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个性特征

个性特征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个性特征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个性特征

个性特征范文第1篇

[关键词]汉字构形;具象性;辩证性;模糊性

汉字是自源性文字,它的形成和组合形式都和汉民族先民的思维方式、社会心理、生活习俗等有密切的关系。可以说,在汉字产生、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明显带有当时社会文化的种种痕迹,其形体构造及表义形式反映了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和思维方式。汉民族的先人依靠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直觉感受去体察事理,由直接感受而悟出某种人生哲理,“这种直接把握人生的思维方式,形成了中国的认识论,也影响着我们民族的审美意识。”[1](P53)这种思维方式直接影响了汉字的构形和性质以及汉字的应用和发展,早期的古汉字在形体构造和表义形式上,留下了远古社会的种种痕迹,反映了汉民族的文化心态与传统的思维方式。我们以古文字为对象,探讨传统思维方法对汉字构形表义形式的影响,探讨在特定文化背景下形成的汉字的独特的个性特征

一、汉字构形的具象性

《说文解字·叙》谈到文字的起源时说:“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盌盓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又说:“仓颉之初作书也,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也;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早期的汉字,依赖于人们直接感受到的对象,经抽象思维、多维联想而产生的,以“依类象形”的方法表现出来,是当时的人们对社会认识的体现。这种直接的取象表义方式,决定了汉字的本质特征就是象形;以具象示义成为汉字的个性特征。现有的甲骨文资料以及《说文解字》的字形分析,都充分说明了这一事实。

从汉字构形来说,最早的造字法和构造类型是象形字,其他的造字法都是以象形字为构字部件组合而成,象形字是汉字构成的基础和根本。象形字的本质是象形,是以具体的形象表达语义,具象性成为其突出的特征。象形字所表现的是具有突出的整体轮廓或形状特征的事物形象,是以具象的视觉效果和联想把字形与具体事物联系起来,展示它所表达的意义。甲骨文中的象形字大多为名词,表现自然界的山水、草木等诸多事物;表现人的各种形态和身体部位。这些“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具体形象,是人类感性认识的视觉符号化的形象描绘,是将直观的感性特征,经过抽象、概括的思维组合后的固化形象。而这种固化形象必定融入了当时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意识,融入了时代的文化特征。如:甲骨文的“山”、“水”二字为独体象形字。“山”字之形由高耸的主峰和两边稍矮的侧峰构成,“水”字之形由中间的水流和两边飞溅的水花构成,形态逼真,能产生“见形而知义”的共识效果。这些字体形象,当然是先民们将直觉感受抽象、概括出的固化形象,是自然之象在人们的思维活动中逐渐形成的知觉形象,是语词义与人的记忆中所存留的感性印象相联接而产生的意识形象,这种意识形象就是意中之象。用文字来表现这些形象时,在于对整体形象的把握,突出其特征,强调视觉效果。这种具象的形成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分析归类概括出的表义形象,而汉字的表义功能正是通过这些具体形象来实现的,因此,具象性成为汉字构形表义的个性特征。

汉字的具象性也表现在合体字的构字形象中。随着汉字的发展,以象形字为基础的合体字成为汉字构形的主体,此时的象形字成为合体字的构字部件,由于象形字以具象示义的功能与它作为构造部件的作用共同进入合体字中,从而形成了整个汉字体系独特的以具象示义功能和形式。我们以“杲”、“杳”为例,分析其形体特征:日在上为“杲”,表示阳光明亮的意思;日在下为“杳”,表示天色昏暗不明的意思;这些合体字构字部件的数量、位置不同,但都以整体的直观形象示义。这种构形表义的思维方式正反映了汉字构形的具象性以及具象的时代性。

以具象示义的思维方式影响着汉字的形体构造,也影响着整个汉字体系的发展变化。甲骨文中假借字占70%以上,假借是在象形字之后出现的记录语言的一种方法,也是世界上所有早期象形字发展的方向。汉字发展到这一阶段时,因为假借字直接借形标音,偏离了汉字以具象示义的轨道,因此,在传统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的影响下,又为假借字增加象形字作为构造部件而重新组合,形成了既表义又表音的形声字,汉字以具象示义的特征得以保留。正如前人所言:“山旁必言山,水旁必言水,此则万无移易者。因其偏旁所含之字,详其为何义,审其为何声,虽不中不远矣。”[2](P69)这种字形与字义的关系,正反映了汉字体系以具象示义的独特的功能和表义形式。二、汉字构形的辩证性

我国古代哲学从《周易》起,就有了素朴的整体思维和辩证思维的萌芽,提出了一系列互相矛盾对立的概念,如阴阳、刚柔、动静、屈伸、进退、大小、内外、损益、盈虚等等[1](P55)这种传统的辩证思维方式,渗入汉民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体现在人们的观念、认识、表达等诸多方面。作为汉民族文化元素之一的汉字,从它的字形特征和形声字的构造方法等方面也体现出了受这种思维方式的影响。说到方块汉字字体组合,首先想到的是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内外结构等,再具体一些就是左形右声、左声右形;上声下形、上形下声等。每个汉字构字部件不同,部件数量不同,但整体结构都讲究整齐对称。这种讲究整齐对称的辩证思维观,不仅表现在汉字形体的外在形式上,在构形表义中也是常见的。如“从”、“比”、“北”三字,均由两个“人”字作构字部件组合而成,或相从,或并列,或相背,以整齐对称的视觉效果表达语义。

个性特征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同义词;个性特征;个性差异

同义词是词汇意义相同的一组词,共同的词汇意义和共同的概念对应性是同义词的本质特征[1]。我国著名的汉语词汇学家孙常叙先生也认为,内容相同而形式各异的词就是同义词[2]。本质特征是判断两个或几个词是否为同义词的充要条件,词汇的个性特征对于同义词的确定不起决定意义,但是,有些同义词凭借个性特征的不同而显示出自身存在的价值。本文想从同义词的个性特征的不同方面对同义词比较分析,希望对同义词的识别、应用及研究有所帮助。

但是,依照北京师范大学杨润陆老师的观点 ,褒义词和贬义词不能构成同义词,他认为两词词义中有对立成分,且一般不能运用于同一语境,就不能构成同义词,比如“打仗”和“战争”;而复旦大学胡裕树教授在主编的《现代汉语》中认为褒贬的不同属于同义词的“细微差别”——感彩的不同,例如“成果”和“后果”。褒贬义对同义词的影响,另文阐述。

杨振兰教授将词的个性特征概括为词的色彩特征,“色彩意义是客观对象的种种性质特点、形态特点、地方特点及词的运用中所表现出来的倾向和格调的总和。”色彩意义可以分“形象色彩、感彩、时代色彩、风格色彩、外来色彩、民族色彩、地方色彩”等[3]。我们将重点关注同义词的情感特征、时代特征、地域特征等方面。

一、同义词的情感特征

老头子 老大爷

“敌人排长捣出一把票子,说: ‘老头子,不能亏你。你说哪里有八路军,指一下 ... ’李老汉心里暗暗吃了一惊,但是他还是稳堰堰的,脸色凝然不动,说: ...”(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 51 页,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1956年)

“鲁立人激动地说:‘老大爷,这正是我想求您而不好意思开口的。这木筏有您掌舵,我就放心了。谁有酒?’勤务兵跑上来,递给鲁立人一个磕碰得凹凹凸凸的铁壶。...”(莫言《丰乳肥臀》第 260 页,作家出版社出版,1996年)

他们具有共同的内容“男性年长者”,但是各自带有的个性情感特征不一样,因此具有独立存在的价值意义,故而不能通用。

这类个性情感特征有别的同义词,有的在口气称呼上尊重轻重有别,有的在心态感情上亲疏有别,也有的在阶级爱憎上褒贬有别,例如:

丈人—岳父 妻子—老婆 老头子—老大爷

悲哀—悲伤 温和—温柔 失望—绝望

毁坏—破坏 消灭—歼灭 打算—企图

二、同义词的时代特征

火柴 洋火

“火柴”,是将氯酸钾蘸在火柴杆头上,红磷涂到纸条上贴到火柴盒两侧,制成的取火工具。一八八五年,经瑞典的伦塔斯脱路姆研究制造后,行销世界。

“洋火”,后,日本火柴大量涌入中国,许多商品当时被称为洋货,“洋火”之名就是由此而来。解放以后,我国火柴工业突飞猛进,“洋火”这一名称也被送进了历史的博物馆。

“洋火”一词,尽管已经不用,但是作为带有深深时代烙印的特征,依然保留在汉语词汇里,因个性时代特征而存在。

这类带有时代特征的同义词,有的已经不用,也有的依然在使用,例如:

洋灰—水泥 洋柿—西红柿 洋房—别墅

洋油—煤油 洋铁—不锈钢 戏子—演员

臭老九—教师 跟班—秘书 相好—情人

三、同义词的地域特征

玉米 苞米 棒子

“玉米”是共同语词汇系统本来就有的词,“苞米”、“棒子”是北方方言中的词汇。这类由来源于方言的带方言色彩的词跟共同语词汇系统的词形成的同义词,它们的差别表现为带有明显的个性特征中的地域色彩。再如:

肥皂—胰子 馒头—馍馍 游泳—凫水

知道—晓得 手段—把戏 脏—埋汰

什么—啥 结账—埋单 洗澡—冲凉

四、同义词的外来特征

苏打 纯碱

“苏打”是外来词,来源于外民族的语言里,“纯碱”是本民族语言自造的词。这类同义词里,带有明显的外来特征。再如:

氧化钙—生石灰 摩登—时髦 卡通—动画片

尼古丁—烟碱 比基尼—三点式 维他命—维生素

米—公尺 吉他—六弦琴 盘尼西林—青霉素

总之,概念对应性的相同(即内容相同)是同义词特征的内涵方面,情感特征、地域特征、时代特征等个性特征是同义词特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非本质因素,但是对于同义词的个性特征的深入探讨,对于同义词在实际应用中有一定的意义,对于同义词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葛本仪.现代汉语词汇学[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155.

[2]孙常叙.汉语词汇[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227.

个性特征范文第3篇

关链词:护生,护理;个性特征

人格特征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经常影响人的行为并区别于他人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决定着一个人适应环境的独特的行为方式,是一个多层次、多水平、多维度的动态结构系统护生的人格特征将直接影响到今后能否成为合格护士,胜任本职工作,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了解和掌握护生的人格特征有助于在心理健康教育和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塑造他们健全的人格,使他们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更好地适应护理工作的需要。因此,对护生人格特征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

1人格的概念

“人格”一词出自于拉丁文“persona",又称个性,原本是面具的意思.世界各国心理学家对人格所作的正式定义已不下十几种。艾森克把人格定义为个人的性格、气质、智力和体格的相对稳定而持久的组织,它决定着个人适应环境的独特性。米歇尔把人格定义为个人心理特征的统一,这些特征决定人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他们与别人的行为有稳定的差异。中国《心理学大词典》中的定义为:“个性,也可称人格。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结构是多层次、多侧面的,由复杂的心理特征的独特结合构成的整体.这些层次有:第一,完成某种活动的潜在可能性的特征,即能力;第二。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即气质;第三,完成活动任务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特征,即性格;第四.活动倾向方面的特征,如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等这些特征不是孤立的存在的是错综复杂、相互联系、有机结合的一个整体,对人的行为进行调节和控制的。”

2研究背景

人格类型的研究最早起始于医疗实践的需要,并从医务部门发展起来,这种研究为医疗教育、管理和职业选择等工作提供了便利。人格在很大程度上,不仅能影响个体的人际关系、社会适应、行事风格,同时它也是预测个体职业成就、员工招聘、人事选拔的重要指标。护理是一门结合了科学、伦理与艺术的学科,护理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护生必须具备健康的人格。有研究表明护生的人格与其心理健康水平,适应能力焦虑程度等方面都有相关性,现将国内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3护生人格的研究工具

任何一种人格理论都承认人格存在着个体差异,并认为这种差异是可以进行测量的。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技术和方法来实现对人格的评枯,常用的可分为两类,即投射测验和客观测验。

3.1投射测验(projectivetechnique)是采用各种云图、墨迹图、插画、图片等测验评估一个人的人格特征。目前最著名且应用广泛的投射测验,一个是由瑞士精神病学家H.Rot-schach创立于1921年的罗夏墨溃测验,一个是由H.Murray创立于1938年的主题统觉测验。

3.2客现测验(personalityinventory)是一种常用的对人格作客观测量的工具。是用经过精心选择编制的一系列问题调查表,要求被测验者根据提出的要求选定适合于自己情况的答案作出反应目前最常用的是Minnesota多相人格调查表、卡特尔16个人格因素量表(16PF),Eysenck人格问卷。

3.2.1Minnesota多相人格调查表(MMPI)MMPI在全世界广泛用于人类学、心理学及医学的研究工作,在人格测定和精神病临床上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引进中国大陆,至1989年正式推出MMPI的中国版.

3.2.2卡特尔16个人格因素量表(16PF)全称是《卡特尔16种个性因素测验Hcatell16personalityfactortest),系R.B.Cattell所编制适用于16岁以上的各类人群。作为测量个性的工具之一,16PF被广泛应用于个性测评、人才选拔、职业咨询等领域,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能够预测被测者的稳定性、承受压力能力、成熟度等,并可以了解应试者在心理健康、适应新环境、专业成就、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表现.

3.2.3Eysenck人格问卷(EPQ)EPQ系英国伦敦大学心理系和精神病研究所教授艾森克〔EysenckH.J)编制的有关个性的测量方法,1980年引进中国经过有关专家的修定,项目内容较适合中国国情,并建立了中国常模.

4国内护生人格特征的研究进展

4.1护生的人格特点用EPQ量表调查的结果表明护理专业学生的E,N,P量表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L量表得分低于全国常模,且均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护生总体个性倾向于外向、情绪不稳定、孤独、掩饰度低、质朴性和诚实性较强社会适应性差Cs-vl采用16种人格个性因素测查表(16PF)对实习护生进行调查,显示实习护生在乐群性、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胜、幻想性、实验性、自律性的人格特征得分均不同程度高于全国女性常模,聪慧性的人格特征得分则低于全国女性常模。李瑜和苏志达等闭的研究显示,军校大专护生诚实、掩饰程度低,性格趋于外向,但人格倾向不稳定、焦虑、紧张、容易激动,尤其是从医院招收的大专护生人格倾向稳定性更差。杨群和王锐安等用对军校非军人护生进行调查,表明其个性特征为:内向、羞怯审慎、学识浅、严肃、沉默、理智、注重实际、保守、传统、果断刚毅、有进取精神,但也存在过分现实、忽视生活情趣、容易贸然行事等特点。刘喜文和胡文东等用对护生进行调查,护生在4种人格因素(C,G,N,q)方面得分显著低于合同护士在2种人格因素(M,Q,)方面得分显著高于合同护士。二者8种次级因素比较,护理学生在4种次级因素(Xo,YtIY,IY,)方面得分显著低于合同护士,在2种次级因累M,凡)方面得分显著高于合同护士。

4.2个性特征与护生焦虑的关系个人的个性特征决定其对外界因素的反映,情绪不稳定的明显精神质倾向的护生易于在外界因素刺激下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护生的人格与焦虑状态明显相关,内向型、偏内向m高护生的焦虑程度高于混合型、偏外向型、外向型的护生。

4.3个性特征与护生心理健康的关系心理症状的产生源于个体所处的环境和对生活事件的适应不良,而个性特征在两者之间起着非常重要的中介作用。其中,心境,家庭关系满意度,人际交往、文体活动、工作学习以及健康的满意度.婚姻状况等与心理健康有关因素和各个性特征联系密切。

有研究表明性格外向的护生,其心理健康状况一般较好。

神经质分高的护生,易产生抑郁、焦虑、强迫、人际冲突、精神质高的护生,易出现孤独、好攻击、与别人不友好等人格特征,这些都是不利于心理健康的。不同的气质类翻也与心理健康状况有密切关系,多血质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其他气质类型,胆汁质、抑郁质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并且,具有固执、倔强、攻击、孤独、敌意和缺乏同情心,以及过于安静、深沉和过于紧张、焦虑,情绪不稳等个性特征的护生面临更为严峻的人际关系问题和压

力。

44人格特征对护生适应能力的影响不同个性特征的学生面对学习、人际关系等压力刺激,其适应能力具有显著差异。“内倾型”学生具有沉默寡言、羞于表达、适应环境比较用难的特征。

4.5人格时护生沟通能力的影响性格与人际沟通能力之间存在明显的相互关系。内向型与中间型及外向型比较,内向型护生的沟通能力最差。

4.6人格对护生其他方面的影响人际沟通能力、公共场合讲话能力、情绪和心境与外向型的人格特征有关,外向而情绪稳定的护生具有更强的自信心、沟通能力和调整自我的能力,她们似乎更适应护理职业要求。

5总结

个性特征范文第4篇

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两个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品牌,若没有“永远的、美国精神”与“渴望无限,新一代的选择”这样充满个性的品牌内涵做支撑,让消费者仅仅从名称、标识甚至口味上对此两者做出区分并能持续地辨别这些差异,恐怕是很难的。

尽管品牌个性问题有关专家Gardner & Levy(1955)早就提出,但一直以来品牌个性的相关研究进展比较缓慢。自20世纪80年代,Sirgy(1982)提出品牌或产品都应该具有个性以及Aaker(1997)运用心理学中的“大五”人格理论模型对品牌个性维度进行探索性研究以来,众多学者开始涉足品牌个性的研究,目前品牌个性已经成为营销学、心理学研究领域的焦点之一。今天越来越多的经营者意识到在市场中一个没有品牌个性的商品,唯一能够引起消费者产生消费需求并引致消费行为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价格战。没有个性的品牌就像一杯白开水,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上,想得到消费者的厚爱和忠诚,是不可能的。

在上世纪80年代的品牌形象论过分强调了品牌个性与品牌形象的一致性,而没有加以区别,目前已经逐渐被学界所否定。现在学界比较赞同“品牌个性是品牌形象(品牌表现、品牌个性、公司形象)的一个重要构成维度,而非唯一构成维度的观点”(Keller,1993;Hayes,2000)。学者Batra,Lehmann和singh(1993)将品牌个性定义为消费者所感知到的品牌所表现出来的个性特征,Keller(1993)认为品牌个性体现的是消费者对某一品牌的感觉,与产品特性相比,它能够提供象征及自我表达的功能;,Sirgy(1982)认为品牌个性是品牌所具有的个性特征,可以用一些形容个性特征的词来描述,如友善的、摩登的、传统的、年轻的,Goodyear(1993)将品牌个性定义为品牌所创造的自然和生活的特质,Blackston(1995)则认为品牌个性是指品牌所具有的人的特质,Aaker和Fournier(1995)总结归纳认为品牌个性是指品牌所具有的一组人类特征。这里的人类特征既包括个性特征,例如可靠的、时尚的、成功的;又包括其它人口统计特征,例如性别、年龄、社会地位。Aaker等人的品牌个性观点被学界所认可、推崇。

在品牌营销中如何让品牌个性更能满足消费者呢?实施这一策略的理论依据是消费者个性与品牌商品个性存在着交互作用,由于品牌象征意义及其所传达的信息使两者可能建立其亲密的情感联系,此时消费者将品牌商品视为带有人格特征的“朋友”。从这一层面意义来说,品牌有了生命,也有了独特的个性。

然而市场中品牌个性的塑造,决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经过对长期的市场考察,我们认为目前有以下两点非常重要。

1.把握消费者需求,正确进行市场定位

要塑造品牌个性,先要明确品牌的个性是什么,品牌个性其实质就是针对消费者的个性。消费者所要购买的商品都会与他们的自我与个性认知相匹配。因此发现并把握消费者需求就非常重要了。那么怎样来发现并把握这样的需求呢?主要可以通过市场调查和统计的方法加以区分和把握,但经营者的洞察力也十分重要。

市场定位是经营者对目标消费者的选择。通过市场细分,经营者应该说对市场的组成或消费者特征有了比较详尽的了解,通过对自身优势、资源的分析,选择自己最有优势的细分市场,并生产相应的产品以满足上述细分市场消费者。在具体实施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对某个消费群体的需求认识是否准确。商家在把握消费者方面常受到经营者自我认识偏差,同时也有调查手段是否科学的问题。

第二,在对企业自身优势、资源的分析过程中,也存在着被夸大或被缩小的误差。在需求把握、市场定位这个步骤上,科学严谨的态度是一方面,持续跟进不断修正与洞察消费者变化更是必要的。

2.选择正确传媒,传播精确到位

经营者对通过何种传媒能够将产品或品牌信息传递给目标消费群体,应该说是影响营销成功的重要环节。当然这些渠道、媒介绝对不是仅有的,各个渠道、媒介的覆盖程度、消费者的接触率、传播效率也是各不相同的,因此选择适合的传媒对商家非常重要以此才能确保传播精确到位。在具体实施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如果商家在宣传一项新产品或品牌是针对年青人的,传播目标就应是针对年青人并通过选择适合于他们的传播媒体进行宣传,让年青人从中得到精神或生活方式方面的启示。

第二,如果传播是品牌个性,就要选择好形象代言人,因为年青人是从他们所热衷的代言人那里得到精神的力量。可见只有选择正确传媒,传播精确到位,才能实现传播目标。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商家和经营者做不到这两点呢?原因可能有如下几点:

第一,商家在看到品牌入市初期取得的不错成绩后,觉得大功告成,思想开始麻痹,更多地开始尽享成功的喜悦了(需要分析与定位可能是对的)。这就导致服务态度水平下降、产品品质下降,关键是品牌传播不能持续,品牌倒塌是必然的。

第二,有些商家在取得初步业绩后自信心开始膨胀,对自己的优势、资源的认知出现偏差,开始涉足所谓更大的市场,搞一体化、多元化,使得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即需要分析出现矛盾和混淆,最终难逃噩运。因此坚持应以消费者需求和定位为导向,保持清醒头脑,坚守对消费者的品牌承诺,在遇到挫折时也不能动摇。

第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需求一直就在向着更高与更深层次的方向发展。所谓更高就是精神领域的需求越来越高,所谓更深就是需求越来越细化。伴随着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通过对消费者需求的把握,传播媒介的精确选择,在坚守对消费者的品牌承诺基础上,商家和经营者对品牌个性理解也要不断地赋予新的含义,新的形象。通过品牌个性塑造,才能不断地与消费者深入沟通联系在一起,这样才会使品牌真正深入消费者心底。记住:没有个性的品牌(商品),无论花费怎样的巨资进行推广与传播,还是不会有生命力的。

个性特征范文第5篇

“80后”这一概念最早源自文学界,用于指称1980-1989年出生的年轻作家,后来被各个领域广泛借用,特指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青年群体。作为伴随改革开放成长的一代,“80后”一直是公众关注和谈论的焦点,受到社会各界褒贬不一的评价。

贬之者时常指责“80后”以个人为中心、自私、虚荣、任性、只顾眼前利益、不敢负责任、贪图享受,认为他们主体意识缺失、社会责任意识缺乏、精神萎靡,甚至将其与美国“垮掉的一代”相提并论。不过,2008年的奥运火炬传递和汶川大地震,却使人们对“80后”的看法大大转变,学界、媒体开始用发展眼光去观察和认识“80后”。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逐渐意识到“80后”是“让人放心的一代”,因为这个群体身上有着许许多多的闪光点,比如注重个性的自我完善,接受新事物的意识和能力强,具有批判精神,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热心社会活动,更容易接受环保理念,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具有真正的现代人格等。

笔者认为,“80后”群体之所以呈现出上述特点,是由其特有的社会环境、家庭背景、成长经历以及当下所处的人生阶段所决定的。“80后”生于改革开放之初,长于改革开放之中,随社会巨变而成人,对市场经济和商业社会有着更深的切身感受。这一代人多为独生子女,很多父母将自己因时代原因未能实现的人生理想寄托在下一代身上,使得“80后”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再加上互联网迅速普及以及东西方文化交流日益密切,让“80后”可以很方便地接触到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知识和资讯。除此之外,当前正处于青年期的“80后”同样有着传统年轻人共有的特质:叛逆、活跃、自傲、冲劲。

二、“80后”员工的个性特征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在1980-1989年出生的人约为2.04亿。目前,“80后”基本都已步入职场,逐渐成为职场中不可忽视的中坚力量。综合来看,“80后”员工的个性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价值取向多元化

“80后”成长于一个经济全球化、政治多元化、文化多样化的社会环境中,这也使得他们的价值取向在思维方法、感情表达、心理需求等方面呈现出多元化特点。他们重视价值,追求时尚,挑战权威,强调个性,对事物有着自己独特的认识和见解。在“80后”员工看来,工作的目的绝不仅仅为了赚钱,更大程度上是为了发挥自身所长并从中得到愉悦感和成就感,所以他们在工作中注重释放个人潜能,具有实现自我价值的强烈愿望,同时格外注重领导和同事的评价,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信任与尊重。有关调查发现,“80后”员工仅有18.2%的人以挣钱为主要目的,他们在追求金钱的同时更加关注自身权益、工作环境乃至个人心情。

2.具备强烈求知欲

伴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80后”员工的平均学历明显比前几代人要高,他们不仅拥有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动手能力,而且具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升企业整体素质。同时,他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视野开阔,学习渠道多样,竞争意识强烈,深知知识更新的重要性,因而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当然,这些特点或多或少会造成部分“80后”眼高手低、过于自负。

3.重视职业生涯规划

“80后”员工通常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比较清晰的规划,认为个人成长与企业发展必须实现双赢,所以在选择就业时,他们更看重这个企业是否有发展前景,更看重自己在这个企业是否有发展前途。最近一项调查显示,职业发展机会已取代薪酬成为大学毕业生求职的首要考虑因素。但是目前大多数“80后”还处于职业生涯起步阶段,对整个职业生涯仍缺乏清晰认识和准确定位。因此,作为企业来说,有必要积极引导“80后”员工进行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定位,以便制定出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

4.注重工作与生活平衡

“80后”员工对工作条件和职业环境有较高要求,他们希望有更多机会可供选择,在较短时间内增加收入,在宽松环境下成长进步。然而他们并非贪图享乐,相反却十分愿意接受富有挑战性的丁作,甚至把攻坚克难当作一种乐趣。只不过在“80后”眼里,工作并不是生活的全部,他们不希望因工作过度繁忙而牺牲个人休闲、爱好、社交、教育等方面的享受与追求。实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已经成为“80后”员工思想意识的主流。全球雇主品牌咨询公司universum的调查显示,有超过一半的中国大学毕业生把“生活与事业平衡”作为职业目标。

三、“80后”员工管理的对策建议

当前,越来越多的管理者发现,自己多年积累的管理经验用在“80后”身上却难以奏效。如何有效管理“80后”员工,成为企业各级管理者不得不面对和思考的问题。究竟是强行让“80后”服从企业现有管理制度,还是结合“80后”自身特点和发展需求,企业管理层顺势转变管理理念和认知方向?笔者认为,与其过度关注“80后”的缺点,不如积极寻找“80后”的优势,更新观念、因势利导,使“80后”员工的优点与企业发展更好地融合在一起。

1.把好招聘关口,加强职业培训

有效管理“80后”员工的第一步是严格把好招聘关,依据新生代员工的个性特征,参照岗位描述和任职资格进行招募与甄选,最大限度实现“人岗匹配”。在招聘“80后”过程中,企业不仅要关注应聘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更要通过科学测评手段了解应聘者的兴趣、性格、人品等多种潜在素质,由此判断出其与组织价值观的匹配程度,从而避免人力资源配置角色错位。成长于知识经济时代的“80后”对新知识的需求很大,特别是对与本职工作或个人爱好相关的知识更为渴求。同时由于职业生涯刚刚起步,他们渴望得到一个施展才华、提升能力的平台,以便更陕地找到自己在企业中的合适位置。因此倘若企业能够适时为“80后”员工提供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培训,定期对其职业发展进行必要的指导,则不仅可以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构建良好的组织与员工的心理契约,还可以深挖员工内在潜力,促进人力资源管理的良性发展。

2.共商职涯规划,提供广阔舞台

与前几代人相比,“80后”员工更关注的是广阔的发展机会和晋升空间。他们推崇“树挪死、人挪活”的人力资源“流动性”理念,不愿“在一棵树上吊死”,更在意自身人力资本的积累和发展,对企业的忠诚度普遍较低,跳槽现象早已是屡见不鲜。面对这一情况,企业应首先致力于将员工职业发展纳入企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之中,与员工共同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实现抱负的广阔舞台,积极引导他们在自身职业生涯中为企业创造绩效和实现个人价值,有效建立起企业了解员工发展愿望、员工明白企业发展要求、员工与企业相互促进的机制和伙伴关系。只要能让“80后”员工清楚看到自己在企业中的发展前途,企业自然就能赢得他们更多的信任,从而更好地留住符合企业价值理念的优秀员工。

3.拓展沟通渠道,打造包容文化

良好的人际氛围有利于沟通,使人心情舒畅、效率提高。因此,企业要努力营造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包容的和谐人际关系,采用尊重、平等、关爱的方式与“80后”进行沟通,促进他们在企业中更好更快地成长,进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一是倡导直白式沟通,少用过于保守含蓄的表达方式,避免拐弯抹角、故弄玄虚;二是倡导开放式沟通,摒弃那种高高在上、发号施令的说教,借助电子邮件、博客、微博、QQ群等工具,确保沟通交流既是自上而下、也是自下而上;三是倡导探讨式沟通,在决策前鼓励员工充分发表见解,坦诚与他们交换意见和看法,以保证决策的有效执行。当然,“80后”虽然自主性很强,但其身上却缺少一份坚持和包容,如果他们发现企业文化与个人价值观存在较大差异,往往容易选择放弃。由于“80后”价值观趋向多元化,员工队伍也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特征,所以在企业内部培育和塑造“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企业文化就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