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军事文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作为中国军旅文学50年历史的阅读者和后半段的参与者,我认为:这部大书是以朱向前教授为首的团队为中国军旅文学的黄金时代修建的一座可以经受岁月磨洗的宏大纪念碑。
为什么说1949年至1999年这个时代是中国军旅文学的黄金时代呢?如果我们能够抛却厚古薄今的自谦,便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了。中国文学史,绵亘几千年,除了这50年,中国军旅文学在哪个时代显示过独立的精神品格,取得过显赫的地位?从来没有过。《诗经》里描写军旅生活的篇什,向来是被作为描画社会动荡的普通作品看待的。《三国演义》这部中国战争文学的杰作,在文学史上从来没有跳出过明清小说的大范畴,也从来没有被人作为独特的一个小说品种论及过。只在盛唐时期,高适和岑参才在文学史上留下了边塞诗派这个在精神气质上接近军旅文学的流派类印痕。
自1949年10月开始,军旅文学终于登堂入室了。1949年至1966年的17年间,中国的文学史几乎等同于中国的军旅文学史。其间,《保卫延安》《红日》《林海雪原》等军旅文学作品引领过这个时代的创作风尚。新时期以来,《西线轶事》《高山下的花环》《红高粱》《新兵连》等军旅小说都曾立过开一代文气之先、创一个个新流派的伟功。新时期以来,《大决战》《大进军》《红高粱》等军旅电影,引领着中国电影的主潮并将这个主潮汇入了世界电影的主潮之中。新时期以来,《乌龙山剿匪记》《和平年代》《突出重围》《士兵突击》等军旅电视连续剧,都曾创造过播出时万人空巷的奇观,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社会影响。在此期间,军旅诗、军旅散文、军旅戏剧、军旅报告文学、军旅理论与批评,都异常繁荣,佳作迭出,好戏连台。至此,军旅文学已经完全成为一个独立的文学门类了。
这样一个时代不是军旅文学的黄金时代又是个什么时代?看看《中国军旅文学五十年》附录中160余位作家、诗人的小传,谁都会对这样一支创造了军旅文学黄金时代的堂堂之师心生敬意。
随着中国社会重大而深刻转型的继续,军旅文学的黄金时代已进入正常的式微期。在这种时候,是该对这个黄金时期进行梳理、总结和温故了。朱向前教授和他的团队勇敢地担起了这个责任,并适时做出了《中国军旅文学五十年》这部大书。作为军旅文学黄金时代的一个阅读者和亲历者,我不能不对朱向前先生心存敬意。
我认为,《中国军旅文学五十年》一书可以当作军旅文学黄金时代的纪念碑。这部中国的第一部军旅文学史,具备了纪念碑所有的具象的功用和抽象的意义。
首先,这部书为我们界定了军旅文学的本质属性和这一文学门类的自身疆域。它第一次让我们看到了军旅文学作为一个独立的文学生命的坚实存在。它令人信服地阐发了军旅文学独特的相貌并绘出了军旅文学的基因图谱。在这部书中,我们不但能够看到军旅文学在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理论批评这些传统文学门类中是如何创造自己的辉煌的,而且能够看到军旅文学是如何通过戏剧、电影和电视剧证明自己的与众不同的。因为这本书编撰于21世纪初,新的史学观使它展示出了以往文学史专著所不具备的开阔的视野、各个不同艺术门类相融合的奇观。
其次,这部书在编撰时,重视时代的印记,强调流派的成因,注重队伍的构成,聚焦领军人物的特性,剖析重要作品的得失,不循治文学史的这派那派,却又兼收了各个治史流派的优长,自成一家,开辟了一条全新的治文学史的路径。因为此书治史的独特,使得我们在阅读它时,如入林莽,时而看到古树参天,时而看到野花遍地、流水淙淙,很少能感到阅读文学史著作时常有的枯燥和疲惫。这种可读性在好酒也怕巷子深的信息爆炸的时代,十分有助于它在更广阔空间的传播。建造一座纪念碑,自然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前来参观、拜祭,编撰者显然在设计纪念碑的样式上下了一番工夫。
再次,《中国军旅文学五十年》的象征意义也不容忽视。正如书中第八章《理论批评》所言,在此书之前,虽然有不少人前仆后继地从事军旅文学的批评,但每个论者多半都只注意自己感兴趣的那块掌子面,所作发言难免有瞎子摸象式的片面,发言影响的区域也有限。这种治史方法,在更看重集大成的中国治学传统中,是很难留下深刻的印痕的。这部集大成式的专著的出现,标志着军旅文学这头大象第一次有了一幅全身画像。这个贡献,对于军旅文学来讲,给多高的评价都不过份。
中国的文学,理论批评常常落后于文学创作,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中国的文学史上,鲜见大理论批评家影响一代创作风气的事例,这也是个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无非是中国的文学理论批评与创作相隔太远。治文学史的中国学者,似乎都笃信隔代治史方可治出信史的传统,总是不大愿意在作品诞生的同时,就给出定性、定位的评价,这也是中国的文学理论批评常常滞后于创作的原因之一。朱向前教授一惯倡导与创作不隔的批评,并做出过许多成绩。这次,他把理论与创作不隔的思想赋与《中国军旅文学五十年》,是文学治史上的一次大胆的创新。这次创新的良性效果很快便会体现出来,对此,我们拭目以待。
军校作为学员素质培养的主阵地,具有着丰富的文化熏陶资源。将先进军事文化熏陶功能与院校教育巧妙结合,着眼培养军校学员的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和学员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积极构建富有时代品位、体现院校特色的文化建设新格局,具有着深刻的内涵意义。
一、用砺剑文化教育官兵继承校训、坚定信念。我校从建校之初至今,积淀了浓厚的传统文化底蕴,经过一代代“砺剑人”的艰苦奋斗,逐渐发展定型为富有特色的“砺剑文化”。培养富有二炮气息的军校学员,发展学员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要用好“砺剑文化”的传承功能。一是用好读书文化。要将读书文化纳入教育内容,利用政治教育、“学术月”、“读书周”等时间,并开展“听讲座、读名著、品名篇”活动,每月观看一次名家讲座、推荐一本好书、组织一次读书交流、评选一次读书之星等“四个一”活动,引导官兵在发扬读书文化中培育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二是用历史文化育人传魂。充分利用“校史馆”的育人传魂功能,以文物展示、英模塑像、历史沿革、奋斗历程等育人为载体,把不同阶段时期涌现出来的大学精神和英模人物的先进事迹,作为培育学员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生动教材,经常开展“红五月、读红色书籍、唱红色歌曲、忆红色历史、谈红色故事”等活动,将“红色经典”作为培育学员核心价值观和锻炼战斗精神的重要载体,开展党史、军史知识竞赛,引导学员在回顾我党、我军艰苦奋斗的光辉历史中深刻领悟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蕴含的传统积淀和巨大潜力。三是弘扬团结协作精神。要把团结协作精神、发展团队典型、开展团队活动,作为经常性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广泛开展“团结协作、向先进看齐、谈团队精神”等活动,引导学员在追寻发展足迹、感悟奋斗历程中自觉拧成一股绳,形成合力,坚定信念。
二、用战斗文化激励学员苦练本领、笃志成才。军校办学理念旨在培养适应部队建设、引领部队发展的骨干军官。因此,必须把打造富有时代特点和部队气息的“战斗文化”作为培育献身使命价值取向的有效手段。一是强化军校意识。要加强各学员营、学员队的政治环境建设,发挥好“七园两馆”作用,丰富“灯箱文化”、“长廊文化”、“雕塑文化”等载体,构造富有火箭兵特点、体现时代气息的园区设置,将校园变成学员陶冶性情、拓宽视野、自我教育的“文化大课堂”,让学员在军校文化中陶冶性情,自觉树立军校“主人翁”的意识。二是培育战斗精神。要在日常学习、训练、生活中,时时渗透战斗气息,贯穿开展类似于“小比武、小讲评、小鼓动、小故事、小演讲、小才艺”等短小精悍、为学员鼓劲助威的文化活动,将励志性、激励性的战斗口号渗透到饭前饭后、队列集合、课堂学习和训练场,及时调动学习和训练积极性,形成“时时受熏陶、处处受教育”的良好氛围。三是锤炼军事素质。利用暑假期间,广泛组织学员参加各类军事素质强化训练。并在正常学习期间,组织学员参观驻地历史博物馆、著名教育景点等蕴含浓厚军事教育气息的场所,并组织学员深入学习军事、科技等方面的知识,充分利用训练间隙、节假日等时机,开展各种比武竞赛、军体运动会等活动,形成精武强能的良好导向,促进学员军事素质提高。
湖南省常德市委、市政府、各部门和全社会形成了支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良好氛围,在优先改造薄弱学校、推进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控制大班额的基础上,全市1100多所中小学校全面促进文化立校,以文化人,有效缩小了校际差距,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呈现风生水起之势。本期通讯《看常德均衡发展“路线图”——湖南省常德市区域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纪实》,介绍了常德市学校文化建设的经验,希望给广大读者以启示。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没有统一的模式,需要各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每个地方都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确立自己的抓手,完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任务。湖南省常德市确立了通过区域推进学校文化建设,来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工作中,他们着重处理了三个关系。
一是政府责任与学校努力的关系。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责任主要在政府,主要手段就是公平配置教育资源。政府的责任是保障公平和制定规则,根据实际情况追求自己的目标。常德市委、市政府不但在政策的制定上始终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重中之重”,在经费的保障上不遗余力,而且在学校文化建设促进均衡发展中,自觉地担当了这场大合唱的指挥和领唱者,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各部门形成合力,汇成了统筹的交响。各学校积极打造“雅致校园、书香校园、快乐校园、创新校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追求课堂的文化味,有效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
二是硬件均衡与软件均衡的关系。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需要重视校舍、图书、设备等学校硬件建设,同时更要重视软件的提高,抓好教师专业发展和能力建设。近几年,常德市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投入资金8,32亿元,建设学校399所;截至2011年12月31日,全市累计投入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总金额16亿元;2010年以来,市一级每年安排1000万元引导资金,专项用于支持学校文化项目建设。这些投入。极大地促进了学校硬件、软件的均衡发展。常德的“雅致校园、书香校园、快乐校园、创新校园”,是硬件均衡与软件均衡的阶段性成果。在工作中,常德还注重把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和教师水平的提升作为关键,来实现校际均衡、班级均衡、课堂均衡。
三是均衡发展与提升质量的关系。均衡发展不是限制发展,而是不断共同发展;不是低位徘徊,而是鼓励提高质量。常德市坚持在学校文化建设中促进均衡,在推进均衡发展过程中促进学校文化建设,提升均衡水平,实现优质均衡。通过学校文化建设,缩小薄弱学校与名优学校的差距,形成了区域教育的初步均衡;鼓励每一所学校办出特色,形成核心的办学理念,提升了学校的软实力,形成了人文校园;促进教师队伍的人心凝聚,改变了教师的精神世界,使他们找到了精神家园;引领学生更好地健康成长、快乐成长,更好地走向未来,形成了学习乐园。
摘要:学校研究和传承刘国钧精神,精心打造“刘国钧”校园景观、活动平台和宣传阵地,在刘国钧精神观照下努力进行文化育人实践,学生自信、自立、自勉、自强和“自由”,成为具备自信阳光气质、文明有礼品质和创新创业特质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 :刘国钧精神;文化育人载体;文化育人成效
基金项目:江苏省2012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课题(项目编号:2012SJB880034)
作者简介:戴卫银,男,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学工处处长,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德育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02-0028-03
教育部鲁昕副部长2011年10月视察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时说:“职业学校不仅要给学生知识和技能,还要给文化。”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是以“刘国钧”的名字命名的。刘国钧及其所创立的大成企业文化,就是学校文化“得天独厚”的文化源点。刘国钧是我国近现代苏商中的杰出代表,中国纺织工业的先驱,被誉为“纺织巨子、民族骄子、中华赤子”。社会学家赞扬他是“实业苏民”和“经纬裕国”。刘国钧精神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包括爱国爱民的价值观、识才用才的人才观、精益求精的质量观、创新创业的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幸福观等。
学校始终弘扬刘国钧精神,秉承“幸运教育,幸福成长”的文化育人理念,旨在培养具有自信阳光的气质、文明有礼的品质和创新创业特质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具体来说,就是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自信阳光气质、文明有礼的现代文化人,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创新创业特质的现代职业人,培养学生成为从学校到企业成功跨越的现代幸福人。
一、文化育人的主要目标
学校文化育人的主要目标规定为:(1)立足刘国钧“名人文化”内涵,进一步挖掘、整理刘国钧精神遗产,提炼和培育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文化育人的内涵;(2)实施“优才培养”和“让优秀成为习惯——五个一”两项工程;开展创新、创意和创业“三创俱乐部”活动;构建“国钧讲堂”、“刘国钧杯钢琴邀请赛”、“校企金秋联谊会”和“就业创业明星评选及颁奖”四个活动平台;(3)拍摄三部校园文化专题片,即“学校的文化魅力—校园景观线”、“学校的文化魅力—教学工厂线”、“学校的文化魅力—师生幸运线”,培养“三质”(自信阳光的气质、文明有礼的品质和创新创业特质)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文化育人的实施过程
学校一直传承刘国钧精神,从物质文化、活动文化到精神文化全方位、立体式、宽领域地文化育人。
(一)精心设计“刘国钧”校园景观,增强环境文化育人功能
学校景观围绕“国钧精神、幸福成长”的理念进行设计。呈半弧型的学校大门展现着学校的亲和力和“海纳百川”的博怀;刘国钧纪念馆、刘国钧半身铜像、大成路、广益路、刘汉堃体育馆、刘菊秀图书馆、璧如园、“百年纺机”凝练了刘国钧艰苦创业的精神和造福桑梓的爱国、爱家乡情怀,进一步增强环境文化育人功能。
(二)搭建“刘国钧”活动平台,增强活动文化育人功能
刘国钧精神是学校活动文化的源点,学校通过打造独具特色的活动平台,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
1.实施“优才培养工程”。刘国钧认为:“既懂技术又懂管理为一等人才,只懂管理不懂技术为二等人才,只懂技术不懂管理为三等人才”。“宁愿化100大洋雇一能人,绝不花25大洋雇一庸人”。学校通过“优才培养”工程来造就更多的一等人才。学校“优才培养”工程包括“技能优才”(由技能尖子和苗子组成)和“管理优才”(由学生干部组成)两支队伍。
2.开展“让优秀成为习惯——五个一工程”主题教育活动。刘国钧强调精细管理,学习日本企业管理思想,强调“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让优秀成为习惯——五个一工程”是学校传统的主题教育活动,五个“一”是指:培养一项职业礼仪;坚守一米线;练就一项终身锻炼的方式;参与一项公益活动;克服一种陋习。学校引进企业7S(清扫、清洁、整理、整顿、安全、节约、素养)管理文化(最早从日本引进)。
3.开展“三创”俱乐部活动。创新与创业是刘国钧传奇人生的主旋律。刘国钧深知要想赢得市场,技术革新和管理改革是关键。评价刘国钧创办的大成厂八年产值和利润增长八倍的奇迹在于刘国钧不断创新和勇于创业。学校设有“三创(创新、创意和创业)俱乐部”,设“三创指导办公室”,开设“三创”选修课程;建有“三创”展室;开展“金点子”沙龙活动;通过校企合作建有“财富梦——学生创业一条街”。
4.举办“琴·谊·星·堂”活动,引进传统文化、高雅文化与企业文化进校园。刘国钧被誉为“儒商”,他创办的大成公司有“忠信笃敬”厂训,印发《格言联璧》;创作《厂歌》,创办企业刊物《励进月刊》,提升员工的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学校每两年举办一届“国钧杯·钢琴邀请赛”;每年举办一次“校企金秋联谊会”;每两年举办一届“就业创业明星评选及颁奖典礼”;每周开设“国钧讲堂”。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三)打造“刘国钧”宣传阵地,增强精神文化育人功能
依托学校的“四个一”,即“一馆一会一团一套”来传承“刘国钧精神”,培育学生人文精神,助推学生素养提升。
一馆:刘国钧纪念馆。刘国钧纪念馆是常州青少年德育基地、常州同心文化建设共享单位。参观刘国钧纪念馆已成为学校每年新生入学的教育必修课。
一会:刘国钧研究会。研究会由刘氏、查氏成员和社会贤达及师生共同组成,定期《刘国钧研究会简报》,开通“刘国钧研究会网站”。现已成为常州刘国钧文化中心的重要分支机构。
一团:刘国钧精神讲演团。讲演团以学生为主体,在各学校、企业、社区义务宣传刘国钧创业就业的精神,并录制了八集专题讲演视频。每学期开学典礼上讲一则刘国钧故事。
一套:校园文化系列丛书。继《从刘国钧到刘国钧职教中心》后,学校又续编《从刘国钧到刘国钧高职校》,《国钧讲堂廿七讲》和《传国钧精神,走现代职场》等校园文化丛书。
三、文化育人的条件保障
其条件保障主要有:(1)学校以“刘国钧”命名,创立了刘国钧纪念馆,成立了刘国钧研究中心和刘国钧研究会,为学校文化育人奠定了扎实基础;(2)学校以“刘国钧”命名,培育了一支优秀的文化育人团队。该团队由长期工作在学校管理、德育管理、教学一线的富有经验的领导和教师组成,他们是“刘国钧”精神的传承者、实践者、推动者,为学校全方位的文化育人提供了人才保障;(3)学校承担完成了江苏省高校哲学社科类课题“刘国钧精神观照下的五年制高职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的研究,其研究紧密结合学校的文化育人实践,研究成果具有可操作性,为学校文化育人提供了理论资源和实践指导。
四、文化育人的成效
(一)学生更自信
刘国钧及其精神已成为学校文化育人的源头活水,“刘国钧及其大成企业文化”已走进师生心灵。学生自信阳光的气质、文明有礼的品质和创新创业的特质已成为刘高职学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以电子装调技术国赛冠军、省状元杯状元闫瑞阳同学为例,他在获奖感言中说到,“参赛之路非常辛苦,过五关斩六将,每当想退缩的时候,总想到刘国钧创业之路的故事,又鼓起了信心,勇往直前,从自信走向成功。”
(二)学生更自立
通过文化育人的系列活动,学生深刻领会了刘国钧精神的内核。在刘国钧精神全方位的熏陶下,学生领会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积极参加“青春飞扬国钧梦——个人出彩,为国添彩”主题教育活动;“让优秀成为习惯——五个一工程”(培养一种职业礼仪、坚守一米线、培养一种终身锻炼方式、长期做一项公益事业、克服一种陋习)已成为刘国钧学子的一张名片;每年寒暑假及平时的节假日,约有92%的学生走进企业进行专业实践和调研;学校开设北京光华学院的创业课程,有11个学生商户在公开竞标中获胜并进驻学校“‘财富梦’学生创业街”。
(三)学生更自勉
刘国钧的庭训是:“不遭人嫉是庸才,能受天磨真铁汉”,他还常讲:“靠人都是假,跌倒自己爬”。每年新生的开学典礼上校长讲话的主题就是“进刘国钧高职校的没有差生,或许你是低着头进来的,但一定会让你抬着头出去的。”不少学生一开始带着因中考失利的失落、迷茫进校,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刘国钧文化的熏陶和引导,学生们有了自勉的意识和行动,重新找到了自己发展的坐标和路径,学校的“百团(社团)大战”、“游行狂欢节”、“男生女生节”、“校园吉利斯”、“国钧杯技能节”等异常活跃和火爆。
(四)学生更自强
不少职校学生家庭是外来的新市民,家境条件不佳,还有的家庭是城市低保、特困家庭。刘国钧孩童时代的处境(一日三餐元麦糊,夜卧一张竹编床)以及后来的不畏艰辛、勇于创业的精神和最终的辉煌成就让这些孩子产生了共鸣、充满了希望。他们在家庭生活、专业学习、技能训练以及社会实践方面处处显自强。在刚刚结束的2014年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上学校荣获21块金牌,位居金牌榜首,这与学生的自强精神是分不开的。
(五)学生更“自由”
“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和目无制度与纪律,而是指在校期间学生的智、情和意得到训练和体验,幸福成长。刘国钧当年被誉为“一个人幸福一座城”。学校为了学生的“自由”,开设选修课、任选课、网络课程;组建社团联合会和“以爱之名”义工联合会;考试卷因人而设A、B、C三类;构建学生在校期间非专业能力和素养培养体系。
五、体会与思考
同学们,军训是锻炼毅力、磨练意志的好机会。置身军营,你们将多一份阳刚;面对连旗,你们懂得了责任;稍息立正,你们会学会严肃。在短短的五天军训时间里我们会感受铁的气质,钢的坚硬和山的气概,还有那最可爱的人。
希望我们全体师生充分利用好军训这一大好时机,学习我们部队官兵“流汗流血不留泪,掉皮掉肉不掉对”的精神品质,严格遵守军训纪律,服从教官,努力做到行动如一、步调一致,培养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
军训高标准、严要求,消耗大,累、苦再所难免,希望同学们要把饭吃饱,吃好,不要挑食、偏食,要多喝开水;中午和晚上要休息好,保持充沛的体力。感觉身体不适时要及时报告班主任和军训教官。要时刻注意安全,防止意外发生。我们也希望教官们保护好嗓子,保护好身体。
老师、教官们、同学们,我相信,在全体教官和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以饱满的精神,昂扬的斗志,齐心协力顺利完成本届军训的各项任务。最后,预祝军训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