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生生活费调查

大学生生活费调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生生活费调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生生活费调查

大学生生活费调查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大同大学;非体育专业;课外活动

前言

随着国家现代化建设,越来越需要高素质人才,而高素质人才的最基本素质是身体素质。因此,高校的体育课和课外活动就成为提高人才身体素质的重要手段。体育课的时间是有限的,课外活动作为体育课的延续,成为提高人才身体素质的主要途径。课外体育活动可以有效地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可以培养学生的个性,磨练他们的意志,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增进学生的社交能力等。通过对大同大学非体育专业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大同大学非体育专业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并提出相应对策,从而为本校非体育专业学生参加课外活动提供参考意见和指导。

1.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山西大同大学各学院分别抽取09,10,11级学生10名,共十个学院。

1.2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1.2.2 问卷调查法

1.2.3 数理统计法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非体育专业学生参加体育项目调查结果

2.1.1 非体育专业学生参与体育活动项目情况

参加篮球运动的有122人,居所有运动项目的第一位,其中男生有112人,占总人数的40.6%,位居男生参加的运动项目的第一位。参加乒乓球运动的人有116人,居所有运动项目的第二位,参加乒乓球男女比率相当。其中女生人数68人,位居女生参加项目的第一位。大同市经济发展迅速,场馆设施完善,体育氛围好,在大同大学体育馆举办过多次乒乓球联赛,所以大部分同学喜欢乒乓球。大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与我校的场地器材,气候,环境以及普及程度等因素有关联。大同大学非体育专业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项目呈多元化趋势,篮球、乒乓球、跑步等传统体育项目仍是学生喜欢的课外运动,与学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娱乐、锻炼意志的动机一致。男生一般选择刺激直接得到身心运动的体育项目,而女生多选择身心轻松,体现运动审美感、愉快娱乐的体育项目。

2.1.2 非体育专业学生参加课外活动时间范围

大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时间较为广泛,从早到晚上都有人进行活动。大多数学生集中在八点以前,中午十二点至下午两点,下午两点半至七点这三个时段。

周一至周五上下午都有体育课,场地基本上被占用。所以早八点至中午十二点,中午十二点至下午四点半这段时间运动的学生相对较少。早上锻炼的较多,仅次于下午活动时间。由于早上时间紧张,大部分同学在校园或者田径场跑跑步,锻炼身体。在下午4点半以后活动的人较多。主要是大部分学生今天的课已经结束,场地,器材等相对被占较少。中午十二点至两点运动的学生较多。经过调查,主要是1.场地选择使用较为方便,2.班级、学院、社团开展各种比赛,比如篮球、拔河等。3部分学生对体育锻炼兴趣浓厚。3晚七点到九点锻炼的人数女生居多,远高于男生,大部分进行跑步锻炼。4晚十点以后锻炼的人数很少,主要是因为宿舍楼门十一点会被关闭,供电供水系统也会被关闭。如果锻炼时间太晚就会就会影响洗簌,休息等。所以大部分同学不会选择十点以后锻炼。

2.1.3 非体育专业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频率

男生每周参加课外活动在5次以上的占7.0%,而女生占1.6%;每周4次的占11.2%,女生为8.6%,男生明显高于女生;女生每周不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占7.4%,而男生占5.5%;参加1-2次的占31.2%,男生占24.5%,女生明显高于男生。

由此表明,大同大学非体育专业男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次数是比较令人满意的,而女生则相对较差。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女生喜欢的项目的场地相对较少,影响了她们的积极性,最关键的是她们没有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还有一部分是因为他们生理上的原因。而男生们喜欢篮球、足球的人较多,学校的场地又多,这就使得他们愿意去参加课外活动。从表3还可以看出,09级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次数较其他年级明显不足,分析原因主要是因为09级学生把大部分时间用在备战研究生考试,公务员及外出实习上,没有时间参加体育锻炼。这就需要我们学校、学院、班级各个方面采取各种措施去改善这种情况,10级、11级情况虽然好点,但仍需继续努力。

2.1.4 非体育专业学生参加课外活动持续时间

非体育专业男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持续时间大部分集中在1.5-2.0小时,女生则集中在1.0-1.5小时,很显然女生每次参加课外活动的持续时间要比男生短。分析其原因,这主要是由于男生女生的生理特点及心理特点的原因造成的。因此在参加课外活动时要考虑女生心理、生理各方面的特点,与男生区别对待。

2.1.5 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不同动机分类比例

娱乐、健身、锻炼意志是非体育专业学生参加课外体育的主要动机。锻炼意志占比例最大,主要是近年来工作招聘、面试等普遍要求心理素质过硬的人才。他们通过体育锻炼的方式增强自身心理素质,磨练自身意志。说明他们已经基本形成重视自身良好品格的发展。还可以看出女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动机是娱乐健身,这也许与女生心理生理发展有关,注重美感。追求刺激与促进学习、增进交往所占比例略低,这说明非专业体育学生对体育的了解还有待于增强。

3.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大学生把课外体育锻炼列为清闲时间参加活动的主要内容,大同大学非专业体育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非常喜欢,但仍有小部分同学不太喜欢参加。

3.1.2大多数学生每周参加课外活动能维持在2-3次以上,每次1小时以上。但仍有一部分学生不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尤其是女生居多。

3.1.3娱乐、健身、增强意志,锻炼心理素质成为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主要动机。

3.1.4从项目选择上看,中国传统体育项目还是深受学生喜爱。男生一般选择刺激直接得到身心运动的体育项目,而女生多选择身心轻松,体现运动审美感、愉快娱乐的体育项目。

3.1.5大同大学非体育专业学生对课外活动组织形式主要赞成个人兴趣项目。

3.2 建议

3.2.1在开展课外体育活动项目上要尽量与学生的个人兴趣相一致。课外活动组织形式,内容丰富。鼓励团体、社团、多开展体育活动。鼓动学生积极参与。

3.2.2加大课外体育活动器材场地的投入,开放部分对非体育专业学生没有开放的场馆,保证学生正常完成课外体育活动。

3.2.3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在课外活动中获得乐趣,使课外活动变得丰富活跃。

3.2.4安排非体育专业专业学生的课程,使他们有充足合理的时间参加课外活动。

(作者单位:西安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参考文献:

[1] 王伟. 北京地区普挺高校大学生课外活动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4).

大学生生活费调查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民办高校 公办高校 消费观念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1 调查基本情况介绍

问卷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被调查者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级、出生地以及所属高校类别;第二部分主要被调查者的消费情况以及消费时考虑的主要因素,通过这些因素判断被调查者的消费状况和消费观,然后通过理财方式、理财目标来确定被调查大学生的理财能力。

调查主要是网络填写问卷和口头提问的方式,调查了燕郊地区的几所高校,民办高校主要是燕郊理工学院,公办高校有华北科技学院和防灾科技学院。

共发放600份问卷,有效回收问卷510份,回收例为85%。调查中,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的调查问卷各240份、270。男性192人,占37.6%,女性318人,占62.4%,有276名调查者来自农村,占总人数的55.3%,有234名调查者来自城市,占总人数的44.7%。来自民办高校和公办高校的调查问卷分别为240份和270份。分别占总调查人数的47%和53%。

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是大学生对待其可支配收入的态度以及对商品价值追求的取向,是指大学生在进行或准备进行消费活动时对消费对象、消费行为方式、消费过程、消费趋势的总体认识评价与价值判断。

2 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学生消费观调查

月生活费差异:民办高校学生月生活费在500元以下、500~800元之间、800~1000元、1000~1200元、1200~1500元、1500元以上几个区间段的比例分别为12%、25%、20%、25%、10%、8%。公办高校学生月生活费500元以下、500~800元之间、800~1000元、1000~1200元、1200~1500元、1500元以上几个区间段的比例分别为11%、51%、18%、11%、7%、2%。从以上数据对比明显看出民办高校的学生生活费消费区间比较分散,而公办高校的学生的生活费消费区间比较集中在较低的水平。在民办高校中,存在部分生活费500元以下的学生,然而同时也存在生活费在1500元以上的同学。但是,民办高校中500元以下的学生和1500元以上的比例分别是12%和8%,大于公办高校中的11%和2%。民办学院学生的生活费消费区间没有趋近于任何一个生活费消费区间,不同的是,在公办高校中,他们的学生比较集中在500~800的消费区间内,高消费和低消费的比例都低于民办高校的学生。由此可以看出,在大学生的消费状况中存在着严重的两级分化的现象,而这种现象在民办高校中更为明显。

生活费来源比较,86%的民办高校学生的生活费都是由父母寄送的,14%的民办高校的大学生的生活费来源是勤工俭学。在公办高校,71%的学生的生活费来自父母的寄送,29%的公办高校的大学生的生活费来源是勤工俭学。也就是说,民办高校的学生勤工助学的比例要低于公办高校。

购买商品时考虑因素比较,民办高校30%的学生在购买商品时会考虑商品的价格,50%的学生会考虑商品的实用性,8%的学生会考虑商品的品牌,2%的学生会随大流,另外还有10%的学生会选择其他方式。而在公办高校中相应比例是25%、61%、6%、8%。表明民办高校的学生相比其他普通高校的学生购买商品时更多考虑价格、品牌等因素,而考虑实用性的比例低于其他高校的学生。民办高校的学生在购买商品时考虑价格的因素更多,而公办高校的学生在购(下转第253页)(上接第246页)买商品时考虑实用性更多,由此可以得出,民办高校的学生更注重于价钱,有攀比的倾向;而公办高校学生更注重商品的实用性,消费较为理性。

理想生活费来源比较,民办高校中27%的学生理想的生活费来源是父母给予,37%的学生理想的生活费来源是勤工助学,36%的学生的理想生活费来源是奖学金。公办高校19%的学生理想生活费来源是父母给予,47%的学生理想的生活费来源是勤工助学,34%的学生的理想生活费来源是奖学金。公办高校学生选择勤工助学的人数比例远远高于民办高校。民办高校学生希望奖学金和父母给予是最理想的生活费来源的比例为63%,而公办高校的是53%,可见民办高校学生希望奖学金和父母给予的意愿要大于公办高校的学生,公办高校的学生更希望通过勤工助学的方式来作为理想生活费来源。相对而言,公办的高校学生对父母的依赖性小,经济自主性强。

消费状况比较,民办高校的学生“只要够花就行”的比例为30%,“能订出较细的消费计划”的为20%,“让每个月有盈余,可供自己支配”的50%。而公办高校的学生。“只要够花就行”的比例为33%,“能订出较细的消费计划”的为22%,“让每个月有盈余,可供自己支配”的43%。

理财能力比较,民办高校的学生“没有平常有记账或编制预算的习惯”的比例为54%,“有,但并没有认真地按预算执行”的为38%,“有,并且实际支出基本与预算一致”的8%。而公办高校的学生“没有平常有记账或编制预算的习惯”的比例为72%,“有,但并没有认真地按预算执行”的为17%,“有,并且实际支出基本与预算一致”的11%。

调查中发现,民办高校的学生会月生活费消费计划性更强,公办高校管理剩余生活费的能力比较差。调查中民办高校学生的月消费支出更合理,“让每个月有盈余,可供自己支配”的占50%以上,而公办高校学生“让每个月有盈余,可供自己支配”的比例在43%,明显低于民办高校的学生;在记账或编制预算的习惯方面,民办高校的学生有预算和计划性的比例更高,可见民办高校的学生消费更有计划性。从民办高校的学生与公办高校的学生在消费状况及平时的记账或编制预算的习惯方面的差异中可以看出民办高校的学生理财能力要强于公办高校学生的理财能力。

3 结论

大学生生活费调查范文第3篇

关键词:消费行为;消费结构;消费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这一群体也逐渐成为了当代社会重要的一部分,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股中坚力量,因此,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也会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风气的形成。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与消费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的是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然而当代大学生尚未踏入社会,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不十分成熟正确。为了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为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提供科学的消费建议,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本文以湖南工业大学的在校大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对当代大学生消费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当代大学生消费情况分析

(一)当代大学生生活费用支配

第一,大部分在校大学生的生活费用水平都处于中等水平。绝大多数的大学生每月生活费用水平都是在500元以上,生活费用在500元到2000元之间的同学有79.53%,基本能满足在校的基本生活需求。第二,来自农村和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用水平都会有差异。总体来说来自城市的大学生的每月生活费用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每月生活费用,而越是来自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的大学生的每月生活费用水平又高于来自小城市大学生的每月生活费用水平。第三,来自经济发达城市的大学生的每月的生活费用水平要平均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越是来自经济发达城市的大学生,其月平均生活费用水平越高。这种现象与经济发达地区每个家庭的收入水平差距有一定关系,而来自农村与小城市大学生的每月生活费用水平分布则主要集中在一个区间。

(二)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情况

第一,食物方面的支出所占比重是最高的。生活费在500元-1000元之间的大学生其食物方面支出比例95.12%为最高,而生活费在3000元以上的食物支出比例仅有65%为最低。这也体现了恩格尔系数的规律,总收入水平越高。食物支出的高比例有在校大学生叫外卖的现象比较普遍和请客吃饭的人际交往需要的两个因素影响。在校大学生校内校外的食物消费选择多样化,除三餐之外的零食水果副食品支出也占了半壁江山。①

第二,人情消费和通讯费用的不合理。在校大学生人情消费超重。在人情消费频率中有60.04%的大学生偶尔参加聚会,次数达到每月2-3次,44.41%的大学生每次消费50―100元,人情消费也就占到了所有生活费的20%―30%,占到了生活费很大的一部分。在该方面,大学生存在过度消费的现象。对电子通讯产品过度依赖。在整个消费结构中,49.26%的大学生每月花费50―100元用于电子通讯产品。随着电子科技的不断发展,在人们越来越离不开电子产品的同时,由电子产品衍生出来的附加费也越来越多,当电子通讯产品成为必需品,且花费越来越多时,可能会占据大学生更多原本应该用于学习的时间,造成时间的浪费,也增加了大学生生活的负担。

第三,无计划消费导致生活费无结余甚至超支。大多数大学生在生活费方面能够达到每月略有盈余,其比重占到44.91%。但也有小部分的大学生认为目前的生活费水平不能满足自己的基本需求,月生活费在3000元以上的大学生有45%的同学认为生活费不够花很拮据,而月生活费在500元以下的大学生认为目前生活费拮据的仅有16.67%。生活费每月在2000元以上的大学生,虽然有一

部分存在不计划,随意消费的现象但是能够做到剩余很多。但在不计划随意消

费的大学生中,有21.71%的人感觉自己的生活费不够花,感觉很拮据。对生活费的不合理规划,使得部分大学生在日常消费中无法满足自己的需求,没有余额的消费习惯也难以使大学生应付生活中个别时刻对资金的需求。因此,合理规划生活费,养成适当储蓄的消费模式对大学生来说也十分重要。

二、低消费水平同学的消费问题及引导措施

(一)低消费水平同学的消费问题

第一,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可知,部分贫困生生活费水平极低,基本全部花费在饮食方面,在其他消费方面基本无消费,消费形式呈现单一状态。第二,部分低等消费水平的学生也存在一些不合理的消费观念,依然存在追求高消费、炫耀消费、享乐主义和超前消费等不合理消费的行为。②第三,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已经初步显露出后现代性消费的特征,少部分大学生明显显示出后现代性消费特征,并且这种消费趋势还在不断蔓延。③

(二)针对低消费水平同学消费问题提出的引导措施

1.针对贫困学生,学校可以有计划的为他们提供勤工助学的岗位,完善学费绿色通道、助学贷款机制,设立奖助学金,甚至为特困学生减免学费。学校完善贫困生补助机制的同时也可以主动联系学校贫困生,让更多的贫困生参与到学校的补助活动中来。例如我校院学工办的相关执勤及资料整理、校档案管理办公室的档案整理及清洁工作、领导办公楼的清洁工作,都是招聘我校贫困生作为兼职人员完成的,这不仅给了贫困生接触领导及老师的机会,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贫困生的生活费问题。

2.建构大学生可持续消费模式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具备一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通过教育、宣传、法律、政策等手段内化大学生的适度、和谐的可持续消费观念、科学的理财观以及发展消费的理念。通过开设消费教育课程、丰富校园消费生活、开辟自立消费通道等手段引导大学生习得理性、合理的消费行为。

3.充分发挥大学各社团的作用,开展消费问题讨论会、消费知识竞赛或有奖问答、消费品鉴别和鉴赏、消费投诉等实践活动。积极宣传过度消费的弊端和合理消费的消费理念,增强大学生合理消费的意识和正确的理财观念。⑤

三、高消费水平学生的消费问题及引导措施

(一)高消费水平同学的消费问题

大学生群体虽然由于经济来源的限制,在校阶段的现实消费方式是理性的、有计划性的,但在他们心中所期望的仍然是一种消费主义的消费方式,而一旦时机成熟,这种对高消费的诉求就将导致他们理性消费的颠覆。第一,通讯设施的不断完善加强了人与人的联系,社会交际在解决日常问题与生活时呈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第二,随着经济的发展,拜金、享乐主义思想也不断感染着当代大学生,部分高消费水平的同学忽视家庭因素,花钱无度、在经济上毫无节制,在消费的过程中造成了很大程度上的金钱浪费。通过交叉分析表,我们发现高消费群体存在重生活饮食,轻学习的问题,这与他们学生的身份不符。

(二)针对中等消费水平同学消费问题提出的引导措施

1.学校可以通过每个学院设立大学生理财互助中心。首先,该中心可以定期对大学生的消费情况进行调查,对于有过度消费的同学和生活困难的同学分别进行沟通,建立校园小银行。希望自己克制消费的同学可以将自己认为的合理消费留下后,其余资金交由中心管理,中心将资金存于余额宝等理财工具,从而从实际上帮助想改变自己消费习惯但苦于自制力太差的同学。另一方面,该中心还可以通过提供勤工俭学的方式对于生活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帮助。学院设立大学生理财互助中心的同时,也应设立相应的监督机构,保障同学们的投入资金的安全。

2.学校可设立专门的理财教育课堂,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进行辅导和培训,让他们早日树立正确科学的理财观念。以湖南工业大学为例,学校安排了与理财和消费相关的讲座,旨在提倡勤俭节约,减少浪费的优良传统美德,从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广大师生的好评。

3.对追求时髦和赶潮流的学生,应给予高度重视。一方面,在学校给予重视的情况下,可设立班级消费劝导监督小组,根据具体详细情况,因人而异地去帮助同学。另一方面,学校要引导大学生向有利于学习和提高自己身心健康的方面进行投资。例如鼓励和支持学生会相关部门举办一些有利于开拓学生视眼和常识的百科知识竞赛以及模拟炒股知识大赛等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兴趣爱好,从而分散部分大学生追赶潮流和盲目消费的习惯。

四、针对大学生普遍消费问题的建议

(一)家庭应变“无私奉献”为“适度供给”

由于过分溺爱,有些大学生从小就养成了“唯我独尊”的自私与任性,自理能力低下,过分依赖他人。因此,家长要变“无私奉献”为“适度供给”,针对那些消费习惯不好、自控能力差的学生,家长可缩短发放生活费的期限,每个月定期向孩子打固定的生活费(特殊情况除外)。为了更好的培养孩子的消费理念,家长可以对孩子提出相应的建议和要求。(1)鼓励孩子在不耽误学习的基础上去寻找一些兼职工作,让孩子亲身体验挣钱的不易。(2)帮助孩子培养正确的兴趣爱好,加强体育锻炼,参加各项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减少玩网络游戏的行为。(3)加强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关注,减少对孩子物质的帮助,不断提高孩子自立自强的独立意识等都有助于增强孩子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的生存能力,并且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和理财观念。

(二)强化大学生自身的管理和监控

大学生的理财能力普遍较低。合理的消费习惯要经过较长时间才能形成,大学期间良好的消费习惯能够为将来打下良好的基础,对未来的生活产生好的影响。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大学生消费有以下问题:首先,作为成年人,虽然大学生还没有完全步入社会,但对于生活费完全依赖父母的大学生,应该树通过自己的能力获得生活费的思想。其次,生活费安排方面,许多大学生无法做到心理预期与实际相结合,导致大学生学习费用支出较少,将很大一部分资金用于人际消费和电子产品的支出。这一现象也使得大学生无法将资金合理的用于学习,过多的用于人际消费和电子消费不但分担了大学生学习时间,也给自身生活费的使用带来了许多困扰。

对此,大学生在日常消费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钱要花在刀刃上。作为学生,应该把钱花在必须花的地方,考虑所购物品的性价比和自己的承受能力。第二,学会记账和计划支出。掌握自己的收支情况,对今后的开支做出必要的修改,达到控制的目的。同时,也可以在计划消费的同时与记账相比较,发现自己消费过程中的问题。第三,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积极参加各种兼职。第四,针对部分大学生明知自己存在过度消费行为,却无法克制的行为。可通过学校的组织的财经讲座等培养自己的理财意识。参与讲座后,可以对参与讲座的同学进行后续跟踪,并提出具体的可行性消费建议、把合理消费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三)社会应引导健康文明的消费方式,帮助大学生理性消费。

1.联合社会消费权益保障机构、学校、校内商家建立一个与在校大学生消费权益密切相关的消费保障机构。2.社会媒体牢记自己的社会责任,负担起正确引导消费的责任。3.社会有关部门和高校要联手下大力气治理校园及周边消费环境,为大学生文明、健康的消费营造良好的氛围。

结论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而又普遍的社会群体,当代大学生是将来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他们是民族是希望与未来,树立大学生的合理消费观和培养科学的消费意识的目的是为了形成一个有利于社会与当代大学生发展的消费模式,一个健康的消费模式是正确的消费行为与合理的消费结构必备条件,有利于推动大学生这一消费市场的发展完善,与此同时也影响着社会未来经济的健康发展。我们应该以高校、家长、大学生自身、社会有关部门四位一体的模式来发挥力量与作用,针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地提出建设性意见,引导他们正确处理消费与金钱之间的关系,树立理性的消费生活观和科学的消费方式。

参考文献:

[1]李慧.大学生消费状况与经济状况调查[J].办公室业务,2015(3):20-26.

[2]辛振,杨峰.我国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1(25).

[3]陈莹.当代大学生消费的后现代视角透析[D].福州大学,2006.

大学生生活费调查范文第4篇

怎么没有任何导入问题的陈述?为何调查,目的和问题是什么?

对于刚刚步入大学的人来说,他们有着依照自己的消费偏好、消费习惯独立支配生活费的能力。由于不懂得如何理财,如何合理支配生活费往往陷入过度消费以至影响到正常生活的窘境。为了培养广大学生投资理财观念,树立正确消费观,结合他们实际生活状况对其理财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我们开展了本次调查研究。

我们采取问卷调查法,共发放调查问卷345份,主体调查对象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在校学生及部分研究生。

初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大学生除必要生活开支外,资金仍有较大结余,存在理财空间。

第二,冲动消费广泛存在于大学生之中,对理财的敏感性不强。

第三,大学生消费金额集中,结构成橄榄型。

第四,大学生消费主体依然为饮食日常方面,理性消费依然是主流。

调查统计显示:南航金城学院学生生活费普遍集中于1000~2000元之间,生活费刚好够用或略有结余者占84%,一半以上学生表示有自己的小金库,由此可见半数以上大学生手头较为宽松。分析消费去向发现,伙食与日常用品支出普遍占据65%~85%的比重,社交娱乐方面支以18%的平均水平位居第二。大学生对品牌认知度提高,对生活品质追求提高,这一部分也占据相当消费额。六成以上同学表示自己偶有冲动消费但并不会影响正常生活,少部分同学会由于冲动消费导致生活费入不敷出而向父母、同学求援或节衣缩食弥补漏洞。近半数的同学表示受奢侈攀比之风的裹挟、媒体宣传引诱时常有盲目消费、过度消费的行为,2.3%的同学曾通过各种渠道获得贷款但都及时还清。部分学生消费金额巨大,内部存在明显差异。

结果上来说:

第一,大学生理性消费为主流,理财为需求学习。

第二,大学生消费水平明显提高,消费数额和方式差异较大。

第三,“攒钱”品牌消费成主流。

二、大学生投资理财能力与渠道分析

(一)大学生理财意识薄弱,存在认知误区

在调查问卷中,认为自己理财能力较强的只占6.67%,理财方式则大量集中在银行储蓄和余额宝等理财app之中。有记账节流行为的有76人。对于理财的看法中,有些同学认为自己资金紧张无财可理,有些觉得众多理财平台风险性大,也有少部分学生认为投资理财会耗费大量的精力致使学习分。由此可以发现,大部分同学对于理财持相对激进的观念。学生们知道理财可以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但是理财包含很多方面,往小了说就是开源节流,理性消费。

(二)大学生理财能力不强,方式单一,倾向于学习成本较低的理财方式

通过分析该院学生生活费来源,仅有2.6%的同学通过投资渠道获得收入,具体的理财方式则局限于银行储蓄和余额宝生息,超过七成的大学生表示由于缺少相关知识,担忧投资风险等问题对股票投资望而生畏,在基金、债券投资方面浅尝辄止,反映出大学生投资理财能力比较薄弱。对于目前采用的投资理财方式,余额宝等应用app占了40.2%,银行卡储蓄在其次,占36.71%,记账节流占12.62%,而采用股票债券的则很少,仅10%左右,可见余额??等app是目前投资理财的主流方式,这是一股新兴势力,正一点点取代传统的银行卡储蓄等方式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互联网金融产品,股票,债卷等学学习成本高,鲜有人问津。

三、大学生投资理财现状及存在问题总结

经由以上分析发现,该院半数以上大学生有意愿且有一定资金基础进行投资理财。

一是大学生在财务上缺少独立性,行为模式没有转变,认为有需要可以找父母,家长也愿意为自己的孩子提供帮助,大学生也就没有要自己准备资金的必要,以家庭供给为主导、资金数量受限高因而对资金流动性有较高要求。

二是大学生普遍缺乏相关理财投资知识,在这一方面缺乏一定的专业教育,都是以非专业的广告、宣传等渠道得以了解,加之资金数量限制故而对理财产品稳健性有极强的偏好;传统的认为理财就是储蓄,储蓄就是存钱,对于何种储蓄没有概念,忽视了其他能够获得更多收益的途径。

三是由于理财观念薄弱,相关知识的欠缺,诸多理财方式对于大学生而言难以操作并且市场上针对大学生的投资理财极少,致使投资理财行为囿于储蓄生息。

四是该院仅有6.67%的同学自认为投资理财意识较强。大部分人则认为理财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很遥远的事,投资理财应该是父母做的,在理财意识、理财渠道方面,经管类学生对比其他专业并未体现出任何优势,学校整体投资理财氛围寡淡。

四、针对大学生投资理财现状的建议

(一)社会层面针对高校大学生的理财特征设计出多元化的理财产品满足他们不同层次的需求

提高理财氛围,出台一些优质的财经类节目并在在电视广播等媒体上提高财经类节目的占有率。提倡金融机构与学校合作推出对大学生具有针对性的理财产品。

(二)大学生自我突破层面

1.端正理财观念,理财目标。大学生炒股、买基金、买理财等方式进行投资,并不是为了“一夜暴富”。参与理财最主要的动机了解理财工具和“练手”,其次才是“提高个人生活水平”、“为下一步创业积累资金”等。

2.改善消费习惯,提高理财意识。大学生尝试自立,适当的尝试兼职活动对培养理财意识有积极作用,有利于激发上进心同时弥补钱不够花的尴尬,制定生活预算并抽空整理开支以掌握自己的资金去向,减少冲动消费,合理安排生活费

3.丰富投资理财知识,进行尝试性投资行为。仅仅记账节流的方式理财并不能实现财务的保值和增值,大学生的资金量虽比较有限,风险承受能力较弱,但还是可以尝试购买一些中低风险、起点低、高流动性、投资比较便捷的理财产品。了解一些高口碑的理财机构购买合适的理财产品,按照自己的风险偏好分散投资,摆正心态谨慎操作。

(三)学院层面,营造良好的投资理财氛围

大学生生活费调查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消费现状;消费观念

随着我国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职院校的不断壮大,高职院校学生作为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他们独特的消费方式、消费结构、消费心理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为引导高职院校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念,我们针对湖北省境内高职院校在校学生,进行这次问卷调查,希望通过了解他们的消费现状,找出高职院校学生在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并由此提出相应的建议。

1 调查情况说明

由于这次调查的对象是湖北省内高职院校在校学生,调查对象分布的区域比较广,我们采用网络问卷调查法和个别访谈法。本次调查共涉及湖北省内13个城市的高职院校,样本总数为1204份,其中有效问卷1000份。

2 高职院校学生的消费现状

2.1消费来源

在被调查的1000名学生中,有89%的学生月可支配的生活费总额在400-1200元之间,平均每月可支配的生活费总额为818.80元。生活费主要来源于家庭、勤工俭学收入及奖、助学金,其中平均每月来源于家庭的生活费有618.80元,占每月可支配的生活费总额的75%。

有34.4%的学生会通过勤工俭学补充生活费,平均每月约200元。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在校期间可获得奖、助学金,金额少,所占比例小。在对学生进行个别访谈中了解到,他们勤工俭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赚取零花钱、增加社会实践的经验,通常利用周末时间,所从事的工作大多属于促销性质,与所学专业基本无关,每次的收入在50元-80元。

2.2消费结构

学生平均每月的各项费用支出额为783.60元,费用开支主要用于衣食等基本生活、学习培训考证、休闲娱乐、人际交往等方面,其中,平均每月用于衣食方面基本生活开支额为456元,占费用支出总额的58%;平均每月用于学习培训考证的费用为142.50元,占费用支出总额的18%;平均每月用于休闲娱乐和人际交往的费用占费用支出总额的三分之一。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是上网、看电影等。

3 高职院校学生消费差异分析

3.1城镇与农村差异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来自于城镇和农村的学生,平均每月可支配的生活费总额分别为913.89元、780.33元,是样本平均水平的111%和95%;平均每月来源于家庭的生活费分别为686.11元、577.24元,是样本平均水平的110%和93%。

来自于城镇学生平均每月各项费用支出合计888.88元,高于样本平均水平13%;来自于农村学生平均每月各项费用支出合计741.01元,低于样本平均水平5%。

在勤工俭学的学生中,农村的学生占81%,城镇的学生占19%;在生活费不足时,有36.92%的城镇学生和19.49%的农村学生会选择向父母索要。

3.2武汉与其他地区差异

通过省会城市“武汉”与省域副中心城市“襄阳”高职院校大学生消费来源情况对比结果显示,武汉在校大学生取得的勤工俭学收入略高于襄阳在校大学生,主要是由于武汉等大城市勤工俭学机会多,待遇高。

通过两地高职院校大学生消费结构情况对比结果显示,武汉在校大学生平均每月各项费用支出合计859.04元,高于样本平均水平9%;襄阳地区在校大学生平均每月各项费用支出合计703.07元,低于样本平均水平10%,地区消费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在不同城市就读的学生每月的费用支出总额。

4 高职院校学生在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4.1消费存在的问题

4.1.1消费来源中对家庭依赖过重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生活费主要来源于家庭、勤工俭学收入及助学金,其中平均每月来源于家庭的生活费占每月可支配的生活费总额的50%以上。仅有33.4%的学生通过勤工俭学补充生活费。

4.1.2休闲娱乐比重高,方式单一

学生平均每月用于休闲娱乐和人际交往的费用占费用支出总额的三分之一,但其休闲娱乐的方式以静为主,网络休闲已经成为大多数学生的一种生活习惯,网上聊天,网络游戏,网上购物等等,渐渐成为大多数学生不可缺少的一项休闲娱乐方式。有的甚至沉溺于其中。在对男、女生休闲娱乐方式分析时,发现有33.04%的男生选择运动健身,仅有15.12%的女生选择这种休闲方式。

4.1.3理财意识薄弱

从学生记账习惯、是否制定消费计划与生活费结余情况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从不记账与不制定消费计划的学生生活费不够用的比例最高,分别达到49.73%和65.57%,可见,记账习惯与消费计划的制定对学生的生活费结余状况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在每月生活费有结余的36.7% 的学生中92.1%的学生选择留存备用,仅有2.45%的学生会用于投资理财。通过个别访谈,我们了解到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主要由于学生每月结余资金有限,理财知识欠缺等原因。

4.2几点建议

4.2.1增强独立意识,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念

现今的大学生要想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住脚,培养独立意识尤为重要,即要具备独立行动和理性思考的能力。在消费行为中,不要过度依赖家庭,可以通过协助老师做研究、做家教、到一些公司或企业兼职打工等勤工俭学方式减轻家庭负担,做到经济上的独立。

科学的消费观是指在正确人生价值观的指引下,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自觉运用科学知识进行合理消费,以实现消费者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一种消费态度和消费观念。当代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初步形成时期,学校可以通过课堂教育、名师讲座等形式使学生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消费行为的理论;充分利用校园网、广播电台、校报、宣传栏等传播媒介进行直观的消费教育,引导消费舆论、普及消费知识,正确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指导学生在消费中做到消费有计划,消费结构合理,消费方式健康。

4.2.2合理规划休闲方式

休闲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工作以外参加的一些自己感兴趣且能够放松身心的活动。什么时候应该休闲,怎样休闲,自己应该把握好“度”,参加休闲活动要在不影响正常的学习休息的情况下进行,不能因为休闲而“废寝忘食”,更不能因此荒废学业。在休闲方式的选择上,要量力而行,即不脱离家庭收入状况和父母的经济承受能力,可以在不增加开支的情况下,选择多种休闲娱乐方式,如参加社团活动、郊游等,这样既放松了身心又能够增强交际能力。

4.2.3加强理财教育,培养学生的财商

财商,是指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智力,即对钱财的理性认识与运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如英国就将“教孩子学会花钱”的消费教育列为中小学生必修课。

我们可以借鉴外国的理财教育理念,在学校开设理财方面的选修课,提高学生理财能力;家长应给学生参与家庭理财的机会,让其感觉到父母挣钱的艰辛和家庭开销的庞杂,培养学生理财意识。作为学生首先要树立财务规划的意识,可以从坚持记账和控制消费支出等入手,学会对钱的合理分配和使用;其次,通过对理财知识的学习,了解各类理财产品的特点,熟悉各种投资渠道,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模拟操作以积累经验;最后是根据自己特点,适当进行投资,一般选择金额起点低、风险小、变现能力强、收益稳定的的交易品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