师到校为学生开展学术讲座;同时还鼓励学生参加老师课题组,在实践中结合具体项目学习,在学习专业基础知识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习兴趣,最终达到通过兴趣学知识的目的。

四、设计好实验环节的教学,使实验教学环节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实验是非常重要的实践环节,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已经将实践环节提高到了40%左右的比例,实践环节提高了,实验教学需要跟进步伐,调整思路,综合性的实验也要体现应用性。烟台南山学院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课程的实验环节增加了设计内容,具体做法如下:第一步,学生3~4人组成一个实验小组,自己设计一个合金体系(如铝合金的7系、6系、2系等等);第二步,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合金体系由小组成员独立完成配料工作,根据实验要求列出所需要的实验设备,并能够独立完成该合金体系的制备工作;第三步,制备完后进行均匀化退化工艺,具体参数学生自己设计,再对所加工好的合金体系进行成分检测;第四步,再对制备的合金进行淬火等后续的热处理工序,最后还要完成硬度、强度性能的检测。上述过程中,设计环节均是在课余时间完成的,操作环节在实验室中完成。通过这个过程训练,学生掌握了材料成分检测、材料性能检测、热处理工艺确定、热处理操作过程、认识了有色金属材料,基本上由一个综合性实验巩固了课本上大部分知识,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五、改革课程评价方式

课程评价对学生来讲非常重要,其结果反映了学生学习该课程是否合格,传统的课程评价方式主要是采用期末考试的方式进行,根据期末考试的分数决定学生掌握该课程情况,看出学生是否合格。固定的评价方式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是不利的,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增加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教学大纲中提出了评价方式的改革。学生已经进入大学阶段的学习,避免出现死记硬背的现象很关键,对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课程来讲,锻炼学生归纳能力、理解能力、自学能力很重要,平时教学方法多元化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这些能力的过程,学生应该重视平时过程的学习,一定要防止出现为应付考试,考前死记硬背,考完全部忘掉,结果课程评价合格的现象,因此需要对课程评价方式进行改革。课程评价方式改革如下采用平时成绩30分,末考成绩70分的方式,总成绩是平时成绩+末考成绩,总分60分才算该课程合格。平时成绩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课堂表现,10分,根据学生出勤和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进行赋分,迫使同学分在课堂上主动动脑思考问题,查阅资料,积极参与讨论,这样确保学生深刻理解课程内容,掌握知识点,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动脑能力;第二,积极参加专题讲座和学术报告赋分10分,各个专题讲座和学术报告可开拓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归纳总结能力,熟知学科发展水平,根据学生参与情况赋分;第三,完成综合性实验项目,10分,根据学生在综合性实验项目中的表现,给予赋分,促进学生积极投入实验过程,对培养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非常有利。末考出题时多出与实际应用相关的考题,减少简单的死记硬背题目出现,使合格的学生做到永不遗忘,真正掌握该课程。

六、结语

隔热材料范文第4篇

关键词:工程材料及热处理;教学改革;CAI课件

《工程材料及热处理》是机械工程类各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课程教学内容涉及面广、工艺性强、基础理论抽象、概念多。传统的课程教学中,在理论和基本知识方面教学时数较多,课堂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辅以少量照片以及黑板上画图等方式,既难以描述清楚微观状态,对于非材料类专业的学生其实用性和实际效果也不好,学生普遍反映学习枯燥、难以理解,影响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新的知识不断增加,学时却在减少,我校《工程材料及热处理》课程教学学时为32学时,这对该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虽然现在MOOC、SPOC等教学方式正在兴起,但对教师和学生都有较高的要求。一个好的CAI课件可以实现传统教学所不能实现的灵活、形象、生动的效果,能显著加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1-4]。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和CAI软件开发,本文对《工程材料及热处理》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工程材料及热处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上是材料工程类专业所学几门主要课程的浓缩,教师往往以对材料专业学生的教学思路来进行讲授,对材料的内部结构与村料性能之间的关系讲解的较深。但对机械类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毕业后的工作主要不是去挖掘材料性能的潜力,不需要深入研究获取材料性能的工艺问题,他们从事的主要是产品设计及解决产品制造过程中的工艺问题。因此,机械工程类各专业学生与材料工程类各专业学生对材料知识的要求,不仅深度上有差异,而且侧重点也应该完全不同。他们对各类材料的性能特点与适用范围只需要一般性的了解,侧重点是能够正确地选择材料,合理地选择加工方法和制定加工工艺路线,要求掌握各类零件在不同服役条件下的失效方式,并且根据服役条件、失效形式对材料使用性能的要求以及工艺性和经济性的要求,通过分析对比来选用材料。在市场经济的社会中,对学生实用性的要求显得更为重要。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工程材料及热处理》课程涉及内容广泛,要在32学时的时间内获得好的教学效果,靠“教师机械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方式是不行的。首先在课程的一开始就要能吸引学生,使他们产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绪论”是课程的第一课,因此很重要。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新材料及其应用的内容较感兴趣,而这部分我们只作简介,因此将这部分内容放在绪论中进行。又如在绪论中,我们通过齿轮的生产过程,引出材料改性工艺与机械制造之间的关系。通过绪论内容的增补,既拓宽学生的视野,又能使学生对本课程产生兴趣。教师讲课时,如果只顾自己讲解,学生很难理解,更不会分析。在讲课要时经常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要启发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开动脑筋想问题。如以拔丝加工工艺路线作为示例来分析思考塑性变形和回复与再结晶时的组织与性能变化及回复与再结晶退火的作用,同时还引出拔丝模具的设计应注意事项。在课外作业上,不要采用可以从书上直接找到答案的习题,要让学生做综合性分析思考题。教师要指导学生怎么去分析问题而不是只给出答案,要充分发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分析与创造性思维的能力。通过不断的积累,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件的制作

CAI课件要根据使用目的和使用的具体情况来设计。从使用的角度应具有易用性、便捷性、开放性。在使用PowerPoint制作的许多课件中,采用的是顺序式的流程,很不方便。我们利用Authorware软件开发了Windows风格的下拉式菜单结构课件。图1a)为程序运行后的菜单界面一角。当选择某一菜单项后,主窗口中显示相应的内容,如图1b)。在教学过程中,有时需要将其他章节某一处的内容调出来,通过菜单选择非常快捷,从而方便了教学。屏幕教学就相当于屏幕版书,因此屏幕上的字数不能太多,而且也不能太花俏,以便于学生记笔记,因此,软件采用Windows界面,界面简洁,除了菜单外,只有几个页面跳转按钮,功能一目了然,教师操作也方便。但版书少了,大量的内容靠口述学生也难记忆,因此采用了许多文本按钮,当鼠标移到这些文本按钮上变为手形后,点击即出现详细内容,既可便于学生课堂记忆,也可用于自学。为了使学生获得感性的认识,课件中列举了大量的动画和录象,因为在课堂上不可能全部都播放,而且有些需要讲解,为了获得更好的效果,需要控制播放速度和暂停,因此采用自行设计的动画和录象程序,只要通过文本按钮点击就可调用。课程中有许多金相照片和图象,也采用自行设计的程序调用,图象是保存在专门目录里的,只要将文件名设为图号即可调用,便于扩展。

三、教学实践与思考

课堂笔记是很重要的,除了帮助获取知识外,还能使学生集中精神听课。CAI教学由于不要版书,教师讲课进度较快,而且信息量大,会造成学生来不及记笔记,这一点在其他高校的调查中也有同样的反映[5-6]。但如果学生整堂课都在记笔记,就少有时间去思考,笔者认为可以对记课堂笔记的方法作一些改进,教师将讲义精练了以后做成带有提问的“笔记”印发给学生,学生上课时只要在相应的地方做标记,同时根据教师指点做必要的补充和注释,这样就有更多的时间去记忆和思考。但这种方法在上完1-2次课后教师就要像检查作业一样去检查,以免学生对“笔记”产生依赖。当然,这种方法还有待实践去验证。应用CAI的目的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优秀的多媒体课件应该是教师教学经验、教学思想与多媒体技术之间的无缝结合,而不是将教学内容简单地进行媒体替换或把教学内容中不易表达和较抽象的东西通过多媒体形式形象地展示。对CAI课件的有效性可以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评价[7],最主要的应该是学生的评价,在使用中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只有通过不断的研究、反馈和总结,才能使CAI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董宇艳,刘胜.多媒体CAI对教育的影响及其应用[J].中国高教研究,2001,(1):36-37.

[2]冯建玲,邢永昌.重视CAI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00,(18):40-41.

[3]柯速约.CAI课件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2,(6):30-31.

[4]陈刚,郝红,张云翔,刘林玉.CAI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探讨[J].高等理科教育,2002,(3):71-74.

[5]罗英光,朱立群,马敏.高校课堂教学中CAI方式的有效性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3,(4):84-87.

[6]纪明霞,赵学云,陈学军.多媒体CAI教学实践的反思[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1,(3):89-91.

隔热材料范文第5篇

【关键词】金属材料与热加工基础 课程教学 改革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9-0061-01

金属材料与热加工基础是机械类专业初期所学的一项基础性课程,该课程研究的是金属材料与材料热加工工艺的发展问题。金属材料、功能材料以及其他新能源材料在使用性能上都存在明显不足,所以在教学中应系统整合并对教学模式进行加工处理。

一 课程定位与教学目标的设定

金属材料与热加工基础教学课程存在三大基础内容:金属材料解析、热加工工艺研究以及机械加工工艺发展。在这些内容中,如何让学生掌握热处理技术是关键。热处理作为一种物质载体性能非常好的机械加工模式,其教育价值显著。所以针对高职大专类院校而言,应当切实落实相关教材项目,将课程定位侧重于机械类、工程类专业内容,以理论知识为主、实践活动为辅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项目。同时,教师还应积极引导学生选用正确的学习方式,告知学生如何针对不同金属材料选用不同的热加工方法,提高学生对热处理技术的掌握能力。

教学目的主要表现在两方面:(1)让学生熟练掌握各金属材料的应用性能,并结合实际操作情况对技术的应用重点、难点进行深度剖析;(2)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在了解金属材料、热加工处理技术基础知识结构的同时,培养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 课程内容与特点

金属材料与热加工基础教材内容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从介绍金属材料、成分、组织、结构角度让学生充分掌握铸、锻、焊等加工工艺,同时学生在记忆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还应选择恰当的热加工工艺。材料的基础内容以及应用性能对热处理技术的影响作用极大,如果材料在热处理技术实施过程中出现变形现象,学生应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用恰当的金属材料进行热处理分析。金属材料与热加工基础涵盖的内容较为宽泛,知识结构复杂,术语概念多,教师应充分利用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在感受到其规律性、实质性特征的同时,深入知识组织结构中,找到有效的学习方法。

三 教学实践与改革建议

金属材料与热加工基础教材中突出的是金属材料选用与热处理技术两方面内容,两种不同知识体系是存在一定关联性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改革时,应抓住两种知识体系的关联性,以金属材料成分、状态、组织、性能四个要素为主要基础内容,增加教学内容的实践性。

1.规范教学行为

在进行课程调研过程中,金属材料与热加工基础专业课程的教材理论体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鉴于其特殊的教育地位和作用,教师在进行学科研讨时,应针对具体教材知识体系改革问题,进行具体研究,并围绕新修订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创建具有高效性的教材编撰计划,引入先进教学思想,将新型金属材料内容编入教案中,突出教材的实践作用,让学生在枯燥乏味的理论学习中尽快掌握知识。

2.整合教学内容,体现应用价值

教学目标和任务确定之后,教材还应从知识体系上进行调整和修复,对讲授难点、重点问题进行深度剖析,挖掘其与实践活动的关联点,抓住教学重心解决教育难题。同时,突出新技术、新工艺的特点,整合书面教授与实践活动的教学内容分配比重,尽可能结合实际工程内容。

3.丰富教学资源

运用生动的教学影像资料,直观展现金属材料的使用性能以及热处理技术的应用重点,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掌握、记忆金属材料性质以及热处理技术相关内容。教师还可根据教学进程表,实时调整教学内容,或将教学课件以多媒体文件的形式传到校园BBS系统平台上,方便学生及时查阅、学习。

四 结论

虽然通过课程教学改革可以提升教学效果和质量,但教学建设的滞后依旧不利于机械类专业教学的发展,所以应及时更新教材,加强新型教学设施建设,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学术水平和工程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徐道芬、杜春平.《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工艺》课程教学改革浅析[J].广西轻工业,2012(23)

相关期刊更多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现代涂料与涂装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昊华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新型建筑材料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新型建材设计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