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兰亭序字帖

兰亭序字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兰亭序字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兰亭序字帖范文第1篇

一、广揽门客,搜集法书名迹

贾似道并没有书迹传世,但据文献记载,有一题跋和七处题名。题跋为俞松藏清閟堂本《兰亭序》,题名见于清代梁诗正、张照撰《秘殿珠林》所载,贾氏曾在大仁寺、显庆寺小麦岭、龙井凤凰岭、龙泓洞、治平寺和天竺等处题名。有关其书迹的记载只此几处,然而对于贾氏书法水平的评价,史料中却没有留下只言片语,若除去因人论书的因素,可以推断其书法水平确实不高,否则当时那么多向贾似道献媚的人不会不惜笔墨对其“功绩”、府邸给以溢美之词却不约而同地对其书法水平优劣避而不谈。《清秘阁藏》把贾似道与苏轼、米芾、李公麟、米友仁、赵孟頫等著名鉴赏家置于一列,但其鉴赏水平未必这么高,正如《古今画鉴》所载:“贾似道擅国柄,留意收藏,当时趋附之徒,尽心搜访以献。今往往见其所有真伪参半,岂当时闻见不广,抑似道目力不高,一时附会致然耶?”可见,贾氏书法及赏鉴水平都很一般,但这却丝毫没有影响他成为一个成功的收藏家。这主要得益于其手下的几位门客,这些门客各有所长,各司其职。有精于辨验者,如廖莹中、谭玉等。廖莹中乃贾氏门客中地位最显者,不但政治上为其出谋划策,还刊书刻铭、辨验藏品优劣。贾似道所收古铜器、法书、名画、金玉珍宝俱付廖莹中辨验。周密《志雅堂杂钞》也记载廖莹中于咸淳间尝命善工者翻刻《淳化阁帖》十卷、《绛帖》二十卷、《小字帖》十卷、王槁所作《贾氏家庙记》、卢方春所作《秋壑记》《九歌》和陈去非、姜夔、任希夷、卢柳南四家遗墨十三卷。廖氏还曾于景定年间参校《定武兰亭序》旧刻诸本异同,择其字之尤精善者辑成一帖,命王用和刻之。谭玉亦是贾氏门客中卓有才华的一位,除了辨验书画古器,还与陈振、赵与柟等广收奇玩珍宝。听说余玠有一玉带殉葬,则发冢取之;刘震孙有玉钩桶而不献,辄罢去;人有珍异,求不能得则以事罪之。可见贾氏及其门客为得到奇珍异宝而不择手段。有擅长摹刻者,如王用和等,贾府所刻法书名迹皆由廖莹中辨验后由刻工王用和摹刻。他曾刻《定武兰亭》,凡三年乃成而丝发无遗,几乎可以和世传的《定武兰亭序》相乱,贾甚喜,赏之以勇爵金帛;贾似道还令刻工王用和摹拓从内府得到的钟繇《宣示表》和《玉枕兰亭》。

二、关于《悦生古迹记》

清代卞永誉说贾似道“家藏晋唐法书万轴”,不知其言出自何处,但是根据后人从贾氏门客编撰的《悦生随抄》中摘抄出的有关书画部分的《悦生古迹记》和《悦生别录》亦可想见其收藏之宏富。其中《悦生别录》最早见于张丑《清河书画舫》,记载书法作品四十二件,其中宋以前的就有三十五件,可见贾府家藏多件晋唐法书并非没有根据。而且这只是其中的“名声稍隐者”,至于名声显著者和《悦生古迹记》的著录现已散佚,但作为母本的《悦生随抄》一书明代永乐年间尚存世。笔者根据贾似道常用的鉴藏印如“贾似道印”、“似道”、“贾似道图书子孙永宝之”、“秋壑”、“秋壑图书”、“秋壑珍玩”、“悦生”葫芦印及“长”字朱文大印等,通过存世作品和散现于史料中的著录梳理出部分清单,辑录如下:

根据检索到的材料,发现贾氏收藏流传下来的几乎都是名家名迹。从带有印章的宋四家作品来看,黄庭坚书迹最多,或许贾氏所藏其他三家在流传过程中失佚而山谷书保存完好。通过考查宋四家书法在南宋的传播过程中的受重视程度,正如曹宝麟所言“南宋学苏者最众,学米者次之,学黄者更次之”,或许在其他人对苏、米心追手摹的热情下致使黄帖通过各种途径流入贾府。《悦生古迹记》的散佚,让我们备感惋惜,搜集到的二十几轴法帖还只是《悦生古迹记》中的九牛之一毛,只是凭借这些作品推想《悦生古迹记》的原貌莫过于盲人摸象,而史料所留下的蛛丝马迹给我们创造了无限遐想的空间。

兰亭序字帖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书法教学;目标达成

书法是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课之一,在教学任务和目的上存在几种不同的看法:一是认为大专的书法教学不是培养学生书法家或者书法学者,主要是为了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只要把字写端正、正确、清楚并有一定速度即可;二是认为不能把书法当作简单的写字教学,应该充分挖掘书法的美育功能,在提高学生精神品格和学识修养上担当重要角色。笔者认为,艺术设计专业的书法教学应该不能偏离高职院校的培养模式,即“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但在实际教学中艺术设计专业的书法教学应该有更高的要求,实用的目的是首要的,但不能仅仅定位在实用这一最浅层次,如果是这样,书法本身所具有的丰富内涵和功能都不会得到发挥。因而,正确的观点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注重实用和审美两者兼顾,培养具有较高的艺术专门人才。教学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达成上述目标。

一、制定完整的书法课程体系

艺术设计专业书法教育目标的实现,最主要的还是靠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又必须依靠教材,但至今为止,全国没有统编教材,只有美术学院书法专业有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当然,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书法教学不能照搬美院书法专业的课程设置,毕竟在时间上和学生接受能力上受到限制。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书法教学可以分成三大块:一是理论基础教学,包括书写技法理论(笔法、结构、章法)、书法史、书法流派和书法鉴赏;二是基本技能,包括书具选用、执笔、点画书写(起笔、运笔、收笔的动作要点)、结构布局、临摹技法等;三是书法创作教学。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可以从以下内容分步实施:文字的发展、工具的选择和使用、笔法(点画的书写)、偏旁部首及其写法,基本临摹方法(双钩、单钩、满摹)、选帖等;结体练习、准确临摹、对临;对临(主要是风格的掌握)、中国书法史、临帖展览;分析性临摹(强调对字的认识)、行书基本技法、书法流派介绍、篆刻学;意象临摹(对字的再认识)、脱帖临写、章法;书法创作、作品鉴赏,考核、总结。

二、优化课内外教学环节

第一,以楷书为主、行书为辅。无论是从哪个角度讲书法教学,都必须立足于楷书教学。坡说:“楷如立,行如走,草如跑。”坚持楷书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笔法的理解和运用,掌握字的结体布局。行书教学则有利于艺术性和实用性的有机统一。

第二,讲、练并重,临、摹并重,学、用并重。艺术设计专业的书法教学,既不同于一般的写字教学,也不是一般的技法训练,它应该是“讲、练并重,临、摹并重,学、用并重。”。“讲、练并重”是指不仅要让学生获取知识,还要让学生掌握训练的方法。只有学生的训练得法,才能把教师传授的技法转化为学生的技能。“临、摹并重”,是讲两种训练方法都要坚持,临摹,一为临、二为摹。临,是把字帖放在面前,将帖字的用笔、点画、笔意先进行读帖。摹,是用透明的纸蒙在字帖上进行描摹,或双钩、或单钩、或满摹。临和摹的主要目的是求“形似”,而后到“神似”,逐步达到“形神兼备”。“学、用并重”是讲要籽学过的东西运用到实际中来,学中用以巩固,用中学以提高。在四个并重中必须以练为主线、按照写字技能形成过程的规律来设置教学环节和程序。

第三,建立“五环教学模式”。在各个环节的教学中,应着力于整体上调控和处理教与学、讲与练、示范与模仿、知识与技能、练习与指导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形成师生双向互动、有机结合,使之有效地提高书法教学的整体效益。根据这个思想,课堂教学应逐步建立“五环教学模式”,即讲解新课一一精讲领悟――示范模仿――辅导自练――品评巩固。这种模式改变了过去单一的练字课模式,能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技能,又开发智力、培养兴趣和意志,真正起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作用。

第四,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与艺术实践有机结合。在教学中,既应强调普及,又要注重提高。首先,必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面向全体。其次,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参观展览、开展书写比赛、书法专题讲座等,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提高优秀学生的水平和层次,以点代面,促进整体水平的提高。再次,要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环节,给学生创造锻炼、提高的机会,在实践中找寻写好字的基本规律,不断提高书写水平。

三、构筑科学的训练方法

(一)以临摹为主线、分阶段实施书法教学

学习书法,必定要临摹,事实证明,临摹是学习书法的必由之路,也是行之有效的最佳方法。在书法教学中强调临摹,是对经典的消化和吸收。在学习书法的整个过程中,临摹要贯穿始终。在训练中要先摹后临,以王羲之《兰亭序》教学程序为例可以这样安排:第一阶段主要介绍王羲之生平,分析《兰亭序》风格、技法,时间安排为4课时。第二阶段强调以临为主,这是主要阶段,先进行准确临摹,逐步到分析临摹和意象临摹,时间安排为32课时。第三阶段进行《兰亭序》集字训练、实践运用(创作)、评价等,时间安排为8课时。

通过这种训练方法,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感知、认知、领晤等认识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书写技能。

(二)以创作为训练的最终目的

学习书法的最终目的是不仅要把字写好,而且还要学会怎样去创作。创作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它牵涉到审美、心理、观念等内容。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必须具备创作的素质。因此,在进行基本临摹后,就要要求学生进行临摹式创作,要求用四尺或四尺对开宣纸完全以临摹为技法依据,构成一副完整的作品格式。当然这不能定格为创作,只是要求学生对书法作品进行整体的认识。除此之外,还必须进行集字或创作训练(即以字帖的某些字为依据,将许多字收集在同一副作品中)、鉴赏式创作训练(即照搬书家作品,从形式、章法、用材等方面加以模仿)和专题性创作训练。

专题性创作训练是整个创作中难度最高的项目,在训练中可以规定内容、格式、书体和风格,也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但总的要求必须做到章法合理,格调一致。

四、规范考核标准

兰亭序字帖范文第3篇

[关键词]软笔 书法艺术 六步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3-023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艺术。书法艺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课程。对于小学生来说,书法艺术课程是一门基础课,而软笔书法的学习需要长期的练习。在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练习当中,我总结出了小学软笔书法艺术课堂的“六步教学法”。

一、画

软笔书法的学习要从一年级开始就让学生练习握笔的姿势以及坐姿。教师可放手让学生大胆画字,笔画的粗细、字体的正斜都不用管它。因为学生的识字量不大,握笔的力量也较弱,所以一年级只能让学生去熟悉毛笔的特点,感知软笔的灵动。每天练习的内容为基本笔画或比较简单的独体字,时间最少10分钟,不要画得太多,每节课多数时间要用在练习前的准备工作和练习后的整理过程上,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写字习惯。

二、摹

二年级开始就可以让学生摹写字帖了。摹写实际上就是我们传统的习字法――描红。因为描红的例字形象直观,简单易学,特别适合低年级学生的书法入门。描红所选字帖一般为楷书,如从颜真卿的《多宝塔》中选字。字帖中所举的例字要能够和低年级语文课本中所学汉字同步,体现识字教学与书法教学的一致性。描红前要求学生先读帖,看准笔形,记住笔路,可用手指作“书空”练习,对运笔的轻重、快慢、起止等做到心中有数后再提笔写字。写字时要一气呵成,不可写一笔看一笔。描红要求笔画基本正确即可,不必苛求绝对吻合,只要黑色笔画不过粗、过细,就算完成任务。熟能生巧,学生只要多练习就可以把描红练习中所体验到的“手感”,潜移默化地迁移成自己的书写能力。

三、临

摹写了一年,学生到三年级就可以临帖了。所谓临,就是看着字帖上的字,在练习本上照着样子写,边看边写,边写边看。先是看一笔写一笔,练的时间长了也可以看一字写一字。临帖不仅要求笔画写得像,字的结构大小也要像,做到形似;接着就是领会字的笔意;最后达到神似就算是临的最高境界了。临和摹是两种相辅相成的练习书法的方法,一般要临摹结合。临摹前要多读帖,仔细琢磨例字的点画形状,字体结构,章法布局,做到每一次动笔都有收获。小学生主要以临摹中国古代四大楷书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的作品为主。

四、背

四年级的学生要背字帖,争取做到不看帖也能把帖上的字原模原样写出来,力求形神皆备。背帖,就是要背熟所要学习的碑帖,可以背中临、练中背,可以通背通记,也可以分页背、分页记。记其内容,记其势态,记字的大小比例,记字与字,行与行的揖让关系等。这样就可以胸有成竹地写了此画,想到彼画,写完了上边的字便想到下边的字,为练习创造良好的条件。

五、赏

五年级的学生就可以欣赏一些名家作品了。中国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一颗明珠。汉字本身就是一种表意符号,把它用毛笔表现出来,就使得汉字的点画线条更具无限的表现力。好的书法作品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名家名作更不用说。如“颜筋柳骨”就是对书法家作品特点最简洁的评价。小学生的书法知识十分有限,但也应该多去欣赏一些书法名作,去感受书法的魅力、书法的美。书法欣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还是提高学生书写水平的前提条件。

六、创

六年级的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书法常识,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接下来就可以进行简单的创作了。初习创作,要心平气和,不能急,对作品质量的要求不宜太高。在自由创作的过程中,更要善于把握和使用基本功。书法创作需要有灵感,这种灵感实际上源于创作时的心态。在中国书法史上,《兰亭序》与《丧乱帖》同样出于王羲之之手,但其风格特征却迥然不同。前者秀逸流畅、遒丽圆融;后者酣畅雄健、奔放跌宕。而这种风格各异的书法,就是由于书法家当时的创作心态有别引起的。因此,只要我们保持良好的心态,饱满的热情,就能挥洒自如。

各年级的书法教学内容虽有侧重,但也不能生搬硬套,可以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灵活安排。如临摹,学生可从二年级开始到六年级毕业,甚至终生都每天练习,有好多书法家就做到了这一点。中高年级的教学内容可以进行适当调整或穿插,避免单一。

兰亭序字帖范文第4篇

书法家的区别,似乎没有那么多的分门别类,唯一可资判断者,就只是书体或字体。约略而言,就是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几种形态,其中草书又可细分为章草、今草、行草、隶草、狂草(大草)等。时至今日,最先出现及自成一体,由丞相李斯首创,让秦始皇下令用以“书同文”的小篆,大概因为笔法过于艰辛,如今反而少见人用了。笔者参观过多次书画展或书法展,罕见有篆体作品,可见小篆已不流行。篆体现时多见于图章雕刻,被称为篆刻。自始创小篆至今二千二百多年,篆体仍能留存至今,李斯泉下有知,堪可告慰。

倘若不谈政治,不谈官衔,只谈书法,历史上比李斯有名或至少齐名的书法家,可说大有人在。严格而言,李斯创造的是字体,而一些赫赫有名的书法大家创作的是书体,两者的差异不可不加注意。

有“书圣”之誉的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一改魏、晋书风,变质朴为妍丽,且诸体皆精,于历代书迹丛帖中流传的佳作颇多,其中尤以与谢安等人宴聚兰亭时所作《兰亭序》最为著名。王羲之以行书、草书闻名于世,《兰亭序》和被乾隆皇帝誉为“三希(同稀)”之一的《快雪时晴帖》,即以行书写就。《丧乱帖》是采用行草,《行穰帖》则用草书。

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和柳公权,素有“颜柳”之称,又有“颜筋柳骨”美誉。颜真9即善行书,人称“颜体”。柳公权工正楷,旧时为小学生书法的经典教材,笔者小时候也曾临摹过柳公权的字帖。“颜筋柳骨”,至今仍是学习中国书法的典范。

论书法,还不能不提及北宋皇帝宋徽宗赵佶。此君做皇帝伤权辱国,曾遭金兵俘虏,又搜括民财,横征暴敛,但在诗、书、画三方面却颇见成就。宋徽宗的书法世称“瘦金体”,其特点确然可以欧阳询所指的“铁划银钩”形容。隋末唐初的欧阳询,与颜真卿、柳公权及宋代赵孟俯,在书法史上并称“四大家”。欧阳询在《用笔论》中说:“徘徊俯仰,容与风流,刚则铁划,媚若银钩。”这也是成语“铁划银钩”的出处。武侠小说名家金庸(本名查良镛)在《倚天屠龙记》,描绘武当五侠张翠山以“梯云踪”轻功,用铁笔在山壁上书写“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倚天不出,谁与争锋?”也就是用“铁划银钩”四字形容。以这四字评价、称颂行楷书法达到登峰造极的高度,大抵是书法界以至文化界的共识。

在当代书法家之中,行楷作品能当得起“铁划银钩”四字的,蔡丽双是其中的姣姣者。蔡丽双的行楷,名之为“灵秀体”,笔者在认同其书法“铁划银钩”之余,还深感其“字字灵动,笔笔秀丽”,确乎是“灵秀”二字的贴切写照。蔡丽双的“灵秀体”,清雅和挺拔兼而有之,笔力万钧而又富含韵味。

假如稍作观察、对比,也不难发现“灵秀体”与“瘦金体”有近同又有差异。近同之处,两者均“铁划银钩”。差异之处,宋徽宗的“瘦金体”确然可使人体察到一个“瘦”字,虽令人有纤细之感,却仍表现出笔力刚劲;蔡丽双的“灵秀体”,既不“瘦”,亦不“胖”,可形容为“胖瘦适中、软硬适度”,在灵动中透出坚毅,在秀丽中洋溢柔媚,真正表达了蔡丽双行楷书法独有的特质。“瘦金体”和“灵秀体”,在书法艺术方面都是别创一格,自成一家,足以在书法史上成为吉光片羽,并留下书艺的历史地位。事实上,“瘦金体”的形象已经树立,“灵秀体”的形象亦已初步形成,例如在及海外一些国家,已知者甚众,不用太久,名满天下必无疑问。

笔者还注意到另一要点,那就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以及自甲骨文、金文、石鼓文(统称大篆)始的大约四千多年中国文字史,特别是由西东两晋起的书法艺术史上,女性书法家端的是少之又少。物以稀为贵,人亦以稀为贵。女性书法家难免被视作“珍稀动物”。笔者孤陋寡闻,实在不知道中国历史上究竟有多少位女性书法家。努力翻查资料的结果,得知东晋汝阴太守李矩之妻卫铄工书法,其各法皆能,正书尤为精妙,人称卫夫人。最值得一提的是,“书圣”王羲之曾是她的学生。卫夫人据说著有《笔阵图》,可惜已失传。

有鉴于史上女书法家之罕见,蔡丽双及其“灵秀体”的横空出世,更属难能可贵。近日在香港《文学报》(由著名诗人张诗剑总编)见到蔡丽双拱书赠驻港部队司令员张仕波中将的一幅对联,联曰:“仕察风云谙世事;波腾旭日亮乾坤。”其一划一竖,笔力道劲,如深山老林参天之木,其一点(例如“波”字三点水起首的一点)令人想起王羲之在其子王献之所书“大”字中加上一点成为“太”字的典故;其转折处,有刚直,有柔媚,笔者至为欣赏“云”字上半“雨”字右边那个转折,但见月弯似眉,如若行云流水,细细观摩,可有解烦忧、除郁闷之效。看官诸君有机会参观书法展或书画展时,对中国书法艺术之神妙,不妨静加思索体会,如佛家入定、道家闭关,必有得益。

兰亭序字帖范文第5篇

学书法,让你的字很好看。我学的是毛笔书法。它有许多规律、步骤,写起来比较复杂。“先逆锋,对,再顿笔,把笔提上去,向右行笔……回锋收笔…… 呀,横折的折部分,为什么鼓出一个包?快改正吧!”瞧!老师又在指导我怎样写字了。但繁琐的步骤并没有使我失去兴趣。我觉得古人写字有特色:他们写字端正,笔画变化多端,时而长,时而短;时而弯,时而直;时而方,时而圆;时而粗,时而细;时而断,时而连……

我爱书法!

书法能改变人的性格,进而影响人的一生。它造就三思而后行的风格,使人做事不再风风火火,不考虑后果。比如,我写毛笔字,只要笔画的位置偏离一点点,一个字就写坏了。哪怕是几毫米,也同样如此啊!我写“杭”字的时候,“木”字旁中的点向右偏离了几毫米,它就和右边的撇粘起来了!学习书法,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做事不能急躁,要沉稳;不能草草了事,要做到深思熟虑。否则,结果就会很糟。

我爱书法!

书法还可以丰富人们的知识。毕竟,在学书法时,要写作品,而写作品就要阅读古文,背下它,才能在没有字帖的情况下写出来。这样,诸多古文,如《兰亭序》《三峡》《卜算子·咏梅》……皆于无意之间熟读成诵,无须刻意追求背得熟。这样一来,自己掌握的知识不就多了吗?文化水平不就提高了吗?我还常常背给爸爸妈妈听呢!“《卜算子·咏梅》是这样写的: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你听,我又在背诵了。每到这时,爸爸妈妈都连连点头。这个动作,包含着对我的惊讶、赞赏与期望。这都是学书法的功劳啊!

我爱书法!

学书法不仅让人学会写一手好字,还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又能让人不知不觉地学习知识!不得不提的是,学习书法,确实为我的生活增色不少:今年5月中旬,我参加了“党啊,亲爱的妈妈”少儿书画大赛。我写的作品不下几十幅。我的辅导老师帮我挑选了最好的作品参赛。终于,我在比赛当中获得了优秀奖。当我拿到奖状时,我是多么高兴啊!我感慨万千:这张奖状来之不易,是我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不厌其烦地刻苦练习的结果,是对爸爸妈妈长期接送和陪护的回报……

学书法益处多多,何乐而不为呢?

我爱书法……

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城关小学608班 丁宇

相关期刊更多

文艺生活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湖南省文化厅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长春市教育局

文化学刊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辽宁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