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幼时记趣文言文翻译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兴趣;情境;参与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2-090-1
从教十几年,和文言文也较了十几年的劲,从充满童趣的《幼时记趣》到彰显中华文化的《活板》以及一片赤诚之心的《出师表》,篇幅越来越长,难度也越来越大,这使许多学生望而生畏,看到古文就头疼,懵懂如学另外一门外语。
那么,学生为什么会害怕文言文,远离它呢?经过多年观察、实践,我总结出如下几点:
1.老师教授文言文的方法单一,学生缺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文言文的教学,大多数老师都是先解决重点实词、虚词,再翻译全文,然后就是课文内容的理解,最后用大量的练习以达到巩固的目的。虽然学生记住了,但这是硬生生塞进去的。就如鲁迅儿时读“秩秩斯干幽幽南山”般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学情绪,对文言文有一种排斥感。越到高年级,越有抵触情绪,对文言文教学十分不利。
2.学生离开了文言文运用的情境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交流不会刻意用文言表达,觉得那是比较迂腐的表现。就如孔乙己的“多乎哉?不多也”,只能引起他人的一阵哄笑而已。同时在教学课堂中,我们老师也可能会忽视经典语句在不同情境下活用的特殊性。例如:“醉翁之意不在酒”,老师经常把它形容为美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的表现,并把它理解为“别有用心”。但是,此时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醉翁亭记》中就不宜这样理解。其实,文言文的运用,也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文化品位。由于学生文化素质的限制,学生倒是对新兴简单的网络语言情有独钟,而对文言文的(运用)置之不理。
3.学生离开了理解文言文的情境
学生在理解文言文的时候往往将单独的字、词拿出来理解,比较生硬地按照教参来翻译,很少有就全文的情境来翻译的。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问妻、妾、客同样一个问题,“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他们异口同声的回答,语意相同但句式不同,文字略有变化,却表达了不同人物的不同语气和不同心理。学生理解上文,往往一上来就与文字、句式较劲,然后急着回答老师“语气为何不同的原因”的问题,而不在具体故事情境中体会。这样,文言文理解肤浅呆板、不深刻形象,掌握急促草草、不稳当牢固。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要想让学生喜欢文言文,营造文言文学习的良好氛围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才能使学生真正参与学习,才能避免文言文学习的枯燥,引导他们领悟作品的内涵。例如:在学习《陋室铭》的时候,我先给学生讲了刘禹锡被贬以后,当地知县如何排挤他,而且我故意给学生演绎了一下知县当时的嘴脸,以及刘禹锡的无奈,得知作者在半年之内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简陋,之后我们一起讨论了“陋室不陋”的问题,学生积极参与,气氛活泼,学习效果很好。如果学生对学习文言文没有兴趣,不去参与讨论分析,他们的学习效果自然不会太好。
二、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
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多媒体教学可以帮助我们为学生学习文言文来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例如:学习《出师表》时,我们可以播放电视《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的一段剧情,在质朴无华的言辞中,让学生感受诸葛亮的肺腑真情;在感人至深的情境中,让学生形象地体味诸葛亮淡泊名利的志趣、临危受命的忠诚。学习《口技》时,我们可以展现相声中出色的口技表演,让学生直接感受到民间艺术的神奇与真实,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能力。如果学生对学习文言文缺乏形象,学习印象就可能不会深刻。
三、通过有效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
有效的活动可以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地寻求答案。活动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比较常见的有编演课本剧、小辩论、朗诵比赛、诗画作品展,甚至还可以让学生将文言文改编为他们喜欢的歌曲。例如我在讲解《陋室铭》的时候,给同学展示了《学生铭》: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唯我闲情。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琢磨打篮球,寻思游戏厅,可以打瞌睡,观窗景。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心,自习说闲话,讲课听不进。心里说:“混张文凭!”学生看过之后,反响强烈,纷纷模仿,把身边一些常见的社会现象也编成了“铭”。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关键词:活动单导学模式;文言文;趣味
活动单导学模式是完全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教学设计。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主导思想是“活动”,是教师通过创设情境、点拨启迪、评价提升等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包括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检测反馈等等。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那么,在教学改革的浪潮下,我们是否能将活动单导学模式与初中文言文教学有机融合,探寻文言文的趣味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呢?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在自主学习中“激趣”
1.自主预习,寻找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调查发现,较多的学生喜欢有自主学习的权利,一味地讲,只能令学生感到无趣,严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而活动单导学模式的核心就是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寻找兴趣,得到快乐。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预习时利用网络资源和相关书籍,查找与课文有关的信息,如作者介绍、相关背景等。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但会熟悉所讲内容,而且会寻找到自己的兴趣点。这样的课堂会促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从自己的动脑、动口、动手中学到知识,明白道理,增强活力。文言文教学也就因此而活起来了。
2.合作探究,碰撞兴趣
有的教师为了让学生尽快掌握词句意思,采取逐词逐句讲解对译的办法,虽字字落实,但有时译句文意难懂,学生学起来枯燥乏味,抑制了刚刚激起的乐趣。我们不妨采取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理解文意,让他们自己质疑、释疑,然后在探究交流中碰撞出学习的兴趣。
如,在学生刚学文言文之初,我教学《古代寓言二则》一文,因为文章短小易懂。所以在学生会读、读通的基础上,我指导学生参考课后的注释,然后充分利用活动单导学模式,把全班分成若干个四人小组,合作练习说说词句的意思,把理解中困惑的地方在小组中探究。接着进行全班交流,各个小组争先发言,大大节约了翻译的时间,还形成了学生思维的碰撞。
为了更充分地激发学生的热情,鼓励学生大胆思考,还可以设置小组竞赛的方法。这样做学生参与的热情更高,课堂气氛也更为活跃。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感悟,用多元化和个性化的语言意译词句,使词句的意思浅显地呈现出来,学生容易理解,便于掌握,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还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在课堂环节设置上“提趣”
1.要注意创设情境,在导入新课上下工夫
通过讲故事导入新课是我的首选。基于这一点,在学习一些故事性较强的文言文,如《狼》《桃花源记》等,我就先把它们编成小故事,讲给学生听,并留下悬念,吊起胃口,以增强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学习一些思想性较强的文言文,如《〈论语〉十则》《〈孟子〉两章》等,我就先讲一讲与作者有关的故事,讲人物的非凡成就和经历,以讲故事的形式讲给学生听,让他们在听故事中记住作品背景、作者其人,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文言文包含丰富的诗画意蕴,散发着独特的文化魅力,只要结合文言篇章,设置恰当的情境,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学《幼时记趣》一文,可以先抛出学生自己童年时有哪些趣事,引发学生的热烈讨论,然后自然过渡到课文。这样一来,课堂上学生情绪激昂,兴趣很浓。读课文,听讲解都很认真,效果就不言而喻。
再次文言文学习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借助配乐朗读、插图释义等外在模拟手段,再现文言文的意境形象,可以使学生如临其境,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从而深刻地领会、消化文言文,大大激发学习的兴趣。
同时还可改变授课形式,发挥“活动”导学效能,如采取课本剧表演、我做小老师、智力大闯关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提升学生学习的热情。
2.激发学生诵读兴趣,通过诵读与作者产生共鸣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课堂教学上,我们可以尝试多种朗读方式,这时可以充分发挥活动单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的作用。如师生配对朗读、分角色朗读、分组齐读、男女赛读等,形式多样才能让学生产生浓厚兴趣。通过诵读,学生不但加深了对课文的印象,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激发了学生背古文的兴趣。
三、在检测反馈中“拓趣”
许多教师认为,文言文教学一旦进行“高效课堂”,就等于忽视了文言基础知识的学习,其实活动单导学模式下的文言文教学没有忽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反而高效地完成了文言基础知识的教学任务,学生可以带着疑问积极主动地请教教师,或者从课堂其他学习小组的展示成果中得到启发。比如,对课文中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可以分别让小组按照故事情节来整理,然后就文言句式或词类活用分别请优秀生来点评和补充,最后评出优胜学习小组,然后再由优胜小组针对文言基础知识,并合理利用配套的练习册,命一套30分值的检测题目,当堂检测或以备下一堂课检测使用,这样就把枯燥的字词讲解转化为小组激烈竞争的讨论探究形式,并且也能让学生重视文言基础知识的整理和学习。
课后可以让学生仿写、改写文言文,抑或深发一些文言专题研究,定期举办汇报成果展,这大大提高了学生课外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
总之,只要所有的教者转变思想,不是为了应试,而是让学生真正领略到古文的深刻内涵,不是为了追求虚假的繁荣,而是让活动单导学模式切实打破传统课堂的弊端,我想,我们的学生就一定会徜徉在文言文趣味的天空下,越学越有趣。
参考文献:
[1]高雪梅.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6(17).
【备考方略】首先,考生不妨对过去两年所学古诗词进行梳理与归纳,结合2016年考纲要求理解、记忆重点诗词句。容易被忽视的是现代诗歌,中考中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出镜率最高。特别提示:2016年大部分省市提出进一步加大理解型默写题的考查力度,这就要求我们在记忆诗词时还应理解诗人感情或诗词主题。此外,还要关注古诗词中“异曲同工”或有着相同意象的诗句。
【模拟演练】1.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碧”与王维《使至塞上》中的“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
2.诗酒纵横,是中国古代许多诗人的最好写照。陶渊明《饮酒》中写自己纵酒隐居的真正意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惟愿兄弟平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李白《行路难》开篇以宴会场面的盛大反衬自己悲愤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宋代欧阳修自号“醉翁”,写下流传千古的《醉翁亭记》,其中写欣赏山水之景,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的句子是:“______,______。”此外,请写出连续的两句带有诗酒况味的句子:“______,______。”
3.对于家乡的向往,是天涯游子一代又一代的传唱。“日暮客愁新”,崔颢《黄鹤楼》在日暮时分抒发思乡的惆怅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范仲淹《苏幕遮》中连用山、夕阳、湖水、芳草这些意象表达客居他乡游子的哀愁情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此外,请写出连续的两句写夕阳西下游子的思乡之情的句子:“______,______。”
4.杜甫的《望岳》中与“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意境一致的诗句是:“______,______。”此外,请你写出连续两句与“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______,______。”
5.古诗词名句中以“雨”为意象的句子有很多,请写出连续两句:“______,______。”
【热词二・名著阅读题】
【备考方略】随着课改的深入,对名著阅读的考查朝注重具体情节、丰富命题形式趋势发展,简单识记作者、主人公远远达不到考试要求,阅读原著是最重要的。特别提示:阅读时要把握重要故事情节;明确人物性格及其代表故事、经典语言。名著阅读新题型有两类:呈现名著片段,提问相关问题;观察名著插图,走进名著文本。
【模拟演练】6.下面是《黄永玉大画水浒》中的两幅画,写出人物的姓名、绰号,并任选其一概括其性格特征。
7.写出下列《水浒传》插图的故事名称与情节。(不少于30字)
8.阅读《水浒传》(第六十回)选段,完成下面的题目。
当日夜至三更,晁盖身体沉重,转头看着宋江,嘱咐道:“贤弟保重。若哪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言罢,便瞑目而死。
晁盖因何事受重伤致死?后来“捉得射死我的”人是谁?简述此人没有“做梁山泊主”的两个原因。
9.阅读《简・爱》第三十七章选段,完成后面问题。
“但我至少要选择――我最爱的人。简,你愿意嫁给我吗?” “是的,先生。”
“一个你得用手牵着他走的可怜的瞎子。” “是的,先生。”
“一个比你大二十岁的残疾人,还得由你来伺侯。” “是的,先生。” “真的吗,简?” “完全当真,先生。”
文中的“先生”是谁?简爱怎么结识“先生”的?“先生”变成残疾人的原因是什么?
【热词三・文言文阅读】
【备考方略】文言文阅读中,备受命卷者青睐的是课内课外文言文的比较阅读,考查考生迁移拓展能力。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中考复习中文言文多而杂,对于部分学生而言索然无味,复习效果一般。因此,笔者建议考生提前做好初一、初二文言文复习,掌握当地考纲规定的重点文言文的字词句翻译、文章主题、作者情感。特别提示:中考选用的课外文言文多以人物传记为主,学有余力、对历史感兴趣的同学不妨阅读《二十四史》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也可结合本刊“中考古文赏练”备考。
【模拟演练】【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宋濂尝与客饮,帝①密使人侦视。翼日②,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③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④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⑤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廉,几误罪言者。”
【注释】①帝:指明太祖朱元璋。②翼日:第二天。“翼”同“翌”。③馔:食物,多指美食。④主事:官职名,茹太素是人名。⑤恶:疑问代词,加强反问语气。类似于“怎么”。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1)走送之 (2)俟其欣悦
(3)濂具以实对 (4)微景廉
11.翻译下面句子。
(1)家贫,无致书以观。
(2)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
12.填空:用原文语句回答。
甲文中,很多人愿意把书借给宋濂的原因是“______”。乙文中,宋濂只列举好的大臣的原因是“______”。
13.结合甲、乙两文,联系生活实际,从读书和做人两个方面谈谈你得到的启示。
【参考答案】
1.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2.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馐直万钱 山水之乐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
3.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 更在斜阳外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4.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5.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6.花和尚(鲁智深、鲁达、鲁提辖) 性格:见义勇为,嫉恶如仇,扶危济困;青面兽(杨志) 性格:精明、警惕,性格孤立。
7.宋江、戴宗、李逵三人在浔阳江边琵琶亭上吃酒,宋江想吃鲜鱼汤,李逵便到江边讨鱼,因放走了渔户的鱼,与张顺打了起来。张顺用计将李逵引到江心,让李逵吃尽苦头,后在戴宗等人的劝解下两人和好。
8.征讨曾头市,被史文恭射伤。卢俊义;宋江手下李逵等人不服。宋江与卢俊义抓阄分别攻打两座城池,先攻破者为梁山泊主,结果宋江攻下两座城池。
9.罗切斯特 结识:简・爱通过在报纸上登求职广告,应聘到桑菲尔德庄园当家庭教师,从而结识罗切斯特。 原因:罗切斯特德的疯妻子放火烧毁了桑菲尔德庄园,罗切斯特为救人最后离开,却被一根掉下的大梁砸坏了一只眼和一只手,另一只眼也跟着发炎瞎了。
10.(1)跑 (2)等待 (3)全,都 (4)没有
11.(1)家里贫穷,没有办法得到书(买书)来读(看)。 (2)宋濂曾经与客人饮酒,皇帝暗中派人侦探监视。
(1)才美不外见(通“现”,表现)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通“饲”,喂养)
(3)其真无马邪(通“耶”,吗)
(4)食之不能尽其材(通“才”,才能)
【词类活用】
(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形容词作动词,辱没)
(2)一食或尽粟一石(形容词作动词,吃尽)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数量词作动词,日行千里)
(4)策之不以其道(名词作动词,鞭策、驱使)
(5)食之不能尽其材(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尽)
【一词多义】
(1)策:A.策之不以其道(名词作动词,鞭策、驱使)
B.执策而临之(名词,马鞭子)
C.策勋十二转(记载)(《木兰诗》)
(2)食:A.一食或尽粟一石(量词,顿)
B.食之不能尽其材(动词,喂养)
C.主人日再食(提供伙食)(《送东阳马生序》)
(3)其:A.其真无马耶(“岂”,难道,表反诘)
B.其真不知马也(恐怕,表推测)
C.其如土石何(加强反问)(《愚公移山》)
D.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助词,不译)(《捕蛇者说》)
E.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他的)(《岳阳楼记》)
F.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它的)(《岳阳楼记》)
G.常蹲其身(自己的)(《童趣》/《幼时记趣》)
H.不能名其一处也(其中的,与数词连用)(《口技》)
I.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这)(《捕蛇者说》)
J.视其缶,而吾蛇尚存(那,那个)(《捕蛇者说》)
(4)意:A.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意思)
B.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 )(《醉翁亭记》)
C.目似瞑,意暇甚(神情 )(《狼》)
D.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内容 )(《伤仲永》)
E.宾客意少舒(心情)(《口技》)
(5)道:A.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B.会天大雨,道不通(道路)(《陈涉世家》)
C.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仁政)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古今异义】
(1)一食或尽粟一石(古义:有时;今常作连词,表选择关系)
(2)执策而临之(古义:马鞭子;今常指“政策、决策”等)
【重要句式】
马之千里者(千里马,定语后置)
【重要词语】
(1)故虽有名马(所以)
(2)只辱于奴隶人之手(仆役)
(3)骈死于槽枥之间(两马并驾)
(4)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
(5)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通“饲”,喂养)
【重要句子】
(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3)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鞭打它不能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够使它的才能充分发挥,听它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
(5)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呜呼,难道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啊!〕
【文法提示】
(1)本文以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在位者不识人才,甚至埋没、摧残人才的现象,表达了强烈的愤慨之情。
(2)写法:托物言志或托物寓意。伯乐:喻重视人才、识别人才的人。千里马:喻有才能的人。食马者:喻不重视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中考链接】
(2012湖北鄂州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7-31题。(12分,30题4分每小题2分,其他每题2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选文略)
【乙】村陌有犬为人所弃者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其叔父怒曰:“何用此为?”将欲更弃之。元对曰:“有生之数,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杀,自然之理。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叔父感其言,遂许焉。明年,犬随叔父夜行。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能行。犬亟奔至家,汪汪之声不已。张元怪之,随犬出门,见叔父几死。速延医治之,不日而愈。自此,叔父视犬如亲。
(选自《北史·孝行传·张元》)
2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虽有千里之能 ②张元怪之,随犬出门
B.①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
C. ①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②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
D.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②若见而不收养
28.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与“犬随叔父夜行”中“夜”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B.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C. 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
D.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9.用“/”给下面文句断句,要求根据语意划出两处。
村 陌 有 犬 为 人 所 弃 者 张 元 见 之 即 收 而 养 之。
3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句。
①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