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以春节为主题的手抄报

以春节为主题的手抄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以春节为主题的手抄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以春节为主题的手抄报

以春节为主题的手抄报范文第1篇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有些社会学家认为,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从另一个方面看,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可以说,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文化是形形的,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由于文化和语言上的差别。互相了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常常遇到困难。学习一种外语不仅要掌握语音、语法、词汇和习语,而且还要知道择这种语言的人如何看待事物,如何观察世界;要了解他们如何用他们的语言来反映他们社会的思想、习惯、行为;要懂得他们的“心灵之语言”,即了解他们社会的文化。实际上,学习语言与了解语言所反映的文化是分不开的。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有些社会学家认为,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从另一个方面看,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

英国语言学家多拉(R.Lado)指出:“我们不掌握文化背景知识,就不可能教好语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到语言。”海母思(D.H.Hymes)指出,?H仅学习某种语言进行交际是不够的,还必须具备使用那种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必须懂得什么时候使用何种得体的语言形式,怎样以适当的方式表示客气或是不客气,友好或是不友好等等。可以说,“语言的使用规则实际上是基于这种语言所属文化的各种因素。

二、英语教学中文化渗透的重要性

文化教学有助于避免在今后的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文化错误”

为什么西方的笑话,在中国笑不起来?为什么在中国广为传颂的传统美德“谦虚”,在西方则被认为是无能的表现?在东方,更强调集体表现和集体主义精神,在西方,则强调个人表现和个性张扬,他们认为,不愿显露自己才华的人,是不可思议的和奇怪的。以上问题的症结,归根到底是文化差异问题。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经常出现的文化错误主要表现在称呼方面、问候语方面、对赞扬的反应方面、谈论的话题、词语以及文化内涵方面的差异等。

三、全方位实施文化渗透教学

1.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多媒体教学手段

在教材授课过程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制作出精美的课件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异国文化。通过制作一些相关的PPt /flash,或是观看一些英语原声电影,动画片或是科普短片,不但能使学生更多地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学到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的语言学习,提高对异国文化的认知与欣赏。

2.引导学生就同一主题进行中西比较

在教授校本教材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就同一主题进行比较,如食品、习俗、节日等,从而加深对异国文化的理解。大的主题如节日――春节和圣诞节,将这两个重大的节日进行比较,师生间的活动可以通过问答进行When's Christmas Day/Spring Festival? What do people usually do on Christmas Day/ at Spring Festival? Which do you like better? Why?把西方的传统节日和中国的传统节日进行比较,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另一方面能是他们体会不同的文化差异。

3.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文化实践活动

(1)创办英语角

可以在班级内,甚至是全校范围内创办以文化为主题的英语角,或定期开展一些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竞赛和游戏活动等。

(2)搜集反映中西文化差异的材料

通过开展探究性和研究性的学习活动以及项目调研等方式来搜集一些反映英语国家或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材料。在教学中,结合所搜索的资料对教材中的相关话题进行延伸、拓展或讨论。如英国英语与美国英语的区别;中西餐桌礼仪对比;中西禁忌语之异同;中西节日对比;不同国家急救电话号码的对比等。

以春节为主题的手抄报范文第2篇

一、教材类作业设计

1. 课前预习性作业设计。比如学习《詹天佑》,课文讲的是清朝末年的事情,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差较远,所以我课前布置学生上图书馆或上网查阅资料,或向大人请教,以便对詹天佑以及当时的背景有较多的了解。这样的探究性作业设计会让学生的思维立即活跃起来,与文化、历史、道德相交接,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更利于学习思维能力的培养。

2. 课堂深化性作业设计。抓住文中的空白点引导学生想象、说话、写话。在教学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穷人》等,用课内几分钟完成写话作业。无论是讲读文中设计的作业还是阅读理解文章后留的作业,只要是当堂完成的,学生都乐于去做,而且完成质量高。

3. 课后延伸性作业设计。学习了《秋天的怀念》后,我这样设计作业:(1)请你把这个感人的故事讲给身边的亲人听;(2)给亲爱的爸爸制作一张贺卡或写一封信来表达你深深的爱意。

二、单元专题类作业设计

新教材的编写很有特点,一个单元一个主题。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文以“温暖的回忆”为主题,让学生了解作者感受爱、奉献爱的经历。学习结束后,我布置学生继续搜集表达爱的诗词、散文、歌曲、绘画等。这样的作业设计激起了学生的兴趣。

三、课外积累型作业设计

让学生准备几个本子,摘抄名句、古诗、成语、名家名篇等,以课本为主,以课外读物为辅。以班级为单位举行优秀作业展览、名句接龙、说成语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积累的兴趣。要求学生养成写日记、周记的习惯,我做好指导和定期讲评工作,发现好文章及时推荐作者在全班同学面前交流或推荐给有关刊物,激发学生练笔的兴趣。有时也结合重大事件或节日来设计作业,如小报型的作业“走进大自然”和“永远的记忆――5.12”“永远的记忆――2008奥运”都很有特色,受到了学生的欢迎。“诵读古诗文”也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课外积累型作业。每个学期每个学生都要背会15―20首古诗,在我的引读讲解中,学生由易到难,不断积累,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四、语文综合实践型作业设计

1. 课内外联系。如学了《蟋蟀的住宅》后,教师可推荐学生课外读《昆虫记》;学了一个单元的童话故事后,布置学生编写童话,办“童话天地”手抄报;了解汉字的发展,办一份“遨游汉字王国”的手抄报。

2. 学科间融合。学了《藏戏》,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戏曲,把自己搜集到的戏曲知识办成小报,在同学中传阅交流。

3. 校内外沟通。如让学生组成“错别字纠察队”,争当“啄木鸟医生”,到大街小巷去纠正错别字,规范语言文字;春节期间,让学生摘抄、搜集春联,对比赏析;组织学生为商家草拟广告;就某一社会现象进行评论;还可以结合我国的重大节日设计实践性的作业。

五、创新型作业设计

以春节为主题的手抄报范文第3篇

根据课标表述,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这种沟通和超越听、说、读、写的综合性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因此,开展好语文综合性学习非常重要。那么,如何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呢?我是从这几方面来进行。

一、结合教材特点,联系生活实际,开展综合性学习

1、老师要善于利用教材的特点,联系生活实际挖掘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使语文学习变得趣味十足,有声有色。如:人教版第三册第一单元,《识字1》全是描写秋天的词语,第一课是《秋天的图画》,《语文园地一》的口语交际是《秋游》,当时的季节正是秋天,我们的学生又都是农村孩子,虽然天天都跟大自然亲密接触,但很多学生并没有真正留意大自然秋天的美丽。我就确定了《寻找秋天,感受快乐》的综合性学习主题,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寻找秋天,感受秋天的美丽。我把学生分成几个组,一个组负责观察天气的变化、花草树木的变化,收集树叶、果实等。一个组负责体验父母的劳作,看看收获的粮食,体会他们收获的快乐。一个组负责搜集描写秋天的词语,名人笔下的秋天等。给他们两周的时间,两周后,用一节课来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在展示课上,他们有的端出水果拼盘、拿出树叶贴画、摄影作品等来表达对秋天的喜爱;有的搜集了很多描写秋天的词语,还把这些词语解释得绘声绘色,还搜集到许多描写秋天的好句子,积累了很多的好词佳句;有的讲了在家里跟着父母劳动,虽然很累,但看到家里收获了许多的粮食,很高兴,父母的喜悦都写在脸上。这样的活动学生既学到课本知识,又培养了观察能力,并且锻炼了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的能力。

2、联系教材,结合地方资源挖掘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题,开展活动。如人教版第十一册的七律诗《》这课中写到“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为了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当时的历史情况,更好的理解所经历的艰难险阻,对课文理解更加深刻。我就结合我县的红色地方资源“彝海结盟”确定了以《寻找的足迹,学习先辈的精神》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第一步先带他们去参观彝海边的“彝海结盟纪念馆”,请纪念馆的负责人沙玛依古(他的爷爷沙玛尔格――小叶丹曾经的贴身管家――正是那段历史的重要见证人。)给学生讲述当年彝族头领小叶丹和先遣团司令结盟的过程,让学生了解那段历史。第二步,组织学生观看电影《彝海结盟》,让学生了解到冕宁要过彝区所面临的困难。学生就明白了为什么和小叶丹要结盟,结盟后,是在小叶丹的护送下才顺利到达安顺场的。第三步收集有关路上的故事。第四步用一节课的时间开故事会,讲在路上的种种困难,所经历的战斗。对写的“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也更能体会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藐视艰难险阻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懂得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二、联系生活实际,结合重大节日开展综合性学习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都在过这个节,那个节的,无论是我们的传统节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还是外来的节日(圣诞节、元旦节等),大多都有他的历史文化,时代背景。为了让学生更多的了解各种节日的历史文化,我们可以根据这些节日设计一些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如元旦节,以前,在新年到来之际,亲朋好友之间都要互赠贺年卡,传递一份真诚的祝福。而现在,随着通信网络的发达,手机的普及,一条条短信取代了一张张贺年卡。学生对贺年卡就显得陌生了。针对这一现象,我在教六年级时,就在元旦节到来之际设计了《小小贺年卡,传递人间情》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让学生查资料,了解贺年卡的知识;搜集各种贺年卡;制作贺年卡。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同学们交流查找到的有关贺年卡的知识,贺年卡的变迁,展示搜集到的贺年卡和自己制作的贺年卡。学生搜集到了很多的贺年卡,也制作了很多各种各样的贺年卡,还把它们进行了整理分类,有风景的、有动植物的、有人物的、有工艺品的······大家还欣赏了贺年卡及贺年卡上优美的文字,感受到了久违的人间真情。课后,我要求学生把自己制作的贺年卡有选择性地(根据赠送对象的工作、年龄、爱好等)赠送给自己的亲戚、朋友、老师、同学······通过这样的综合性学习培养了学生围绕主题收集、整理、分析资料及动手实践的能力。

三、联系生活实际、结合自然现象开展综合性学习

在我们的生活中,在自然现象中有许多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资源,我们老师要善于发现、捕捉这些学习机会,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即语文,语文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如:冬天下雪,北方的学生是司空见惯了,一点都不新奇,而我们南方的学生就特别高兴、激动。因为我们这里一年下不了两次雪,有时一年一次也不下。在我教五年级时,冬天下雪了,而且下得还很大,学生很高兴。我就让学生在雪地里尽情地玩儿,尽情地感受。在他们玩够后,我就设计了以《说雪》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4——5人一组去搜集有关雪的谚语、描写雪的词语,唱雪的歌,背雪的诗词,问雪的问题,查找雪形成的原因。然后,把搜集到的资料整理分类,办成手抄报在班上展示。在展示课上,学生情绪高涨,争先恐后地表现自己,捧出了一份份丰富多彩的手抄报,朗诵了一首首描写雪的诗歌。这种因时制宜、身临其境的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又充分张扬了学生的个性。

四、与各学科融合,开展综合性学习

以春节为主题的手抄报范文第4篇

2016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总结一

自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以来,学校高度重视活动的实效性,周密布置,精心安排,提高教师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使全体教师能够积极组织,引导学生们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形成了人人读经典,书香满校园的喜人景象。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明确活动重要意义。

通过召开全体教师会和班主任会议,与教师达成共识,使全体教师认识到:中华经典诗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和民族文化精髓,通过深入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使学生们能够了解、熟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他们对祖国语言文字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并通过教师基本功大赛,提高教师品读国学经典的能力,提高教师指导学生开展诵读的水平。每位老师都认识到,通过诵读经典,学生的语文水平、审美能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等各方面都会得到普遍的提升,而且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的形成会产生积极的作用,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具体措施。学校德育工作、少先队与各班级要结合实际,多层次、多形式的开展经典诵读,把经典诵读与感恩教育、礼仪规范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增强活动教育效果。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读圣贤书,怀天下志,立君子品,做博雅人。

二、营造良好诵读氛围,激发学生诵读热情

学校充分利用楼道和教室的空间,用诗文、诗画的名言佳句装点教育墙壁。悬挂学生的诗文书法作品,举行书法比赛。教育环境体现班级特色,重在展示学生阅读经典的活动成果,包括读后感、手抄报等等。鼓励学生家长为孩子订阅报刊、购买图书,建立小书柜。大力宣传,营造浓厚的诵读氛围。每天定时朗诵,让学生感其声,领其情,通过系列活动,营造浓厚的诵读氛围。

二、科学整合安排时间,确保诵读活动扎实开展

学校根据书香校园建设工作,结合学校的作息时间安排,坚持做到让学生每天诵读时间在20分钟以上。为此,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和班级管理中合理穿插安排。即每天利用晨诵和午读时间,检查学生的诵读进度,总结交流诵读的经验,更可以开展有趣的诵读活动。

三、灵活运用多种诵读形式,有效提高诵读成效

为了提高学生诵读的积极性,避免单调枯燥的背诵,学校采取多种诵读方式穿插其间,例如:师生对诵、男女生对诵、接龙读、擂台诵、诗词诵读大比拼等生动活泼的愉快形式;有时还积极引导学生经典诵读手抄报,融诗词、绘画、书法于一体;有时也指导学生在课外游戏中借用琅琅上口的诗文诵读。本学期还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此次活动得到了家长们的认同与支持,让孩子和家长一起背诵,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这样,既巩固和传播了经典文化,又提高了学生诵读的兴趣。

2016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总结二

一、指导思想:

在全面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不断深化学校文化建设内涵,促进师生共同成长;有利于推动构建书香校园的进程,引领和促进师生回归传统文化、建设精神家园,使取法乎上、阅读经典成为师生自然的生活状态,为加深师生文化底蕴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具体措施

1、诵读经典的时间:每周的经典诵读课、每节课前一两分钟、每天放学的路队上、每天中午快上课时间十分钟以及每周五的早读时间。

2、具体做法:

学校利用了两块黑板,或用诗文,或用诗画,或用学生亲笔书画的名言佳句妆点学校的走廊、墙壁。教室环境也要求体现班级特色,除了诗画、诗文,每个班级都辟有诗园,内容多是学生阅读古诗文的活动成果,有古诗书法展、有读后感,还有手抄报等等。

(1)课前放学一吟,熟读成诵。为减轻学生背诵负担,倡导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号召各班充分利用每天课前一两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要求每班选一名班级诵读长,每周将一首诗抄在小黑板上,原则上每周更新一个内容,如果背诵的快,也可以加快更新,诵读长带领大家课前诵读,直到上课铃响;每天中午放学的路队,让孩子们背着古诗出校园。无论是课前还是课后吟诵古诗都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在纪律上,可以减少学生的吵闹。回家后还有家长带领孩子的亲子诵读.

(2)广播领路,配乐美读。在每周的红领巾广播中,在中午规定一个时间段进行诗文诵读,每周选一个班为诵读班,每天由这个班级一个至两个学生按节律朗读的要求,配乐诵读一定数量的古诗,这不但培养了学生节律美读的能力,而且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可谓一举两得。

(3)板报介绍,提供资料。在每期的校园宣传栏里,都刊出一首古诗(词),并提供背景材料和诗词析义,供学生阅读、赏析、评比。在班级也进行手抄报的展示和评比活动,可以配画,配字等等,训练学生,加深理解。

(4)充分利用各种学科进行经典诵读。

语文教师:读经是最好的语文教育,经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只要学生能熟练背诵,里面的意思自会理解。语文教师不仅要担任每周的诵经课,平时还要指导好学生的诵经活动。

音乐教师:利用音乐课对学生进行经典诵唱,学校红领巾广播站配套跟上服务。

体育教师;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利用体育课游戏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边诵唱边活动的指导。

美术教师:抓住契机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文化的艺术熏陶,把我国最有名的书画作品引入我校,感受我国文化艺术的魅力。

班主任:负责该班经典诵读活动的协调和成果检测工作。

(5)引导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增进亲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味。

三、存在的问题

1、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对朗读的要求还不够达到。

2、学生的背诵,还需要老师进行指导,以不至于学生死记硬背,而增加学生的负担。

3、教师对诗歌的背诵还不够。

四、改进的措施

1、加强对老师的培训,要求教师和学生共同背诵古诗。

2、对学生可以把这项内容设为作业,使学生每天按时按量完成。

2016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总结三

中华古诗文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开展经典诗文诵读影响深远,这项活动对于进一步加强学生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具有深远的意义。 2010年,我校将诵读中华经典,打造书香校园确定学校办学特色,申报了省级《诵读国学经典古诗文 传承优秀中华文化》的课题。从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以来,这项活动以其深厚的内涵,活泼的形式,独特的魅力,春雨般无声地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灵,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大的自主空间与个性空间、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为师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崭新的平台,逐步形成鲜明的书香校园特色,使我校办学品位得以不断提升。

一、建立机制,推进课题实验的有序运作。

1、建立课题实验的保障机制 (1)、组织保障:组成了由省县教科研专家为顾问,学校分管教学副校长为课题组长的经典诵读领导小组,直接指导各年级组的经典诵读工作,统筹领导课题的实施。(2)、师资保障:学校充分利用现有的师资力量,整合教师队伍,选拔一些语文教学经验丰富、有一定文化底蕴的教师担任课题组成员,组建了一支业务精湛的课题实验团队。(3)、制度保障:学校制定了《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经典诗文诵读检测方案》、《经典诗文诵读要求》等课题实验的管理制度。(4)、环境保障:设立校园广播室,开放图书阅览室,安装大电子屏幕,开设班班通校园网络,购制国学经典诵读配音光盘。(5)、经费保障:学校将课题实验所需的经费投入纳入了学校年度预算,及时购买有关设备、书籍、音像资料,为课题实验工作顺利开展提供资金保障。

2、建立多层系统的管理机制。一层以教导处为龙头,选出骨干老师组成课题组成员,共同探讨实验出现的问题;二层以科研处为依托,具体负责实验工作,整体调控课题实验,坚持每天按时检查,每月公布各班诵读情况,每学期结束考核,要求人人达标;三层以班级为中心,推动课题的研究;四层依托家庭,定期从校外反馈诵读经典活动结果,确保课题顺利高效开展。为了确保经典诵读正常开展并取得实效,学校制定定查树的督查办法。定就是规定每个班级坚持做到每课一吟(各班语文教师坚持课前5分钟的诵读经典诗文的训练),每日一赏、(每天早餐时欣赏经典古诗文十分钟),每周一导(每周三国文课引导学生鉴赏优秀诗文)。查指的是规定各班黑板报设有每月一书,每周一诗,每日一句专栏;要求红领巾广播站每周推出一诗进行赏读,班级周周考核每周一诗。学校不定时对各个班级每天诵读情况进行专项检查,通过现场检查,定期反馈各班学生诵读经典活动的现状,保证诵读经典诗文的质量。树就是树立典型,在全校范围内介绍经验和展示成果,使全校诵读经典活动向良好方向发展。

3、建立合理有效的评价机制。(1)、推行古诗文背诵评级制度。学期初课题组制订出各年级学生每学期必背和熟读经典诗文数量要求,期末以古诗考级的形式对全校各班学生背诵古诗文情况进行检测,语文教师组织申报,对古诗文背诵达到不同数量的学生分别授予小学士、小硕士、小博士等荣誉称号,并张榜公布,发给证书、奖品。(2)建立每期检测制。每学期末对全校各班学生背诵古诗文进行检测,对达标和超达标的班级授予古诗文诵读先进班并对相应班级的辅导老师进行物质上的奖励。

二、营造氛围,努力创设良好的课题实验环境。

1、用经典丰富校园文化。为了配合课题组开展诵读活动,我们精心布置校园的环境,让校园每一片风景,每一个角落,都点缀着人文景观,弥漫着浓郁的书香,使学生走进校园到处都可以感受到由书香形成的视觉冲击和精神陶养。教学楼每层楼的主过道、走廊墙壁上悬挂张贴一幅幅图文并茂的古诗文配画、经典词句以及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标语,成为散发浓郁人文气息的书香走廊。校园一侧,一道百米文化墙,先秦诸子八家的画像、经典名言陈列其上,渲染了校园文化氛围。

我们还提倡让班级的墙壁充满书香,让班级诗意盎然,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各班都建立了有自己特色的经典诵读乐园和经典知识角,内容是展示学生阅读古诗文的活动成果,包括古诗文书画展、经典诵读手抄报等等。

2、用经典丰富学生生活。 在我校,经典诵读已经融入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渗透到学生生活的每一个时段,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学校红领巾广播站开设经典诵读栏目,每天早晨定时播放古诗配乐朗诵,让学生感其声,悟其情。每天中午和晚学后,通过大电子屏幕可以欣赏到《千字文》、《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诗文视频,走进校园,常能看到几百名全托学生齐聚操场观看经典古诗文视频,齐声诵读的情景。

3、定期研讨,加强教师的培训学习。开展经典诵读,教师必须具备较丰厚的国学素养,我们要求从老师做起,身体力行,做好学生的表率,用自己的行动感召学生。学校每学期向老师推荐好书,要求每天坚持阅读。老师们还通过同伴互助的方式,让那些热爱古诗文阅读的老师带动身边的老师一起学、一起教,使教师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在加强老师自主学习的同时,学校积极拓宽教师学习的途径。几年来,学校多次请省教科院刘合荣博士等省内知名专家来校作专题讲座。课题组老师远赴洪湖实小、武汉等多所学校考察学习,参加省市县举行培训学习及研讨会,常与县内实验学校相互借鉴学习。此外, 围绕古诗文诵读校内举行各类专题培训,如组织观看名师录像课,听古诗、文言文等教学研究课,开展古诗文课堂教学研讨课、古诗词赏析沙龙等,夯实教师的古诗文底蕴。

三、稳步实施,扎实推动课题实验的有效开展

1、保证诵读时间。为了确保每位学生完成每学期指定的背诵数量,课题组统一安排每天、每周的诵读时间,要求学生每天读经典的时间不少于20分钟,早晨利用班班通欣赏经典诗文,课前两分钟由班级古诗文吟诵小老师带着全班同学一同吟诵。为减轻学生背诵负担,倡导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每天老师都要布置相应的古诗文背诵作业,学生利用课后的时间,进行背诵。此外,每个班级每周开设一节古诗文鉴赏课,教师指导学生诵读古诗,通过配乐朗诵、角色表演等各种方式,促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鉴赏,发掘经典诗文中的美好元素,达到诗文积累、学法引导、复习巩固的目的。

2、落实诵读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识特点,把诵读分年级有计划地进行,对不同年级背诵的内容做具体规定:一、二年级读《弟子规》《千字文》《小学生必背古诗100首》1020首;三、四年级读《三字经》《增广贤文》以及《小学生必背古诗100首》5080首;五、六年级选读《论语》、四大名著以及《小学生必背古诗100首》全部篇目等,让孩子通过长期诵读经典诗文,受到古典诗文的熏染,汲取民族文化的营养。

3、强化教师职责。指导学生开展诵读的教师是各班语文教师、班主任,由他们每天在固定的时间,组织学生诵读经典诗文,帮助学生弄懂诗文的读音、大意等。指导教师要按课题组制定的方案组织诵读活动,不打折扣,不走过场。

4、加强家校配合。通过召开家长会,给家长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向学生家长宣传国学经典教育的重要性及学校开展国学实验的相关要求,与家长充分交流沟通,争取家长积极配合,做到校内导读,校外助读,以学校诵读为本,校外诵读为辅,鼓励父母与自己的孩子一起诵读,增长知识。

四、积极探索,丰富诵读活动形式

1、创新诵读形式。诵读经典课题的研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单调的诵读方法只会使学生丧失兴趣,所以我们努力创设情境,创设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把做游戏、表演、唱歌、跳舞融入其中,从各个角度帮助学生理解、学习经典诗词。在实验过程中,老师们创造性地开展诵读活动,总结出了多种适合学生的诵读方法,比如:联想画面记忆法、创设情景记忆法、归类及依法、配乐记忆法等,还通过诗句接龙、诗歌表演唱、古诗句对对碰等等,将平时的诵读内容形象化、生活化、情景化,用心灵去感悟经典、美文的魅力。

2、开展特色活动。每班每月利用国学课举办各种形式的比赛,比赛的形式丰富多彩,有小小擂台赛,经典诗文诵读比赛,经典诗文知识抢答,诵读表演唱,师生对诗,经典诗文书画比赛等。通过比赛,来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每个班级开设诗园园地,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作诗绘画、改写古诗、活用古诗、欣赏古诗、创作儿童诗等活动,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欢庆儿童节、国庆节、元旦、春节时,各个班级开展了以诵读经典诗文为内容的庆祝活动。联欢会上,学生表演了相声、情景剧、形式多样,将古诗文诵读贯穿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以喜闻乐见、趣味横生的活动形式让学生直面经典,感悟经典。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会唱的、会画的、会跳的、会诵的、会写的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最亮的一面。学生在享受与经典为伴的吟诵乐趣中,得到启迪与熏陶。每年学校六一文艺汇演都会出现不同类型古诗文题材的节目,舞台上孩子们绘声绘色的吟诵,让人感受到了诗的意韵,《水调歌头》在英山电视台播出、《春江花月夜》上了英山县2010年春节晚会、课本剧《守株待兔》在今年的艺术节汇演中获奖。有的古诗配画,把人引进诗的意境:以古诗为主题的绘画作品《牧童骑黄牛》、《雪》、《回乡偶书》获省、县级奖。

以春节为主题的手抄报范文第5篇

【关键词】民俗教育;中职语文;结合策略

以下浅谈民俗教育与中职语文教学有机整合策略;

1.在教学中有效渗透民俗教育

众所周知,中职学生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不愿意学习、厌倦学习,将注意力放在其他方面,尤其是中职语文这门学科,更是受到很多学生冷眼对待,影响到中职语文教学质量。因此,为了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应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将民俗教育与中职语文教学进行有机的融合。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可以结合实际的情况有效地渗透民俗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满江红》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地穿插岳飞茶习俗的由来,岳飞茶是岳飞将军带兵打仗途经湘阴地区时,自己的士兵大量生病,为了不影响战事以及保证士兵的身体健康,研制了一种汤汁治疗士兵身上的疾病,而这个汤剂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到的岳飞茶。通过插入此民俗,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岳飞将军爱兵如子、礼待他人的优良品德,同时有助于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2.在教材中增加民俗文化内容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多种方法将民俗教育有效的渗透到实际的教学中。例如,教师可以在中职语文教材中增加有关于民俗文化的内容。在古诗古文方面,可以增加《归园田居》、《鸿门宴》、《赤壁之战》、《念奴娇・赤壁怀古》、《春江花月夜》、《过故人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窦娥冤》、《沁园春・长沙》、《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等等。在传统节日方面,可以增加春节、端午节、重阳节、中秋节等节日的研究,使学生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由来、发展以及具体的节日习俗。在民族风俗方面,可以了解不同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像回族不吃猪肉等。通过将民俗文化内容渗透到中职语文教材中,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了解更多的民俗文化,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实现学生长远发展。

3.结合民俗文化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在中职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应结合民俗文化积极的开展各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进而将民俗教育与中职语文教学进行了充分的融合,二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在学生了解更多民俗文化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获得更多的语文学习体验,有助于学生语文学习上更大的进步。例如,在过中秋节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当地有民俗特色的节庆、仪式、活动等感受民俗。又如:端午节,让学生对屈原、伍子胥事迹进行研究,通过此种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在营造节日氛围的过程中感受特有的民族风情,在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中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在实践中充分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

4.加强校园民俗文化建设

要想将民俗教育与中职语文教学进行有效的整合,应积极的加强校园民俗文化建设,实现民俗文化的渗透,使学生了解更多的民俗文化,进而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做如下几个方面的努力。①积极举办校园民俗文化展,鼓励喜爱民俗文化、对民俗文化有研究的学生参与到民俗文化展的筹备工作中,以将更多的民俗文化展示在全校师生面前,实现民俗文化的有效熏陶,有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文化体验。②在我国的传统节日中开展相关相应的教育活动。例如,在端午节,可以开展有关于包粽子、赛龙舟等教育活动,使学生对我国的民俗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像粽子的包法、粽子的由来等等。③定期开展以民俗文化为主题的活动。在此过程中,可以与中职语文教学进行有机的联系。例如,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东北民族文化研究活动,了解东北有哪些的民俗文化、社会地位、对人们的影响等等,通过此种方式,一方面对学生进行了有效的民俗教育,另外一方面也将中职语文教学内容有效的融入其中,提高了中职语文教育的质量。④组建民俗文化社团。中职学校可以建立民俗文化社团,鼓励喜爱民俗文化、对民俗文化有研究的学生参与,积极的开展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民俗文化学习氛围,能够提高民俗教育的质量。⑤做好民俗文化的宣传工作。例如,建立民俗知识长廊、黑板报、手抄报、发放民俗文化宣传手册,通过上述多种方法,能够实现校园民俗文化的有效建设。

综上所述,将民俗教育与中职语文教学进行有机整合是非常有必要的。实际上,民俗文化也是中职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应充分的挖掘民俗资源,并将其应用到中职语文教学中,使学生了解更多的民俗文化,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助于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效果,确保学生语文学习的质量,从而促进学生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正磊.“文化探究”:超越知识的语文核心素养[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5(32)

[2]庄爱花.语文教学以美其身――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策略[J].考试周刊,2015(60)

[3]郭玉凤,李联.语文教学―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7(01)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