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内部控制创新

内部控制创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内部控制创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内部控制创新

内部控制创新范文第1篇

(一)内部控制与审计的渊源

人们普遍认为内部控制制度是审计的基础。“内部控制”这个概念是在审计专业文献中被第一次提出的,在审计的整个发展历程中,似乎也总能见到内部控制的印迹。从1720年“南海公司”事件揭开审计登上世界舞台的序幕开始,在以查错防弊为主要目的的审计发展进程中,前后经历了三种审计模式,即账项基础审计模式、制度基础审计模式与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但无论是账项基础审计还是制度基础审计,其主要目的都是查错防弊,所揭示的问题许多都源于内部控制的缺失。20世纪80年代以前,尽管审计师对审计对象的内部控制进行测试,估算审计风险,但更多的是将它作为一种审计方法,并没有关注风险以及控制风险对企业生存发展的影响。而随着经济的发展,面对日益复杂的内外环境,企业应对风险能力不足甚至会带来灾难性后果的现象引起世人广泛关注。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内部控制与审计之间的关系。内部控制与审计的发展也出现了各自新的轨道。一方面,审计职业界不断探索创新审计的思路,将财务报表错报漏报的风险与企业整体战略风险分析结合起来,充分披露企业经营风险状况及其审计影响。另一方面,内部控制在理论与实践中不断得到扩展与延伸,在管理领域走出了一条宽阔大道。从传统意义上的内部牵制、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发展到与治理、风险管理过程相结合,为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二)内部控制与管理的渊源

控制是管理的应有之义,有管理就有控制。管理学述及的控制一般包括三个环节:确立标准、比较并揭示偏差、采取措施纠正偏差。这就使传统意义上的控制具有三个主要特点,即标准相对稳定、以纠正不利偏差为目的、以事后控制为主要形式。重在“维持现状以符合标准”,即控制的第一层含义。这种控制同时体现了将创造价值的资源与活动局限于已使用和正在使用或发生的资源与活动的认识。

在新经济条件下,为了适应有着极强不确定性的竞争环境,企业不再是管理关系清楚、作业流程稳定的组织,而是朝着成为一个能够满足客户需求,适应市场竞争变化的有机组织方向努力。强调授权、指令和标准的“维持现状”的控制理念在企业战略管理发展中受到了严峻挑战,而自主优化和自我调整的“改善现状以促进发展”控制思想显然更符合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因此,现代内部控制由“纠偏”向“引导”转变是大势所趋。同时,现代内部控制制度也将成为组织改进流程、强化适应能力并使之持续提高的一项管理制度。

二、现代内部控制发展中的几个重要问题

如前所述,为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内部控制必须由“维持现状”向“改善现状”转变,由重“纠偏”向重“引导”转变。在转变过程中,有如下几个问题需要关注:

1、控制对象与内容的可控性。控制的核心问题是控制对象与内容可控,进而才能通过调整行为标准来改善现状。从理论上讲,控制的对象既包括正在使用或发生的资源与活动,也包括已经使用或发生的资源与活动,还有未来将要使用或发生的资源与活动。这些控制对象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控制主体有所不同。对于正在使用或已经使用的资源,它的控制主体主要是员工等具体业务执行者,而对于未来将使用的资源,拥有决策权的管理者是其控制主体;二是资源利用效果衡量的模糊性。过去、现在、将来的资源利用效果都会影响一项业务的绩效,而且这种影响大小很难准确区分。这些特点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内部控制的运行效果,也使人们对“改善现状以促进发展”的内部控制运行机制尚未找到有效途径。

2、组织个体目标与总体目标的不一致性。改善现状是现代内部控制的立足点。在实践中,人们比较容易接受局部改善,因为局部改善比较容易计量而且与具体行为直接相关。但局部改善未必有利于企业整体发展,有时甚至会带来不利影响。对组织个体而言,总体改善意味着放弃个体利益。组织个体目标与总体目标的不一致性同样影响着控制运行的实际效果。

3、控制环节的相互影响。组织中的每个成员分布在流程中相互连接的不同环节,各个控制点正在进行的活动不是孤立的,其控制效果既受以往完成的活动状况的影响,也对将来状态及效果产生影响。如果控制过程过分追求责任控制,使每个组织成员只关心自己行为的直接后果而无视处于流程中的下一控制环节所带来的连带效应,必然导致组织内部不协调,增加不必要的管理损耗。因此,现代内部控制在立足未来、改善现状的同时,必须考虑整体效果并树立系统观念。

4、业绩衡量的模糊性。业绩是控制的结果体现,对业绩的正确衡量有利于判断控制的效果以及指明未来改善的方向。组织中一般通过设定指标来进行业绩衡量。判断所设定指标对特定主体是否可控,美国管理会计学界曾提出三条标准,即指标可衡量性、主体可知性和可影响性。但实践中,即使设定了符合需要的指标,也很难对业绩进行准确恰当的衡量。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首先,在执行组织目标、预算的过程中存在着各种不确定性;其次,对于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的组织来说,很难明确区分单个部门或个人对业绩的贡献程度;另外,控制环节的相互影响也使某一环节对组织目标实现的影响程度很难界定。可以说,组织中难以自上而下形成强有力的自我控制意识与业绩衡量的模糊性有着相当大的关系。所以,恰当解决业绩衡量的模糊性问题是促进组织控制文化形成的关键。

5、信息系统建设。传统的内部控制系统强调权力的制衡,而忽视信息系统的建设。但正如COSO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框架》(1992)中指出的,信息与沟通是内部控制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当于组织内部控制有效运行的神经中枢系统。管理基于信息,控制也要基于信息。当基于信息的系统用于保持或改变组织的活动模式时就成为控制系统。信息的集成、传递的滞后会导致事前因实际后果未知而无法控制;事中因无法获得实时信息而无力控制;事后缺少反馈信息而无可控制。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与广泛应用给内部控制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信息技术与业务活动的有效结合,使获取实时信息成为可能,有助于强化事前控制与事中控制,提高组织的快速反应能力。因此,信息系统的建设是现代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中的重要课题。美国信息系统审计与控制协会(ISACA)的COBIT是目前较为全面的内部控制规范,它认为一个完整的内部控制框架包括公司层次的控制(company level control)、交易层次的控制(transactional level control)、IT基础的控制(general computer control)三个部分。

6、控制语言的可理解性。内部控制系统应当是组织内每个成员都能理解的“标准语言”。组织成员对内部控制的充分理解和准确执行可以确保组织内部控制的运行有效。组织应培养员工对内部控制的理解能力,以减少控制执行过程中在优化行为方面产生的分歧。

三、内部控制的新视点

对于以上问题,我国有关学者围绕内部控制系统的运行机制、内部控制系统的构建等内容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谷祺、张相洲(2003)提出的内部控制的三维系统观认为,内部控制是由制度、市场、文化三个维度构成的有机系统,制度控制、市场控制、文化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三种典型控制机制,而企业实际运行的内部控制系统则是以制度、市场、文化为维度的三角形平面区域中的一个点,是制度控制、市场控制、文化控制三种机制的有机结合。内部控制的三维系统观认为,制度控制是内部控制系统的基础,同时强调文化控制对组织战略目标实现具有重要作用。

杨有红、胡燕(2004)指出,内部控制系统局限性的克服不仅依靠系统本身的完善,还依赖于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两者间的有效对接。

内部控制创新范文第2篇

一、学校财务内部控制的现状及问题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开始加大了对经济的发展力度,多次对经济体制进行了改革,而我国学校也开始实现自主经营与管理,资金开始增多,学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也开始趋于完善,但是我国学校缺乏专业财务管理经验和技能,在财务内部控制方面也开始出现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校的发展。

1.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盲目性和滞后性

当前在我国学校内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可以为学校提供准确的财务数据,学校可以通过一年的财务数据对学校的各项费用收支有所了解,这样就可以为下一年的学校经费进行预算,同时学校可以通过财务数据发现学校财务体制上的缺陷,然后加以完善。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许多学校在财务内部控制方面都存在盲目性和滞后性,学校财务部门管理人员没有丰富的财务管理经验,只是从其他岗位借调过来的,并不具备专业财务预算的能力,大多情况都是根据发生情况的不同,临时组织财务活动,这样就容易导致学校经费收支不平衡的问题。

2.财务内部控制的混乱性和随意性较为严重

虽然在我国学校中都建立了统一的财务管理系统,但是由于学校内部部门划分较多,每个部门都需要定期开展教研活动,由于意见不统一,需求不一样,这就容易形成相互竞争的局面。同时很多部门为了加强自身部门实力,想要开展更多教学研究,就会增加部门经费的申请,而学校在审批环节方面较为简单,没有严格的审批制度,这就容易使学校财务内部控制呈现混乱性和随意性。

3.财务内部控制缺少严格的监督体系

由于我国学校财务资金较为紧张,许多学校在财务管理部门招聘时,为了节省岗位费用,就经常会安排一人身兼多职,这样就容易造成财务漏洞,财务管理并未按照相关程序来操作,学校财务内部控制缺少严格的监督体系,不能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强制性约束。

二、造成学校财务内部控制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

1.缺乏财务内部控制意识

学校领导缺乏财务内部控制意识,将重点放在了教学方面,认为财务管理只是记记帐,只需要在国家拨付的费用之内就可以。而且许多学校领导认为财务管理的好坏不能关乎自己的教学业绩,所以就放松了对财务内部控制的管理。

2.缺乏健全的财务内部控制系统

当前我国学校在财务管理方面缺乏健全的财务内部控制系统,缺少相关执行法规,很多学校虽然设置了一些财务管理大纲,但是财务人员并没有严格按照大纲去执行,这样就使得大纲成为摆设,部门缺乏完整性和统一性,给学校财务管理执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3.财务人员专业素质较低当前我国学校财务人员专业素质较低,很多财务人员都没有丰富的财务管理经验,只是经过简单的财务培训就上岗,这样就导致学校财务人员专业素质较低。而且少数财务人员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开始利用假账目侵占学校财产,导致学校财务管理工作十分混乱。

三、加强学校财务内部控制水平的具体措施

当前我国想要加强学校财务内部控制水平,必须要从两方面入手,分别是学校方面和国家方面。

1.学校方面

(1)制定健全的财务管理法规。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无论任何一项活动都必须要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加以约束,同样在学校财务内部控制中,也要制定健全的财务管理法规,这样才可以对财务内部控制进行法律约束,学校财务管理工作才会有法可依,同时健全的财务管理法规也可以为财务内部控制工作提供更为精准的数据,以便作出正确的财务决策。

(2)加强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首先学校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观念转变,要使财务人员具备现代化财务管理理念,可以通过培训、宣传的方式,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定期培训和考核,要对考核结果进行严格审查,要与财务人员的绩效薪酬挂钩,同时还要定期派遣财务人员外出深造,也可以聘请专业财务人员来校讲座,加强对学校财务管理制度的创新,要紧跟时展步伐,这样才能确保学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与时俱进。

(3)加强对财务监督体系的建立。监管制度贯穿于学校活动的始终,其体系是对学校财务状况进行统一、整体的监督和管理,是良好控制高校内部财务的有效途径。因此各高校必须重视监管体系的建立,要加大此方面的管控力度,以便实现“物尽其用”的目的。

2.国家方面

鼓励学校自主经营,发展学校特色。当前我国必须要加强对学校的扶持政策,要积极鼓励学校自主经营,国家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对学校财务管理进行约束,但是必须要鼓励学校发展自己的特色,要实现学校财务内部控制的创新,要对创新者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和表扬,要能有效调动学校财务人员,这样就可以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有效规范学校财务管理体制。

3.加大财务审查力度

内部控制创新范文第3篇

内部控制制度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在信息产业十分发达的当今社会,有效的内部控制不仅能促使企业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对于防范舞弊、减少损失、提高资本的再生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众所周知,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企业的外部环境、内部结构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企业是所有者、经营者、政府、债权人以及消费者和公众之间的契约,在这一契约中,客观公正的资料有着纽带和桥梁作用。企业在建立了电算化会计系统后,会计核算的速度以及准确性和可靠性都得到了极大提高,同时也为企业内部控制带来了许多新。在新的经济条件下企业内部控制将发生以下变化:

第一,企业内部控制的组织机构将改变。金字塔式、自上而下控制的组织形式,将转变为扁平化、化、民主化的组织形式。新经济要求企业不断创新,这需要个人、部门之间高效率地合作,需要有强烈的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企业内部控制不是更多地基于权力的需要,而是基于信息的性和企业健康发展的需要。在新经济下,企业内部控制层次明显减少,但责任更明确,效率更高。内部控制通过每个人与组织建立起合适的“视窗”进行,内部控制的透明度也大大增强。

第二,企业内部控制的方式也将改变。工业经济时代的企业内部控制方式是高层控制低层,一层控制一层。而在新经济时代,网络可以及时传递信息,而许多知识和重要信息主要分散在企业的基层,存在于专家的头脑中,故企业内部由基层建立起各种类型的控制小组,将是实行自我控制的最佳控制方式。

第三,企业内部控制的范围有所扩展。传统工业经济时代的企业内部控制侧重于内部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与客户之间、企业与国家之间可以共享所有的资源。过去边界明确的现象逐渐消失,企业内部控制的范围不再局限于企业内部,完全可以通过网络进入合作伙伴的信息系统,实现内部控制的外部化、宏观化。

第四,企业内部控制程序由顺序化向并行化发展。在新经济时代,由于网络的普及和普遍采用视窗工作方式,工作空间上的可见和时间上的接近不再是至关重要的问题,这样内部控制可以由顺序化向并行化发展。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企业的设计、销售、工业工程人员并肩工作,共同控制企业的物流和信息流,控制企业的资金流量和流向。

第五,企业内部控制关系也将发生明显变化,由命令与控制向集中与协调转变。在工业经济时代,企业内部等级非常明显,工作先按过程分解,然后通过命令和控制再将其进行连接,指令往往来自企业上层。在新经济时代,企业通过网络可以很方便地使内部人员之间及与外部人员之间平等、动态地进行协作和沟通。企业中每一个人都是网络中的知识贡献者,都可以成为企业控制网络上的决策点或节点,都可以尽可能地作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新的经济条件的变化,使企业内部控制的组织机构、控制方式、控制范围、控制程序、控制关系随之产生变化。为了适应新的经济条件的变化,原有的内部控制制度必须进行创新。笔者认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创新可从以下方面进行:

第一,建立新型的资金供给制度,最大限度地满足创新、管理创新和经营创新的需要。企业的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经营创新都需要大量风险投资基金的支持,而原有的资金供给制度难以满足企业创新活动的需要,企业资金供应渠道必须实现多元化,这就需要从制度上进行彻底更新。

第二,建立新型的成本、费用控制制度。在新条件下,不能沿用传统的成本、费用控制制度,那将限制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也不利于发挥各部门和个人的专业特长。新经济是建立在开发式、竞争性的市场上的,更加注重科技成果的创新和产业化。我们传统的成本、费用控制往往与科技创新、市场价值相脱节,单纯追求费用的节省和成本的降低。因而,成本、费用控制制度的创新显得非常重要。成本、费用控制制度要面向市场、面向未来,要做到产、学、研良性互动。政府应当制定一些规范性、指导性的成本、费用控制制度,具体如何操作,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加以运用。比如,在许多不成功的项目上投资,花费了大量的成本、费用,在传统经济下,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不允许的,而在新经济条件下,这完全是正常现象,不必大惊小怪。

第三,建立新型的投资控制制度。在新经济条件下,企业的投资控制不能按传统的办法进行,而应当更加关注投资风险,关注投资的最终价值的实现。投资控制应当更加民主化、法制化、化,更充分地发挥专家集体的智慧,更加关注对高科技、对人类生存环境有利项目的投资。在投资方案的评价方面除了要考虑传统的一些经济指标外,要更加注重价值与环境价值指标的评估,关注投资对员工价值的,关注投资对企业未来创新能力、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的影响,关注投资对企业员工精神风貌的影响。

内部控制创新范文第4篇

关键词:医院管理 会计内部控制 创新与思考

新时期的到来,国家加大对医疗卫生的投入力度,医院的医疗卫生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这样的情况下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弊端也越加明显,现有的内部控制制度难以适应现在医院发展的需要,医院管理人员更为关注医疗卫生服务,忽视了内部控制的重要,与此同时,医院会计从业者的综合素质不达标,医疗知识薄弱,专业素质低,这些都导致的了会计内部控制无法正常运行,对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产生了影响。

一、医院会计内部控制的现状分析

(一)医院会计内部缺乏完善的控制制度

新时期医院会计内部控制没有相对完善的制度支持,缺乏完善的控制制度直接影响了医院会计相关部门的正常工作。目前医院面临的问题主要是责任和权利不清导致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出现漏洞,进而对会计工作产生影响,管理不到位,工作难以正常开展。从现有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来看,制度过于形式化,没有严格的规范、章程。这样的制度直接影响了会计工作人员对内部控制工作的效率,降低了工作的积极性,最终结果就是内部控制没有实质性的内容。

(二)相关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低

相对于其他行业对会计的要求来说,医院的会计对内部控制人员的医疗知识与专业素质要求比较高。但是从实际工作情况来看,会计内部控制人员专业素质较低,对于常规的医疗知识了解较少,没有进行系统工作培训的意识,实际工作未达到规范要求。与此同时,内部控制工作中出现的失误现象,直接导致工作缺乏效力,影响了会计控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医院本身缺乏对会计内部控制的重视

对于一些医院来说,并没有意识到会计内部控制对医院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大部分医院更多的是注重自身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忽视了医院的内部财务管理。而医院监督与审计部门并没有把内部控制作为实施工作的有效方法,把内部控制抛开在会计工作之外,单纯的做到监督管理的工作范畴。所以说医院本身缺乏对会计内部控制的重视,难以实现控制机制的有效运行。

(四)医院会计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差

由于会计内部控制执行力差,执行不到位,导致会计核算中造假和信息失真问题的产生。会计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就是能够真正的贯彻执行。但是,大部分医院为了应对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工作而走形式化过场,这样就失去了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性的意义,缺乏有效性的工作,内部控制的工作难度增加。

二、新时期医院会计内部控制的创新途径

(一)改革传统管理理念,注重会计内部控制人员专业素质的培养

原有的管理理念已经难以适应医院的长远发展,所以做为医院的管理层需要更新管理观念,加快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确立。旧观念是重视医疗卫生服务,忽视内部管理。首先要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医院管理者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使相关执行者对内部控制有新的理解,可以通过宣传教育、适当的业务培训、提高相关知识水平等措施,提高相关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质,优秀的会计人员能够达到对内部控制工作的最优化。同时制定一套控制措施、方法,充分调动医院各个部门相关人员参与其中,达到共同实施、负责,互相监督、制约,同时能够互相连接的目的。以达到医院各阶层在面对风险时能够积极应对,最终达到医院在社会与经济效益的同步提高,实现双赢。

(二)明确划分各个部门的职能范围

对医院的各个职能部门进行明确的职责划分,同时达到不同部门、岗位以及相关工作人员之间能够相互制约,同时又能各自负责的目的。从横向上看,可以达到对权力平衡的制约,各个部门以职责明确、分工合理为前提,工作既可以相互制约又能够实现相对独立。医院的工作人员处理事务时是以正常的规定为标准,达到任务目标。

(三)对医院的财务管理系统进行完善,强化计算机系统的应用力度

医院的财务管理主要包括对药物、收费、后勤及财务管理几部分。随着电算化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普及,大大的提高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使会计信息的传递更加及时、完整。对药物管理采用计算机进行管理的方式,对药品的销售与库存情况能够清晰全面的反应,便于财务部与管理层了解,强化了药品管理系统;对于收费管理来说,涉及到门诊与住院两种费用,计算机的应用能够加快收费人员的工作效率,对各种收费项目输入电脑就可以自动弹出金额,患者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费用查阅,这样对患者来说更为人性化。也避免了收错费用的情况;加强计算机在后勤管理中的应用,便于业务收入与支出情况的全面详细了解。从电算化应用为医院带来的便捷来看,对财务管理系统的完善十分重要,医院通过计算机的使用能够强化财务管理,对数据、信息能够详细了解、具体分析,加快了财务管理现代化的发展速度。为了满足会计内部控制、财务部门二者之间的工作需求,完善财务管理系统,提高管理水平,离不开计算机系统的使用支持。

(四)强化审计职能

审计部门工作是否能顺利进行受到会计监督工作的影响,完善的会计制度为会计监督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支持,从而促进了审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夯实审计工作主要就是对强化审计工作的严肃性、权威性,突出了对审计工作重视的重要性。通过评价医院会计内部控制工作实施的情况,对制度上的漏洞进行了解,以此为基础进行制度的完善工作。改变审计工作的原有方式,进行改进创新,做到审计工作由先前转变为事前或事中这样的方式,通过创新真正发挥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有效性,促进医院的会计审计工作顺利进行。

(五)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完善

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是会计内部工作有效进行的前提,完善、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实现会计内部控制发挥更大效力。通过对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不断完善过程,加强对医院相关工作规范化的建设力度,落实责任机制,为会计内部控制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促进其工作的正常进行。同时把相关工作流程具体化,进行会计工作制度的检验,从而促进医院会计制度的具体化、完善化。会计制度要根据相关会计规范的规定和要求进行构建,明确医院各个岗位工作的要求、职责,为流程的制定提供依据。

三、结束语

为了实现医院的会计内部控制工作顺利进行,需要对相关的控制对策进行不断完善,为医院的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高效进展发挥巨大作用。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进行,极大程度上促进了医院的顺利经营、发展。医院在更新管理观念的同时,应该加快内部控制制度的确立,作为会计工作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加强医疗知识学习,为医院的财会工作的顺利进行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淑琴.浅析新医院会计制度[J].财经界,2011

内部控制创新范文第5篇

摘 要 通过对我国内部控制概念演变与发展的讨论,分析我国内控概念的创新,最后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内部控制概念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内部控制 概念 创新

一、我国内部控制的概念的演变与发展

内部控制定义在不同时间和空间所存在的差异,基于不同的发展时期,我国内部控制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

1.证监会2001年的《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中的定义:“证券公司内部控制包括内部控制机制和内部控制制度两个方面。”

2.财政部于2001年颁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对内部会计控制作出如下定义:“内部会计控制是指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

3.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和保监会于2008年6月联合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将内部控制定义为:“内部控制是企业董事会、证监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与效果,促使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在上述内部控制的定义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其一,内部控制是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相互交织的一个系统;其二,内部控制是为实现经营管理目标而建立和实施的一种动态过程;其三,内部控制目标的制定深受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影响。

二、我国内部控制体系的创新

我国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08)中所提出的内部控制概念是符合我国企业实际情况的,在与国际内部控制体系趋同的过程中,又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主要有以下几点创新:

(一)由制约观念到发展观念

我国的内部控制体系将内部控制提升到企业战略的高度,更加关注于企业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从一个企业发展来看,战略目标尤为重要,它是企业长期发展的根本方向,企业所有的活动都应该围绕着战略目标的实现而进行,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也不例外。我国内部控制体系在目标中体现了“战略目标”,相对于其他国家的内部控制概念,这是一个突破,使内部控制可以从战略高度关注企业的长远目标与可持续发展。

(二)由借鉴国际到自主创新

我国内部控制体系是在研究国际内部控制体系的基础上,拓展和改进内部会计控制标准,吸收国际尤其是美国内控标准的先进理念,形成一套既符合中国企业实际,又与国际控制标准趋同的公认内控标准体系。而且在制定过程中,虽由财政部牵头、六部委共同组成的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研究制定,但其在全面起草阶段深入各大城市的近30家上市公司、大型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和上海、深圳两家证券交易所,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进行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在随后的初审修改阶段,又邀请中石油、中石化、中航一集团和国际咨询公司的专家学者对起草的各项控制规范进行了初审把关,并根据专家意见进行了修改完善。

(三)由会计控制到综合控制

控制规范若仅仅停留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层面上,则风险的识别和评估还不够强。而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环境的变化,单纯依赖会计控制已难以应对企业面对的市场风险,会计控制必须向风险控制发展。所以我国的内部控制体系已由原来的会计控制转变为综合风险控制,建立全面的内部控制体系。

(四)由人为分割到一体化推进

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越来越重视对内部控制规范建设的研究,研究人员在理论的引进、完善和实务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纵观我国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不仅注重其操作性,指导性,而且更加注重各部门间的协调,统一认识,逐步形成了以公认内部控制标准为基础,特殊控制标准为补充,行业内控监管评价为保障的运作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模式。

三、我国内部控制概念的完善

我国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08)中所提出的内部控制概念充分汲取了各国的精华,考虑全面。但是,还存在着改进与发展的空间。

首先,在报告目标方面,摆脱仅局限于财务报告可靠性的误区,使报告目标为企业进行多维度的服务。其次,在合规目标方面,本文认为我们不仅仅需要遵守外部的法律法规,遵守内部的政策和规章制度同样重要。最后,内部控制目标层级关系的完善。虽然我国将内部控制提升到企业战略的高度,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其层级关系,应该进一步强调战略目标的地位。战略目标应是最高层次的,它可以从总体把握全局,其他几类目标都应当与战略目标协调一致,为战略目标服务。

参考文献:

[1]朱荣恩.内部控制的理论发展.上海会计管理.2000.

[2]阎达五,杨有红.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会计研究.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