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规模效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从途牛在产业链中所起的作用来看,途牛做的是规模生意:只有拥有足够的供应商规模,才能提供丰富的产品,吸引到大量用户;只有拥有了大量的用户,才能对供应商产生议价能力。进一步,公司只有扩大规模后,才可能产生盈利,而低利润率事实上也形成了护城河。
所以,目前的途牛难言盈利,只有当其销售规模超过100亿元之后,才有望摆脱亏损局面。
先占市场份额
国家旅游局数据显示,2013年经旅行社组织出境旅游的总人数为3355.71万人次,同比增长18.55%。2013年中国国际旅游支出高达1020亿美元,约占全球出境游消费的9.5%。
2013年,中国旅行社营业收入3599.14亿元,国内几家较大的旅行社营业收入分别是,中国国旅(601888.SH)174亿元(占比4.8%)、中青旅(600138.SH)93亿元(占比2.6%)、众信旅游(002707.SZ)30亿元(占比1%不到)。旅行社地域特征明显,行业极度分散,即使一些旅行社有整合的意向,但并没有哪一家实力特别强,因此短期难以整合。出境游业务的分散程度也是类似的。实体旅行社不可能无限扩张,所以出发地和目的地的丰富性受到限制。而通过途牛,顾客可以对旅游供应商、旅游运营商和旅游商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进行比较,从而做出最优的购买决策,并且更为便利地购买旅游产品和服务。
目前公司不急于盈利,而将精力放在扩大市场份额上。一是进军二三线城市,二是加大无线端投入。二三线城市的消费能力和潜力很可观,公司近两年开始进入,设立区域服务中心。目前北上广深的订单量占比50%以上,二三线城市不足50%,但是增速更快。公司在一线城市已经形成了规模,对供应商有了议价能力,毛利率水平较高。二季度财报中显示毛利率为5.9%,而上年同期为7.9%,主要是因为公司试图通过保持价格的竞争力,从而达到快速扩张市场份额的目的。另外则由于新进的二三线城市规模还没有起来,供应商成本较高,阶段性地影响了毛利率。
鉴于中国移动端的保有量已大于PC,以及移动互联网的趋势,公司积极结合自身产品属性提高移动端销售。与服装产品高频次购买不同,旅游产品是低频次购买,住户人均每年消费约两次。公司基于“特卖+区域+无线”的商业模式,推出尾货、爆款等新产品线,提高移动端用户的粘性和预定量。尾货产品的时效性很强,为了集中渠道力量以及吸引供应商更好的产品,对这一部分产品公司加价率很低。这导致尾货的毛利率低于5%,也影响了整体毛利率。
另据了解,2014年第二季度移动流量占总在线流量之比为35%,移动订单占比30%,无线端投入效果不错。
毛利提升有限
途牛是否可以盈利,在于公司在提升市场份额以后,毛利率是否还有提升空间,以及营业费用率是否可以降低。
旅游产业链中,分销渠道中的批发商、零售商经常采取的定价方法是“反向定价法”,就是根据消费者的购买能力,确定市场零售价格,以此为基础,推定销售成本和生产成本。所以其毛利率不会轻易改变,因为定价既要起到利润最大化的作用,又要起到维护或提高市场占有率的目标。
目前旅游产业链批发和零售整体的毛利率约为15%,通过规模的提升,进一步向上游初级供应商压价,可以提高到18%的水平。根据年报,中青旅2013年旅游产品毛利率7.9%,锦旅B股(900929.SH)近两年出境游毛利率9.89%、10.44%,可见旅行社的毛利率在8%-10%水平。途牛在一线城市成熟市场,跟团游的加价率约为7%,在二三线城市,跟团游的加价率低于这一水平,包含旅游顾问的成本后,2014年二季报的毛利率只有5.9%。但是随着二三线城市规模的提高,途牛的毛利率完全可以提升到和一线城市一样的水平。
那么,毛利率提升的极限是多少呢?途牛的上游旅行社行业整体净利率不高,比如中青旅近三年净利率为3.17%、2.87%、3.43%,锦旅B股近三年净利率为1.34%、2%、2.55%,众信旅游近三年净利率为2.76%、2.87%、2.9%。可见,旅行社净利率区间普遍在2%-3%。随着规模的扩大,途牛的毛利率最多再上升3%,否则上游旅行社就不赚钱或者亏钱了。按照公司预计,当整体产业链毛利率达到18%时,公司可以获得9%-10%的毛利率,这符合产业链规律,可以看成毛利率的最终水平。另外,途牛将继续深入供应链,争取谈独家,保证毛利。
公司二季度营销费用率(占净收入)13.5%,相比前三年5%-7%大幅提升,主要投放方向是硬广告和移动端。公司二季度市场广告费用共计9700万元,移动端投放主要包括在各大下载市场的排名投放。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纯线上流量的投放不多,也就是说公司增加客流并不直接依靠互联网导流,有2/3的顾客会在第二年选择继续消费。公司增加营销费用目的在于提升知名度,营销费用与营业收入相关性不强。所以随着收入规模的逐步提升,营销费用占比可以逐渐减小,长期维持在3%-5%的水平。
公司二季度管理费用率提升,主要是由于新开5家区域服务中心和新增中高层管理人员薪资。区域服务中心的效率较高,比如青岛中心4个人,能管300-400个供应商。所以公司方面预计,区域服务中心最迟一年可以实现盈利。未来两三年内,公司的目标是拓展出发地至300个,区域服务中心至100个(目前出发城市83个;区域服务中心20个,下半年将增加10个以上)。这一部分管理费用的支出是非常必要的,因为渠道下沉是一个趋势,最好的证明是中国出境飞机的渠道也在下沉。但这一部分支出不会无限增长,因为出境游的采购集中在几个出境口岸,在长期人员达到一定程度将不再增加,因此管理费用率在未来也可以逐渐降低。
为了保证旅游产品质量,公司在顾客完成旅游后,再把款项支付给供应商。因此从顾客下订单支付到公司将款项支付给供应商,中间天然有50多天的账期。随着规模的扩大,资金占用所带来的效益也将不断提升。
规模将带来盈利
互联网对旅游行业的影响,首先是将标准化的产品比如酒店、机票,搬到了线上。接下来是将非标准化的产品,休闲旅游搬到了线上。
由于休闲旅游自身属性,导致其标准化程度无法做到像酒店、机票那么高(虽然途牛也在这方面努力,通过出发地和产品两个维度进行分类,跟团游已经有20万个SKU,自助游已经有12万个SKU),所以途牛作为休闲旅游商,线上最终能达到的市场份额会略小于酒店、机票等商所占的市场份额,而拥有自己特色的旅行社品牌也会占有一席之地。参考格局已经比较稳定的酒店业务领域,目前携程占28.7%,经济型酒店官网占28.6%,艺龙占14.1%。预计未来在休闲旅游业务领域,途牛也能占到约28%的份额。
途牛拥有丰富的供应商资源,所以其所占份额的下限应该也比较确定,中国旅行社共有26054家,获得出境游资质的旅行社有2388家,途牛有3000-4000家供应商,出境跟团游主流供应商有300多家,途牛供应商资源占比约为12.6%。由于途牛选择的都是优质供应商,自身也积累起了品牌,所以未来市占率一定会高于这个数(2013年途牛市场份额11.4%)。
关键词:烤烟种植;规模;效益;对比
前言
近十几年来,我国都是烟草大国,无论是烟草的消费量还是烤烟的种植都位居全世界前列,因为市场消费的需求,让我国烟草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1、烤烟种植概况分析
永平镇位于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城西南53公里处,和双江、临沧交界,国道323线穿增而过。永平镇位处横断山脉南端,是思茅市最大的坝区,坝区面积60平方公里,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平均气温18.2―20℃;最冷月为1月,温度是11.7―13℃;最热月为6月,温度为22.3―24℃;全年无霜期350天,年降雨量1230―1410毫米,全镇最高海拔2148米,最低海拔774米,平均海拔1110米左右。永平镇域面积1165.66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10.9万亩,其中水田48546亩,旱地60466亩,人均占有耕地面积2.2亩。
作为全市烤烟种植的“后起之秀”,景谷县近年来的烤烟生产发展速度之快一直令人惊叹。特别是2008年普洱市被列为全省重点发展的新烟区后,景谷紧紧抓住这一难得机遇,以打造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区永平为依托,坚持“生态、特色、优质、安全”的开发目标,坚持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新烟区建设、特色优质烟叶开发和资源配置方式改革“四位一体”的开发模式,积极推进新烟区提质上水平,全力打造黄金走廊生态特色烟叶品牌。近年来,烟叶生产规模不断实现新跨越,烟区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改善,烟叶生产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优化烟叶结构工作顺利开展,生态特色优质烟叶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创造了普洱烤烟发展的“景谷速度”,缔造了普洱烤烟发展的若干个第一。烤烟是景谷县永平镇的支柱产业之一,2014年,全镇共完成烟叶交售8.57万担,实现烟农收入11420.21万元,实现烟叶税收2512.45万元。2015年全镇共落实烤烟种植面积31000多亩,共有11个育苗点提供烟苗。
2、对三种不同的烤烟种植规模的烟农收益进行分析
在近年对普洱市景谷县永平镇地区的烟农的烤烟种植情况及效益情况进行了调查,然后对调查的数据进行统计汇总得出以下结论:
(1)烤烟种植的大户(规模大)的收益是最高的,烤烟种植的小户收益是最低的;中等规模的烤烟种植户平均每亩均受益是最高的,小户的均收益还是最低。尽管烤烟种植的大户烤烟的总收益是最多的,但是烤烟种植大户需要的成本高,从经济学的角度上来分析,“性价比”不是最高的,没有中等规模烤烟种植户的“性价比”高。对60户烤烟种植户进行了调查,设定烤烟种植的大户、中户和小户的种植面前分别为3、2、1,烤烟种植小户和中户相比较,中户的亩销售收入、亩产量和亩净收入分别是小户的1.59倍、1.72倍、3.11倍。中户和大户相比较,大户的亩销售收入、亩产量和亩净收入分别是中户的1倍、0.96倍、0.94倍,得出结论烤烟种植大户的经济投入收益最低。
(2)普洱市景谷县永平镇烤烟种植大、中、小规模的农户的烤烟种植成本存在较大的差异,成本主要体现在烤烟田的租地费。小户每亩的平均用工费最高,比中户及大户多1.45个和3.67个。大户烤烟地每亩的平均总成本最高,比中户和小户多出6.2元和385.64元。烤烟种植大户的每亩烤烟地的收益高,但是每亩烤烟地的成本也是最高的,在净收入方面中户每亩比大户多162..35元,所以得出普洱市景谷县永平镇非常适合种植中等规模的烤烟。
(3)烤烟种植大户和中户在市场经济形势下比种植小户强得多,烤烟种植大户和中户有经济基础和条件来引进一些先进的烤烟科技和优良的烤烟品种,对烤烟烟叶品质的提高有很大的好处,普洱市景谷县永平镇有不少的中大型烤烟种植户已经引进推广、规范化种植、病虫害防治、平衡施肥等技术,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中大型的烤烟种植基地在日常管理方面更容易统一管理、统筹规划,而零散分散的烤烟种植,在管理、规划、新技术的应用、运输、收购、烟叶的采集、烘烤等方面都没有集中式的种植模式方便,分散式的烤烟种植模式不利于烤烟产业的发展,并且零散型的烤烟种植很难实现机械化代替人力的种植方法,造成一些劳动力浪费。
3、结论分析
通过上述的分析得出:对于烤烟种植的农户来说中等规模的经济效益最高,而且成本压力也不是很大,对于没有太多的资金来进行中等烤烟种植的农户可以采用多加小规模种植户合资开展中等烤烟规模种植,这样总收益方面也比小规模多不少。同时在烤烟种植方面分散式的烤烟种植模式满足不了烤烟市场的需求,不利于烤种植产业的发展,造成大量的人力资源、土地资源等浪费,建议把分散式的烤烟种植地进行统筹规划,建立烤烟种植基地,这样方面新烤烟种植技术、新烤烟品种的引进,烤烟种植走全机械化道路,节约大量劳动力,同时可以提高烤烟种植效率,烤烟种植的收益也将大大提高。因此,中户是普洱市在新形势下发展烤烟生产的一种较好的生产组织形式。
参考文献:
[1]张高钢. 巫山县不同规模烤烟种植户效益比较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
电视媒体背后是最广阔的消费市场
越来越多的普罗大众开始切实体会到互联网的快捷和方便,并逐步开始使用并依赖互联网搜索信息、网上购物等。在网络消费者高速增长过程中,谁能够先声夺人,第一时间发现、教育、引导这一庞大的潜在消费群体,谁就能够为自己的将来创造新的利润空间。以信息分类网站为例,其产品的核心价值在于解决用户身边的问题,简而言之,其产品适用于大众人群,而非目前仅有4亿的网民,与其它媒体相比,电视媒体的主要收视人群,无论从人口规模还是消费力来看,都与其恰恰吻合。因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何生活服务类网站——58同城在每一轮的广告投放中更着重投资电视广告,也就更不难理解为何58同城在寒暑假、十一、春节期间,会高频次在央视、卫视频道投放广告,市场早已给出了我们答案——目前的百度指数58同城用户关注度和媒体关注度遥遥领先于同行业竞争品牌。我们不得不说,对于刚刚起步的互联网企业,谁能够在潜在消费者进入市场时,占领音量的制高点,谁就能够获得市场。
电视媒体的社会认同度更高
属于虚拟经济的互联网企业,在与消费者沟通的过程中,面临着另一个严峻的考验——信任。消费者总是这么直接,信任谁,就会忠诚到底。但是,市场往往又是感性的,谁触动了“我”最敏锐的神经,“我”最大的需求也将被谁激发。面对如此矛盾的营销问题,如何兼顾,百合网给了我们一个完美的案例。
“每逢佳节被相亲”已经成为很多“剩男剩女”的无奈之举,婚姻已经成为父母关心的头等大事,也成为每年过节必谈论的话题之一。借助“春节电视效应”,百合网在春节期间“不差钱”地选择电视媒体,并将主要的预算留给了央视这个最具权威性、影响力最大的传播平台,同时结合强势卫视媒体辅助宣传。“100%实名制”加上一条反映父母关心儿女终身大事的催泪广告片,可谓是“老少通杀”,一时间成为了春节茶余饭后的必聊话题。如果说百合网春节电视广告的成功归功于媒体时机和广告创意,不如说是因为其选择了最权威的媒体平台,将媒体平台的权威性成功转化为品牌的信任感。
巧用电视资源,广告创意依然精彩
[关键词]农业经济 支出 效益
农业生产形成以后,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三个发展阶段。当今社会的农业是指人们利用自然力和生物的机能,通过自己的劳动去协调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强化或控制生物的生命过程,培育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以取得符合社会需要的农副产品和为人类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的生产部门。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通过政府的收支活动,集中一部分资源用于履行国家职能和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经济活动。农业对国家财政以及整个社会活动直接或间接地做出贡献,但农业生产的特殊性又需要财政的支持。
一、我国财政农业支出规模分析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过程是一个资本积累的过程,除了其他渠道的资金投入,财政农业支出同样至关重要,它不仅影响农业资本的形成,也会影响对农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人力资本的形成。财政农业支出的规模反映了政府对农业进行财政支持力度的大小,可以用绝对规模和相对规模来表示。
1. 财政农业支出规模变化和现状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各年份财政农业支出总额及其增长速度,自1979年以来,我国财政农业支出总额基本处于下降态势,从1982年开始又缓慢增长,直到1986年支出总额才恢复到1979年时的水平,从1987年开始财政农业支出总额基本是稳步上升,特别是1999年以后,财政农业支出每年都以百亿元的规模上升。从总体上看,1978年到2004年我国财政农业支出总额高度增长,由150.66亿元增加到2357.89亿元,增长了14.65倍,并且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
2. 影响和制约财政农业支出规模的主要原因
(1) 国家农业发展政策的调整
改革开放之前,国家主要依靠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财政投入和维持农业的发展。改革开放初期,随着在农村的逐步实行和的解体,农民由单纯的劳动者变成了独立的生产经营者,其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以农户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格局逐渐形成,导致政府财政农业支出规模水平下降,随着改革的深入,国家对农业的财政支出政策也逐渐调整,由原来单纯的进行生产领域的支出政策转向流通环节的价格支持政策。为了解决农产品供给不足问题,政府几次大幅度地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以达到刺激生产的目的。
(2) 国家财政收支相对规模的制约
财政农业支出受我国财政收支相对规模的制约。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财政收入(预算内)的绝对规模保持了较快的增长,1978年至2004年,不包括国内外债务收入的财政收入总额从1132.26亿元增加到26396.47亿元 ,增加了22.3倍,2003年和2004年的财政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了14.87%和21.56%。但是,由于财政预算管理体制的改革以及税收优惠的实施,导致国家财政收入的相对规模(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呈波动中下降态势,这一比重由1978年的31.2%逐年下降到1995年的10.7%,从1996年开始,虽然有所回升,但也十分缓慢,到2004年这一比重只有19.3% 。通过比较发现,我国财政收入(预算内)的相对规模在国际上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
3. 财政农业支出规模的客观判断
通过对财政农业支出绝对规模、相对规模的变化进行描述以及对影响和制约财政农业支出规模的原因进行分析,笔者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农业支出规模呈现以下特征:
第一,财政农业支出总额总体上处于相对稳定增长的态势,而其增长速度在农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有所波动。在我国实施《农业法》以来的12年中,财政农业支出总额的年均增长速度低于国家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年均增长速度,支出稳定增长缺乏法律保障机制,不利于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第二,以财政农业支出总额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财政农业支出总额占农业GDP的比重、财政农业支出份额与农业GDP份额的比值等指标所衡量的财政农业支出相对规模,总体上处于徘徊或下降趋势,并在国际比较中处于中低水平。但是,在短期内,由于受到我国农业发展政策的调整、财政相对规模(收入、支出)的制约以及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这种趋势不可能显著逆转。
二、我国财政农业支出效益分析
通过以上的分析,笔者认为,现阶段鉴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我国财政农业支出规模水平有限,不可能在短期内大幅度地提高。而以提高支出效益为重点或目标更为现实,更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更有利于为农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进而吸引社会资本向农业部门流入,增加农业投入总量。
1. 财政农业支出总量效益
农业GDP与财政农业支出总额的比值在改革开放初期比较低,从1981年到1997年这一比值相对稳定,最高值为1995年的20.86,最低值为1981年的14.02,这一时期我国财政农业支出的产出效益比较稳定。从1998年开始,这一比值开始下降,2004年仅为8.81,这主要是因为1998年国家开始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后,大幅度增发国债用于农业基本建设支出,而这方面的支出金额较大、周期较长,同时又具有长期的生态环境效益,短期内经济效益难以显现,最终导致对农业GDP的贡献较小。
2. 财政农业支出效益低下的原因分析
通过对我国财政农业支出总量效益和结构效益进行定量分析,发现财政农业支出效益状况不容乐观。现阶段,导致支出效益低下的原因除了支出规模水平有限,支出结构不尽合理以外,主要还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在财政预算管理体制上,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财权与事权不匹配。自从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财政权力的格局发生了变化,中央财政的集中度得到了提高,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由1985年的38.4%提高到2004年的54.9%,可以看出中央财权逐渐扩大,相对应的地方财权逐渐缩小。但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事权划分缺乏法律规范,各级政府之间事权的划分仍然处于清楚与不清楚并存的混沌状态,并且在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下降的情况下,其事权范围却不断扩大,原来由中央政府负担的许多支出事项都划由地方财政列支,虽然中央政府通过一系列转移支付形式对地方既得利益进行照顾,确保地方财政收入得以快速增长,但是,分税制实施的规范性对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施加了很大的约束。
第二,财政农业支出预算约束软化。财政农业支出是通过预算制度和相关的法律进行管理和控制的,通过法定程序批准实施的预算支出,是约束和控制财政农业支出资金使用的法定依据。现阶段,我国财政农业支出预算并没有真正形成强有力的资金使用和管理的法律约束,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执行《农业法》时大打折扣。虽然我国在《农业法》中规定,国家逐步提高农业投入的总体水平,中央和县级以上地方财政每年对农业总投入的增长幅度应当高于其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但是,由于对财政农业投入的这种增长要求过于笼统,特别在地方计算和考核的弹性较大,又因为许多财政农业支持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往往大于经济效益,而且项目周期较长,政府对农业进行的投资获得的边际收益低于其他非农产业。
其二,财政农业支出预算资金到位率低,挪用挤占现象严重。 家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往往有30%左右不能及时到位或被短期和长期挪用,甚至有的地方政府以财政收入有限,支出缺口大为由,采用平衡预算的办法,蚕食财政农业支出资金。
第三,管理监督机制不健全,容易造成财政农业支出资金流失。虽然各级财政部门和财政农业支出资金管理部门对资金的使用管理有不少规章制度,但由于缺乏严格的监督机制和有效的制约方法,在财政农业支出资金的使用过程中挤占、转移和乱支乱花等问题仍很突出。
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也是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双重约束的弱质产业,政府通过财政支出手段对农业进行支持保护,是世界各国采取的普遍做法,也是我国的主要措施之一。加强财政农业支出方面的研究对于了解我国财政农业支出状况,指导财政农业支出的实践以及合理高效运用财政农业支出资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 共:财政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36.
[2] 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上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336.
1.标准化建场、建圈舍
首先要选择合理科学的场址。猪场一定要选择在地势高燥、背风向阳、排水良好、水源、电力方便、交通快捷并远离污染的地方。如地势低洼、道路坎坷或建在人口稠密的地方,不仅阴暗潮湿,而且进出困难,最重要的是不能给生猪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势必带来一定的麻烦甚至造成严重后果。
其次,标准化猪舍是规模化养猪的必备条件。选择与饲养规模相适应的设备设施,是提高猪的生产水平和养猪效益的关键所在。一定要根据种公猪、繁殖母猪、仔猪、育肥猪的生理特点,建造科学合理的猪舍。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可根据不同地形、地质情况、建筑材料等适当调整,做到科学合理、经济适用。
2.优质化引种
猪种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生猪的生长速度,繁殖性能等。就以育肥猪场而言,三元、四元杂交猪种就比低代杂交猪生长速度快,从出生到90 kg一般4~5个月就可完成,而一般猪种6个月也长不到90 kg。实际生产过程中,有些户养的猪8个月、满年甚至1年多才出栏的现象屡见不鲜。实践证明,每头良种猪比一般猪最少多收入300~500元。
目前,世界上已有的猪种我国都已引进回来了。“杜大组合”是当前全国普遍应用的最佳组合。我省基本沿用了这套组合。这套组合特别适用规模养猪场。
3.疫病防治
认真搞好疫病防治是经营好规模养猪场的关键。经营者一定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3.1规范引种
首次引猪时必须到正规的猪场。必要时可先做血液检查,确保无病无疫时方可作出引种决定。装车前还需带全免疫档案、检疫手续等。进场后密切观察一段时间。
3.2正确免疫
首先制定科学适用的“免疫程序”,一定要结合当地疫病流行特点及本场实际情况,应用最新研究成果制定免疫方案。不能照抄、照搬书本上的东西。避免因免疫带来的应激反应和不必要的人力、财力浪费及不应有的损失。
当然“免疫程序”是要依据时间和本场情况的不断变化而及时修改的,也不能墨守成规,一成不变。
一旦确定了免疫程序,必须严格遵照执行。具体实践中一定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按时,按要求,按说明书的剂量认真搞好免疫。实贱经验得知,免疫剂量上,一般常见病如猪瘟注射、鸡新城疫的饮水免疫,都要加大2~5倍甚至8倍。饮水免疫还要考虑药物的浪费问题。否则,剂量不足就会带来抗体水平太低,起不到防疫的目的。
实际操作过程中还要考虑母源抗体干扰、猪场的发病史、免疫途径、季节、不同疫苗之间的相互干扰等诸多因素。
3.3预防用药
一些疾病,如仔猪黄、白痢,只要事先在饲料中加入药物,完全是可以做到事半功倍的。为了预防常见病,一般养殖场都定期或不定期在饲料中加入土霉素粉、黄芪多糖粉、氟哌酸粉、环丙沙星粉等。做到防患于未然。
3.4严格消毒
搞好消毒工作是保证猪群健康和正常生产的重要技术措施。根据季节变化和疫病流行情况,要定期或不定期对进出车辆、人员、养殖环境、养殖器具、猪体表面进行彻底完全的消毒。切不可怕麻烦而忽视了这一工作。
当然要建立一整套的消毒制度,并做好记录。
4.科学饲养、规范管理
首先为生猪创造一个舒适的生长环境。尽量避免过度拥挤、空气污浊、温度偏高或偏低。
饲养密度:直接影响猪舍内的空气卫生状况,饲养密度大,猪只散发出来的热量多,舍内气温就高;但湿度、灰尘、微生物、有害气体的含量就会增高,噪音强度也会加大。
一般合理的饲养密度是:断奶仔猪0.5~0.8m2/头;育肥猪 1~1.2m2/头;繁殖母猪1.5~3.2(带仔母猪)m2/头。种公猪应依据实际情况稍大一点,以创造宽敞的活动空间。
温度:空气温度是影响猪只健康和生产力的重要因素。猪是恒温动物,在一定范围内的各种环境温度下,无论是在严寒的冬季,还是酷热的夏季都能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来保持体温的恒定,但是这要消耗很多的热量,既增加了日粮的消耗,又影响了营养状况,轻则日增重下降,严重时可以引发疾病甚至死亡。各种年龄的猪只适宜温度是:
断奶仔猪:28~22℃;繁殖母猪分娩前:18~20℃、分娩期间:25~26℃、分娩:1~23 d 25~20℃,值得注意的是初生仔猪保育舍的温度应保持在:30~28℃,随着日龄的增加逐渐降低到24℃。
相对湿度:猪舍内要保持合适的湿度,假如过大,可以减弱机体的抵抗力,是发病率提高。湿有利于各种病原菌的繁殖,仔猪副伤寒、丹毒、仔猪黄白痢、疥癣和其他寄生虫都很容易蔓延。一般60%~70%即可,但肥育猪相对高点应在70%~75%。
①通风:是猪舍降温放热的有效措施,即可排除舍内的热量,又能改善空气污浊度,保持舍内空气新鲜。实际生产中要依据舍内空气质量和温湿度的情况,适时通风换气。
②选择质量可靠的饲料。目前市场上的饲料品质参差不齐,经营者一定要选择正规厂家的品牌饲料。万不能以价格高低随意用料。否则不是影响猪只生长速度,就是带来了新的疫病发生,造成不要的损失。
③积极应用先进的饲喂技术。大力推广“套餐饲喂”模式,按照猪只不同生长阶段,饲喂不同档次的饲料,以避免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现在正规的饲料厂家,都有繁殖母猪、育肥猪、种公猪、仔猪等不同品种的饲料。饲养者可依时依阶段选择。
④注重猪体保健。以往的以“预防为主”的意识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然而现代养殖业必须重视猪体保健,这样不仅提高了猪体的健康水平和生长速度,而且也防止了一些疾病的发生和传染。
5.正确把握市场
市场行情的好坏决定着生猪价格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规模养猪场的经济效益。精明的经营者,要随时把握好这个关键。行情好时,及时扩大规模,加大投入,尽快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行情不好时,及时调整优化猪群结构,缩小育肥猪群,增加优良繁殖猪的头数,以备东山再起。但是,一些缺乏远见的养殖户,则是反其道而行之。行情好时,一味扩大养殖规模,惜售产品;行情不好时,不惜血本全部抛售存栏,转产转业。从而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