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浅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浅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浅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范文第1篇

一、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我们常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尽管教学方法有各种各样的定义和不同的理解,但教学方法又是具体的,形式多样的,只有把各种教学方法配合起来使用并使之成为一个系统,相互补充,才能在教学中取得最大的效果。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去打破已有的教学模式,趋向教学的非模式化——开放化。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投入精力,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注重从学生个人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有“动脑”、“动口”、“动手”、“动眼”、“动耳”的时间和空间,增强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并能带动学生提高运用知识技能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自我设计。我大力开展寓教于乐的课堂教学活动,营造和谐、民主、平等的有利于个性学习的体育教学氛围,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爱好禀赋特长,使个性和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让学生在个性绽放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心理素养。

二、根据体育教材,构建教学框架,把握住结合点,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社会适应力

新课程标准根据三维健康关、体育自身的特点以及国际课程发展的趋势,将课程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在体育教学中,我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和形式,让体育运动与心理素质训练巧妙结合,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

在学习领域一——运动参与中,我结合体育大纲对学生的具体要求,利用学生休息时间以及内堂课时间讲述中国体育发展中的典型事例,教育学生从小要树立为国锻炼的思想,炼好身体,为更好的学习创造良好的身体条件,将来为国争光,报效祖国。使学生通过体育实践体验后的“成功感”和“收益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保健素养,形成科学用脑,讲究规律的现代生活模式;在锻炼自己的同时,还要用自己的行为带动家人及周围的人一起参与体育活动,达到全民健身,提高国民素质的目的。

在学习领域二——运动技能中,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展现和培养自尊自信。我运用一定的途径对学生进行学法的传授和辅导,使学生掌握科学正确的学习方法;理解动作技术,掌握动作技能,并且能实际应用于自己的锻炼中,逐步提高自学、自练、自选、自评、自管的能力。我让学生充分利用掌握的多种运动技能来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在参与各种体育活动中,要遵守体育道德,尊重对手和同伴,不要出现不良的举动和行为;同时,还要他们正确对待对手和同伴的过激行为,不要以牙还牙,应化干戈为玉帛。例如,体育课中,男生在教学比赛中经常有脏话从嘴里冒出,这时我及时制止,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成功与失败、顺利与挫折、长处与短处,激励他们勇于战胜困难,克服不健康的心理障碍,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意识、认识、情绪、行为自我控制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促使学生经过失败、成功、再失败、再成功的不断体验,增强耐挫能力,保持稳定的情绪、乐观的心境,这样,在体育锻炼中不断克服困难、挑战自我、展现自我。

三、注意自我设计,注重言教”和“身教”相结合,营造与课节目标一致的心理氛围,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

教师要注意自我设计,要在重新设计自我中重新给学生定位,以适应新课标要求的崭新面貌去面对学生。新课标要求教师的课堂角色要发生变化:从单纯注重知识传授转为比较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不再是只懂得教人如何运动的教练员,而是一个具备现代化教育观念和教育素养、知道如何进行课程建设以及如何运用体育教学方法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专业人员。

教师要注意“言教”和“身教”相结合。体育教学主要是一种室外教学,大部分内容是需要体育教师凭自身的动作进行引身说教,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动作概念并进行模仿性的练习。一节课中,教师动作示范的优美和准确,不仅能够为完成教学任务打下基础,而且为这节课增添了亮丽的色彩,使学生大为感叹,急剧产生学习的愿望。还要善于发现差生的闪光点要对他们所取得的进步给予及时的反馈,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充满信心地去完成学习任务并不断地进取。教师尤其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的“身教”。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个人的魅力、个人的意志品格才是影响学生的根本内核。只有注意在日常生活中的“身教”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浅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 心理健康教育 问题 对策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但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教育片面追求“知识传递”的价值趋向,导致了学校仅仅重视学生的智力开发,忽视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忽视意志、兴趣、个性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产生了负面效应。

由于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与此同时学生的心理健康得不到应有的关心和重视,下面就具体来分析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一、了解心理健康教育基本含义

健康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之一,也是一个广为人知的概念。我们从小就要在各种表格中填写健康说明,我们也认同“拥有财富远不如拥有健康”这一道理,这说明健康是参与社会生活的一种重要,以至于人们在见面时一般要相互问候彼此的健康,表达自己对朋友健康的祝愿。人们认为,为了其他的幸福如利益、提升、财富而牺牲健康是不明智的行为。

心理健康教育含义: 指在学校中,教育工作者根据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应用心理学揭示的原理和方法,来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维护学生心理健康以及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为目的的教育活动。

二、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许多农村中小学对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在教师的观念中。心理健康教育只是学校领导、班主任、德育工作者或心理辅导员的事。与自己的教育教学无关,可做可不做;即使搞心理健康教育精力也有限。仅仅解决少部分学生身上发生的心理问题。认为对心理健康的学生没有必要搞心理辅导。学校没有把心理健康教育提到议事日程。落到实处。

(二)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化水平不高

许多农村中小学校长、教师包括心理辅导教师。缺乏应有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在实际的心理辅导过程中常常采用品德教育的方式,以批评教育、惩罚教育为主要教育方法,在客观上伤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导致学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还有教师由于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不能及时发现和正确判断学生的心理问题,简单地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归因于品行问题,采取不恰当的教育措施。

(三)学生的心理问题突出

农村中小学生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关键时期。面临着理想与现实、独立与依赖、渴望交往与心理闭锁的矛盾。他们面对竞争十分激烈的社会环境,其心理压力不仅来自学习、认知方面,也来自社交、情感等方面,不仅来自学校,也来自家庭和社会,对这些压力,许多学生深感力不从心,无法适应,再加上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导致了一部分学生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1)认知上的问题。主要是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等方面的问题。(2)情感上的问题。很多中小学生在情感调节上表现为情绪极不稳定,喜怒无常,一会儿兴高采烈,一会儿悲观失望。情感调节有问题的学生。

三、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原因

(一)中小学阶段是个体一生中心理发展最为重要的关键时期,是学生的心理从不成熟走向基本成熟,人格逐步形成、完善和稳定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每个学生都会遇到心理发展过程中所常见的危机问题,心理矛盾和冲突时有发生。有的因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而影响个体心理顺利成长,导致心理障碍的形成。

(二)时展迅猛剧烈,各种文化纷至沓来,社会文化心理日趋复杂,成人在竞争社会中带来的变异约束与烦恼,及青少年自身的耳濡目染,也给正处于身心发育正待成熟的少年儿童的心理和行为带来一些障碍和失常。

(三)随着农村劳务输出的增加,带来了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他们或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领养,或寄居亲戚朋友,而老人和亲朋主要关心的是孩子吃饱了没有,睡好了没有,穿暖了没有,很少关心孩子心里在想什么,在学习中有什么困难,心理上有什么压力……这些问题如得不到重视和及时解决,久而久之,这些孩子就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

(四)农村家长知识水平,文化品味,道德水准参差不齐,较之城市居民而言有较多不尽人意之处。诸如有的小富即安,富不思进;有的封建迷信思想严重;有的整日浸泡在麻将扑克中,对子女管教方法简单,或粗暴加压,或放任自流,或娇宠惯养,或恨铁不成钢,给孩子的心理健康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五)地方经济的差异,种种条件制约下的不均衡,使农村健康娱乐设施匮乏,文化氛围不浓,活动不多,青少年学生课余生活枯燥、单调,游戏机房和网吧成了孩子经常光顾的地方,有的上网成瘾,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

(六)地域环境、文化底蕴的不同,学校教育条件、师资力量与城市的差异,农村各种心理健康教育资料的缺乏,都导致了农村中小学生在心理健康状况上的不同和差异。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需要,应引起高度重视,家庭和社会要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学校更应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每个人都能受到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

参考文献:

[1]曹海静\王玲《中小学心理教育课程》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1999,8.

浅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本文对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高校中开展心理咨询行之有效的几种方式方法,从而阐明了科学的合乎时代的心理咨询在当代大学生心理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要大力运用先进的心理咨询方法,在高校中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中国培养出一批又一批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985工程”和“211工程”的顺利实施,教育资源的整合,不断增长的大学生群体如何健康发展,怎样把他们培养成为具备优秀人格,健康心理,社会责任感,诚信等优秀品质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力军,是高等教育面临的新课题。《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明确指出:“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等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应具备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良好品格和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大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

由于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转折的关键时期,从表面上看,他们的生理发育已日趋成熟,但是他们在心理上却处于“人生第二期断乳”阶段,大学生的种种心理困扰和精神障碍时有发生。从而阻碍着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近年来,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加,新旧价值的撞击,导致大学生心理卫生问题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因心理和行为问题导致的恶性事件屡有发生。择业社交,学习生存过程中产生的抑郁、偏执、孤独、敏感心理症状持续增多。性、犯罪等失范出轨现象,更成为社会负潮流中不可忽视的支流。如轰动全国的马加爵事件,清华大学刘海洋用硫酸伤熊事件……这些令人震惊事件的发生固然有社会、教育、法制的等诸多原因,但不可以否认的是,他们都与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失衡不无关系。我国第三次精神卫生工作会议透露的数据显示,有焦虑不安、恐怖、神经衰弱和抑郁情绪等问题的大学生占学生总数的16%以上。可见,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这是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

二、大学生心理咨询的常用技巧

近年来,各地教育工作部门和学校在推进和加强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效果。许多高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或咨询的专门机构,开展了相应的教育教学。笔者在多年的工作中总结了一些方法。

(一)注意倾听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咨询时,要灵活运用各种咨询技巧来调节个体大学生的心理失衡,使他们尽早恢复到健康的心理状态。因此,在技巧运用方面就应该做到:对咨询者的第一个要求便是注意地倾听大学生来询者的诉说,有效的咨询者应先成为一名优秀地倾听者。他的重要意义在于,第一,它表达了对大学生来询者的积极关心与尊重,从而有助于相互信任的咨询关系的建立。第二,耐心和注意地倾听可使大学生来询者能有对象的倾诉其内心的苦恼,有助于情绪宣泄或治疗的作用。第三,只有通过耐心倾诉,咨询者才能了解大学生来询者的心理问题及其根源,才能与来询者一起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常用的技巧

根据倾听的内容,倾听一般分选择性倾听与非选择性倾听。而非选择性倾听在针对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的主要目的是鼓励大学生来询者诉说以便最终搞清他(她)的问题是什么。因此,应把握好对如下技巧的运用。

1.非言语行为

非言语行为是实现非言语沟通的重要手段。要做到:(1)仔细观察大学生来访者的面部表现。要知道,面部表情是仅次于语言外的主要信息员。(2)注意目光与目光接触。这样不仅使咨询者从来访者的严重看出焦虑、恐惧、失望、无助和疑惑,也可看出期望、满意、喜悦、自信和信任,而且也是来访者从咨询者眼中“读出了”温暖、信心、理解、通感和希望。(3)还要正确运用好手势和体语等其它非言语行为。因此,咨询者在运用非言语行为上,应显得有条不紊、放松、自然。 转贴于

2.副语言与简短接话

副语言是介于语言沟通和非言语沟通之间的沟通手段。因而,在咨询会谈中,咨询者要善于利用副语言表达自己对大学生来询者的情绪支持、安慰、鼓励信任和希望,以增强言语沟通的感染力。接话是指咨询者尽可能地接着大学生来询者刚才的话题说尽可能短的词句。其目的是要达到:一是给大学生来询者一个机会,以便探索与理清自己的思想;二是表示咨询者认真倾听了大学生来询者的诉说并鼓励他(她)继续说下去。但也要注意:一是不要引入新话题;二是咨询者不要马上发表看法和意见。

3.沉默

咨询会谈中发生沉默。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由咨询者引起的沉默;另一方面是由大学生来询者引起的沉默。前者又可分有意设置的沉默和过长的失控的沉默。由咨询者有意设置的沉默可激发大学生来询者深入他的话题。而过长的失控的沉默则会使大学生来询者感到不安,无所适从和对话停止。这种情况大多是由于咨询者注意力不集中,跟不上大学生来询者思路所致,应当尽可能避免。由大学生来询者引起的沉默,可能基于以下三方面原因:(1)大学生来询者正在思考某种东西;(2)大学生来询者觉得难以继续说下去;(3)大学生来询者只是不知道除了谈过的话之外他还说或做些什么。一般而言,有经验的咨询者从刚才对话内容中便可判断出来询者沉默的原因,并采用适当的技巧使大学生来询者继续说下去,做到有的放矢。

心理咨询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正确运用科学的、先进的咨询方法,咨询技巧,才能使大学生来询者的心理健康得以维护和保持,促进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浅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范文第4篇

一 提高教师自身心理素质,是培养聋生健康心理的前提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受到学校因素(学生对学校的态度)、班级因素(学生与同学的关系)和教师因素(学生与教师的关系)的制约,三者之中又以教师因素的影响力最大。而聋生不同于正常学生,由于听觉障碍,无法从听觉渠道接受语言,获得信息,也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他们只能借助表情、手势、姿态等获得信息与交流。由此可见,聋生比正常的学生更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聋校教师的心理素质状况对聋生健康心理形成的影响比正常学校尤为明显。因此,作为聋校语文教师,首先必须具有对特教事业的执着追求,不断开拓、勇于进取的精神,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力和自制力,做到性格开朗,心胸开阔,不怕挫折,遇顺境时不骄傲,遇逆境时不消沉,头脑冷静,处事妥当。这样走上讲台,在聋生面前的是一个面带微笑,充满爱心,知识渊博,幽默风趣,能引导他们经受住学习上的各种挫折,带领他们遨游知识海洋的教师。

许多心理素质健康的语文教师,无论课前教室里出现怎样的现象,只要教师走上讲台,学生就会立即安定下来,教师运用自己的举手投足、眼神脸色、语气表情等来稳定学生的情绪,带领学生走进课文情境,或喜或悲、或抑或扬、很快地达到情感教育的理想效果。这样学生的潜能就会得到很好的发挥。同时,教师还要根据聋生渴望获得肯定和认可的心理特点,善于在课堂上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及时鼓励和表扬,点亮他们的心灵之花,从而启动他们良好心理素质形成的内在机制。

二 激起学习的心理需要,是培养聋生健康心理的基础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观念的支配下,聋校语文教学偏重对知识的传授,甚至有的老师认为,聋生不需要各方面能力的开发,只要教师教的课文内容、知识点能记牢就不错了。忽视了对聋生的心理素质的研究和培养,禁锢了他们的思想,扼杀了他们的个性,使得一部分学生丧失了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的对学习产生焦虑心理,耐挫能力极差,出现了厌学、逃学现象,学习语文成了一种不愉快的心理体验。由此可见,要培养聋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激起其学习的心理需要,增强自信心是基础。

心理学认为:需要是激发个体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原始动力。高年级段的聋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许多调查结果也表明,处在青春期的学生,有求知的需要、自主的意识、受人尊重的需要及升学就业的愿望等等。为了激发聋生学习的心理需要,增强自信心,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以正面人物进行引导,发挥语文教学所特有的“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伟人、英雄及那些身残志坚、自强不息、有所作为的残疾人,为聋生树立学习的榜样,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如学习《海伦?凯勒》这课时,为了使聋生更好地受到教育,首先突出介绍了海伦?凯勒的残疾程度——海伦?凯勒一岁半就丧失了视觉和听觉,成了一个又聋又瞎的孩子。接着着重讲了海伦?凯勒面对自己眼中的生理残疾,没有自卑、自弃、自甘落后,更没有悲观厌世、走上绝路。而是在安妮老师的帮助下,海伦?凯勒以惊人的毅力克服了重重困难,继续着她的学业。 她七岁开始学盲文,八岁进盲童学校学习,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十六岁时,她进入了大学预科学校继续学习,十七岁时有名的拉德利夫学院破例地录取了她,二十四岁大学毕业。通过学习有关海伦?凯勒不以缺陷自弃,刻苦学习、自强不息的艰辛求学历程,大大地激励了聋生。海伦?凯勒能经过努力完成学业,你们经过努力也是可以完成的。同时针对当今市场经济的发展,只要努力拼搏,残疾人也可以与健全人一样有所作为,对社会有所贡献,受到社会的承认和尊重。在海伦?凯勒精神的感召下,聋生逐步树立以她为榜样,增强自信心,明确学习目的,并化为自觉的学习行动。这样,在教学中激发聋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耐挫能力,积极乐观的心态,让他们学会微笑面对学习前进道路上的重重困难,失败时,不气馁、不自责消沉,而是保持冷静的头脑,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在战胜失败的过程中,培养自己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品德和意志。

三 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聋生健康心理的保障

浅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范文第5篇

摘要: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是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一个重要目标。本文通过调查总体阐述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常见心理健康问题,同时基于这些问题提出了作为一班之主班主任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的措施。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心理健康教育 措施 教育

1 引言

近几年来随着升学压力、家庭矛盾、青少年早恋等原因造成心理亚健康的学生越来越多,甚至有些学生有自杀、犯罪的行为或倾向。中等职业学校是我国专业性技术人才的培养重要基地,而且学生人数占我国整个青少年总数的五分之二以上,由于对技术性人才的需求,这一比例还在不断的上升。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我国教育界面临的一大难题,如何提高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是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者的工作重点。本文从不同的方面分析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然后基于这些问题提出了班主任如何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对应的措施。

2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通过对一所中等职业学校400名在校学生调查,统计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占总调查人数的57%,有明显心理问题的占总人数的20%。根据调查心理健康问题大致归纳为如下几方面。

2.1 入学不适应问题:入学对于青少年来说是一次挑战,陌生的学校环境、同学、老师以及作息方式让他们很难快速的进入学习状态。通常这些学生会出现恐惧、焦虑、孤独、抑郁等不健康的情绪,这种状况下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没有学习兴趣、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甚至出现违法校规校纪的做法。

2.2 学习相关的问题:学习是每个学生的主要工作,根据统计学生中学习相关的心理问题占总的心理问题的70%。主要存在的问题是考试焦虑,考试前忧虑、恐惧以及烦躁不安是很多学生都有的问题。学习厌倦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有些学生对老师反感,对家长对立,产生了反叛的心理。

2.3 人际关系问题:中等职业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学校人际交往主要表现在冷漠、不合群、孤僻、冷漠甚至有时退宿。调查显示有45%的学生存在的师生关系心理问题,38%的学生存在着和同龄人交流的关系问题。

2.4 人格问题:通常青少年存在着嫉妒、敌对、偏激、狭隘、孤僻、暴躁、自卑等不良人格。这些问题使得他们不愿意被别人约束,通常会出现欺骗、说谎、横行霸道、偷窃等犯罪行为。

3 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措施

班主任作为一班之主,在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起着关键的作用,班主任的行为和教育方法直接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作为班主任就需要对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进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学生克服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障碍和心理困惑,帮助学生形成自己良好的人格。班主任需要从如下几方面做起。

3.1 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心理专职人员的工作,每个班主任在和学生相处期间要及时的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如果发现学生有心理问题,应该及时的帮助他们解决其问题。同时班主任需要认真的学习青少年心理学相关的基础知识,提高自身修养和教学质量。在此基础上,班主任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

3.2 重视家庭教育: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仅仅与学校老师有关,还与学生的家长以及家庭环境有关。因此班主任要及时的和学生家长联系,帮助和引导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观,让家长依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用正确的方式和良好的行为教育和感化自己的子女。让家长能够和学校配合培养自己的子女,共同塑造这些青少年的人格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3.3 团体辅导:班主任利用集体教育资源,组织班会,让学生相互熟悉、自我泄露、交流观点,加深对别人的支持与理解,同时让学生情感体验。可以让学生在此过程中认识他人,更加的了解自己、获得别人的支持、得到宣泄的对象,减少无助感和孤独感,让学生恢复自行,并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3.4 个别教育:学生的心理问题有相同的地方,但是也有个性的一面。对于一些特殊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班主任应该进行个别教育。班主任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如果发现有学生存在的个别的心理健康问题。对学生的行为以及相关的背景进行分析和综合,辨别出其心理问题的性质、特征以及原因。然后和学生通过谈话、聊天或者其它方式进行交流,帮助这些学生尽快的克服这些问题。

3.5 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人生观:乐观的心态能够帮助学生形成一个健康的人生观。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是,首先要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和日常生活中帮助学生形成乐观向上的精神,班上多开趣味活动,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础,帮助学生适应社会生活,以及促进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通过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调节学生心态。其次班主任可以在活动中给学生口头或者物资上的奖励,让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

4 总结

中等职业学校是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基地,这些学生关系到将来我国的发展,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因而关系着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稳定。由此可见,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我国人口的综合素质的重点工作之一。中等职业学校必须加强对心理健康知识的认知,扩大师资力量的投资以加强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本文首先从入学不适应、学习问题、人格问题和人际关系四方面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了阐述,然后基于这些问题,提出了班主任从不同方面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刘玉兰,洪顺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学校卫生,2005(1):26-27

[2] 李.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J].甘肃科技,2010(23).

[3] 周燕. 乌鲁木齐地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