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祁连山下

祁连山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祁连山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祁连山下范文第1篇

皇家马场两千年

大马营草滩及焉支山南麓一带,自汉初霍去病驱逐匈奴后,就一直是国家屯兵养马之地。据地方志记载,唐代这里养马最多时达七万匹以上,元、明、清以降,直到今天,这里一直是国家繁育军马的基地。1982年培育定型的“山丹马”是中国四大名马之一。今天的山丹马场地界已不包括历史上同为一体的皇城滩一带,但仍有“世界最大的天然牧马场”之称。

如今,国家在这里设有山丹牧马总场,总场下面又有四个分场,其中,一场的风光最好,而马群又多。

发源于祁连山冷龙岭的马营河流过大马营滩后汇合了从焉支山流出的寺沟河及另一条也源于冷龙岭的河流――霍城河形成山丹河,这条古称弱水的河流,历史上一直往西北方向在张掖附近汇入黑河,最后流入大漠里的居延海。焉支山兀立在祁连山与龙首山形成的天然“走廊”中间,南、北麓均有汉、唐时期丝绸之路故道及当地人习惯称为“墩”的烽火台。

今日牧马人

大马营滩上遍地生长着的马莲草的叶稍,泛出一片金黄,在深秋的阳光下,展示着一年的辉煌。这是一个极为普通的日子,牧马人魏林早上6:00多钟就起床了,洗漱完毕、吃了早饭后,他从马场居民区自家的那座院落往马棚走去――今天该他接马群放牧。7:00多钟,魏林到了马棚,马群已被上一班的牧工赶到了这里,魏林和助手及上一班的牧工一道清点了马匹,确定无疑后,就算接班了。白天主要由魏林的助手放牧,魏林可在家里处理一些家务,但自己的坐骑需要从马群中捉出――牧马人习惯称为“抓马”,带上笼头后拴在马槽边。牧工都有各自的坐骑,自己不当班放牧时坐骑就“混迹”于马群,自由自在。魏林拴了马又去草垛上抱了一大捆干草扔在槽里让坐骑吃着。他的助手则驱赶着马群去山坡上专设的饮马处饮马,在这个饮马处每天都有四群马饮水,水源有专人管理,水则是用管道引的山泉――马对于所饮水的水质是很挑剔的。

见魏林如此关心自己的坐骑,我好奇地问起了这匹马的来历。魏林说:“这匹马原来是班长的,去年冬天班长骑马在马棚附近作业时,那马突遭惊吓,跳了一下,班长猝不及防摔了下来,头正好碰在一块石头上,人当时就死了……那马当时也才调出来不久,也怪不得它。我喜欢这匹马,正巧自己原来的坐骑被接马(买军马)的人相中买走了,就继续调教后,骑它了”。魏林还说,一匹上好的“走马”人骑上后速度不但要快,而且以细碎的步子跑起来要能达到坐骄车的舒适才行。另外,我们牧马人,每个人都特别注重自己的一套马鞍、马镫等器械。并不是为了好看,鞍子好,人不累,马也舒服。马镫一定要重,而且要十分光滑,绝不能有尖锐的棱角和可能挂住鞋子的地方,还要比自己的脚稍大一些。这样才能保证万一摔下马时脚不至于被卡在镫里被马拖死……最后他语重心长地说:“骑马是一件很危险的事,马这东西一旦受了惊吓,刚才还好好的人说死就死了,谁都难以预料……”

魏林在马场已是第三代了,据他讲,他的爷爷年轻时给武威一个大户人家放牲口,爷爷好赌博,一次替主人收账回家的路上,将主人的三头驴及收账所得的粮食全部输光……无奈之下,辗转到了马场做了放马人。后来父亲顶替爷爷来到马场。“我是1954年出生的,12岁开始放马,至今已放了32年马了,我这几天正在想去找领导讲一讲,不干了,实在干不动了……”魏林叹口气接着说:“要说放马人的辛苦,真是一言难尽。就说前几天下的那场雪吧。那天下午3点开始下雪,我从4点半接班赶了马群到山上,一直到第二天早晨5点雪停,十几个小时雪没停,人一刻也没停。我放的一群马连马驹约350匹,大雪将草盖住,马吃不上草,加上冷,整个马群骚动不安,我同另一位牧马人将他放的一群约200匹马同我的马群合在一起便于看管。按规定是不能将马合群的。整个夜晚我俩不停地在山坡上的雪野里骑着马来回拦挡马群。第二天早上交班后我在家整整睡了一天……”

吃苦耐劳山丹马

今天定型下来的“山丹马”是从1953年开始杂交繁育的,当时引进了苏联的顿河公马与本地母马杂交,经过10年的培育,第一代杂交马育出,但这种体形高大的混血儿适应能力差,饲养条件高,不受欢迎。后来又对杂交一代马进行回交,以图培育出含外血25%的混血马,直到1982年才培育出被命名为“山丹马”的优良品种。据马场人士介绍,今天的“山丹马”已基本没有顿河马的血缘。

山丹马剽悍骏美,有唐代“八骏”之神采,马匹体形匀称,遗传性能稳定,兼有驮、挽、乘多种性能,适应性强。据报载,南京铁道学院的一位青年工人和一位骑兵各乘一匹山丹马穿过塔克拉玛干沙漠,翻越唐古拉山,最后抵广州,创下连续行程14000公里的记录。

山丹军马场自50年代以来已向外输送马骡10余万匹,并出口亚洲和欧美国家。

我曾用数小时的时间在马营滩上观看那些神灵般的山丹马群。起初,当马群发现有人试图靠近它们时,马上就机警地躲开,后来因我在它们周围待的时间久了,它们似乎也就放松了警惕,这使我有机会去仔细地观赏它们。

马群中公马很少,绝大部分是母马和骟马(被了的公马)。母马是用来生产马驹的,骟马是作为商品马出售的主要品种。当你坐在马群附过的草地上看着它们吃草时,有些骟马有时会离你很近,在吃草的间歇,它会停下来细细地打量你,这时你会禁不住想摸一下它,于是你伸出手,嘴巴“啧、啧”地发出声响,而那马却并不会靠你更近。如果你此时“得尺进寸”,它就会机警地离你远一点,但并不跑开。那些母马大概因为要负担马驹的奶水供应,所以好像永远也吃不饱――它们是无暇顾及与你交流的。小马驹吮足了奶,被太阳晒得暖暖和和时,会在妈妈身边躺下一动不动地休息,一副无忧无虑的样子。我曾几次试图更靠近它们拍照,但这些初来“马世”的精灵们似乎很害怕相机,当你对准它拍照时它马上就能感觉到,并且很快会躲在母马身后,你绕它们转一圈,它又会躲在另一边……

每次去马场,我都忍不住要在马群附近多待一会,好像永远也看不够似的。我总觉得它们或许已是我们这个世界上最后的景观――养马是一项投入多,收益少的事业。牧马人魏林帮我算了一笔账:每匹马过冬需1500公斤干牧草,每公斤干草的人工搬运、码垛成本已达0.56元,据魏林讲,每群马(以200匹计)每年需贴补60万元,但还不够。在整个社会都在讲求经济效益的今天,马群这道壮观的人文景致还能坚持多久呢?

话说焉支山

位于大马营草滩以北的焉支山,地质构造属祁连山系。山体呈东西走向,西北坡较平缓,四周多山前冲积扇,为走廊高平原。这里也是大马营滩的组成部分。焉支山东西长34公里,南北平均宽约20公里,主峰海拔3976米,山顶附近的阴坡尚保留有十多万亩的天然松林、圆柏、山白杨及灌木林。

河西走廊的两大内陆河――石羊河、山丹河(古弱水之上游支流)以焉支山为分水岭,各“奔”东西。焉支山主峰百花池一带海拔三千九百多米,常年积雪如银。

焉支山见诸文字的称谓还有“胭脂山”、“燕支山”、“删丹山”等(山丹县古称“删丹”亦名于该山)。当地人因山中盛产中药大黄,习惯称之为“大黄山”。一座山有如此众多的称谓,这在我国的诸多名山中大概是绝无仅有的。

关于山名,有人认为“焉支”系古匈奴语音,另一种说法可能与一首广为人知的古代歌谣:“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蓄兮,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有很大关系。据《汉书》记载:“骠骑将军霍去病,将万骑,出陇西,过焉支山千有余里。”霍氏为平定河西曾在焉支山下大战匈奴,匈奴败逃,哀而有此歌。歌谣中的“颜色”当指妇女化妆用的胭脂。夏秋季节,焉支山遍开火红的山丹丹花及各种花草。以野花妆扮自己,历来是妇女的天性。试想古代生活在焉支山一带的妇女,因此而给自己原始、简朴的生活带来了多么大的乐趣呀!

历史上,随着古丝绸之路的繁荣,焉支山曾辉煌一时。据《资治通鉴》记载:“隋炀帝大业五年六月丙午至张掖。帝之将西巡也,命裴钜说高昌王曲伯雅及伊吾吐屯设等西域二十七国谒于道左,皆令佩金玉,被锦Y,焚香奏乐,歌舞渲噪。帝复令武威、张掖士女盛饰纵观,衣服车马不鲜者郡县督课之,骑乘嗔咽,周亘数十里,以示中国之胜。”

唐代,玄宗曾封焉支山神为“宁济公”,当时的河西节度使歌舒翰曾在焉支山修建有“宁济公祠”。据山丹县志载《燕支山神・宁济公祠堂碑》一文:“西北之巨镇曰‘燕支’,本匈奴王廷,汉武纳浑邪,开右地置武威、张掖,而山界二郡之间。连峰委会,云蔚黛起,积高之势,四面千里。”唐代的诗人多有吟颂焉支山的诗篇,韦应物有诵焉支山的诗,伟大的诗人李白亦有。他在《幽州胡马客歌》中写道:“牛马散北海,割鲜若虎餐。虽居焉支山,不道朔雪寒。妇女马上笑,颜如W玉盘。翻飞射鸟兽,花月醉雕鞍。”在另一首《塞上曲》中,李白道:“燕支落汉家,妇女无花色。”可见霍去病逐匈奴,据焉支之历史在唐代仍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近几年,焉支山上又盖了几间房舍,有僧人住下,做一些佛事。住持是一位俗名曹克俭的老和尚。据他自称十年前他68岁时在山丹县大佛寺出家,第二年在洛阳白马寺受的戒,法名演妙。

前几年他来到焉支山操持修起了几间房屋,就此居住下来,以图重建钟山寺。奈何当地人宗教意识淡漠――比如在中河村,我问过许多人都不信奉任何宗教。加之山上交通极为不便,所以曹先生――演妙和尚的修寺计划至今没有大的进展。倒是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有许多人上山赶庙会,除了来观山赏景的,似乎小商贩们的劲头更大一些,同其他许多地方的这类活动很相似,一旦过了这个季节,山上又归于清净。平心而论,这倒也是一处很好的修身养性之地,只是那演妙和尚及弟子总得吃喝,所以免不了去化点缘,有时替人家做点佛事,聊以度日。

焉支山里盛产蘑菇。令人惊异的是焉支山的香菇,其伞状部分如蛋形,香味浓郁、持久,闻起来有几分甜腻的感觉。采摘后留香于手,即使以肥皂洗过手后,手上仍带有浓烈的香味!

焉支山还长有一种山茶树,山上的僧人常将山茶采摘了加工后泡茶饮用,据称这种茶可明目清心,延年益寿。如果有幸,游人可在山上的寺里讨得一杯这种喝起来味似红茶的茶水,品尝一番。

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是焉支山周边地区民众传统的朝山日子,人们扶老携幼、全家朝山观景,平时沉寂的焉支山,一时热闹非凡,游人们在林中、在草地、在溪边席地而坐,或谈古论今,或举杯高歌,更有那文人骚客,吟咏的是古丝绸道上的秦时明月汉时关。登山远眺,放眼祁连,遥想起当年霍去病大战匈奴,怎不令人感慨万端!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旅游》资讯:

祁连山下范文第2篇

徒步是一种磨练意志力、培养坚强性格的好方式。

徒步是一种人与自然和睦相处、和谐发展的最佳运动。它是一种绿色运动,融和的是阳光、空气和大自然。

我们在丈量大地的同时,也不时丈量着自己的心智和对生命的领悟,感受自然的时候也在感受人类不同栖息地的文化和情感。蹒跚在大山或者深谷,每个人的情感和血脉都会贯穿在大自然这个最美好的家园当中,引发自己更深层次对生命的思考,嗅到生态给人类敲响的警钟,重新认识行走的真正意义。作家丽贝卡・索尔尼特在她《浪游之歌――走路的历史》一书中说过,走路是一种将心理、生理与世界熔铸于一炉的状态,仿佛3个音符结成一个和弦,有了对话的机会。

如果“山水和自然”是你的信仰,那就像一句歌词那样去行动――“跟我走吧,天亮就出发。”

徒步旅行(hiking),这个词语最早是用来指19世纪60年代在尼泊尔的远足旅行,从那以后徒步旅行就开始流行了起来。

徒步旅行就是指沿着山间小径行走,徒步旅行和登山是有区别的,徒步旅行线路可长可短。徒步旅行深受人们的喜爱,其原因就在于沿途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徒步旅行中山景也许是最吸引人的,但旅行者们还发现了其他的诱人之处:美丽的小山村,别具风格的房舍,整洁的山野,引人入胜的庙宇……当你越走越高时,绿地、绵延数里的森林、水流湍急的溪流和深不可测的峡谷代替了风光,并且山景随季节而变化,春种秋收,花开花谢,却总是一派迷人景象。热爱徒步旅行的人们永远在路上――于美景中穿行。当然,你的徒步旅行同伴也是快乐旅行的一个重要原因,旅行能够增进朋友之间的情谊。

推荐线路

西宁-大通县-门源县-祁连县-民乐县-张掖

从西宁北行,经大通越达坂山至门源青石嘴。折西行至峨堡,折北行至扁都口,西行经民乐去张掖,有宁张公路,又称宁甘公路或227国道,全长338公里。3级沙砾路面。路面宽7米。该路是在西平张掖道基础上改建而成。初是简易公路,后改造为6级公路。20世纪70年代改造为4级公路,80年代全面改造为3级公路。1981年列入国家干线公路。

祁连诸峰耸立,东西绵延千里,横绝南北交通,屏蔽西北一方。“祁连”是匈奴语天山之意,明代诗人郭登诗云:“祁连高耸势i,积素凝花尚未消。”

祁连山的山脉平均海拔在4000~5000米之间,高山积雪形成的硕长而宽阔的冰川地貌奇丽壮观。海拔高度在4000米以上的地方,称为雪线,一般而言,冰天雪地,万物绝迹。然而,祁连山的雪线之上,常常会出现逆反的生物奇观。在浅雪的山层之中,有名为雪山草甸植物的蘑菇状蚕缀,还有珍贵的药材――高山雪莲,以及一种生长在风蚀岩石下的雪山草。因此,雪莲、蚕缀、雪山草又合称为祁连山雪线上的“岁寒三友”。

祁连山的原始森林更是风光迷人,立夏之后,山林之中是一望无际的绿色海洋。祁连山的原始森林区内有15.7万公顷、200多万立方米的森林资源,是青海省较大的林区之一。这里有云杉、圆柏、杨树等林木以及鞭麻、黑刺、山柳等灌木。此外,祁连山的密林雪岭之中,还有许多游荡的鹿群,或奔跑、或徘徊其间,野趣浓烈。

祁连山中的河谷和洼地,海拔平均3000多米;而祁连山浪峰般的高山顶则在海拔4000~5000米之上。履冰踏雪,寒风刺骨,有着使人目不暇接,尽情观赏的大自然之美。祁连山的每一个山峰本来就显得气势雄伟,人称是“石骨峥嵘,鸟道盘错”。这些由冰雪和石头凝成的奇形怪状、棱角分明的脉脊,犹如用巨斧劈雕一般。至于因高山上终年积雪而形成宽阔硕长的冰川,更是雪山的一绝!冰川是长年不融的,好似披挂在雪山众神身上的条条洁白的“哈达”。它们千姿百态,躺卧在雪山上,如白虎藏匿,如银蛇盘绕;在正午阳光的照射下,有如钻石发出万簇光芒;在霞光的印染中,冰川则有无法描摹的瑰丽!

祁连山中多河,这是因为终年覆盖的雪山下有数不尽的冰川,每当暖季来到,阳光总会融化掉上面的一层冰雪,再加上森林带的降雨,水源之沛,无疑是众河不尽之源。河谷洼地一带,成片的是野生的柳树、杨树,还有丛丛簇簇的刺槐。只是它们均显得古老、苍劲而又扭曲,古老得使你无法估算它们的年轮。

祁连山草原,它的代表大马营草原在焉支山和祁连山之间的盆地中。每年7~8月间,与草原相接的祁连山依旧银装素裹,而草原上却碧波万顷,马、牛、羊群点缀其中。微风吹来,会使人产生返璞归真、如入梦境的感觉。著名的大马营草原,地形平坦、水草丰美、蜚声中外的远东第一大牧场──山丹军马场就建在这里。

徒步者最重要装备之一:背包

背包的大小要看出行路线远近而定,一般在本市周边出行3 0升左右即可。如果做长途出行的话,女士们要有一个55升左右的背包,男士要有一个65升以上的背包;在选择购买背包时一定要反复背试(最好可以有负重测试)并且一定要向有相关技术的营业员请教背包的正确用法,否则出行时会起不到减轻负重,均匀负担的作用。

选购背包时不一定要最贵,重要的是要合适自己的身体的背负系统,面料要结实,轻度防雨,在购买时如果背包没有自带防雨罩,那你别忘了同时买一个背包防雨罩。

徒步者最重要装备之二:鞋子

鞋子和背包被称为徒步者最重要的装备,因为鞋子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你的人身安全。一定要选择一双好的登山鞋。登山鞋最好是高邦的,可以保护你的踝骨,人在长时间徒步时踝骨很容易受伤。如果你是一位户外运动爱好者,在选择一双好的鞋子上花费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是值得的。

Tips

祁连山最佳旅游季节:祁连山的四季不甚分明,春不像春,夏不像夏。所谓“祁连六月雪”,就是祁连山气候和自然景观的写照。

交通:从西宁搭公车到祁连要一整天时间。要从西宁开始包车,到祁连再想包到越野车就难了。

祁连山下范文第3篇

神山阿咪东索(牛心山)位于青海省祁连县城(八宝镇)八宝河南岸约2公里处,与县城八宝镇驻地相对高差1880米,属祁连山系托勒山支脉中段的东端。其北面是祁连山,南面是托勒南山,黑河、八宝河流贯北部河谷,默勒河(大通河)流贯其南默勒草原。它东邻小东索(小东措),西依大东索(冰沟)壑谷,北眺山前冲积扇滩地和八宝河谷,南依默勒大草原北缘。四周群峰聚涌,形似一位头戴雪盔的领军武士静静地伫立在生养他的土地上,又似一颗璀璨的珠宝镶嵌于景色秀丽的临松薤谷,其峰巅形似牛心,而称牛心山。

阿咪东索为藏语音译,意为“千兵哨卡”,裕固语称之“乃曼额尔德尼”,意为八宝山。它是大通河流域(浩门河)十三大高峰之一,祁连藏族敬它为祁连众山之神。相传,岭国格萨尔王征战霍尔国降伏白帐王,为霍尔国众生传播了神圣佛法并赐予灌顶加持后,岭国大军班师回朝,留兵千名在此放哨,哨兵首领成为护佑一方的山神。又传,远古时期的祁连并非今天这样物华天宝、资源丰腴,而是妖魔称雄、一片。格萨尔王得知此情后,从派来四位山神前来降妖伏魔,在今山脚下一个叫塌窝的地方伏兵千名,并一举获胜,阿咪东索之名由此而来。此后四位山神留居祁连,疏通,散播金银,繁衍生灵,广布生物,从此祁连地区金银铜铁遍地,珍禽异兽成群,牛羊满坡,山川富裕秀美。

阿咪东索是祁连的象征,巍峨高耸,其山体尽览四季之景而称奇。当寒冬即逝,暖风惠赐之时,凝视山麓,绿草如茵,牛羊遍地,是一片优良的草甸牧场,有“祁连山下好牧场”之美称,春意盎然;待到六七月,底部河谷滩地地带,麦浪滚滚,菜花飘香,一派高原河川农家富裕的田园景象,夏意融融;中部广阔区域为森林灌木丛林,俨然一派松涛林海、花影迷客的旖旎风光,秋意瑟瑟;举目向上,从稀疏的植被带过流到石山之顶,岚气袭人,风吹石鸣,常年严冬冰雪,冬意怆然。当你历经艰险,登临峰巅,便会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野趣而不荒凉之感,生出无限的遐思和感慨!

阿咪东索,美在湄材埠林,更美在峰奇云雾间。盛夏的八宝河中下游地区,夏夜多雨,次日必放晴,浓云厚雾伴随着丽日的升起,缕缕云雾犹如一条条洁白的哈达轻盈飘逸,萦绕在山腰林带;白如雪,浮如絮,轻似烟,薄若纱;时而缓缓落在山顶,时而款款飘忽在山的四周,团云舒卷,缠绕着、升腾着,身临其境,犹入天境。待到午后又消失得无影无踪,湛蓝的晴空中白云朵朵,形态各异,玄奥莫测,追念启迪着心智,是一处旅游观光、登山探险的好云处。

祁连山下范文第4篇

全程总路线:

张掖—临泽县—肃南县裕固族自治县—民乐县南丰乡炒面庄村—扁都口—祁连山—青海门源

回族自治县—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甘肃兰州—天水—宝鸡—陕西西安

全程总里程:约1500Km

张掖彩色丘陵,蛮荒的极静之味

在古时“河西四郡”之一的“金张掖”只匆忙停留一夜,晚间喝过葡萄美酒,晨起在车窗外一瞥隋代木塔,便出城去往丹霞地貌所在的郊县。

张掖的丹霞地貌在张艺谋拍《三枪拍案惊奇》之前,更多的是被摄影爱好者传播。彩色丘陵横跨临泽县和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选择从临泽县进景区,是因为据说有一个当地的雷姓老师自己花钱修了一条路到景区,熟悉地形的他可以带我们去最佳观测点,他家也因此成为摄影者常去之所。开车走到乡路的一半,被告知政府开发旅游,此路不通了,另辟有收费的大路。只好原路返回,从所谓的景区大门进去。进景区前看到一幢崭新的仿古青砖小楼,不明白为什么这个无人之地有这么一座房子,后来才知道这就是张艺谋的《三枪拍案惊奇》留下的“面馆”。

进了景区才知道地域广大,只能开车,无法步行。进丘陵的土路也只是稍稍被平整,车一开动,整条路尘土飞扬,很像在黄土高原行车。但晨光中的彩色丘陵还是冲击了我被黄土弥漫搞得疲惫的视觉。站在带着寒意的风中,看着蓝天下绵延无际的彩色山峦,仿佛是回到了亘古之前,天地初始洪荒未开,没有植物没有飞鸟,全是这样原始的山体,又像是女娲补天留下的五彩石全倾倒在了这里。在空无一人、厚阔辽远的重重丘陵中,刹那间觉得地球正经历重生,而所有的痕迹都湮没在了这样有颜色却单调的石山中,要再等待下一个文明的到来。

费力地爬上一座山头,远远地,祁连雪山的白在彩色丘陵后隐隐露出。要往另几处观景台去,却是要先出了临泽县,再进肃南县——需要再买一次门票。沿着崎岖陡峭的小路登上到另一个山顶,景色更为壮观。从早晨到黄昏,在方圆几十公里的丹霞彩色丘陵中,看光线的投射变换出的色彩和明暗对比,在风声中感知类似蛮荒的极静之味,这应该是这一片丹霞与别处最大的区别吧。

奔向祁连,惟黄昏华美而无上

关于祁连山,最初的印记来自一首悲伤的歌谣:“亡我祁连山,使我牲畜不繁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这是汉朝时被霍去病从河西走廊赶走的匈奴逃向沙漠深处时留下的歌谣。“祁连”是匈奴语,意为“天”,所以很多历史典籍上所写的“天山”并非新疆的天山,而是指祁连山。

在秋阳灿烂里先来到民乐县地界——这里比邻全世界历史最久、面积第二的山丹军马场。午后的阳光下,农人在公路边翻晒着油菜花枝。远远的草场上,有烟雾升起。而更远处,祁连山的雪峰看起来仍不像真的。

路边有“扁都口”的牌子,这个西汉时期汉人与匈奴著名的战地,现在每年七八月油菜花盛开,来者甚众。扁都口一带有“娘娘坟沟”,据传是隋炀帝的妹妹乐平公主的坟,又传是古张掖黑水国王妃的墓,而当年文成公主便是从这里经过去往吐蕃国和亲的——从这里翻过祁连山,过俄博岭、景阳岭,走青藏线,便可以去。

临扁都口的村庄名“炒面庄”,是古丝绸之路上一个著名的村落,其有意思的名字也和汉人与匈奴的战争相关。炒面庄如今以种植油菜花为主。进村闲逛,和村民们聊天,还受邀去他们家中做客。昨夜刚下过小雪,村人院子里的积雪还未化尽。牛粪被垒成砖块状,整齐地排列在阳光晒得到的地上,这是他们漫长冬季取暖的原料。高高的草堆在田地里放着,猫儿在墙角惬意的晒太阳。和村民言语不通,对话基本上是“鸡同鸭讲”,但也不妨碍彼此的友好交流。

告别这个避世的小村落,转上甘青公路,继续奔向祁连山,雪山已在咫尺之遥。这条路史称“宁张古道”,连接青海西宁和甘肃张掖,是古代“丝绸之路”南线的一段,在历史上有过赫赫威名:张骞第一次出西域,霍去病两次击败匈奴,隋炀帝西征土谷浑……走的都是这条苍莽之路。扁都口,则是宁张古道上贯通南北的险要关隘,既是兵家必争,也是商旅要道——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南路便由此自青海入甘肃到达西域。扁都口的峡谷狭长阴森,公路两侧的怪石嶙峋,几乎要压向车身,转入背阴的峡谷时,清楚地看到了山上如雾般的细雪。一座小小的寺庙“石佛寺”,孤独地立在雪中山崖间。

走出扁都口,视线倏然开朗,阳光和雪山都出现在视线里。明朝有诗人写有《祁连山》一诗:“祁连高耸势岩浇,积素凝花尚未消”,祁连山的海拔从3000米到6000米,即使盛夏时节亦有飞雪飘飘。空气里都是清冷透明的雪的气息。路上极少有车,偶见大巴客车摇晃着艰难爬岭。

每一个转弯之后,都有更美的风景在前。一路的山岭相连,雪山在阳光的照耀下有着明艳的白——第一次觉得白色在蓝天下是最艳丽的颜色,然而这种颜色又极纯净,是没有被污染过最美的白。从车窗望出去,是无遮无挡的蓝天,雪峰,牧场。地势开阔起来,雪山成整条绵延带,壮美极了。山坡上出现了高寒地带特有的羊和牦牛。也有养马场的标识——这一带出产的名驹,叫“天骄”。山谷中有牧人的家,总是孤独地在某一处山谷或者草地上。 这是曾让诗人高适、岑参、李昂还有李白游历忘却归意的地方,千百年后,和他们站在同一片土地上,即使没有诗意,但同样忘却归意。令人心醉的草原和依旧寂寞的公路,路边雪水融化积成的小小湖泊里倒影出蓝天雪山。

过海拔3685米的俄博岭垭口,车中有人开始有高原反应。经俄博镇,这个又称“城堡”、“红土城”的不起眼的小镇,古时是个交通要塞,北往张掖,南到西宁,西至祁连,东抵门源,汉代时此地还是河西走廊上的“茶马古市”,是个发达的物资交流中心。

第二个高原垭口是景阳岭垭口,海拔3767米。垭口的玛尼堆上五彩的经幡在风中飘舞。景阳岭过后,一路下山的长坡,即将进入门源大川。雪山看多了,却越来似假的幕景。暮色渐渐降临,雪峰披拂上了温暖的色泽,道路渐渐暗黑下来,远处的达坂雪山朦胧着。路经不知名的小牧村,车窗外有驴子撞上来,还要不时把车停下来给回家的羊儿们让路。远处炊烟升起,村外整齐的草堆令我想起藏区秋季的青稞架。群峰和最后一抹太阳的余晖这样悄悄地进入相机的镜头。而夕阳下的岗什卡雪山,像是著名的梅里雪山夕照,这是个清晰的错觉。这样温暖的光,仿佛也披拂在我的身上,想起同样走过这条祁连山路的海子的诗,“唯黄昏华美而无上”……

渐渐来临的黑暗里,雪水融化的溪流反射出静静的光亮来。这里已是青石嘴镇,夏季的时候盛开着全世界最大的油菜花海。跟随着牧民“突突”的拖拉机,进入了青海省门源回族自治县县城的所在地浩门镇,这个处在祁连山的冷龙岭和达坂山之间的山谷里的小城,是今夜要宿留的地方。

大通河谷

一路秋色到兰州

清晨的门源,雪山下的街道尚未苏醒,去一个回民的清真小铺子里买了几个刚出炉的热乎乎的大饼,就告别这个小城了。一出县城,仍是牧村景象,羊群在雪山草地阳光间悠闲自得,昨日暮色中的雪山在晨光中变得清淡。

穿过祁连山的另一侧,要到兰州去。天气非常冷,在大通河宽阔的河谷里穿行,下去河滩里晒了晒太阳,脚边都是冰凌。对岸金黄的林子倒有几分似稻城亚丁的秋色。沿河行车,大通河是湟水的支流,也属黄河流域,河床随山势从宽阔到逼仄,两岸的峡谷有的竟如小小三峡。这里有著名的“引大入秦”工程,一路仍然在修建水电站,令人担忧以后是否还有风景可看。对岸的牧村燃着烟雾,白杨树和白桦树笔直地站立在路的两边,落下金黄灿烂的叶子,铺陈在几乎无人经过的道路上,被我们的车轮一惊,像蝴蝶一样飞起来……午饭时分,在互助土族自治县找到一个静谧的农家小院吃饭,晒太阳,喝茶。院子里还有一排简易的小旅馆,据说夏季有些游客。

这条路有“仙米画廊”之称,也是从2006年开始举办的每年环青海湖自行车赛的路线:从门源县经仙米国家森林公园再到互助土族自治县。黄河中上游的水源给这些小峡谷带来别样秀丽的景致, 这一带有不少游客并不多的景区,比如互助山国家森林公园。河对岸是甘肃的天祝县,有白色的佛塔伫立,这是初建于唐代、历史上号称“黄河北部地区五大古寺”的寺院之一、藏传佛教格鲁派名寺天堂寺的所在,过河,行车2公里,便可进寺逛逛,因为寺院僻静,并无游客,僧人们也很愿意领着走走这座规模并不小的庙宇。

到达兰州时,夜色完全笼罩了城市。在霓虹灯中,车子经过黄河大桥,黄河里的羊皮筏子还可见隐隐的轮廓。

看过石窟回长安

晨起,再经黄河大桥,上连霍高速去天水。

著名的古城天水,在中华文明的进程中有过许多重要的标记,大概也是脚下随便踩踩便有古迹遗存的地方。这个秦王朝的发源地、唐代时通往长安的交通要道之一,也曾让杜甫弃官隐居于此,写下“西征问烽火,心折此淹留”这样的诗句。

伏羲庙和麦积山石窟应该是天水最著名的游览地。伏羲庙就在街边,始建于明,规模不小,是中国规模最大的伏羲祭祀建筑群。幽深的庙宇中,游客稀少,戏楼牌坊等古建尚存,古柏翠绿,有一株唐代的古槐树干已经中空,靠着石柱挺立着。

麦积山石窟在城外50公里左右的麦积山区,远远地就可以看到这个形如麦垛的丹霞山。抬头仰望,石窟凿于险峻的崖壁间,有大佛俯看青山与人间——这是麦积山最大的佛,始建于隋。麦积山石窟开凿于1500多年前,在中国的四大石窟里既是惟一靠当地民间力量开凿的石窟,大概也是保存最完好的石窟,其间的塑像壁画没有被乱世的窃贼偷盗和历次的运动所毁,是因为当地人曾抽去崖壁间的栈道,而使这些得以存世。

祁连山下范文第5篇

跑上一百五十公里,就可以看到西北的第一座大型铁矿——镜铁山了。

祁连山中的大铁山!帝国主义笑话我们,说中国没有铜,西北没有铁;说祁连山是个穷山、我们偏偏找出来了。而且,这是怎么找出来的啊!没有地图,没有路,甚至在前一天还没有一点影子。可是鞍山那末大的铁山却奇迹般地发现了。而且十几个矿区的发现,都是从牧人口里得来的线索。这时候汗淋淋地呼吸着大漠吹来的热风,听司机讲雪山下的高山牧场的春色,眼前的祁连山的确是魅人的:

它横断遍地流沙,在云中亮着一头白雪,似乎很清亮,又那末遥远。俨然一道绝壁,在地尽头撑住半边天。可是一进山口,山势反而矮挫了,雪峰也看不到了 山间的草场和乱石滩总是这末平缓。只有车头不住地闷声嘶吼着,可以听得出是一直走的上坡路。

汽车猛地停在小溪跟前。

水箱又沸腾了。又得拿雪水给发高烧的机器洗冷水澡了。

我回头一看,——嗬!走廊平原已经沉到大山底下,整个袒露出来,和满天烈日的大戈壁溶化成一片烟海了。已经下午四点。可是这里还是戈壁滩一般酷热。哪里是高山牧场的春天呢?那横断大漠飞沙的七架大山又在哪里呢?

只是转过斜坡,迎面冲下来一团冷雾。好冷!赶紧穿上皮大衣。高处出现了一个山豁口。“糟糕,要下雪。”司机说。大山那边涌起一阵黑云,山色阴沉了。眼看着暴风夹着急雨,扫过岭头,留下漫天大雪。什么远山,近岭,悬崖,峭壁,都从周围消失了。只有陡急的岩石路面引导着汽事前进。

爬上岭头,雪晴了。霞光漏过云缝,把几处雪峰映得红艳艳的。真个是“一峰红日一峰雪,半岭黄昏半岭明”。满以为可以饱看一路的雪山,小公路又把大卡车引到峡谷里的云海深处。

深不可测的云海。汽车亮起灯炬,冲不破云雾的重重包围。冷雨又伴着黑夜来了。迎着灯光,路面又窄,又陡,总是急转直下,没有尽头,好像要一直钻到地里似的。临到上坡,汽车又一劲儿地往上,往上,拐来拐去总是往上。只有灯光面前,一时浓雾迷茫,一时细雨纷纷,一时雪花飞扬,可以看得出是到了山顶还是到了峡谷深处。

真个是白天避暑,晚上过冬;翻一座山能过四个季节。

已经半夜。大卡车忽然欢跑起来。夜雾消散了。灯炬照出一丛丛的毛柳,白桦,荒草,一时山涧飞溅,一时怪石兀立,偶尔野兔在眼前一闪,或者是野羊,旱獭,山雉……就是不见人迹。头顶也难得看见一线天光。只有山涧的轰声震耳欲聋,伴着马达声撞击石壁的回声,可以听得出峡谷是很陡很窄的。

我们是到了深山里了。

天顶忽然跳出两颗灿烂的星光。

“照明弹”司机叫起来。我立刻想到迷失在万山丛中的地质人员。是他们打出的求救的信号呢,还是勘探队给他们指示归队的目标?还是……我看看司机,他笑了:

“这是山顶上的两台钻机,刚安上电灯不久,”

到了。

一觉醒来,蓝天如水,两岸大山兀立。帐篷跟前奔流着一条大河,汹涌而又清澈。

山上已经满坡太阳了,河边还是初冬的早晨。山坡光溜溜的,倒悬的流沙河一般,山风一动,也能剥落好些石头,从山顶掉到河边。山脚却夹着一沟茂盛的丛莽。高大的老树都拦腰折断了,不知什么时候被暴风吹折的,断头上飞着许多新枝,满梢绿叶,活像公园里人工修整的风景树。

大自然多末暴烈,生命又是多末地顽强!

拐过河湾,陡崖直插天顶,在云间突起锋利的狼牙,勘探队叫它“刀山”。绝顶上隐隐可见两座白色的钻塔。有人在那里爆破岩石,开山修路。巨岩崩落下来,顺着陡崖崩跳,冲击,迸裂,炸起滚滚的烟团,顷刻间瀑布似的,冲到汹涌的大河里,在绝壁上留下一条烟龙,冲上蓝天。

这就是镜铁山!镜铁山的主矿就在这里。人们站得多高啊!

成千斤重的钻探机是怎末抬上去的呢?

“你看看山上的铁矿,就知道哪来的这股劲了。”

带路的说。这个小地质员,叫做罗青,外号“小青羊”,半年以前刚进祁连山。乍来的时候,腿一跨上马背,

身子便从马脖子上滚下来。现在野羊能跑的地方他都能跑了。山风一动就能听出哪里要掉石头。分明乱石劈头直滚下来,他把你一把推倒,石头便从头顶横飞过去。跟他上山是很放心的。

从吊桥横过大河,钻进小沟岔,我们从乱石和浮土堆成的悬河上山。一路上的镜铁矿把我吸引上去了。

崩落在沟里的怪岩,是铁矿,陡坡上的滚石,是铁矿,路面铺的也是铁矿,路肩砌的也是跌矿,……走到哪里都是一块块平展展的镜子一般的铁矿。一旦爬到山顶,俯瞰深谷,——矿脉的露头简直是一条铁龙,从山顶蟠到大山脚下,来回拐了五道弯。“一看这矿,还有什么困难呢?”“小青羊”说。“从前一见野羊,我就想吃它;现在一见就悄悄跟着,看它是怎么爬山的。”

他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镜铁山”的第一个矿区,是一九五五年八月发现的。从矿脉看,这是“沉积热岩变质矿床”。这就是说:这个矿最初是在海底形成的。祁连山本来是个内陆海。海像筛子那样,多少万年的风雨潮汐,把周围的岩石“筛”到海里。不同轻重的矿物,便被“筛”成一层层的,沉积下来。这铁矿便是其中的一层。以后海干了,成了个大地槽。北面蒙古古陆向南一挤,又把地槽挤成六条山脉。平展展的铁矿床,便被挤得歪歪扭扭的,夹在山脉里。高耸入云的山峰,在高空成了终年飞雪的地带,于是,雄伟的奇观出现了:活动的冰川,奔腾的雪水,把山脉辟成千山万壑。夹在山脉里的铁矿,便从悬崖陡壁露出头来。这种铁矿,一有就是一大片,这一带准是少不了的。可是找了一个多月,硬是找不到。

有一天,驮帐篷的牦牛跑了。他们的响导,是一个叫做扎喜的藏族牧民,扎喜去找牦牛,碰到一个老乡。

“大雪封山了,这几个人来干什么”老乡说。

“找矿呢。找又黑又硬又重的石头”

相关期刊更多

青海草业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

甘肃林业科技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甘肃省林业和草原局

冰川冻土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