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满诗词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次失败的小实验
今天,韩老师要和我们做一个小实验,是什么实验呢?为什么韩老师这么神秘呢?
韩老师从讲台上拿了个杯子和一张白纸,大家一起喊道:“我知道,我知道,韩老师要把纸塞进杯子里。”韩老师说:“是吗?”韩老师把纸盖在了杯子上面,然后问道:“把这个杯子倒着,纸会掉吗?”有的同学说:“会掉。”也有的同学说:“不会掉。”韩老师笑了笑,问道“你们想知道答案吗?”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喊到:“想知道。”韩老师说:“要想知道答案,我们必须来做一个小实验。”于是,我们瞪大了眼睛,一眨也不眨的看着韩老师。只见韩老师先用手把纸托着,然后慢慢的倒过杯子,把手一放,纸就像落叶一样掉了下来。刚才猜会掉的同学们大喊一声:“耶!”,猜不会掉的同学们叹了口气说:“唉!”。
这时候,韩老师在杯子里装满了一杯水,再次把杯子盖在上面,微笑着问同学们:“这回我把杯子倒过来,纸会掉吗?”,大家齐声喊到:“不会掉,不会掉。”韩老师把杯子倒了过来,手一松,水都洒了一讲台,纸也湿透了,可能是因为纸太薄用了双层的缘故吧。我们都以为实验会成功,结果失败了,我们非常的失望!我说:“这次实验太没有意义了。”然而韩老师却语重心长的对我说:“爱迪生在发明电灯时,不也是经过上千次的失败吗?我们要反复实验,要经得起失败的考验!”
虽然这次实验失败了,但他却给了我一次深刻的记忆,也使我坚信,我们一定会成功的,因为失败是成功之母呀!
[关键词]静脉穿刺;成功;失败;原因分析
小儿静脉穿刺,不论在诊断和治疗中都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技术,在临床工作中的注射、穿刺,对机体都是一种机械刺激与损伤。静脉穿刺还常常使患儿产生心理恐惧感,从而加深了下次静脉穿刺的难度。根据临床中的经验,将影响患儿静脉穿刺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分析如下:
1 患儿因素
由于患儿的体质、胖瘦不同,其血管的粗细、深浅、软硬、弯直等各有特点不同。所以,在穿刺时应因人而异。
1.1 胖瘦、肤色不同。①胖患儿穿刺时一定要掌握好深浅度,扎上止血带,用手触摸血管有轻微滑动、饱满感时以20~30°角看准方向进针,多能成功。如触摸不到血管进针以30―40°角刺人,如无回血可适当抬高至40~45°角,且进针要深,穿刺可成功。②较瘦的患儿一般血管浅露以15 30°角为宜,血管特别浅者可在8~15°角刺人,可望成功。③患儿的皮肤可分为红、黑、白、青紫色。静脉穿刺时,一般红、黄、白皮肤血管显露易找,对黑和青紫色的患儿血管多不显,静脉穿刺较难。在穿刺时扎上止血带,用手轻拍,攥之绷紧到皮肤变黄时,血管较显易刺人,但不可用热湿布敷,以免肤色暗紫,给穿刺带来困难。如寒冷季节,患儿进入室内,应暂缓片刻,用手揉搓或温水浸泡,待血管充盈后再选择血管进行穿刺,防止急躁,不要估计进针,造成患儿痛苦。
1.2 解剖变异:有的患儿静脉走行与成人不同,主要表现在大隐静脉、手背静脉及肘中静脉上,若按平常静脉走行给未显露且很胖的患儿进行穿刺,多不成功。因此,在按解剖静脉走行进针未见回血时,可用食指触摸一下感觉血管方向,再行穿刺则成功。
1.3 水肿因素:因患儿皮下水肿,血管显示不清时,应按摩推压局部,使血管显示后再穿刺,此时组织内的渗液未全部消退,所以进针比平时要深。
1.4 脱水及微循环障碍:患儿由于休克、腹泻、呕吐、衰竭造成脱水,血管萎缩扁平,弹性差。穿刺时局部应热敷,止血带略扎紧血管可显露,穿刺宜慢,以10―25°角为宜,如果角度过大易失败。脱水较重者穿刺针头虽已血管内,但回血较慢者或不回血,时常给操作者造成错觉,一旦退针即可出现血液外渗局部肿胀。因此,不可急于退针,自感针头确在血管内时,放松止血带,观察液体滴入通畅无肿胀即可。
1.5 脆性静脉:如果经常生病及长期慢生病患儿,由于长期使用刺激药物,使血管变脆,在静脉穿刺时稍有不慎就会穿破血管。所以,在静脉穿刺时,要正确掌握穿刺的方向及深浅度,缓慢进针避免穿刺失败。
1.6 滑动静脉:如果经常静脉穿刺者或较瘦的患儿,血管活动度大,静脉穿刺时需左手拇指压止血带下端,看准方向快速刺入。若进针速度慢且血管可随针头来回摆动容易失败。
2 护理因素
2.1 操作技巧:①静脉穿刺的角度与深度成正比,角度越大进针越深,角度越小进针越浅。②针头进入血管见回血,再进针少许,因为有时针头斜面未全部刺人,虽回血好,同样会失败。患儿头皮穿刺时,特别注意进针点应在所选择的血管前方,这样头皮针在皮下潜行一段距离至血管,见回血即可,起到一个固定针头的作用。防止在穿刺时未见回血动作机械地来回穿刺,造成静脉血管人为的损伤。③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妨碍液体滴入。可调整针头位置或变换肢置,直到输液通畅为止。④排气处塑料管扭曲(一次性输液器),液体不滴。塑料管松开。⑤压力过低,患儿周围循环不良,排气管堵塞及输液瓶位置过低所致,可适当抬高输液瓶位置。⑥患儿常因哭闹出汗多,使胶带受汗水影响不易粘固,而使输液中途脱落给患儿遭受多次穿刺之苦。因此,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将针头固定方法进一步改进:患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后,把胶带从针柄后反折粘上,再用长胶带或绷带绕头固定1w,然后用胶带将头皮针延长段粘在耳垂上。此固定法,既简便又牢固可靠。对于手部位穿刺的患儿可用(7×15cm)手板固定(可根据患儿大小来选择手板的长宽而定),从而起到防止患儿输液时乱动渗漏的现象发生。对于患儿哭闹较重,血管较差的患儿,可选用留置针,减少患儿多次穿刺的痛苦。
2.2 针头因素:①可根据患儿血管粗细选择针头。②小儿头皮血管细,在穿刺时易堵塞。当血管显露穿刺不回血时,退出针头仍无回血可判断针头是否堵塞即可拔出。③带钩针头易堵塞,进针时感觉钝平,可给患儿带来痛苦。所以在静脉穿刺前一定要认真检查针头。
2.3 血管的选择:①小儿头皮静脉血管极丰富,宜选颞浅、额、耳后、枕静脉。因静脉浅表易见,不易滑动,即便于固定,又不影响患儿活动,还便于保温。但要防止误刺入动脉。②选大隐静脉、手背及肘正中静脉。骨隆突、凹陷处,有静脉瓣及弯曲不直的静脉不宜选择。如大隐静脉不宜穿刺,为抢救危重患儿及液体加压、输血可选用股静脉、颈内和颈外静脉锁骨下静脉(取锁骨中点内侧1~2cm处或锁骨中点与内1/3之间的锁骨下缘0.5~1cm处为穿刺点)等其他静脉。
2.4 血管护理:拔针时不应按压穿刺点上,当快速拔下针后立即按压穿刺部位,应将棉签沿血管平行的方向,在针眼处按压在静脉上。特别是一些血液病患儿,凝血机能差,在拔针按压时,不但要注意按压的方向、部位,更注意按压的时间与手法,按压时间为3―5min,为长时间需要静脉穿刺患儿起到血管的保护作用。
“堪笑夔蚿不自怜,漫劳胸次险山川。”下一句是:仕途醉眼青红乱,何地强分愚与贤。
原文:
《和佥判建平书怀 其一》朝代:宋 作者:虞俦
堪笑夔蚿不自怜,漫劳胸次险山川。
仕途醉眼青红乱,何地强分愚与贤。
【关键词】 头皮静脉穿刺;失败;原因;护理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婴幼儿最普遍、最常用的给药和给药方法之一,且是儿科护理常用的技术操作之一。但是在临床上的实际工作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会出现护士一次静脉穿刺失败的情况,本文就对临床中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总结相应的护理措施。
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儿科门诊在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行头皮静脉输液的患儿75例,其中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45例,占64.3%,失败30例,占40.0%,其中2次以上穿刺失败6例。
2 穿刺失败的原因与护理
2.1 穿刺失败的原因
2.1.1 患儿因素 ①患儿的头皮较细,分支较多且弯曲隐秘,尤其是肥胖患儿皮下脂肪较厚,静脉不明显,在穿刺时不易掌握血管的深浅度;②脱水及循环不良的患儿由于血容量不足,血流缓慢,在穿刺时不易回血等情况导致穿刺失败;③患儿在高热或营养不良时导致血管脆性增加;④患儿特有的哭闹动乱会加大静脉穿刺的困难,并且即使穿刺成功,有时也会因小儿的躁动不安出血针头滑脱等情况导致需重新穿刺。
2.1.2 护士因素 ①护士的基本功不熟练,对小儿头皮血管解剖和分布不熟悉以及缺乏经验等导致穿刺失败;②护士手法不稳定,血管选择不准确或进针角度选择不恰当导致刺破血管或见回血潜行过多;③操作前的准备工作不充分,如穿刺部位备皮效果较差,容易对较细的静脉辨别不清,同时患儿的头部和身体固定不理想,也易使进针失去平衡,导致穿刺失败;④有些护士的心理压力较大,若不能一次穿刺成功,可能会引起家长的不满,因而易出现紧张、焦虑的情绪,会较大的影响穿刺技术水平的发挥。
2.1.3 家长因素 患儿家长对护士的技术操作要求高,希望护士可以“一针见血”及对护士的不信任等,都加大了护士的心理压力,导致操作的失败。
2.1.4 客观因素 气温较低时,如冬季时血管收缩变细会加大穿刺难度;光线不足也易导致穿刺失败。
2.2 护理对策
2.2.1 加强护理人员心理素质的培训 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护理人员的不良心理状态是导致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失败的重要原因,一切对护理人员产生心理压力的刺激都会影响穿刺成功率[1]。首先加强对儿科护士心理学知识的培训,目的可以使护士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正确的自我调节,并善于管理自己的情绪,舒缓心理压力;其次还应学会与患儿家长有效沟通的方法,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穿刺成功率。
2.2.2 加强护理人员的技能培训 由经验丰富和技术娴熟的资深护士对年轻的护士进行穿刺技能的培训,并使年轻护士在掌握头皮静脉穿刺技术的基础上,掌握穿刺技巧。主要包括:①选择静脉穿刺时首先要与动脉相鉴别,并选择血运良好的静脉,可采用指压法[2],在放指的瞬间注意观察血运是否良好和静脉走向,以保证穿刺成功;②在保证头皮针梗进入静脉三分之一的前提下,尽量缩短进针部位和穿刺血管的距离,以减少头皮针在皮下穿刺的时间,并尽可能的减少穿刺对患儿的刺激;③对待特殊患儿时,如皮下脂肪较厚的患儿的血管较深,此时可在手指的探摸下穿刺,用拇指或示指尖顺静脉血管的凹陷的方向进行探摸可提高穿刺成功率[3];对严重脱水的患儿,穿刺针尖进皮后,再沿血管方向缓慢进针,当针进入血管腔内稍等片刻后再行抽吸;对长期输液的患儿,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选择静脉留置针,以减轻反复穿刺对患儿造成的痛苦;对血管能见度较低的患儿,可采用静脉穿刺引导仪对血管进行寻找和定位[4];③根据压力原理采用低瓶高调法对输液瓶的高度进行调整,可将液瓶高度与操作台保持平行,这样易于在两者之间形成压力差,可易见回血,提高穿刺的成功率[5]。④加强对客观环境的改善,充足的自然光是一种理想的光线,但是在自然光不理想时可置150w灯于穿刺者的左前方,且保持灯高距穿刺静脉45-50cm的距离,以改善光线,提高穿刺成功率。
2.2.3 穿刺后的固定 在静脉穿刺成功后应进行牢固的固定,可采用四条胶布固定法进行固定,第一条固定针柄,第二条交叉固定,第三条将塑料管盘曲后固定,第四条将头皮针塑料固定在患儿就近的耳廓上,这样的固定法不会因为患儿头部的转动而致针头拔除[6]。
3 讨 论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临床的一项既简单又复杂的操作技能,本文通过对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针对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包括提高护理人员的穿刺技术、心理素质以及穿刺后的看护等,以提高穿刺的成功率,保证“一针见血”,使家属满意,并对和谐护患关系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高艳红,曹逸婵.社会因素与护理人员静脉穿刺成功率有关[J].山西护理杂志,2008,9(3):101-102.
[2] 佟文芝.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方法探讨究[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2):2394-2395.
[3] 万莉,闫凯麟.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一次成功技巧[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8,29(14):134-135.
[4] 张维珍,范力明,叶茜,等.不同人员应用静脉穿刺引导仪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中的对比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09,22(14):1331-1332.
中图分类号:R54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_816X(2013)04_0330_02doi:10.3969/j.issn.1009_816X.2013.04.33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尤其是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易并发缓慢型心律失常,这种并发症不仅增加患者疾病过程中的风险,而且增加急诊PCI手术过程中的风险,可造成严重后果。既往处理常首选植入心脏临时起搏器,或者术中临时予阿托品针静脉注射。但是临时起搏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容易导致心脏穿孔、诱发恶性心律失常,故限制了它在急诊PCI术中的应用。我院从2011年5月起在此类患者中,在行急诊PCI术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前即常规给予阿托品针0.5mg,必要时再追加0.5mg,发现PCI术中出现低血压、再灌注心律失常(缓慢型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紧急心脏临时起搏器植入的发生率减少。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I月至2011年5月在本院确诊为急性STEMI伴缓慢性心律失常(包括心率小于60次的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阻滞、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25例,男19例,女6例,年龄38~80(64.6±3.5)岁,作为对照组作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2年7月在本院确诊为急性STEMI伴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患者30例,男22例,女8例,年龄40~80(65.4±4.3)岁,作为干预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危险因素、心肌梗死部位、Door_to_Bloon时间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 方法:
1.2.1 入选急性心肌梗死标准均符合下列3项标准中的2项:(1)缺血性胸痛时间≥30min,含服硝酸甘油不缓解。(2)心电图ST段弓背向上抬高且ST_T动态演变。(3)血清心肌标记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_MB)或肌钙蛋白I(cTnI)超过正常值2倍。
1.2.2 急诊PCI的适应证:参照2009年中国经皮冠脉介入指南,1)心电图ST段在2个以上相邻胸前导联抬高≥0.2mV或在2个以上肢体导联抬高≥0.1mV;2)症状开始至入院时间≤12h。
1.2.3 围术期处理:术前嚼服阿司匹林肠溶片300mg,波利维300mg;术中用肝素针100ug/kg,血栓负荷明显者术中加用欣维宁,两组用药剂量及种类无统计学差异。
1.2.4 观察指标:冠脉慢血流或无复流及低血压,再灌注心律失常。
1.3 干预方法:
1.3.1 干预组冠状动脉造影开始前常规予阿托品针0.5mg,根据心率情况可再追加0.5mg,必要时紧急心脏临时起搏器植入;对照组冠脉造影开始前未用阿托品针,必要时术中加用阿托品针及紧急心脏临时起搏器植入。干预组术中无一例需要紧急植入心脏临时起搏器。对照组中有5例经药物治疗无效(术中静脉推注阿托品针0.5mg至1mg)术中需要紧急植入心脏临时起搏器,60次/分起搏,术后24至48小时停用,术后随访1月均无异常。
1.3.2 术前18导联心电图检查,术前、术中动态监测心率、呼吸及血压,观察血压、再灌注心律失常、TIMI血流分级与死亡的发生。所有患者均成功取桡动脉为冠状动脉造影及冠脉PCI径路,如需要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者再经股动脉径路植入。干预组中无1例需要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对照组中有2例低血压经药物干预后无好转,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术后48小时停用,随访1个月血压正常。采用Judkins法进行左右冠状动脉造影,对梗死相关动脉进行PCI治疗,包括单纯PTCA或PTCA及支架置入术(根据血栓情况决定是否行血栓抽吸治疗)。
1.4 观察指标:统计术中低血压、再灌注心律失常、TIMI血流分级、紧急心脏临时起搏器植入及死亡结果并进行分析。
1.5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低血压、紧急心脏临时起搏器植入、慢血流或无复流及死亡率比较:见表1。
2.2 干预组中无1例出现慢血流或无复流,对照组中有2例出现慢血流,占对照组病例数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均未发生死亡,两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早期再灌注治疗可以明显降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病死率[1]。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表明,直接介入治疗已经成为心肌血运重建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2]。但是急性心肌梗死常并发缓慢型心律失常,而缓慢型心律失常又增加急诊PCI手术风险。急性心肌梗死缓慢型心律失常主要包括窦性心动过缓、窦房阻滞及房室传导阻滞,多发生于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可伴迷走神经张力高表现,前壁心肌梗死伴传导阻滞则常提示梗死面积大[3]。缓慢型心律失常是STEMI右冠状动脉闭塞直接PCI最常遇到的问题。许多术者最常采用的处理方法是右心室临时起搏,但是起搏导线常常诱发快速型心律失常,心室颤动发生率为35.3%,并且起搏导线还可导致心脏穿孔(2%)。阿托品是一种胆碱能受体阻滞剂,能拮抗迷走神经过度兴奋所致的传导阻滞和心律失常。与右心室临时起搏相比较,直接PCI时静脉注射阿托品同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心率(其中部分恢复为窦性心律,更符合生理状况)和帮助稳定血压,同时可以避免右心室起搏诱发的心室颤动和潜在的心脏穿孔的危险。因此在STEMI直接PCI时,静脉注射阿托品应当是处理慢性心律失常首先采用的措施[4]。慢血流或无复流发生的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微血管循环功能障碍等有关,与心率无明显相关性。故术前阿托品针使用后未明显减少慢血流及无复流的发生率。但是也有报道阿托品试验中可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等[5],一般单次剂量在1mg及以上。但是我们应用阿托品时均为小剂量(每次0.5mg),缓慢静脉注射,未出现不良反应。故应用阿托品时应该小剂量、缓慢使用,使用过程中应严密监测心率、血压、心电图变化。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缓慢型心律失常术前常规应用小剂量阿托品可避免紧急心脏临时起搏器的应用,提高手术安全性,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当然术前抗血小板、缩短门-球时间、血栓抽吸、IABP泵以及由经验丰富的术者及导管室等综合应用,都是明显提高PCI手术成功率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建伟,周旭晨,郑晓群.老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6,29(12):52.
[2]马玉良,王伟民,刘健,等.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血栓处理策略[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0,18(1)10.
[3]胡大一,主编,心血管内科学高级教程.第一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158.
[4]卫生部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培训教材领导小组,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教材冠心病分册.20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