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索比拉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突然,一条白光闪烁,我被带进赛尔号的世界。我看到了我最喜爱的精灵索比拉特。他是满个体。
我和我的索比拉特去赫尔卡星,不幸,遇到了海盗,他们用了50多只100的精灵把我索比拉特给抓走了。索比拉特把我一推,我被推到了远处。就这样,我逃走了。
魔焰用自己257的速度向前冲,把我们抛在一边,我叫他等等,他说:“不行,索比拉特是我们的弟弟,我在也不能忍受了,你如果还是他的主人就支持我。”我不知不知办,就答应他了。
多国奥斯卡送选外语片选定
一年一度的奥斯卡已启动运作,各国报送最佳外语片的截止日期为10月1日。印度方面,此前颇受推崇的电影《午餐盒》意外落选,而鲜为人知的古吉拉特语电影《公路故事》(The Good Road)爆冷入选。《公路故事》由印度国家电影发展公司(National Film Development Corporation)投资制作,影片围绕三组人展开故事,他们中有大人有小孩,都沿着印度一条向西的公路旅行,期间相互之间产生命运交汇。这部公路电影于今年七月在伦敦电影节上首映,也曾作为古吉拉特语电影,获得国家电影奖(National Film Award)。第86届奥斯卡奖的提名将于2014年1月16日公布,因与俄罗斯索契冬奥会闭幕日冲突,颁奖礼延迟至2014年3月2日在洛杉矶杜比剧院举行。
《赫芬顿邮报》(Huffington Post)2013.9.27
发行近280年 《劳埃德船舶日报》宣布印刷版停刊
出版发行近280年、世界上最古老印刷报纸之一的《劳埃德船舶日报》(Lloyd’s List)日前宣布将于今年12月停止发行印刷纸质版,全面转入数字报纸行业。《劳埃德船舶日报》创建于1734年,多年来,这份报纸一直被认为是全球航运业新闻领域中的权威信源。该报副主编理查德·米德(Richard Meade)在一份声明中说:“鉴于越来越多的读者已经开始转向数字报纸,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停发纸质版媒介。此外,数字报纸除了编辑速度更快之外,还可以为每一位读者量身定制有深度、有价值的信息。”随着数字时代的全面到来,传统的纸质媒介正面临巨大的生存危机,相当一部分传统报纸已开始尝试推出电子版,并推行付费墙等收费模式。
《娱乐周刊》Entertainment Weekly 2013.9.25
金牌制片人布鲁克海默与迪士尼分道扬镳
好莱坞再传“分手”消息,曾打造过《加勒比海盗》系列电影的金牌制作人杰瑞·布鲁克海默与老东家迪士尼不再续约,合作明年正式结束,就此,这段从上世纪90年代延续至今、在好莱坞堪称最成功的一段合作关系宣告完结。迪士尼方面的解释是公司今后将会把发展重点放在迪士尼、皮克斯、漫威和卢卡斯影业上面,而布鲁克海默则正在寻求制作一些“更成熟、更大众”的作品。在合约到期前的时间里,迪士尼和布鲁克海默还将完成之前定下的工作项目:其中包括《加勒比海盗5》和《国家宝藏3》,而原定于2015年7月10日上映的《加勒比海盗5:死无对证》将被挪后至2016年。
《综艺》Variety 2013.9.27
四部英语电影入围罗马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关键词:人物发展轨迹;形象定位;外形层面;内心层面;行为层面
1 剧本创作中的人物发展轨迹
《为奴十二载》的主人公索罗门・诺瑟普遵循了剧本创作中“平静生活――打破――进入情境――发展――情节1――情节2――――结局”的人物发展轨迹:
索罗门・诺瑟普是一名木匠兼小提琴手,他受过一定教育并且已婚,在美国纽约州的萨拉托加过着平静的生活。在一次想要寻找“打工”机会的过程中被两个白人诱拐绑架,而这一切打破了他原有的生活,开始进入“奴隶生涯”的情境。故事的发展是他被迫改名为“普拉特”并被卖给种植园主福特。情节点一是索罗门与种植园的管家迪比茨相处并不融洽,在一次被处以残忍私刑之后,福特不得已将所罗门卖给凶残的埃德蒙・艾普斯,这开始了他奴隶生涯中的又一次转折。情节点二是索罗门妄想用钱请一位白人帮他寄一封信到纽约,不料背地却被告发,他只能悄悄将唯一的希望烧掉。故事的是索罗门经过不懈努力寻求到了来自加拿大木匠巴斯的帮助。结局是重获自由,回到纽约的家。
整部影片的剧情和世界化的人性阐述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触动,美国的黑奴制度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历史问题,更是世界人类发展史中难以抹去的一笔。导演史蒂夫・麦奎因能够客观全面地消化原著,并利用电影手法从细节处着手带领我们一步步走进索罗门・诺瑟普的内心世界。从刚刚被绑架为奴隶时的自报家门辩白自身身份,到渐渐变得安静含辱偷生,在这过程中的伺机逃跑作罢,绝望着一直到后来,那个曾经血气方刚的索罗门几乎连自己都快要相信自己是从乔治亚州逃跑出来的奴隶。
2 人物形象定位之外形层面
从人物形象定位的第一个层面肖像、外貌、神态来看,索罗门黝黑的皮肤,蜷缩的卷发,紧皱的眉头,向外凸出的眼球和泛白的眼珠以及厚实的嘴唇,永远刮不干净的胡茬和破烂不堪的衣服,这几乎将黑人奴隶的全部特质融入血液。从他含情脉脉地凝视妻子可以看出索罗门深爱他的妻子儿女,爱自己的家庭;但从他与两个白人骗子交谈时流露出的笃定神情又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善良而单纯的人。另外,在这一层面中我们能够感受到极大的反差和对比,在未被绑架赎卖之前,索罗门是西装笔挺、杖棍在手的翩翩绅士,而不幸进入奴隶群体后就只剩下破旧肮脏的薄衣衫和整日的蓬头垢面。初进牢房时,索罗门的神情是带有反抗性的,坚毅而倔强,但经过一次次的虐待毒打,甚至目睹了黑奴被杀的过程之后,索罗门的神态更大程度地变为顺从柔软、胆怯和恐惧。直至最后时刻,巴斯答应他的请求并被救出,索罗门才充满希冀地泪流满面。
索罗门神情态度的变化并不是一朝夕间就完成的,主人公是在经历了与原有生活极为不符甚至惨绝人寰的压迫之后一点点转变的。其中一个转折点就是几天来跟他“共苦”的克莱门斯被主人救赎逃生,这给了索罗门不小的打击。之后的重点转折是在福特老爷的种植园中,索罗门得到了福特老爷小小的“尊重和重用”,他天真地以为福特会了解他的苦衷给予他重生的机会,却不曾想自己竟被福特狠心卖给下一任奴隶主,这件事情对索罗门的身心造成了巨大的创伤,他几乎不敢更不能去信任任何人,所谓的“奴性”不得已地慢慢被激发出来。
3 人物形象定位之内心层面
神态外貌的变动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这要归结于它们的根――内心层面。从人物形象定位的第二个层面――性格、心理、情绪来看,作为一个受过教育并拥有良好修养的人,索罗门的性格是坚毅刚强、自信而高傲的。例如,在影片中,索罗门听闻两个白人对自己的夸赞后骄傲自豪之感油然而生,哪怕是在被贩卖后索罗门向福特老爷讲述自己的工程观点时都是自信而胸有成竹的。而就是这样一个性情的人,在眼看着女奴伊莱莎与子女分离、自己惨遭转卖、被令亲自鞭打帕茨后心理状态遭到了极大的破坏。一次意图妄自寄信的大胆行为被埃德温识破,埃德温夹紧他的脖子质问,索罗门的心情紧张不安到了极点,烧信时汩汩的泪水也将所罗门所有的美好向往和积极心绪摧毁。但从索罗门“卧薪尝胆”的忍辱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他性格中坚毅隐忍、刚强笃定、充满智慧的一面,即使十几年的时间过去了,索罗门还是在不断地寻求自救的途径。他在与自己所处的整个历史背景相抗衡,更是在与自身几乎被摧垮的心理情绪相抗衡,在逆境荆棘中的无声奔走,用淋淋鲜血开辟自由之路。
4 人物形象定位之行为层面
从人物形象定位分析的第三个层面――语言、动作、行为,我们更容易直观地剖析主人公索罗门。从影片开头索罗门调试琴弦、拉小提琴的行为动作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有着高雅情调的人。在牢房中他一脚踢走地上的饭碗并站起来大声解释自己的身份,可以看出他的爱憎分明和对自我的重视。他的多处语言如“为了捍卫自由,我的背上满是伤痕,你别乱谴责我”,“你得知道,我不是奴隶,我来您这儿之前是个自由人”等表明索罗门是一个崇尚自由、拥有极强自尊心的人。他严词拒绝帕茨的自杀要求,可以看出索罗门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的品质。他将桑葚汁当作墨水,削尖竹签写字体现了他的机智灵活、有想法和主见。但在经历了难以承受的种种之后,他却欣然捧起了黑奴主分发的食物,这样回答埃德温夫人的疑问:只懂“零零星星一两个词,但书面文字我根本看不懂”。他用力地摔烂自己曾经如获至宝的小提琴,用粗糙的手一遍遍抚摸刻在上面的妻儿的名字,也许这里是最让观众感动的地方,也许这就是支持索罗门不断改变自己、放低自己、忍辱负重等待偷生机会的全部力量。
在影片的00:47:05~00:51:22长达四分多钟的时段,索罗门被吊在一棵树上,清晨到黄昏,来往的奴隶没有一人敢将其救下,唯有女奴帕茨偷偷喂他一口水后匆匆离开。就像影片前半部分克莱门斯所说的“生来就是黑奴,黑奴可没胆量反抗”。索罗门・诺瑟普的人物形象承载了一个黑奴的十二年乃至一生,这也是旧殖民地时代千千万万个黑人奴隶的缩影。也许最可怕的不是被贩卖至异处它地,可怕的是失去自由、失去对非自由的反抗、失去追寻自由的念头。
5 结语
坚毅、刚强、求生、要自由,就是索罗门。导演史蒂夫・麦奎因曾经讲过一句话:“我一直在寻找一个进入奴隶制的角度,后来我找到了这本书《为奴十二载》,一个自由的人,因为绑架而被卖为黑奴。选择自由之身的角度是因为,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是他。”一个宏大繁杂的史诗性题材如何拍摄,导演选择从最微不足道、切实可行的电影人物入手,永远站在最普通的观众角度,实为明智。其实我们都没发现,索罗门也许不仅仅是电影的主人公,也是一个带着我们讲完整个历史故事的人。
参考文献:
[1] 陈祖继,于宁.影视编剧教程[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3.
[2] 路易斯・贾内梯(美).认识电影[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
2011,谁的青春比我狂?海莉・斯坦菲尔德如是说。2011年2月27日,在第83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14岁的美国女孩儿海莉・斯坦菲尔德因获得最佳女配角奖提名而备受瞩目。
海莉出生在美国洛杉矶,父亲是室内设计师,母亲是健身教练。海莉曾在加州上学,但12岁那年开始在家自学。她具有过人的表演天赋,在父母的大力支持下,8岁就在一些青少年教育电视节目中担任配角,同时还担任美国著名零售商店K-mart的代言人。海莉的才华和美丽最终引起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得主科恩兄弟的关注,受邀参演他们的新片《大地惊雷》,饰演“Mattie Ross”一角。海莉的精彩表演赢得广泛好评,并使她成功亮相奥斯卡。
2011,谁的青春比我比亚莉克希亚・索洛尼如是说。2011年4月,欧洲议会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召开会议,会场设有专供翻译员工作的小屋,欧洲议会曾有规定,走进这间小屋的人不得小于14岁,然而,年仅10岁的英国女孩儿亚莉克希亚・索洛尼改写了历史。在长达两个小时的高级环境会议中,她戴着专业的头戴式耳机,一边倾听耳机里代表的发言,一边准确无误地进行同声传译,将西班牙语和法语译成英语。来自英格兰的代表罗伯特・斯特迪说:“我们都爱这位天才又迷人的小姑娘!在这样高规格的会议上,10岁的她能如此出色地完成工作,真是太神奇了!”
索洛尼出生在剑桥市,父母都是剑桥大学的教师,会讲法语和西班牙语。两岁时,索洛尼得了神经胶质瘤(恶性脑肿瘤的一种),危及生命,经过18个月的痛苦化疗,虽保住了性命,但视神经受损而完全失明。在父母的爱护和帮助下,她4岁时接受盲文教育,6岁时学习最难的汉语,9岁时以全A成绩顺利通过GCSE(英国普通中等教育证书)的法语和西班牙语考试。如今,索洛尼是公认的语言奇才,精通英、法、西班牙和中文。
2011,谁的青春比我狂?王江如是说。2011年8月5日,王江顺利通过金融投资考试(FINRA),并于8月8日成为注册股票经纪人,年仅17岁零77天,成为世界上最年轻的股票经纪人。王江,英文名JohnWang Clow,是一位中美混血儿,父亲是美国人,曾为美国斯坦福大学计算机博士,母亲是中国人,毕业于哈佛大学数学专业,也是一位博士。王江的童年时光在中国武汉市和美国圣保罗市轮流度过。受父母的影响,王江对写作、声乐、钢琴、围棋都充满了浓厚兴趣,他曾两次参加楚才作文竞赛,并都获得好名次。数学更是他的最爱,从武汉的初中毕业后,他被美国圣曝罗中学录取,凭借在中国积累的数学基础,直接跳读该校高四的数学课程,当时令他的美国同学目瞪口呆。
2011,谁的青春比我狂?侯逸凡如是说。2011年11月,在女子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对抗赛中,17岁的中国女孩儿侯逸凡成功卫冕,成为历史上两夺世界冠军的最年轻棋手。
侯逸凡出生于中国江苏省兴化市,小时就有男孩气。5岁时,大孩子教她学跳棋,她一学会就将那些小老师全部打败。父母注意到了她的天赋,尽一切努力帮她学棋。父母甚至双双辞职全程陪伴她的学棋之旅,曾经有一段时间,一家三口挤在40平方米的出租屋里,过着艰辛的“北漂”生活。9岁时,侯逸凡进入国家队,每天训练5小时,12岁时,成为世界最年轻女子国际象棋特级大师。侯逸凡下棋思路清晰,棋风充满霸气,被誉为“天才少女”。
2011,谁的青春比我狂?乔丹・罗梅罗如是说。2011年12月24日,年仅15岁的美国男孩儿乔丹・罗梅罗成功登顶南极洲最高峰温森峰,成为了世界七大洲最高峰的最年轻征服者。这一成就是许多职业登山家到三十多岁才可能达到的目标。
乔丹・罗梅罗出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父亲和继母都酷爱登山运动。9岁那年,乔丹被学校走廊上描绘世界七大高峰的壁画深深吸引,就萌生出征服这些山峰的梦想。于是,在父亲的帮助下,他开始进行艰苦的登山训练,并自己出面向邻居和同学募集登山经费。从10岁起,在父亲、母亲和继母的支持下,他先后登顶了非洲乞力马扎罗山、欧洲厄尔布鲁士峰、南美洲阿空加瓜峰、北美洲麦金利峰、大洋洲查亚峰、亚洲珠穆朗玛峰等六座高峰。2011年圣诞前夕,他终于实现了登顶七大洲最高峰的梦想。这个有点腼腆的少年有一段经典语录“我想为自己做些值得铭记的事情,登山只是生命经历和体验,不过碰巧现在我只有15岁罢了。”
2011,谁的青春比我狂?贾斯汀・比伯如是说。2011年岁末,在世界权威财经媒体《福布斯》杂志所公布的2011年度世界最具影响力100名人排行榜中,年仅17岁的加拿大流行小天王贾斯汀・比伯综合排名第三,收入高达5300万美元。
哈尔滨犹侨深受俄罗斯民族的影响,十分偏爱音乐与戏剧艺术,经常可见犹侨在中东铁路俱乐部、商务俱乐部、秋林俱乐部等场所举办钢琴、小提琴等乐器演奏及独唱、合唱音乐会。20世纪20年代始,一大批技艺精湛、德艺双馨的犹太音乐家受邀来此表演,使哈尔滨犹侨的音乐戏剧文化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起来,不仅培养了一大批犹太音乐家,同时也学习传播了中国的民间音乐,音乐文化的相互交流也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对西方音乐艺术的兴趣爱好。正是由于犹侨对音乐艺术的偏爱,因而对音乐教育与人才的培养亦十分重视。1925年11月18日,在俄国市政当局的倡议下,由俄国犹太人U.M.戈尔德什京与妻子V.I.迪龙在哈尔滨市道里区炮队街(今通江街)上开办了一所音乐学校。
U.M.戈尔德什京1910年毕业于德国柏林皇家学院音乐系,师从著名小提琴家马托教授。1913年他在彼得堡音乐歌剧院任首席小提琴独奏。1915年至1923年,他在高加索组建了“巴库音乐学校”并担任校长一职。1917年他初识天才钢琴家V.I.迪龙,即邀请她一起合作演出并担任“巴库音乐学校”的钢琴教师。迪龙生于俄国萨拉托夫市,幼年曾在乌克兰波尔塔瓦的“莱索夫斯基音乐学校”受过系统的钢琴培训,12岁以优异成绩毕业,被家人送往德国莱比锡公立音乐学院继续学习,师从著名钢琴家泰克马勒教授。1911年毕业后辗转到彼得格勒(圣彼得堡旧称)继续跟随布卢门菲尔德教授学习演奏技巧。1923年,U.M.戈尔德什京与V.I.迪龙在莫斯科演出时遇到了大提琴家S.M.施皮尔曼,三人商量组建一支“莫斯科三人演出小组”,开始在俄国国内及国外众多城市间展开巡演活动,深受观众欢迎。
其实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U.M.戈尔德什京一直考虑在上海建立一所音乐学校,但机缘巧合,他与妻子迪龙在哈尔滨定居下来并且一住就是十二年。他们夫妻俩开办的音乐学校一开始叫“哈尔滨市立音乐学校”,1928年8月18日才改为以俄国著名音乐家、圣彼得堡音乐学院院长格拉祖诺夫的名字命名的音乐学校,即“A.K.格拉祖诺夫高等音乐学校”,由U.M.戈尔德什京亲自任校长,V.I.迪龙任钢琴部主任兼学校艺术顾问,S.M.施皮尔曼任大提琴部主任。同时,学校还聘请了一大批优秀的音乐家担任教师,包括:B.M.拉扎雷夫、I.M.霍维茨、B.希费尔布拉特,以及著名歌唱家A.Y.索洛维耶娃-马泽列维奇、M.V.奥斯波娃-扎卡尔耶夫斯卡娅。
为了方便学生中午下课后可以来学音乐,格拉祖诺夫高等音乐学校安排每天下午3时开始授课,学校完全采用俄国和欧洲音乐课程设置方法,设有大提琴、小提琴、钢琴、声乐、管乐、乐队合奏、合唱、理论作曲及其他有关理论课程,教师大部分是俄国犹太人。从学校建立伊始,U.M.戈尔德什京就牢牢秉持办学的基本方针:即与俄国国立音乐学院的一线教师紧密合作,共同培养中俄两国青年音乐家,相互提升音乐水平并学习中国民间音乐,扩大中西方音乐文化的相互影响,尽己所能地扩大中国人对西方音乐艺术的兴趣爱好。学校成立伊始,资金并不充裕,为了解决经费来源问题,U.M.戈尔德什京与夫人迪龙组织教师、学生参加各种募捐演出活动、室内音乐会等,一方面解决了资金不足问题,一方面以练促学提高了学生们的现场演奏技巧。
格拉祖诺夫高等音乐学校人才济济、师资力量雄厚,该校钢琴部授课教师有V.I.迪龙、L.B.阿普捷卡列娃、I.M.霍维茨、I.M.伊康尼科娃、R.G.卡尔波娃、Z.A.普利贝特科娃、T.A.齐纳列娃、N.V.鲁迪科娃。小提琴部授课教师包括:U.M.戈尔德什京、N.A.希费尔布拉特。大提琴教师有S.M.施皮尔曼、I.M.乌尔斯坦因、S.I.斯图宾、K.I.夏皮罗、N.D.科察列夫。管乐器授课教师有I.A.阿尔比茨基(巴松)、P.F.索博列夫(黑管)、L.F.奥维钦尼科夫(双簧管)、D.I.塔伊洛夫(小号)、S.P.施耐德尔(圆号)。声乐(独唱)部授课教师有F.P.卡恩、A.S.波利卡尔波娃、M.V.奥西波娃-扎卡尔捷夫斯卡娅、V.G.舒什林、A.N.索洛维耶娃-马祖列夫斯卡娅。声乐(合唱)部授课教师为I.P.拉伊斯基,音乐史教师为S.S.阿克萨科夫,艺术史教师有M.A.苏加诺夫、V.M.安娜斯塔谢耶夫、I.P.瓦尔福洛梅耶夫、A.Y.泽林斯基。此外还有打击乐器部教师L.J.切尔诺莫尔丁,铜管乐器部教师D.I.伊洛夫和S.P.施耐德,意大利语教师S.P.彼得瑞兹,而音乐和声理论则由校长U.M.戈尔德什京亲自传授。
格拉祖诺夫高等音乐学校共培养近500名音乐人才,绝大部分为犹太青年。毕业生中后来成为苏联和其他国家著名的音乐家和音乐理论家的人数不少。其中成绩最出色的的有乔治?克雷切夫、阿里克谢?贝比科夫、安纳托利?波帕、西格斯蒙德?莫拉夫斯基、亚历山大?迪赛加尔,此五人皆为U.M.戈尔德什京教授之高足,以及塔蒂亚娜?切娜丽娃、伊丽娜?费德洛夫斯卡娅、安纳托利?维德尔尼科夫、斯维特拉娜?布尔苏克、文西?托玛切夫斯卡娅,五人均系V.I.迪龙教授的弟子。这些优秀的音乐人才不久就显露出他们的卓越艺术才华,有些人甚至蜚声国际。特别是校长U.M.戈尔德什京的女儿埃莉奥诺拉?戈尔德什京,后来成长为国际著名钢琴演奏家,在她离开哈尔滨之前,年仅9岁的埃莉奥诺拉与父母共同演出了一场音乐会,哈尔滨当地主流报纸皆详细报道,评论家们称赞埃莉奥诺拉的演奏精彩绝伦,并预言其日后必成可塑之才。
从1925年学校创办之初,到1936年学校关闭,格拉祖诺夫高等音乐学校共举办过七届毕业学生演奏会,此外教师们为了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经常在商务俱乐部、铁路俱乐部举办教师经典作品系列音乐会,所有艺术家都轮番上台献艺。仅1929年一年教学计划中就安排了4场学生音乐会,其中1场是歌剧作品节目,导演由I.P.沃尔夫洛梅耶夫担任,其余3场分别为:纪念俄国伟大的作曲家柴可夫斯基逝世35周年音乐会、纪念俄国著名作曲家、指挥家里姆斯基-科萨科夫逝世20周年音乐会,以及巴赫、舒伯特作品专场音乐会。1931年1月,学校举办了纪念莫扎特诞辰175周年室内音乐会。2月举办了第二场室内音乐会,演奏德国作曲家舒曼的小提琴协奏曲、以及勃拉姆斯的小提琴与四重奏作品。3月举办三场室内音乐会,分别演奏了尼克拉耶夫的小提琴奏鸣曲、阿伦斯基的双钢琴组曲、圣-桑的双钢琴组曲、福尔埃的小提琴奏鸣曲、舒曼的双钢琴组曲,以及现代派作曲家马克斯?列格尔里、哈尔德?什特拉乌斯和多纳尼的音乐作品。
1936年,格拉祖诺夫高等音乐学校举办了第七届也是最后一届毕业演奏会,在那之后不久学校就关闭了。学校教师有的返回苏联,有的回归巴勒斯坦,还有的则继续辗转于中国其他城市从事音乐教育,例如声乐教授V.G.舒什林和音乐史教师S.S.阿克萨科夫。
V.G.舒什林1924年侨居哈尔滨,是哈尔滨格拉祖诺夫高等音乐学校的音乐教师,又是哈尔滨歌剧院的演员和歌唱家,在哈尔滨期间曾参加歌剧《浮士德》、《拉克美》、《霍夫曼的故事》、《塞尔维亚的理发师》、《叶甫盖尼?奥涅金》等剧目的演出。1929年辗转到上海,应国立音专校长萧友梅博士之邀请,任该校声乐教授前后达26年之久(1956年返回苏联)。舒什林桃李满天下,得意门生众多,如著名男高音歌唱家胡然、男低音歌唱家斯义桂、女高音歌唱家郎毓秀、周小燕、高芝兰、茅爱立等人,他们有的享誉欧洲,有的知名新大陆,故时人认为,“中国的声乐艺术之所以能够列入国际艺坛之林,舒什林教授是不无功劳的”。
S.S.阿克萨科夫系著名钢琴家、作曲家及音乐理论家,毕业于莫斯科音乐学院,师从俄国著名音乐家A.T.格列恰尼诺夫。1918年侨居哈尔滨,1925年起任格拉祖诺夫高等音乐学校的音乐史教师。1928年移居上海任《上海柴拉报》音乐编辑,不久应聘任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钢琴及理论作曲教授,其授业弟子有:吕翼、向偶、杨伟烈、黄廷贵、林亭玉等。阿克萨科夫经常参加各种演出活动,1930年曾被评为上海最受欢迎的演员(钢琴)之一。
格拉祖诺夫高等音乐学校在经受过1932年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及同年8月哈尔滨特大洪水袭击,又经过1935年苏联政府单方面将中东铁路卖给日伪政权等几次重大政治、军事事件的冲击后,于1936年停办。校长U.M.戈尔德什京及其夫人迪龙教授后来迁往巴勒斯坦,1938年4月10日,夫妻二人在特拉维夫开办了一所音乐中学,并在“亚沙-海菲茨”大厅举办了一场成功地音乐会,不久之后这对年轻的夫妇离开了巴勒斯坦,移民美国。有关格拉祖诺夫高等音乐学校在哈尔滨所创造的辉煌成绩的史料,近年来不断地被学者们所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