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食品添加剂论文

食品添加剂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食品添加剂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食品添加剂论文

食品添加剂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 食品添加剂课程 教学革新

食品添加剂是食品生产中最活跃、最具创造力的因素,是食品工业的灵魂。食品添加剂课程立足于应用,让学生掌握各类添加剂的性质及使用策略毕业论文,适当引入食品添加剂的最新研究成果,在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教学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食品科学技术和食品工业的飞速发展,许多新思维、新工艺、新技术、新手段不断出现,人们对食品的安全、营养、功能更加关注,这些都对食品添加剂的发展,以及食品专业学生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我结合教学实践,从以下三个方面对食品添加剂的课程教学做了研究与探索,提出了相关革新倡议。

1.教学内容的革新

随着高新技术在食品生产上的应用,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和用量在不断更新和增加。理论教学内容应有一定的稳定性,但 论文格式范文一成不变的,应随时代的变化做出相应调整,在此基础上对食品添加剂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环节进行革新。

理论教学上,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不断增加和完善理论教学内容。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的频发,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已经引起了广大消费者的关注,由于多起滥用、超范围、超剂量使用添加剂引起的食品安全事件,有些人谈"添"色变,对食品添加剂没有正确的认识。我在食品添加剂概述中增加了有关食品添加剂安全性方面的内容,补充了有关食品添加剂利弊的权衡不足,让学生对添加剂的安全性有上一个正确认识;并及时补充和更新食品添加剂的有关新标准,使学生强化法制观念,强化对标准的认识,强化职业道德,为日后从事食品行业打好基础。

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我结合食品加工工艺对各种食品添加剂介绍,如果冻加工过程中增稠剂和香精香料的使用,火腿肠加工过程中亚硝酸盐的使用,冰淇淋生产过程中增稠剂、乳化剂等的使用,等等,使枯燥的添加剂特性和作用的介绍形象起来,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添加剂的作用原理和正确的使用策略毕业论文。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开展对食品企业、食品市场进行调查研究。利用到食品企业实习的机会,向技术人员了解产品生产的工艺流程和技术要点,了解生产过程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情况,主要包括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种类、使用量、适用范围等。并针对调研结果组织讨论,讨论该添加剂的使用是否符合国家标准,作用是什么,为什么选择该种食品添加剂,使学生能将理论与实际有机联系起来。组织学生到当地的食品市场进行调查,通过查看标签,了解食品添加剂在众多食品中的应用,对添加剂的适用范围和使用量有具体的了解。通过企业调查和市场调查,学生走出课堂,接触到了实际,不仅增加了对本门课的感性认识及兴趣,而且提高了浅析硕士论文不足分能力,提高了综合素质。

2.教学策略毕业论文的革新

在食品添加剂课程内容不断调整的同时,相应的教学策略毕业论文和手段也要不断改善,这样才能满足新世纪对高素质食品专业人才的需要,才能推动论文范文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在教学革新过程中,我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

首先,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电化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讲授内容丰富,形式形象生动、直观易懂,对增强教学效果和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了积极作用。在教学中过程中播放电视、影像资料的短片,如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每周质量报告》,综合频道的《焦点访谈》等栏目中有众多的与食品添加剂有关的精彩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食品添加剂的理解。加大对网络资源的使用,要求学生对影视资料中提到的热点不足进行网络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加深对热点不足的了解,进行课堂讨论,学生学习热情高,教学效果很好。上网查资料不仅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而且是学生培养综合能力的一种手段。其次,由于食品添加剂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每一个内容都与应用息息相关。因此,采用案例教学可以强化基本知识的教学效果,也是推进学以致用、增进对食品添加剂直观印象的一种手段,还可以提高食品安全意识。案例教学法是以真实案例为引导的教学策略毕业论文,其核心是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即通过具体案例浅析硕士论文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与运用,丰富课堂内涵,激发教、学双方的活力和效率。

3.考查形式的革新

成绩考查是教学过程的 重要环节,运用得好,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习效果,达到教学要求。优化考核内容比例可加强对学生能力的考查。考查内容包括平时成绩、食品调查、课程论文、期终考试等。

结合考勤和课堂表现考查平时成绩。通过课堂提问、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等考查学生的平时表现,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

组织学生进行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使用的市场调查,并完成市场调查报告,增强学生对食品添加剂的认识,并锻炼学生发现不足和解决不足的能力,为撰写课程论准备,食品调查报告占总成绩的10%。

在讲授完食品添加剂理论后,我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点,撰写课程综述文章。通过撰写论文,学生不仅更加主动深入地学习和掌握了食品添加剂知识,还锻炼了查阅、阅读文献和写作的能力。课程论文的成绩占总成绩的30%。

本门课程在内容全部讲完之后进行期终考试,考试不是论文格式范文目的,而是一种手段,可以促使学生全面系统地进行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通过考试教师可以知道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借以改善教学策略毕业论文。期终考试的成绩占总成绩的40%。

总之,食品添加剂课程的教学革新与实践,大幅度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提高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起到了重要作用,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胡国华.食品添加剂应用基础[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 郝利平,夏延斌.食品添加剂[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

[3] 孙保国.食品添加[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食品添加剂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餐饮服务;食品添加剂;亚硝酸盐;危害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499-02

亚硝酸盐作为重要的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加工中发挥着多方面的作用,由于其安全性问题,如何降低亚硝酸盐在食品中的残留量一直是食品安全质量控制的重点项目之一。2012年5月28日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公告:从即日起禁止餐饮服务单位采购、贮存、使用食品添加剂亚硝酸盐。从此亚硝酸盐在餐饮服务经营过程中作为添加剂被全面禁止,专家和学者普遍称道,但笔者在从事具体的餐饮服务监督和日常管理工作过程中发现仍有部分被监督单位和相当一部分餐饮从业人员,甚至个别食品安全监督工作人员对亚硝酸盐危害缺乏认识,对这一举措没有引起重视和严格执行的自觉性。本文试图从正确认识亚硝酸盐的危害和餐饮服务使用亚硝酸盐的特点综合分析和论述禁止餐饮服务单位使用食品添加剂亚硝酸盐的必要性,以利人们对加强防范亚硝酸盐食物中毒措施,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1当前餐饮服务过程中食品添加剂的治理概况

从《食品安全法》实施以来,食品安全越来越被人们重视。2008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印发《餐饮消费环节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实施方案》以来,餐饮服务领域一直开展着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并逐年强化,在2011年全国召开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切实加强食品添加剂监管的通知》(〔2011〕20号)后,针对餐饮业的特点,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国食药监食[2011]188号》发文进一步要求地方各级监管部门要对提供火锅、自制饮料、自制调味料等服务的餐饮服务单位、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中央厨房使用食品添加剂情况实施重点监管,尤其要加大对小餐饮的巡查和抽检力度;并要认真核查餐饮服务单位落实食品采购索证索票和查验记录制度,以及食品添加剂“五专”(专人采购、专人保管、专人领用、专人登记、专柜保存)管理制度。通过了连续的整治,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据报道餐饮业使用食品添加剂总体情况不容乐观,还需要加强指导与监管及完善法规和建立餐饮业食品添加剂使用指南,更新检测技术[1]。在这几年的整治过程中,亚硝酸盐类食物中毒事件仍屡见不鲜。亚硝酸盐成为了一种化学性污染物,影响着人们的饮食和健康,引起专家、学者和百姓的关注。当前该专项整治工作仍将继续。

2正确认识亚硝酸盐食品添加剂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亚硝酸盐具有护色和防腐作用常被用作肉食品的添加剂,它是一种允许使用的无营养性的食品添加剂,只要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使用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根据我国现行《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1》规定,亚硝酸盐作为护色剂、防腐剂在肉类制品、肉类罐头等中的最大允许使用量均为0.15克/千克,而残留量略有差异:肉罐头类残留量不得超过50毫克/千克,西式火腿中的残留量不得超过70毫克/千克,其他大部分肉类食品(包括腌腊肉制品类,如咸肉、腊肉、板鸭、中式火腿、腊肠;酱卤肉制品;熏、烧、烤、油炸肉、肉灌肠、发酵肉制品等)中的残留量不得超过30毫克/千克。现实上餐饮服务单位的从业人员使用亚硝酸盐作为食品添加剂,加入量不容易把握,更难实现残留量的有效控制,造成了多年来我国亚硝酸盐食物中毒事件非常多见[2],其中餐饮单位滥用和误用亚硝酸盐是引起急性亚硝酸盐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有文献统计发现在我国亚硝酸盐引起的急性食品中毒是以误食亚硝酸盐为首位[3]。而人们滥用和误用亚硝酸盐似乎又与我国现行的GB2760――2011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有关,该标准将亚硝酸盐笼统地容许加入肉制品中。严格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控制硝酸盐、亚硝酸盐作为发色剂的使用范围、使用剂量及食品残留量,一直是食品卫生监督和食品安全监管的重点项目之一。但在餐饮服务单位由于个别从业人员缺乏相关知识,不了解亚硝酸盐对人体的危害,乱加、误加、使用不当或过量使用而危害人体健康的现象时有发生,因误食或使用过量而造成中毒的事例非常多和后果严重[4]。亚硝酸盐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的卫生标准从GB2760-1986;GB2760-1996;GB2760――2007;GB2760――2011使用了二十多年却一直未修改过。有人于2005年就做了关于修改的建议[5]。当前我国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相当重视,2012年卫生部针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就举行了四场新闻通气会;近期据中新网报道中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纲领性文件――《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划(2011――2015年)》的起草工作已经基本完成。笔者有理由相信相关的亚硝酸盐等一系列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将会作出相应的修订。

3从亚硝酸盐对人体的危害和中毒原因分析餐饮服务单位禁用的必要性

亚硝酸盐对人体的危害包括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

急性中毒原因多为使用不当和误食、掺杂、使假、投毒以及食用了含有大量亚硝酸盐的蔬菜,尤其是不新鲜的叶类蔬菜。

慢性中毒(包括癌变)原因多为饮用含硝酸盐或亚硝酸盐含量高的苦井水、蒸锅水和食用硝酸盐或亚硝酸盐含量较高的腌制肉制品、泡菜及变质的蔬菜。餐饮服务单位中引起急性中毒原因多为使用不当和误食,因其与食盐相似将亚硝酸盐误作食盐、面碱等食用和使用不当。如2008年全国开展食品添加剂整治以来引起的几起典型案例:2008年8月3日在深圳福田区景田北某超市一熟食档工作人员误将亚硝酸盐当味精加入快餐引起30人中毒;2009年5月6日,湖南石门发生因厨师误将亚硝酸盐作为食用盐烧烤板鸭,导致十多位品尝者食用后发生中毒反应;2010年10月8日,在四川海螺沟四景区广州旅行团游客食用当地酒店供餐引起亚硝酸盐中毒事件,造成包括酒店员工以及游客在内总共一百余人被送院治疗,并至一人死亡;2010年11月30日,上海闵行区某工厂发生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共有100名左右的工人被确诊为亚硝酸盐中毒事件;2011年4月21日,北京一名一岁半的女婴在吃了张继存卖的炸鸡块后身亡,死因鉴定为张继存在炸鸡中加多了亚硝酸盐,致人中毒。从这些案例分析看,餐饮服务使用亚硝酸盐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和风险,唯有禁止餐饮服务过程中禁用亚硝酸盐才能杜绝该类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4从食品安全预警信息看餐饮服务单位禁用亚硝酸盐的迫切性

为预防和控制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卫生部在2010年7月21日食品安全法实施以来的首个食品安全预警公告中,就食品中毒等进行预警,在预警中明确要求对熟食卤菜制售者应严格管理亚硝酸盐;该公告特别提醒,熟食卤菜制售单位应严格规范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和管理,设置专门场所保管亚硝酸盐,并严格标记和使用管理,防止误食误用。卫生部在2011年第21号关于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发生的预警公告中又将严防亚硝酸盐引发的食物中毒预警放在第一位,该公告进一步要求集体食堂和餐饮业要加强管理,严禁购买、使用工业用盐,防止误食亚硝酸盐。建筑工地要加强对工业用亚硝酸盐的管理,标识要醒目,要有专人管理,严禁与其他食物及原料混放。集体食堂和餐饮业要严格按照《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正确使用亚硝酸盐,严禁超量、超范围使用。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对用作食品添加剂的亚硝酸盐的生产、流通环节加强监管。但在这连续的预警公告过后仍有危害案件的发生,更好的防范举措也就只有在餐饮服务领域禁用了。

5从预防亚硝酸盐食物中毒关键控制点(HACCP)原理分析餐饮服务单位禁用亚硝酸盐的正确性

HACCP质量控制体系是科学、经济、实用的限定性不利因素预防性食品安全质量控制体系之一,就当前餐饮服务经营过程中使用食品添加剂亚硝酸盐的危害分析看,严禁餐饮服务单位购买、贮存、使用食品添加剂亚硝酸盐是预防亚硝酸盐食物中毒事件的关键控制点。就近年来关于亚硝酸盐危害分析的报道大多都与餐饮服务经营过程有关。如刘大星等[6]对2004――2008年国内化学性食物中毒文献分析发现化学性食物中毒的主要中毒因子中亚硝酸盐为首位,占了49.74%;张彩虹对珠海市餐饮业中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情况监测数据分析结果中各类添加剂指标总体检出率为72.22%,超过规定使用限量样品检出率为9.03%,超出使用范围样品检出率为32.64%,超标/超范围项目为合成色素、硝酸盐、铝、苯甲酸、甜蜜素[7]。据调查,目前在餐饮服务中使用食品添加剂现象很普遍,同时存在着使用添加剂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8]。当前已经确认了餐饮服务经营过程的中使用食品添加剂亚硝酸盐潜在的危害。针对这种危害采取的禁用措施是非常正确和必要的。

参考文献

[1]何玉芳,裘伟康,谢益,孙杰,俞文磊.餐饮业食品添加剂使用现状及监管对策的研究.《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0,20(05):1223-1225+1384.

[2]秦品章.食品添加剂硝酸盐、亚硝酸盐使用中存在的卫生问题探讨;中华预防医学会.《新世纪预防医学面临的挑战――中华预防医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02:P18.

[3]刘大星,唐功臣,刘廷秋.近十年我国亚硝酸盐食物中毒文献分析[J].实用医药杂志,2008,25(12):1508-1509.

[4]赵建春.亚硝酸盐食物中毒的预防综述[J].《科技信息》,2007,(07):50-51.

[5]秦品章.关于修改食品添加剂硝酸盐、亚硝酸盐使用卫生标准的若干建议.《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05,(07):150-151.

[6]刘大星,唐功臣,刘延秋.2004――2008年国内化学性食物中毒文献分析《实用医药杂志》,2010,27(03):254-256.

食品添加剂论文范文第3篇

一、食品原料采购索

1、采购员要求认真学习有关法律规定,熟悉并掌握食品原料采购索证要求。

2、采购食品(包括食品成品、原料及食品添加剂、食品容器和包装材料、食品用工具和设备)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供方索取产品的检验合格证和化验单,同时按照相关卫生标准进行核查。

3、所取的检验合格证明由采购员妥善保存,以备查验。

4、腐败变质、掺杂假货、发霉生虫、又还有毒、质量不新鲜的食品及原料以及无产地、无厂名、无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或标识不清、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不得采购。

5、无卫生许可证的食品生产经营者供应的食品不得采购。

6、采购乳制品、肉制品、水产制品、食用油、调味品、酒类饮料、冷食制品、食品添加剂以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应当索证的其它食品等,均应严格索证。生肉、禽类应当索取兽医部门的检疫合格证,进口食品及其原材料应索取口岸卫生监督部门出具的检疫合格证书

7、验收员在验收食品时,要检查验收所购食品油污检验合格证明,并做好记录。

二、餐饮业库房管理制度

1、食品及其原料不能和非食品及有害污渍共同存放。

2、各类食品及其原料应分类、分开摆放整齐。

3、各类食品及其原料要做到离地10厘米,离墙15厘米存放于货柜或货架上。

4、散装食品应盛装于容器内,加盖密封并张贴标识。

5、库房内应经常通风、防潮、防腐、保持室内干燥整洁。

6、库房门、窗防鼠设施经常检查,保证功能完好。

7、设人负责库房管理,并建立健全采购、验收、发放登记管理制度。

8、库房内食品及其原料应经常进行检查,以及发现和清理过期、变质食品及其原料。

三、食品储存制度

1、粮食仓库必须保持干燥,不漏雨、不渗水、要防鼠防霉,并严格控制库存量。

2、所购蔬菜必须当日食尽,不得隔日。蔬菜购回后必须在货架上摊摆,防止闷烂。

3、食品按照先进先出、生熟分开的原则分类贮存,并有明显标识。

4、鱼肉蛋禽类购入后,除当顿食用外,均要冰箱内存放,冰冻期不得超过三天。

5、油酱等调料品不得一次性购进太多,注意保质期限,在阴凉干燥处放置。每顿留样食品必须置于冰箱内24小时以上。

四、食品添加剂使用与管理制度

1、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必须符合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和卫生管理办法的规定,不符合卫生标准和卫生管理办法的食品添加剂不得使用。

2、购买食品添加剂必须索取卫生许可证复印件和产品检验合格证明,进口食品添加剂应索取口岸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出具的卫生证明。

3、食品添加剂使用必须符合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或卫生部公告名单规定的品种及其使用范围、使用量,不得随意扩大使用范围和使用量。

4、不得使用未经批准、受污染或变质以及超过保质期的食品添加剂。

5、不得以掩盖仪器腐败变质或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使用食品添加剂。

五、加工烹调岗位卫生责任制度

1、操作间工作人员应严格注意个人卫生,严格洗手消毒,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戴口罩和一次性手套。

2、认真检查食品质量,发现提供的食品可疑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立即撤换做出相应处理。

3、传递食品需用专用的食品工具,专用工具消毒后使用,定位存放。

4、操作前要打开紫外线灯进行紫外消毒30分钟,然后对配餐台进行消毒。

5、工作结束后,清理操作间卫生,配餐台无油渍、污渍、残渍,地面卫生清洁,紫外线消毒30分钟。

6、操作间按专用要求进行管理,要做到五专(专用房间、专人制作、专用工具容器,专用冷藏设施、专用洗手设施)。其他人员不可随意进出,传递食品从能够开合的食品输送窗进行

六、餐饮具洗涤消毒岗位卫生责任制度

1、设立独立的餐饮具洗刷消毒室或专用区域,消毒间内配备消毒、洗刷保洁设备。

2、洗刷消毒员必须熟练掌握洗刷消毒程序和消毒方法。严格安装“除残渣→碱水洗→清水冲→热力消→保洁”的顺序操作。药物消毒增加一道清水冲程序。

3、每餐收回的餐饮具、用具,立即进行清洗消毒,不隔餐隔夜。

4、清洗餐饮具、用具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和要求。餐具消毒前必须清洗干净,消毒后的餐饮具表面光洁、无油渍、无水渍、无异味、无泡沫、无不溶性附着物,及时放入保洁柜密闭保存备用。

5、盛放消毒餐具的保洁柜要有明显的标识,要经常擦洗消毒,已消毒和未消毒的餐饮具要分开存放。

七、从业人员健康体检与培训制度

1、餐馆从业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人员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

2、餐馆从业人员持有效健康合格证明才能上岗。

3、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及其它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4、凡检出患有以上“五病”者,要立即将其调离原岗位,禁忌症患者及时调离率100%。

5、凡从业人员手部有开放性、感染性伤口,必须调离工作岗位。

6、餐馆从业人员必须在接受食品卫生法律法规和食品卫生知识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餐饮工作。

7、认真制定培训计划,在卫生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定期组织管理人员、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卫生知识、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的培训以及卫生操作技能培训。

8、建立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档案,将培训时间、培训内容、考核结果记录归档,以备查验。

八、奖励与考核制度

1、奖励制度

1.1参加世界,国家,省等举办的烹饪大赛,成绩优异者.

1.2出版个人烹饪专著和在权威烹饪杂志发表作品及论文获奖者.

1.3忠于职守,全年出满勤,工作表现突出,受到宾客多次表扬者.

1.4为厨房生产和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议,被采纳后产生及大效益者.

1.5在厨房生产中及时消除较大事故隐患者.

1.6多次受到顾客表扬者.

1.7卫生工作一贯表现突出,为大家公认者.

1.8节约用料,综合利用成绩突出者.

2、惩罚制度

2.1违反厨房纪律,不听劝阻者.

2.2不服从分配,影响厨房生产者.

2.3工作粗心,引起顾客对厨房工作或菜肴质量进行投诉者.

2.4弄虚作假或搬弄是非,制造矛盾,影响同事间的工作关系者.

2.5不按操作规程生产,损坏厨房设备和用具者.

2.6不按操作规程生产,引起较大责任事故者.

2.7不按时清理原料,造成变质变味者.

九、餐厅卫生管理制度

1、餐厅服务员应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洗澡和理发、勤换衣服,服装整洁,化妆淡而大方。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工作期间不得戴戒指、手镯等饰物。

2、保持餐厅环境整洁。纱窗、纱门、纱罩、门帘、风幕、灭蝇灯等三防设施运转正常,鼠药及时回收。保证供用餐者使用的洗手设施运转正常。

3、做好台面调料、牙签、台布、餐巾、餐具等清洁卫生工作,及时更换破损的调料盒、台布、餐巾、餐具(必须经过清洗消毒)等。

4、摆台后或有顾客就餐时不得清扫地面,餐具摆台超过当次就餐时间尚未使用的应回收保洁。

5、端菜时手指不得接触食品,销售直接入口食品使用专用工具,分菜工具不接触客人餐具。

6、供顾客自取的调料,应当符合相应的食品卫生标准和要求。并做到及时更换,防止过期、霉变。

7、凉菜在专间内切配,现用现配,菜肴上桌距开餐时间不超过2小时。

8、当发现或被顾客告知所提供的食品确有感官性状异常或可疑变质时,应立即撤换该食品,并同时告知有关备餐人员。

食品添加剂论文范文第4篇

1935年6月出生于上海的陈君石,是我国著名诗人柳亚子的外孙。青少年时期,陈君石受外祖父和同样从事文化事业的父母熏陶,不仅拥有良好的文化教养,还养成了良好的个性、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即使后来,他并没有像他的外祖父那样成为著名的“一代诗圣”,但家庭中浓厚的文化气息,还是让陈君石受益无穷,最终成为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营养学和食品安全专家,取得多项突出科研成果。

陈君石于1956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公共卫生学系。此后,他一直从事营养学与食品毒理、食品安全等科技工作。作为一个科学家,陈君石不仅具有很高的科学素养和科学道德,还具有干实事的精神。他努力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政策、措施和实际行动,让中国老百姓真正享受到营养研究的好处。他更关心食品安全,曾多次提出加强国家食品安全控制措施的重要建议,为我国营养学和食品安全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硒与克山病研究的先驱,标志着中国在世界“硒”研究领域中的学术地位

20世纪70年代,陈君石作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克山病防治小分队(由临床医生、基础医学家、营养学家共同组成)的负责人之一,证明了硒缺乏是克山病的重要病因,而补充亚硒酸钠对预防和控制克山病的发生有明显效果。这一成果不但为阐明硒与克山病的病因关系和控制克山病发生提供了重要依据,而且成为国际上确认硒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的重要直接依据。同时,小分队还进一步论证了硒具有抗氧化、增强免疫力等重要功效。为此,国际无机化学家学会在1984年授予小分队国际“施瓦茨奖”。

此后,陈君石从事硒与癌症关系的动物实验和大型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硒缺乏与多种癌症高发有关的支持证据。国际上不少国家,包括美国和中国营养学会提出的人体适宜和安全硒摄入量都是以中国学者对硒的研究成果为依据的。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在硒研究领域里,陈君石所带领的中国科学家团队一直处于国际领先水平。陈君石本人也曾多次担任国际硒学术会议大会主席,标志着中国在世界“硒”研究领域中的学术地位。

开展规模庞大的“中国膳食、生活方式和疾病死亡率关系研究”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陈君石与美国康奈尔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合作,先后在我国14个省、69个县,开展近1万人的膳食和慢性病关系调查。首次调查涉及576个变量和十余万次相关分析,仅原始数据就有50多万个,为了解膳食与慢性病的关系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成果,硒和克山病及某些肿瘤的关系也再一次得到证实。这是我国当时规模最庞大的关于膳食、生活方式与疾病死亡率的流行病学研究。作为此项目一部分的吸烟与健康大规模病例对照研究采用了崭新设计思路,对中国人的吸烟危害进行深入分析,支持了到2025年,中国每年会有100万人死于吸烟的论述。

2005年,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陈君石与康奈尔大学和牛津大学合作开展的“中国膳食、生活方式和疾病死亡率关系研究”第二部专著,而它的第一部早在1990年就已出版。这些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学者高度评价,并获得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陈君石为第一作者)。

此外,陈君石还主持了茶叶防癌研究重点项目,人群干预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1990~2000年,在陈君石领导下,开展了3次中国总膳食研究,被世界卫生组织誉为发展中国家开展总膳食研究的“典范”。

1998年至今,陈君石和他带领的团队系统研究和推广铁强化酱油预防贫血,获300万美元国际基金。他们在贵州做了1万多人的现场干预实验,证明应用铁强化酱油,确实有控制人群铁缺乏和贫血的效果。现已有9个省、市、自治区正式启动铁强化酱油的推广应用工作。今后将会有1.29亿高危人群通过铁强化酱油的营养干预摆脱缺铁性贫血。

为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水平、建立安全检测防线孜孜不倦

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卫生部食品卫生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陈君石一直都觉得,我国食品安全存在很多问题,有技术问题,也有管理问题。2001年,他上书卫生部,陈述了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强调食品安全不仅影响消费者健康,还影响经济和贸易,还往往涉及政治。他给卫生部领导的“关于加强国家食品安全控制措施和体系”的建议,得到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的高度重视,最终科技部将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纳入“十五”攻关项目。

从2002年开始,由科技部牵头,卫生部、农业部、国家质检总局等部门合作进行“食品安全关键技术”重大科技专项研究,从检测、监测、控制和示范4个方面入手,为政府监管部门加强监管力度,减少和控制食品污染提供了关键技术手段。陈君石是该项目专家组组长。通过攻关,项目开发的技术可以有效检测农药、兽药残留、真菌、天然毒素和病源微生物,用一个样品1次就能检查150多种农药残留。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禽流感快速检测试剂盒,将过去21天才能完成的工作缩短到4个小时,结果非常牢靠。

此外,在国际食品法典活动中,陈君石带头捍卫我国利益,以充分的数据,挫败了欧洲国家制定酱油中氯丙醇限量标准的动议。同时,陈君石还开创了由我国牵头起草《国际食品标准》的先河,并为我国“入世”后,应对食品进出口的非关税壁垒措施做出重要贡献。目前,陈君石代表我国政府连续3年担任食品添加剂法典委员会主席,为推动食品添加剂的国际标准做出了重要贡献。

要建立从农田到餐桌的监管体系

继瘦肉精、染色馒头等非法添加事件之后,又出现染色花椒。对此事件,任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卫生部食品卫生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卫生部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主任陈君石称:安全的食品不是靠检测出来的,也不是靠监管出来的,而是靠生产出来的。

检测是监管工作的一部分,但不是万能的。比如现在公布的黑名单中有50多种非法添加物,以奶制品为例,不可能把每个项目都检测一遍。成本高,周期长,等50多个指标检测完,鲜奶还能供应吗?高昂的检测费用让消费者来买单吗?实际上,世界上也没有一个国家是这么做的。

国家标准中规定,食品添加剂加在什么食品中,加多少量,都有明确的规定。滥用食品添加剂一般是超范围使用或者超量使用,都是违法的。比如胭脂红是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但使用范围不包括花椒,用了就是违法。

陈君石称,人不是烧杯,放进去的东西一点点积累。人体有代谢功能,吃进添加剂后,只要不是量很大,自然会代谢排出体外,并不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像柠檬黄这类食品添加剂,毒性较低,只要不是吃很多,天天吃也不会影响健康。

食品添加剂如果按照国家规定使用,是不会有安全问题的。按照《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允许使用的添加剂分为23类,其中食品添加剂334种,食品用香料1850多种。美国的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数量比我们多,使用范围也比我们广。

各种食品中都可能存在有危害的化学物质,如果盯着一种食品吃的话,风险无形中就会大一些。所以陈君石建议老百姓应该食物多样化,合理搭配膳食既能达到均衡营养,又能化解安全风险。

那么目前我国食品安全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呢?

陈君石给出的答案是:最大的食品安全问题是由致病性微生物污染的食品,老百姓食用之后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如食物中毒。这是全世界第一号食品安全问题。现在大家普遍关心食品当中存在的化学性污染,像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甚至是食品添加剂,对真正第一号的食品安全问题反而比较忽视。

那么食品安全监管上政府下一步应该怎么做呢?

陈君石称还有不少工作,例如我国还没有形成从农田到餐桌整个食物链的监管体系,不同的生产环节间的监管存在漏洞。现在还是过于依赖终端产品的抽样、检验等等。

劳逸结合 合理饮食

作为我国营养学和食品安全界的泰斗,陈君石担负着众多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共发表学术论文120篇,编著9本,培养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多人。虽然工作十分繁忙,但陈君石特别注意劳逸结合。他的作息时间十分规律,除在外开会,每天早晨8时30分,他准时来到单位上班,晚上10时休息。他的亲戚、朋友、同事都知道,晚上9时以后,尽可能不要给他家里打电话。陈君石的夫人是他的大学同学,是口腔科的专家。两人结婚近50年,一直相敬如宾,感情甚笃,追求着目标高尚、和睦愉快的生活。

陈君石的饮食习惯十分合理。瘦瘦的陈君石并不想人们想象那样拒绝“美食”,在宴会上,除了通常的鱼、肉、蔬菜、水果外,女士、小姐们害怕的冰激凌和蛋糕,他也会一一品尝。只是,与别人不同的是,每一样东西,他都吃得很少,基本是“点到”。这与他一直以来倡导的“食物不仅需要合理搭配,还需要控制总量,强调有节制”,十分吻合。他重视身体运动,能够走路去,就绝不坐车。他认为,人人都需要吃动两平衡。

作为营养学和食品安全的著名专家,陈君石对待食品安全的自我保障也很有心得。他认为,食物要营养,也要讲究安全。为此,他提出了3点建议:

1. 食物多样化。通常,食品当中可能存在各种各样的危害或有害物质,假如一个人天天盯着一种食品吃,风险无形中会比较大;但如果不盯住一、两种食品,风险就会化解。因此,选择多种,既照顾了均衡营养,又能化解可能存在的不安全风险,何乐而不为。

食品添加剂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食品安全;标准制定;乳制品

中图分类号:F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07-105 -03

一、我国现行食品安全法规标准体系亟需完善

(一)我国近年来发生的乳制品食品安全事件

近年来,我国乳制品领域发生了许多食品安全问题。比如,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成为了压倒中国乳制品表面祥和繁荣假象的最后一根稻草,乳品问题逐一暴露在人们面前。很多食用三鹿奶粉的婴儿被发现患有肾结石,调查后发现三鹿奶粉中含有化工原料三聚氰胺,因此事入院的婴幼儿有10000余个,治愈出院的仅有1000多例,仅为患病人数的十分之一。随后,在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检测报告中, 蒙牛、圣元、光明等国内知名品牌均被揭底,存在三聚氰胺严重超标问题,抽检的175家企业66家已停产。这不仅是对我国商业信誉的一次重创,也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国际形象。

2013年11月,大陆民众所熟知的台湾味全、统一等品牌的鲜奶中检出残留抗生素,而此等残留用药不属于当地“动物用药残留标准”中容许的药品。

2014年台湾味全再次牵涉到“地沟油”事件,味全236家上游经销商、加工制造者以及937家下游生产商,共139项产品被卷入了问题油事件。味全旗下多种产品下架,被处以巨额罚款。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简爱华表示:“味全屡次出现问题油以及其他食品安全问题,表明企业一味追求经济利益,而忽略了对产品质量的严格管控,而食品安全事件最终会拖累味全自身,对其品牌以及业绩都会有所伤害。”①

(二)我国乳制品标准主要问题分析

乳制品行业一直陷于质量安全风波之中,而且食品安全的主体不仅仅有个体条件不佳的小企业、非法经营商,更是逐渐蔓延到全国性的大型乳制品企业。以上文提到的“三聚氰胺”事件为例,此案成为我国乳业发展的重大转折点,一方面重创了国内乳制品品牌,另一方面也暴露了对乳制品行业监管的漏洞,推进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改革。

(三)我国乳制品标准面临的挑战

上述事件直接引发了乳制品大量进口、奶剩等问题。这不仅对我国国内的乳制品行业带来一系列压力,还对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带来诸多挑战。

第一,我国乳制品标准和国外乳制品标准出入甚多。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中的限定有严格于国外之处,会导致国外的合格商品无法进口到我国;抑或是国外的标准更加严格细致,我国未对此做出规定或者即使有相关标准国内企业也难以达到此标准。

第二,各个国家对食品添加剂的限定和标准规定不一致。有的国家会在食品中加入添加剂以获得更好的口味与外观,而这种食品添加剂在进口国有可能是被禁止的,或者用量的限制较之出口国更为严格。以我国为例,“金箔”在2015年以前在我国一直是严禁添加的食品添加剂之一,但在日本、印度却允许添加。

二、我国乳制品标准无法满足我国需要

(一)我国国民对于乳制品品质(蛋白质、菌群种数等)的需求

我们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随机采样了三百多位群众,了解我国国民对乳制品的需求。我们通过对问卷结果的分析,大致得出下面两个关于我国国民对乳制品品质需求的结论。

首先,国民对于发酵乳、巴氏杀菌乳和调制乳更为关心。根据对受访者经常购买的乳制品的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中36%选择了调制乳,超过50%的受访者选择了巴氏杀菌乳,而选择发酵乳的人数则将近70%。而对于其他乳制品例如干酪、生乳等勾选的受访者相对较少。我们承认这样的调查结果跟我们的受访对象年龄普遍较为年轻有关,但还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我们大致可以从调查结果中看出,在国民的日常生活中,牛奶、酸奶以及各类果味乳制品占了较大的比例,购买奶粉的人数并没有我们起初预想的多,而且大部分购买奶粉的人为中年人,经过进一步调查得知他们多数为自己家中的婴幼儿、青少年或者老年人购买奶粉。

其次,国民对于乳制品中蛋白质、脂肪、微量元素等含量要求多。国民对于我国乳制品中可能会含有的一些有害物质并不了解或者关心度不够,仅仅是泛泛地认为没有食品添加剂的乳制品质量有保证。但事实上,正常的食品添加剂是十分必要也是十分重要的,在我国只有列入到《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名单中的产品才可以被称之为食品添加剂,除此之外均称为非法添加物。其二,国民还是会选择蛋白质和钙、纳等其他微量元素含量较高的的乳制品,来补充营养。但实际上,乳制品包装盒上面标注的相关营养元素的含量所述否准确真实我们并不知道,并且近年来对于乳制品中蛋白质含量测算方法也越来越多,一些测试方法并不能将真实的蛋白质含量测试出来,这就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食品安全隐患。

(二)国现有乳制品品质不能满足我国国民需求

首先,国民对我国乳制品安全缺乏信心。在调查问卷中,我们设置了“如果不考虑价格因素您最倾向于购买哪个国家的乳制品?”这一问题来了解国民对于我国乳制品和进口乳制品的态度。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中有63%的人偏向选择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乳制品,他们给出的理由是“奶源好”“质量有保证”“名气响”等。国民认为进口奶粉不管在包装上还是在品质上都明显优于国产奶粉。

其次,乳制品标准在我国国民中普及度不够。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有数量高达77%的受访者并不清楚我国现有的乳制品标准,22%的受访者只是听说过,清楚了解我国乳制品标准的仅有1人。甚至有调查者在不满意我国现有乳制品标准的理由中填写了“相关标准普及度不够,不清楚具体标准”。由此可见,乳制品标准在我国的普及度远远不够。试想消费者在不了解我国国家标准的情况下如何放心购买市场上良莠不齐的各类乳制品呢?所以,我们认为政府和相关组织应当大力宣传和普及乳制品标准,更好地听取和吸收大众的利益诉求和意见建议,来完善现有的乳制品安全生产监督体制机制,从而进一步推进乳制品标准的优化。

三、对我国乳制品标准中存在的问题的建议

(一)加大对乳制品卫生标准的研究力度,建设乳制品安全标准分级制度

第一,对于婴幼儿而言,奶粉的营养含量标准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婴儿的主要营养摄取来自于母乳和其他乳粉,但一些母亲由于乳汁不够或因身体等各种原因无法哺乳,乳粉占婴幼儿饮食结构的比例越来越大,所以乳粉的营养成分含量直接关系到婴儿的健康。我国近年来的食品安全问题中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影响巨大,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奶粉中三聚氰胺的超标导致了将近四万婴儿的健康受到威胁。所以婴幼儿的乳粉标准制定中对于一些对婴幼儿身体有害的微量元素和食品添加剂应该严格限定。

第二,对于青少年而言,由于他们正处于青春期的快速成长阶段,家长们通常会选择蛋白质和钙含量较高的乳制品给孩子们补充营养,帮助其骨骼增长。而对于老年人而言,子女通常也会为其选择钙含量较高的乳制品,预防骨质疏松等疾病。但由于该类产品目前尚无统一的国家或行业标准,都是由企业自行制订企业标准,产品质量相差悬殊。所以对于青少年和中老年乳制品标准的制定势在必行。我们认为,应当根据青少年人和老年人的特别需求,尤其是对乳制品中钙含量的需求,制定相关的国家统一标准。这样,消费者在购买相关乳制品时才能有所参考,更加放心。

第三,对于成年人而言,他们通常根据自身身体情况不同、需要补充的营养不同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乳制品。例如成人乳制品中通常会含有益生菌,从而促进酶解作用,使蛋白质、脂肪及糖分解,有利于消化吸收。经过市场调查,我们发现如今市场上流通的含有益生菌的乳制品种类繁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告2003年第3号――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益生菌菌种名单》中所列举的益生菌种类有:两岐双岐杆菌、婴儿双岐杆菌、长双岐杆菌、短双岐杆菌、青春双岐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干酪亚种、嗜热链球菌、罗伊氏乳杆菌。但我们难以从含有益生菌的乳制品包装上明确得知其含有的益生菌种类,这也是令人担心的一个方面。因此,我们认为,应当完善对益生菌等其他菌种的国家统一标准的制定。

此外,经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年龄在20~40岁之间的女性在选择发酵乳和乳粉时,通常会选择脂肪含量较低的产品,有些调查对象甚至明确表示会选择购买脱脂和零脂乳制品。但是问题在于,如今市场上流通的脱脂的乳制品样式各异,并没有统一的具体标准。并且,我们认为,由于低脂肪含量对特定人群可能会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对于零脂标准的认定是十分必要的。

(二)建立有效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

首先,要建立一个统管全局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如美国所建立的食品安全。在我国可以合并现有食品监管的相关部门,将商检、质检、卫生、工商、农业等执法部门承担的食品卫生监督管理部门合并,由统一部门对食品生产全过程进行监管。

其次,成立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充分发挥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独立、客观的优势,同时能够弥补政府监管的不足,提高执法效率。设立第三方检测机构有利于利用分散在各个省市的科学研究所的资源进行整合,提升乳制品检验工作的水平和专业化程度。使乳制品市场更加规范化,提升乳制品在国民心中的满意度。

(三)加快建立食品安全技术支持系统

建立食品安全技术支持系统有利于更好地为我国食品安全体系服务。不仅要提升我国乳制品安全检测的硬件设施,更要提升相关科技产能建设。我国应当借鉴发达国家成熟的食品检测技术,并完善我国目前的乳制品检测科技。应当在国内适当地方建立乳制品生产监测点,使监测点所收集的样本代表全国的平均水平。通过定期对乳制品生产厂家检测,以保证将各类不达标乳制品扼杀在摇篮里。

(四)建立危险性评估技术,推动诚信市场建设

政府要建立危险性评估技术以及推动市场诚信体系建立。我国加入WTO以后食品安全规范标准等要与国际接轨。在保护我国人民健康的前提下应制定相应对策。将我国乳制品卫生标准体系及其技术内容与国际组织标准及美国日本欧盟等主要国家的标准进行比较研究,通过风险分析提出与乳制品安全控制相关的风险分析指南,进一步完善我国乳制品标准体系,生产老百姓放心购买的乳制品,推动建立诚信市场。

参考文献:

[1]聂迎利,许怡然,王礞礞,陈慧萍.年终盘点:2014年中国乳业大事件回顾[J].中国乳业,2015.

[2]何丹.中国乳制品安全规制问题研究[J] .商界论坛,2014.

[3]陈杉.浅析乳制品安全法律规制的完善[J].饲料博览,2011.

[4]张子淇.乳制品监管中法律责任问题研究[J].硕士学位论文,2014.

[5]郑风田,胡文静.从多头监管到一个部门说话:我国食品安全 监管体制急待重塑[J].中国行政管理,2005,(12).

[6]郭斌.对食品安全立法及改革现行食品安全监管机制的思考[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5,(02).

[7]李海金.着力构建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J].中国食品药品监管, 2005,(12).

[8]潘文.我国食品安全成因与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04).

[9]吴睿鸫.食品安全标准何时告别“双轨制” [J].中国财经报,2009,(09).

[10]汤天曙,薛毅.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和对策[J].食品工业科技,2002,(02).

[11]杨辉.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制现状分析及对策[J].包装与食品机械,2007,(05).

[12]谢地,郭进伟.有效监管与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能力建设[J].光明日报,2004,(09).

[13]孙桂兰.浅析乳制品原料进口增长较快的原因及应对措施[J].赤峰学院学报,2015,(01).

[14]GB.10765-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婴儿配方食品[S].

[15]GB.10767-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较大婴儿、幼儿配方食品[S].

[16]李敏,易蓉,李荀,徐嘉亮.婴幼儿奶粉配料表的综合评价[J].国乳品工业,2015,(02).

作者简介:

李烨,辽宁省鞍山人,华东理工大学学生,研究方向:民商法; 顾恬羽,江苏省启东人,华东理工大学学生,研究方向:民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