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校风教风学风

校风教风学风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校风教风学风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校风教风学风范文第1篇

关键词:校风建设;教风建设;学风建设

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就是打造校园精神文化,这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主要包括学校的历史及全体师生认同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等内容,是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的核心内容。具体来说,校园精神文化主要体现在一个的校风、教风和学风等几个方面。

校风是严谨笃学、诚信做人的一种风气,学风则是虚心好学、诚实守信之风,教风则是教师高尚道德品质情操、扎实的文化知识和教育理论等素质的综合展示。可见,“三风”既是学校的核心内涵,也是学校立足之本。因此,加强学校的“三风”建设是有效创建和谐校园之根本。

一、建设优良的校风是办学之本、育人之本、治校之本

(一)校风是学校之魂。校风就是我们常说的学校风气的简称。它是指学校的全体师生为着共同的目标、理想,团结一致、努力奋斗,经过一段时期的实践而逐步构建的一种独特的、有特色的,占领导地位的行为习惯及道德风尚,它是稳定的、具有指导性意义的。我校 “务实、创新、和谐、奉献” 的校风集中体现了我校的办学理论、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它是全校师生思想道德情操的标尺秒表,又是学风和教风等行为的核心体现,更是学校办学的一种精神支柱。由此可见,“务实、创新、和谐、奉献”是学校之灵魂,是打造学校社会声誉及影响力的“主动脉”。

(二)构建严谨笃学、团结互助的校园风气。(1)学校领导应充分认识校风建设的重要性。学校领导应明确校风建设的目的和意义,认真总结本校的优良传统和自身的特色,依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加大校风建设的力度,有效的指导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有效的对教师进行师德师风引导、有效的提高教师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意识。(2)广大教师应做到言传身教,严谨治学。教师应从思想上明确自身肩负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光荣使命,应深刻掌握加强校风建设的目的,应在工作中始终坚持为人师表、从严治学的高尚道德情操,牢固坚守教师的职业道德,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和业务水平。

教师的思想品德,治学态度和治学精神,工作作风等,都对学风和校风产生重大的影响。学生参与校风建设,就是加强对学校规范的了解和内化,使自己成为具有本校优良校风特色的合格学生。因此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了解规范自觉适应。已经形成的学校规范,是一种公认的群体力量,而这种群体力量只有变为成员的心理尺度才能起作用。通常二、三年级的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和活动等多个方面,都已经懂得什么场合、什么时候,该做什么和如何做,都能符合规范,可以说适应自如了。他们既不感到有什么压抑,也无需查阅各种规章制度,要达到这种自觉适应的程度,就必须把这些规范“内化”,使自己的行为习惯与校风“同化”。(2)严谨治学奋发进取。学生最大量、最繁重的任务是学习,学生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但是学风最主要的精髓是奋发进取、严谨治学。大学生必须从严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学风,坚决杜绝和预防那种上午睡懒觉,上课迟到或缺席,作业抄袭或不交,考试作弊等严重败坏学风的现象。(3)团结互助弘扬正气。学校舆论起着一种校园内的评论作用,这种群众性的评论,形成无形的压力,会使学校成员改变自己的原有看法,而趋向于与舆论相一致。正确的舆论可以鼓舞正气,打击歪风邪气。正确舆论氛围的形成,首先需要加强思想教育,其次还有赖于管理制度的保证,随时处理违法违纪事件,分清功过是非,及时奖功罚过,弘扬正气。

二、严抓教风是形成教书育人、爱岗敬业良好师德风范之本

(一)遵守师德规范,学习先进典型事迹。加强教风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对教师开展广泛的师德师风教育。我们要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结合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实际,结合我院教学评建的实际,继续认真学书记最近提出的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指示,把“八荣、八耻”作为师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引导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还要认真学习和广泛宣传马祖光、陈学求等全国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关爱学生、教书育人、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敬业精神。

(二)建立健全教学工作规范。 加强教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从严治教,强化教师教学工作规范和教学质量标准。教学工作规范和教学质量标准是教师教学岗位的基本准则和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要求,模范遵守教学工作规范,严格执行教学质量标准是良好教风的具体体现。为此,教务处制订了《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工作规范》明确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具体要求,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章可循;同时,还制订了《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质量考核方案》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考核,督促教师养成认真执行工作规范和质量标准的自觉性。

(三)良好教风的形成取决于教师的素质提高。加强教风建设的关键在于教师,实质是每一位教师的自身建设。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示范。广大教师要在教风建设的过程中努力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道德修养和业务素质。做到志存高远、爱国爱教爱校。注重言教更注重身教,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和品德去教育、影响学生;要学高为师,终身学习,严谨笃学,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和教学水平。

(四)开展各类教学活动,营造良好的校风氛围。 教务处为提高全院的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开展了多次教学技能竞赛,如:“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全院教师说课大赛”等。同时,学校还聘请了教育专家、行业企业专家给全体教师进行培训,旨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此外,教务处十分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每学期都会开办“新教师教学理念学习班”,重点从学校的校风、校史进行讲解,讲授教学基本技能,聘请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经验交流,并组织新教师听取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的课程。进而全方面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三、良好的学风是打造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之本

(一)良好的学风能够促进学生的成长。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 高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 教学质量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学风建设是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好坏的重要因素, 良好的学风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提高学生学习、成才的主动性、积极性, 培养学生探索真理、崇尚科学、奋发向上、勇于创新的精神, 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 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加强学风建设。首先要统一思想, 达成共识。要有重点, 分层次地对学生进行长期教育, 抓典型、树典范, 弘扬正气, 表扬好人好事, 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端正学习态度, 要有集体荣誉感和荣辱观,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 激发内在的学习动力。组织培训一批学习好、素质高、有威信、有组织能力的学生干部作为管理骨干力量, 在校园内逐步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良好风气。校风、教风和学风三者是密不可分的,校风建设是学校生存发展的基础,是学校创品牌、树形象的重要保证;教风建设是学校发展的内动力;学风是学校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原则的综合体现。三者相互作用才能打造出更加灿烂的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校风教风学风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学风 教风 考风 良性循环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前些年,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高素质人才不断扩大需求,大规模的扩招,我国公办院校满足不了社会需求,因此民办高校迅速发展崛起,成为占有重要地位的高校资源。现在民办高校已经不再是20年前的“三无”(无资金、无师资、无校舍)状态,而是越来越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提高育人质量。对绝大多数民办高等教育机构而言,学费收入是办学经费的主要或全部来源,充足的生源是其生存的基础。21世纪初,我国高中毕业生人数出现下降趋势,高校之间的生源竞争趋于激烈,民办高校生源减少的问题已明显显现,这对其生存带来巨大压力。

教风学风考风建没是高等学校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高校教风学风考风建设成为新一轮的挑战,也足反映高校办学水平的体现。由于扩招等原因,学生的素质普遍有所下降,加之外界不良风气的影响,对教风、学风和考风的建设提出了严峻挑战。

1教风、学风和考风彼此影响,应齐抓共管

在教风、学风和考风中,教风起着决定性的导向作用,教师为人师表,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使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学生心中有了目标,又有教师指点迷津,就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形成良好的学风。加上考试制度的有效落实,考试结果公平合理,学生就会尽量挖掘自己的潜能,展示自己的才华。学风好了,考风正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了,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促使教风的转变。

教风、学风和考风建设足高校教育的一项系统性、基础性、长期性的工程,涉及到学校党、政、工、学、团等方方面面,只有全校一盘棋,齐抓共管,通力协作,才能真正把教风建设、学风建设和考风建设的工作抓实抓好,建立一套完善而有效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

2“三风”建设良性循环的具体实施方案

2.1抓教风建设,创良好学术氛围

首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之一就是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大学教师应该是品德高尚的人,必须为人师表,努力成为社会优良品德的化身,充分体现人类和善的本性,努力完善社会伦理道德的规范。

其次,大学教师要成为驾驭教学的能手,要掌握丰富的教育科学理论,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形成独具特色的学生探求新知的领路人。大学教师要进行科学研究,把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并以科研成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真正体现高等学校教师教学与科研的融合,与培养人才的融合。一名高等学校教师自身的科研能力与学术成就往往对教师在学生中威信的树立有很大的影响,对学生的科研习惯和创新思想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另外,大学教师还要有宽广的学术包容性,所以要求大学教师要有五湖四海的胸怀,要乐于、善于与所有学人友好相处,应具有世界眼光,站在国际化的高度来从事大学教学和科学研究,共同营造民主,融洽、自由的学术氛围。

2.2通过各种措施,形成良好学风

良好的学风包括正确的学习目的,巨大的学习动力,端正的治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方法,它对于大学生的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良好学风的形成还有赖于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要把传统的封闭式、注入式、单向性教学转变为开放式、对话式、双向性教学;要学会熟练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以及双语教学等,把学科发展的前沿信息及时传递给学生,让学生经常地感到知识的更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培养起学生学习、研究的能力、科学精神和合作态度。

良好学风的形成,还必须借助严格的教学规范、纪律的约束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对学生的课堂纪律、作业、考试等要求都必须按教学工作规程执行,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同时,要因势利导,善于处理学生政治思想、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等不同层面的问题。

良好学风的形成同样也必须依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要坚持不懈地抓好文明校园建设,创建优雅整洁的校园。要支持学生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办好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和校运动会,开设学术讲座,浓厚校园学术文化氛围。要通过第二课堂活动,把学生的兴趣、精力和才智吸引到汲取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上来。

2.3从细节入手抓考风

考试期间,实行试卷密封制度、考场加派流动监考人员制度、定点定时阅卷和登分制度,这在规范考试制度、改进考风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当然,我们对于严格考风的要求是精益求精的,只有这样才能使考风日臻完善。

总之,教风、学风和考风建设是一项持久的系统的工程,任重而道远,是高校建设永恒的主题。抓好“三风”建设需要学院各方面的积极支持与配合,比如教务方面应建立与学院办学特点相适应的师资管理机制,在专、兼职教师队伍中开展教风教育,并配以相应的政策措施支持。只有学院上下全员参与,并且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才能够使教风学风考风建设真正进入良性循环,取得实效;才能使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氛围中成长,实现成功人生;同时向社会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为社会不断前进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立志,周道华.加强教风、学风和考风建设确保高校人才培养质量[J].科技文汇,2009(30).

[2] 胡,孙博,朱培.论当下高校教风、学风、师风现状及对策[J].时代报告(下半月),2012(1).

校风教风学风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高中政治课 教学 校风建设 学校管理

高中政治课教学的目的就是用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教育、培养学生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可以说,高中政治课教学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就高中政治课《文化生活》的教材而言,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把教学内容与学校的校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常常引起政治课教师的思考。

那么,如何把《文化生活》的教学同校风建设在教学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呢?

一、实施《文化生活》教材的教学目的

通过《文化生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人类生活中的各种文化现象,获得参与各种文化活动的基本知识和能力,提高文化赏析、文化修养水平,理解文化传承、交融和创新的意义。感悟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懂得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道理。学会识别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我们要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当代的中国文化就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二、校风建设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的地位

校风是指学校风气,是一所学校所特有的、传统的、主导的行为习惯和风尚。校风是学校全体师生共同具有的、富有特色的、稳定的行为倾向。

校风是学校的隐性课程、暗示教育。比之学校的显性课程、明示教育,有其潜在性、暗示性。它在实施学校管理和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起着潜移默化、情境感染等重要作用。

1.校风是治校育人的重要因素。校风既是治校育人的目标,又是治校育人的途径、手段和方法。校风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极大的影响。校风不好,教育教学任务就有可能无法完成。良好的校风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

2.校风是衡量、评价学校质量的重要标准。校风反映着学校的个性、精神面貌和教育效果。校风是全体师生员工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因此,人们总是把校风的好坏优劣,作为衡量学校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也是评价一所学校管理绩效的重要内容。

3.校风是一种正能量。校风是一种力,是一种独特的管理因素。从管理效能来看,它是一种管理力,即向心力、约束力、凝聚力。从教育的功能看,它是一种教育力,良好的校风一经形成,可转化为全体师生都具有的一种积极的、健康的、正确的习惯力。积极的、健康的、正确的校风是一种正能量。良好的校风形成后,它在学校管理中具有明显的、不易改变和不可抗拒的作用。

三、校风建设与《文化生活》教学的结合点

1.《文化生活》的教学可以强化校风建设的同化功能。良好的校风是具有同化功能的。在不同校风的学校和班级,他们的思想、行为在一定程度上都会被同化。《文化生活》教学就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在学生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参与学校校风建设中必然转化为物质力量和优胜劣汰的同化功能,对学校的校风建设产生深刻的影响,这是结合点之一。

2.《文化生活》的教学可以强化校风建设的促进功能。良好的校风是具有促进功能的。它可以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民族自豪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起到积极促进作用。《文化生活》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文化生活》教学必然在学校的校风建设中产生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作用,这是结合点之二。

3.《文化生活》的教学可以强化校风建设的凝聚功能。良好的校风是具有凝聚功能的。它具有把师生团结一起,心情舒畅地工作,勤奋努力地学习的作用。《文化生活》的教学就是强化学生自尊、自爱、自信、自强意志品质的培养教育,使之懂得尊师重教,团结就是合力的道理。《文化生活》教学必然在学校的校风建设中起到强化凝聚功能的作用,这是结合点之三。

4.《文化生活》的教学可以强化校风建设的激励功能。良好的校风是具有激励功能的。这种激励功能在调动教师工作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文化生活》教学,可以用优秀的文化增强学生的精神力量,可以用优秀的文化作品感染、感召学生,使之震撼,激励他们不断地去创造美好未来。《文化生活》教学必然在学校的校风建设中起到相得益彰的作用,这是结合点之四。

5.《文化生活》的教学可以强化校风建设的润物细无声功能。良好的校风具有无声的熏陶、潜移默化、情感交融、暗示、感染、润物细无声的功能。在《文化生活》教学过程中,对于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增进科学文化知识和抵御不良风气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就会自然而然地融入到学校的校风建设之中,这是结合点之五。

四、校风的构成要素与政治课教学的关系

校风是一个多层次、多要素的动态系统结构,这个动态系统结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个体系统,即学校组成人员的作用,包括学生的学风、教师的教风、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领导干部的领导作风。二是组织系统,即学校各个基层组织的作风,如班风,教研组、年级组之组风等。三是品质系统,可以归纳为:政治理想、职业道德、求知精神、教学纪律、为人品质、业务气氛、工作作风、校容校貌。

高中政治课的教学内容与上述的各系统及其要素息息相关。存在着必然的、内在的联系,彼此交织,相互作用。因此,在传授课本知识的同时要结合学校校风建设的实际,丰富课堂教学,积极推进校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

五、校风形成环节与政治课教学的关系

一所学校的优良校风是通过教育、训练、继承和发展四个环节逐步形成的。

1.校风教育。就是广泛地、经常地组织学习和宣传,不断提高全体师生对校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通过教育引导师生员工自觉地积极地形成良好的风气,抵制、克服那些消极的、落后的风气,在学习教育、宣传中,可以开展“忆校史”、“访校友”、“迎校庆”等活动。

2.校风训练。校风是知、情、意、行有机统一体,其形成必须经过认识的提高、情感的体验、意志的努力,才能够在行为上形成一种稳定的、典型性的校风结构。校风训练要因势利导,运用人的心理活动定势规律,使优良的校风成为人们的习惯,同时,还要运用心理活动的强化规律,把那些积极的、有益的行为倾向不断深化。在训练良好的行为习惯方面,应该注意三点,即:严、细、实。严:严格要求,严格训练。细:从点滴做起,把工作做细。实:扎扎实实,讲究实效。

3.校风继承。校风是一种文化,是校园文化。文化的基本特征是继承和发展。校风继承要求我们在学校校风建设中继承优秀的文化元素,去虚求实、去伪存真、除糟粕取精华。

4.校风发展。校风不是一成不变的文化,校风必须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发展、社会的进步而进步。优良的校风,应不断赋予新的内容、新的表现形式。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发展、创新。

优良校风是通过教育、训练、继承和发展四个环节逐步形成的。在实施这四个环节过程中,学校管理是决定性因素,而《文化生活》教学涵盖着这四个环节的内容,显而易见,政治课教师在学校校风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六、校风建设与学校管理的思考

校风建设离不开学校管理,校风建设又可以促进学校管理,两者的辩证关系已成为学校管理者的共识。那么,如何在校风建设中实施学校管理呢?

1.校风建设与学校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学校管理主要责任人自身素质的提高是学校校风建设的关键。好的学风来自好的教风,好的教风和好的工作作风来自好的领导作风,优良的校风往往是校领导优良作风的外延和扩大,而校领导作风的决定因素取决于校长作风。

2.实施校风建设目标管理。结合学校的实际制定校风建设《实施细则》进行目标管理,使之量化、细化,落实到位,责任到人,并纳入学校评优、奖惩管理。

3.建立学校校风建设专项表彰制度。建立学校校风建设专项表彰制度,有利于校风建设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利于调动全体教职工及学生参与校风建设的积极性,有利于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4.关注政治课教学,关心政治课教师。综上所述,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和政治课教师的教学与学校校风建设息息相关,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在学校管理中如何发挥这种作用?我认为,一是关心政治课教师的成长,强化政治课教师的培训,努力提高政治课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政治素质。二是密切关注政治课教学,组织各学科教师参与政治课的教研教改活动,把教学研讨的课题和成果融入校风建设中。

校风教风学风范文第4篇

Abstract: Academic discipline in the high schools is the atmosphere of students learning, reading and behaving, the soul of a colleg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ducation populariz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academic discipline faces many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and how to do well the work of constructing academic discipline has become a common concern of many universities.

关键词: 大众化教育;学风建设;高校

Key words: education popularization;construction of academic discipline;university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6-0198-02

0引言

高等学校学风是大学生治学、读书和做人的风气,是学校的灵魂,良好的学风是营造和谐校园文化的基础.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都需要大力加强学风建设。而在大众化教育背景下,随着80、90后大学生进驻大学校园,他们的活泼、独立、叛逆以及鲜明的个性为高校学风建设提出了新问题和新挑战。

1大众化教育背景下高校学风及优良学风的内涵

学风即学生的学习风气,是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精神和学习纪律的综合反映。学风有好、坏之分,有优、劣之别,优良的学风是学校改革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条件。在当代中国,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大学生优良学风的标准应是:①在学习目的方面有明确的、正确的学习动机,有较高的社会责任感,能把自己现在的学习和祖国的发展联系在一起,能为实现既定的成才目标而努力学习;②在学习意志方面能端正学习态度,有吃苦精神,能有效利用时间,不做不利于学习、不利于成长的事;③在学习精神方面注意科学精神的养成,具有求真、求实、求是的精神,相信科学,反对迷信,在科学知识面前具有老老实实的态度,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虚心接受老师的指导,虚心向同学学习,对知识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能有效地选择科学的学习方法,把学习和思考、学习和践行、学习与审问、学习和辨别等很好结合起来,做到积极学习、刻苦学习、自主学习、能动学习;④在学习纪律方面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了解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尊师爱校,团结同学,学习生活有规范、有规律、有节奏,能自觉地遵守和维护学校的纪律和秩序。

2大众化教育背景下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社会不良风气对学风建设影响近些年,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日益加强,大学生受到社会一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等不良风气和思想影响严重,有的学生追求“金钱至上,享乐第一”的价值观,认为与其刻苦学习不如早点挣钱,这部分大学生平时打工赚钱,考前冲刺,考试时“60分万岁”。加之网络的普及,各种错误思潮、观念混杂,极易感染大学生,混淆学生的视听,如网络上80后、90后女“炫富”事件就是当前个别青年学生价值观严重缺失的表现,这无疑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学风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

2.2 当前学生的不良学习心态为学风建设提出了新的问题①学习目的不明确,部分大学生缺乏科学的学习目的,学习带有较为强烈的功利主义色彩,学习只是为了“混日子”,捞个文凭“装门面”。②“被动学习”比较严重,部分学生认为学习理论不如到社会“实践”来的实惠,这部分学生很多都认为学习不是为自己学,而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意愿而学,导致“被动学习”。③厌学情绪明显,部分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所学专业,觉得自己的专业没前途,认为毕业就面临着失业,导致学习不安心,出现厌学、挫学情绪。还有部分学生认为当前“锻炼能力”最重要,因此积极参加各类学生组织和各种社会活动,但在学习上却不思进取,厌学情绪浓重,结果真正的能力没有增强多少,学业反倒亮起“红灯”。

2.3 “亚健康”的师德师风对学风建设的影响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进行,一些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存在“亚健康”,心不在岗,师未到位。①注重个人收入,把主要精力放在自己的第二产业上,应付正常教学,缺乏敬业精神,以致于一些学生认为所学知识没有意义,出现不爱学习、不会学习、不良学习的现象。②部分教师“为人师表”、“身体力行”等良好的传统教育观念正在流失,在教学以及生活中不注重自己“教师”形象,上课迟到,课堂如“菜市场”,学生来去自如,课堂纪律松懈等现象都严重阻碍了学风建设工作。

3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措施

3.1 增强环境熏染,提高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是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大学时光是个人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使人精神振作,积极上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高等学校①要加强就业、成才等方面的宣讲教育,培养学生对社会、国家、家庭和个人的“忧患”意识,激发大学生奋发学习的愿望。②要设立学习进步奖、考研奖、优良学风班奖等学风建设奖励,奖励先进,激励后进,促进学风建设的良好运行。③要加大学术讲座、知识竞赛、大学生科研立项等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让校园的每个角落都彰显学习的气象,营造一个良好的学风氛围,使学生真正懂得外在的奢华终究要消失,内涵才是真正的财富。④要发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众所周知,榜样的力量是非常宏大的,中国的“雷锋精神”就是最好的证明。高校的学风建设也需要“雷锋似的榜样精神”,高校应该多挖掘那些通过自己努力而取得学习成功的典型事例,在同学们广泛宣传,让同学们深深地感受到榜样就在身边。同时通过这些“雷锋”本人的宣讲,传播学习的宝贵经验,让同学们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学习之路。

3.2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以教风促学风总书记在第23个教师节前夕对教师提出了四点希望:“希望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希望广大教师刻苦专研、严谨笃学;希望广大教师勇于创新、奋发进取;希望广大教师淡泊名利、志存高远。”胡总书记的“四个希望”对师德师风赋予了新的内涵。孔子说过“教学相长”,端正教风是学风建设的突破。教风与学风是相互影响与制约的。教师要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以自己的道德追求、道德情感、道德形象去引导教育学生。①要加强教师教学能力和师德修养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学生良好个性发展提供平台,形成有利于良好教风、学风和校风建设的氛围。②要严格教学质量监控和考核制度,加强教师的岗位培训,严禁教师将一些松散、歪劣的不良风气带入课堂。③要全面提高校教师队伍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调动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推动大学生的学风建设。四要形成教师自身有特色的授课风格,提高课程的灵活性、趣味性和实用性,改变以往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

3.3 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与学生教学的紧密融合,促进优良学风形成学生教育管理与学生教学都是以“学生为本”,各项工作的开展都是以学生为前提,因此,两者的紧密融合有利于良好学风的形成。①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围绕教学开展,如早操管理、日常行为管理、文明宿舍建设等工作,都要以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为出发点,消除不良因素,力争创造一个和谐、舒适的生活和学习环境。②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辅导员在学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辅导员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一线工作人员,与学生接触最多,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各种情况。建立辅导员与任课教师联系制度,通过深入课堂,了解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态度、作业以及平时测验成绩等情况,并就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等问题共同研究和探讨;建立辅导员与家长联系制度,及时地向学生家长通报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与家长一同促使优良学风的形成。

3.4 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学生的成才渴望学生的学风建设和就业就像两面镜子,相互折射着,不断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不仅要指导学生求职时能用恰当的方式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而且要指导学生能审视大学生活与职业选择、人生发展的关系,学会选择与规划,明确阶段性的努力方向及实施的相关措施,促进个体的发展。及时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及择业中出现的问题传递给在校的各年级学生,鼓励低年级的学生去大学生供需洽谈会,提前感受竞争和压力,捕捉各种信息,从而增进对求职的感性认识和实际体验,让学生在低年级时就明白:职业的获得要凭自身的实力,必须努力学习,增强自身的就业竞争力。二通过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架起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桥梁,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了解企业在吸引人才、选用人才方面的要求,让学生明白学什么,怎么学,使学生在正确认识社会和自我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明白毕业生就业是由社会人才需求状况决定的,就业最基本的政策就是平等竞争,把学习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从“要我学”到“我要学”转变,自觉主动的培养就业能力。

3.5 从加强考风考纪入手加强学风建设考试是检验学习成果的最后一道关口,也是学风建设的关键环节,因此要严把考试质量关,努力做到考试的客观、真实、严格、公正,要严肃考风考纪,彻底打消学生考试投机取巧、弄虚作假的念头。①培训监考老师的业务素质,有些监考老师视学生作弊而不见,助涨了不良风气的滋生,因此要培训监考老师树立正确的监考观念,掌握考试违纪作弊的认定标准,实行责任追究制度。②要经常开展考风考纪教育,严肃处理考试违纪学生,签订考试诚信承诺书,以严格的管理端正考风,将对优良学风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万飞,赵联森.加强学风建设,构建和谐校园[J].企业家天地,2008,(2).

[2]周贤君.高校学风建设的制度思考与对策[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9,(3).

[3]夏绍能.论高校扩招形势下的学风机制建设[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6).

[4]咎连生.师德建设是学风建设的关键[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1).

[5]李远贵.论大学生学风建设[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

[6]邵旭平,石加友,周德贵.高校学风建设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07,7(6).

[7]蔡红梅,李郴生.高校学风建设的思考[J].湖南社会科学,2004,(3).

[8]易宁,丁小华.高校学风状况的调查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06,(2).

校风教风学风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 学风 思想政治教育

近些年来,我国高校的教育体制进行了很多改革。但好的学习风气是每所高校都推崇的。学风是一个学校的文化积淀的结果,它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永恒主题[1],它体现在学校长期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治学方针以及办学过程中,与学校的育人目标和人才培养方式息息相关。因此以学风建设为载体,探索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 高校学风建设的内涵及其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

1.概念内涵。

所谓"学风",最早源于《礼记.中庸》,意思是广泛的加以学习,详细地加以求教,谨慎地加以思考,踏实地加以实践。反映了学习的方方面面。而我们今天所指的学风,更多的是一种精神风貌,是学校整体精神风貌的全面反映。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在这种精神风貌的影响下,去完成知识的积累、发展、创新,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全面掌握学风的科学内涵,能够帮助我更深刻地理解与学风相关的各因素,认识到学风的重要性,更好地探寻学风建设的途径,从而促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提高。[2]

2.高校学风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

(1)就业压力对学生的负面影响。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高等教育有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据统计,200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只有114万,到2009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611万人,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就业竞争日趋激烈,这无形中增大了学生的心理压力,外加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很多学生抱着一种思想:毕业就是失业,那么在校期间学与不学就显得不重要了。

(2)网络、新媒体对学生的影响。当今世界网络和通信迅猛发展,给人们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促进了不良风气的传播,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思想在学生中滋长,他们在哀叹、蹉跎中浪费青春年华。在学习目的上,注重追求个人的实际利益,整日只为想办法争取奖助学金,重视专业知识,忽略政治理论的学习,从而导致思想偏颇,甚至把大学视为捞文凭"装点门面",为的是日后能找到一份较好的工作,把大学当作是吃喝玩乐的地方,空余时间都放在玩游戏、谈恋爱上,把学风践踏在整日的嬉戏中[3]。

3."90后"学生的新特点。

从2008年开始,"90后"大学生陆续进入大学校园,其自身固有的新特点,给高校的学风建设带来了新的难度和考验。"90后"的大学生成长于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并面临社会化、国际化大背景下,因此,他们喜欢追求时尚、张扬个性、有很强的竞争力,但是缺乏自我管理和社会实践的锻炼,心理承受能力较弱,抗挫折感较差,集体意识淡薄,团结精神欠缺、协作能力缺乏,这不仅影响自身在求学过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影响了良好的班风、学风、校风的建设。

二 以学风建设为载体,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和措施。

学风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涉及到教育理念和学风建设的相关因素、途径、措施等等。需要综合治理,并对出现的新形势和新问题做出及时的调整,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导,具体措施如下:

1.充分发挥辅导员、班主任、两课教师的引导作用。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辅导员、班主任和两课教师是大学生的引路人,他们要把教育的重心落实到德育为先,育人为本上,教育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学会做人、做事,摒弃个人功利的狭隘目标,增加他们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使命感。

2.规范学生的主体行为,促使学风建设。学风建设涉及到许多因素,其中起着关键作用的是学生的主体行为。只有学生的内在求学动力被激发,才能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完善。因此在高校学风建设中要努力创造条件形成良好的环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去,充分发挥学生在学风建设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并展开"一帮一"的活动,让学生中品学兼优者来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从而带动整体的学习氛围。

3.重视教学,以师德师风建设牵引学风建设。优秀的教学水平、良好的师德教风是形成优良学风的重要保证。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较好的促进作用,良好的师德、教风能促进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要加强师德、教风建设。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把传统的封闭式、单向性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开放式、对话式、双向性的教学模式,并能熟练的应用多媒体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把学科发展的前沿信息及时传递给学生,并借助严格的教学规范、纪律的约束来规范教师的师德师风、文化素养,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为人师表,以良好的人格魅力去教育和引导学生,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4]。

4.加强日常管理,以点带面,促进群体学风建设。要发挥寝室风气和班级风气在学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宿舍建设管理制度,为学生建立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辅导员要经常深入宿舍,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内心的需求,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寝室文化活动。

5.完善学院的相关管理,以规章制度保障学风建设。学校要根通过制度约束教师和学生,促使良好的学风和教风的形成。一方面要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和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的学风建设导向机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要健全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发挥导向作用,在学风建设上应建立一系列的考核评价制度和激励制度,通过表彰先进,带动后进,提高良好学风的建设。

6.完善专业机构的设置,以社会实践教育推动学风建设。以就业需求为导向,完善目前高校专业结构设置,使专业结构设置符合市场的需求,开展专业知识及实验技能大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加强专业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联系,把课堂所学的知识跟实践相结合,并通过创建各具特色的实践教育形式,发挥校内和校外两种资源,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广阔的平台。

参考文献

[1] 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社,1999.

[2] 孙鹤娟.学校文化管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