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日本风俗习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各地少数民族中秋节风俗习惯少数民族中秋习俗:云南傣族盛行“拜月”风俗
在少数民族中同样盛行这祭月、拜月的风习。云南傣族在中秋之夜,盛行“拜月”风俗。傣族传说,月亮是天皇第三个儿子岩尖变的。岩尖是个英勇刚强的青年,他曾率领傣族人民打败过敌人,赢得了傣族乡亲的爱戴。后来,他不幸死后,变成了月亮,升向天空,继续发出柔和的月光,在黑暗中给傣族人民带来光明。每逢中秋节这天,小伙子一清早就带上火药枪上山打火雀、野鸡,猎取节日野味。姑娘、媳妇们忙着到湖边,池塘里抓鱼。他们都忙着准备节日的晚餐。老阿妈则忙着舂糯米,做大小不同的食物,四只桌角上各放一个糯米圆饼,每个饼上插一炷冷香。待到月亮从山林上空一升起来,就点燃冷香,全家大小开始“拜月”。然后,对空鸣放火药枪,以示对英雄岩尖的敬意。最后,全家老小欢乐地围坐在小方桌旁,品尝食物,谈笑赏月,尽兴方散。
少数民族中秋习俗:鄂伦春人“打月亮”
鄂伦春人祭月时在露天空地放上一盆清水,摆上祭品,然后跪在盆前,向月叩拜;土族人用盆盛清水,将月亮的倒影受到清水盆中,然后,人们不停地用小石子打盆中的月亮,俗称“打月亮”。
少数民族中秋习俗:广西西部壮族请月神代言人
广西西部壮族的“祭月请神”活动更典型,每年夏历八月中旬,有的就在中秋夜,人们在村头村尾露天处,设一供桌,供放祭品和香炉,桌子右边树一高约一尺的树枝或竹枝,象征社树,亦作月神下凡与上天的梯子,这里保存了古老的月亮神话因素。整个活动分为:请月神下凡,由一名或两名妇女作为月神的代言人、神人对歌、月神卜卦算命、歌手唱送神咒歌,送月神回天四个阶段。
少数民族中秋习俗:蒙古族“追月”
中秋之夜,蒙古族人爱做“追月”的游戏。人们跨上骏马,在银白色月光下,奔驰在草原上。他们朝西放马奔驰,月亮由东方升起,坠落天西方。执着的蒙古骑手,不到月亮西下,“追月”不止。藏族“寻月”。西藏一些地区的藏族同胞欢度中秋的习俗是“寻月”。是日夜晚,男女青年和娃娃们,沿着河流,跟着倒映水中的明月,把周围河塘中的月影措遍,然后回家团圆吃月饼。
世界各地不同的中秋习俗日本人中秋节不吃月饼
在日本,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被称为“十五夜”或“中秋名月”。日本人在这一天同样有赏月的习俗,在日语里称为“月见”。日本的赏月习俗来源于中国,在1000多年前传到日本后,当地开始出现边赏月边举行宴会的风俗习惯,被称为“观月宴”。与中国人在中秋节的时候吃月饼不同,日本人在赏月的时候吃江米团子,称为“月见团子”。由于这个时期正值各种作物的收获季节,为了对自然的恩惠表示感谢,日本人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虽然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废除了农历,改用阳历,但是现在日本各地仍保留着中秋赏月的习俗,一些寺院和神社在中秋节还要举办专门的赏月会。
越南中秋节儿之玩具大战
随着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临近,商家之间展开的“月饼大战”、“玩具大战”使越南各地的节日气氛尤显浓烈。与中国的中秋节有所不同,越南的中秋节是儿童唱主角。市场上口味各异的各式月饼、千姿百态的花灯、五颜六色的儿童玩具等节日食品、玩具应有尽有,孩子们的脸上溢满了对节日渴望。中秋节,首都河内的大小街道沿街摆卖月饼的店铺披红挂绿,上书“月饼”字样的大红灯笼高悬在店前的醒目位置,各种品牌的月饼摆满了货架。
每年中秋节期间,越南各地都要举行花灯节,并对花灯的设计进行评比,优胜者将获得奖励。另外,越南的一些地方还在节日期间组织舞狮,常在农历八月十四、十五两晚进行。当地人过节时或全家围坐阳台上、院子里,或举家外出到野外,摆上月饼、水果及其他各式点心,边赏月、边品尝美味的月饼。孩子们则提着各种灯笼,成群结队地尽情嘻闹。
随着近年来越南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千年中秋习俗也悄然发生了变化。许多年轻人在节日里或在家聚会、唱歌跳舞,或结伴外出游玩赏月,增进同伴之间的了解与情谊。因此,越南的中秋节除了传统的合家团圆之意外,正在增添新的内涵,逐渐受到年轻人的青睐。
新加坡中秋节之打“旅游牌”
新加坡是一个华人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家,对于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向来十分重视。对新加坡的华人来说,中秋佳节是联络感情,表示谢意的天赐良机。亲朋好友、商业伙伴之间相互馈赠月饼,借此表示问候与祝愿。
新加坡是一个旅游国家,中秋佳节无疑是一个吸引游客的绝好机会。每年中秋临近时,当地著名的乌节路、新加坡河畔、牛车水及裕华园等地装饰一新。入夜时分,华灯初上,整个大街小巷一片红彤彤的景象,令人心动。
今年中秋节,在新加坡河畔矗立着一盏长300米、高4.5米,耗资7万美元制作的祥云巨型龙灯。每当夜幕降临,喷着水的巨型龙灯通身发光,将新加坡河面映照得一片火红,场面十分壮观。在华人的传统聚居地牛车水,除了从尼泊尔、越南等国进口的巨型灯笼熠熠生辉之外,由1364盏小红灯笼组成的44条小龙更是令牛车水增色不少。在新加坡颇具中华古老园林风韵的御花园,目前正在举办规模宏大的梦幻彩灯会。这里既有令人们喜爱的迪斯尼系列灯饰,也有巨大的北京天坛和巨龙造型的灯饰,分外引人注目。
中秋节习俗中秋节传统习俗:猜谜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中秋节传统习俗:赏桂花、饮桂花酒
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
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享受。到了现代,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
关键词:国际;商务谈判;跨文化;影响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0-0-01
近些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各个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交流也在不断增多,世界空间在不断缩小。而国际商务谈判在国际交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国际交流得以实现的重要环节。然而,在国际商务谈判当中,涉及到许多不同的谈判主体,这些谈判主体具有不同的思维与风俗、交际方式与交际方法,这是由每一个谈判主体的国家文化所影响的。因此,加强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跨文化影响因素的研究,发现其不利影响,加强对策研究是具有社会现实意义的。
一、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跨文化影响因素分析
国际商务谈判会受到多种跨文化因素的影响,下面,我们来对这些跨文化因素进行一一分析:
1.价值取向因素。所谓的价值取向,就是指特定的个体在其所生活的固定区域之中进行社会矛盾处理与纠纷关系平衡时所持有的态度或者所坚持的立场,价值取向对于社会个体的日常行为与决策具有一定的引导性作用。影响人的价值取向的重要因素是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鉴于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因此,人们的价值取向由社会环境所决定。不同的价值取向会带来不同的行为与决策,这对于国际商务谈判个体的影响是最为重要的。
2.思维方式因素。文化是人们思维方式的先决性因素,所谓的思维方式就是指文化对于人们行为的影响,它是一个民族文化体系中的一分子。因此,来自于不同区域与不同社会环境中的商务谈判个体,会受到不同思维方式的影响,在对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现象进行评价之时会存在一定的偏差。
3.风俗习惯因素。所谓的风俗习惯,就是指长期生活在某一个特定环境之下的人们,在其社会交往的过程当中所形成的固定的生活或者社会交流模式,风俗习惯在社会个体身上主要起到约束与规范的作用。世界范围内,每一个地区都具有特色的风俗习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对他人的风俗习惯进行违背与冲撞是极不礼貌的一种行为,在国际商务谈判过程中,风俗习惯因此而成为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二、跨文化因素对于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分析
1.对于沟通过程的影响。所谓的沟通过程,就是指国际商务谈判从始到终的沟通全过程,也是国际商务谈判能否成功进行的重要影响要素。而具有不同价值取向的谈判个本对于自身与其谈判者的定位会有偏差,就其谈判的目的也有不同的理解,这样的现象极有可能影响二者的谈判。其次,思维方式这一跨文化因素直接影响人们对于同一信息的理解,二者在信息理解上存在不同就会使得谈判内容出现偏差,谈判中极易产生误会。另外,风俗习惯决定了谈判者的行为与举止,如果在谈判中无意冲撞对方的风俗习惯,很容易导致谈判的失败。
2.对于谈判风格的影响。首先,从谈判顺序上来讲。对于亚洲人来说,比如说中国人、日本人与俄罗期人,他们在进行正规的国际商务谈判之前,都会进行一些交流,为之后的商务谈判奠定一定的感情基础。而对于西方人来说,商务谈判应当直进主题,更加注重商务谈判的关键过程。对于欧洲人来说,谈判前的沟通是没有经济价值的,因此,他们不会在谈判之前也谈判的对方进行关系的建立。
其次,从决策程序上来讲。对于中国人来讲,商人的权力观念是较为浓重的,这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市场调节仍然是其经济发展的一种调节工具。而对于美国人来讲,每一位参加谈判的个体都具有决策权,民主性更高。
另外,从对待合同的态度来讲。在美国文化当中有许多其它国家的文化因素,文化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因此,在国际商务谈判中他们无法快速建立起信任,比较依赖纸质的合合。对于英国人来讲,谈判的流程与各个细节都要在合同中有所体现,讲究合同的标准化与严谨化。在国际商务交流过程中,我国也开始重视合同问题,在不断加强合同的拟定工作。
三、应对跨文化因素对国际商务谈判影响的对策
1.提高谈判者的跨文化意识。在进行国际商务谈判之前,谈判者应当对对方个人生活的文化背景与生活环境进行了解,更要对其公司的文化与其国家发展现状与历史进行充分的了解,只有这样,在国际商务谈判的过程当中,沟通才能更有郊。谈判者还应当对商务谈判的主题与目的,双方的利益诉求进行认真的分析,找到二者利益的共同点或者相通之处,以此为基点进行经济方案的制定,为谈判设置一些应急对策。总而言之,只有在对谈判对手与其企业、国家的文化具有充足了解的情况下,谈判才会对自身有利。
2.以互利共赢平等作为谈判目的。互利共赢是国际商务谈判的最好结果,也是最佳期望。首先,谈判者要意识到每一个国家的谈判者都要提出自身意见与需求的平等权利。在进行国际商务谈判之时,谈判者要有意认知跨文化因素,理解谈判对方的一些特有的思维方式与风俗习惯,对其与自身文化的冲突之处表现出宽容与理解。一个正确的国际商务谈判态度中应当包含平等、互利与共赢,只有谈判的态度端正了,谈判结果的满意度才能可能提升。
3.适当运用沟通技巧。每一位国际商务的谈判人员都来自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成长与发展,谈判者会利用其国家的语言或者谈判双方使用共同的语言进行谈判,沟通中的最大障碍就是语言,因此,在面对语言障碍之时,国际商务谈判者要利用一些沟通技巧,可以利用肢体语言来弥补语言上的不足,加强对对方国家语言的学习,学习与了解对方的语言,会使谈判的对方获得一种自豪感与存在感,改变国际商务谈判的氛围,也有利于商务谈判中障碍的扫除。
四、结语
综上所述,跨文化因素对于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贯穿始终,加强对跨文化因素的认识,运用正确的方法可以减少跨文化因素的影响。希望每一位国际商务谈判人员重视跨文化因素与知识的学习,减少其对于国际商务谈判质量的影响,提高谈判的效率与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捷萍.论国际商务谈判的跨文化差异及对策[J].职大学报,2010(04).
[2]胡璇,张维维.论国际商务谈判中文化差异的影响及其对策[J].黑河学刊,2008(06).
[3]孔雪飞.浅析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08).
关键词:非母语;广告传播;策略
营销全球化的趋势,要求广告传播与其相适应,实现全球化。这对广告创作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因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及政治经济背景,不同文化群体有不同的语言文字、价值观念及消费形态。传统广告文案研究的着眼于单一文化背景下进行,其原则和规律无疑难以适应全球化广告创作。尤其是广告文案创作。海尔集团1997年由广东华视广告公司制作出“海尔:中国造”( Halr; made in china)核心广告语,来塑造海尔全球化品牌形象,成效甚微,而不得不重新回到“海尔,真诚到永远”这一广告口号上。随着我国企业营销活动全球化发展,类似问题一定也会越来越多,跨文化广告传播这一研究课题也会日益被关注。跨文化广告用语标准化好,还是应民族化?或者是应本土化?人们很难得到一个统一答案,但笔者以为可通过分析,探究出跨文化广告创作的一些基本策略。
一、文化差异对传播的影响
理解文化差异包括认识实质性知识和解释性知识两个层次,前者可以从报章杂志获取,后者唯有通过文化参与才能感觉到。如了解当地人的处事态度、生活观念及个人愿意在社会扮演的角色等,只有通过深人的人际交往才能了解到。北美与西欧文化同亚洲文化相比,更现世化(secularization ),个性化,属低背景文化。因此适合中国、日本广告特点的间接隐晦、强调象征意义、突出社会地位、富有人情味和幽默性广告,在西方文化背景下,则会让消费者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雀巢咖啡..味道好极了”的广告语,在中国备受赞赏,但如在德国,受众马上的反应肯定是:“怎么好?”因为德国人处事严谨而认真,广告人创作广告语所采用的编码方式和情感方式的偏好,都打上了其文化背景的烙印。在广告人本土文化中,往往不存在因文化差异而导致理解冲突或偏差,但在不同文化区域,这经常出现。熊猫在世界多数国家受到欢迎,因此“熊猫”这一品牌名意译成各种语言,都引起美好的联想,但在奉行伊斯兰教国家的品牌广告,却遭到攻击和抵制,因熊猫外形象肥猪,也被认为是忌物。跨文化广告创作必须充分了解并尊重与受众国的文化差异,谨慎用语。
二、尊重宗教信仰及风俗习惯
由于宗教信仰不同,不同国家对不同广告表现和不同商品持有不同态度。美国骆驼牌香烟吹遍全球的广告名言“我宁愿为骆驼行一里路”,潜台词为烟民为买骆驼烟,宁愿走到鞋底磨穿。电视画面是烟民高跷二郎腿坐在神庙前,皮鞋底磨穿之洞最为抢眼。该广告在泰国一播,泰国举国愤慨,原来泰国盛行佛教,佛庙乃至尊圣地,脚底及污秽之处,在神庙前亮脚丫,实属大逆不道。而日本索尼广告也遭排斥:释迎牟尼闭目人定,但一会儿竟然凡心萌动,睁开双眼,随着音乐不停摇摆……此时广告语亮出“索尼,让佛祖动心”。这则广告创意不可谓不佳,但却招致外交抗议。欧洲天主教徒认为沉溺于沐浴妆扮为不当行为,因此极少用沐浴露,许多国家宗教教义教人刻苦勤俭,因此洗衣机等节省体力的商品被视为奢侈品而绝少使用。广告撰写若不了解并尊重各宗教信仰的特点及影响,往往会犯大错误。
风俗习惯是一个民族、国家在较长的历史时期内形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倾向和社会风尚。不同国家风俗习惯不同,造成了对广告用语创作的不同心理要求。我国“雪蛙”食品,在国外宣传竟使消费者产生肮脏的感觉,因西方国家把青蛙与蛤蟆当一回事,是丑陋和令人不快的。在美国,鹿能引起美好的联想,被认为具有阳刚之气的涵义,而在巴西则是同性恋的俗称。鸭子在我国俗文化中指男妓,欧美人忌用数字"13",而中国、日本忌用“4" ,黄色在中国被象征为尊贵与神圣、而在西方则被象征下流和。广告语的创作技巧使用,幽默、双关、谐音等,都必须吻合受众国的风俗传统,产生正面理解及联想,否则会事倍功半。
三、迎合当地价值观念
美国著名广告语“just do it”在香港电视上播放时,译成“想做就去做”,这一广告主题在标榜个性自由的美国,是不会大惊小怪的,但香港作为华人社会,自律具有传统心理优势,因此不少消费者认为该广告有诱导青少年干坏事之嫌,纷纷投诉,后来将广告词改成“应做就去做”,才平息风波。我国中老年服装广告,往往强调端庄稳重,这在西方社会则行不通。西方不像我国强调年龄资历,而从心理上排斥稳重老成的观念,以青春、活力、愉快为崇尚,老人也不服老。美国通用面粉公司为在日本推销配好的蛋糕粉料,在广告中宣传:做蛋糕就像做米饭一样容易,几乎没有起到效果,后来才知道这句话伤害了日本家庭主妇的感情,因为日本妇女认为做米饭要有很高手艺才行。美国人对个人卫生很讲究,但欧洲天主教国家认为身体乃天主所赐,过分卫生是多余的。因此当“格林”牙膏以“本牙膏为三餐饭后刷牙的人所必备”作广告语时,在欧洲根本行不通,因为欧洲人认为三餐饭后刷牙,简直是怪癖。同样是奋斗者群体,美国奋斗者追求娱乐性、时髦和快速汽车,而日本却对昂贵的音响系统和花边窗帘感兴趣。迎合当地价值观念,才能使广告的商品被接受,广告才能打开产品市场。
四、规避民族情绪的消极影响
世界上绝大多数民族都容易产生民族文化优越感,即对自己文化中已知和熟悉的事物有着强烈的认同感,而往往贬低外来文化中的未知的和生疏的东西,这种优越感往往又与自卑性的敏感情绪相伴而生。广告活动中,这种情绪往往表现在两方面。其一,广告创作者容易下意识地以自身的民族文化经历为经验基础,以其国内的见解来作为解决异域文化差异的参考准绳这将会导致广告人产生文化幻觉,从而模糊、淡化其对文化差异的感觉与科学判断能力。本文开头提到的海尔广告语Made in china,即有民族情结,仿佛是要为中国人争气。这是一种典型的弱民族心态。其二,受众民族对外来产品往往较敏感,这一点往往又成为当地厂商制造排外情绪、巩固市场地位的手段:像“非常可乐,中国人自己的可乐”之类广告词,就暗含了民族排外情绪。对外来品牌往往阻碍不小,尤其在市场开发阶段二因此广告避免与当地品牌引起冲突,用语不要触及受众的民族敏感点。
为纪念小津导演诞辰110周年、逝世50周年,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于2013年12月12日-22日举办“小津安二郎电影作品回顾展”。小津安二郎(1903-1963)是世界电影史上最重要和最具影响力的导演之一,他一生创作了54部作品,虽大半散佚,但仍有30余部存世。
小津安二郎在作品中捕捉日复一日的生活风貌,家庭是他作品中固定不变的题材。他从细微之处观察生活的幸与哀,并不以夸张的戏剧性来传递悲喜,而总在省略和留白之处让观者体会人生的无奈或明朗;超低机位构图、凝滞镜头下的细腻画面则建构了小津独特的视觉美学。小津的作品所反映的都是现代日本社会的风俗习惯和世态人情。熟悉日本风俗和人情的人自然会对这些影片感到饶有趣,玩味无穷,他表现的现代日本风俗,不是杂乱无章的随意描写,而是通过电影的技巧把他统一在一种出色的形式之中加以表现。即使是外国人对这种形式本身所具有的紧张感、层次感和幽默感也会很容易领会。他热爱生命,对镜头下的人物既是怜爱也灌注无限深情,他的电影继承了被美国电影所淡忘的一些东西,并把它作为一种日本式的美而予以完善发展。电影中使用了仰拍,即使是面对坐在日式房间的榻榻米上的人物,摄影机也同样是采用仰角。小津对画面构图的准确性十分重视,小津认为,即使在镜头之间的组接方法上违反了电影的文法也要使每一个镜头都富有稳定的美感。他的这一思想也反映在确定的景别方法上。小津作品中,除了最早期的影片外,从未使用过特写镜头。对小津来说,镜头内构图的稳定性要比组接的效果更为重要。此外,小津一向只用标准镜头而不用长焦距镜头拍摄。无疑,这是由于小津认为摄远镜头也会破坏画面的稳定性。因为同样的理由,小津也从不使用广角镜头。
尤伦斯展出的整个过程均以全胶片格式放映7部他晚期代表作品:《东京物语》、《早春》、《彼岸花》、《早安》、《浮草》、《秋日和》及《秋刀鱼之味》,同时加映纪念小津八十周年拍摄的纪录片《我活过了,但――小津安二郎传》,影展还将组织影人、学者讲座活动,向这位日本电影大师致以敬意,寄托追思。
物哀,被体现于小津安二郎的电影作品中,是贯穿日本传统文化和审美意识中的一个重要的观念。《东京物语》,直接以“物语”命名,也表达着深远的物哀之情,还有《秋刀鱼之味》、《晚春》等,同样的流露出种种的物哀之情。(编辑:邢佳)
[关键词]国俗词语 对外汉语教学 词语特点
[中图分类号]G6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1-0235-01
一种民族语言的词汇折射着该民族独特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文化形态,汉语中约定俗成、民族色彩浓厚的国俗词语则是探究中国民族文化的一个隐性窗口。
一、汉语国俗词语概述
20世纪70年代,王德春教授首次从苏联引入“语义国俗学”,并在深入研究汉语国俗词语语义的基础上,建立了国俗语义学这门语言学的新学科。所谓国俗词语,就是与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和民情风俗有关的,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词语。这类词语在其他语言系统中很难找到与之完全对应的词语,因此,国俗词语也被称为“非等值词”。国俗词语不仅与独特的民族文化密切相关,而且自身也负载着明确的文化信息,蕴涵着丰富的国俗语义。所以,词汇作为语言系统赖以生存的支柱,其中能够从某个或几个层面反映一个民族历史文化、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方面的词汇,必定是国俗词语。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国俗词语的特点
汉语中的国俗词语数量繁多,这些国俗词语与一般词语不同,它们是汉民族文化在汉语词汇中直接或间接的反映,是特定文化范畴下的词语。一般词语只有表层概念意义,汉语国俗词语却承载着汉民族悠久的文化,蕴涵着丰富的历史人文信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国俗词语除了具有国俗词语的普遍特点以外,还有其自身的特征。
首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国俗词语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最基本的直接反映,这些词语富有鲜明的民族文化色彩,学习掌握和运用它们,对初步了解汉语和中国文化有几大帮助。如“春节”“中秋节”“清明节”等节日名词,饱含了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传统和文化底蕴,是汉语学习者初探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窗口;“茶”“太极拳”“京剧”“针灸”等词语是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的名片,其蕴涵的国俗语义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处于最基本、最重要的地位,汉语学习者在掌握这种基本国俗词语时难度相对较小。相反,来自浩繁文学典籍或带有浓厚时代文化内涵,汉语学习者理解难度较大的国俗词语,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鲜有涉及。
其次,汉语国俗词语运用的广泛性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国俗词语的特点之一。汉语学习者以提高跨文化交际为目的,汉语交际中广泛运用且语义鲜明的国俗词语,是汉语学习者最感兴趣的内容。“龙”“福”“拜年”等词语在汉语日常交际生活中出现频率极高,词语表示的特定国俗语义也为汉语学习者所熟知;对于“炒鱿鱼”“泼冷水”“画蛇添足”“朝三暮四”等国俗词语,虽然汉语学习者在刚开始接触它们时并不完全理解其殊的民族文化内涵,但这些词语无论在日常交际还是教材学习中,出现的频率都非常高。又如“红色”是汉民族最常用、最喜欢的一种颜色,“红色”在汉民族文化背景下象征着幸福、吉祥、兴旺。人们喜欢在春节的时候贴红色的对联、红色的福字;新人结婚时要贴红双喜、穿红衣;事业兴旺发达的人,我们可以说他走红运等。因此,汉语学习者只有了解了“红色”这个词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涵义,才能更好地理解由“红色”衍生出的其他国俗词语。
最后,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的国俗词语还具有差异对比性。由于反映特定民族文化的国俗词语必然受到不同民族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的影响,因此,在不同民族文化视角下会出现相同事物具有截然不同的民族文化色彩,或同样的意义内涵却使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等现象。汉语学习者只有充分掌握汉语国俗词语与对应母语词汇的差异对比性,才能更好地理解运用汉语国俗词语,为跨文化交际服务。喜鹊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鸟,人们认为“喜鹊登枝”是有好事将来到的吉兆,“喜上眉梢”“欢天喜地”等词都与喜鹊有关;在西方文化背景下,人们厌恶喜鹊的叫声,因此英语中的“magpie”常比喻爱唠叨的人。对于另一种动物“乌鸦”,中国人认为乌鸦叫是不祥之兆,是民间最流行的禁忌,“乌鸦头上过,无灾必有祸”等都是对这一传统文化观念的反映;但是“乌鸦”在日本被奉为“国宝”,是日本神的象征。
由于国俗词语与特定的民族文化、价值观念、等因素密切相连,两种不同的语言相比较所得出的国俗词语系统必然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如果汉语学习者不了解不同民族间国俗语义的差异,在学习汉语国俗词语过程中就会面临很多障碍和负迁移的困扰。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为了让汉语学习者熟练掌握国俗词语的用法,理解其内部蕴涵的中国文化,我们必须在重视国俗词语绝对性特征的基础上,注重国俗词语的相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