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校财政学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陈志勇。男,广西贺州人,1958年4月出生,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财政税务学院院长、湖北财政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国政府采购研究所副所长。
学术兼职。中国财政学会理事,全国高校财政学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湖北省财政学会常务理事,武汉市财政学会副会长,湖北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
学术经历。1981年9月―1987年7月在原中南财经大学财金系就读,先后获经济学学士、硕士学位,毕业后在原中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从事财政学、国家预算管理等课程的教学和研究;1999年考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学博士研究生,2002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2002年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财政系主任;2003年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副院长;2005年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院长。2004年在加拿大圣马力大学作为期半年的学术研究,近年来先后应邀到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英国卡蒂夫大学、日本京都大学、日本岛根县立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台湾逢甲大学等高校作讲学和访问。
研究领域。主要研究财政理论和财政政策,涉及税收、公债、公共收费、财政支出、预算管理制度、财政管理体制、财政宏观调控、地方财政等方面,并形成了财政收支政策与预算管理制度、财政分权与财政管理体制、区域经济与地方财政三个主要研究方向。
专业业绩。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规划项目、财政部科研项目、湖北省科技攻关项目等各类科研课题20余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和主编教材各三部,领衔讲授的《财政学》课程荣获国家级精品课程。代表作主要有:《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财政政策调控》(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财政学原理》(中国财经出版社,2005)、《国家预算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公债学》(中国财经出版社,2007)、《2007―2008中国地方财政发展报告: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优化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优化:理论模型与实证分析”(《财政研究》,2006.9)、“我国开征物业税的若干思考”(《税务研究》,2007.3)、“税收法定主义与我国课税权法治化建设”(《财政研究》,2007.5)、“公共财政的分析”(《财贸经济》,2007.10)、“财政体制与地方政府财政行为探讨――基于治理‘土地财政’的视角”(《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9.2)、“土地财政:缘由与出路”(《财政研究》,2010.1)。2009年度,学术论文“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优化:理论模型与实证分析”获湖北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第六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研究报告“科学发展观下湖北公共财政发展职能研究”获湖北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湖北发展研究奖(2006―2007年)三等奖,研究报告“本科生导师制度研究――基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实践”获湖北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湖北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研究型学习与研究型教学是建设研究型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目前研究型教学已经在我国高等教育诸多学科中得到广泛应用,但目前仍未被应用于财政学课程中。将研究型教学方法引入财政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既能够帮助学生完成预定的专业学习任务,又能够培养学生的研究型学习能力。
关键词:
财政学;研究型教学;教学改革
目前我国多所高校提出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研究型学习与研究型教学是建设研究型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研究型教学已经在我国高等教育诸多学科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通过对现有文献进行深度梳理后发现,研究型教学目前尚未被应用于财政学课程的教学中。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与财政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位置相对应,财政学作为一个跨经济学、政治学、公共管理学等学科领域的综合性学科,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对于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财政学课程中开展研究型教学对于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升经济管理类学生的研究型学习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1研究型教学在我国高等教育各学科中的应用情况
本文在中国知网(CNKI)检索主题为“研究型教学”的论文,共检索到论文2420篇(截止到2015年9月)。主题为“研究型教学”的论文最早出现于1996年,此后论文数量逐年增加,年均增长率超过35%,如图1所示。这一现象说明研究型教学方法在我国课程教学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中,被引频次最高的论文是张安富于2012年发表的“改革教学方法探索研究型教学”一文。文中提出“应强化研究型教学的意识,转变教学范式,这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造就创新型人才的关键环节”[1]。从检索结果看,研究型教学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高等教育、外国语言文学、数学、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物理学、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等学科,如图2所示。例如,于歆杰等在清华大学电路原理课中进行研究型教学,认为研究型教学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研究兴趣[2]。
范钦珊等提出在基础力学课程中实施研究型教学需做到“教学内容重在学术深度、教学过程重在启发与互动、课外学习重在研究、考试考核方法重在刺激思维鼓励创新、教育技术的应用重在与课程整合、实验教学重在自主设计”。李桂娥借鉴剑桥大学研究型教学的经验,从区域经济学的学科特点出发,以创新教学理念为指导,以问题为导向,从课堂教学和课外指导两个方面开展研究型教学[2]。范钦珊等指出清华大学自2001年就开始在“材料力学”“理论力学”“工程力学”等课程教学中进行研究型教学的尝试[3],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陈侃等运用课堂观察数据进行研究,发现本科课堂上实际体现的研究型教学主要表现为从讨论和发表意见的氛围、鼓励批判和探索、以问题为中心激发探求欲、结合当下应用实际、介绍研究过程和成果等五个维度。然而,通过对现有文献进行深度梳理,发现“研究型教学”目前尚未被应用于财政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2财政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教学手段单一。尽管目前本科财政学课程已采用多媒体方式教学,但是这种方式仍以教师为主,偏重对财政学基本理论知识的系统讲授。如果片面地认为使用了多媒体设备,就是进行了教学方法的创新,那么多媒体教学不过是从黑板作为载体的“填鸭式”教学转化为以计算机为载体的“填鸭式”教学,这样的方式依旧难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部分教师在财政学课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例如任传普、郑洁[4-5]。然而,受限于本科生财政学课程案例教材的缺乏,案例教学效果目前仍难以保证。
第二,教学内容滞后。在当前的财政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分强调学科的理论体系,过分强调学生对财政学基本理论的学习与掌握,缺乏对财政学研究前沿进展的跟踪,缺乏对当前公共财政问题的深入分析与解释,使得学生对财政学的理解浮在表面,不清楚政府为什么要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财政政策,不理解政府为什么要采取不同的财政政策对经济和社会进行调控,不能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无法透过现象探索财政本质,达不到揭示支配这些财政现象的规律的教学目的[6]。
3研究型教学方法在财政学课程中的应用
针对目前研究型教学在我国高等教育各个学科运用的情况以及财政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将研究型教学方法引入财政学课程中,有助于弥补现有教学方法的不足,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研究型学习能力。第一,以研究型教学带动研究型学习为理念,以推进课程论文写作和PPT演示为手段,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独立研究能力和合作研究能力。在“导论”教学过程中增加中英文文献的检索方法、数据搜集方法等内容的讲授,并在该章内容结束后列出若干课程论文选题供学生选择,学生也可以依据自己的研究兴趣自行选题,要求学生自己查阅文献、搜集数据、分析问题,并在课程结束后提交课程论文。根据学生的科研兴趣,组建“财政学兴趣小组”,由任课教师担任兴趣小组的指导教师,鼓励学生自由报名参加,吸引部分具有科研潜质的学生参与到兴趣小组中来进行研究型学习。围绕大家共同感兴趣的财政问题,利用课余时间,通过QQ、微信等平台进行互动和交流,开展科研训练,通过“干中学”提高学生的独立研究能力。在财政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开展合作学习,以“收入分配的衡量”为例,按照自然班级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要求每组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围绕“在校大学生贫富差距现状”开展调查研究,并将调研结果制作成PPT在课堂上演示,演示结束后留出一定时间回答同学们的提问,如图3。
第二,以研究型考核方式检验研究型教学和研究型学习的效果,研究型考核方式侧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财政问题的能力。研究型教学和研究型学习的效果需要研究型考核方式来进行检验。课题组将通过课程论文质量、课堂PPT演示效果、期末考试成绩三个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杜绝死记硬背,鼓励自由探索、提倡运用所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的财政问题。课程论文质量主要由任课教师从学习态度、任务量、创新性、内容质量和撰写质量等五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课堂PPT演示效果采用德尔菲法,教师评价(权重60%)、学生自评(权重20%)与同学互评(权重20%)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期末考试成绩将降低客观题的比例,加大主观题的比例,将客观题比例控制在20%以内。课堂PPT演示效果的教师评价以PPT演示前的准备情况、PPT演示情况、PPT演示结束后的互动交流情况三方面的考核相结合,合理分配各项权重。学生自评和同学互评均采用课题组设计的量规表进行评价。量规表的设计侧重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表达能力等四大项,每项再设计2~5个二级指标,如图4。
总之,将研究型教学方法引入财政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既能够帮助学生完成预定的专业学习任务,又能够培养学生的研究型学习能力,包括独立研究能力和团队研究能力,同时通过课程论文写作和PPT展示,提升了学生的文字表述能力以及口头表述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安富.改革教学方法探索研究型教学[J].中国大学教学,2012(1):65-67.
[2]李桂娥.研究型教学在《区域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J].高等教育研究,2010,31(6):90-92.
[3]范钦珊,殷雅俊,陈建平,等.实施研究型教学的创新之路[J].中国高等教育,2013(5):23-25.
[4]任传普.案例教学在《财政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中国城市经济,2011,(29):177.
[5]郑洁.案例教学法在财政学课程教学过程中的运用与优化[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31(9):53-55.
【关键词】财政学;教学改革;必要性;绩效考核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5-186-02
目前很多高校经管类专业都开设了财政学课程,但是针对非财税专业的财政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讨论较少,因此非常有必要对非财税专业的财政学教学进行探索和谈论。下面就对现阶段课堂教学工作的几点肤浅认识,与大家交流和探讨。
一、非财税专业的财政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新形势新环境的变化
随着时展,教育形势和环境发生改变。一方面是教育对象发生了改变。时过境迁,90后逐渐成为了大学生的主力军。90后学生张扬的个性、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要求日渐提高,他们既关注教师的学术能力、知识水平、社会阅历、课堂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还关注老师的服饰、讲话方式等是否符合他们的习惯,更关注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的价值以及自身能力的培养。作为财政学的教育者必须有与时俱进的意识,时刻意识到时代在改变,教育对象也在变化。只有了解当今学生的思想动态和价值取向,才能出色的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真正的实现教学相长,共同进步。另一方面是经济社会形势的快速发展和就业环境的改变。日益竞争的就业环境,企业用人标准的提升体现在对创新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日渐增多。财政学教育者应该意识到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因此其教育方式、方法和内容也必须迎合市场要求。
(二)教学理念的改变
现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强调和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由于财政学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抽象性,某种程度上强化了传统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演变成盛装理论知识和观念的“容器”,尽管目前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方法,但也只是改变了盛装与灌输的手段而已,根本上还是压抑了学生的自主性与创新性能力的培养。在日常的财政学教学过程中,要在教材选定、备课方式、教学方式方法以及课堂平等师生关系的建设等方面进行不断的努力,紧紧围绕着以学生为主体,力争给予学生一个广阔的知识视野,引导学生培养成一种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探索问题的意识。
(三)课程要求不一
财政学是所有经济管理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但是各个专业对财政学的教学要求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教师在正常的教学中区分对待不同专业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内容,既要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针对公共管理专业的财政学教学应偏重于公共理论,会计学专业更偏重于税收知识的讲解,总之,非财税专业的财政学教学必须适应社会发展,满足学生和社会需要。
二、非财税专业的财政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绩效考核机制不健全不完善
目前,一般院校在财政学教师的绩效考核方面都普遍存在考核机制不健全、不完善、不科学、不透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这样积累的最终结果是财政学教师不再认真备课,更不认真授课,结果势必会影响到财政学的教学效果。
(二)教师素质
财政学是一门综合型的学科,需要教师具有广阔的视野,具有完备的知识结构。但是,随着学科的逐步细化和高校教师的高速增长,很多教师的知识体系和素质明显满足不了日常的教学工作,同样也会势必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不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方式方法
由于财政学本身的学科特性,财政学的教学方式普遍都采用传统的板书教学方式和现代多媒体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普遍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适应90后的教学“胃口”,更不满足社会需求。
(四)教学内容
一般财政学的教学内容有财政基本理论、财政收支理论、税收制度、国债、国家预算和财政政策等部分,从西方引进的理论知识偏多,穿插的前沿知识不足,实践应用较少,而且内容更新速度慢,滞后于社会与科技的发展。
(五)教学考核机制
财政学的考核方式和一般学科一样,普遍采用闭卷考核方式,传统的“一考定成绩”,强化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倒逼学生死记硬背知识,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非财税专业的财政学教学改革完善的措施
(一)健全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机制
人性化的绩效考核制度能有效地鼓励优秀者,鞭策后进者,提高每个教育工作者及整个学院的教育工作效率。高校管理者应在明确绩效考核目标和意义的基础上,科学的设计绩效考核体系,完善绩效考核反馈制度,做到实际意义上的令行禁止、奖罚分明。
(二)提高整体教师质量
一方面加强对教师的绩效考核,另一方面加强学习与外部交流。可以采用校领导、系主任和同事三级听课制度和反馈制度,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及时交流解决,快速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效果。在不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的基础上,鼓励教师完善知识体系,积极参加相关的资格考试与社会实践。同时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交流机会,加强与其他兄弟院校的交流合作,拓展财政学教师的视野和经验,共同提高教学效果。
(三)采取多元化教学方式方法
财政学这门课程涉及内容多、广、杂,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灵活地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方法。采用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适当增加案例教学方法的比例,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增强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其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实现素质全方面的提升。保留传统教学方式,结合现代多媒体教学方式。现代多媒体教学方法能运用多种表现形式表达讲授内容,形式多样、生动,信息量多而大而且更新速度快,与实际联系紧密。
(四)更新教学内容,因材施教
及时补充财政前沿理论,丰富教学内容。在日常的财政学教学过程中,除了重点详细介绍成熟的财政基本理论外,也应该积极引进西方先进的公共选择理论、公共产品理论和福利经济学等方面的理论,并做到理论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验证理论的正确性。针对不同学科的性质,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讲授的内容应该有侧重点,如国贸专业的学生重点讲授国际税收方面的知识,会计专业的学生重点介绍税收原理,具体的税制就可以略讲,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可以着重讲述公共选择理论,简单讲解财政政策等。
一、毕业论文环节存在的问题
根据进程,财经类本科毕业论文环节可以划分为确定选题、初稿写作、论文指导和答辩等阶段。从目前来看,上述每个环节都存在着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论文时间安排过于仓促和短暂
据了解,大多院校的毕业论文写作均安排在大四第一学期期末,这样学生从论文选题到完成论文最多也不过五个月,其中还包括考虑实习、就业、出国等问题所花去的大量时间。而且,寒假结束后学生直接进入毕业实习阶段,分散在各地,指导老师很难找到学生,加上一些懒惰的学生往往消极怠工,直到实习结束后返校,此时已没有多少时间可以用来撰写或修改论文。此外,较大的就业压力、找工作的辛苦和四处奔波耗去的精力,也导致大部分学生根本没心思去创作论文,到时只能“一抄”了之。
(二)论文选题范围较狭窄,缺乏理论深度
财经类专业学生在大学四年的学习中,由于没有自己侧重的研究方向,理论基础薄弱,加上平时对一些问题缺乏思考、钻研,所以在毕业论文选题时显得十分被动和盲目,或者追逐热点,或者根据手头有限的资料匆匆确定课题,在学术上缺乏突破和创新。比如某财经类高校,2007届财政学专业毕业生,150篇毕业论文中有50篇论文以县乡财政或农村财政作为选题,虽然这一主题确实是研究热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如此大面积的撞题,也反映出学生在选题过程中视野不够开阔,把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财政管理方面的问题,而真正关注经济学或财政学理论问题的选题几乎没有。
(三)论文写作过程中,学生写作能力较弱,态度不够端正
部分学生专业知识及其相关的基础知识较贫乏,语言运用能力、表达能力较弱,论据不充分,说服力不强。例如,有些论文仅是定性分析,定量分析较少,缺乏数据、模型及案例分析,而且总会出现包括引文注释、图表、字体等格式不规范的情况,打印错误也较多。学生之间普遍“共识”认为,论文只要随便写写也能过关,这样导致一些毕业论文往往只在几天时间里就炮制出来,其质量可想可知,甚至存在一定量的抄袭、拼凑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但更为重要的是学生缺乏严谨求实的学风,对抄袭论文的性质没有正确的认识,同时学校对抄袭行为的监督成本较高,许多学校对论文抄袭行为缺乏有效的惩罚措施。
(四)导师指导论文不够充分
随着财经类专业学生人数不断增加,造成高校师资队伍建设速度相对滞后,使得一些指导教师由于种种原因很少抽出充分时间来指导学生论文,结果出现许多本该可以避免的问题。具体来讲:一是某些专业教师尤其是一些教学水平较高的中老年教师指导学生论文的数量相对较多,导致在毕业论文环节上投入的精力相对不足,从而在指导上难免顾此失彼。二是部分青年教师也担任了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但由于进校不久,对本科毕业论文的整个过程与功能缺乏系统的认识,因此没有充分认识本科毕业论文的重要性,思想上不重视,对学生要求不严,缺乏相应的经验,在指导过程中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必然影响毕业论文的质量。三是个别指导教师本身科研能力较弱,有的甚至根本不熟悉自己所指导论文的研究领域,对学生的毕业论文无法实行有效的指导。
此外,毕业论文写作实行的是指导教师负责制,但在答辩过程中,比如对于学生论文中存在的问题,答辩小组和指导教师的职责没有界定清楚。因此有必要对答辩小组的职责和答辩后的论文修改程序进行规范化管理。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巨大的就业压力使学生无过多时间专注于论文写作
随着近年来大规模扩招,财经类专业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加上就业与毕业论文写作时间上的较大冲突,使得许多学生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寻找工作上。而且有些学生在毕业论文尚未完成之时就已与用人单位签好了合同,甚至有些用人单位要求已确定工作单位的学生提前上岗,致使这些学生无暇顾及毕业论文。还有许多学生认为毕业论文的成绩与就业没有直接关系,毕业论文质量的好坏不会影响其就业,故他们仅是匆忙应付,毕业论文质量自然也难以得到保证。此外,就业率指标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社会对高校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学校在现实工作中处于两难境地。
(二)现有的教学中缺少对学生写作能力和学术规范的培养
财经类专业论文的写作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要求,然而在平时四年的常规教学中,几乎没有专业论文的写作训练,因而学生对文章构思、材料组织、结构安排、学术规范等要领感到陌生,更谈不上有创见性的观点,这使得学生在写作方面得不到充分的指导和训练,写作能力也相应地难以提高,甚至不知从何入手。此外,虽然在大学四年的学习中,通常每年都有学年实习和论文的安排,这原本可以为学生做毕业论文打好基础,但由于对学年实习及论文的重视不足,导致缺少足够的积累和准备。
(三)学校对指导老师的培训、监督制度不健全
高校扩招和学生毕业找工作等因素,给毕业论文工作的组织管理带来许多困难。具体表现为:指导教师的遴选机制还未有效建立,对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缺乏强有力的保障机制,使得一些指导教师在指导工作中投入的时间、精力不足,缺乏检查督促。虽然学校制定了一些毕业论文过程管理制度,但由于缺少第三方监督,使得制度执行上得不到切实保证,对一些不自觉的教师和学生而言,这些制度仅流于形式。
三、解决问题的建议
毕业论文是对四年教学成果的检验,也是对整体教学质量的综合检测,所以要提高学生毕业论文质量,就必须将学年论文、专业实习、毕业论文进行一体化指导,将学术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具体体现在:
(一)提前启动毕业论文,缓解论文与就业的冲突
为了解决学生写论文与找工作时间上的冲突,学校可以考虑将论文的选题等前期工作提前至第六学期开学不久,让学生有一学期的在校时间接受教师面对面的指导,这样便于学生选题及师生沟通,可大大地提高毕业论文的写作效果。但是,提前毕业论文写作启动时间可能面临一个主要问题:就是一些专业课程的学习没有完成,学生是否有精力来完成?会不会影响课程的学习?笔者认为学生每周抽出一定时间收集资料、与教师见面是完全可行的,因为通常情况下,论文选题与专业课程内容密切相关,这不但不会对课程的学习产生什么消极影响,反而有助于课程的拓展学习。
(二)循序渐进地加强学生写作能力和研究兴趣的培养
首先,在大学一二年级应对财经类专业学生开设经济应用文写作基础课,训练学生如何选题、拟定提纲、搜集资料和构思写作,为将来毕业论文的选题、搜集资料等提供基本技能准备。其次,在大学二三年级就应开始引导学生明确学习和研究的方向,鼓励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积极参加学术活动和专业讨论,多听取学术报告,为毕业论文的写作积累素材。再次,在大二三年级的寒暑假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基础知识开展社会实践调查,通过撰写调查报告,使他们熟悉调查方法,为毕业论文的调查研究做好准备。最后,在前期准备的基础上,毕业论文的选题时间可以安排在第六学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偏好及前期积累情况申报毕业论文的研究选题,写出开题报告。
此外,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导师所从事的各个级别的研究课题,在课题的研究中,学生可以接触到本专业研究的最前沿,熟悉研究过程和方法,并可以与导师探讨新的见解,在潜移默化中开拓学生的研究视野,培养科学严谨的研究意识。
(三)建立完善的导师培训、监督管理机制
首先,优化指导教师队伍,明确指导教师应具备的资格和指导学生人数。关键是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积极组织、引导青年教师加强实践锻炼,提高科研能力、实践经验和学术水平,对首次参加毕业论文指导工作的教师,应安排具有高级职称的、有指导经验的教师对其工作进行指导。同时,还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和人格修养。其次,建立论文指导工作的监督管理体系。在调研的基础上,针对毕业论文的每个环节,建立指导教师工作质量的评价体系和相应的奖惩措施,组织专家进行第三方评估,激励论文指导教师提高学生论文质量。再次,注重毕业论文的后期管理。后期管理是指对整个论文教学环节的成绩和不足进行总结,并为下一个论文教学做好准备,形成良性循环发展态势,促进财经专业毕业论文管理工作能够持续健康地发展。
(四)明确答辩小组责任
论文答辩中由于没有特设的裁判员来评判,而是由指导老师组成的答辩小组对答辩者的论文和答辩情况做出评价,因此答辩小组既是辩论者的教练员,又是裁判员,这就要求答辩小组应当对如何提问和评判保持谨慎态度。笔者建议提问应当结合具体专业,紧密围绕论文,比如可以针对论文中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提出问题,以考察学生对引用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是否准确;也可以针对论文中所涉及的某一论点或结论来进行提问,或要求学生结合专业对某一论点或结论进行论述,以考察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联系实践的能力。
【关键词】高职高专;财政学;教学方法
财政是以国家作为活动的主体,利用政府收支各项行为,用以满足不同社会主体对经济活动的需求,其实质属于应用经济学的范畴。财政学课程的开展,是要求学生从政府的角度出发,为满足社会需求,而对资金实现有效管理,从而促进国家经济水平的提升。财政学按照教学的内容分为:财政理论、财政制度以及财政管理;按照主体的差异,分为比较财政制度学和财政学。但是由于财政学的涉及范围较为广泛,其有效地教学方法,能够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一财政学教学方法——课堂讨论
在财政学教学过程中,课堂讨论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性,而且对于改善学生学习积极性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进行课堂讨论时,教师需要做好备课工作和讨论提纲等,让学生真正掌握讨论核心内容,引导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查阅相关资料信息,开展课堂讨论时,应先将学生进行具体划分,分为几个讨论小组,小组人数应控制在6人左右,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集思广益,避免出现“免费搭车”的情况,明确具体的讨论核心之后,让学生积极发表自身想法,而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实际发言情况进行总结,记录每组学生具体讨论成绩,起到一定的督导作用。学生在课堂讨论中,教师除了需要记录学生学习情况之外,还应对于表现好的学生给予表扬,从而激发学生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及时总结相关知识。例如:在对“财政政策”进行学习时,教师可以根据该节课程组织课堂讨论,此过程并不是一味的按照课本知识进行复述,而是需要结合社会实际发展情况进行,如我国为有效预防国际金融危机采取哪些措施等,将政府投资等结合其中,利用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准确掌握我国政府经济情况,为实现社会发展需求,应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促使经济得到有效提高,从而达到经济长远发展的目的。
二财政学教学方法——公正评价
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评价作为主要组成部分,不仅对教学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而且还能加强学生自身财政学知识的掌握。在期末考试中,教师如果过于重视考试,忽略了日常学习的评价,会直接降低学生学习效果。若是只将学生一次或两次作业作为衡量学生成绩的标准,则会导致教学评价缺少一定的公平性,所以,教师需要重视日常考核,并结合日常其他考核方式,对学生成绩进行综合评价,例如:课堂贡献和小论文,调查报告以及口试演讲等,并在此过程中对学生给予公正的评价,无论选择哪种评价方式,都应对学生给予有效的考核结果。学生在对财政学相关知识进行学习时,教师应该针对无正误答案的问题,引导学生自身进行思考,并根据自身拥有的相关资料,做到自圆其说,对学生劳动成果给予一定认可,起到有效的激烈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学习中。教师在对考核题目进行选择时,因为第一次主题较为重要,所以,教师除了需要结合课程内容,还应将实际生活融入其中,使其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进而加强学生自身知识水平。
三财政学教学方法——互动教学
互动教学是在新课改政策中提出的新型教学方法,其能够针对教学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利用教学方案设定的方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学生通过和教师共同探讨分析,最终确定问题的解决策略。笔者为测试互动教学法在财政学教学工作中的使用价值,从上班堵车案例的运用,到燃油税的上调、直至节能环保型车辆的运用,带动学生思维,使其能够与教师的思想同步,实现教学工作。甚至在课下,教师也可通过与学生邮箱、E-mail交换的方式,增加教学知识点的传播途径。
四财政学教学方法——实践教学
对于高职高专院校财政学专业而言,其实践教学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利用模拟教学实验室的构建,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例如:在报税环节、银行实务和证券交易、期货交易以及外汇交易等多项实务操作训练中,教师应首先关注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能力,之后利用实践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实践动手操作能力。这种教学方式的运用,可利用财政金融微观学的角度,加深学生对理论财政知识点的印象,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意识。另外关于财政学教师的选择,应注重“双师型”人才的运用,从多个角度出发,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针对高中职高专院校中师资水平相对较差的问题,应适当聘请专业型人才开展学术讲座,实现教学课堂和实践运用的完美结合,通过对教学目的的明确,提高学生的适应力与就业率。对于综合能力相对较强的高职高专院校,可利用教学实训基地构建的方式,实现“工学结合”教学政策,针对学生在实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化地解决,甚至关于财政学学术课题的研究,也可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重利用,进而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财政学教学方法——案例教学
在高职高专院校财政学教学工作中,案例教学方法的运用,能够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还能将抽象化的理论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加快学生对知识点的快速吸收。对此教师在进行财政学教学中,想要对案例教学法进行充分利用,需从以下几点角度出发:首先,关于案例的选择,应具有真实性的特点,特别是对大型案例事件的运用,其原因在于:大型案例事件不仅会受到国家与社会的高度关注,还会存在研究性和争议性价值。其次,通过教学问题的设定,调动学生探究能力的运用,使其可利用自身发散性的思维态度,对为进行解决,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注重问题的设定带有趣味性、现实性、意义性等多种优势。再次,利用有效地课堂教学时间,为学生提供充足地案例问题讨论时间,教师应避免偏离课堂或人身攻击等讨论内容的出现。最后,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将其归位于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例如:2015年“天价虾”案例,从中得知烧烤店老板为提高自己的收益,而产生的欺诈顾客、故意载客的行为,在法律学的角度,烧烤店老板已构成犯罪。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高职高专院校财政学教学工作的分析可知,适当的教学方法,在改善课堂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全面等方面有着促进作用。随着国家市场经济模式的改革,关于财政学的教学目标将逐渐演变为职业能力教学,以此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以此,对于高职高专院校财政学教师而言,应充分利用学生自身特点,结合实践教学方法,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进而实现财政学教学质量提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毕蕊.高职院校《财政学》课程教学问题探析[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28(4):98-101.
[2]宋华.创新高职财政学专业教学模式[J].现代企业教育,2013(14):142-142.
[3]张飞霞.论双语教学在财政学专业中的应用[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26(4):170-171.
[4]万新亚.浅论案例教学法在财政学教学中的运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旬刊,2015(2):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