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我的未来职业规划

我的未来职业规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我的未来职业规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我的未来职业规划

我的未来职业规划范文第1篇

职业规划可以帮助中职学生加强对自我的分析,使他们更加了解当前社会的就业形势,让他们能够明确自己未来的奋斗目标和奋斗方向,总之,职业规划对于中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教师在中职会计教学中,必须要将职业生涯规划内容引入会计教学课堂,要科学引导会计专业学生规划他们的未来,将职业生涯规划与会计教学有效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促进中职院校会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学习现状

由于会计专业具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实用性也比较强,而且相对比较容易就业,因此,越来越多的中职院校学生倾向于选择会计专业。而随着我国会计专业毕业学生数量在逐年增长,我国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也逐渐趋于饱和状态,这对于中职会计专业学生来说是一个很沉重的就业压力,使得他们对未来感到十分迷茫。

(一)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盲目选择专业,缺乏学习主动性

中职院校学生大多数在初中学习中,文化基础不扎实,学习态度不端正,没有很强的求知欲,因此,他们在进入中职院校选择专业的时候具有盲目性。中职院校学生选择会计专业的原因很多,有一部分学生认为会计专业比较容易就业,有一些学生是遵从父母的安排选择了会计专业,个别学生是不明白自己的喜好随便选择这个专业。在他们进入中职院校之后,他们对这个专业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才发现这个专业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好或者自己并不喜欢,因此,在学习上就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必须要在教师的监督之下才能完成学习。

(二)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对未来没有规划

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对自己未来没有规划,缺乏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在专业的学习上十分被动,无心向学,为了混一张毕业文凭采用的是应付式学习,使得中职会计教学效果不高。

三、职业规划对中职会计教学的影响

(一)职业规划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自我的分析和认识

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有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自我,只有了解和认识自我,学生才能够制定出明确的奋斗目标,针对自身知识的薄弱点进行加强学习,积极地参与到学校开设的各项课程中,促进学生全方位提升自我。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会计专业学生为了实现奋斗目标,不仅会主动采取各种手段去了解当前社会经济形势,不断地积累相关的知识和经验,而且他们还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以便能从课堂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学生,对自我认识更加清晰,并且会想方设法全方位地提升自我,使自己的奋斗目标更快实现。

(二)职业规划能够为学生的学习增添动力

对于部分中职会计专业学生来说,学习是一个十分沉重的负担,他们不愿意花心思在学习上,还有一些学生认为学习是为了家长和教师,学习态度不端正,严重影响了中职会计教学效果。而做好职业规划的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是为谁在学习,就能够在目标的驱使之下,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尽管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为了实现目标他们也会想尽办法去克服战胜这些困难。

(三)职业规划有利于学生提高核心竞争力

当前社会的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状态,我国对会计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拔高,中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学生如果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根据自己的目标制定明确的学习计划,并且认真实施学习计划,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不被激烈的竞争机制所淘汰。

(四)职业规划能够增强学生的考证意识

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学生都会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和方向,为了实现个人的目标和证实自身实力,学生就会积极考取会计证书,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考证意识,使他们能够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标准,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还会致力于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水平,通过考取不同等级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使得自己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具有更大的优势。

(五)职业规划能够促进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

将职业生涯规划引入中职会计教学当中,能够改变传统会计教学中教师填鸭式进行教学,学生机械学习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清楚自身会计技能跟企业的实际要求是存在一定的差距的,这样学生才会在学习中不断培养和提高自身的动手操作能力,亲自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相关问题,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中职会计教学水平的提高,使得中职院校培养出来的会计人才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四、中职会计教学如何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

(一)教师要帮助学生加强自我认识

清晰地认识自我是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前提,教师在进行中职会计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学生对自我的认识,这样才能让学生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让他们能够在学习中扬长避短;其次教师要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制定出适合他们个人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最后,教师还要帮助和鼓励学生掌握当前社会经济形势,让学生了解社会经济发展动态,有利于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能够根据社会经济的变化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调整。

(二)教师要帮助学生制定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

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是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必备的两个内容。学生初入中职院校的时候对未来都会感觉很迷茫,找不到前进的方向和目标,这就需要教师有效地利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对学生进行指导,引导学生走出迷茫,帮助他们制定合理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制定短期目标,如鼓励学生积极考取各类会计证书,为长期目标的实现做好扎实的基础准备;其次,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制定一个长远的目标,要让他们明确毕业之后自己要往哪个方向前进,这样才能让学生在长期目标的指引下不断努力奋斗。

(三)中职院校要设立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中心

要做好学生职业规划指导工作,首先学校就必须设立专门的职业规划指导机构,让学生在迷茫时能够有专门的求助机构;其次,学校要加强职业规划指导师资建设,为学生提高更加准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建议;最后,学校还要开设相关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将职业规划工作有计划、有条理、有系统地开展,使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更加规范。

五、总结

我的未来职业规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对策

一、引言

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大学生就业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它能够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并能正确引导大学生个人价值的实现。此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能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为社会稳定以及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做出了重要的铺垫。大学生职业规划和大学生的未来利益是密切相关的。所以我们应该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这不仅是学生的需求,也是我们国家的发展趋势[1]。由此来看,大学生应该主动与学校配合,正确认识自己的人生,以高等教育体制和社会体制为指导思想,加强自我的职业生涯规划。

二、职业规划的内涵与特征

(一)职业规划的内涵

职业规划的核心内容就是为就业人员选择最适合的职业。具体的说就是个体在对主观条件、客观条件和自身愿望等因素综合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制定出自我的奋斗目标,并根据目标来做出一系列的实施计划,最终实现目标[2]。因此,高校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本质就要符合特定时代环境,并结合自身特点,进行合理的目标管理,并在就业竞争中占有优势。

(二)职业规划的特征

1.职业规划的特殊性

职业规划看似一般,实际很特殊。一般是因为规划的程序大同小异,特殊是因为不同个体的情况不同,最终匹配的职业也不尽相同。所以,一个成功的职业规划者,必须首先要进行客观的自我分析,对自己进行合理的定位。弄清个人性格、兴趣,自身的优、缺点等方面的内容。通过自我素质和能力的分析进行评估,找到符合自己真实需求的职业。

2.职业规划的动态性

随着现代社会的激烈变化,更多的机遇和条件在不断的涌现出来,所以我们应该根据环境的变化来适当地进行职业调整,“一个职业干到底”的情况不复存在[3]。人们要适应就业、再就业的形式。这种变化会引起太多的不确定性,所以职业规划必须要呈现出一种动态性,随着环境变化而不断的自我进行调整。

3.职业规划的特定性

职业生涯规划的重点三个环节分别是职业准备、职业选择、职业适应。在职业准备期就是要有意识地为自己的将来储备知识和技能,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理论基础;第二个阶段职业选择是关键环节,这个阶段并不是个人挑职业,还存在职业选择个人,只有二者相互匹配,相辅相成,才能产生最优效益,最终实现职业的成功选择;最后一个阶段职业适应是实现自我认知角色转变的过程,是检验职业规划是否成功的最终标准。尽管每个个体是不同的、是特殊的,但是职业规划的重点内容还是这三个阶段。

三、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现状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缺乏

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时间并不是很长,并且效果不佳。很多高校仍然沿用着传统的就业指导形式,对其重视度也不高。这样的情况很难有很好的成果,并且这种情况会越来越严重后果,越不重视就越没有成果,最终陷入恶性循环。有文献报道[5],我国在校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普遍缺乏,43%的大学生对自己将来的职业生涯没有规划,47%的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仅仅是毕业时候的事情,现在暂时不予考虑。这些数据很有权威的说明了,我国高校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不高,因此大学生就业带来的阻碍。

(二)大学生对自我的认识定位不准

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建立在客观工作的评价基础之上的,换句话说,就是要合理地进行自我定位。而正确的自我评价基础是对自我的全面了解,清楚自我的性格和爱好,明白自己的职业倾向等等[6]。通过以上手段,大学生在职业规划时才能设定合理的职业目标。此外,大学生在追求工作职位时,还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条件和客观社会条件综合考虑,切勿只凭一时热情盲目选择职业。

(三)缺乏个性化的指导服务

大学生所面对的客观条件以及自身能力水平都有很大的差别,如果仅仅沿袭传统的标准化职业生涯规划模型,很难满足当今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需求。个性是一个人区别另一个人的主要标志,细微的差别都有可能导致不同的结果。所以在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时,就不能忽略个体的特殊性,要积极调动其能动性,最大可能地实现理想的指导效果。

四、完善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对策

(一)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高校应该除了向大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外,还应该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一些必要的指导, 这就包括了高校开展的职业规划教育。要想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就要把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纳入高校中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这样不仅可以教授学生正确的职业规划理论,还可以时刻反馈给学生社会的需求信息,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的同时,不断的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

(二)对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使职业规划地位得到提升

职业规划是一门融合了管理学和心理学的学科,它具有较强的专业性、针对性以及时效性,它不同于就业指导课程[7]。但是,目前我国的大部分高校都是以就业指导部门来管理大学生就业问题,并不设立单独的教学机构,这就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隐患。就业部门的主要任务是联系用人单位,举办招聘会等事务性工作,这些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必然导致老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职业规划的教育教学工作。此外,由于职业规划教育没有纳入统一的教学管理部门,难以严格按照学校课程要求考核,职业规划的效果很难呈现出来。所以,高校就要进行管理体制的改革,将职业规划教育独立出来,提高职业规划教育的地位。从另一方面让学生认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从而保证教育质量。

(三)将职业规划与社会需求结合起来

大学生毕业后要进入社会,寻找属于自己的一份工作,制定出符合自我的职业规划目标。在此之前,大学生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社会需求是在不断变化的,学校必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指导大学生就业,安排就业培训课程,结合社会市场的步伐,时刻关注市场的需求,制定相应的对策。尤其是那些与市场紧密联系的院校,如果脱离了市场,将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将社会需求和职业规划相结合,就能把握住市场的需求;开设市场需求的课程,为大学生就业铺平道路,同时也能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取长补短,合理地选择自己的职业。

五、结论与展望

总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作用在社会不断发展中一点点呈现出来,我国要想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大学生人才,就要立足于实际,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摸索,找到符合发展的方法。大学生就业问题任重道远,无法一时解决。值得注意的是,大学生就业并不只是高校的事情,它更是我们大学生个人的事情。我们社会要更多的关注,为解决好这个问题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要志鹏.浅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J].青年文学家,2011,(7).

[2]张志华.大学生职业生涯开发与辅导[J].当代青年研究,2007,(7).

[3]汤耀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与实务.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10).

[4]白婕.谈高校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8.

[5]于涛.关于职业指导转向职业辅导的思考[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6).

我的未来职业规划范文第3篇

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不完善

近年来,在教育部的要求下,各高校逐步开设了职业规划课程,但在开课的内容、教学时数、选修与必修等问题上,还缺乏共识。虽然有些高校已经认识到职业规划教育的重要性,把职业规划课程作为公共必修课,但还没有把职业规划教育作为正规教学计划的系统工作来抓,缺乏―个完整的职业规划课程体系。同时大多数职业规划课程仅仅为毕业生设置,未能从整个大学阶段着眼统筹规划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这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学校教育中从中小学就设有“职业设计辅导”这一课程的情况更是相距甚远。

2、课程内容设计单一

这是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建设中最容易出现的误区,其表现形式多为将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与毕业生就业指导课程混同一谈。毕业生就业指导课程是高校针对毕业生进行的就业思想教育、社会形势分析、面试技巧传授等一系列以端正毕业生择业观念、培训就业技巧、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为目的而制定的教育内容。而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内容体系应该涵盖职业心理辅导、职业定位、创业设计与就业指导等多个方面,应根据学生在学校每个阶段的学习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课程内容设计上既要做到可操作性强,也要满足学生与社会的需要。虽然部分高校已经提出要建立针对全校学生的职业规划课程体系,但在具体实施上往往落人以就业指导为重点的窠臼,只注重教学生一些应聘技巧等表层的东西,对于非毕业生未来的职业生涯设计很少触及。以至于许多学生在毕业时拥有很多证书,但对自己的未来发展却非常茫然。

3、授课形式僵化

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职业规划课的教学质量一直差强人意,教学效果不容乐观。探究其原因,职业规划课僵化的授课形式是主要原因之一。由于授课时无法突破以大班授课,以灌输为主,缺乏互动等教学模式的限制,往往出现注重传授而缺少反馈,注重大面而忽视个体的现象。课程的设置由于受到时间与环境的影响,大多局限于教师的单向讲授,生硬单一。在教学中如何走出教师的“自我中心”,关注不同学生对职业规划的特殊需求,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思想,将他们的兴趣和未来的职业理想结合,找到共同的契合点,创造比较完满的人生,一直是―个难题。

4、教研机构缺乏

从目前各高校的职能划分上看,就业工作多由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负责,职业规划指导机构一般都挂靠在就业指导中心里,但就业指导中心在职能上不是教学系统部门的一部分,它的主要工作是承担联系实习单位、提供招聘信息、举办毕业生招聘会等,与职业规划的本质属性有一定距离。职业规划的主要内容是分析学生性格,培养爱好,启发兴趣和研究社会就业政策、行业发展走势等信息。而现在部分高校在追求教育成果方面表现太过功利,经常以就业率等一些量化指标作为最终结果,对学生内心的理想关注不够。同时,相比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我国的职业规划教育在研究上存在理论研究不深入,实践研究缺乏系统性、可操作性,测评理论与工具没有和国情特征相结合等不足,导致长期缺乏体现我国专业和地域特点的大学生职业规划辅导教材。因此,尽快成立职业规划课程体系中重要的一个载体――正式的教研机构就成为当前工作中的紧迫要求。

5、师资专业化程度低

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教师需要熟悉学生所学专业特点,掌握相关专业领域政策法规,还要具备与职业规划相关的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目前,大多数高校职业规划辅导任务主要是由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和辅导员担任,而这些辅导者往往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大学阶段是大学生形成职业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专业指导人员的缺乏在客观上给指导学生的职业规划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严重影响了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进程。

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体系构建的途径

1、坚持全程化为指导的课程设置

人的职业兴趣、能力发展是一个长期、连续的过程,如果不对其职业取向做早期的分析和指导,学生很可能整个大学阶段甚至毕业后都会陷入茫然的状态。因此运用科学的方法设置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已迫在眉睫。高校应充分利用自身知识资源,将大学生职业规划课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学校正常的教学计划,设为各专业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和选修课。建立起―个目标明确的、逐步提升的、针对性较强的而又完整的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体系,帮助广大学生们构建合理的职业知识结构。从学生一入学就开始分阶段、分重点地为学生提供包括职业生涯规划、创业设计、就业信息指导、求职技巧训练等各方面的指导,形成从入学到毕业全程化的职业规划教育与指导,使他们认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和实用性,从而掌握职业规划的方法和技能,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

2、坚持授课与辅导相结合的课程内容设计

按照全程化教育与指导的思路,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指导的侧重点应该不同,要根据他们不同的学习任务和心理成熟度,有计划、分层次并各有侧重地进行指导。以本科生为例,每个学年的具体课程内容可作如下安排:对一年级学生可在本学年下学期开设《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内容涵盖自我认知、职业认知、社会环境分析、职业生涯设计等内容。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职业兴趣测定、介绍专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以及职业性质对学生的素质要求等方式,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初步设计职业发展方向,进行职业生涯设计,进而明确大学四年的学习任务,并制订相应的学习计划。对二年级学生可以开设《创业设计》《创造力开发》与《职业素质培养》等公共选修课,主要进行创造力、经营管理、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的教育,让学生进一步思考职业规划的模式和学习目标,并培养和发展同职业目标相适应的素质优势。对三年级学生可以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内容涵盖分析就业形势、介绍就业政策、准备求职材料、采集职业信息、自我包装、面试技巧和调试心理等内容。引导学生主动走向社会寻找锻炼机会,进一步了解社会、了解企业、了解工作常识,在思想上、能力上为毕业后走上

职业岗位作充分准备。对四年级学生就要以辅导为主。学校要引导学生首先检验自己已确立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前三年的准备是否充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自我,积极探讨工作选择和职业发展,强化学生的角色意识,以便更快地适应社会。同时强化学生的求职技巧,进行模拟面试等训练。

3、以学生为主体的多样化授课形式

目前职业规划课的授课形式主要还是依赖于教师的课堂讲授,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单一授课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进来互相讨论,提高教学效果。同时还应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强化学生的职业体验。如开展一些职业规划设计大赛和创业设计大赛,使学生在丰富的校园文化中汲取自己需要的养料,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竞争水平。同时,高校要切实加强与社会的联系,根据专业教学安排和学生职业规划的要求,与社会不同类型的单位建立社会实践基地,让学生进行未来职业生涯的体验,缩短学生的社会适应期,进而加速学生的社会化进程。

4、成立专门的职业规划指导机构和职业规划教研室

高校应建立专门的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机构,负责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开展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该机构可集教育、管理、服务及心理咨询于一体,倡导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解答大学生在职业规划过程中的疑惑,并定期举办职业培训。该机构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比如职业兴趣测试、社会实习、培训、举办讲座等,来让学生从了解自我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通过各种工作实习机会,积累宝贵的工作经验。同时在职业规划指导服务机构中设立大学生职业规划教研室,一方面承担职业规划教育教学任务,整合全校专业师资力量,成为学校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充分吸收国外职业规划理论精髓,把握学科研究方向,同我国教育实践相结合,加大对生涯理论和实施方案的研究力度,争取建立一套具有系统性、连续性、科学性、针对性的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理论体系。

我的未来职业规划范文第4篇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的关键。就业不仅是劳动者谋生的手段,也是融入社会、给个人和家庭带来希望的重要途径。目前,大学生就业难,除了就业体制变革和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以外,企业注重人力资源的职业发展观对大学生竞聘提出新要求。大学生就业观念滞后、职业意识淡薄及就业竞争力欠缺是导致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对此,大学生应以职业生涯规划为指导,确定适合自己的职业,明确应聘的职业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做到有的放矢地利用校内锻炼和社会实践培养自己的竞争力,为将来顺利就业和胜任职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 职业 规划

本文共有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介绍当前大学生职业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了职业规划在促进大学生就业方面的重要作用;第三部分针对大学生规划方面存在的问题,做相关对策研究。

一、大学生职业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目前,我国处于经济转型期、高校不断扩招、地区发展不平衡、传统就业观念仍然存在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在职业规划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

(一) 主观方面

1、自我目标缺失

大多数学生在高考之前,学习的唯一目的就是上大学。进入大学后,他们在实现目标的同时迷失了方向,对自己的兴趣、个性、价值观了解不够,对自己的专业和职业世界不清楚。

按照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政治学院一年级360名新生进行随机抽样,抽出36名学生样本,对该36名学生不同时期有无确定的奋斗目标或者说人生规划的进行调查,如下表:

该表显示,36名学生在高中时期都有明确的奋斗目标,都为自己的人生做了短期的规划,那就是考大学,这一时期的规划率达到了100%;然而在考取大学之后,在实现高中时期制定的短期目标时,多数学生出现了迷茫的症状,迷失了自己,不知道该如何走向未来的生活,迷茫率高达86.1%,这种现状值得重视,也表明在学生中开展职业规划教育的迫切性。

2、职业发展期望值过高。

很多大学生在求职时,更多关注的是眼前的地域、薪金和福利待遇问题,没有把个人发展空间或者未来的发展前景放在首要位置。一些毕业生为了留在大城市甚至不惜牺牲摆在面前的大好发展机遇。

3、主体意识淡薄

许多大学生在学习和就业问题上,宁可照抄照搬别人的经验和做法,也很少主动探索和独立思考自己人生道路发展问题,更很少去积极接触职业生涯世界的各种信息。

(二) 客观方面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缺乏理论指导

职业规划最早是在西方兴起的,我国对职业规划的引进已将近20年,大学生的职业规划一直是社会和学者关注的焦点,特别是近几年社会各界对在大学里开设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课程的呼声渐高,也有不少高校在各方面做出大胆尝试。然而,实践和理论相辅相成,没有理论的指导很难开展有层次、有成效和有深度的实践活动。①而根据国内的高等教育现状的发展而产生的理论创新还比较缺乏,职业指导在实践方面仍然处于比较低级的阶段。②

2、寻求职业指导的途径有限

长期以来,高校的各项工作主要围绕教学和科研进行,很少关注职业生涯辅导,也没有意识到职业生涯辅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在政策、资金、设施、人员等方面投入较少。许多高校,在学生就业指导部门的建制、辅导人员配备、职业课程的设置等方面不适应学生需求。学校尚未建立深层次的辅导结构,咨询、辅导人员只是进行简单的介绍和帮助指导,无法对学生的进一步需求做更有效的指导。

二、大学生职业规划的重要性

大学生活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就是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付诸于实践的过程,没有规划的职业生涯,这样的大学生的职业目标和需求永远处于模糊阶段,进入职场之后,适应社会的时间将会拉长,增加职业发展的实际成本。③

(一)职业规划有利于大学生准确定位自己

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是人生的重要课题之一,清晰地认识自己对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人只有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才能明确目标和需求,从而根据条件去实现目标。职业规划是在自我认识的前提下,对自我进行充分分析和准确定位。这是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需要做的第一位。目前,很多大学生对自己的定位存在明显的模糊性,以致,在求职过程中,不清楚自己适合做什么、能够做什么,在与用人单位交流时不能清晰表明自己的能力与职位要求的匹配性,从而使求职受阻。

(二)职业规划有利于大学生适应职业要求,顺利实现就业

面对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缺乏职业准备的大学生必然茫然不知所措。原因之一就是对用人单位缺乏了解。许多学生采用“广种薄收”的方式,大量向用人单位投递简历,而不了解用人单位需求哪方面的人才,降低了求职的效率,增加了求职的成本,同时,一旦顺利就业,就会出现职业兴趣、能力与职位要求之间的摩擦,造成的消极后果一是主动跳槽,一是被动失业。制定职业规划,围绕着自己的职业蓝图,制定求职方向和具体步骤,从学习阶段就为将来的就业打好基础、做好铺垫,一个阶段一个台阶向职业需求的能力看齐,这样,不仅为他们顺利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他们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做好工作做好了准备。④

三、如何做好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对策

我国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主要针对当年毕业生的择业需要而展开,具体实施就业指导的时间基本上限于大学生毕业阶段,大一新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一直是个盲区,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本身都没有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目前,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内容务虚多,务实少,知识介绍多,能力培养少,多数高校就业指导的内容多停留在就业形势的一般介绍、就业政策及规定的诠释和就业技巧的简单讲解,忽视了对学生日后职业生涯具有根本意义的择业观教育,对毕业生求职过程中由于个人期望值与社会可供选择的职位落差太大而产生的心理问题和择业问题关注也不够。

(一)要将职业生涯规划整合进大学生素质教育体系中

大学生素质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立人”教育,充分尊重个人的发展和个性的张扬。⑤通过实施素质教育,要求学生把外部的技能和知识内化于心,升华成稳定的品质和素养,进而学会生存、学会合作、明辨是非、承担责任。这些特质都与职业生涯教育有着极其恰当的契合点,为更好的开展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因此,将职业生涯规划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其为大学生就业服务,也是现代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

(二)重视职业指导的重要作用

不同国家对职业指导的称谓不一,人们对职业指导概念的理解也不同。结合我国职业指导发展的具体情况。以及人们对职业指导工作的进一步理解和认识,这里我们主张将职业指导表述为:职业指导是为求职者就业、就业稳定、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合理用人提供咨询、指导及帮助的过程。

职业指导的工作目标可以概括三个方面:(1)帮助就业:有效地帮助求职者实现就业是职业指导人员首要工作目标.也是最基本的工作目标;(2)帮助就业稳定。职业指导帮助就业的目标。远远不能解决求职者、劳动者的客观需求,从更深层的角度讲,也不能认为是已经完成促进就业的使命;(3)帮助实现职业生涯的发展。如果说前两个工作目标是一种必要的过程的话.帮助个人实现职业生涯的发展.则是职业指导的最终目标。这个工作目标反映了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它意图说明职业指导是一个过程,不论是就业过程还是在就业后,它将伴随人的职业生涯,人们处处需要职业指导。另一方面则更加明确地说明职业指导的工作性质,以及它在就业服务过程中的重要作用。⑥

职业指导的功能和作用可以从多方面进行考察,这里着重从对个人和对工作两个方面的影响进行讨论。首先,对个人的影响是指职业指导对个人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有利于个人社会化、有利于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有利于做出明智的职业选择、有利于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其次,对工作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有助于建立科学开展就业服务工作的意识、有助于促进就业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有助于就业服务工作的提升和改革、有助于就业服务队伍的建设。

(三)引导学生准确定位自己

现如今想要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就应当对未来趋势有个清楚的认识,对自己也更应当明确认识。对我院07级本科毕业生进行调查,20%的学生对未来充满信心,13%的学生学生表示很有自信,找到好工作没问题;同时也有26%的学生觉得本专业前景好,所以也不担心;61%的学生还是比较有信心的,觉得可以找到比较好的工作;而24%的学生不太有自信,对竞争有点害怕;还有15%的学生没仔细想过,走一步算一步。看来,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有足够信心的学生并不算多,有四分之一的学生对未来没有信息,不自信。过分的自信或不自信都是要不得的,对顺利实现就业都是无益的,引导学生准确的定位自己是找到合适工作的首要步骤。

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及时分析自身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制定其职业生涯设计,学生还可以与是专业领域中的讲师、教授,通过自身接触对自己所学专业加深了解,提高其业务知识水平,从而增强其社会竞争力。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准确定位自己是第一位的。

注释

①董研均.2007年中国大学生职业规划研究综述.经济师,2008年第9期.

②潘正勇,杨军.辅导员在大学生职业规划中的作用探析.中国教师,2007年第11期.

③李敏.大学生职业规划永远不嫌太早.时代经贸,2008年5月.

④张仁杰.职业规划是大学生职业发展的具体实践.就业调研,2008年第16期.

⑤李亚州.职业规划理念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研究.宿州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⑥新理念.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年5月第八次版,第68页.

参考文献

[1]杜存臣.高职学院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需求状况问卷调查情况分析.荆门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7月.

[2]林咏君.论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体系.教育长廊,2009年6月.

[3]石磊石,杨云红.浅谈大学生职业规划与企业战略对接.商场现代化,2007年9月.

[4]钱嫦萍.深入推进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探索.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6月

我的未来职业规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职业生涯规划 课程现状 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Status Analysis of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Curriculum

ZHA Weida

(Applied Technology College of 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Jiangsu 215325)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cognitive status of college students in college courses on career planning career program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status quo, focusing on four points of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courses.

Key words career planning; course status; higher education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引导高校学生合理安排大学时间,明确阶段奋斗目标,抵达个人期许水平的有效方法,是大学生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专业所学和职业期待,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对于高校而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更显重要,如何引导本三层次的学生,克服学习基础薄弱的困难,以积极向上的心态正视自己、发现自己、激励自己,树立目标,阶段行进,不断收获,需要高校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上做出更多的调研和实践。

1 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现状分析

目前,高校针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开设了相关课程,如运行网络平台教育课程模式,通过职业发展教育平台中的职业测评、职业解读、生涯规划、名师课程等板块引导学生自我发现与规划思考,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网络平台教育模式普及面广,能让学生随时登录平台学习,只要学生完成规定的内容,即可有一些针对性的指导意见,但其过程中学生缺乏老师的实践与指导,缺乏生动性和吸引力,学生参与的学习质量也参差不齐;如开设能力训练营课程,请企业成功人士、培训师讲座,这种课程通过拓展大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对职业规划的思考,提升学生的素养能力,但此类课程针对的大学生群体不广,受讲座场地、时间等因素的限制,不能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其中;如开展职业规划赛事课程,通过指导学生参加职业规划比赛,提升学生对自我的认知,帮助学生思考未来的职业规划和阶段奋斗目标,但因为是比赛,有些学生会为了拿到好名次而虚构未来职业规划,丧失职业规划的初衷。

2 高校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认知分析

通过在高校发放517份调研问卷的数据显示,认为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很重要的学生占31.12%,比较重要的占53.82%,不太重要或不重要的学生占15.06%;何时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53.3%的学生认为在大二开设比较合适,46.7%的学生认为大一开设比较合适;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开设形式,39.44%的学生期待课程教学应灵活生动,26.12%的学生认为应该突出学生个性,25.81%的学生认为应注重师生间的交流;对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类别需求,32.16%的学倾向于职场适应与发展,24.57%的学生倾向于自我管理,19.64%的学生倾向于多元智能与学习策略。

调研结果显示,对于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形式的期待,学生希望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应开设在大二,因为大一学生处于对未来职业概念的模糊阶段,经历过一年的大学学习和体验,学生会逐渐对职业规划有个短期或者长期的理解,在大二开设该课程可以帮助大学生理解职业规划的意义与方向,也可以更好帮助他们树立职业规划的目标,向梦想前进;学生期待开设的职业规划课程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应摈弃应试传统的授课模式,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开展具有特色的职业规划课程,要注重师生间的交流,激发学生对自己职业规划的兴趣与憧憬;学生希望在职业规划教学过程中,以培训交流、职业体验、论文形式为检验的手段,让学生对于自己的职业规划有更好的思考、规划与理解,帮助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职业规划的目标;学生期待应在开设职业规划课程的时候选择灵活性的、扩散思维的课程,开设与自我管理、多元智能、职场适应与发展相关的课程,开设提升听说读写能力和学习能力的课程,让学生更好地对职业规划有所了解。对于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内容的期待,学生希望开设有效沟通技巧或公共表达课程,开设有关于时间管理、人际关系管理、情绪与压力管理的内容,开设有关于积极心态的养成的课程,开设职场高效沟通与人际关系、职场人士的情商管理、办公软件应用等课程。

3 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开设要点

3.1 结合学生特点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要结合这个时代学生的特点进行,要清楚了解学生需要什么、渴求什么。据调查发现,90后大学生总体上个性张扬、乐于表现,目标明确,”但也存在着独立意识、心理承受能力不强,自我意识强烈等现象,如何让学生在年轻气盛、青春浮躁的时期沉淀下来,思考自己的未来,并为实现理想而逐步前行,需要高校结合学生特点思考课程内容的设置、形式与开发。

3.2 迎合学生期待

调查显示,学生希望在参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加强与老师的交流与互动,希望老师能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中知晓是非,明晰思路,发现自我;学生希望能通过参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提高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拓宽视野,积累信息,使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上课形式丰富化、多彩化,让学生乐于参与,并真正获得思考和提高;学生期待课程的形式与内容应从实际出发,结合社会现状,直击就业形势,能有效指导学生及早规划、有效规划。

3.3 课程形式多样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应博采众长,创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程,吸引学生的关注,激发学生的热情,可以请专业人士根据不同的专业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类讲座,让学生对本专业的就业前景有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讲座内容应结合实例介绍和分析,让学生有更直观的认识。

可以请已经毕业的优秀的学长学姐返校和学生交流,可以小众交流的形式进行,有助于解答学生对职业的困惑,帮助学生走出职业规划的迷茫;可进行职场情境体验,参与实战演练,加强学生对专业和职业的认识,从抽象到具体,积累经验;可以借助网络平台,除常规的职业规划步骤体验之外,通过网络平台分享学生优秀的职业规划书,并作阶段跟进,阶段分享,让学生看到优秀案例遵循职业生涯规划,一步步迈向成功的过程,用身边的典型案例激励学生。

3.4 课程体系建设

高校应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建设,这是一项从学生进入高校即开始的人才引导教育工程,是贯穿学生整个大学生涯的系统工程,而非现在高校非点即面的做法。高校应围绕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职业期待开发课程,从顶层设计到课程模块,从课堂讲解到企业实践,从理论接受到职业体验,从引领入门到过程管理去思考课程的设计与安排;应注重先点后面的结合,要引领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概念与作用产生深刻认同和认知,只有吸引学生产生认同感,学生才会有兴趣、有想法去务实地思考自己到底该执行怎样的职业生涯规划,思考自己该如何在大学里仰望星空、埋头奋进;应成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导师团,围绕学校的育人理念和育人特色,统筹开展具有本校特色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课程应突破传统的模式,涵盖课堂、校外、企业,从多层面多角度去设计课程内容,让学生通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一路指引,清楚地确定未来目标,清晰地设定职业目标,勤奋地实现阶段收获。

参考文献

[1] 姚远,薛文刚.高校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设计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