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数点的移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合情推理能力;培养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的“数学思考”中明确指出: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可见,合情推理的重要性。那么,何为合情推理呢?合情推理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某种情境和过程中推出可能性结论的推理。合情推理就是一种合乎情理的推理,它是数学发现的方法之一,而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量地采用了像数学猜想、枚举归纳、类比迁移等合情推理的方法。在教育实践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加强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下面仅以“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这一课时的教学案例加以说明。
一、引发猜想,为合情推理营造氛围
新课引入时,给学生创造具有合理自由度的思维空间。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材的内容特点,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设计问题情境。并且注意问题的提出要有难度和开放性。然后,借助问题引发猜想,激发了学生求知欲和探求问题的积极性,为合情推理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案例:在教学“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时,安排了“复习铺垫,引发猜想”这一环节:
复习:把下列各小数变成整数,说说小数点是怎样移动的,小数发生了什么变化?2.5、1.0026、0.78、40.125
谈话:就像同学们刚才所说,小数点位置移动可以引起小数大小变化,如果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就相当于小数乘10,100,1000……
猜想:大家设想一下,一个小数的小数点位置还可以怎样移动?如果小数点向左移动是否也可以引起小数大小变化呢?这其中有没有规律可循呢?至此,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主动探索的兴趣,教师很自然地引入新知,为合情推理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二、验证猜想,为合情推理提供可能性
数学猜想是学生在探索数学规律时的一种重要策略,牛顿早就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波利亚认为:“说得直截了当一点,合情推理就是猜想。”因此,在教学“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的第二个环节是这样安排的:
1.提出猜想
(1)出示例5:21.5除以10,100,1000的商各是多少?请你用计算器选择一道题,算算结果是多少。
根据学生的交流,板书:
21.5÷10=2.15
21.5÷100=0.215
21.5÷1000=0.0215
(2)仔细观察每题的得数,与21.5比,你有什么发现?
此时的比较,恰到好处。学生直观地看到小数点向左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而且初步意识到21.5除以10、100、1000得到的商与小数点的移动有关系。
由于学生掌握概念需要有一个分析、思考、加工、整理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因此通过上述比较能够看出同中之异、或异中之同,从而进一步认识这两个事物的本质。接着又设计了这样的填空题:
21.5除以10得( ),就是把21.5的( )向( )边移动了( )位。
谁能仿照这样的说法说说第二个算式、第三个算式?你发现这三组中小数点的移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根据相同点和不同点,你能把刚才说的三句话概括成一句吗?同桌两人先互相说一说。
根据学生交流,适时出示:21.5除以10、100、1000,只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要是21.5除以10000,小数点会怎么移除以100000呢?依次类推,能写完吗?那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在板书上补充省略号)
此时,学生对要探究的问题,初步形成了假说、猜想后,对知识的理解仅停留在猜测阶段,没有真正地内化。根据小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提出猜想:“21.5除以10,100,1000……只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那是不是所有的小数除以10,100,1000……都有这样的规律呢?”
2.验证猜想
(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组找几个小数,分别用计算器把它除以10,100,1000,记录下来后观察小数点位置的变化情况。
(2)归纳:通过这个活动,你认为刚才规律是否适用于所有的小数既然这个规律适用于所有的小数,那我们可以把21.5换成“一个小数”(板书)。这就是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在探索规律时,学生经历了在具体的数例中观察―拓展性猜测―举例验证的科学求证过程,实现了数学知识的再创造,对“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有了更深刻的体验,合情推理能力也得到了培养。教师在实验的过程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帮助学生比较、检验猜想,并引导学生用科学规范的语言表达结论。在逐步形成结论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真正体会到合情推理的思维过程。
三、应用规律,合情推理结论的再验证
培养小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要贯穿在日常数学教学中的每个环节。能力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不仅要组织、引导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还要把验证得到的规律进行应用。因此,必须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给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空间,才能使合情推理出的结论进一步得到验证,做到学以致用。
在归纳出“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后,设计了两组基本练习题:一组是32.8、0.8、24三个数分别除以10、100、1000时小数点的移动变化情况,填入表格。另一组是规律的反运用,即如果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就相当于把这个小数分别除以多少?让学生反过来说规律,进一步完善了规律。在基本训练过程中,还特别重视学生“说”的训练,把思维的过程通过语言外化出来,促使学生逐步学会有根有据、合情合理地运用规律,也为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打下了良好的语言基础。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发现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运用这一规律计算相关的乘、除法。
3、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发现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这一规律计算小数乘法。
教 法:引导、发现法
学 法:小组和做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呈现目标
1、预习检查
蚂蚁开了一家快餐店,顾客真不少。小数点说我去玩一玩。顾客都跑光了,山羊急忙打电话:小数点快快回家。小数点接到电话急忙回家。他随便找个位置就跳了上去(1.00)。过了一会,小数点觉得很奇怪“没有顾客”?为什么会这样呢?小数点想了想,说我要搬搬家。于是小数点搬到了4的前面(0.10)这时就有一些动物来快餐店了。小数点很开心,想着“太棒了那我再搬一次家吧” 小数点又往左再搬了一次家(0.01).山羊的快餐点生意好极了。小数点开心极了,想着“我真是个天才” 。来了这么多客人,山羊真开心呀,可月底一算亏本了。热心的小数点知道自己闯祸了,赶紧往右搬,这是快餐价格会发生怎样变化呢?以故事的形式检查学生对小数点的移动引起的变化的理解。
2、同时利用上面的故事引入新课。并出示学习目标。
揭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观察下列数中小数点位置的变化:
0.01 0.1 1
小数点向右移动
向右移一位 这个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
向右移两位 这个数扩大到原来的()倍
向右移三位 这个数扩大到原来的()倍
…… ……
(1)学生列出算式,并说明意义。
(2)小组讨论算法。
(3)汇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理由并进行交流。
三、点拨升华
小数点不管是向左移,还是向右移,位数不够时用0补。 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 先组内交流,有难度的在全班交流。
五、当堂训练
1、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那么这个数扩大( )倍;如果这个数要扩大到原来的100倍,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应向( )移动( ) 位。
2、把下列数由大到小排列
2.312.3 2.4 2.331.9学生独立做,后组内交流。
六、拓展提高
一、故事导入,激发感官
[片段一]
师:今天朱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想听吗?
生:想
师:什么时候故事呢?课件出示
生:小数点搬家
师:话说一只小蚂蚁在森林里开了一家蚂蚁快餐店,它的快餐多少钱一份呢?(0.01元)快餐很便宜,所以有很多小动物来吃。过来几天,蚂蚁一算账,客人是很多不仅没赚钱,很亏了一点。蚂蚁很犯愁,这个时候小数点说话了:“没关系,我搬搬家吧!”
师:同学们,你觉得小数点搬到哪里了?这个时候变成多少钱一份呢?
生:0.1元
师:0.1元一份,还是有些小动物来吃,尽管动物少了一些,但是蚂蚁一算账有利润了。蚂蚁很高兴,小数点也很高兴,于是它说了一句话:“太好了,我再搬一次家吧!”
师:同学们,它这一次搬到哪里去了?向什么方向搬?
生:搬到了1后面,向右搬
师:现在多少钱一份?
生:1元
师:对了,于是再也没有小动物来吃了。
2.组织交流
师:同学们,在刚才的故事中,什么发生了变化?
生1:小数点在发生变化,小数点的位置在发生变化
师:很好,小数点的位置在移动,还有吗?
生1:它的价钱也发生变化
师:价钱在发生变化,分别是怎么变的?
生2:刚开始0.01元,后来小数点移动1为变成了0.1元,又变成了1元。
师:价格发生变化,也就是小数的什么发生了变化?
生:小数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师:价格变了,其实就是小数的大小发生变化。是不是?
师:小数点变了,小数大小变了,也就是价格变了。小数点位置动一动,是不是小数大小都要变?我们再来看一个数,好不好?
……
[赏析]课的一开始,朱老师就以有趣的故事为载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对书本上“小数点搬家”的价值和使用朱老师有自己的理解和再加工的过程。书上是4.00元--0.40元--0.04元这样一个缩小的变化过程,朱老师根据学生的生活认知经验及思维发展水平对书本上的情景进行了改动,呈现0.01元―0.10元---1.00元这样一个扩大的过程,因为这比较符合学生从易到难的认知特点。 通过“小数点搬家”的动态过程,帮助学生体会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一环节的设计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及寓教于乐的教学风格,让学生在积极、轻松的心理状态下一边听故事,一边思考,趣味与理性并存为学习后面新的教学内容提供了很好的心理状态和认知基础。
二、数形结合,突破难点
[片段二]
师:这是向右移的,数是大起来的,0.1是0.01的10倍。那么如果我反过来看,从0.1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左),得到的数是(0.01),那么这个时候数的大小发生了什么变化?
大了还小了,结果呢?
生:小了
师:现在得到的数是原来的数什么呢?
生1:0.01是0.1缩小了10倍
师:那怎么写呢?同意吗?你想说什么?
生2:0.01比0.1小了10倍
师:还有想说的吗?有点难,不大说的清楚,只知道小起来,那么0.1是0.01的10倍,反过来怎么说呢?
生3:0.01是0.1缩小10倍得到的数
师:说的好不好,给他来点掌声。还有同学想说吗?但是我的问题你们还没解决,到底0.01是0.1的什么呢?
现在我们暂时说不清楚,那我们先研究研究再说,我们先打个问号。
师:那么也就是说向右移动这个数就大起来,向左移动小;向右移动一位,得到的数是原来的数的10倍;向左移动一位,得到的数是原来的数的,不知道?
师:0.1是0.01的10倍,你有办法来说明它吗?通过以前学的知识,或者你想到的例子,你有办法来说明吗?先独立想一想,如果想不到办法,朱老师在纸上印了两条锦囊妙计。
……
师:现在有办法说明了嘛?同桌两个人讨论下。你说说看。
生1:0.01是0.1十分之一
师:你有这个想法真厉害
师:有办法了吗?谁来解释?
生2:应该是10个0.01元是0.1元,或者说0.1元里面有10个0.01元。
师:听懂了吗?其他小朋友听懂了吗?你再说说。
生2:0.1元有10个0.01元
师:为什么说0.1元有10个0.01元?
生3:因为1移了个位置
师:0.01元是多少分?
生:1分
师:0.1元呢?
生:1角
师:怎么写是不是更清楚些?能说明了嘛?用元角分能说明了嘛?
师:这个图能看出什么来?你说
生1:0.01和0.1的进率是10
师:听懂了嘛?这是不是学小数意义时候学过的,这条表示0.1,里面小方框0.01,0.1里面有10个小方框,0.1是0.01的10倍。反过来怎么说,现在有想法了嘛?0.01是0.1的多少呢?
生1:0.01是0.1的负10倍
生2:我认为0.01是0.1的十分之一
师:你听到了几种想法?你听懂了哪种?你同意哪种?你说
生3:我同意0.01是0.1的十分之一
师:负10倍,我也明白,缩小10倍没法表达。从图上更清楚,1个小方框是10个小方框的十分之一。
师:10分是1分10倍;1分是10分的十分之一,图一看就清楚。
小结
……
[赏析]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缩小的规律,由于四年级学生的分数知识储备只停留在分数的初步认识,所以理解起来就特别难,这也成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朱老师在这一环节的设计特别强调“规律”的语言表达。将书本上“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10”调整为“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得到的数是原来的1/10。“这个数”容易引起学生错误的认识,到底“这个数”是移动前的数还是移动后的数?在描述规律的过程中朱老师还特别强调让学生先说大小再说关系,这样降低对规律语言描述的难度。“得到的数是原来的1/10”对于这规律的理解教师针对学生的知识储备不足才用了数形结合,借助“几何直观”
突破学生的认知难点。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非。”通过“以形助数”或“以数解形”即通过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可以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学生通过对图的观察归纳清楚地得出“得到的数是原来的1/10”。
三、新旧联系,促进内化
生:小数点向右移动2位,得到的数是原数的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3位,得到的数是原数的100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2位,得到的数是原数的100分之一;小数点向左移动3位,得到的数是原数的1000分之一。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能说道理,要说说道理才厉害。移动两位,0.01到1,1到0.01,能不能用计数单位或者元角分这样模型,说说为什么是100倍,100分之一的关系?同桌先讨论讨论
生1:1元里面有100个0.01,0.01元里面有1个0.01
……
师:25----2.5---0.25发生什么变化?
生:小数点的位置在变
生:数的大小在变
师:为什么小数点的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变化?我们可以把这些数都请到数位顺序表上
师:随着小数点的移动什么也在发生着变动?
生:数的大小
任何企业都如同生物有机体一样,生存于一定的环境之中,企业的营销活动不可能脱离于周围环境孤立进行,而了解和预测环境因素,将有利于提高营销活动的有效性。本文将从数字移动电视营销环境的几个构成因素入手,结合营销学中的$WOT分析理论,对移动电视的市场营销环境进行浅析。
关键词:市场营销环境;数字移动电视;广电经营
一、数字移动电视的含义
老百姓平时所知道的数字电视实际是由彩电生产企业热炒的一个产品概念。数字电视包含的是电视节目采集、制作,信号传输、接收等整个链路的数字化,而仅信号传输角度又可分为三种方式:卫星数字电视、有线数字电视、地面数字电视。数字移动电视其实就是地面数字电视,与传统的模拟无线广播电视相比,最大优势在于,它可以支持在移动状态下接收。
二、市场营销环境的概念
市场营销环境是企业营销职能外部的不可控制的因素和力量,这些因素和力量是与企业营销活动有关的,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外部条件,它通过内容的扩大和自身各因素的不断变化,对企业营销活动发生影响。
三、数字移动电视市场营销的宏观环境
宏观环境是由人口、经济、科学技术、政治法律、自然、社会文化等环境因素所组成。这些环境因素对移动电视市场营销活动的影响,主要是以间接的形式而作用于企业的营销行为。
1、媒介自身的趋利性促使其不断地寻求新的经营增长点
在中国数字电视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看到新兴的数字技术推动中国广电经营的升级、发展,另一方面也呈现出广电经营不断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探索新的经营突破口的战略姿态。当前的广电经营正逐渐转型,由一个已经恢复自主经营意识的个体,向一个具有自身发展逻辑和自身发展能动性的产业过渡。
2、人口因素与移动电视市场营销的关系十分密切
人是市场的主体,人口容量决定了市场规模,数字移动电视针对的是一个特殊的受众群体,主要包括城市的公交车、出租车等公共交通工具内和车站的户外流动人口,他们大多处于无事可做的空闲状态。传统的电视针对的是在某一个地方相对“静止”的人群,而白天出行在外的人群是传统电视媒体无法覆盖的。这个群体不仅流动性大,而且随时段呈现规律性变化,为移动电视开展市场营销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3、有线网络资源积极推动数字电视的发展
数字化是一场世界范围的新技术革命,数字技术虽然只是充当了广电业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经营效益的技术基础和手段,但它自身的优势是对营销的有力支持。
四、数字移动电视市场营销的微观环境及优劣势分析
企业的微观环境包括企业本身、顾客、竞争者和社会公众。前面我们提到,数字移动电视从传统的“盲区”中挖出一个庞大的受众群体,它针对的是一个特殊的受众群体――移动人群,这就是移动电视广告营销潜力蕴涵的根本所在。
1、受众群体的流动性大
以车内受众为例,乘客们乘车去往不同的目的地,在车内停留时问各不相同,这个时间因城市规模的差异而不同。
2、受众随时段呈现出规律性变化
不同时段内,乘客的人员结构呈现明显的一致性。比如说,早晨6:30到7:00,乘客以10几岁的学生为主;7:00到8:30,乘客以上班一族为主,收入水平非常近似;16:30到18:30,又以20到40岁的上班族为主。因此,不同时间段的观众结构是可控,相对稳定的。客户可以根据不同时段的不同群体,进行针对性的广告投放。
3、对受众的垄断和伴随性传播
移动电视的行动路线长而且固定,它的流动也导致电视广告能不断在特定路线上反复,从而增加了广告受众的数量和接触频牢,决定了移动电视广告的优越性,能使信息更精确、更有效的击中目标受众。但另一方面,数字移动电视传播环境中的干扰因素比在家里更多,观众的心态也更浮躁不安,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注意力,虽然关注屏幕频次高,但是单次连续观看时间短。
4、无竞争传播空间
移动电视将电视媒体从户内搬到了户外,搬到了一个低干扰的环境里,抢占了传统电视媒体无法覆盖的空间。但同时,观众也要求伴随在身边的移动电视能提供更实用,更有效更贴近的资讯。观众是媒介微观营销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它是媒体产品的最终购买者或消费者。对消费者的把握,要从规模和观众需求的质与量两方面分析和了解,从营销学的角度来考察,为特定受众服务,创造出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受众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
五、移动电视市场营销的环境威胁和市场机会
环境威胁。环境威胁是指市场环境中不利于企业营销的因素,对企业发展形成挑战,对企业的市场地位构成威胁,对移动电视而言,环境威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节目好坏是影响其经营的关键所在。由于乘客在车内停留时间不长,在公交车上的收视常常呈现为一种伴随性的行为,移动电视的覆盖率和渗透率相对大众多媒介而言,还是小众媒体。如果不能根据自身传播条件及特色来生产节目,将很难维持市场优势。要把握目标受众,移动电视应该按营销学的思路来组织和设计自身的传播产品,有效吸纳受众注意力,使观众获得满意的心理报酬,从而更有利于营销活动的开展。
第二,技术层面的问题对收视效果造成不利影响。音量的大小,人声与车声的嘈杂程度,乘客的密集程度,人群的流动性,移动电视图象信号的接收情况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电视的传播效果。
第三,模式是运营中实际的问题。在模拟电视经营模式当中,主要是媒介、广告公司、客户之间的三角游戏。作为广告经营的重要依据,数字移动电视收视效果检测机制的建立速度远远落后于技术和节目的发展。此外,数字移动电视该如何赢利,依据什么样的价格体系,什么样的成本核算才能赢利,以及用什么样的方式开拓用户市场等问题,仍具备一定挑战性。
市场机会。市场机会是指对企业营销活动富有吸引力的领域,在这些领域,企业拥有竞争优势。
第一,媒介产品的质量是根据受众满意来定义的,数字移动电视可提供的实用性信息包括:时政新闻、交通路况、出行气象、车位引导、消费资讯、商场促销等,这些信息看似平常,传统电视媒体也可以提供,但因为移动电视在户外实时传播的媒介先天优势,使这些信息具有更大的实用性,也使用广告的传播更有效,人们可以根据实时交通路况选择出行路线,可以根据消费资讯改变吃饭的地点,可以根据商场的促销信息决定逛街的去向等等。
第二,随着技术的发展,移动电视已经实现了在手机终端梦想成真,实现了面对面的商业传播。所谓“得终端者得天下”,拨开趋同认识的雾障,彰显自己的个性才能赢得市场。
六、结论
关键词:高雅艺术;艺术教育;校园
中图分类号:G40-01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1-1297(2008)10-087-02
高雅艺术,由古流传至今,它所具有的深刻的内涵、浑厚的底蕴和非凡的艺术感染力是普通艺术无法企及的。每当时代变迁,高雅艺术都有幸伴随着部分的流失而被传承下来。传承但不传播,这是导致高雅艺术曲高和寡、逐渐从大众生活中淡出的根本原因。历史的沧桑表明:一个民族脱离了高雅艺术,就会变成只有低级趣味、永远也难以立足世界的民族。而时代的经历又昭示着:高雅艺术,如果脱离了民众,脱离了青年,就必将慢慢流失。为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2007年教育部开展了在全国普通高校普及高雅艺术,让“高雅艺术进校园”的系列活动,一时间显现出高校高雅艺术前所未有的景观。为了了解各地高校师生对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反馈情况,为进一步推进此项工作提供信息和数据,教育部组织了问卷调查,利用演出间隙时间对师生进行随机调查,问卷调查表明,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受到了大学生们的热烈欢迎和广泛认同。从问卷上看,“真棒”、“精彩”、“文化大餐”、“视听盛宴”等评价赞不绝口。在通俗、流行文艺和娱乐文化漫天覆盖校园文化圈的今天,高雅艺术如何以此魅力在校园娱乐文化上成功地打开了一个缺口并成功深入到其核心?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深思。
在很多大学生的心目中,高雅艺术的受众者应该是他们的父辈甚至是更老的一辈,同样它的表演者也必定是有着极高文学造诣和文化修养的人,因此许多的大学生认为高雅艺术的主旋律与我们的生活乃至当今社会的主潮流难相一致。结果“高雅艺术”成为“阳春白雪”被置之高台。但是,当他们偶然间听到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吕其明的《红旗颂》等时,尽管没有说唱音乐多样的表现形式,但是那振奋人心的旋律与那质朴而饱含深情的歌词的确又带给了大家一种心灵的震撼,一种对于精神上的洗礼;当听到前苏联经典民歌《小路》、《喀秋莎》等时,尽管没有重金属音乐的震撼,但那悠扬动听的旋律让大家久久难忘。这说明我们的大学生离不开“高雅艺
术”,大学生需要“高雅艺术”。
一、大学生需要“高雅艺术”
高雅艺术作为文艺中较为纯粹的一种,它更应该成为我们大学生精神生活的必需品。原因有三。首先,现在的大
学生普遍存在着灵魂浮躁,精神空虚的现象,所以我们需要通过心灵的洗涤,来帮助他们树立起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建立起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当代大学生常常因为现实生活中的丑恶现象而困惑,甚至受影响。所以我们需要通过高雅艺术的熏陶,来帮助他们开拓出一方心灵净土,播下真善美的种子,同时筑起一道坚实的心灵堡垒,抵制住不良风气的侵蚀。最后,高雅艺术既能让大学生吸收到国内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又能让他们受到国外先进文化的熏陶。这对于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素质,促进全面发展,是大有裨益的。所以,我们应该多给当今的大学生喝一点“心灵鸡汤”,再适时适度地吃点“零食”。这样才能保证他们的“营养”均衡,从而健康成长。
二、高雅艺术的教育作用
众所周知,中国大学教育,特别是本科阶段,强调的是专业教育。学生一入学就选定了一门专业方向,之后的学习都是紧密围绕这一领域展开的。这样的教育模式,可以在短时间内让学生掌握专业技能,为国家输送大量的应用人才,对国家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同时,它的局限之处也显现出来。教育注重的不应是短期的效果,更应当着眼于学生长远的发展和其对国家社会能够做出的增长性,创新性贡献。本科教育应当为学生的未来奠定基础,而狭窄的专业分化则限制了学生的视野和综合知识的积累,这对于学生的高层次发展有其局限性,这或许是中国学生开创性思维逊于西方的原因。反观国外尤其是美国的一流大学,他们在本科阶段注重对学生的通识教育。所有学生在本科初始阶段不分专业,从美术、历史、哲学,到物理、生物、数学,大学对学生进行包含自然、社会科学的覆盖面极广的全方面教育,这样培养出的学生或许一时并不能胜任某项具体的专业工作,但是他们有雄厚的知识底蕴,有卓越的综合素质,并且有独特而明晰的价值观,拥有向任何一门专业进军所需的学术视野和发展潜力。从长远来讲,这对学生的发展,国家的发展是意义非凡的。国内大学在通识教育方面的晚觉对于学生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而现代社会愈发的急功近利,就是学生自身也忽略了自身基础素质的培养,他们专注怎样尽快到社会上大展拳脚,而人文素质,特别是美术音乐这类艺术修养,早已被抛之脑后。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理念的进步,国家越来越重视大学总的基础教育、通识教育。从前几年的大类招生,到推动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再到现在的高雅艺术进校园,足以得见国家的用心良苦和决意在此方面有所改观的决心,大学教育的变革已露晨曦。那么,承担教育责任的主体――我们的大学则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当前国内的大学,特色更多的为雷同所掩盖。在这个催生变化的时代,谁能在政策与体制的约束下,开创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风格和模式,谁就能在未来的教育变革中占据先机。艺术教育正是一个宝贵的挈机,“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开展对大学生的审美素养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建构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高雅艺术能塑造人格美
人格美,指人的思想品格、道德情操和聪明才智的美。人格美是现实性和理想性的统一。理想的人格是一种完美的人格,既是一种价值目标,又体现在现实的实践活动中。无论是中外文学名著还是戏剧、电影等文艺载体中展现出的高尚思想境界、精神境界、政治品德、道德情操等对大学生所产生的影响力,都是一种高尚境界和行为的自然渗透和体现。都能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在润物无声中受到影响。大学生作为社会上思想最为活跃、求知欲最为强烈、情感最为丰富和敏感的一个群体,在欣赏高雅艺术的同时,是最容易产生愉快的心理体验和强烈的感情共鸣的。
(二)高雅艺术能培养才能美
当代大学生要博学多才,要具备相对齐全的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其他相关学科的各种知识,还要具备至少一种以上的艺术才能或较高的艺术鉴赏水平。现实生活表明:思想的空虚和知识的贫乏形影不离,智慧和觉悟与学问难舍难分。大学生在欣赏高雅艺术过程中,都会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只有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能博得社会的认可和人们的尊重。只有不断地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愈臻完善。通过欣赏和领略艺术工作者的精彩表演,许多大学生领悟到:人的才华越多,水平越高,对社会的贡献就会越大。他(她)也就会赢得人们的信赖和尊敬。许多的同学都深有感触地说:“每次看了专业艺术表演家来校演出后,我都会进一步激发起学习好专业的激情和决心。因为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上,仅仅靠一个大学生的身份就想安身立命是不可能了。一个没有真才实学的人,不仅得不到发展,甚至生存都会成问题。一定要像艺术家们一样,做个有才能的人。”这也许是很多大学生在赞赏艺术家的精彩演出之后产生的一种迫切的心愿吧。
(三)高雅艺术能铸造行为美
行为美是指人们在良好动机的驱使下,以身作则,为人表率,以非权力的影响力激励他人产生效仿意识而产生美感的一种行为。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大学生在欣赏高雅艺术,为艺术工作者的精彩表演鼓掌喝彩的同时,都会对诗人冰心的小诗所揭示的哲理产生领悟:“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多少艺术工作者,为练就一招一式,经年累月地艰苦磨练。多少艺术家是吃了许许多多常人难以想象的苦,经历了多少次的失败和挫折才终于成就了今日的辉煌。“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嚼得菜根,百事可做”。平时,一些大学生对这些耳熟能详的道理往往不以为然,然而,在欣赏和赞叹艺术家们的惊人才华时,大学生们的心被震撼了。平时不经意间养成的一些懒散、放纵、害怕艰苦等坏习惯受到了强烈的冲击。艺术家们以自己在台上的言传身教影响着大学生们,许多来校演出、讲座的艺术家们成为了大学生们自觉效仿的榜样。这样,大学生在自己的专业学习、社会实践和校园各项活动中就会心甘情愿地乐于投入,倾注自己所有的热情和创造力,发挥出自己的潜能。而许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和抗挫折的心理承受力也得到了不同程度上的提高和强化。
(四)高雅艺术能提高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是人们发现、感受、鉴赏以至创造美的能力,即对各种事物的审美价值进行分辨、品评时所必需的感受力、想象力、理解力和创造力。它是一个综合结构,是欣赏力与创造力的有机融合,是人类独有的能力。一个人的审美能力的高低,制约着其情感的丰富程度和精神境界的高低。大学生较高的审美能力是其深厚素养的集中体现,是其审美观成熟与否的主要标志。在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中,在情趣高雅的文化艺术氛围熏陶下,成千上万的大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能力,有了一种“审美的敏感”和“统摄力”。较之过去,不少大学生发现美的眼光开始变得敏锐了;区分美的水平开始变得准确了;鉴别美的水平也开始让人刮目相看了。许多大学生通过观看话剧、歌剧、舞剧等剧目和参与“读百本书”等艺术欣赏和读书活动,在提高高雅艺术欣赏水平的同时,进而发掘出了审美对象丰富多彩的感性形式,领悟出了社会人生的深沉意味。
三、如何开展好“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
(一)学校需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扩大活动的参与面,让更多的学生成为艺术教育的受益者、高雅艺术的欣赏者
学校应以普及高雅艺术活动为契机,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可以利用有利的资源优势,以网络要闻、校报刊新闻、网上论坛等形式进一步扩大宣传高雅艺术活动;以校园社团为阵地广泛吸收不同专业的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定期邀请各类名家进校园开展讲座、艺术家表演或欣赏;把活动作为校园文化艺术节的开幕式或是艺术节的重要内容;可邀请新闻媒体进行报道,扩大学校高雅艺术活动在社会上的影响力。
(二)注重活动的人文内涵,让同学们在活动中接受优秀文化,丰富审美体验,提升精神境界
普及高雅艺术活动是建设校园文化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学校艺术教育的有效手段。普及高雅艺术活动体现了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对丰富和活跃校园文化生活、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今天,大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可以有很多的途径参与各种增长素质、增加知识的活动,在信息化的社会,大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也非常多样。有效地组织大学生参与到高雅艺术的学习、欣赏、表演之中以此激发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意识、帮助他们明辨真假、善恶、丑美,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日常生活。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有利于当代青少年认同和吸纳人类文明发展的优秀成果,培养他们具有伟大的民族精神,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三)注重活动的形式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