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带明字的成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带有文明俩字的成语共三个。
文明礼貌:表示尊敬和礼貌的词语。
物质文明:指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物质财富的增长和人们物质生活的改善。
精神文明:它的发展需要物质文明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它的发展又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来源:文章屋网 )
成语解释:鼻涕眼泪同时流下,形容极度悲哀。
成语出处:汉 蔡琰《胡笳十八拍》:“十有四拍兮涕泪交垂,河水东流兮心是思。”
成语造句:〖示例谁料父子衔冤,赴黄泉没转期,细思之,涕泪交垂。 明 无名氏《精忠记 毕命》
成语使用:作谓语、状语;指非常悲痛
褒贬解析:属中性成语
近义词:涕泪交流
英语翻译:shed streams of tears and to snivel
字典查询:
涕泪交垂
涕泪交垂成语接龙:
垂头丧气 垂头:耷拉着脑袋;丧气:失去志气;情绪低落。耷拉着脑袋;有气无力。形容失意懊丧的...
垂帘听政 垂帘:太后或皇后临朝听政;殿上用帘子遮隔;听:治理。指太后临朝管理国家政事。
垂涎欲滴 垂:东西的一头向下;涎:口水。馋得口水快要流出来了。多形容嘴馋想吃。
垂名青史 青史:书写于竹简或白绢上的典籍、史册。名字被载入史册,流传后世。
关键词: 华南竹枝词 成语 活用
成语是汉语词汇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浸透着汉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心理等。从古至今,成语一直在汉语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表现力,是汉语言的活化石,是中华文化的一面镜子,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与教育意义,体现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史。
一、华南竹枝词中的成语概况
《中华竹枝词全编》中的8824首华南竹枝词,据统计,共出现活用成语395条,其中绝大多数成语出现在清代,占成语总数的80%以上,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清代是竹枝词创作最繁盛的时期,而且文人创作竹枝词的水平在清代已达到一个绝对的高度。
二、成语在华南竹枝词中的活用
汉语成语有着悠久的历史、特殊的结构、丰富的含义等,因此是被人们广泛且乐于使用的一种语言材料。虽然成语的凝固性比其他熟语都强,一般不能拆开使用,不能抽换或增减其中的成分,也不能调动内部成分之间的次序,但这是就成语的整体情况而言,事实上,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日常交际中,成语的使用并非一成不变。在特定语境里,对成语的形态结构进行有规律可循的变化并不会影响成语原有的整体意义,反而还会起到意想不到的表达效果。华南竹枝词中成语的变化形式多种多样,使用很灵活,打破了使用成语的常规,这些变化方法主要分为插入法、移位法、替换法、节缩法和混合法。
1.插入法
插入法指的是在成语中插入其他成分,扩展成语的原有结构,使成语结构松散、形体扩大的一种修辞方法。这类成语有59条,占总数的14.9%。
华南竹枝词中一些联合结构的成语插入活用后,使竹枝词前后对仗甚至互文。如:
①“男婚百两副俪皮,女嫁惟烦卖犬赀。”(《英德竹枝词》)①
②“莲藕开花郎远去,莲蓬结子郎未归。”(《羊城竹枝词》)
③“青山旁侍花千朵,绿水中流带一条。”(《漓江杂诗》)
以上是成语“男婚女嫁”、“开花结子”、“青山绿水”的拆开活用,在诗中达到对仗效果。
华南竹枝词中运用插入法的成语,除了纯粹因为作者出于临时表情达意需要而拆开且不严格考虑格律外,一部分成语的插入活用是有规律可循的,有的成语拆开使用是为了对仗的要求,有的是为了协调音律,这些基本上还是符合诗歌音调的格式,以达到诗歌平仄的音律协调。如:
①“仿佛屠门甘大嚼,鸣钟烈鼎愧同伦。”(《岭南杂事诗钞》)
②“何止千金争一刻,尚书庙里上元灯。”(《阳崎杂事诗》)
③“明明法网疏无漏,莫学螳螂去捕蝉。”(《岭南杂事诗钞》)
以上例①“屠门大嚼”中插入了“甘”字,竹枝词平仄为“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例②“千金一刻”中插入了“争”字,竹枝词平仄为“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例③“螳螂捕蝉”中插入了“去”字,竹枝词平仄为“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2.移位法
移位法指的是临时颠倒成语构成成分的位置,以达到特定的表达效果。经过移位法处理的成语其整体意义同样不发生改变。这类成语有49条,占总数的12.4%。这可分为两种情况。
(1)字的顺序移位,即成语中的某个字或几个字相互变换位置。如:
①“瓜果筵陈几度秋,红颜命薄尚青楼。”(《中元节珠江放灯词》)
②“机心费尽总贪财,利路还从色界开。”(《岭南杂事诗钞》)
③“嫁女婚男不出乡,两家门户要相当。”(《太平竹枝词》)
以上“红颜命薄”、“机心费尽”、“嫁女婚男”是成语“红颜薄命”、“费尽心机”、“男婚女嫁”的移位。
(2)前后两字语段的顺序移位,即从“ABCD”格式变成“CDAB”格式。“ABCD”和“CDAB”格式的成语互为异体成语,在工具书里一般用“也作”或“亦作”等标识。如:
①“半生精力坐消磨,写出诗情画意多。”(《新州竹枝词》)
“长途十里梅千树,画意诗情笔底收。”(《梅州竹枝词》)
②“投桃报李倍情长,不识谁家窈窕娘。”(《广州竹枝词》)
“报李投桃都不用,敬人红纸裹槟榔。”(《迁江风土竹枝词》)
③“牛鬼蛇神惊客眼,看来不及外江班。”(《广州土俗竹枝词》)
“蛇神牛鬼无滋味,却怪人人赞不休。”(《广州土俗竹枝词》)
以上是“诗情画意/画意诗情”、“投桃报李/报李投桃”、“牛鬼蛇神/蛇神牛鬼”的移位。这种移位法在整个移位成语中占绝大多数,以联合结构的成语居多。
还有一种情况,如下面的例子所示,这些成语虽然也是从“ABCD”格式变成“CDAB”格式,但是这种前后两字语段的顺序移位属于临时移位。如:
①“天开异想入非非,养得黄鸡没骨肥。”(《海南纪事》)
②“官民事事全都用,贯耳轰雷旧有名。”(《广州土俗竹枝词》)
③“不及莺冈诸铁匠,有人送炭雪中来。”(《佛山竹枝词》)
以上“天开异想”、“贯耳轰雷”、“送炭雪中”是成语“异想天开”、“轰雷贯耳”、“雪中送炭”的临时移位。临时移位成语离开特定的语境不能单独存在,否则会造成成语使用的混乱,因此这些临时移位成语在词典等工具书中是无处可查的。
3.替换法
替换法指的是用另外的字来替换成语中原有的某个字,有的是替换同义或近义字,有的是替换相关或相类的字。这类成语有127条,占总数的32.15%。成语的成分被替换后,在意义上,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1)替换后意义相同或相近。如:
①“竹篱茅屋是侬家,归路携筐趁径斜。”(《采桑词》)
②“喃喃细说细君贤,一意温存百意怜。”(《竹枝词》)
③“敲锣击鼓岁将终,放学归来戏小童。”(《梅州竹枝词》)
以上例①“竹篱茅屋”的“屋”字替换了成语“竹篱茅舍”中的“舍”字。“屋”和“舍”都表示房屋的意思,替换后仍形容住房简陋。例②“喃喃细说”中的“说”字替换了成语“喃喃细语”中的“语”字。“说”和“语”都表示说话的意思,替换后仍形容小声说话的意思。例③“敲锣击鼓”中的“击”字替换了成语“敲锣打鼓”中的“打”字。“击”和“打”都表示敲打、敲击的意思,替换后仍谓欢庆祝贺或形容大造声势,大肆进行舆论宣扬。
以上成语中的成分被替换了,但是意义变化不大,在表达上仍然很容易理解,替换后感觉更新鲜,使语言更加风趣俏皮,表意更加贴切,可以说是重新激活了成语的形象理据。
(2)替换后意义有变化。如:
①“指痕一捻芳魂在,绝代才人恋细君。”(《岭南荔枝词》)
②“男耕女@尽风流,五谷丰登庆有秋。”(《新洲竹枝词》)
如“功败垂成”出自晋阳之战,“完璧归赵”出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破釜沉舟”出于《史记·项羽本纪》,“草木皆兵”出于《晋书·苻坚载记》,“一箭双雕”出于《北史·长孙晟传》,“口蜜腹剑”出于《唐书·李林甫传》,都是历史上的故事。
如“狐假虎威”出于《战国策·楚策》,“鹬蚌相争”出于《燕策》,“画蛇添足”出于《齐策》,“刻舟求剑”出于《吕氏春秋·察今》,“自相矛盾”出于《韩非子·难势》,都是古代的寓言。
至于截取古书的文句用为四字成语的更为普遍。如“有条不紊”取自《尚书·盘庚》“若纲在纲,有条而不紊”,“举一反三”取自《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痛心疾首”取自《左传》成公十三年“斯是用痛心疾首,暱就寡人”,“分庭抗礼”取自《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未尝不分庭抗礼”,“奴颜婢膝”取自晋代葛洪《抱朴子·交际》“以岳峙独立者为涩吝疏拙,以奴颜婢膝者为晓解当世”,“胸有成竹”取自宋代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其他采用古人文章成句的也为数很多。如“忧心忡忡”出自《诗经·召南·草虫》,“外强中干”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以逸待劳”出自《孙子·军争》,“水落石出”出自苏轼《后赤壁赋》,“萍水相逢”出自唐代王勃《滕王阁序》,“牢不可破”出自唐代韩愈《平淮西碑》。“吴下阿蒙”出自司马光《资治通鉴》(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四字习语
在人民口里常说的一些四字习用语也可以归入成语里来,如“咬文嚼字”、“拖泥带水”、“阳奉阴违”、“不三不四”、“心直口快”之类,与成语的结构相同。
格式
不是四字的较少,还有三字成语,五字成语,六字成语等,一直到十三字,如“五十步笑百步”、“欲速则不达”、“醉翁之意不在酒”。
成语一般所以用四个字,这与汉语本身句法结构和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有关系。
组成
绝大部分是由一般概念的固定词组成,例如“空中楼阁”、“鼎鼎大名”、“青出于蓝”、“有声有色”、“欢天喜地”等都是四字成语。
少于四字的成语,如“敲门砖”、“莫须有”、“想当然”之类。
多于四个字的如“桃李满天下”、“真金不怕火炼”、“心有余而力不足”、“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之类,在成语中都占绝对少数。
1、春节放假三天(字一):人
2、喜上眉梢(字一):声
3、琴盒(成语一):乐在其中
4、大禹称王(节气名一):立夏
5、妇女节前夕(中药名一):三七
6、童话(文学名词一):小说
7、临终遗言(文学名词一):绝句
8、文(红楼梦人名一):晴雯
9、正月初一(红楼梦人名一):元春
10、黑棋已输(水浒人名一):白胜
11、翼德之婿(古代人名一):岳飞
12、爱面子(复姓一):慕容
13、第一枪(人体部位一):头发
14、醒药(国名一):苏丹
15、太后(神话人物一):王母
16、断代史(电影名词一)故事片
17、偷竹子(成语一):做贼心虚
18、相声表演(物品带数量谜):一听可乐
19、齐欢笑(秋千格)(中国县名一):乐都
20、清明前夕(节日名一):元宵
21、老来还乡(中药名二):当归、熟地
22、依法离婚(蓝球术语一):两分有效
23、证件不许借别人(成语一)
24、梨花片片随风舞(书法名词一):飞白
25、燕子空中上下飞(字一):北
26、点横撇捺(文学名词一):散文
27、胆结石(唐诗一句):粒粒皆辛苦
28、飞行员之歌(唐诗一句):此曲只应天上有
29、傍晚有零星小雨(宋词一句):到黄昏点点滴滴
30、上不问下不查(围棋术语一):中盘
31、周围白茫茫(中、西成药名一):四环素
32、木偶(字一):林
33、纯洁的爱情(字一)爰
34、严禁喧哗(成语一)默守成规
35、一骑红尘妃子笑(县名四)乐至,长安,玉环,闻喜
36、出口品(词牌名一)
37、道是无晴却有晴(县名四)密云,沈阳,蒙阴,日照
38、刻意求新(《三国》人名二)杜袭,陈式
39、元首(体育术语一)并列第一
40、引导消费(卷帘格)(服饰名词一):花领带
41、缘何中秋洒鹅毛(唐诗一句)
42、唧唧复唧唧(桥牌术语二):再叫、加倍
43、一人(秋千格)(中国地名一):大连
44、我(徐妃格)(树名一):梧桐
45、旅行写生(白头格)(美术名词一):油画
46、闲话中山(文学名词一):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