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项目评价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项目评价 生命价值 人力资本法 支付意愿法
在项目经济评价过程中的卫生和安全以及环境项目最基本的意义是生命与健康得到保障,因此,卫生和安全以及环境项目的目标就是保证安全生产、减少人员伤亡和职业病的发生,以及使财产损失和环境危害降低到最小限度。在追求这些目标,以及评价人类这一工作的成效时,需要如何衡量卫生和安全以及环境的效益,即卫生和安全及环境的价值问题。对于财产、劳务等这些价值因素客观上就是商品,一般来说容易做出定量的评价,而对于生命、健康、环境影响等非价值因素由于不是商品,不能简单直接地用货币来衡量,而且对生命定价也与“生命是无价的”这一普遍接受的道德准则相悖。但是,在实际的项目中,确实需要对它们做出客观合理的估价,以便与所花费的代价进行比较,得出项目是否值得的结论,或者通过效益与费用的对比分析,选择投资效率最高的项目方案。因此,这就涉及到一个具体问题:生命的价值如何量化。近年来,关于生命和健康已成为公共项目投资的重要方面,如欧盟和美国的研究显示,减少环境污染的绝大部分效益是生命和健康的效益。我们说“以人为本”,最根本的就是人的生命和健康。对生命和健康的估价将有助于这类项目的费用―效益分析。
一、项目中生命价值的含义
国内外学者对生命价值的含义的理解主要是从两个方面。一是从人力资本理论角度,认为生命价值是人在其一生中通过合法手段为自己及其家属所获得的全部收入和财富。这是范围最窄的生命价值概念,主要用于人寿保险学上,保险公司就以此为依据,来估算和确定保险金额、保险费、保险期限和保险赔偿金等。与上述定义类似的有美国保险学家候百纳教授(S.S.Huebner,1997)的定义,他认为:生命价值是源于人们的收入能力的资本化货币价值。
另外一种对生命价值含义的理解是从支付意愿(willingness to pay)的角度,生命经济价值是社会和个人为得到更长的生命而愿意支付的价格。生命价值是个人对健康和安全做出含蓄的或者明确的个体选择,也是社会对那些影响期望生命的税收和支出的项目做出集体和公共的选择,并由此形成了个体选择的环境。个人选择的结论表明,提供公共决策以及基于专家的公共政策是为了提高个人决策的质量。生命价值通常是指个体为其生存概率的改变而愿意支付的金钱的数量。不论个人做决策,或者是政府在制定公共政策时,都会面对这样的选择。对于从支付意愿的角度对生命价值含义的理解。
在处理生命价值这一经济学命题时,把人作为“经济人”对待,而非“自然人”,是从生命过程中的社会经济关系进行考察,反映人一生的经济活动规模,而非人体的经济价值。在社会中,一个人时刻表现出各种各样的经济价值,如一个人参加社会经济活动会得到经济报酬,一个人受到伤害会得到经济赔偿等。所以,当一个人或社会在比较减小不同危害所需付出的经济代价,以及在比较把同样的资源用于减小危害或者是获得某种满足时,这种人的经济价值都是有意义的。这种意义不仅表现为从社会的角度来度量一个人的价值,而且也表现为从个体角度来比较自身的各种生命经济价值。
项目评价中的生命价值采用的是统计生命价值(Value of statistical life),假设有一个包含10000个人的群体,该群体的每个人都是同一的,也就是说每个人在身体和精神上都是无差异的。现在他们都知道, 明年群体中将会有9个人死去。每个人也都知道,只要增加充足的资金,死亡的人数将会减少到8人。如果每个人为减少1人死亡愿意支付500美元,那么每个人的生命价值就是每个人500美元的10000倍,也就是5,000,000美元,这也就是一个人的统计生命价值。
二、生命价值的计算方法
从经济学来说,对人的生命价值的有意识地探讨和研究,已沿续了4个多世纪,其思想来源可以追溯到古典政治学之父威廉・配弟(Petty,1690)的《政治算术》,他运用生产成本法计算出当时英国人口的平均货币价值为80英镑。之后,首先推动人的生命价值理论发展的经济学家是威廉・法尔(Farr,1853),1853年,他在伦敦的《统计学会月刊》上首次提出了描述人的生命价值的一系列评估等式,他在分析和计算人的经济价值时运用到了个人未来净收入的资本化方法或现值收入法。1880年,人的生命价值理念被引入人寿保险领域后,1924年,保险学家Huebner(1924)将其确定为人寿保险的经济基础,并提出了人力资本法概念。但自从Schelling(1968)发表了著名论文《你所挽救的生命也许就是你自己》以后,大部分研究者都放弃了人力资本法,转而选择支付意愿法。尽管如此,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目前在发展中国家仍然应用人力资本法计量健康、安全效益的货币价值。
1、人力资本法
人力资本法表示了社会中一个人可生产的财富或社会产生一个劳动者的边际代价;例如:国外比较通行的“延长生命年”法,即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就是他每延长生命一年所能生产的经济价值之和。例如一个6岁孩子的生命价值,就要看他的家庭经济水平,他的功课状况,预期他将接受多少教育及可能从事哪一职业。假设他21岁时将成为会计师,年薪2万美元,由此可用折现率计算他在60岁时的生命经济价值。根据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莫迪利亚尼(1993)的生命周期假说,人们在工作赚钱的岁月里(18-65岁)积蓄,以便在他们退休以后进行消费。从而,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段其生命价值的计算方法是不同的。未成年时是以他将来的预期收入计算;退休后是以后的消费水平计算;在业期间则要预测他若干年中的工资收入变动状况。这三种计算方法不仅在计量标准上是不统一的,而且所反映的生命价值含义也是不确定的,有时指的是人的生产贡献,有时又指的是人的消费水平。
人力资本法将人看作是一种“资本”,根据其对社会的贡献(创造的价值)和社会资源的耗费通过折现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主要内容包括死亡、疾病或病休造成的收入损失、医疗开支增加,以及精神或心理上的代价。
人力资本法的局限性:站在当事人之外,违背了经济学的消费者(consumer’s sovereignty)原则;人力资本法只考虑社会的经济收入减少,忽略了疾病和伤害的痛苦、悲哀等无形损失;对家务生产力估计时只对家庭主妇进行货币价值估计,而认为那些退休的或非劳动收入的人没有经济价值;人群中不同群体的收入差别反映的是工资差别,而不是实际的生产力差别;应用多大的折现率对生命价值的估计比较敏感;人力资本法评价的是一个潜在的生产力价值损失,忽略了这样一个问题,即在生产过程中,每个人都可被代替。在短期缺勤中,工作可由其他的雇员完成或工作延期。在长期缺勤中,工作可由失业者来做或雇员被安排做其他的工作。
2、支付意愿法
支付意愿法则表示了社会为挽救一个生命所愿意付出的代价,这种意愿可以是已经表现在社会的各种活动中,或只是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中。已经表现出来的意愿可以是人们为了安全、健康等实际支付的代价(显示偏好法),而存在于人们意识中的意义则需要进行某种社会意愿调查(意愿调查法)。例如,美国经济学家泰勒(1975)对死亡风险较大的一些职业进行了研究,其结果是:由于有生命危险,人们自然要求雇主支付更多的生命保险,在一定的死亡风险水平下,人们会接受一定的生命价值水平, 这个数值在20世纪70年代大约为34万美元。英国学者利用本国统计数字研究了三种不同行业为防止工伤事故的花费。从费用―效益分析中得出了生命内含估值。即为防止一个人员死亡所花费的代价用以推断人的生命价值。美国学者布伦魁斯特考察了汽车座位保险带的使用情况。他用人们舍得花一定时间系紧座位安全带的时间价值,推算出人对安全代价的接受水平,结果是人的生命价值为26万美元。美国经济学家克尼斯(1984)在他1984年出版的论著《洁净空气和水的费用-效益分析》一书中,主张在对环境风险进行分析时,考察每个生命价值可在25万至100万美元之间取值。
目前支付意愿法在理论上比较成熟,但由于该法受到人的生活水平、对健康的看法以及知识层次等方面的影响,因而它的实际应用受到很大的影响。
三、结论
目前国际上对生命经济价值估计方法的趋势是从人力资本法向支付意愿法过渡。通过显示性偏好(如隐含价格法、规避行为法和医疗费用支出法等)和陈述偏好(主要是意愿调查法评估法)等方法估计出人们的统计生命价值(VOSL),并对诸如收入水平、年龄和原有健康状态等相关性进行了大量研究,其结论也有接近的趋势。
目前我国在评估生命价值时,还主要是从死亡或伤残给受害人造成的收入损失角度出发,还没有考虑人们对死亡风险的支付意愿问题。对经济评价中的生命价值还没有系统的研究,目前还只能按世界银行等组织建议的、根据人力资本法提供的参考数据进行费用―效益分析。鉴于目前我国社会对于生命价值度量在伦理和道义上认识差异,涉及生命和安全一类项目还只能主要通过费用―效果分析,以延长生命年限(如YLG(Years of Life Gained),HYLG(Health Years of Life Gained),DALYs(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s)或QALY(Quality Adjusted Years)等作为效果指标,只进行费用的比较,暂时避开直接估计生命的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 程启智:人的生命价值理论比较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5(6).
[2] 梅强、陆玉梅:人的生命价值评估方法述评[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1).
[3] S・Huebner:人寿保险经济学[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7.
[4] 同济大学、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政府投资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研究[M].中国计划出版社,2004.
[5] 屠文娟:基于生命经济价值理论的企业安全投资技术经济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3(10).
1治理城市山体缺口的意义
随着深圳市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入,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城区道路、房地产等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措施不配套。乱掘缺口、任意开挖遗留的边坡、废弃石场等造成大量山体缺口和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同时也破坏了城市自然生态景观。尤其是在城区,道路主干线,港口码头、机场等城市进出区域及重要风景旅游区的山体缺口,影响更为显著。城市建设与生态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政府有关部门针对山体缺口引起的水土流失和生态景观破坏等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陆续关停了部分采石场,依靠政府投资,实施水土保持工程、进行山体缺口治理、危险边坡处理等等,已取得了一定效果。深圳的目标是要建设园林式、花园式现代化的国际性城市。要实现这一目标,在大力做好水土保持、水源保护林建设等工程的同时,必须进一步加大山体缺口整治的建设力度,这对水土保持和生态保护、城市自然景观和人居环境改善,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有重要意义。及时对城市周边山体缺口进行生态整治和绿化美化已迫在眉睫。
2城市山体缺口治理投资项目评估
项目评估是对工程项目包括项目前期设计、项目建设期和项目建成或投入使用后,对项目的规划设计目标、实施的全过程、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环境影响和社会文化影响、可持续性利用等方面进行系统评估。特别是对项目的后评估工作,在促进项目投资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投资管理现代化,以及对投资项目的最优化控制等方面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作为我国基本建设程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一种迈向政治文明的尝试。
2.1山体缺口的数量和类型分布
根据初步调查,至2000年9月底深圳市山体缺口约699个,数量大,分布广。根据山体缺口的数量和类型分布情况分析,其中废弃坑口、乱掘缺口、遗弃边坡占比例较大,见表1。
2.2山体缺口治理项目的投资估算
山体缺口治理项目工程建设费投资估算,采用典型山体缺口治理方案投资估算、深圳市水土流失治理实施情况的典型调查、采石场整治设计成果等调查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根据山体缺口迹地面积和石壁面积计算得出项目投资单价:石壁绿化:50~110元/m2迹地水土保持:8~14元/m2综合以上得出山体缺口治理项目工程建设费投资估算,见表2。估算工程项目建设费,按平均标准计算投资需求,合计约46557万元。从2002-2004年实际完成的工程投资情况来看,治理山体缺口项目共计115个,治理面积约638万m2,总投资约18037万元,实际平均投资单价为28.3元/m2。与以上表1-2投资估算结果进行比较,共573个缺口,需治理面积合计约1381万m2,按平均标准计算,需要总投资约46557万元。计算平均投资单价为33.7元/m2,高出实际投资单价水平5.4元/m2,高出部分约占19%。估算投资与实际投资差额可能是由于政府预算审计核减、项目优化设计、工程招投标等因素形成的。总之,山体缺口治理项目投资需求较大。据不完全统计,2002-2008年市政府累计已下达计划投资约3.1亿元用于治理山体缺口,还在继续加强项目投资,显而易见投资项目管理评价十分重要。
2.3山体缺口整治投资项目评价
山体缺口整治项目资金分为政府投资和业主投入两部分,其中政府投资项目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拨付的专项基金和水利建设基金。根据重点治理的项目安排,2002-2004年度政府计划立项山体缺口整治项目115个,计划总投资约18037万元,市财政安排约10234万元,区财政配套约7802万元。至2004年底,市、区两级财政总计拨款约12999万元,累计支付约10040万元,已拨付未使用资金约2959万元。据不完全统计,在计划立项的115个项目中,未完工的项目约16项,因故停工的项目1项,未开工治理的项目约9项。2002-2004年度治理山体总面积638万m3。在对山体缺口的治理中,治理部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合理使用治理资金,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山体缺口的生态综合治理,对恢复植被、净化空气、增加氧气、涵养水源、改善土壤、保护动植物、维持生态平衡改善人居环境有益;有利于动植物和水土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了水土流失,减轻了对市政排水管网、河道的淤积,有利于城市防洪体系标准的提高;生态系统得到修复,影响城市山体生态景观的问题得到明显改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获得“全国水土保持示范城市”、“绿化模范城市”等称号做出了贡献。根据有关部门提供的调查数据,治理区平均林草覆盖度提高到90%以上,植物品种平均增加了13种,形成枯落物层平均厚度达10mm以上,年提高土壤保水量约322万m3,年减少泥沙流失量约5.02万t。山体缺口应包括正在开采的石场。实际开采点还有63个,大部分要求关闭的采石场按场平工序要求或延长开采,生态整治费用自筹。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延长开采的采石场生态整治实施缺乏应有的监管,效果不佳。对正在开采的坑口,须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治理”的原则,本文不加涉及。
2.4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a)因城市规划设计变化、整治项目选择预期不够、业主行政诉讼、政府部门之间协调、经济补偿等多种因素影响了工程项目实施进度。一些项目计划立项后难以在预定时间内完成治理目标,一些项目是由于配套资金计划下达时间不一致,滞后时间太长,也会造成项目不能按计划完成。b)部分项目治理后短期内被不同程度毁坏,据不完全统计,计划立项的项目中,约有19个项目在治理后因规划新建项目,违法建筑乱开挖等各种原因遭受不同程度毁坏,造成损失约300多万元,约占政府投资额的1.7%。c)项目建设管理工程中存在先施工后下达政府年度投资计划,个别项目施工合同超计划。一些项目未办理施工许可审批及工程质量监督手续。多数项目未及时办理工程结算和竣工决算。已竣工决算的项目决算总投资未报审计部门审核。
1、可行性研究的概念。所谓可行性研究,通常指的是在投资决策前,对与拟建项目有关的社会、经济和技术等各方面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对各种可能拟定的技术方案和建设方案进行认真的技术经济分析与比较论证;对项目建成后的经济效益进行科学的预测和评价。可行性研究是项目前期工作中最重要的内容,它是在项目投资决策前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全面的技术经济分析论证的科学方法和工作阶段。
2、可行性研究的作用。(1)作为项目投资决策的依据;(2)作为向银行等金融机构或金融组织申请贷款、筹集资金的依据;(3)作为项目主管部门商谈合同、签订协议的依据;(4)作为编制设计和进行建设工作的依据;(5)作为项目组织管理,机构设置,技术、设备采用等工作的依据;(6)作为申报项目和接受相关部门审查的依据。
3、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内容。(1)总论;(2)市场调查与拟建规模;(3)资源条件评价;(4)项目工程技术方案;(5)建厂条件和厂址选择;(6)配套工程;(7)环境保护;(8)节能措施;(9)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10)组织结构、人员配备和人员培训;(11)项目实施计划和进度;(12)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3)财务评价;(14)国民经济评价;(15)社会评价;(16)研究结论与建议等。
二、项目评估
1、项目评估的含义.项目评估是由决策部门组织或委托有资格的工程咨询机构、贷款银行(或单位)、有关专家按照国家有关法规条例,在可行性研究基础上对拟建项目进行的可靠性、真实性、客观性和投资是否可行(包括最佳投资方案的确定是否合理)所做的全面审核和再评价。项目评估作为一种对投资项目进行科学审查和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强调从长远和客观的角度对可行性研究进行论证并作出最后的决策。
2、项目评估的作用(1)提高投资项目决策水平;(2)提高投资效益;(3)提高项目前期工作效率。
3、项目评估的主要内容。(1)项目建设必要性的评估;(2)项目的企业财务效益评估;(3)项目的国民经济评估;(4)项目的不确定性分析和风险分析评估;(5)项目的社会效益评估;(6)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估;(7)投资方案比较评估;(8)项目总评估;(9)项目后评估
三、项目评估与可行性研究的关系
1、项目评估与可行性研究的相似性。(1)项目评估与可行性研究均处于项目投资的前期。项目评估与可行性研究都是在投资决策前为项目实施所进行的技术经济分析论证工作,都是前期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准备工作阶段,是关系到项目的生命力及其在未来市场的竞争能力的重要步骤,是决定项目投资成败的重要环节。(2)项目评估与可行性研究的目的是一致的。项目评估与可行性研究都是投资项目决策前的技术经济分析,其目的均是为实现项目投资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规范化,减少投资风险和避免投资决策失误,促使项目投资效益的提高。(3)项目评估与可行性研究考察的内容和方法是相通的。项目评估与可行性研究都是运用规范化的评价方法和国家统一颁布的经济参数、技术标准和定额资料,采用统一衡量尺度和判别基准,通过产品的市场调查预测、建设条件和技术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论证,以及项目未来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科学预测,判断项目投资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形成决策性意见。
2、项目评估与可行性研究的差异性。
(1)项目评估与可行性研究的主体不同。可行性研究通常是由项目的投资者或项目的主管部门来主持和实施。项目的投资者既可以自行进行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也可以将其委托给具有相应资格的设计单位或咨询机构去进行。受托的单位只对项目的投资者负责,是为决策部门和投资主体服务的。项目评估一般是由项目投资的决策机构(如国家主管投资计划的部门)或项目贷款的决策机构(如银行)组织实施或授权给专门的咨询机构或有关专家。委托机构和人员在执行过程中应体现国家和地区发展规划的目标,贯彻宏观调控政策,向投资和贷款的决策机构负责。
在投资项目的经济评价中,现金流量分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目前的经济评价是以动态分析为主,静态分析为辅,项目是否可行,最终要看现金流量分析中计算的一系列动态指标是否满足要求。因此,全面把握现金流量分析是项目评价的关键。
一、现金流量分析的内容及层次
项目评价中,现金流量分析的主要内容是测算项目寿命期内的现金流量和净现金流量。净现金流量是项目各年度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的差额。现金流入主要包括产品销售收入、回收流动资金、回收固定资产余值。现金流出主要包括建设投资、流动资金和经营成本。经营成本是经济评价的专用术语,用于项目财务评价的现金流量分析。经营成本是从总成本中扣除折旧费、摊销费和利息支出。这是因为一般产品销售成本中包含有固定资产折旧费用、维简费(采掘、采伐项目计算此项费用,以维持简单的再生产)、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摊销费和利息支出等费用。在现金流量分析中,建设投资是计入现金流出的,而折旧费用是建设投资所形成的固定资产的补偿价值,如将折旧费用随成本计入现金流出,会造成现金流出的重复计算;同样,由于维简费、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摊销费也是建设投资所形成的,只是项目内部的现金转移,而非现金支出,故为避免重复计算也不予考虑。贷款利息是使用借贷资金所要付出的代价,对于项目来说是实际的现金流出,但在评价项目总投资的经济效果时,并不考虑资金来源问题,故在这种情况下也不考虑贷款利息的支出;在资本金现金流量表中由于已将利息支出单列,因此,经营成本中也不包括利息支出。
测算出项目的现金流量后,投资者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三个层次的现金流量分析:
首先进行融资前的现金流量分析。这个层次的分析不考虑资金的来源问题,其分析结果体现项目方案本身设计的合理性,用于初步投资决策以及方案或项目的比选。也就是说,用于考察项目是否基本可行并值得去为之融资。这对项目发起人、投资者、债权人和政府管理部门都是有用的。在计算净现值、回收期等需要贴现的指标时,所用的基准收益率采用行业或专业公司统一执行的财务基准收益率,有时也可由评价者自行设定。设定时需考虑行业边际收益率、银行贷款利率、资本金的资金成本等因素。
其次进行资本金的现金流量分析。这是项目的融资后分析,即资本金盈利能力分析和偿债能力分析。这个层次的现金流量分析所用的折现率和判别标准应为投资者的最低可接受收益率。它的确定主要取决于当时的资本收益水平以及资本金所有者对权益资金收益的要求,涉及资金机会成本的概念,还与投资者对风险的态度有关。投资者和债权人可据此层次的分析做出最终的投融资决策。
对于某些项目,为了考察投资各方的具体收益,还需要进行投资各方现金流量分析。这个层次的现金流量分析所用的折现率和判别标准应为投资者的最低可接受收益率。这个层次的现金流量分析所用的折现率和判别标准应为投资者各方的最低可接受收益率。它只能由投资者自行确定。因为不同投资者的决策理念、资本实力和风险承受能力有很大差异,且出于某些原因,可能会对不同项目有不同的收益水平要求。这个层次的分析实际上是一个相对次要的分析,因为在普遍按股本比例分配利润和分担亏损及风险的原则下,投资各方的利益一般是均等的。但是不按比例出资和进行分配的项目,投资各方的收益可能会有差异。进行投资各方现金流量分析可以看出各方收益的非均衡性是否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有助于促成投资各方在合作谈判中达成平等互利的协议。
二、影响现金流量分析结论的几个因素
现金流量分析中计算的指标主要有财务净现值、投资回收期和内部收益率。判断项目是否可行主要看这三个指标的取值是否满足要求,其中主要看财务净现值是否大于零。但财务净现值在计算过程中受到好多因素的影响,因此靠这个指标所做出的评价结论也大打折扣。具体的影响因素有:
(一)折旧方法的影响
折旧方法对评价结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资本金现金流量分析中。全投资现金流量分析因为不考虑所得税,所以折旧对现金流量没有影响。企业常用的折旧方法主要有平均年限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这三种方法的折旧费都进入成本,致使总成本增大,减少了总利润,就少交了所得税。从静态方面考虑,三种方法每年的折旧额虽然不同,但折旧总额相同,少交税金的总金额也相等。从动态的方面考虑,与平均年限折旧法相比,快速折旧法由于前期的折旧额较大,可以尽早得到资金进行再投资。由于折旧额的不同,项目的税后现金流量也不同,由此计算出的净现值也不同。为了看得更清晰,我们可以计算这三种方法各年少交税金的现值和,发现平均年限法少交税金的现值明显小,而两种快速折旧少交税金的现值明显大。这样,由于一些人为因素的影响,同一方案净现值的值有了一定的差异。当折现率比较小时,这个差异还比较小,当折现率比较大时,差异会比较大。
(二)折现率的影响
我们知道,净现值本身就是折现率的函数,同一现金流量的净现值,随着折现率的增大,发生由大到小的变化。因此,方案的取舍实际上最终由折现率控制,当折现率较大时,项目较难达到大于零的标准。同时,笔者发现,不同方案的净现值对折现率的敏感程度不同。表1列出了两个方案甲、乙的净现金流量,以及在折现率分别为10%和20%时的净现值。
从表1可以看出,当折现率为10%时,方案甲为优;当折现率为20%时,方案乙为优。这正是由于不同的现金流量对折现率变动的敏感程度不同,致使净现值的大小排序发生变化,这将直接影响投资者的决策。因此,在现金流量分析中,合理确定折现率成为重中之重。
(三)通货膨胀的影响
任何国家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存在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会影响到物价总水平、存贷款利率,而这些都是影响项目评价结论的重要参数。目前的项目评价,只在建设期考虑物价总水平的上涨因素,在较长的经营期则不考虑通货膨胀的影响,只对一些关键因素做敏感性分析。一般来说,通货膨胀对净现值的影响源于折旧的存在,在通货膨胀环境下,折旧会降低项目的盈利性。同时,由于目前的评价都不考虑通货膨胀对流动资金的影响,事实上通货膨胀会促使每年的流动资金有一定的增长,虽然这些流动资金期末会被收回,但由于资金时间价值的存在,净现值会有所减少。
三、进行现金流量分析时要注意的问题
(一)对于企业来说,每年的营业收入、经营成本、折旧额、所得税都是影响现金流量的直接因素。其中折旧和所得税率变动较小,收入和经营成本却是受企业和市场众多因素的影响而随时变动的。企业必须用动态的观念和动态的方法来测算,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可靠的评价。
投资项目后评价是指对于已经完成的项目的过程、效益及其作用进行系统化、客观性的评价和分析。投资项目后评价具有独立性、实用性以及反馈性和可信性四个特点,并且其独立性为投资项目后评价的重要原则,而反馈性则是投资项目后评价的最终目标。投资项目后评价主要对项目决策信息进行搜集、整合以及分析,从而对于这些信息进行研究和总结,以此来确认项目投资目标的实现以及规划的合理性;通过对投资项目的后评价可以有效地找寻出项目投资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及其经验教训,从而在项目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补救,进而对于项目未来决策以及提升决策管理水平都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以此来全面提升项目投资的经济效益,为下一步制定运行决策奠定基础。
2炼油化工投资项目后评价的方法与内容
2.1炼油化工投资项目后评价的方法
炼油化工投资项目后评价的方法主要有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法,最为普遍运用的方法是无对比法,主要包含前后、预计与实际以及有无项目三种对比方法。通过有对比法,可以有效找出项目的变化、差距以及度量项目过程中产生的影响。项目后评价中的无对比具体指的是在项目前期所开展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预测结论、经济指标以及项目运行中的结果所进行的比较,从而找出项目变化的原因。投资项目后评价的重点环节是对有项目与无项目的有效区分,从而使得投入和产出效益保持一致,也就是要保证度量项目的结果是在项目实际运行中且在去除其他因素影响之外产生的。
2.2炼油化工投资项目后评价的内容
炼油化工投资项目后评价的内容主要包含市场、投资、技术以及向管理与经济这五个方面的后评价,并且始终要在项目的建设与运行过程中进行的。2.2.1市场后评价炼油化工投资项目市场后评价中的市场后评价具体是指对于项目中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进行评价。主要包含对于项目中的产品的销售以及市场占有率进行评价。2.2.2投资后评价炼油化工投资项目投资后评价中的投资后评价具体指的是对于项目投资方式进行分析,并且要注重对于项目投资额度、融资手段在项目经济效益实现中的影响。具体的来说,主要是对项目各个环节中的投资变化、影响因素、融资手段以及结构在项目投资中的影响和类似投资项目的比较的分析,从而对项目投资水平进行评价。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投资后评价时,要对项目各个环节的投资以及建设规模变化的原因以及融资手段在项目效益实现中的影响进行着重分析,从而对降低项目投资风险以及提升项目经济效益提供参考。2.2.3技术后评价炼油化工投资项目技术后评价是指在项目进行中的工艺技术实施过程以及设备实用性、经济性和可靠性的分析。技术后评价具体评价的内容包含技术的可靠性以及流程的科学性和产品质量等。在项目决策制定过程中对于具有可行性的工艺以及设备在运行中的可能与实际效果存在的差别要进行着重分析,从而在后续运行中出现的问题的原因进行总结,以此为以后选择工艺和设备提供相应的参考。2.2.4管理后评价炼油化工投资项目管理后评价是指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分析结果与项目实际运行结果的比较分析,从而找寻出两者的差异,并且对这种差异进行原因分析,以此来逐步健全投资项目管理模式,从而有效保障投资项目的顺利运行。投资项目的管理后评价主要包含对项目建设管理制度、施工进度以及施工情况和物资采购等内容。2.2.5经济效益后评价炼油化工投资项目经济效益后评价是指对投资项目财务指标的评价和分析。投资项目是否成功主要是由其经济效益水平决定的。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主要包含投资回收、销售收益以及内部收益率等内容,并且还要与可行性研究中预测的收益目标进行比较,从而分析出投资项目变化的原因。一般来说,都是在投资项目在运营1-2年以后的实际经济效益才与可行性研究中的预测经济效益进行比较。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