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节能新技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建筑 给排水 节水 节能
1.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技术简述
短缺已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 GBIT50378-2006)于2006年3月1日开始实施,绿色建筑成为当前建设领域的热点,也是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其核心包括节水、节能、节地、节材及建筑智能化等。
对于高层建筑,为满足用水通常需要增压供水,因此节能与节水有着相当紧密的关系,特别是高层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中,除了保证用水点水量及水压要求外,还应特别考虑节水与节能。文中主要对高层建筑给排水节水节能问题进行相关探讨。
2.高层建筑的节水新技术及措施
通常认为节水就是少用水,其实这是个误区,节水的前提要满足人的基本生活需要,甚至高于原来的生活质量。目前常用的节水方案有两种,一是采用较好的设备来节约用水,二是增加水的来源(即重复利用水资源),三是采用水资源共享系统。
2.1 节水设备
2.1.1推广使用优质管材、阀门
由于镀锌钢管容易生锈,会造成水质污染,长时间闲置后再使用时会有锈水放出导致浪费。同时接头处如果锈蚀也会漏水渗水。如果采用新型管材就能很好的解决此类浪费问题。阀门也是建筑给排水中最常用的配件之一,其类型和质量的好坏也能影响用水的质量。
2.1.2推广使用节水型卫生器具和配水器具
一套好的设备能够对水资源的节约产生非常大的作用。例如,通常淋浴喷头每分钟喷水20多升,而节水型喷头则每分钟只需要9L水左右,节省了一半的水量。所以在选择节水型设备时,除了要考虑价格因素和使用对象外,还要考察其节水性能的优劣。大力推广使用节水型设备是建筑节水的—个重要方面。
2.1.3 加强水表管理
增加小区进户总水表的设置、提高水表计量的准确度、限制使用年限、发展IC卡水表和远传水表等管理措施。这些新措施,显而易见,水表的设置对水量的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增加小区进户总水表,通过与各户水表进行水量平衡分析,有利于查出漏水隐患。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水表计量的准确度,将更有利于水资源的管理。
2.1.4 真空节水技术
为了保证洁具及下水道的冲洗效果,可将真空技术运用于排水工程,用空气代替大部分水,依靠真空负压产生的高速气水混合物,将洁具内的污水、污物冲洗干净,达到节约用水、排走污浊空气的效果。真空泵在排水管道内产生的负压,将污水抽吸到收集容器内,再由污水泵将收集的污水排到市政下水道。在各类建筑中采用真空技术,平均节水超过40%。若在办公楼中使用,节水率可超过70%。
2.2 重复利用水资源
2.2.1开发第二水资源—一中水
中水来源于建筑生活排水,包括人们日常生活中排出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废水。生活废水包括冷却排水、沐浴排水、盟洗排水、洗衣排水及厨房排水等。中水指的是各种排水经过处理后,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可在生活、市政、环境等范围内杂用的非饮用水。
由于中水工程是影响到整个建筑的系统工程,在已建成建筑中改造比较困难。同时其初期投资较高,但是从长远看,在水资源越发缺乏的情况下,建设第二水资源—一中水势在必行。它是实现污水资源化、节约水资源的有力措施,是今后节约用水发展的必然方向。
2.2.2 雨水利用
雨水利用就是将雨水收集起来,经过一定的设施和药剂处理后,得到符合某种水质指标的水再利用的过程。类似于中水,处理后的雨水作为一种可以利用的水资源可以用于厕所冲洗、城市绿化、景观用水以及其他适应中水水质标准的用水。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展开了对雨水利用的研究,以节约水资源,减轻当地的用水和污水处理负担。
2.3 共享水资源
高层建筑消防用水量与生活用水量往往相差甚远,消防给水系统设计流量可能是生活给水系统设计流量的好多倍。由于消防贮水要求满足在火灾延续时段内消防的用水总量。因此,在消防水与生活贮水池合建的情况下,会由于消防贮水量远大于生活贮水量而致使生活供水在贮水池中停留时间过长,余氯量早已耗尽而造成水质的劣化。所以为保证水池中的水质符合卫生标准,应定期更换贮水池中的全部存水(包括消防贮水)。
3.高层建筑常用的节能新技术及措施
高层建筑节能可以分为设备节能、工艺节能两大类。
3.1 设备节能
3.1.1 合理选用变频水泵
在不设调节水箱的供水方式中应选用商效、节能的变速水泵。变速水泵的应用可避免传统供水系统中按供水最不利情况计算所引起的水量、电能的浪费问题,在各类资源紧缺的今天有着广阔的前景。同样,在热水供应系统中,随着水泵自控技术及各种监测仪表和新型感温材料的出现,循环水泵的运行也可采用变流量变扬程的自动控制系统,从而节省能耗。
3.1.2采用节能型热水器
太阳能热水器利用光热转换原理,把太阳光作为能量供其系统转化为热能,能够提供洗浴和采暖热水,辐射能量大、时间长、运行费用低、使用寿命长、无污染、无噪音、无危险,应用于热水供应系统中,不仅节能而且环保无污染。热泵热水器是新型节能环保热水装置。通过吸收空气中的热量,利用制冷剂温差吸热和压缩机做功,来制取500C以上的生活用热
水,提高了热效率,利用了可再生能源。
3.2 工艺节能
充分利用市政给水管网压力。充分考虑利用市政给水管网提供的水压,给高层建筑的低层部分供水。防止超压引起的供水能量损失。给水配件可能会由于长时间超压而容易产生水流泄漏和能源的浪费。设置减压节流装置,以达到节水节能的目的。完善热水供应循环系统。建筑热水循环系统的质量也逐渐变得越来越重要了。因此,新建建筑的集中热水供应系统在选择循环方式时需综合考虑节水效果与工程成本。控制热水系统冷热水压力平衡。同一个用水点冷热水供水压力如果不平衡,用户很难将水温调节到所需的合适温度,那么将会浪费大量的冷水和热水。设置热水干管或支管回水累统。由于供水管网较长,为保证用水点的水温,一些建筑的热水系统设置干管循环水系统,使用时仅需放掉支管部分冷水,即可得到所需水温,相对节约了用水,但于管循环的方式对于高层建筑来说,由于支管较多,浪费的水量及电能积累起来也是很大的。
4.总结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当中,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消耗。
再加上我国具有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基数,这样都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我国的能源供应压力。我们现在要做的不仅是在设计上采用节水、节能技术,更重要的是要使人们把淡水资源、能源当作一种珍惜资源,节制使用。实践证明采用新技术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而且可以节水、节能。可能短期内投资会有所增加,但是整个寿命周期的投资会是节省的,而且社会效益远大于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吴盛伟,李莲秀.现代住宅给排水设计初探【J】,基建优化.2003,(4).
[2]赵永成.变频调速水泵节能分析【J】.大连铁道学院学报,1995,16(2).
【关键词】建筑节能 新技术 意义
中图分类号: TE0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建筑节能的不断发展,不仅可以促进建筑新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且可以缓解能源资源的紧张局面,减轻大气污染的程度,有利于我国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发展。除此之外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舒适的建筑热环境日益成为人们生活的需要,建筑节能及其新技术的研究应用也成为提高建筑热环境的质量、满足建筑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关键环节,因此对建筑节能发展现状及其新技术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建筑节能的意义
1、开展建筑节能是改善大气环境的重要措施
我国建筑采暖能源以煤炭为主,约占采暖能源总量的75%。研究表明,每燃烧吨标准煤,将产生24千克CO2, 19.8千克SO2,406千克CO,4.2千克粉尘。其中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污染大气环境,危害人类生存环境。显然,开展建筑节能,可大幅度降低建筑能耗,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提高建筑节能效果,这将是改善大气环境的重要措施。
2、开展建筑节能有利于提高室内热舒适度
适宜的室内热环境,可使人体易于保持平衡,从而使人产生舒适感。节能建筑则可改善室内环境,做到冬暖夏凉。对符合节能要求的采暖居住建筑,屋顶保温能力约为一般非节能建筑的1.5-2.6倍,外墙的保温能力约为非节能建筑的2-3倍,窗户约为1.3-1.6倍。节能建筑的采暖能耗仅为非节能建筑的一半左右,且冬季室内温度可保持在18℃左右,并使围护结构内表面保持较高的温度,从而避免其结露、长霉,显著改善冬季室内热环境。由于节能建筑围护结构热绝缘系数较大,对夏季隔热也极为有利,室内热舒适度大为提高。
3、建筑节能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
建筑节能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但投入少,产出多。并只要选择适合当地条件的节能技术,其经济效益是可观的,可见,节能建筑在一次投资后,可在短期内回收,并能长期受益。
二、建筑节能技术定义
节能技术指减少对环境影响、减少能源资源浪费、提高能源开发利用率和效益的技术。节能技术包括单项节能改造技术,能源资源化开发利用技术与节能技术的系统集成,节能型的性能用能设备、生产工艺、节约能源提高用能效率的管理技术,以及可减少能源消耗的新材料开发应用技术等。
建筑节能指在建筑的设计、规划、建设(改建、扩建)、改造及使用中,实施建筑节能标准,采用节能型的设备、建筑技术、材料、工艺,提高取暖供热和保温隔热性能、空调制热制冷效率,加强建筑用能系统的运行管理,利用可再生能源,在确保建筑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同时,减少空调制热制冷、取暖供热、热水供应、照明的能耗。建筑节能技术是一种在建筑节能科学的基础上,以不影响人们感觉舒适度为前提的包含了建筑、施工、电器、建材、采暖、照明、热工、通风、空调、能源、环境、计算机应用管理、检测等多方面内容的综合性技术。
目前主要的建筑节能新技术
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
(1)屋面节能技术
屋面作为护结构的一部分, 可将屋面系统分为两大类:①传统正置屋面,即在保温层上铺防水层;②倒置式屋面,即把防水层设置在结构层之上、绝热保温层之下,还可兼作隔气层。倒置式屋面可以保护防水层,解决了屋面的渗漏问题,是屋面设计中优先采取的方法。屋面节能问题不仅与外界气候环境有关,还与建筑物的主体结构、构造有关。顶层房间耗热量较大,热环境条件差,从节能和改善热环境来看,都有必要加强屋顶的热工性能。目前采用以下几种屋面技术:①高效保温材料;②保温隔热通风屋顶;③屋面铺PIB 型预制板;④岩棉复合屋顶隔热保温板。
(2)门窗节能技术
外窗是节能建筑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据统计50%以上的建筑能耗是由外窗的不合理导致的。窗户作为建筑物护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要满足我们采光、通风、观景等日常需求外,还应该具备良好的保温、隔热、抗风以及气密性能。常见的外窗保温隔热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气凝胶技术
气凝胶具有低密度、高孔隙度特性,能有效抑制热传导,以此作为隔热涂料填充层,仅需少量添加即能有效降低涂料导热性能。近年来发展迅速与中空玻璃球、陶瓷隔热材搭配使用,更能增进隔热效果。此外,气凝胶折射率趋进1,对红外、可见光湮灭系数之比超过100。在保证建筑采光的前提下,可有效阻止环境红外热辐射,是一种理想透明隔热材料,在建筑节能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②低辐射low-e 镀膜应用
在玻璃表面镀上一些金属或者其氧化物的薄层可改变太阳光透过率,增加玻璃表面间的辐射换热热阻,从而提高保温性能。例如以银为基底的SnO2/Ag/SnO2 型镀层(厚度为40 nm/7 nm/40 nm),可见光透过率为0.86,太阳辐射透过率为0.73,长波发射率仅为0.08,特别适于寒冷地区冬季使用要求。而对于西向或东向窗户,可在近红外辐射低透过率的基础上,把可见光透过率降低到50%~ 60%, 从而达到降低太阳辐射透过率,减少太阳辐射的目的。
暖通空调节能新技术
(1)新风处理及空调系统的余热回收技术
新风负荷一般占建筑物总负荷的30 % ~ 40 %。变新风量所需的供冷量比固定的最小新风量所需的供冷量少20 %左右。新风量如果能够从最小新风量到全新风变化,在春秋季可节约近60%的能耗。通过全热式换热器将空调房间排风与新风进行热、湿交换,利用空调房间排风的降温除湿,可实现空调系统的余热回收。
(2)建筑热电冷联产技术
在热电联产基础上增加制冷设备, 形成热电冷联产系统。制冷设备主要是吸收式制冷机,其制冷所用热量由热电联产系统供热量提供。与直接使用天然气锅炉供热、天然气制然机制冷、发电厂供电相比,上述方式一次能源消耗可降低10%~30%,同时还减少了输电过程的线路损耗。
建筑新能源节能技术
(1)地源热泵技术
地源热泵技术是一种利用地下浅层地热资源的既可供热又可制冷的高效节能空调系统。地源热泵通过输入少量的高品位能源(如电能),实现低温位热能向高温位转移。地能分别在冬季作为热泵供暖的热能和夏季空调的冷源,即在冬季,把地能中的热量“取”出来,提高温度后,供给室内采暖;夏季,把室内的热量取出来,释放到底下去。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在我国还属于起步阶段,应用前景广阔。
(2)绿化建筑
将绿化引入建筑,一方面是出于节能的考虑,另一方面也是追求一种与自然接近的生活理念,在建筑中重塑自然,将清新的绿意带回人们身边。如在墙面种植爬山虎之类攀藤类植物,可遮挡阳光直射墙面,通过叶面蒸腾带走一部分热量,并通过光合作用转化能量。此外,如果在墙面设置构架、种植槽和喷灌系统,在绿化与墙面形成空气间层,则可强化绿化与墙面之间空气流动,有利于墙面散热。屋面绿化同样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效果, 并能为人们提供户外活动和交往的空间。
总结
建筑节能技术的节能潜力是巨大的,如果因地制宜地采用合适的建筑节能技术,就可以节省大量的能源,采取周密、有效的建筑节能技术措施可以降低2/3~3/4的建筑能耗。因此在建筑规划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在满足室内环境舒适、卫生、健康的条件下,采取合理有效的建筑节能技术,有利于实现建筑节能和环保共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刘金龙,李木子,史玉婷。 建筑节能对策的浅析[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34)
[2] 常燕,刘新胜。 浅谈建筑节能[J]. 大众科技. 2010(10)
[3] 李宪波,岳宏磊,刘进成。 严寒地区建筑节能方案[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12)
[4] 张家洪。 新形势下建筑节能途径研究[J]. 科协论坛(下半月). 2010(05)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 节水; 节能;新技术
中图分类号: S276 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社会的发展,能源资源危机已经蔓延全球,因此在当前社会的各个领域中,实行节能生产已经迫在眉睫。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各个领域中都涌现出了大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设备,从而为各个行业的节能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作为建筑领域中的给排水施工也不例外,随着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建筑给排水施工中也涌现出了各种先进的节水节能新技术,随着这些节水节能新技术在建筑给排水施工中应用,不仅提高了建筑的节水节能效率,而且确保了人们用水质量,并且还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当前的建筑给排水施工中,为了实现建筑给排水的节水节能,必须要大力推广应用新型节水设备,以及一些节能新技术,从而才能够实现建筑给排水的节水节能。因此,加大对建筑给排水节水节能新技术的研究力度不仅意义重大,而且迫在眉睫。
1、绿色建筑的概念及特点
1.1 绿色建筑的概念
绿色建筑也称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即物料生产、建筑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及拆除、回用过程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包括节能、节地、节水、节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以健康为主,适度舒适,实现“人、自然、建筑”三者和谐统一的建筑。
1.2 绿色建筑的特点
绿色建筑在设计与建造过程中,充分考虑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利用光能、风能等自然界中的能源,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的消耗以及对环境的污染。绿色建筑的室内布局十分合理,尽量减少使用合成材料,充分利用阳光,节省能源,为居住者创造一种接近自然的感觉。以人、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在利用天然条件和人工手段创造良好、健康的居住环境的同时,尽可能地控制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使用和破坏,充分体现向大自然的索取和回报之间的平衡。
2 加强给排水节能新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
2.1给水管道中的减压节流
减压节流的有效措施是控制给水系统配水点的出水压力,可以在配水点前安装节流孔板、减压阀等措施来避免部分供水点超压,为用户提供适宜的服务水龙头,使竖向分区的水压分布更加均匀,所以在高层建筑给水系统竖向分区后仍应注意减压节流的问题。
2.2 管网叠压技术的应用
常用的供水方式是市政自来水管网将市政水送入单体建筑的储水箱内,再通过变频水泵将储水箱内的水压力输送到建筑各用水点,市政自来水进入建筑时是有压的,也就是带着能量的,但进到水箱后,这部分能量会损失掉,压力变为零,因此水泵需要将水从压力为零重新增加到用户需要的工作压力,这个过程因存在中间环节的能量损失所以是不节能的。
管网叠压技术就是充分利用市政自来水的压力,取消储水箱,将水泵与市政管道对接,直接加压送到建筑内的市政水,这种供水方式利用了市政水的压力,从而降低了水泵的功率,节约了电能,水泵直接从市政管网抽水加压原来是被禁止的,因为它影响了市政供水的安全性,但随着一系列技术难题的解决,管网叠压技术近年来在国内各地得到广泛采用。
2.3 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应用
太阳能技术是绿色建筑的一个重要标志,太阳能热水系统又是太阳能技术在给排水技术领域应用的一个典型范例。传统的能量转化方式在浪费了不可再生能源的同时,也增加了碳排放,污染了环境,而太阳能的利用则避免了这些问题的出现,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基本原理就是在屋面或墙面放置太阳能集热器,通过吸收太阳辐射,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并加热水的系统 由于太阳能节能环保的特点,所以现在各地纷纷制订有关政策,鼓励新建住宅设置太阳能生活热水系统
2.4 加强新型管材的使用
供水管道过去大部分都使用的是镀锌钢管,但镀锌钢管现在也已经被建设部明令禁止。这是因为镀锌钢管长时间使用后,管壁上锌层内的金属铅会游离到水中,进入人体内形成沉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还有水中的溶解氧对金属管道有腐蚀作用,时间长了污染水质;另外,金属管道在生产工艺上必然会浪费金属、煤炭资源、增加碳排放、破坏环境。所以目前各种新型的无毒、耐腐蚀、可回收的绿色环保塑料管材已经被普遍应用到工程当中,并取得了良好的使用效果。
3 建筑给排水节能与功能、经济、运行管理的关系
3.1 节能与功能
建筑给排水节能应用技术是综合应用的工程技术。在追求节能的同时,需要满足建筑给排水设计的基本功能要求,不能顾此失彼,失去功能要求的节能是没有意义的。不要出现以节约能源和节约用水的名义做出一些既不节能、节水,也不环保的措施。问题解决的根本还在于节能价值观的调整,设计应该树立一种全面的系统价值观念。建筑给排水节能的关键是从系统的设计抓起。合理的系统设计需要既满足使用功能又满足节能要求。节能需要多种技术的综合应用,结合建筑的特点、地区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节能方式的组合。雨水收集与砂基渗水砖应用技术、生态污水处理系统与中水回用应用技术就是建筑给排水节能与功能处理得较好的方式之一。同时,也需对因节能引起设计功能变化的问题进行处理,如变频调速技术虽然节省了建筑所耗电能,但由此产生的高频谐波,会对内压较低的电器产生冲击损害,其节省能耗产生的经济效益可能还不足以弥补损失。
3.2 节能与经济
建筑给水排水的节能是需要经济的投入,特别是建设初期。节能应强调建筑整体的效益,根据功能目标、使用性能、经济效益达到预期的目的。节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经济问题也是需要考虑的,节能的经济性可以通过一定时期的运行来得到经济回报。对于工程项目中建筑给排水有明显节能效果的技术措施,应进行节能量、投资额和投资回收期进行必要的经济技术分析。设计在考虑技术、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应该充分考虑节能的先进性。
3.3 节能与运行管理
建筑给水排水的节能需要加强与运行管理相结合。节能不仅仅停留在设计阶段,用能系统的维护管理对节能有必不可少的作用。节能需要运行管理单位定期对建筑物用能系统进行维护、检修、监测、保养及更新置换,及时清除系统故障,保证用能系统处于节能状态运行。分级配置给水计量表具,保证项目投运后能源消耗量的统计和管理的需要。日常运行能耗的降低是给排水节能的重要部分之一。
建筑给水排水节能的途径是多样化的,建筑节能不仅仅在于建筑的外墙、采暖和空调、照明,给水排水的节能也是有一定的作用。虽然建筑给排水在节能总量上有一定的局限性,但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勿以善小而不为,推广建筑给水排水的节能不仅是可取的,而且也一定能为建筑的节能降耗做出贡献。
4结语:
在现代化社会发展中,节能环保意识已深入人心,人们逐渐将该意识引入到各个领域当中。建筑工程是人们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城市中能耗最大的工程,而给排水工程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基础工程。在给排水系统设计与安装过程中采用节水节能新技术与新设备,从而达到节能环保的效果,可以降低建筑工程的能耗,保护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 蔡宇仕. 建筑给排水设计节水措施的探讨[J]. 山西建筑. 2011(13)
[2] 陈建华. 浅谈建筑给排水节水节能新技术[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72(02):24-25.
从目前我国金属材料的发展现状来看,良好的发展使其在助推我国经济发展有一定积极意义。其中,金属行业中科学技术的发展、自然环境的变化等因素要求我国金属行业展现出更高的要求。但是金属行业经历长久的发展其中仍然因各种因素导致各种问题的出现,介于此,本文在分析金属热处理节能技术应用现状的基础上分析热处理节能新技术的积极意义,并阐述具体的应用方法,旨在为金属行业的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
金属材料;热处理节能新技术;运用
引言
借助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工业和制造业都得到了良好发展,但是因资源的消耗、对环境的不重视使得环境等问题越来越明显。为了弥补以往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为了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必须做出一定的改革。在金属制造业中,金属材料的热处理一直都是金属材料加工中的一项重要工艺,为了改善金属材料热工艺处理在环境、能耗的影响,需要推进金属材料热处理节能新技术的应用,在运用之前了解目前现状采取对应的升级改造策略才能够充分发挥出新技术的优势。
1.金属材料热处理节能技术的运用现状
1.1能耗问题
庞大的金属热处理企业数量,其中必定存在非常大的能源消耗问题,这与我国需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的不相符,因此金属热处理企业一定要加强对节能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目前我国金属热处理企业与国外的企业相比,其中还存在一定的差距[1]。这种差距的存在不仅仅体现在能耗方面,还体现在能源利用方面。
1.2水平问题
由于各种因素导致我国的金属热处理工艺与国外的相关工艺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其中的因素包含经济因素、科技因素,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因科技导致设备落后的问题。目前我国的金属热处理工艺的应用已经十分普遍[2],但是在一些小规模企业因设备落后,不仅产品质量一般,而且污染问题严重。
1.3人员问题
因人才的缺乏导致技术得不到升级。我国金属热处理节能新技术与发达国家的一个很大差距就是人才的缺乏。因人才的不足导致无法将科技转化成为生产力,特别是在小型企业[3],虽然有经验丰富的老工人,但是在学习新技术等方面有一定缺陷。
2.金属材料热处理节能新技术运用的积极意义
2.1提高能源利用率
通过将金属热处理节能新技术应用于企业的生产,在每个生产环节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更加充分的利用现有能源。本身金属材料热处理节能技术就是一个节能环保型的处理方法,通过新技术的利用不断改进生产工艺,从而促进整个生产过程的优化。另外,将金属材料热处理节能新技术应用其中对响应我国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4]。
2.2减少对环境污染
由于提高了能源利用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工业垃圾就少,从而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另外就是金属材料热处理节能新技术的应用污染物的产生会减少,在对能源有效利用的同时减少环境污染。
2.3提高企业竞争力
企业在使用金属材料热处理节能新技术的过程中,因减少了能源消耗、环境污染,因此企业有更多的人力、物力进行核心技术的研究,加强对企业的管理,这种相互促进的循环模式能够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金属材料热处理节能新技术的具体应用方法
3.1激光热处理技术
所谓的激光热处理技术,就是在金属的表面照射激光束,实现金属表面的合金化和硬化处理。借助激光束的高功率、高密度和穿透性的特点,改善金属表面的性质。具体的改变为:利用激光束的强穿透力使得金属表面快速达到临界熔点,从而导致金属表面发生变化,硬化之后,当加热的温度低于熔点时,金属表面会出现奥氏体化,这时立即进行急速自冷淬火,迅速提高金属表面的相变硬度,得到符合生产工艺的金属性能。通过激光束处理,金属的性质已经发生变化,不管是从强度、硬度还是整个性能方面{5},都得到一个较大的提升。这种处理方式有效解决了以往的传统工艺在处理特殊部位的金属处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例如深沟等。同时将激光热处理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结合,能够展现出更好的生产效率。
3.2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
通过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能够对生产以及热处理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精准控制,在保证每一个生产环节符合要求的基础上实现环保与节能的目的。这种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摆脱了以往的依靠人工经验进行操作的方式,依靠人工经验的操作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必定会出现人为导致的误差等问题,加上部分工艺要求的因素,不仅会影响到产品质量,还会浪费能源。通过将热处理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结合,这种必然的发展方式利用计算机模拟和智能技术,针对出现的问题分析解决,有效提高产品质量。
3.3化学热处理薄层渗透技术
这是目前热处理技术中应用范围最广泛的一种技术。由于对金属的热处理一定是在保证金属材料的性能上完成的。以往的热处理工艺中因技术的限制需要在金属材料的表层混入化学元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金属性能。而化学热处理薄层技术不仅能够提高能耗的利用率,具体表现在能够节约超过30%左右的电能,真正做好的低成本、高利用。对环境的污染也比较小,具有较高的发展价值。
3.4真空热处理技术
因传统工艺的受限,很多金属材料在热处理的过程中会出现氧化问题,一旦出现氧化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金属性能。为了解决氧化问题,采用真空热处理技术是一种比较可行的方法。利用真空热处理技术,在无氧的介质环境中进行热处理,这项技术的使用能够缩减其中大量的生产设备和生产时间,提高生产效率。该项技术是充入惰性气体,避免金属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6],同时借助对流的传热方式,使得热处理更加均匀。
3.5表面涂层硬化技术
在对金属热处理的过程中,往往需要使用到各种各样的设备与工具,通过在生产的过程中对一些需要使用到的设备工具进行涂层硬化,能够提高设备的使用年限,同时结合自动化生产处理,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3.6频率振动时效技术
频率振动时效技术是金属材料热处理过程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技术,这是因为金属材料在处理的过程中往往会存在变形的可能,影响到产品的质量。通过利用频率振动时效技术,利用不同频率的振动原理对金属材料热处理实现时效控制与处理,减少金属加热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降低能源的消耗和生产成本,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有一定帮助。
3.7离子渗氮和渗碳技术
所谓的离子渗氮和渗碳技术是在低压的容器中使得金属材料在辉光防电的作用下使用带电粒子对金属表面进行轰击,通过采用提高温度的方式让需要的原子进入到金属的表层,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控制金属材料的外形,还能够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具体表现在与传统工艺对比,烟雾和废气的排放明显减少。
3.8计算机CAD技术
目前CAD技术在金属材料热处理中的应用比较广泛。所谓的CAD技术就是通过借助计算机的模拟技术使用计算机模拟整个生产过程,将金属材料的热处理投放到计算机的程序中,让计算机自己去计算、分析。面对处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解决。在这项技术过程中还包含了喷洒冷却物,以及淬火剂的使用。在这项技术中加速了渗碳的速度,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少了废气的排放,真正实现了节能与环保。通过利用CAD技术提高了对余热的利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能耗。
4.结语
综合我国目前在金属材料热工艺方面的技术现状来看,虽然我国一直未停止相关科学技术的研发,但是实际上我国的技术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金属材料热处理节能新技术的出现是在我国强调与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基础上逐渐诞生的。企业在顺应时展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技术对生产的重要性,通过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进一步提高技术力量,同时通过武装人才提升企业竞争力,保证企业的积极发展。
参考文献:
[1]郑玲.金属材料热处理节能新技术的运用研究[J].机电信息,2013,36(06):89+91.
[2]苗高蕾.基于金属材料热处理节能新技术运用探究[J].门窗,2014,N96(12):202.
[3]门志远.我国金属材料热处理节能新技术与应用探析[J].电子制作,2015,No.27(02):241.
[4]赵永鹏.金属材料热处理节能新技术的运用研究[J].科技资讯,2015,39(04):58.
[5]李红波.关于金属材料热处理节能新技术的运用[J].科技与企业,2016,30(07):219+222.
关键词:建筑 智能化 节能 新技术
中图分类号:TU855 文献标识码:A
一、建筑节能和建筑智能化概述
我国是目前世界上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据统计,我国建筑能耗约占全国总能耗的28%,占到了我国商品能的20%~22%;而既有的430亿平方米建筑中,仅有4%采取了节能措施;按目前能耗增长速度推算,到2020年,建筑能耗将达到现在的3倍以上。如何高效利用能源,控制建筑运营过程中所消耗的能源,降低建筑的运营成本,最终达到绿色节能的标准,已成为广泛关注的问题。通过研究和实践表明,采用先进的智能控制技术和系统化能源管理技术可以实现建筑综合节能30%的目标,对于建筑节能意义重大。
智能建筑或建筑智能化是现代社会的标志之一,它包含了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及显示技术,为当代科技的集中体现和结晶。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采用当今现代化的高科技,并将这些科技交叉融合是智能化系统工程的重要特征。智能控制技术通过自控网络和设备对控制对象实行智能化的综合管理的技术,构成各个系统设备运行的指挥中枢 ,按需进行自主、有效地监控系统设备的运行与管理。建筑智能化不仅是运用新技术来提高建筑物的身份,建筑物的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已成为建筑智能化发展的首要前提和最重要的条件。
二、智能建筑节能新技术
1.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
利用无线传感器技术构建智能建筑网络具有得天独厚的技术优势和应用前景。结合智能建筑节能的特点和实际需求,运用切实可行的可靠数据传输协议,实现了智能建筑节能无线传感器网络信息的优先级传输,保证了节能系统的稳定、可靠、高效的运行。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信息感知主要是用温湿度、照度等传感器对实际物理环境进行感知,实现数据采集的功能。为保证智能建筑节能系统的高效运行,准确的信息采集显得尤为重要。采用的传感器包括红外、温湿度、照度、二氧化碳等传感器。
无线传感器网络具有易于部署、成本低等特点,已成为智能建筑节能领域不可或缺的技术之一。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对物理环境的感知,将环境信息数据通过自组织多跳的方式传送至服务器。一方面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通过先进算法对智能建筑的空调、灯光等设备进行控制;另一方面,服务器决策者可以通过主机控制器对某个设备直接控制。
2.楼宇照明节能新技术
在楼宇控制系统中,常用的控制策略是通过时间表的方式,不同时间触发照明的启停,这种方式实现了照明控制的自动化。
为完善的控制和取得更好的节能效果,目前已发展出成熟的智能照明技术,采用分布式的系统结构,布线方式为总线式,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和可靠性,而且易于扩展,有很高的灵活性。智能照明协调可以实现的主要功能为:启停控制、开关状态检测;室内外照度检测;调光控制;场景控制;人体感应控制;手动、遥控控制。典型的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节能效果如表1所示。
表1典型的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节能效果
3.门禁一卡通技术
传统的门禁系统属于安防的一个子系统,随着安防系统网络化技术的发展,视频监控、门禁和防盗报警功能已进一步融合,迈向高度集成化,体现了现代智能化节能管理的要求。
通过一卡通刷卡进行出入管理的同时,通过控制器实现对报警系统的撤防或布防。正常情况下,刷卡撤防只针对有权限的人员通过后自动实现撤销特定的防区:在人员离开房间时,通过刷卡加密码的方式,进行布防,同时联动关闭室内所有灯光、空调风机,以实现智能化节能管理。
另外一个重要的应用是一卡通和酒店客控系统融合。当客人离开房间时,客人顺手取走房门卡,节电开关延迟一定时间后自动断电,确保节能和安全。有的酒店还建立了重要客人数据库,客人登记时,客房空调自动开启,客人到达时,房间已达到该客人喜好的温湿度,在节能的同时,还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水平。
4.综合布线系统“全光网”技术。
综合布线系统是智能建筑重要的通用传输系统。光纤的原料主要是石英,在地球上约占总矿藏的14%,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且制造成本日益下降。光纤目前多被应用于网络主干,即垂直主干子系统和建筑群子系统的系统布线,随着光电转换设备、光纤端口价格下降,光纤在水平子系统中应用呈上升趋势。现代的第三方数据中心和智能建筑的综合布线正在向“全光网”靠拢。“全光网”具有节省资源、保护环境、高带宽、高可靠性和扩展性强的特点。
5.空调系统变风量技术。
据统计,我国建筑物的能耗在国家总能耗结构中占30%~40%的比重,暖通空调系统设备耗电量占建筑物总耗电量的50%~60%。提高空调系统节能效能,是建筑节能研究的重要课题和方向。
变风量空调系统(VAV),是一种新型节能效果显著地空调系统,是通过送入各房间的风量来适应负荷变化的系统。当室内空调负荷改变导致室内空气参数变化时,空调系统自动调节进入房间内的风量,将被调节区域的温、湿度参数调整到设定值。送风量的自动调节可以很好的降低风机动力消耗,降低空调系统运行能耗。
空调通风系统其它一些新技术如冷热源群控技术、Lonworks技术、通透以太网技术近年来得到很快的发展,为现代建筑降低能耗、提高舒适度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总结
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和发展适应了节约能源的宗旨和方向,智能建筑节能是建筑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本文在无线传感器、智能照明、变风量空调技术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关于智能建筑的节能新技术还有很多,本文就不再一一详细介绍。
职能部门还应加强智能建筑节能设计前期规划,规范相应的市场管理和技术管理,提高智能化系统的开通率和使用率,这对我国建筑节能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陆伟良,许作民,徐绍文,等.实用楼宇管理自动化控制工程[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2]江亿.我国建筑耗能状况及其有效的节能途径[J].暖通空调,2005,35(5):30-40.
[3]张少军.智慧建筑理论与工程实践[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