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鲁滨孙漂流记读书笔记

鲁滨孙漂流记读书笔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鲁滨孙漂流记读书笔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鲁滨孙漂流记读书笔记范文第1篇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课程目标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小学安排略读课文,主要是引导学生把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语文基本功用于阅读实践,逐步培养独立阅读能力。教学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于是,笔者在教学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十二册21课《鲁滨孙漂流记》时,进行了如下教学尝试。

1 指导预习

预习是学生的主动性的学习行为。叶圣陶先生说:“不教学生预习,他们经历不到学习上很有价值的几种心理过程。”因此,教师要腾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预习。《鲁滨孙漂流记》文本生成于遥远的异域,与学生生活经历距离太远,学生缺乏文本作者的生活体验。课前准备了“布置收集鲁滨孙的资料和正确面对困难和有关成功的秘诀的名人名言”两项作业。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汇报,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交流收集到的资料,既满足了学生渴望了解未知生活的需求感;又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能的平台,使学生的成就感得到满足;还扩大了课堂上的信息容量。

“《鲁滨孙漂流记》是长篇小说,作于1719年。主人公鲁滨孙因乘船发生海难而漂流到一个孤岛上,在那荒岛上生活了26年,历尽艰难困苦,不但供给了自己日用所需,而且经营了一片肥美的土地,使自己奇迹般地生存了下来。他是一位不畏艰险、机智坚强、聪明能干的主人公。”

“《鲁滨孙漂流记》的作者笛福,是个英国的作家。这部小说是海上冒险小说。鲁滨孙在荒岛上艰难、惊险的经历,都是关系到生死存亡的困难,是惊心动魄的。”

“上学期学过《向命运挑战》,霍金说‘要努力做些有意义的事,让生命留下一点辉煌’的自勉,使他后来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他顽强搏斗的精神,他的事迹是感人至深的。”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当他临死的时候,他就可以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种思想境界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最强音。”

……

教师在课堂中充当学生学习的伙伴、合作者、指导者以及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起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关注学生主体性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讲究教学的策略。

2 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显示出语言文字所蕴含的形真、神似、情切、意远等的特点,对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都大有帮助;可以促进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等方面能力的均衡发展;能促使学生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在情境中融为一体。创设情境对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和情感的投入,落实主体性大有促进作用。

在检查预习汇报结果结束后,出示设计好的导学提纲的“思考与讨论”如下:

1、初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细读课文,思考鲁滨孙漂流到荒岛上以后;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样战胜困难的?

3、研读课文,从鲁滨孙战胜困难的过程中体现了人物的什么样的品质?

学生依导学提纲“初读”、“细读”和“研读”之后,在表格里填上了“无住所、无食物、受野人威胁”的困难,“选地址搭帐篷、搬食物;捕猎,养羊种麦;插杨柳桩、分养羊群、救‘星期五’做伴”的方法,归纳“聪明、勇敢、无畏”的人物本质。这样,就较好地依靠每个学生自己以积极参与的姿态一边与文本对话一边思考,从而获得对文本的感悟,以及发现认知、情感和语言形式上与文本的差距。“感悟”是个多层次的而又相互关联的综合性概念,是由学生“走近”文本到“走进”文本,再到“走出”文本所获得的多重感悟所组成。走近文本,是对文本的初识,是整体的把握;走进文本,是对文本主旨的感悟,是与文本作者的心灵碰撞;走出文本,是对文本的超越,是学生视界的开拓。课堂教学中“初读”、“细读”和“研读”的设置,正是遵循这样的原则策略而制定的。

3 课外延伸

语文能力的提高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教师应把眼光放到课外,放到学生的语言积累和运用上,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注意为学生作好课外阅读的推荐工作,教他们如何选择阅读材料。鼓励学生写读书笔记,记下所阅读作品的题目、作者、内容简介,并摘抄精彩片段,或写下一些感受等。还可以组织课外阅读汇报会,激发主动阅读的积极性,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鲁滨孙漂流记读书笔记范文第2篇

一、把握读前阶段:诱发学生的阅读激情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若想调动学生阅读名著的积极性,教师需采取有效策略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与兴趣,唤起学生的阅读动机。

1.以情导学,以情诱趣

在语文学习中,名著阅读对学生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可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认识到名著阅读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探究名著。而在引导学生阅读名著时,教师首先要阅读名著,把握文本的内涵,用积极的情感和精练贴切的语言,调动学生阅读热情与兴趣。

如为了让学生课后阅读《鲁滨孙漂流记》,教师可以情诱导:在西方,“鲁宾孙”已成为冒险家的代名词,成为千千万万读者心目中的英雄。那么,鲁滨孙在荒岛上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如何克服困难的?回英国之后,他又是如何成了一个百万富翁的?这样,可诱导学生主动探究答案,产生阅读动机。

2.善用技巧,诱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利用多种技巧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使其主动阅读。如在阅读教学中,当讲到精彩之处时,教师可卖个关子,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寻找答案。其次,教师还可利用生动形象的插图、精美的名著封面、名著故事简介、引人入胜的故事目录、扣人心弦的故事片段、影视作品与动画、作家生平趣味故事、写作背景等手段,唤起学生的阅读动机,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将学生引入对名著的阅读中。

如在教学名著《汤姆・索亚历险记》时,教师可巧用插图与人物介绍等方法来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教师可先呈现汤姆・索亚的插图,并用语言导入:今天让我们认识一个小男孩――汤姆・索亚,这位个小男孩贪玩、渴望冒险,不喜欢被约束,他惊心动魄的历险让大人都称羡不已。那么,他实现了什么样的梦想呢?于是学生迫切想知道这个小男孩的历险经历,产生阅读兴趣。然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去寻找答案。教师还可延伸拓展,引导学生课后继续阅读:在小说中关于出让刷墙权的描写体现出汤姆有着杰出的领导才能。本不知不觉地成了汤姆的“俘虏”,既替汤姆刷墙,也为了能刷上墙,赔上了自己的苹果。在小说中,汤姆是多种角色的复合体,其身上还有着其他的性格特点,或许有着你的影子,请课后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分析汤姆的性格特征。

二、优化读中阶段:激励学生坚持阅读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进行阅读的热情,更重要是引导学生保持阅读的热情,将阅读由课堂拓展至课外,让学生坚持长期阅读,这就需要教师注意激励与引导。

第一,组织读书会,营造阅读的氛围。在教学的过程中,若想让学生保持阅读兴趣,教师需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读书会是有效的实施途径之一。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多种途径向同学们推荐名著书目,引导学生一起阅读,让他们相互交流阅读的感受,这样可通过群体行为来诱导学生的个体阅读行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坚持阅读。同时,作为推荐者,教师需要先阅读名著,设置阅读指导区,给学生提供阅读指南。如教师可提前提出几个有探究意义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要求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找出答案,竞争回答。然后,教师记录学生的答题情况,激励学生高质快速地阅读。其次,在读书会上,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读书展评活动,从而形成阅读的风气。如教师可要求学生准备专门的读书笔记本,记录优美语句,写作读书感受,定期开展读书展评活动,手抄报与读书笔记评比活动,师生共同评选出“小作家”“阅读之星”等。这样,激励学生坚持阅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鲁滨孙漂流记读书笔记范文第3篇

一、教师和家长要转变观念,给学生一个宽松的阅读环境

在升学的压力下,学生们根本没有阅读的自由,只能读语文书及各种作文选,阅读课被教师上成“如何做阅读题”,结果,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不但没有提高,反而让学生更害怕阅读。因此,教师和家长要转变观念,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籍。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至关重要。教师可以给学生讲杰出人物的阅读故事。如曾说:“我一生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曾经说过:“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让学生懂得阅读的重要性。同时,以自身的读书经历鼓励学生。

1.抓住名著导读的契机,激发阅读兴趣。每一学期,语文课本上都有名著导读,我总是将它们放在第一课时,引导他们品读。学校没有配套的图书,我就自己花钱买了一套《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分发给学生,让他们读到整本书。使其感受到名著的魅力,体会到阅读的乐趣。

2.在学习节选课文时,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原著。语文课本上有很多节选课文,为了更好地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丰富学生的阅读,我将原著推荐给学生。如在学习《社戏》时,我向学生介绍了鲁迅的《呐喊》,引导他们读了《孔乙己》《阿Q正传》等等。并向学生推荐了鲁迅的散文集、小说、诗歌等。这样,学生对鲁迅的作品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在学习《绿色的蝈蝈》一文,学生被神奇的昆虫世界所吸引,他们渴望了解关于昆虫的更多知识,于是,我将《昆虫记》推荐给学生阅读。

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是一个人享用一生的好习惯,通过阅读,我们可以感受大自然的盎然生机、人世间的丰富多彩、科学世界的美丽奇妙。阅读会使一个人的心灵世界变得广袤而深邃,阅读是一个人最有价值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我将阅读作为学生每天的必修课。制订好每一学期的阅读计划,选择好阅读书目,利用早读和课余时间,每天用半个小时组织学生阅读课外书。在周末和寒暑假将时间延长为一个小时。平时,抓住每一个阅读的机会,如街头巷尾的广告、宣传标语、各种产品的说明方法、学校的板报……久而久之,每天读书就成为学生的习惯。

四、选择阅读书目

阅读也分好阅读和坏阅读。中学生辨别能力不强,阅读要选择好书目。教师要做好引导。

1.选择名著。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更是书中的精品。阅读名著,如同与大师携手,可以增长见识,启迪智慧,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我首先推荐中国的古典名著《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现当代的《骆驼祥子》《家》,国外的《鲁滨孙漂流记》《爱的教育》等等。

2.广泛涉猎。青少年的成长需要多方面的精神营养,无论文史哲专著还是文学著作,都应该广泛涉猎,同时兼顾古今中外,不仅要读一定数量的文学名著,如小说、诗歌、散文、戏剧,还要读名人传记、历史故事和科普著作。还包括报纸和杂志。如《当代中学生》《中学生月刊》《读者》《青年文摘》等。

五、指导阅读方法

根据阅读时细密和简约的情况,阅读可分为精读和略读。精读是对阅读材料做全面、精细、深入的理解,对作品的思想内容、人物事件、篇章结构等彻底通晓,是完全性阅读。它通过细读、反复等形式,推敲、琢磨文句,求的是知识的深度。略读是不完全阅读,它的特点是提纲挈领地把握阅读材料的基本内容、主要思想和技法。它把注意力集中在需要关注的问题上。通过浏览、跳读等形式,舍去无关紧要部分,省略了逐字逐句,乃至逐章逐篇的阅读过程。在阅读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它可扩大学生阅读的量,扩充学生的知识面。略读时教师要特别注意训练学生的速度,要让学生养成默读的习惯,真正达到“阅读一般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的速度要求,并且要逐步提高,力争做到“一目十行”。

另外,指导做好读书笔记。课外阅读的目的之一在于多积累知识,怎样积累呢?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因此我们要指导学生学会做笔记,以巩固阅读的效果,指导学生写入小册,或载入卡片,指导学生在摘抄佳词妙句后反复揣摩、吟诵、领悟,写出自己的体会和看法。这样,学生便能加深对作品内容及艺术风格等的感性或理性的认识。

鲁滨孙漂流记读书笔记范文第4篇

一个热爱读书的民族一定是一个强大的抑或是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的民族。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主要渠道,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每个民族的文化传承相当一部分必须靠阅读来完成,民族的精神、文化、智慧很多时候是在阅读熏陶、浸染中习得的。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语文能力是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形成的,而语文素养是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长期过程中积淀而成的。因此,我们一定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要少做题,多读书。

二、实施过程及措施

1.确定学生课外阅读书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小学阶段应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这么大的阅读量应怎样得到保证?学生应阅读、适合阅读哪些材料呢?为此,我经过反复研究,认为理想的小学生课外阅读课程应包括以下内容:

(1)工具诵读类

包括古诗词、中华经典语录、现代优秀诗文的诵读。像《唐诗三百首》《小学生必读古诗词80首》及里面的补充诗词240首,《三字经》《小学生优秀作文》《名人名言录》《常见歇后语》等宜在晨读课、语文课及各种活动课中让学生吟诵、熟读,以积累语言材料,形成语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长期坚持,一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2)经典名著类

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让学生阅读名著,和大师对话,是一条最好的学习语言、进行精神提升的途径。我们列出的必读书目是《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福尔摩斯探案全集》《神秘的草房子》等10本;世界著名少儿历险故事丛书——《奇境历险》《绝路逢生》《鲁滨孙漂流记》等6本;《中国儿童阅读文库》——小说篇、古诗词篇、散文篇;世界著名童话系列——《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童话365夜》;世界著名神话寓言故事——《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中国神话故事》《希腊神话故事》;《中国上下五千年》《世界上下五千年》《中国童话故事集》《红岩》等。

(3)了解浏览类

老师应该把引导学生阅读报刊、网络作为自己的教学任务之一。如果能让学生养成阅读报刊的习惯,那么语文教育就成功了一半。主要报刊有《小学生文摘报》《学生天地》等。

2.举办读书成果展览会

(1)读书笔记展示

(2)课外古诗词背诵比赛

(3)选拔优秀活页作文进行奖励

三、取得的成果

1.初步改变了课堂教学方式

自主阅读的研究与实践,改变了我们班的课堂教学面貌,教学方式产生了变化:(1)变被动接受为积极阅读;(2)变以教师为中心的封闭、静态的讲授过程为学生主动参与的开放式动态教学;(3)变学生呆板消极的学习行为为主动的动手、动口、动脑的灵活的学习过程。

2.学生的素质得到良好的培养

(1)自主学习兴趣得到一定激发

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不管是班主任还是代课教师来上课,都有共同的感受,那就是学生学习兴趣浓,学生主动探索知识、主动学习知识的欲望强烈,课堂气氛较活跃。

(2)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一定培养

好些学生不仅爱学习,而且会学习,他们课堂上善于向老师提问,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且有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能力。课堂上,学生不需要老师多讲,而是自己提出问题,通过查工具书,同学之间开展讨论,对知识的理解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3)学生个性得到一定发展

由于在课堂教学中建立了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学生学习和交往的主动性、自信心得到增强,他们不仅敢向同学挑战,还勇于向老师、辅导书挑战,课间、课上学生会向老师提出很多问题,甚至对老师的看法、结论、辅导书的答案提出意见。他们喜欢追求与众不同的答案。

四、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打算

1.理论上

主体性教育思想和理论作为现代先进的教育思想,内涵丰富深刻。在实践探索中,我对理论的认识和把握有待进一步深入。特别是在学校课程、教学、德育管理中,如何体现主体性教育思想,还缺少深入的思考。

2.方法上

在研究的方法上,我更多地使用行动研究法,强调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总结和提炼。但是,由于我研究经验的局限和平时工作强度的影响,疏于对研究过程的记录、总结和反思。

3.对学生的态度上

我对学生的主动性引导不够,学法指导还不够。一些长期被动接受的学生还需要较长时间的引导和督促。

鲁滨孙漂流记读书笔记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名著阅读;指导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6-0083-02

经典名著,穿越时空,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巨大的艺术魅力会让青少年终生受益。青少年正处在认知世界形成、人文素质养成的重要时期,阅读,尤其是阅读经典名著,对他们的发展有着不可忽略的重要意义。语文课标中要求初中生"每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名著阅读应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那么,应如何指导学生阅读名著呢?笔者谈谈浅见。

1.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悦读"名著

名著阅读的引导要有趣 。叶圣陶先生强调教师要"多方善诱导",转变学生的阅读方向,激发他们对名著的浓厚兴趣,才会实现名著的"悦读"。

1.1课文引路,"诱"读名著。有的课文是名著的节选,可把它们作为引子,诱导学生进入名著神圣的殿堂。如,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选了《鲁滨孙漂流记》中的《荒岛余生》,九年级上册选了《水浒》中的《智取生辰纲》和《红楼梦》中的《香菱学诗》,它们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文笔深得学生青睐,再通过朗读比赛、编演课本剧等形式深入展现其魅力,便会吊足学生的阅读胃口,这时教师再因势利导,推出原著,会有意想不到的阅读效果。

1.1.1要将节选自名著的课文讲得精彩生动,利用它们吊起学生阅读原著的胃口。例如,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时,我发现学生对生机盎然的百草园充满向往之情,对能讲美女蛇故事的阿长产生极大的兴趣和好奇,我顺势对学生说"这篇课文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要想知道鲁迅更多的童年趣事,要想了解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大家阅读原著。"这样,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到名著面前,使他们对作品有一种向往和期待,读起来自然就有亲近感。

1.1.2要善于营造阅读名著的氛围。如,开展语文课前三分钟"推荐活动",每堂语文课前,由一名同学向全班推荐名著的经典片段或一位名作家,并写出百字左右的推荐语参与评比,每周组织学生选出一名优胜者的文章,贴在班级宣传栏供全班阅读。时间长了,名著成了大家关注、交流的话题,成了大家心灵的需求,学生觉得,不读点名著,似乎挺没品味。

1.1.3运用新型资源有效地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读书时间"等节目,名著改编的电影、电视剧,都可以用来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2媒体造势,"引"读名著 。许多名著被改编成了电影、电视剧,如:我国古典四大名著都有同名的电视连续剧;散文集《朝花夕拾》有对应电影《风雨故园》;小说《童年》有对应电影《我的童年》……在读某部名著前,先组织学生在光影世界中"阅读"--观看有关影片或电视剧片段,再设计相关的语文活动,通过层层渲染、不断造势,吸引学生去读文本。

1.3开展活动,"促"读名著。初中生思维活跃,但看问题缺乏深度,思维的表面化导致了阅读的浅层次。教师应开展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敲开语言的物质外壳。通过读书报告会、撰写颁奖词、手抄报展览、名著故事会、诵读大比拼等活动,促使学生阅读名著。

2.教给阅读方法 ,会读名著

文学名著,顾名思义是中外文学史上有定评的,在语言运用方面具有示范性特征的重要作品,是经过读者反复筛选,严格检验的艺海明珠。读名著不同于浏览浅显易懂的通俗读物,要读出成效来,就要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1要关注序、跋和目录。读名著前先阅读书前的序和书后的跋,能在最短时间内了解全书的大概内容、时代背景、作者情况和写作意旨,快速有效地理解作品。文学作品往往结构复杂,头绪繁多。让学生浏览全书的目录,可以提纲挈领地把握全书的结构,提取内容要点。

2.2要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略读、浏览重在培养学生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和从中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教师可指导学生先用略读、浏览的方法通读全书,弄清主要内容、情节和人物关系或作品的主要观点。精读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对名著中的重要细节、精彩片段、话外之音,要引领学生静心细读,和他们一起去品味其构思的奇巧,揣摩其布局的精妙,欣赏其语言的优美等,来获取情感体验和艺术熏陶。

2.3要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历代学者总结出来的读书经验,要求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做笔记可帮记忆、储资料、促思考、提效率。它包括:

(1)圈点勾画写批注。小到字词,大到书的重点、难点都可在书上画线或做上各种符号圈点;稍纵即逝的零思碎想,亦可记在书的"天头""地脚"或其他空白处成为眉批、脚注或旁批,以备参考。

(2)日积月累作摘抄。让学生摘录妙词佳句、历史典故等,经常翻阅,加强语言积累,丰富写作素材。摘抄的基本形式有:语录式摘抄,提要式摘抄,赏析式摘抄,研究式摘抄,组合式摘抄。

(3)条分缕析列提纲。指导学生概括出所读名著的要点、框架或故事梗概,或者指导学生写出某一章节的提要和基本内容,有助于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4)评析归纳抒心得。学生不必拘泥于某一固定形式,或有感而发补充论证,或评论得失指摘错误,或自悟自得抒写情感,可随时将阅读中遇到的问题、产生的想法写作成文。

3.引导自主阅读,善读名著

名著阅读应是自觉的行为,只有主动阅读才会有独立深思和自由人格。

3.1倡导自主阅读,要鼓励学生个性化解读文本。名著具有内容的丰富性和多义性。恩格斯在《致玛·晗克奈斯》一文中说"在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里,汇集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我从这里,甚至在经济细节方面(如革命以后的动产和不动产的重新分配)所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阅读是一种个体行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一本名著,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进行解读,就会有不同的理解。同样的书,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感悟,同样的学生不同的时期也会有不同的体会。我们要允许学生自主体验,自主思考,自主发现,而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们。

相关期刊更多

科学养生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黑龙江省卫生厅

管理科学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哈尔滨工业大学

智能系统学报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