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加工设备管理

加工设备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加工设备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加工设备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卷烟生产精细化;设备管理;“零故障”;管理水平

前言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和成本压力愈来愈大,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和提升经济效益成为各企业追求的目标。在此种背景下,产生了一些所谓的“0概念”和“1概念”。“0概念”即0投拆、0库存、0排放、0废品、0停机、0缺陷、0故障、0事故等;“1概念”即产品质量第一、工作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用户第一、一流企业、一流产品、一流员工等,在各方面追求卓越和完美成为企业发展的方向和动力,烟草行业以打造“五精”管理模式,实现“五个零”管理目标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应时而生。

一、什么是设备“零故障”

设备“零故障”是零概念的一种,零故障并非设备真的不发生故障,而是全力杜绝故障的发生,维持稳定的生产和经营秩序。零也并非绝对值为零,而是以“零”为目标来制定设备管理目标。推行零故障管理并不能保证100%不发生故障,但通过这一过程,可以使故障减少到接近于“零”的程度,使设备运行处于受控状态,设备检修处于计划状态,备用设备处于可用状态。虽然设备“零故障”管理是以“零”为目标的,但它不是目标效果管理而是过程管理,是通过一系列有效的过程管理,向零概念推进,经过不断螺旋上升,直至可以使设备故障减少到接近于“零”的程度。设备“零故障”管理的核心是杜绝紧急维修与计划外检修。计划外检修和紧急维修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后果也很严重,企业效益最大化既是设备“零故障”管理的出发点,又是它的根本目的。设备“零故障”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的管理方法,单台设备或机组实现阶段性的零故障运行并不难,但是如何使它的整机系统乃至对整个生产链的影响降到最低点,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必须综合考虑。

二、设备“零故障”管理的几个目的

①坚持以预防为主的宗旨。它的指导思想是以“防”为主,改变以往以修为主的传统思想,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和故障发生;

②推行全员参与管理的模式。要求参加生产过程的每一位员工都要关心和参与设备的维护工作,使生产人员与设备人员融为一体,形成全员设备管理的强大力量;

③树立为产品服务的观念。整个设备管理的每个过程(包括运行与检修)都按“一切规范和规范一切”执行,这样既保证了生产计划的正常执行,又满足了检修要求,体现了生产与设备的统一性和协调性;

④运用诊断与监测技术管理。依据设备状态来确定检修时间和内容,防止过维修或久维修。运用诊断与监测技术对设备进行检查诊断,从而预测设备零部件的寿命周期,确定检修项目,提出改善措施,使设备始终处于高效,稳定运行状态;

⑤管理的目标比较明确。一是为减少设备故障,二是为降低维修费用。

三、设备故障发生的原因

设备故障产生的原因很多,简单地可以分为两大类:先天性故障和使用性故障。

①先天性故障:由于设计、制造不当造成的设备固有缺陷而引发的故障;

②使用性故障:由于安装维修、运行操作及设备自然劣化等因素引发的故障,又可分为:误操作、维护不当和失修。

四、如何推进设备“零故障”管理体系

4.1建立与设备零故障管理相适应的企业文化

首先设备“零故障”管理是建立在全员设备管理体系下的管理方法,必须培育适应设备“零故障”管理的企业文化,包括:通过营造学习氛围,创造学习条件,形成学习型团队;端正工作态度,不断提升技术能力差和水平;关注员工成长进位,造就企业发展人才;还要每位员工按标准规范工作等。

4.2强化设备的缺陷管理

设备存在缺陷并不可怕,关键是早期发现设备存在的缺陷,掌握其劣化趋势,在设备缺陷成为设备故障之前,通过适时适当的检修予以消除。因此工作重点是:发现缺陷、分析缺陷和消除缺陷。

4.3实施设备三级点检模式

①操作人员的日常点检。通过日常点检,一旦发现异常,除及时通知专业点检人员外,还能自已排除异常,进行小修理,这是预防事故发生的一级模式。

②专业点检员的专业点检。主要依靠五官或借助某些工具和简易仪器实施点检,对重点设备实行倾向检查管理,发现和消除隐患,分析和排除故障,这是二级模式。

③专业技术人员的精密点检及精度测试检查。在日常点检,定期专业点检的基础上,定期对设备进行严格的精密检查、测定、调整和分析,这是三级模式。

4.4利用网络引入装备信息化推进设备管理

①利用诊断技术诊断设备故障。在运行或不解体饿状态下,对设备进行定量测试,协助点检作出决策,以防止故障和事故发生。

②对装备信息化系统的数据进行分析,模清设备劣化的规律,减缓劣化进度和延长机件的寿命。

③建立一支维修技术高、责任心强的维修队伍和一套完善的维修标准和管理制度是设备零故障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总之,设备零故障管理是一个持续保持和不断完善、提高的过程,只要措施得当,管理管理到位,并持之以恒,零故障的目标并不是一个口号,是实实在在可以实现的。

加工设备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机械制造加工设备;安全管理;维护

1机械制造加工设备安全管理和维护存在的问题

我国工业化水平在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频率也在增大,加工设备的优化管理和多元化整合十分关键,需要相关部门对机械产品展开深度分析和统筹处理,从而满足应用需求。但是,在机械制造加工设备安全管理和维护项目中,依旧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有必要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1]。

1.1机械制造加工设备安全管理和维护制度不完善

机械制造加工设备本身局域复杂性特征,且整体价格较高。因此,多数设备在出厂时就会对其使用说明以及保护机制进行集中的标准,企业在引进设备后,要建立健全完整的设备处理和管控措施,确保保护机制能在约束人员操作行为的基础上,为设备的优化应用和有效运行奠定坚实基础。但是,在实际管理结构建立后,相应的管理措施并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工作人员对设备的应用较为随意,甚至会留存质量和安全隐患。由于相关制度并不健全,就导致设备出现故障后并没有及时得到处理和管控,这也就大大缩减了设备的实际使用寿命。由于设备使用过程的规范性较为缺失,就导致设备的整体运行性能受到了影响,相关单位没有给予重视,就会使得安全隐患逐渐增大。

1.2机械制造加工设备安全管理和维护方法不恰当

多数问题都是机械制造加工设备安全管理和维护方法不正确形成的,由于企业管理人员和维护人员专业水平不足,导致设备管控处理机制和应用方法并不适用,常规化安全管理工作并不能得到有效落实,就会使得设备使用方法受到影响。另外,一部分企业的维修队是农民务工人员,往往只是凭借经验进行设备处理,对于一些复杂的设备并没有维修经验,故障处理过程并不符合实际需求,就会严重影响机械制造加工设备安全管理和维护效果,使得故障不能得到全面解除,设备无法有序运行,对其整体性能也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2机械制造加工设备安全管理和维护的优化措施

在践行控制措施的过程中,要结合企业实际的情况和发展趋势,建立健全稳定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和维护制度。按照标准化制度约束相关操作行为,从根本上提高机械制造加工设备安全管理和维护团队的整体素质,确保工作开展的有效性,实现管理水平的综合性提升。

2.1优化机械制造加工设备安全管理和维护制度

要想从根本上提高机械制造加工设备安全管理和维护的整体质量,要积极落实更加健全完整的管理制度,按照标准化流程约束管理和设备维护人员的相关行为,积极提高设备使用效果,确保机械制造加工设备设置层级和管理体系的完整性。并且,要保证标准化机械加工设备操作的规范性,从使用说明、检测结果到操作机制都要进行全面约束,并且严格要求工作人员进行系统化处理。并且,设备维修人员要按照检测结果对设备的运行情况给予深度剖析,从而进一步判定设备的运行状态。除此之外,对于监督管理制度要进行全面管理,并且结合奖惩机制对机械制造加工设备安全管理和维护人员的行为展开全面约束,制定针对性较强且实际管理效果较好的处理措施[2]。

2.2优化机械制造加工设备安全管理和维护方法

除了要践行具有实际指导价值的设备管理维护制度外,也要对机械制造加工设备安全管理和维护的方法进行全面整合。对于设备运行来说,预防永远是最有效的处理措施,因此,需要相关部门管理人员对其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一方面,定期结合使用说明对设备予以全面分析和系统化检测,对于隐患问题及时排查,从而制定切实有效的故障处理机制,提高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另一方面,要积极落实切实有效的不定期抽查机制,确保管理结构和管控措施的完整性。检测人员要对临时性检测结构和设备维护项目进行及时的登记,从而建构有效的数据对比,从根本上提高管理效果。另外,机械制造加工企业要聘请专业的设备维护团队,能在保证检测技术的基础上,提高操作流程的完整性,为机械制造加工设备安全管理和维护质量的全面提升奠定坚实基础。针对发现的故障进行及时的维护和管控,从而保证管理效果的最优化。企业要针对维护人员开展有效的业务培训工作,确保其专业水平和责任意识都能得到提升,也能顺利完成具体的管理工作,为机械制造加工设备安全管理和维护项目的全面运行提供保障[3]。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机械制造加工设备安全管理和维护项目中,要对维护管理制度、设备使用机制、维护管理措施等给予高度重视,保证设备使用性能的同时,生产符合标准要求的机械产品,并且有效提高点检管理的综合水平,加强控制制度的完善性,强化维护管理水平,为机械制造加工设备安全管理和维护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秋莲.机械加工系统能量效率评价研究[D].重庆大学,2015.

[2]蒋平.机械制造的工艺可靠性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

加工设备管理范文第3篇

Abstract: In order to further improve the labor productivity, and enterprises' economic benefit, according to the problems that construction unit mechanical equipment is shortage and serious aging, technology is backward, the paper analyzed and discussed the solutions and measures.

关键词: 设备管理;施工机械;方法措施

Key words: equipment management;construction machinery;methods and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626.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2-0170-02

0 引言

机械设备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施工质量、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工具,机械设备的先进程度、配置是否合理、运转效率的高低,均对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有直接影响,施工企业应拥有一定数量的机械设备,还应高度重视管理工作,充分发挥设备使用效能,建立设备管理体系、完善设备管理制度、加强人员培训、推行设备管理标准化,对设备(包括施工中所使用的小型机具、仪器仪表、实验设备等)的选型、购置、验收、租赁、使用、维修、改造直至报废的设备全程管理都进行控制,已满足施工生产的需要。

1 合理配置机械的必要性

机械化施工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机械化程度高可大大优化社会资源、节约社会劳动力、可大大缩短施工工期、有利于降低工程成本。拥有适当规模的机械设备是施工企业进行工程建设不可缺少的物资基础,也是施工企业能够长期健全发展的有力保障。

1.1 合理的机械配置有助于掌握施工过程的主动权

企业拥有适当规模的设备和合理的配置计划,不但能够自主的安排好施工生产,而且还可以充分掌握施工过程的主动权。例如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中南铁路项目四分部桥梁墩身施工过程中,由于墩身高达47米,施工难度大,必须使用混凝土泵车才能进行高墩身砼施工,项目现有的37米泵车无法满足施工需求,从租赁公司租用了一台混凝土泵车,包括操作人员也是租赁公司聘请的,在工程进度最紧张的时刻,因租赁公司与其他单位产生矛盾,导致项目上歇工。因此企业根据施工需求和营业范围拥有适当规模的机械设备和合理的设备配置可以掌握施工过程的主动权。

1.2 合理的机械配置能够创造出优异的经济效益 在有限的条件下,合理配置机械设备和动态管理机械设备,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机械设备功能,保证项目施工保质保量,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有利于提高工程进度、缩短周期、降低了工程成本。在一般情况下,工程机械的利润空间是很大的,如果项目90%以上的机械设备全部靠租赁公司,那么很大一部分利润就被租赁公司获得。

2 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一个项目来说,具备与每一项作业任务完全相适应的机械装备是比较困难的,而且也没那个必要。项目设备来源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根据企业自身经营状况和施工需求进行配置的固有设备,另一个是从社会市场根据施工需要进行租赁的租赁设备,再一个是工程分包商和外协队伍自带的机械设备。当这三种不同归属的设备并存于项目施工过程中时,在机械配置与机械设备协调工作等方面会产生问题,再加上项目设备管理不科学等问题,不仅影响了工程建设质量和工程进度,也制约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

2.1 设备配套不合理,重用轻修 机械的使用、保养、维修这三者是相互关联,互为条件的,任何设备在使用了较长一段时间以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故障。在项目开工初期项目管理者缺少主导机械的概念,领导者没有合理的设备投入预算。因设备的可调配性差,造成有的设备是长时间超负荷运转,得不到应有的维护和保养,而有的设备则长时间处于闲置状态,造成设备资产的极大浪费。

2.2 舍不得智力投资 虽然好多施工企业都单独设立了设备管理中心,有些单位是物资管理与设备管理合并为一个机构,物资设备统一进行管理。但是机构人员更换频繁,设备管理及维修人员接受专业教育实践短,管理人员对设备管理整体认识都比较模糊,技术管理水平层次不齐,自身管理业务模糊。在实施管理过程中未能规范的开展设备管理工作。这样即便再有先进的设备,管理跟不上,人员素质低劣,是很难适应机械化、自动化的施工需求和现代管理水平。

2.3 管理机构不健全、制度不完善缺少系统科学的核算方法 施工企业要想搞好机械设备管理,必须要建立完整的管理机构和一整套完善的管理制度,明确指定各级管理机构、人员的职责,这是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组织实施的重要保障。在设备管理工作中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科学的统计与核算模式,造成机械设备的工作状态、技术功能和维修保养都不能客观和详细的检测与记录。设备各项技术指标不能直观的体现,使设备日常保养、日常维护和成本核算等统计工作陷入被动,很难施行科学有效的管理。

2.4 管理不规范,市场适应能力差 施工企业设备大都是针对某种施工工艺而购置的大型专用机械,专业性比较强,有些大型专用设备价格昂贵且利用率极低,比如隧道盾构设备,一台盾构设备都在上千万元以上,再隧道施工任务完成以后,就有可能处于长期闲置的状态。同样盾构设备操作人员的技术和技能水平也是单一的,操作者只会操作、维修者只会维修、保养者只会保养,没有复合型人才,员工匹配也不适于当前市场一专多才的需求。

3 解决方法与措施

3.1 加强智力投资和设备管理人员技能、技术的培训 施工机械的发展从最初的机械驱动到现在发展成液压驱动,不断地更新换代,其自动化水平越来越高。搞技术、高性能的现代化施工机械对人员的综合技术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只有加强各类人员技术、技能的培训,才能让具有高科技水平的设备发挥更好的经济效益。建立专业机械化施工队伍和维修班子的办法稳定机构加大人才的培训力度,激励和培养一支人员稳定、技术精良的一专多能型人才,符合施工企业设备管理市场的需求。

3.2 规范设备管理流程,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 无规矩不成方圆,同样在设备管理工作中必须要建立一整套系统的、科学的符合施工市场需求的管理机制。建立完善的奖罚制度,并及时兑现。形成人人争先、全员参与、部门分工协作的科学管理机制。

3.3 正确选购配置设备 为了适应当前形式,施工企业的确需要引进国内外比较先进的机械设备,以提高企业自身的技术装备水平,但不能盲目的跟风,必须要确定符合自身发展需求和科学的制订机械设备的发展规划和购置计划。

3.4 加强设备的经济管理 设备的经济管理是设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设备综合管理的一个基本原则。加强机械设备的经济管理,是为了节约资本、降低损耗和提高企业效益。规范各类设备台账和检测等记录工作,对设备运行成本及时进行统计与核算。其他企业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进行质量管理,PDCA的含义就是P(Plan)——计划阶段、D(Do)——执行实施阶段、C(Check)——检查阶段、A(Act)——处理阶段。PDCA四个阶段是相对的、密不可分的,可以将PDCA循环管理法运用到施工设备维护、维修保养工作里面。对设备进行综合性循环管理,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工程质量,降低施工成本。

4 结语

在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企业要想更好地得到发展和具有更强的竞争实力,对外要提高自己的优秀专业水平,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同时,对内要抓好各项管理工作,设备管理也是企业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部分,只有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建立科学的设备管理体系,提高设备管理人员技能水平,才能优质高效的完成各项施工任务。

参考文献:

[1]魏璐,杨勇.浅析国外工程项目的设备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2(05).

加工设备管理范文第4篇

【摘 要】合同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必须有相应的措施来规范建设工程合同的签订行为,做好合同的备案管理保护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目前合同备案管理虽然也取得一些成效,但合同备案管理的深层次问题还未从根本上解决。因此,加强合同备案管理是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筑市场机制的健全和完善,要求合同管理必将应用法律和经济手段调节建筑市场,规范建筑市场的发展。

【关键词】建设工程;合同备案管理;建筑市场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Contract for the record

Tian Li-zhen

(Ningxia Yinchuan Construction Industry Management Office Yinchuan Ningxia 750001)

【Abstract】Contract management is a complex system, we must have appropriate measures to regulate the behavior of the signing of construction contract, contract to do the record of construction contract management to protect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present management contract for the record although some success, However, the management of deep-level record contract has not fundamentally solve the problem. Therefore, strengthening the management of contract records is a market economy. Construction to improve and perfect the market mechanism, requiring application of contract management, legal and economic instruments will regulate the construction market, standardizing the construction market.

【Key words】Construction;Contract records management;Construction market

1. 施工合同备案管理的重要性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备案管理是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建设工程进行行政管理,是规范建筑市场的重要内容之一。任何一个建设项目的实施,都是通过签订一系列的承发包合同来实现的。通过对合同管理目标责任的分解,可以有效规范项目管理机构的内部职能,紧密围绕合同条款开展项目管理工作。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业主与承包商之间、不同承包商之间、承包商与分包商之间以及业主与材料供应商之间不可避免地产生各种争执和纠纷,而调解这些争执和纠纷的主要尺度和依据应是承发包双方在合同中事先作出的各种约定和承诺,如合同的索赔与反索赔条款、不可抗力条款、合同价款调整变更条款等等。作为合同的一种特定类型,建设工程合同同样具有一经签订即具有法律效力的属性。所以说,施工合同备案管理是处理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种争执和纠纷的法律依据。施工合同备案制度就是保证施工合同的唯一性和合法性。

2. 施工合同备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解决目前建筑市场上供求失衡与过度竞争问题,从根本上杜绝压级压价,同时,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承包商参与市场行为的监督管理,对承包商的违法行为要严肃处理,加强建设项目合同管理队伍建设,加强合同管理人才的培养,实行合同管理人员持证上岗制度,亦是提高建设项目合同管理效果的重要举措。为保证施工合同全面履行,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应把施工合同管理工作列为整顿规范市场工作的重要内容,要在严把审查关的基础上,加大合同履约管理力度,对资金不到位的项目不予办理工程报建手续,不得组织招投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予办理施工许可;坚决取缔垫资、带资施工现象,努力净化建筑市场,维护承包商的合法利益。

经过建设行政管理部门的努力合同备案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

2.1 法律意识薄弱,对履行合同备案程序缺乏自觉性。承发包双方签订合同后,不主动办理合同备案的比例数量比较大,回避了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承包商由于缺乏法律和合同意识,在签订合同时,对其中合同条款往往未做详细推敲和认真约定,即草率签订,合同条款填写不认真,内容不准确详尽,不完备,语言表达不严谨,特别是对违约责任,违约条件未做具体约定,都直接导致了工程合同纠纷的产生。因此,在签订合同过程中,承包商要对合同合法性、严密性进行认真审查,减少签订合同时产生纠纷的因素,把合同纠纷控制在最低的范围内。加强合同法律意识,减少合同纠纷产生。

2.2 建筑市场不规范管理,造成实施合同不合理。由于目前建筑市场的激烈竞争和不规范管理,大量的施工队伍与建设规模严重失衡,致使业主在建设工程承包中占据主导地位,提出一些苛刻和不平等的条件,将自身的风险转移到承包商身上。由于建筑市场处于买方市场,承包商为了获得工程,只好接受。个别承包商在实施这样的工程合同时,为了使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失,就会采取偷工减料或非法分包,一些承包商为了获得建设项目承包资格,不惜以低价中标。在中标之后又将工程肢解后以更低价格非法转包给一些没有资质的小的施工队伍。这些承包商缺乏对承包工程的基本控制步骤和监督手段,进而对工程进度、质量造成隐患。

2.3 合同管理意识淡薄,合同管理制度不建全。企业只顾到市场承揽业务,却不注重合同签订的是或草率签订,结果在遇上纠纷时没有协商调解的依据,虽然对合同签订重视但合同签订后就束之高阁,而仅仅把它看做是一个过程,有一些单位不设合同管理部门,缺乏可行有效的合同管理体系和具体的操作程序,不能对合同从签订到履行全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还有企业缺乏一套严格的合同管理制度,对合同的审核、签订、履行、变革、中止、解除及合同的监管全过程未能实现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

2.4 采用的合同文本不规范。还有有些建设项目在签订合同时为了回避业主义务,不采用标准的合同文本,而采用一些自制的、不规范的文本进行签约。通过自制的、笼统的、含糊的文本条件,避重就轻,转嫁工程风险。有的甚至仍然采用口头委托和政府命令的方式下达任务,待工程完工后,再补签合同,这样的合同根本起不到任何约束作用。

2.5 “阴阳合同”充斥市场,严重扰乱了建筑市场秩序。有些业主以各种理由、客观原因,除按招标文件签订“阳合同”,供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备案外,私下与承包商再签订一份在实际施工活动中被双方认可的 “阴合同”,在内容上与原合同相违背,形成了一份违法的合同。这种工程承发包双方责任、利益不对等的“阴阳合同”,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严重损害承包商利益,为合同履行埋下了隐患,将直接影响工程建设目标的实现,进而给业主带来不可避免的损失。建设施工合同履约程度低,违约现象严重。有些工程合同的签约双方都不认真履行合同,随意修改合同,或违背合同规定。合同违约现象时有发生,如:业主暗中以垫资为条件,违法发包。

2.6 在工程建设中合同履约阶段,不按照合同约定执行。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发包人不及时办理竣工结算手续,甚至部分业主已使用工程多年,仍以种种理由拒付工程款,形成建设市场严重拖欠工程款的顽症;有些拖欠没有诉诸法律,但当时已超过了两年的诉讼时效,无法挽回损失。在履约过程中及时发出必要的书函是合同动态管理的需要,是履约的一种手段,可惜这一点往往遭到忽视,而履约过程中的签证是一种正常行为,但有些建筑公司的现场管理人员对此不重视,当发生纠纷时,也因无法举证而败诉。

2.7 专业人才缺乏也是影响建设项目合同管理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建设施工合同涉及内容多,专业面广,涉及全局的,又是专业性、技术性强、极为复杂的工作,对合同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很高。合同管理人员需要有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法律和造价管理知识。很多建设项目管理机构中,没有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合同,合同管理人员缺少培训,只是把合同管理简单地视为一种事务性工作。甚至有的合同直接由一般的办公人员办理。合同管理人才的匮乏,极大地制约着企业合同管理的水平的提高。

2.8 忽视对“发包方”主体资格的审查,三角债现象存在。在工程发包时有些部门重视对“承包方”主体资格的审查,而忽视对“发包方”主体资格的审查,尤其对工程支付能力的审查不够,导致施工许可手续已经办完,工程款仍无着落,根本不具备履约能力,有些施工单位为急于承包而不惜贷款垫资,致使工程旧帐未了,又添新帐,三角债现象普遍存在,导致工程质量难得到保证。

2.9 合同管理部门缺少有效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监管不力。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经济合同,对整个社会经济秩序影响很大,这就要求主管部门加大监管管理的力度和深度,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虽然出台了合同备案管理办法,要求在领取施工许可证的建设项目必须办理合同备案手续,但对备案后的合同跟踪监管及项目施工过程的变更、结算等问题未明确规定,无法真正起到监管的作用。

2.10 合同索赔工作难以实现。索赔是合同和法律赋予受损失者的权利,对于承包商来讲是一种保护自己、维护正当权益、避免损失、增加利润的手段。而建筑市场的过度竞争,不平等合同条件等问题,给索赔工作造成了许多干扰因素,再加上承包商自我保护意识差,索赔意识淡薄,导致合同索赔难以进行,受损害的是承包商。

3.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对策和思路

在当前建筑市场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工作出现一些问题是不可避免的,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把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备案管理得更加规范和卓有成效。我认为当前应侧重考虑和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3.1 要健全法制体系促进施工过程系统化保障。对一项工程说,工程造价在合理确定之前是合同价款,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承发包双方根据各自所掌握的市场信息并极大限度地应用这些信息确定合同价款,并通过价款确定的方式、调整的方法等一系列约束性条款最终形成结算价款,施工全过程管理不仅要有法律、标准规范的保障,还应有相应的利益制约机制。施工合同作为全过程施工管理的前提和基础,一方面需要平衡信息不对称关系,另一方面需要建立权益制约机制。

合同法等法律体系在工程中的具体体现,是承发包双方必须遵守的准则,谁触犯谁就受罚。现行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遵循了《建筑法》、《招标投标法》、《合同法》,是形成施工合同的框架,在这个框架下签订的施工合同规定了承发包方行为或不行为的后果,缺乏其行为或不行为的利益制约机制。施工合同不仅需要健全的法制体系,也需要良好的信用机制,将整个施工过程进行系统化保障,组织全员、全过程的质量活动,对用户全面保证质量、成本和工期是施工合同管理的核心,在最终形成的“法制、标准规范、利益”三方制约的保障体系中,施工合同必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2 加强合同管理是市场经济的要求。随着市场经济机制的发育和完善,要求政府管理部门打破传统观念束缚,转变政府职能,更多地应用法律、法规和经济手段调节和管理市场,而不是用行政命令干预市场;承包商作为建筑市场的主体,进行建筑生产与管理活动,必须按照市场规律要求,健全和完善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其中合同管理制度是其管理制度的关键内容之一。建筑市场机制的健全和完善,施工合同必将成为调节业主和承包商经济活动关系的法律依据。加强施工合同管理是市场经济规律的必然要求。

3.3 规范合同备案管理,抓好合同鉴证,健全合同管理的约束机制。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经济合同,对经济秩序影响很大,这就要求主管部门加大监督管理的力度,严格按照《宁夏回族自治区建设工程合同备案管理办法》对施工合同备案,对合同备案进行鉴证,加强合同履约全过程的跟踪管理,建立检查制度,加大执法力度,对违反《宁夏回族自治区建设工程合同备案管理办法》的单位进行纠正和查处,查明承发包双方的主体资格以及企业的经营情况并对合同条款内容进行把关,使合同具有合法性、可行性、严密性,对一些背离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条款要予以更正,严重者建议退回重新签订。2009年银川市建筑行业管理处按照《宁夏回族自治区建设工程合同备案管理办法》对施工合同备案,共完成981个单项工程,合同备案率达到施工许可证发放的100%,通过监管,提高了对施工合同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3.4 加强合同及相关文件归档管理工作。由于建设项目周期长,涉及专业多,面临情况复杂。在经过一个长时间的建设过程之后,很多具体问题要依靠相应资料予以解决。为此,首先做好资料归档工作,因为资料归档工作决不是简单的文档管理问题,应专人负责,负责到底。其次,重视合同文本而不重视相关资料归档的情况在建设领域普遍存在,但合同文本及相关资料同属重要法律文件,为了使合同顺利履行,施工合同应及时建帐并妥善保存。另外,要加快合同管理信息,应用先进管理手段,提高合同管理水平。

3.5 加强施工合同索赔管理工作,是培育和发展建设市场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工程承包双方在合同履行中对工程索赔认识不足,缺乏推行工程索赔所需的意识和动力。因此,提高索赔意识是承包商亟待解决的问题。施工合同是索赔的依据,索赔则是合同管理的延续。合同管理索赔要求承包商在签订合同时要充分考虑各种不利因素,分析合同变更和索赔的可能性,采取最有效的合同管理策略和索赔策略;在合同整个履行过程中,要随时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结合法律法规进行分析研究,以合理履行合同,这不仅有利于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提高企业未来生存能力。

3.6 提高施工合同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实行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程建设领域的从业人员应当增强合同观念和合同意识,提高施工合同管理人员的法律法规意识,熟悉合同条款,增加对履行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备案法定程序的自觉性,不断完善对施工合同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岗位管理,结合施工合同管理的实际进行培训,全面提高全区施工合同管理人员的内在素质和管理水平。逐步实行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对不能出具岗位资格证书的,施工合同管理部门不予受理备案鉴证。

3.7 综合协调,加大对发包主体资格和履约能力的审查力度。进行工程建设,不论是先建设后付款,还是边建设边付款,或先付款后建设,都应根据合同规定的付款日期和方法,按时拨付工程价款,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和工程计划的顺利进行。为严肃、全面的履行建设工程施工合同,防止工程款的拖欠和违约合同的出现,加大对发包主体资格的审查,是当前规范建设市场的一项紧迫任务。建设各职能部门业务要互相通气,程序相互制约。如:工程发包时应审查建设资金是否真正落实,是否提供了履约担保或履约保涵,施工合同备案应查验发包方是否执行了合理的工程造价政策及招标手续,办理《建筑施工许可证》应查验施工合同是否备案。只有坚持协同作战,管理才有力度,效果才能明显,建筑市场才能规范。

3.8 抓施工合同备案管理及合同履行,追踪合同条款落实。建设施工合同履约程度低,违约现象严重。有些工程合同的签约双方都不认真履行合同,随意修改合同或违背合同规定。合同违约现象时有发生,如:业主暗中以垫资为条件,违法发包;在工程建设中业主不按照合同约定支付工程进度款;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发包人不及时办理竣工结算手续,甚至部分业主已使用工程多年,仍以种种理由拒付工程款,形成建设市场严重拖欠工程款的顽症;承包商不按期依法组织施工,不按规范施工,形成延期工程、劣质工程,严重影响工程建筑市场。建设项目承发包处于自身利益考虑,造成施工合同的发包单位与中标单位不一致,承包人不具备法人资格,对这种主体不明确的合同不予备案,对低于成本价的合同不予备案,不符合建设项目管理程序的合同不予备案。合同管理是一个动态管理过程,建设项目实施周期较长,合同履约管理尤为重要,否则合同只会成为一纸空文。要做好施工合同的跟踪管理,参加建筑市场深入施工现场,追踪施工合同的履约情况,加大施工合同的监管力度,并对其中不符合合同规定的情况提出意见。

3.9 进行建筑施工合同备案,规范合同文本格式。施工合同备案系告知性备案,合同当事人应当对合同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承发包双方签订施工合同,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和履行合同的能力,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合同进行违法活动,不得损害国家、社会和第三方利益及扰乱建筑市场秩序,合同违背国家法律、法规及行政规章的条款及合同约定的内容不全或不明确的,合同格式未采用标准示范文本,不予备案,推行合同示范文本制度,一方面有助于当事人了解掌握有关法律法规,使具体实施项目的建设合同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有助于行政管理机关对合同的监管,有助于仲裁机构及时裁判纠纷,维护当事人的合法利益,要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确定不同的承包方式和合同形式,同时制定适应不同承包方式的合同示范文本,以均衡各方的利益和风险,适应市场环境,养成以合同为依据履行义务、权利,以法律途径来对不合理要求的习惯。

3.10 施工合同备案制度需以法律形式进行规范。施工合同备案制度是保证施工合同的唯一性和合法性,当政府进行工程监管或出现合同纠纷时,以此作为判定的依据.由于施工合同备案制度管辖范围的非合理性扩大,造成建设单位为了顺利备案而分别签订内容相距甚远的“黑”、“白”合同,导致在许多工程项目中,施工合同备案仅仅是为了取得施工许可证而进行的手续。这使得施工合同备案制度偏离了设立的初衷,由此形成的“黑白合同”又是造成工程款拖欠的直接原因之一。同时“黑白合同”也大大增加了司法审判的难度。现行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施工合同备案的法律效力,因此,对施工合同备案制度需要通过法律形式进行规范是社会各界对立法的期盼。

3.11 要明确合同备案管理的工作流程。对于经常性工作,必须明确与之响应的工作流程,应规范工作程序,使大家有章可循,合同人员不必进行经常性的解释和指导。合同签订以后,合同管理人员必须熟悉合同中的主要内容、各种规定、管理程序,了解合同责任和工程范围。

4. 结语

随着我国工程建设体制的改革,特别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工程建设日益走向市场,不仅出现了工程单位跨地区、跨行业、跨系统竞争承揽工程。通过实践和总结,逐步意识到合同管理是改革和发展的必由之路,合同是项目双方之间关系存在的书面依据,是双方争执判定的法律依据。整个管理的核心是合同的签订管理和履行管理,只有完善合同管理及合同备案管理,建立和完善合同管理体系,加快制定科学、有效、切实可行的相关管理办法、规章、制度,不断规范合同管理行为,对推动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加工设备管理范文第5篇

1.没有宏观性的材料设备价格管理办法,对造价控制不利外承包工程中的当地预算价格与油田内部计划价格由于被工程建设单位全部撤除,将由物资供销部门确立的控制价作为了最高限价,只用于概预算编制工作范畴。实际结算时,油田供应材料是在甲方明确的材料价格基础上来实施结算,施工单位所购置的材料是在具体发生情况基础上而进行,因此产生了通过发票来结算的方式,虽然我国关于发票方面颁布实施了一定的管理办法,但往往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督力度,虚假发票现象时有发生,造成资金外流,也使得建设、施工单位和局审查竣工面临了严峻的结算困难,严重者将发生纠纷问题,对国家经济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2.因单位内部对多经产品保护,引起材料价格提高现阶段,大部分油田为了有效保护多经产品,在保证质量水平的前提下,明确强调不得从外部市场采购。对于多经企业而言,必须对相应的油田政策进行充分合理的运用,提高管理力度,确保产品质量水平,当价格趋于合理时才能被建设单位认可与支持。然而,多数现代多经企业忽视了产品质量的提高,只注重于价格的处理上,在材料价格不断提高时未全面体现自身潜力进一步增强劳动生产率,而在材料下调时仍按照原价格执行。比如,市场中对油田产出的岩棉保温价格明确为一立方两百多元,但多经产品一立方达到四百多元,可见,每立方差价为两百多元。在多经产品价格的上涨下,进一步加剧了造价。由于多数经营依旧与本单位紧密联系,仍依附于全民企业,全民企业对本单位的所有经营集体企业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如此一来,建筑材料生产单位和相关工作人员就没有丁点儿的压力,竞争力逐渐减退。无论产品质量还是产品价格是高是低,最后都将使用自己的产品,导致价格有增无减。

二、强化石油工程造价中材料设备管理的具体措施

1.做好材料设备价格信息基础工作对于在城市附近的大规模油田,要把价格信息基础工作与机关相分离,纳入到咨询机构范畴中。挂靠定额部门管理,安排专业水平高的人员,使用信息范围大苛刻实施有偿服务,收支平衡是关键;对于和城市离得较远的小型油田,由造价管理部门负责相应的管理工作,尽管也可以实施有偿服务,但使用信息范围狭窄,收支不平衡,常见于收入低支出大,应有局(油田)拨付所需的经费。还有,当集团公司造价管理中心在确立取费标准时,必须对该项费用加以全面的考虑。该项费用供具有以下功能作用:首先,具体支付提供信息的部分信息费;其次,通过该项费用对收支不平衡的油田进行相应的补贴。虽少量的补贴了油田,但油田的整体效益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2.促进价格管理部门对材料价格的合理控制石油工程造价管理部门要严格控制材料价格,结合实况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材料设备价格管理办法。对于部分单项品种价格高、市场价格时有增减,影响投资的重要材料设备,价格管理部门必须按季度确立“市场指导价”这一指导价格,虽没有指令性,但在市场的不断作用下,市场价格形成将会以该价格为基础有小幅的增减,价格得到了合理控制。

3.降低工程造价,提高竞争力石油工程除了无法自行生产钢材、木材、地方建筑材料等外,剩下的建筑材料均可以自行生产,通过实践分析看到,油田自行生产的材料处于整个建筑材料的核心,所占比重达到了50%。因自行生产的材料价格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工程整体造价,因此为了确立具体造价及加强投资的有效控制,材料价格严格管控是重点。在制定价格时,包括在基本建设范畴内的建筑材料和产品都要统一按照国家、行业明确的定额价执行。若国家、行业明确的定额价中并不存在规定的材料或半成品,那么油田企业就要制定具体价格。此外,构建一系列完善的措施防止多种经营供应部门随意的收费或提高价格行为发生。除了要具备匹配的管理办法,还应做好监督检查工作,处理好价格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供应部门应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确保大部分材料都能够直接的进入到施工现场,避免因不断的倒运、入库而引起大量运行费,确保投资的合理性。

三、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