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宏观环境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宏观环境分析的作用
1.1通过宏观环境分析,可以提高企业的适应性。外部环境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企业不能离开环境而独立生存。企业只有在充分认识和了解自己的存在环境后,才能变不适应为适应,变被动的适应为主动的适应,积极地利用环境甚至在某些程度上影响和引导环境,发挥出自身的能动作用。一个企业的成功与否,关键就在于它是否能够准确地认识、预测和把握外部环境的变化趋势,使自己适应这种复杂多变的环境。
1.2通过宏观环境分析,可以发现经营机会。由于科学技术成果的不断产生和应用,产品更新换代日益频纪.市场瞬息万变。企业要健康有力地发展,就要对环境进行周密的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各种信息,把握市场需求新动向,适时采取措施,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以求同社会发展和需要协调一致。
1.3通过宏观环境分析,还可以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的精神及内容,了解国内外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和趋势,从中发现并利用可能利用的机会,制订出明智的战略。宏观环境包括人口、经济、政治、法律、技术、自然等方面,任何一个企业及其微观环境,都在宏观环境力量的影响和控制之下。所以,企业要实现其目标,就必须分析宏观环境的变化趋势,及其可能给企业带来的机会和威胁。
2、宏观环境分析的内容
2.1人口环境
市场是由人组成的,人口环境应是市场营销人员研究的首要因素。人口的数量、地理分布、密度、流动趋势、年龄、出生率、结婚率、死亡率等都应是企业在做营销规划时必须考虑的问题。
2.2经济环境
市场的基本要素之一是购买力,而总的购买力是与收入水平、价格、储蓄和信贷等因素密切相关的。
(1)实际收入水平。随着经济的发展,工资指数逐年递增,但通货膨胀有时却会带来实际收入水平的下降,从而造成购买力的相对不足给企业的营销带来影响。
(2)储蓄状况。消费者的收入储蓄是一种潜在的购买力。储蓄的形式包括银行存款、购买公债、股票和不动产等,这些都可以随时转化为现实的购买力。在正常的情况下.银行储蓄与国民收入成正比,但当通货膨胀、物价上涨时,消费者会将储蓄变成现金,争购保值品o
(3)消费者的支出模式。消费者的支出模式取决于收入水平。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支出模式会相应地发生变化。这一理论对企业研究消费的需求结构、并预测其变化趋势是非常有用的。
2.3自然环境
企业的自然环境,主要是由所在国家的全部自然资源组成的。有些企业或行业还涉及国际资源,包括全部第一产业的资源及空气、水等等。企业经营的产品种类、数量、成本及价格等,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其所需资源的储藏量、开采量和供应量的影响。特别是如果没有这种资源的代用品时,更是如此;只要企业的经营依赖于稀缺的物质资源,它的活动就要受到自然环境的限制。自然环境的发展和变化同时会给企业的营销活动带来影响。
2.4技术环境
技术对人类生活是颇具影响力的,既造福于人类,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大技术的发明,都会给人类带来新的产品、市场和投资机会。对于技术环境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技术变革的速度加快。许多今天司空见惯的产品在30多年前还未存在,如录像机、家用电脑、石英手表等。从未来的发展看,新技术的发明、开发和传播的速度会越来越快。
(2)创新机会无穷无尽。新技术的迅速发展,给企业带来了无限的创新机会。企业营销人员应懂得运用营销技巧,将新技术产品导人市场,诱导顾客消费。
(3)技术革新的法规增多。随着产品的日益复杂,为了保证安全性,政府部门会对新产品的检查和管理日益加强,因此,企业在发展和推出新产品时,必须充分注意各种法规,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5政治法律环境
(1)政治环境。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任务的制定与调整.对企业营销将产生更大的影响,在某些方面可能是鼓励和促进,在某些方面可能是限制和禁止。它既可为企业的营销活动限定范围,又可为企业的营销创造良好的机会。
(2)法律环境。主要是指与企业的市场营销有关的法规、条例、标推、惯例和法令。
有的法律、法规会起到制约企业营销活动的作用。如《商标法》,国家为获得商标专用权的企业提供了法律保护,企业不得随意使用别人的商标或专利技术。有的法律、法规也会给许多企业带来营销机会。如《环境保护法》,国家对污染物的排泄、处理作了严格的法律规定,企业就必须购买防治污染的设备,从而为生产经营这些设备的企业提供了市场营销机会。
2.6社会文化环境
社会文化环境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或民族的传统文化,是由社会中每个人的观点、态度、习惯和行为模式组成的。这种环境难以用数字来表示,而且其变化也很难受指令的控制。所以,理解和洞察其内部各因素的变化,是一种不易掌握的技巧,而恰抢是这种技巧,对成功的经营者来说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探讨影响购买行为的社会因素,必须了解文化。文化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不仅影响着人们当前的行为,而且也影响着整个历史的发展(其中当然包括经济历史的发展)。
某种文化实际上是特定条件下的人口及其政府制度、经济状况、地理位置的反映。
从市场学的角度讲,销售反映了人们的需求,而人们的需求又是社会和文化的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是在社会中展开的,与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各种社会文化因素的变动都可能对经营战略和策略的制订与实施产生重大的影响。因而,密切关注、分析和把握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之间的差异性、同一社会文化内各因素之向的差异性以及它们的变动趋势对企业经营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总之,市场营销环境既给企业带来机会,又给企业带来威胁。企业的营销管理者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对环境进行客观的评价。为保证决策的准确性,并及时调整营销战略和营销计划,应在企业中建立环境分析与监测机构,以评价环境机会和威胁作为基本职能,及时并准确地向企业决策者提供有关的信息,以便采取相应的应付环境的策赂。
参考文献:
[论文关键词]公司 国内 国际 法律 宏观 环境
法律环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方面。这些因素常常影响公司的经营行为,尤其是影响公司较长期的投资行为。
法律环境浅析主要对我国公司面对的国内宏观法律环境和国际宏观法律环境分析。
一、国内宏观法律环境分析主要的因素
(一)法律规范
在我国,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步步推进,已经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保护公司正当经营活动和经营利益的法律法规体系。
就部门法而言,公司法律保护体系的框架是由宪法保护、行政法保护、民法保护、经济法保护、刑法保护和诉讼程序法保护所构成的。就法规而言,公司的法律保护体系,则是基于规范性文件而为的保护。
与公司经营密切相关的主要法律简介: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作为公司而言,首先是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拥有合法的民事权利能力,其次才能通过自身合法的经营行为在社会中实现自身的民事权利并承担相应的义务。而且,一切行为必须符合《民法通则》规定的“当事人地位平等、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等基本原则的精神。因此《民法通则》是公司维护自身权益从事一切经营活动的最基本的法律。
2.《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我国《合同法》正是对民事、经济等各种合同从其订立、效力、履行、变更和转让以及违约责任等各方面加以规范的专门法。一般情况,公司的经营活动都是通过订立合同这种方式来进行的。所以,《合同法》对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非常重要。
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我国的《公司法》是为了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而制订的。它的宗旨就是规范和调整公司的组织和行为,保护公司、股东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
《公司法》不仅规范公司行为,使公司在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上健康发展和运行,而且还对公司的合法权益予以充分的保护。因此,《公司法》已成为规范我国公司制企业从事经营管理活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十分重要的法律之一。
4.《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是指中国合营者与外国合营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规定,在中国境内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并按投资比例分享利润和分担风险及亏损的企业。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正是规范和调整合营企业在其设立、终止及其经营管理等各种活动中所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的专门法。
所以,《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不仅是合资企业应该遵守的规范,更是合资企业用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法律盾牌。
5.《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
我国《专利法》制订的宗旨是为了保护发明创造权,鼓励发明创造,推广应用发明创造和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创新。
一个公司的专利是否能够得到合理地利用和专利权能否得到有效地保护,将对公司的产品、市场甚至整个公司的命运都带来重要的影响。应该说,专利法是公司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武器。
6.《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
《商标法》就是规定商标的注册、使用、管理及商标专用权保护的法律规范。
公司在维护自身商标所有权方面,只有依据《商标法》这一法律武器,才能在商标的注册、使用、续展、转让、许可等各个方面,充分维护好自身的合法权益。
7.《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
《广告法》就是调整广告活动过程所产生的各种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
《广告法》对企业广告行为的规范,正是为了保护合法的商品经营者和他们合法广告的制作和。
8.《反不正当竞争法》
《反不正当竞争法》就是保证每一个合法的经营者在公平的条件下参与竞争,保护合法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
9.《税收征收管理法》、《增值税暂行条例》、《营业税暂行条例》。
《税收征收管理法》是调整国家在征收税款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承包经营责任暂行条例》、《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国有企业财产监督管理条例》。
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简称为国有企业。它是指国家投资依法设立,并由经营者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以国家赋予企业的财产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营利性经济组织。
《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就是调整国有企业在其设立、运作及终止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
(二)国家司法执法机关
在我国主要有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以及各种行政执法机关。与公司关系较密切的行政执法机关有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税务机关、物价机关、计量管理机关、技术质量管理机关、专利机关、环境保护管理机关、政府审计机关。此外,还有一些临时性的行政执法机关,如各级政府财政、税收、物价检查组织等。
(三)公司的法律意识
公司的法律意识是法律观、法律感和法律思想的名称,是公司对法律制度的认识和评价。公司的法律意识,最终会转化为一定性质的法律行为,并造成一定的行为后果,从而构成每个公司不得不面对的法律环境。
1.指导思想
以社会主义法制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法律在公司经营活动中的规范,引导、调节和保障作用,规范公司经营管理行为,不断提高公司依法经营和依法管理水平,增强运用法律拓展市场和抵御风险的能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2.深化认识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臻完善,我国公司要在国际、国内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必须依靠法律保障。按照《公司法》及国家的相关法律政策,依法决策、依法经营、依法管理公司,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有关公司内部管理和对外经营的各项规章制度,把公司各项活动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使公司对内讲制度、守规章,对外讲信用、守合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3.经营风险的防范
公司法律工作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防范经营风险,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使法律工作关口前移、源头介入、全程参与。
对于公司来说处理好公司的法律事务,本身就是一个普及法律、宣传法律的过程。对于经营风险的防范,还要对公司法律工作进行定位,即应当是服务、保障和管理的三位一体。服务是前提和手段,保障和管理是目的和结果。服务,就是通过法律工作为公司经营活动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把公司的经营行为体现为法律行为;保障,就是为公司的经营活动创造良好的法制氛围,不仅保障公司的经营活动合法合规,还应保障公司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管理,就是通过法律工作的服务功能、保障功能,将公司的各项经营活动纳入法制化轨道,从而实现依法经营、依法管理的目的,进而实现防范公司风险的目的。
二、国际宏观法律环境分析主要的因素
(一)国际经济法律
国际法是调整交往中国家间相互关系,并规定其权利和义务的原则和制度。国际法的主体,即权利和义务的承担者一般是国家而不是个人。其主要依据是国际条约、国际惯例、国际组织间的决议,以及有关国际问题的判例等等。这些条约或贯例可能适用于两国间的双边关系,也可能适用于许多国家间的多边关系。国际法在国际商业事务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目前世界上对于国际市场经营活动影响较大的国际经济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立法:保护消费者利益的立法,保护生产、制造者和销售者的立法,保护公平竞争的立法和调整国际间经济贸易行为的立法。尤其是恢复了我国在WTO缔约国地位后,重新进入WTO后一些国家对我国设置的贸易障碍自动取消,从而使一些非经济因素造成的贸易环境恶化问题得到了解决。在履行义务的同时,将享受缔约国的正当权利,这些权利包括享受无条件多边最惠国待遇的权利、享受发展中缔约国的各种优惠待遇的权利、享受公正裁决贸易纠纷的权利,我国公司的国际经营环境已大为改善。
(二)东道国法律
影响国际市场经营活动最经常、最直接的因素是目标市场国即东道国有关外国企业在该国活动的法律规范。
1.法律制度的两大体系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现行的法律制度,大致可分为两大体系:成文法系和习惯法系。
成文法又称大陆法,中国、法国、日本和其它一些欧洲大陆国家以及南美洲各国等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法律制度都属于成文法体系。成文法系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以法典为第一法律渊源,在实行成文法的国家,明确的法律条文非常重要。
习惯法系又称不成文法。习惯法系最重要特点是以传统导向为主,重视习惯和案例,过去案例的判决理由,对以后的案件有约束力,即所谓的先例原则。近年来英国、美国等国家制定了大量的成文法,作为对习惯法的补充,但是合同法与侵权行为法仍为习惯法。
不同的法律制度对同一事物可能有不同的解释。因此,我国公司在进行国际市场经营活动时必须对东道国的法律环境进行慎重而明确的分析。
2.东道国法律对公司经营的影响
A.产品方面。由于产品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事关消费者的安全问题,所以,各国都对安全性能有详细的法律规定。
各国有关标签的法律要求更严格,但对保修单的要求一般比较宽松。品牌名称和商标的法律要求也不一致。世界许多主要大国都是“巴黎同盟”或其它国际商标公约的成员国。因此,这方面的要求比较统一。可是,成文法系国家与习惯法系国家关于品牌或商标所有权的法律处理截然不同。前者实行“注册在先”,而后者则实行“使用在先”。因此,必须了解在什么地方和什么情况下会发生侵权问题。
B.定价。如何控制定价是世界各国普遍遇到的问题。许多国家对“维持再售价格”(Resde Rice Maintenance RPM)都有法律规定。但是,“维持再售价格”的范围和方式因国而异。
C.分销。各国法律关于分销的规定比较少,所以我国公司在选择东道国分销渠道对自由度比较大。
D.促销。在国际经营活动中,关于广告的争议最多,而且广告也最易受到控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制定有关广告的法律规定,许多国家的广告组织也有自己的约束准则。世界各国的广告规则有如下两种形式:一是关于“广告词”的可信度;二是限制促销技巧。
(三)解决国际贸易争端的途径
在国际商务中,难免要发生争议。而这种争议必须由有关双方中的一方所属的国家法庭进行审理或仲裁。这里有几个重要的问题需要考虑。
1.法庭和法律的选择问题。国内法律只适用于一国之内的争议。当两个不同国家的当事人之间发生商务争端时,最重要的问题是要明确诉诸哪种法律。如果交易双方没有对裁决事项有共同协议,一旦发生纠纷,公司就将面临两种选择:一是以签订合同所在地的法律作为依据;二是以合同履行所在地的法律作为依据。一般来说,如果合同中没有写明以何地法律为准,多以签订合同所在地的法律作为依据。但是为了降低不确定性,避免不必要的矛盾,公司在签订合同时应该写明裁决方式。
2.诉讼问题。有很多原因使我国的公司不愿在法院打官司。除了花费大,拖延时间长外,还有以下一些原因:
A.害怕产生不好的名声,以至影响公共关系;
B.害怕受到外国法院的不公正待遇;
C.害怕泄密。
所以我国公司在发生国际商业争端时,应尽可能通过较为和平的方式(协调、调解和仲裁)解决问题。
企业的宏观理财环境主要指所面临的经济环境、金融市场环境、社会环境和法律环境等方面,下文将分析新疆企业的财务管理环境现状。
1.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是企业开展财务活动的客观经济状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整体经济态势
新疆2010年-2014年的生产总值分别为5437、6610、7505、8444、9273亿元,可见,新疆的整体经济态势是平稳增长的,这该区企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无疑,经济发展越好,企业就可以从市场上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同时,产品的市场潜力也因消费者的购买力增强而变大,这有利于新疆企业财务活动更好的开展。
(2)产业结构
通过表我们发现,新疆2010年到2014年间第二产业对其生产总值增长的拉动作用是最明显的,第三产业次之,第一产业最不明显。其中,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大体呈平稳缓慢下降趋势,第二产业则呈平稳之势。众所周知,产业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新疆第二产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也与第二产业中企业的经济效益密切相关。由此我们可以判断,新疆2011年-2014年工业、建筑业等第二产业中的企业发展较好,这给企业财务管理的投资领域选择提供了参考。
(3)进出口贸易发展情况
新疆2010年-2014年的进出口总额分别为1712834、2282225、2517075、2756191、2766930万美元,其总额增长较快,且其出口总额分别为1296981、1682886、1934686、2226980、2348255万美元远高于进口总额,同时差距不断扩大。这有利于降低当地企业出口和进口的相关成本,为其财务管理中贸易对象的选择、供货商和销售商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2.金融市场环境
金融市场和企业财务管理的活动息息相关。金融市场搭建了企业投融资的平台,为企业资金的筹集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在金融市场上,企业财务可以实现资金价值的优化。
新疆2010年-2014年的各项贷款余额分别为8871、10387、12331、14089、15055亿元,存款余额分别为4973、6270、7914、9840、11671亿元,可见新疆5年间金融机构各项存款和贷款余额不断增长,其中2014年存贷款余额均过亿元,可见,新疆的金融机构获得了较快的发展,这为当地企业筹资、投资的选择提供了更多的渠道和方式,有利于丰富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为其资金链、信息链的管理提供更多的选择。
3.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直接影响着市场各主体的价值取向,对企业的管理目标、投资方向和财务目标影响重大。
当前,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其社会所倡导的开放包容、和谐发展理念为企业的发展吹响了号角,各企业将在更大的平台上互利互惠实现发展,各企业的财务资金往来也将更加频繁,特别是企业财务管理中与其他企业的业务合作专项资金将越来越多。
4.法律环境
企业的理财活动,无论是筹资、投资还是利润分配,都应遵守法律规范。2011年-2014年间,随着我国法制建设进程的加快,新疆的法律制度建设也逐步完善。新疆出台了关于中小企业设立和劳动维权等相关文件,可见其法制建设不断完善,这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也为企业开展财务管理活动提供了法律依据。
综上所述,新疆5年间四个主要的宏观理财环境不断优化,为该区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创造了更有效率、更公平的环境。
二、新疆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因素分析
我们分析了新疆企业2010年-2014年财务管理宏观环境的现状,那么这些因素对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影响是怎样的呢?在此,我们总结出以下几点。
1.经济环境是基础
新疆的经济环境奠定了当地企业财务管理的基础。我们知道,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必须在国民经济这个大平台上发展。新疆整体经济状况、产业结构、进出口贸易这三大主要经济要素,无疑从根本上影响了当地企业的发展,对企业的筹资、投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果说新疆整体经济如一条江河,那么各企业根据自身区位和资源等优势就近选取的那一瓢水的存量将取决于江河的容量,因此经济环境对当地企业财务管理活动有着根本性的影响。
2.金融市场环境是动力
新疆金融市场的发展为当地企业财务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更多的动力。金融市场的逐步完善使各企业能以更低成本进行更高效的筹资、投资活动,这强化了企业间的资金链管理,为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注入了更多的活力,推动着企业财务管理的纵深式发展。
3.社会环境是催化剂
新疆的社会环境直接影响着市场主体中消费者的价值取向和偏好,进而间接影响着企业的价值取向和经营管理目标。2010年-2014年新疆不断向好的社会环境,推动着当地企业不断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当前,新疆企业财务管理中科研支出、环保支出等不断增强,尽管短期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但是长远来看却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可以说,社会环境催化着企业财务管理的绿色化。
4.法律环境是保障
新疆的法律环境是当地企业发展的保障。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也越来越复杂,相应的法律事件风险也越来越多,而不断完善的法律环境无疑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依据。新疆各企业应该结合法律要求来进行财务管理的筹资、投资、经营和分配活动,促进财务管理的合法化、科学化、制度化,为企业的财务管理和经营发展保驾护航。
三、优化新疆企业财务管理的建议
基于上述研究,我们对新疆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以下建议,希望能帮助该区企业更好的利用宏观环境以实现自身财务的可持续发展。
1.抓住经济发展的机遇
新疆各企业应该把握该区域经济发展的市场前景,结合行业前景和自身优势,选择朝阳产业来进行投资和生产,或者结合自身业务适度扩大新兴延伸领域的投资,以抓住新疆经济发展的机遇,扩大和优化企业的规模和业务,为企业的财务工作开辟更多的路径。
2.充分利用金融市场
新疆企业应该充分利用日益完善的金融市场条件,合理的进行筹资和投资活动,以最大限度的降低企业的贷款成本,增强企业的投资收益,从而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增强企业的财务实力和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同时,证券市场的行情应该成为企业经营和投资的重要依据。
3.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感
新疆的各企业应该增强当地所倡导的环保、节能、高效的发展理念,将企业的资金用在真正有利于企业和社会发展的建设方面,增加企业科技投入、人工支出和环保支出,让企业的资金发挥更大的价值,增强企业财务管理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宏观经济环境;投资规模;投资效率
中图分类号:F27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48X(2017)03-0035-0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依靠投资而高速增长的特征十分明显,投资规模成为驱动我国经济发展重要因素之一,但投资规模的扩张没有带来投资效率的显著提高。在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投资规模扩张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日趋乏力,而投资效率的提高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亟待解决的问题。企业的投资行为不仅受到企业内部治理环境的影响,来自宏观经济环境的外生冲击也是影响企业投资行为的重要因素。我国企业的投资行为更易受到宏观经济环境因素的冲击。本文以我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2001-2015年的年度数据为样本,试图从经济周期、宏观经济政策(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资本市场(信贷市场和股票市场)三个维度,实证分析宏观经济环境对我国企业投资规模与投资效率的影响,以期为提高企业的投资效率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一)经济周期与企业投资
企业的投资规模在完美市场假设下仅与投资机会有关。考虑到企业的投资原则,只要满足期望投资收益率大于资本成本就会利用该投资机会。由于企业的期望投资收益率受到经济周期的影响,经济周期可通过投资机会影响企业的投资规模。当经济周期处于恢复或者扩张阶段时,消费者收入的增加导致社会总需求随之增长,致使企业的期望投资收益率上升、投资机会增加,加之管理者对市场前景的预期更为乐观,企业往往会在此时做出扩大投资的决策。因此,经济周期对企业的投资规模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1]。但是,完美市场的假设在现实中难以满足,企业的实际投资行为会受到诸多摩擦因素的影响,导致真实投资规模与最优投资规模发生偏离,即出现非效率投资。由于融资约束现象在我国企业中普遍存在,经济周期波动会导致资本成本的变化,进而影响企业投资是否能够得到充足的资金支持。在经济周期紧缩时期,信贷资本收缩,资本成本上升,融资约束现象更为严重,更容易导致出现企业的非效率投资:受融资能力所限,大批非国有企业在经济紧缩时期被迫放弃原本拥有的优质投资机会,进而出现投资不足;与之相反,对部分低投资机会的国有企业而言,它们即使在经济紧缩时期也能凭借其拥有的资源禀赋优势而保持较强的融资能力,进而出现过度投资[2]。因此,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H1a:经济周期的扩张能够显著促进我国企业投资规模的扩大,反之亦然。
H1b:相对于经济周期扩张时期,经济周期紧缩时期更容易导致企业的非效率投资。
(二)货币政策与企业投资
货币渠道与信贷渠道是货币政策影响企业投资行为的微观传导途径,货币渠道通过投资机会直接影响企业的投资规模:货币供给总量在扩张性货币政策下的增加引致市场利率、资本成本相应下降,从而增加了企业的投资机会、扩大了企业的投资规模;基于Tobin Q理论,股价在扩张性货币政策下普遍上升,致使企业的重置成本相对于市场价值趋于下降,企业更偏好于弃旧置新、扩大其投资规模(张超等,2015)。信贷渠道通过资本供给间接地影响企业的投资规模,扩张性货币政策不仅增加了信贷市场上的资金供给、降低了信贷成本,而且在金融加速器的作用下可通过改善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状况而提高企业的资产净值、增强企业的资产担保能力,进而促进企业投资规模的扩大。所以,货币政策对企业的投资规模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但对投资效率不一定具有同样的影响。在紧缩性货币紧缩下,受货币供应量下降的影响,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供给出现明显缩减,企业获得信贷资本的难度加大、成本提高。面对有限的资金,企业只能通过合理的财务规划来保持一定的融资能力,同时更加慎重地选择投资机会,从而有利于投资效率的提高[3];基于企业经营风险趋于增加的考虑,银行等金融机构会加强对授信企业的监督管理,从而降低了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的发生。因此,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H2a:扩张性货币政策能够显著促进我国企业投资规模的扩大,反之亦然。
H2b:相对于紧缩性货币政策,扩张性货币政策更容易导致企业的非效率投资。
(三)财政政策与企业投资
政府投资对私人投资的影响主要包括“刺激私人投资,产生带动效应”和“抑制私人投资,产生挤出效应”(刘扭霞,2000),财政政策对企业投资规模所产生的影响会因为“带动效应”和“挤出效应”的大小而有所不同。摹按动效应”看,我国的政府投资偏向于产业链较长的项目,时间跨度大,波及范围广,对私人投资所产生的刺激作用更为明显;从“挤出效应”看,我国的政府投资并没有限制私人投资的领域,我国的利率也并非完全市场化,财政政策扩张所引起的利率上升幅度有限,加之货币政策的反向调节有效缓解了利率的上升,从而控制了私人投资成本的上升、削弱了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所以,我国的财政政策对企业投资规模的刺激作用更为显著。
另外,关于财政政策对我国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还要考虑我国特殊的财政分权制度背景。财政分权的治理模式和缺乏良好的制度约束,导致我国的财政政策是一种在经济周期下行期比上升期更为积极的“扩张偏向型财政政策”(方红生和张军,2009)。地方官员在经济周期下行时会基于“晋升锦标赛”压力而加大财政支出,迫于地方经济增长压力而加大对国有企业的干预力度,此时国有企业往往因被迫扩大投资而导致出现非效率的投资;反之,对于没有政治关联的非国有企业而言,并没有在财政扩张中得到更多的投资机会。因此,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H3a:扩张性财政政策能够显著促进我国企业投资规模的扩大,反之亦然。
H3b:相对于财政政策收缩时期,财政政策扩张时期更容易导致企业出现非效率的投资。
(四)信贷市场与企业投资
信贷资本为企业提供了更为充足的资金,减轻了企业在投资中所面临的融资约束,同时也降低了企业的投资成本,提高了资本的整体配置效率[4]。我国金融市场制度欠缺、再融资门槛较高等问题导致我国大部分上市企业的外部融资渠道单一,面临不同程度的融资约束问题;我国的金融市场依然是以银行为主导,造成我国企业的外部融资更多地依赖于信贷资本。因此,信贷市场的扩张对我国企业投资规模的资金供给效应可能更为显著。我国的地方政府出于政绩考核的压力,往往会干预国有银行对国有企业的资金供给,导致国有企业出现严重的预算软约束现象。信贷资源在信贷市场的扩张时期依然偏好于国有企业,造成国有企业呈现出越过度投资越容易获得贷款的非正常现象;对非国有企业而言,信贷市场的扩张并没有让它们获得更多的信贷资金,投资不足现象也没有得到应有的改善(张敏等,2010)。另外,从信贷市场的监督和治理功能看,相对于信贷市场紧缩时期,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授信企业的监管力度趋于下降,也助长了企业的非效率投资行为。因此,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H4a:信贷市场的扩张能够显著促进企业投资规模的扩大。
H4b:相对于信贷市场收缩时期,信贷市场扩张时期更容易导致企业的非效率投资。
(五)股票市场与企业投资
在资本市场完全有效时,企业的投资行为与股票市场波动无关,但现实中的资本市场并非完全有效,股票市场发展可能影响企业的投资。股票市场对企业投资规模所产生的影响被称为股票市场的投资效应,主要包括两种传导机制:一是基于托宾的Q理论,股票市场的繁荣带来企业股票价格的上扬,企业的q值相应上升,投资者对企业前景的未来预期趋于乐观,进而带动企业扩大投资规模;二是基于非对称信息理论,股票价格的上涨给投资者传递了企业资信状况优良的信号,导致投资者对企业未来前景的预期趋于乐观,提高了企业从股票市场融资的能力,进而导致企业投资规模的扩张[5]。所以,股票市场发展对企业的投资规模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从对投资效率的影响看,由于融资约束在我国企业中普遍存在,股市准入门槛和股权融资成本的降低有效缓解了这部分企业因融资渠道单一所导致的投资不足现象;股票市场的繁荣推动了资本市场的完善,为企业提供了向社会融资的市场机制,进而推动了资本的市场化合理流动,提高了资金的整体配置效率,从而有效抑制了资金向过度投资企业的流动(王奇,2016)。因此,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H5a:股票市场的发展能够显著促进我国企业投资规模的扩大。
H5b:股票市场的发展有利于抑制企业的非效率投资。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样本选取
本文选取我国沪深两市 A 股上市公司2001-2015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遵循以下标准对样本进行了筛选:(1)在选取样本企业时剔除ST、PT股票;(2)剔除了变量的异常值与缺失值;(3)按照研究惯例删除了金融类公司。最终选取在考察期内符合条件并一直存续的样本数为524家。本文所使用的财务数据主要来自于CCER和CSMAR数据库,市场数据来自于国家统计局网站和2001-2015年的统计年鉴。另外,考虑到异常值对分析结果稳健性的影响,而选择对公司层面的连续变量进行上下1%的winsorize处理。
(二)模型构建与变量测度
为了分析宏观经济环境对企业投资规模的影响,现构建计量模型(1):
INVi,t=β0+β1Qi,t-1+β2Sizei,t-1+β3Cashi,t-1+β4Levi,t-1+β5Agei,t-1+β6GDPt+β7MONt+β8FEt+β9LOADt+β10DEFAULTt+β11STOCKt+β12SRt+Industry+εi,t (1)
模型(1)中的被解变量(INV)表示企业投资规模,借鉴连玉君等的研究方法,本文用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表示企业的初始投资规模,并利用总资产对其进行标准化处理。模型(1)中的宏观经济环境解释变量包括经济周期、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信贷市场与股票市场,为避免出现解释变量之间的共线性问题,本文在指标设置中尽量剔除了可能的相互影响。经济周期变量(GDP),选用常见指标 GDP增长率衡量。货币政策(MON),借鉴Kashyap A. K.(1991)等的做法,选择实际货币供应量指标衡量,即M2 增长率减去GDP增长速度,减去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增长速度后所得到的差[6]。财政政策(FE),借鉴雒敏(2012)等的做法,选择财政支出增长率指标作为我国财政政策的变量(雒敏、聂文忠,2012)。信贷市场从信贷资本总量和信贷违约风险两方面进行刻画;对于信贷资本总量(LOAD),借鉴胡国柳(2014)等研究,以我国信贷资本总量的自然对数表示信贷资本总量指标(胡国柳、姜岩磊,2014);对于信贷违约风险(DEFAULT),借鉴苏冬蔚(2009)等的做法,选取我国银行的整体不良贷款率表示信贷市场的风险[7]。股票市场从股票市场总市值和股票市场收益率波动两方面进行刻画;对于股票市场总市值(STOCK),借鉴刘思佳(2010)等的研究,采用上海与深圳证券市场股票总市值代表股票市场的总量情况,并用GDP对该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对于股票市场收益率波动(SR),借鉴周业安(2010)等的研究,用我国股票市场月收益率的标准差表示股票市场的波动性,代表股票市场的风险程度。
模型(1)中的控制变量选取企业规模(Size)、企业现金持有量(Cash)、资本结构(Lev)、企业投资机会(Q)和企业年龄(Age)的滞后一期变量作为控制变量,考虑到不同的行业具有不同的经营特点,本文还设置了表示行业差异的虚拟变量(Industry)。另外,在模型(1)中,i、t分别表示企业与年代,εi,t为随机扰动项。
为了分析宏观经济环境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现构建计量模型(2):
EFFi,t=b0+b1Salei,t-1+b2Share1i,t-1+b3ROAi,t-1+b4GDPt+b5MONt+b5FEt+b7LOADt+b8DEFAULTt+b9STOCKt+b10SRt+Industry+i,t(2)
模型(2)中的被解释变量投资效率(EFF),借鉴 Richardson(2006)等的研究方法,本文分两步测度企业的投资效率:第一步利用Richardson的资本投资支出模型来估计企业最优的投资支出规模;第二步用企业的实际投资支出减去模型估计的最优投资支出。所得差额的绝对值表示企业偏离最优投资的程度,该值越大表示企业投资的非效率程度越大[8]。另外,将其中所得差额为正的一组定义为投资过度(Over Inv),而所得差额为负的一组定义为投资不足(Under Inv)。模型(2)中的控制变量选择与投资效率相关的企业自身特征变量,包括销售规模(Sale)、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Share1)、资产收益率(ROA)。另外,模型(2)中其它变量的解释与上文一致。
三、实证检验
(一)描述性统计
表1报告了公司层面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从表1中可以看出企业投资规模(INV)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为00000和06022,企业投资效率(EFF)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为00000和05327,说明样本企业的投资规模与投资效率都存在较大差异,这为本文的研究创造了较好的条件。表2报告了宏观经济环境因素的描述性统计,从表2中可以看出2001-2015年间我国宏观经济环境中的各个因素存在较大差距,这表明我国的宏观经济环境在不同的时期存在着较大差异,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宏观经济环境的不同对企业的投资行为存在不同的影响。
(二)多重共线性检验
本文所设定的模型(1)中既包括公司层面的变量,也包括宏观层面的变量,现分别针对公司层面和宏观层面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检验,结果见表3和表4。从表3的检验结果可知各公司层面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较低,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各控制变量均与企业投资规模或投资效率显著相关,说明本文在控制变量上的设置是有意义的。从表4的检验结果可知各宏观层面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较低,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初步证明了本文解释变量设置的合理性。
(三)假设检验结果
本文采用平衡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并依据Hausman检验的结果选择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1.宏观经济环境对企业投资规模的影响
表5中式(1)表示的是控制变量与企业投资规模的回归结果,式(2)在式(1)的基础上引入了作为解释变量的经济周期,回归结果显示其显著为正,说明我国企业的投资行为具有显著的顺周期特征,本文提出的假设H1a得到支持。式(3)在式(2)的基础上引入了作为解释变量的货币政策,回归结果显示其显著为正,说明货币政策的扩张能够显著促进我国企业投资规模的扩大,本文提出的假设H2a得到支持。式(4)在式(3)的基础上引入了作为解释变量的财政政策,回归结果显示其显著为正,说明财政政策的扩张能够显著促进我国企业投资规模的扩大,本文提出的假设H3a得到支持。式(5)在式(4)的基础上引入了作为解释变量的信贷市场发展指标,回归结果显示信贷资本总量变量显著为正,而信贷违约风险变量显著为负,说明我国的信贷总量配置制度和信贷市场波动风险都能够显著影响企业的投资规模,即信贷市场的发展能够显著促进我国企业投资规模的扩大,本文提出的假设H4a得到支持。式(6)在式(5)的基础上引入了作为解释变量的股票市场发展指标,回归结果显示股票市场总市值指标和股票市场收益率波动指标都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股票市场的发展不能显著促进我国企业投资规模的扩大,本文提出的假设H5a未得到有效支持,可能的原因在于我国的股票市场发展相对滞后,企业依然具有较强的信贷融资偏好,导致股票市场发展对我国企业的投资规模影响较小。
2.宏观经济环境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
表6中式(1)表示的是控制变量与企业投资效率的回归结果,式(2)在式(1)的基础上引入了作为解释变量的经济周期,回归结果显示其显著为负,说明经济周期的扩张能够显著促进企业投资效率的提高,本文提出的假设H1b得到支持。式(3)在式(2)的基础上引入了作为解释变量的货币政策,回归结果显示其显著为正,这一结果表明与货币政策紧缩时期相比,货币政策宽松时期更容易导致企业的非效率投资,本文提出的假设H2b得到有效支持。式(4)在式(3)的基础上引入了作为解释变量的财政政策,回归结果显示其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本文提出的假设H3b未得到有效支持,可能的原因在于我国政府直接利用财政政策干预经济运行的力度越来越小,同时也减少了对微观企业投资决策的干预。式(5)在式(4)的基础上引入了作为解释变量的信贷市场发展指标,其中信贷资本总量变量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可能的原因在于信贷资本总量的扩张缓解了非国有企业的融资约束,有利于其投资效率的提高,加之非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中所占比重的扩大,信贷歧视的改善,导致信贷资本总量扩张对企业投资效率影响的不确定性;信贷违约风险变量显著为正,说明我国信贷市场的风险能够显著影响企业的投资效率,本文提出的假设H4b得到了部分支持。式(6)在式(5)的基础上引入了作为解释变量的股票市场发展指标,股票市场总市值指标和股票市场收益率波动指标都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本文提出的假设H5未得到支持,可能的原因在于我国的股票市场发展相对滞后,股票市场融资对企业负债融资的替代效应并不明显,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也并不显著。
3.稳定性检验
(1)宏观经济环境对企业投资规模的影响。首先,对被解释变量企业投资规模进行指标替代,用企业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和工程物资之和的年增长率表示企业的投资规模,进行稳定性检验,结果表明对前文的研究成果并没有产生显著影响。其次,因为企业的投资行为往往时间跨度较长,具有一定的滞后效应,本文在所设定的模型(1)中加入解释变量企业投资水平的滞后一期变量,采用动态面板(GMM)的估计方法重做上述检验,结果显示与前文的研究结果并没有显著差异。
(2)宏观经济环境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首先,对被解释变量企业投资效率进行指标替代,借鉴靳庆(2012)等的研究方法,用投资对企业价值的敏感性指标衡量企业的投资效率,依次引入宏观经济环境变量与企业价值的交互项,进行稳定性检验,结果表明对前文的研究成果并没有产生显著影响[9]。其次,将样本按照解释变量投资效率的不同,分为投资不足和投资过度两组,重做上述检验,结果显示与前文的研究结果并没有显著差异。
四、结论
作为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宏观经济环境不可避免地影响着企业的投资行为。在开放型增长模式下,投资的高速增长一直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投资规模的扩大并不代表投资效率的提高。基于此,本文从宏观经济环境视角入手,结合我国特殊的制度环境分析宏观经济环境对我国企业投资规模、投资效率的影响,并以2001-2015年间我国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第一,我国企业的投资规模与投资效率具有显著的周期特征。第二,货币政策的扩张能促进我国企业投资规模的扩大,但不利于我国企业投资效率的提高;财政政策的扩张能促进我国企业投资规模的扩大,但对我国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第三,信贷市场的发展能够促进我国企业投资规模的扩大,但对我国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股票市场的发展对我国企业投资规模和投资效率的影响都不显著。
参考文献:
[1]RA Korajczyk,A bevy.Capital Structure Choice; Macroeconomic Conditions and Financial Constraints[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3,68(1):75-109.
[2]陈艳.宏观经济环境、投资机会与公司投资效率[J].宏观经济研究,2013(8):66-72.
[3]Ben S Bernanke,Mark Gertler.Inside the Black Box: The Credit Channel of Monetary Policy Transmission[J].The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1995,9(4):27-48.
[4]Rajan Rhaguram,Luigi Zingales.Financial Dependence and Growth[J].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1996, 88(3):559-586.
[5]Jeremy C.Stein.Rational Capital Budgeting In An Irrational World[J].The Journal of Business,1996,69(4):429-455.
[6]Kashyap A.K, Stein J.C,Wilcox D.W.Monetary Policy and Credit Conditions:Evidence from the Composition of External Finance[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1,83(1):78-98.
[7]苏冬蔚,曾海舰.宏观经济因素与公司资本结构变动[J].经济研究,2009(12):52-65.
[8]Scott Richardson.Over-Investment of Free Cash Flow.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J].2006,11(2):159-189.
[9]靳庆鲁,孔祥,侯青川.货币政策民营企业投资效率与公司期权价值[J].经济研究,2012(5):96-106.
Investment Scale, Investment Efficiency and Macroeconomic Environment
――An Analysis based on the Empirical Data of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MA Hong1,WANG Yuan-yue2
(1.Management College,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Qingdao 266100,China;
2.School of Economics,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Qingdao 266100,China)
>> 小家电企业营销渠道的相关探究 小家电市场营销攻略 试论小家电企业营销现状及营销策略 我国小家电营销策略研究 小家电市场的产品策略研究 小家电:未来营销战略升级 小家电的战略营销模式 小家电市场预警 小家电创新设计研究 小家电 中国家电企业在农村市场的营销渠道的研究 小家电市场竞争激烈,中小企业夹缝中求生 关于小家电产品市场发展状况的研究 小家电:如何靠网络营销破局 市场营销宏观环境分析 极具诱惑的越南小家电市场 女士专用小家电,市场前景看好 小家电市场有大“钱”途 我国小家电制造企业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 小家电反串明星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李怀斌.现代营销管理教程[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5.
[4]付爱伟.我国女装市场营销环境分析及评价[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8.
[5]刘波,张振红,李松.我国企业市场营销环境分析[J].河北软件技术学院学报,2015(10).
[6](美)约翰・A.昆奇.市场营销管理教程与案例[M].吕一林,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7]徐章一.顾客服务:供应链一体化的营销管理[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15.
[8]James A Fitzsimmons.服务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