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抗滑桩施工技术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山区公路;抗滑桩;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中图分类号: X7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抗滑桩是穿过滑坡体深入于滑床的桩柱,用以支挡滑体的滑动力,起稳定边坡的作用,适用于浅层和中厚层的滑坡,是一种抗滑处理的主要措施。山区本身自然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并容易产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因此,抗滑桩成为很多地质灾害防治的主体工程, 所以,如何控制好抗滑桩施工质量成为监理工程师重要工作之一。
一、抓住抗滑桩施工质量管理的四个关键
关键1.严把审阅和批准前期工作
所谓严把审阅和批准施工前期工作也就是要严格审查和审批开工前的准备工作。前期工作主要是依靠专业的监理工程师严格检查施工单位是否对开工项目设计文件熟悉,是否做好施工技术准备,并审核施工单位是否做好施工安全保障工作、工程监管工作和质量保证工作。
首先,要检查主要的施工设备是否齐全,施工需要的建筑材料是否到位、是否符合质量标准,并检查劳动力的组织安排及机构人员设置情况。这也是完善好施工中的前勤工作。
其次,做好后勤工作,从而更好地为前勤工作服务。做好后勤工作,监理工程师也应该检查施工中需要的水、电、风等辅助生产设备以及检查场地情况、交通情况、通讯情况等。
最后,还应该严格为质量监管做好检查验收表格准备,防止施工因准备工作做的不充分、不到位而影响施工中或者施工后的质量问题。
关键2.严把挖孔护壁成孔环节
严把挖孔护臂成孔环节也就是要严格监控好挖孔时、护臂时以及成孔时的标准。提高挖孔质量就应该提前做好使施工场地平整、地面截排水和和通风工作,然后使在挖孔过程中使桩孔的尺寸、高度、位置等符合各个设计指标规范的要求,并做好孔壁护理和井口锁扣工作,以防止地面坍塌。所以,对桩孔质量的监管是十分重要的,桩孔关系到抗滑桩的受力情况和防治工作的效果。当桩孔深度增加时,有关的监理工程师就应该及时与施工单位以及地质工程师确认好土与石的分界线、滑带和强中风化界面,并在试图上做好标记,这样以便于能够准确的抗滑桩的嵌入深度和长度和相关的隐蔽工程签证。当桩孔到达设定的深度时,在监理预验合格后,再分别让其他机构验收,从而保证已成孔的质量。
关键3.严格按设计制作安装钢筋
钢筋正如人体的骨骼,它是桩身的骨架。保证钢筋质量、钢筋安装和钢筋制作是保障抗滑桩结实的关键。因此,监管施工过程中就必须严格按设计制作、安装钢筋,并保证其施工的正确指导。由于抗滑桩一般为悬臂受弯构件, 一般不宜采用电渣压力旱等对焊方式。因此,在工程开工前,监理就应该在现场见证施工单位的焊工工作,以防施工人员的焊接水平达不到要求,造成桩身骨架不够结实。此外,还可以进行焊接半成品的抽样检查工作,以确保焊接工作符合各项指标的要求。
关键4.严把桩身混泥土浇注质量
严把桩身混泥土浇注质量,首先就应该让施工人员意识到桩身混泥土浇注的重要性,规范施工人员在混泥土浇注过程的办法及浇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树立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
浇筑工作开始之前,监理应该检查各项工作的准备工作,只有各项工作符合标准以后,才能准许开盘浇注。浇注工程完成之后,监理应该做好查漏补缺,一旦发现缺漏工作,就必须严格监督,保证缝补工作优质完成。
二、山区公路抗滑桩施工控制要点
以上谈论了山区公路抗滑桩施工的质量管理工作,下面,笔者结合施工过程中监管工作对施工过程中的控制要点做了三点分析:
控制要点1.原材料质量
原材料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抗滑桩的质量。因此,监理工程师在检查原材料数量足够的基础上,还应该着重于检查原材料质量是否符合施工要求。
首先,在购买原材料时就必须严格检查材料是否有生产许可证、是否有产品合格证,是否有材质化验单。
其次,检查原材料的量,就应该检查原材料的数量是否能够保证施工持续进行,避免施工过程因缺乏材料而停工的现象。
最后,检查原材料的质,监理一方面应该严格控制混泥土配制质量,混泥土的检查主要在于检查是否按照设计配合比例配料以及混泥土搅拌时间是否达到规定要求,并不定时抽检坍落度, 尤其是下雨时必须提高坍落度检测频率, 以确保混凝土配制质量。另一方面,监理还要严格控制混凝土入仓振捣质量,由于抗滑桩的桩孔一般比较深。因此,混泥土就必须用套筒输入仓内,在输入的同时不仅要注意筒口距孔底或混凝土面的高度,只有高度达到标准也能防止混泥土骨料离析,还要注意下料部位要均匀, 避免集中一个地方下料, 这样骨料分布均匀。并且还要严格进行分层振捣,控制振捣的混泥土厚度,严防混泥土超量或者超厚,对于另一些不易振捣的边角要用钢筋插捣,防止漏振欠振。
控制要点2.抗滑桩设置
抗滑桩主要是为了稳定滑坡、加固山体及加固其他特殊路基,以保证滑动土体不在桩间滑出为原则。
首先,抗滑桩的桩位应该设在滑坡体较薄、锚固段地基强度较高的地段,并综合考虑是否符合经济效益。一般桩间适宜距离为6到10米。
其次,抗滑桩的设置必须满足以下要求:提高滑坡体的稳定系数,达到规定的安全值;保证滑坡体不越过桩顶或从桩间滑动;不产生新的深层滑动。
再次,抗滑桩设置的界面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桩的截面尺寸应根据滑坡推力的大小、桩间距以及锚固段地基的横向容许抗压强度等各种因素确定。但,一般形状设置为矩形。
最后,抗滑桩的设置的荷载一般以滑坡推动力为标准。从而让抗滑桩能够更好地稳定滑坡,减少地质灾害。
控制要点3.施工技术
由于抗滑桩施工的地段属于山区陡坡路基,安全隐患特别多,实施难度大。因此,优化施工技术,不仅能够成功解决施工难题,还能使工程优质完成。
施工关键技术首先应该做好对下涌水的处理。由于山区水资源相对丰富,地质情况比较差,地层软弱、易破碎、易渗漏,因此下涌水就相对较多。所以处理好下涌水是十分重要的。一般处理下涌水常见的办法就是在底部的拐角处挖积水坑。并用潜水泵排水或人工边开挖边把积水舀入吊渣斗内排出。
其次,做好对护臂开裂、错位的处理。护壁开裂一般为竖向裂纹, 若在桩井一侧中部,可采取方木水平支撑; 若四周均有裂缝, 需采取方木矩形支撑, 拐角用三角支撑固定。并且,在修复开裂护壁施工控制过程中,应该减载、限制车辆通行,以保证护壁厚度和护壁内布筋达到设计、规范要求。
最后,做好桩井塌方处理。塌方处理应该在软弱土层、滑动面、破碎带等地质段,减少护壁的分节高度,然后清理塌方下的土、石,再用锚杆或支撑将网片固定,留出护壁厚度,并在灌筑护壁时用同等级的砂浆把片石内的空隙、空洞灌满,从而使护壁和防护结合。
务实做好山区公路抗滑桩施工质量管理和施工控制要点工作是整个抗滑桩工程成败的关键。在施工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质量为准,从自然客观规律出发,使抗滑桩不仅能够长期可持续使用,还能有效完成预防和减少山区地质灾害的使命。
【参考文献】
【1】周红武,抗滑桩工程的施工管理与经济效益浅析[J].西部探矿工程, 2003(11).
关键词:山地公路;施工;难点;对策
【分类号】:TV523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山区的公路建设也越来越多。在规划建设与已经建设的很多高等级公路中,有不少公路在山区修建[1]。但因为山区地形起伏变化大、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导致其施工难点比较多。在近几年颁布实施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中,特别明确了工程管理单位的质量责任和义务[2]。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山地公路施工的难点与对策。现报告如下。
1 山地高等级公路的施工特点与难点
1.1 山地高等级公路的施工特点
山地高等级公路的主要特点是地形、地质和水文情况复杂。地形复杂,表现为地面高度差额大,变化频繁,横坡陡;地质复杂表现为岩溶、滑坡、不稳定斜坡、崩塌、陡崖、煤气地层等不良地质。水文复杂,表现为水系众多,水文地质、暴雨、洪水、泥沙沿路线不尽相同[3]。基于山区复杂的地形地貌,致使山地高等级公路在路线中所占比例大,往往选择曲线、大纵坡、高墩、长桥等设计方案[4]。另外山地高等级公路多为弯、坡桥,曲线梁桥在弯扭耦合作用下,具有沿某一不动点变形的趋势,单向行驶的大纵坡长桥在长期反复的汽车制动力作用下,梁体具有沿汽车行驶方向滑移的趋势,如果采用全连续结构,即上下构之间为橡胶支座连接时,这种滑移趋势往往造成梁体受力不平衡,支座脱空甚至破坏,从而导致梁体开裂。
1.2 山地高等级公路的施工难点
受到山区特点的影响,高等级公路弯坡桥多,高墩大跨多,墩台形式多,设计中首先必须协调解决好桥梁各细部构造与地形地质之间的关系。路线反复沿河岸交替设线,斜、弯及纵向桥多;横坡陡,半幅桥和半幅路基多;路线跨越众多沟壑,高墩大跨多,墩台形式多,因此桥梁设计中还必须协调解决好桥梁各细部构造与地形、地质、水文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与挡墙、隧道、交通设施、排水设施等其他构造物衔接。同时桥梁斜坡上滑坡引起的桥梁病害日渐增多,而且大多尚在施工中就发生,规模也比较大。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有必要采用一定的施工工艺,一般以支挡抗滑为主,包括抗滑桩、锚索抗滑桩、挡墙等[5]。
2 山地高等级公路施工的技术分析
2.1 高墩的设计与施工
山区桥梁设计上要处理好跨径与墩高的关系,跨径与墩高的关系按桥梁美学原则,一般应选择比值为0.618-1之间,通过经济比较,往往又是经济的,也就是说20m跨径T梁适应的墩高一般为12-20m,30m跨径适应的墩高一般为18-30m。山地高等级公路地形起伏变化频繁,通常应根据地形选择一种跨径,不宜根据墩高频繁变化跨径,墩柱高度变化很大时,可以采用20m与30m或者30m与40m的组合跨径。在高墩施工方案中,可采取履带吊吊装模板、钢筋、混凝土法,为了方便施工人员操作及安全需要,在每一节模板的四周设操作平台,用钢筋制作三角支撑,用以焊接在模板的竖肋上。三脚架上放置木板,四周护栏用钢筋与三脚架焊接构成施工操作平台[6]。
2.2 上构施工
由于山区条件限制,桥梁上部构造一般采用无支架施工,主要方法有预制安装法、悬臂浇注法等,又以标准化程度高的预制T梁、工字梁和空心板为多。预制场的设置应考虑山区桥梁建设的特点,宜设在桥头,但不宜设在填方路基上。对于架梁设备的可操作性、稳定性、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自由横移,辅助铺设轨道,自行纵移跨孔,无须吊车配合。其中当枕木垫得过高时,架桥机在安装施工中,由于车辆运梁行走过程中的“啃轨”、频繁刹车等均能引起架桥机的震动而导致的枕木跨塌,致使架桥机发生倾覆,故这种方法安全风险很大。为了消除架桥施工中的不安全因素,应联合厂家设计改造,加工前支腿,安装在架桥机上,加长前支腿,减少用于调平的枕木,从而避免因枕木过高且不稳造成的架桥机倾覆、人员设备受损等事故的发生,确保架桥机的水平性和稳定性,为桥梁安全施工添加砝码。
2.3 基础混凝土施工
基础混凝土的施工应具有良好的级配,以确保混凝土有良好的和易性和流动性。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拌和过程的控制及振捣应严格控制。对于大体积的基础混凝土浇筑时注意分层分块,避免过大的高差和新浇筑面长期暴露导致混凝土初凝而产生施工缝。混凝土的浇筑应连续进行,如因故必须间断时,其间断时间应小于前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或能重塑的时间。当需要超过时应预留施工缝。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之前确定,宜留置在结构受剪力和弯矩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重要部位及有抗震要求的混凝土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结构,应在施工缝处补插锚固钢筋。施工缝为料面时应浇筑成或凿成台阶状。因为施工缝的抗剪强度较差,重要部位和有抗震要求的施工缝应插埋锚固钢筋,以增强其抗剪强度。斜面浇筑成或凿成台阶状以防止滑移,增强抗剪力。
2.4 成孔和承台施工
成孔工艺的选择应根据地形、地质、水文、进场道路、施工场地等,因地制宜的选择机械钻孔或人工挖孔。有关资料指出,对地形复杂、地势陡峭、进场道路狭窄、水源困难、地质条件较好,无地下水或少量地下水的桩基,宜采用挖孔灌注桩施工,这是符合客观情况的。但同时,从安全角度考虑,人工挖孔深度不宜大于15m。如前所述,该工程受各种条件限制,所有桩基均采用人工挖孔工艺成孔,几乎也是唯一切实可行的成孔方法,这就要求特别重视施工安全,严格遵守人工挖孔的安全操作规程,并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制定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在承台施工,为了开挖桥台基坑,必须选择有效的降水措施。
3 山地高等级公路施工的管理措施
3.1 组织管理
管理组以管理规划为指导,编制了主要分部工程的管理实施细则,为事前控制打下基础。根据工程结构和管理模式的特殊性,及时调整管理人员。同时根据工程进度和需求配备全站仪、工程检测尺、焊缝检测尺、温度计等检测工具和规范书籍,为管理人员实施过程控制提供有力保证。项目部配备专职资料人员,负责文档收发及整理,理顺资料传递流程,确保资料管理的有序,做到分类合理、兼容性强,保证了文档管理工作的连续性,为工程的管理和归档提供了有效保障。
3.2 材料控制
施工中严格做好原材料的质量控制,进场材料严格见证取样制度。本工程进场原材料主要有铡筋、锚具、夹片、波纹管、钢绞线、角钢、支座、排水管材、脚手架扣件、绝缘电工套管、电焊条、水泥等,管理对进场材料建立监督台帐,现场核对标牌、质保证明、数量、生产单位许可证明,并根据20%的检测频率进行平行检测。
3.3 施工控制
严格工序报验和交接制度,严格第三方检测制度,做到上道工序不验收不进行下道工序。隐蔽工程必须有测量报验申请单,工序报验申请单,砼浇筑必须有级配单,配合比报告,钻孔灌注桩委托同济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站进行桩静载、超声波、低应变承载力桩身质量检测,PHC管桩进行高应变、低应变承载力桩身质量检测。拱严格隐蔽工程的旁站管理,按管理实施细则要求,对钻孔灌注桩和预应力管桩填写一桩一表,全过程跟踪,认真检查各道工序质量。主引桥结构砼施工期间,按管理规划和管理细则要求,对各工序进行平行检测,对关键工序进行旁站管理。
总之,山地高等级公路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千变万化, 同时随着公路建设的发展,公路工程质量管理的责任越来越重,只要我们把优秀的技术与质量管理应用上,才能不断的提高山地公路的工程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怀林.山区桥梁盖梁施工的工艺[J].化工之友,2006,(8):28.
[2] 刘洋.论公路工程质量的全方位监理[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6,11:111.
[3] 徐伟.关于完善建筑监理体制确保工程质量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5,9:106.
[4] 周明.琼州大桥论文集[M].人民交通出版社,2013:25-27.
关键词:铁路路基病害 成因整治策略
中图分类号: U2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路基是整个铁路工程的基础,在铁路工程建设中,提高路基质量不仅有利于保障整个铁路工程质量,还能够提高铁路工程建设的效益,保障行车的安全。然而,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往往会有病害的出现。这些病害的存在往往会对路基工程建设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影响整个铁路工程建设的效益。因此,探讨分析铁路路基病害的种类,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整治策略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铁路路基病害的种类与成因
在铁路路基施工过程中,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例如地质条件、气候条件、施工技术、施工人员等等,这些因素得不到很好的控制,往往会导致病害的出现。铁路路基病害有多种多样的种类,其成因也因种类的不同而不同。具体来说,铁路路基病害主要包括以下种类。
1、路基下沉。路基下沉是比较常见的病害种类,其主要的形成原因是基床附近的土体被雨水浸湿,引起路基的强度不够,或者是路基填筑密度不够、路基填筑厚度不够,进而引发路基下沉的情况。下沉不仅影响整个铁路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益,还会对火车的通行产生不利影响,影响火车的安全通行,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对地基下沉进行整治。
2、翻浆冒泥。在所有的铁路路基病害当中,翻浆冒泥是十分常见的病害,尤其是广大江南地区,翻浆冒泥的存在更为明显,其影响也更为严重。对于江南地区来说,土质不良、气候、降水是导致基翻浆冒泥频发的主要原因。此外,在粘土地区,翻浆冒泥也比较严重。翻浆冒泥的存在会引发轨道偏移、轨面高低不平、钢轨硬弯等问题,对整个轨道结构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直接影响到列车的安全运行。
3、挤出变形。挤出变形是由于路基受到的负载过大而引起的一种病害,列车振动的时候,将道碴压入基床内,导致道碴囊或道碴袋的形成,并且越来越深,或者是基床土体软弱层发生剪切滑动,导致挤出变形情况的发生。其主要的表现形式包括路肩隆起、侧沟被挤、路肩外挤、边缘外膨。
4、边坡坍方。该病害主要出现在地势陡峭、水文地质条件比较复杂的斜坡上,岩体或者土体长期受到风化侵蚀、水流冲刷、地震等影响。在自重作用下,岩体或者土体出现脱离母体的情况,发生向下倾倒、脱落的情况。边坡坍方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剥落、碎落、滑坍、崩坍等,并且大多数发生在路堑边坡。
5、边坡冲刷。边坡冲刷分为边坡淘刷和边坡冲沟两种形式,是指高大的土质路堑、路堤边坡、岸坡或者是风化比较严重的软质岩石等,由于受到水流的冲蚀而出现的病害。
6、陷穴。陷穴是指在路基下面或者其附近存在着洞穴,陷穴的出现会给路基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如果洞穴出现坍塌的情况,会引起基床和道床突然沉落的情况,出现轨道悬空、中断列车运行、甚至出现列车颠覆等情况。就陷穴病害的种类来看,它又可以分为黄土陷穴、岩溶陷穴、盐蚀陷穴等类别。
7、滑坡。在一定的地形地质条件下,由于受到地形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土体或岩体的受力平衡遭到破坏,使得局部不稳定土体或者岩体出现滑坡变形的情况,其最主要的表现是影响路基稳定的土体或者岩体出现滑动现象。按照其形成原因的不同,又可以分为深层滑动、路基滑移、山体滑坡。
8、水浸路基。它是指实际浸水超过设计水位的路基,如果路基被浸水或者被淹没,引起一定的沉降或者局部的坍塌。当路堤的防护设备和加固设备缺乏的时候,路基的稳定性往往会受到影响和破坏。导致水浸路基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路基填料不符合要求,排水设备不足,设置不合理,受到损坏,出现堵塞等。
9、冻害。路基内的水,在冰冻或者融化的时候,往往会导致路基不均衡的冻胀,或者出现承载力不足的情况。很多铁路在修建的时候,采用的标准比较低,施工中运用的填料不符合要求,填料的颗粒较小,透水性较差。如果路基的含水量较高,或者路基面出现积水的情况,当气温下降,路基中的水最终会结冰,体积出现膨胀,引起冻胀现象的发生,对正常的行车产生妨碍作用。
10、沙害。沙害对火车通行的影响是巨大,尤其是风沙流的堆积和吹蚀往往会带来很大的破坏,甚至淹没铁路,影响行车安全。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导致铁路路基病害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并且病害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其最主要的原因是土质不良,压实度不够、排水不畅。所以,今后在施工过程中,应该根据具体的病害种类,采取相应的整治策略。
三、铁路路基病害的整治策略
为了提高铁路路基的质量,在工程建设中需要采取相应的策略,对各种病害进行整治。实践表明,在整治工作中,如果能够采用有效的策略,既能节省人力和物力,还能够收到更好的整治效果。
1、路基滑坡的整治策略。对于可能出现新生滑坡的地段,应该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防治滑坡的出现;对于可能出现的滑坡,应该尽早发现和治理;将根治和分期整治结合起来,对于出现的滑坡,应该彻底根治,不留任何隐患。同时,还应该设置完善的排水设施,做好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排水工作。此外,为了整治路基滑坡的出现,还应该采用支挡结构,具体包括抗滑挡墙、抗滑桩、锚杆挡墙、抗滑明洞等措施,这些措施具有良好的路基抗滑效果,在实际工作中,应该根据具体的滑坡类型和特点选用,以收到最佳的整治效果。
2、路基崩塌的整治策略。为了预防路基崩塌,可以采取以下预防策略:新建铁路的时候应该加强地质勘察工作,对于容易出现崩塌的地段,应该尽量绕开,或者建立预防性工程;加强检查和巡视工作,对于出现变形失稳的情况,应该立即采取预防措施;当病害发生之后,应该采取有效的防治策略,不留任何隐患,提高处理效果。路基崩塌比较常用的整治策略如下:对于小规模、小块体的崩塌落石,应该采用拦截构造,比如落石平台、落石坑、拦石墙等等;对于规模较大的崩塌落石,应该采取遮栏建筑的方式,修建各种明洞和棚洞,挡住崩塌落石,并稳定和支撑边坡下部;对于难以消除的大危岩或者不稳定的大孤石,应该采用支挡加固措施,包括支顶墙、支护墙、支柱、支撑等等;对于容易风化剥落的边坡,应该采用护坡、护墙措施。
3、基床翻浆冒泥的整治策略。第一、做好水温调节和排水工作。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设置好路基排水系统,对路基的水温情况进行调节,避免地下水、地面水或者其它水分在冻结前或者冻结过程中进入路基上部,这样能够避免对路基带来的损害,有利于提高路基工程质量。例如,在路基建设中,设置好隔离层、隔温层,采用合理的排水系统,做好对路基的排水工作,避免排水不畅情况的发生,此外,提高路基也是一种有效的策略。第二、设置排水层。在路基建设的过程中,如果出现水分聚集在路基上部的情况,可以采取以下策略进行处理:在化冻时期将多余的水分及时排除,或者即使没有立即排除,可以将它进行暂时蓄积,放在水稳性较好的路面结构层当中,这样能够达到良好的处理效果。例如,设置排水层,或者设置盖水砂垫层,可以对水分进行良好的处理,避免给路基带来危害。第三、改善土基,加强路面。这也是整治翻浆冒泥的重要策略之一,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下:路基换土,或者运用加固土,在路面采用石灰石,煤渣石灰石等结构层,以达到良好的处理效果。第四、综合运用多种处理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如果单一的采用某种方法往往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或者不够经济合理,因而一般是要综合运用多种处理方法,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处理效果。
4、路基陷穴的整治策略。为了预防洞顶陷穴,首先应该掌握其对路基的影响范围,具体的分布情况,形状大小,发展趋势等等,然后根据这些情况采取相应工程措施,以预防洞穴塌陷。对于出现的路基陷穴,应该采取以下整治策略:当陷穴发生之后,应该根据其部位、规模等情况,对陷穴可能对行车带来的危害进行评估,对于发生在轨道下面的陷穴,应该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填实陷坑,整修线路。此外,还应该对陷穴进行细致的调查,摸清其形状大小,平面位置,可能的发展走向等等,为彻底整治路基陷穴提供依据。要想彻底整治陷穴,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开挖回填法,该方法能够确保陷穴得到彻底整治,并且不会留下任何后患;如果陷穴在轨道下方,不能开挖,则可以采用钻孔灌砂、灌注泥浆、砂浆、混凝土浆的方法;如果是规模较大的陷穴,则可以采用网格梁、地基梁、框架梁跨越等方式进行处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管采用何种方法进行处理,都必须做好排水工作。
5、路基冲刷的整治策略。路基冲刷主要出现在河流岸边、河滩边或者水库岸边,由于常年或者季节性的受到水流的冲刷,或者受到波浪、渗流的作用,导致路基被冲空,或者边坡出现滑坍等现象。为了避免路基受到冲刷,首先应该加强对路基所在地的测量与观察,掌握当地的水流性质、变化规律等情况,熟悉水流可能会对岸边带来的危害,掌握水流会对路基带来的影响及危害程度,并根据这些情况,采取恰当的防治措施。要保证措施到位,能够有效的防治路基受到冲刷带来的影响。此外,还应该做好调查勘测工作,并认真细致的进行分析,为采取恰当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
6、路基冻害的整治策略。为了预防冻害给铁路地基带来的不利影响,可以采取以下策略:要保持道床的清洁,防止泥土混入,这样能够更好的排水;保持路肩和边坡的平整,无坑洼、无裂缝现象的出现,避免积水出现下渗现象;对于天沟、侧沟等地表排水设施应该及时检查,保证工况完好,避免和减少水对路基的补给。当冻害出现之后,应该认真分析,寻找其产生的原因,并根据冻土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整治策略。常用的冻土整治策略有以下几种:第一、修建排水设施,以减少路基基床的含水量。例如,修建具有抗冻防渗能力的地表排水设施,避免因地表水结冰而引起冻胀。修建渗沟、暗沟、截水沟等等,疏导地下水,防止地下水补给而引起冻胀,第二、将冻害地段的基床土挖除,换填无冻胀或者冻胀很小的碎石,河沙,砂类土。第三、在基床表层铺设保温层,以改善基床的温度环境,使得表层下的基床土不冻结或者减少冻结的深度。
7、路基雪害的整治策略。雪害的出现往往会掩埋轨道,影响行车的速度,为了更好的整治雪害对铁路路基带来的危害,在施工中可以合理选用纱网、柳条栅栏、浆砌片石墙体、砖墙等等,能够取得良好的整治效果。此外,还可以在适当的区段,布置一些除雪机,在大雪天的时候可以运用,尽量降低雪害带来的危害。
8、路基沙害的整治策略。通过沙漠地区的铁路线,在风力作用下,移动的沙流往往会给线路带来危害,有时候甚至出现掩埋线路的情况,直接影响线路的正常通行。对于沙害,具体的整治策略是:坚持因害设防、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主要采用植物固沙和工程固沙两类措施,其中,应该以植物固沙措施为主,这是有效治理沙害的根本措施,因为植物措施既能够阻截沙流,防止风力的侵蚀,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节气候,达到改善环境和改良土壤的效果。所以,在治理路基沙害的时候,应该以该措施为主。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铁路路基施工过程中,为了提高工程建设质量,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病害种类,从多个方面入手,积极采取相应的整治策略,防治铁路路基病害的产生。然而,铁路路基病害的防治是一项系统的工作,今后在铁路工程建设实践中,我们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探索新的有效的整治策略,并不断进行创新,推动技术进步,提高路基病害的整治效果,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铁路路基工程质量,提高整个铁路路基工程建设的综合效益,为火车的安全通行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李东侠.吉图铁路路基病害原因分析及治理措施[J].铁道建筑,2012(10)
[2]尹成斐.朔黄铁路路基病害整治方法与施工[J].铁路技术创新,2004(3)
[3]程博华.铁路路基病害的成因与整治措施[J].铁道建筑技术,2011(2)
[4]蒋红晖.采用路基处理车整治铁路路基病害施工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