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桂枝香金陵怀古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群文阅读;古典诗歌;咏史怀古诗教学
一、教师做好宏观调控,把好“群文”关
教师是群文阅读中知识的储备者,在教学之前挑选一些咏史怀古诗,让学生放声去读,在朗读中先感受诗歌的音韵美。高中课本中的咏史怀古诗有: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古亭怀古》、李商隐的《马嵬》、杜甫的《咏怀古迹――王昭君》《蜀相》,给学生补充的咏史怀古诗有: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李商隐的《贾生》、李白《登金陵凤凰台》、韦庄的《金陵图》、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乌江亭》、刘禹锡的《石头城》《乌衣巷》、杜牧的《赤壁》《题乌江亭》。可以让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读诗,类比阅读法、小组诵读比赛法等,目的是熟读成诵。
二、让学生主动理解“群文”内容,感受其意境美
学生熟读后,就会理解诗歌的内容,进一步感受这些诗的意境美。理解咏史怀古诗需要注意先要知人论世,然后对诗的内容进行想象描写,从而把握作者要抒发的情感。所谓“知人论世”,就是理解诗作的思想感情,古人读诗主张“以意拟志”,即用读者的“意”,根据作品中所反映出来的东西,去探索追溯作者所要表达的“志”。咏史怀古诗的作者是在怀念古人的基础上抒发个人情怀的,诗中必然涉及历史典故,也必然反映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解读这类诗首先要根据诗中的物象确定史实,理解典故内容和它所包含的意义。例如杜甫的《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首诗是杜甫迫于“安史之乱”而入蜀后,于乾元三年春天写的。诗中提到“锦官城外”的“丞相祠堂”,提到“三顾”和“出师”,我们就可以知道杜甫是在拜谒武侯祠后写的这首诗,涉及的是三国蜀相诸葛亮的事迹。诗人面对武侯祠旧址,想到诸葛亮生前的才智和业绩,赞颂他“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同时对他“出师未捷身先死”,胸怀壮志而未酬表示惋惜,以至“泪满襟”。杜甫之所以产生这样的哀情,是因为他当时也遭遇乱世,胸怀报国之志却无力回天,想到诸葛亮的结局,而发出怀古之哀叹,实际上也是在叹息自己。仔细品味这首诗,可以发现诗的首联一问一答,开门见山地指明自己感怀的内容是成都城外的武侯祠。“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两个写景的句子中,一个“自”,一个“空”,既是写实,又体现出自己对一个历史人物的墓地,如今却荒凉冷清、无人关怀的感叹,以乐景衬哀情。全诗的情调悲凉,这正与诗人的内心世界是一致的。经过这样的思考,对杜甫这首诗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手法就可以准确把握了。这一阶段占用的时间比较多,需要老师向学生耐心地讲解每一首诗。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把咏史怀古诗教学变为一个学生主动探险、主动发现、主动认知的过程。
三、归类总结这些“群文”的写作规律,再扩大阅读范围
在理解以上诗歌的基A上对其进行分类总结:
怀人伤己: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古亭怀古》《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杜甫的《咏怀古迹――王昭君》《蜀相》、李商隐的《贾生》。
怀古伤今:李商隐的《马嵬》、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李白《登金陵凤凰台》、韦庄的《金陵图》、刘禹锡的《石头城》《乌衣巷》。
理性反思:杜牧的《赤壁》《题乌江亭》、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乌江亭》。
咏史怀古诗: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思路: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内容感情: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奢侈,名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忧国伤时、孤寂失意。
常用手法:借古讽今,吊古伤今,借古伤己,借景抒情,虚实结合,用典,对比,比喻等。
风格: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
在总结出这些规律后,可再补充些咏史怀古诗,以此加深巩固。
2、晋武轻后事,惠皇终已昏。——高適《登百丈峰二首》
3、抚剑长号归去也,千山风雨啸青锋。——康有为《出都留别诸公》
4、报国无门空自怨,济时有策从谁吐。——吴潜《满江红·送李御带珙》
5、归来报名主,恢复旧神州。——岳飞《送紫岩张先生北伐》
6、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陈与义《咏牡丹》
7、伤心庾开府,老作北朝臣。——司空曙《金陵怀古》
8、绝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龚自珍《漫感》
9、日日望乡国,空歌白苎词。——张籍《蓟北旅思》
10、七国三边未到忧,十三身袭富平侯。——李商隐《富平少侯》
11、山甫归应疾,留侯功复成。——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12、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杨炎正《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
13、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题临安邸》
14、可惜庭中树,移根逐汉臣。——孔绍安《侍宴咏石榴》
15、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张昪《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
16、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17、闻风六郡伏,计日五戎平。——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18、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秋瑾《对酒》
19、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严武《军城早秋》
20、素臣称有道,守在於四夷。——田锡《塞上曲》
21、白头灯影凉宵里,一局残棋见六朝。——钱谦益《金陵后观棋绝句六首·选一》
22、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塞上曲·汉家旌帜满阴山》
23、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24、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5、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
26、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7、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28、天厌虏,臣离德。——史达祖《满江红·九月二十一日出京怀古》
29、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岑参《送人赴安西》
30、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
31、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令狐楚《少年行》
32、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33、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崔道融《西施滩》
34、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屈原《国殇》
35、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郑思肖《二砺》
36、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37、梦到凤凰台上,山围故国周遭。——完颜璹《朝中措·襄阳古道灞陵桥》
38、咸言上国繁华,岂谓帝城羁旅。——子兰《秋日思旧山》
39、秋草六朝寒,花雨空坛。——朱彝尊《卖花声·雨花台》
40、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
41、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王维《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42、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潘大临《江间作四首·其三》
43、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
44、家国兴亡身独存,玉容还受楚王恩。——汪遵《息国》
45、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46、渐老念乡国,先归独羡君。——简长《送僧南归》
47、归老宁无五亩田,读书本意在元元。——陆游《读书》
48、朝市不足问,君臣随草根。——高適《登百丈峰二首》
49、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黄遵宪《赠梁任父同年》
50、怅然孤啸,青山故国,乔木苍苔。——倪瓒《人月圆·伤心莫问前朝事》
51、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元结《贼退示官吏》
52、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许浑《咸阳城东楼》
53、中心愿,平虏保民安国。——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54、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陆游《病起书怀》
55、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塞下曲》
56、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戚继光《马上作》
5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58、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屈原《国殇》
59、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戚继光《马上作》
60、昨宵风雨,只有一分春在,今朝犹自得,阴晴快。——晁冲之《感皇恩·寒食不多时》
61、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62、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屈原《国殇》
63、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64、蜀魂飞绕百鸟臣,夜半一声山竹裂。——林景熙《冬青花》
65、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66、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杨炎正《水调歌头·登多景楼》
67、婿为燕国王,身被诏狱加。——李白《秦女休行》
68、既秉上皇心,岂屑末代诮。——谢灵运《七里濑》
69、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曹操《薤露》
70、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曹松《己亥岁二首·僖宗广明元年》
新课标明确指出院“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朗读对学生语感的培养、文学素养的形成,以及写作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大声朗读不仅可以矫正读音,培养口头表达能力,而且还能使人感受语言的丰富性,逐渐领会语言表达的规律性,产生强烈的语感。在教授古诗时,教师要安排充裕的时间给学生反复诵读,使学生眼观全文、心感其情,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学生在反复咏诵的过程中,能够自行感知、品味古诗的节奏美、音韵美和意境美。
二、引导学生体验古诗的情感之美
古人云,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古人游山玩水,无不情系山水曰摹景状物、陈事言人,无不寄托其好恶之情、褒贬之意。这类古诗或景中寓情,或物中寓情,或以事言情,或借议抒情曰而所抒之情亦是丰富多彩。比如,贺知章叶咏柳曳诗院“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前两句由树而枝、由枝而叶,很有条理,描绘了柳树的姿态,我们可以由此想象出柳树的高大茂盛、婀娜多姿。但诗人本意远不至于此,一番形象描写之后,诗人以设问手法一转话锋,引出了春天这位播撒生机的使者、点缀江山的画师。
三、引导学生感知古诗的整体美
古代诗歌遣词造句高度精辟,具有浓郁的诗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巧妙运用电教媒体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通过绚丽的画面、鲜艳的色彩以及悦耳的音乐,为学生创设了优美的诗境。如学习王维的叶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曳时,可让学生欣赏歌曲叶九月九的酒曳,利用饱含思念之情的乐曲,将学生不知不觉带入“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艺术氛围。
四、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
叶圣陶曾说院“诗歌的讲授,重在陶”性情,扩展想象。”小学生的思维往往以形象物体为支柱,而古诗具有“文约而意丰”的特点,语言凝练,诗意跳跃性大。要让学生在有限的文字中理解丰富的内容,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开拓广阔的思维天地,让他们尽情地在思绪的太空中翱翔。教学中,教师要找准诗词中,促发学生独立思维的想象点,通过补想、续想、联想等,发挥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让学生打破时空界限,感受诗的意蕴。在学习古诗叶题西林壁曳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时,我借助多媒体逐一出示庐山的正面图、侧面图、高空俯视图、远景、近景,学生不仅领略了庐山千变万化的美景,更领悟了“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深刻含义,然后,我让学生想象院如果是你身处在这庐山中,会看到什么钥你能看到庐山千变万化的姿态吗钥这是为什么呢钥如何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钥学生在一连串的想象思考中悟出院看事物不能光看表面,要多方面、多角度进行观察。
五、引导学生体味情调之美
情调指作品中的情感格调,是由诗人的情感所主宰的语言艺术。情是诗歌作品的血液,语言是诗歌作品思想流动的外在载体。诗人体验过的情感通过他所精心营构的语言来反映、表达。如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叶芙蓉楼送辛渐曳一诗,情调凄婉迷人,读来感人至深。“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其中“连”和“入”写出了雨势的平稳连绵,江雨悄然而来的动态能为人分明地感知,诗人因离情萦绕而我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然可见。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两句的意思是从孤寂凄清中鼓起精神,用比喻表明自己的心态。同是有情调的作品,因其情感的浓或淡、强或弱,以及阔大或狭小,在语言符号的表现中,呈现出了不同的色彩或格调。试看与晏几道同时代的王安石的叶桂枝香窑金陵怀古曳院情感有不同的向度,但必须真实。真实的情,才能产生富有美感的情调。
六、组织形式多样的古诗实践活动
【关键字】教学有效性 以人为本 灵活处理教材 个性化解读
《新课标》强调:“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保障,实施有效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以语文教材为载体,活用教材,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关注学生的内心情感与体验,努力提高单位时间的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
一、精心处理教材、整合资源,提高教学有效性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要建立学习教材是为了要超越教材的理念,教师和学生必须要突破“文本”,依靠自己去发现理解文本。现今的高中语文教材,属于“不完整教材”,留给教师和学生去创造性的空间大,以达到开启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语文能力之目的。语文教师不要机械地“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教”,对教材作出合理、适度的加工与改造,认真钻研语文教材、把握语文教材意图,对语文教材有一个深度、全面、系统的解读。
1.理清教材中各个内容的编排体系。教师要钻研整套教材的内容体系,善于将某一课题放置于这一单元、这一学段甚至整个教材体系中来审视,明确该课题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教学目标以“朴实、精确”为主要,以顺应学生“身心的发育和生活经验的扩展”,逐步培养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吸收经验表达情意的知能。
2.体会教材中蕴含的教学理念。高中语文教材是课改理念的文本体现和载体,需要每一位语文教师去认真研读、感悟、领会,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分析教材所渗透的思想、方法,体会语文教材中蕴含的教学理念,才能实现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例如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的古典诗词时,教师可以对其中的篇目进行整合和重组,如咏史怀古诗有《蜀相》《念奴娇?赤壁怀古》《桂枝香?金陵怀古》《石头城》等;写相思爱情的有《雨霖铃》《鹊桥仙》《锦瑟》《一剪梅》等。通过有效整合与创新,让学生品读、归纳各类诗歌的思想感情构成与常用表现手法,这样一来,学生理解了内容,掌握了方法,形成了能力,语文素养得以扎实提高。
二、活用教材,积累拓展,提高教学有效性
高中语文教材内容并不等于课堂教学内容,语文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语文教学,而不必完全拘泥于教材。通过对语文教材标准、性质、功能的富有特色的见解,对教材进行科学的使用或“二次开发”,用好、用活、用实教材,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学生的阅读习惯,并拓展到课外阅读上,把语文教材视为学生课外学习的基础,从教材出发,尽量推广、扩大,落实到课外广大的阅读天地。语文教师还要深入研究语文教材对教学活动所蕴含的启示,包括教材上的每一幅插图、每一句提示,都要做到“深入浅出”,把语文教材钻研得越深,语文课堂教学越得心应手。教师要带着“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思想去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处理和使用语文教材,即合理组合、整体优化、强调体验,不是为了形式而形式,真正达到熟练地驾驭语文教材,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教学有效性。
三、以人为本,鼓励学生个性化解读,提高教学有效性
一、回扣古诗篇章课后练习题
第一组:1.高考古诗鉴赏原题是(1)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2007年高考全国卷Ⅰ的考查对象为宋代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的古诗鉴赏题)(2)①这首诗的三、四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②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2005年高考全国卷Ⅰ的考查对象为唐代李华《春行即兴》的古诗鉴赏题)
2.语文教材对应内容是过去的评家说《登高》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甚至称它是“旷代之作”。回答下边的问题,体会上述评论的含义。本诗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说说这首诗情景交融的特点……本诗四联都是对仗,都很工整,试以一二联为例,说说你的体会。(人教版2004年6月第1版《高中语文教科书》第三册第二单元中课文《近体诗六首》后面的练习题)
第二组:1.高考古诗鉴赏原题是尾联(“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2007年高考全国卷Ⅱ的考查对象为唐代王维《新晴野望》的古诗鉴赏题)
2.语文教材对应内容是王维的“诗中有画”。试以这两句(“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为例,说说他画出了怎样的意境。(人教版2004年6月第1版《高中语文教科书》第三册第二单元中课文《近体诗六首》后面的练习题)
第三组:1.高考古诗鉴赏原题是“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2007年高考天津卷的考查对象为明代高启《黄氏延绿轩》的古诗鉴赏题)
2.语文教材对应内容是诵读《迢迢牵牛星》。说说诗中连用六个叠音词的艺术表现力。(人教版2004年6月第1版《高中语文教科书》第三册第一单元中课文《汉魏晋诗三首》后面的练习题)
第四组:1.高考古诗鉴赏原题是《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_______。(2007年高考北京卷的考查对象为《诗经・》的古诗鉴赏题)
2.语文教材对应内容是《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赋是直陈其事;比是打比方;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氓》中哪两章用了兴的手法?(人教版2004年6月第1版《高中语文教科书》第三册第一单元中课文《〈诗经〉三首》后面的练习题)
第五组:1.高考古诗鉴赏原题是诗的第二联对第一联的句意起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2007年高考海南、宁夏卷的考查对象为宋代刘一止《小斋即事》的古诗鉴赏题)
2.语文教材对应内容是过去人们写近体诗讲究章法,全诗分四层(绝句每句为一层,律诗每联为一层),依次称为“起”“承”“转”“合”。但这个规定在实际运用中是可以变化的。试作一首,题目自拟,可以不管平仄,但要读来上口,有一点诗意。(人教版2004年6月第1版《高中语文教科书》第三册第二单元中课文《近体诗六首》后面的练习题)
第六组:1.高考古诗鉴赏原题是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2006年高考全国卷Ⅰ的考查对象为宋代黄庭坚《题竹石牧牛并引》的古诗鉴赏题)
2.语文教材对应内容是律诗的基本章法是四句为一层,前后共两层。试归纳下面几首诗前后两层的大意,体会杜甫律诗章法的严密。①《客至》:前一层_______;后一层_______。②《旅夜书怀》:前一层_______;后一层_______。③《登岳阳楼》:前一层_______;后一层_______。(人教版2005年6月第1版《高中语文教科书》第五册第五单元中课文《李杜诗五首》后面的练习题)
第七组:1.高考古诗鉴赏原题是(1)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2004年高考全国卷Ⅱ的考查对象为宋代宋祁《木兰花》的古诗鉴赏题)(2)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2004年高考浙江卷的考查对象为唐代李白《菩萨蛮》的古诗鉴赏题。需要指出的是,李白的《菩萨蛮》这一命题材料,就出现在人教版2003年6月第1版《高中语文读本》第一册中)
2.语文教材对应内容是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参考此例,说说这一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里哪两个字跟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为什么。(人教版2004年6月第1版《高中语文教科书》第三册第二单元中课文《近体诗六首》后面的练习题)
二、回扣古诗篇章同题材内容
第八组:1.高考古诗鉴赏原题是2007年高考江西卷的古诗鉴赏题,要求考生在阅读了晚唐诗人高蟾的《金陵晚望》和晚唐诗人韦庄的《金陵图》这两首“金陵怀古诗”之后回答相关问题。
2.语文教材对应内容是在人教版2004年6月第1版《高中语文教科书》第三册第二单元的“其他古诗词读背篇章”部分,有宋代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
第九组:1.高考古诗鉴赏原题是2007年高考湖北卷的古诗鉴赏题,要求考生在阅读了唐代吴融的《华清宫》和唐代李约的《过华清宫》这两首诗之后回答相关问题。
2.语文教材对应内容是在人教版2004年6月第1版《高中语文教科书》第三册第二单元的“其他古诗词读背篇章”部分,有唐代杜牧的《过华清宫》,还配有写作背景、主旨思想的解说。
三、回扣古诗篇章同技巧之处
第十组:1.高考古诗鉴赏原题是简析“望”字在诗中的作用。[2005年高考天津卷的考查对象为南宋汪元量《湖州歌(其六)》的古诗鉴赏题,此题答案为“‘望’字起到对全诗景物描写的统领作用”]
2.语文教材对应内容是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人教版2003年6月第1版《高中语文教科书》第一册第一单元中的《沁园春・长沙》,这里的“看”字,总领下面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看到的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四、回扣其他篇章中相关论述
第十一组:1.高考古诗鉴赏原题是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004年高考全国卷Ⅲ的考查对象为宋代晏几道《鹧鸪天》的古诗鉴赏题)
2.语文教材对应内容是据说,杜鹃的啼声是在说“不如归去”。因此诗词中就有不少以此为题材的诗句,如宋代范仲淹诗云:“夜入翠烟啼,昼寻芳树飞;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康伯可《满江红》词有云:“……镇日叮咛千百遍,只将一句频频说;道不如归去不如归,伤情切。”(人教版2000年3月第2版《高中语文教科书》第一册第一单元中周瘦鹃的散文《杜鹃枝上杜鹃啼》)
第十二组:1.高考古诗鉴赏原题是2006年高考湖南卷的古诗鉴赏题,要求考生在阅读了薛宝钗的《咏白海棠》和林黛玉的《咏白海棠》这两首诗后,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2.语文教材对应内容是在2002年12月第1版《高中语文读本》第六册的《探春结社》一文中,就有薛宝钗的《咏白海棠》和林黛玉的《咏白海棠》,且有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