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监察审计部培训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时光如梭,不经意之间2019年就要过去了,回顾这一年,是美好的一年,收获的一年,充实而忙碌的一年。我于今年6月有幸加入XX集团,在监察审计部任职,按照领导要求,目前在财务部学习锻炼。在这半年时光里,我深切感受到了集团公司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关怀,也感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悉心帮助,使我在短时间内更快更好的融入集体,也让自己迅速进入工作岗位,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同时在思想、工作、学习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现将本人这半年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财务工作方面
1、参与制定完善集团公司各项财务规章制度。完善并修改了《XXXX(集团)财务管理制度》,起草制定《(集团)差旅费管理办法》、《(集团)财务审批制度》、《(集团)增收节支管理办法》、《(集团)全面预算管理办法》。
2、认真落实月度、季度财务分析报告工作。按照集团公司要求,在总会计师的悉心指导下,我起草完成了集团公司财务分析季度报告,并做成模板下发给各子(分)公司作为参照,统一了财务数据上报口径,并按月及时完成集团公司财务分析报告的撰写及汇总工作。
3、认真做好固定资产以及存货的管理工作。按照财务部的岗位职责划分,由我负责集团机关固定资产及存货的管理工作。我及时完善了集团公司机关的固定资产台账,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及集团财务管理制度的规定,按月对固定资产折旧进行测算并向集团机关会计提供数据;参与了存货的清查盘点工作,对后一步库存材料的处置提供依据。
4、按时完成部门月度工作小结的上报工作。按照集团公司领导要求,每月终了各部门要及时上报月度工作小结,我对财务部每月发生的各类业务及工作事项认真做好记录,并在月末及时总结,按时完成上报。
5、做好集团公司贷款融资业务的银行对接工作。根据集团公司的发展规划和业务需求,我集团公司计划向银行进行贷款融资,前期已与六家银行对接完毕并提供了基础性资料,目前已完成银行的前期信用评级与客户准入手续工作,下一步将持续跟进,及时向银行提供资料。
6、9月,同城司的相关人员赴国开行,积极商谈国开行贷款还本付息的相关事宜,再次确认了本金和利息金额及归还时间。
7、参与XX分公司调研小组,完成调研工作。根据集团公司第二次总经理办公会议要求,为进一步强化管理工作,全面掌握XX分公司面临的各种疑难问题,成立调研小组,围绕大用户管理、管网漏损情况、抄表现状、巡查稽查工作、欠缴水费情况等多方面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并认真完成调研报告,及时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
8、认真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作为一名新入职的员工,我时刻保持着干事创业的工作激情和艰苦奋斗的吃苦精神,常与领导同事加班加点,有时工作做不完便会拿回家继续做,总之领导交办的事项我都会竭尽所能完成好。
二、监察审计工作方面
因为本人的编制在监察审计部,因此除了做好财务工作以外,我还积极参与监察审计部的各项工作:
1、我于6月进入集团公司,由于监察审计部属于新成立科室,各项制度未能完善,我积极配合部门领导,起草制定了《XX集团内部审计管理办法》,并制作了审计类文书及工作底稿等各式模板,方便后期开展审计工作。
2、今年8月,按照审计局《关于开展XX内审自查工作安排的通知》要求,对2018年度集团公司总部及下属3个二级单位(*XX公司、**市XX处理厂及**市XX污水处理厂)的资产、负债、损益、收入、费用、效益情况,以及重大决策事项、资产质量状况等方面进行了内审自查,并及时上报内审自查报告。
3、今年10月,按照市国资委《关于对市属国有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与业务支出情况进行专项督导检查的通知》要求,对集团公司领导班子成员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期间的公务用车、办公用房、培训、业务招待、差旅费、通讯费等六个方面进行了认真自查和梳理,并及时上报了自查报告。
4、积极配合生产运营部,参与集团公司采购方案研讨小组,按照集团公司采购管理办法的规定,针对2020年度集团公司采购计划,与小组成员共同讨论采购方式,并对材料最高限价进行复核等工作。
5、按照集团公司领导要求,参与月度巡查工作,对各子(分)公司生产运营状况、安全情况等进行摸底调查。
三、不足之处
在这半年的时间里,我能够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任务,认真遵守规章制度,能够及时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但是,在工作当中还存在诸多不足:
1、业务能力存在很多不足,在财务涉税方面、内控制度以及下属子(分)公司的生产运营、操作流程等方面我还需要继续深入学习,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业务能力、工作经验。
2、服务意识上存在不足,工作上存在只顾自己一块地的现象。没能主动作为,为他人设身处地的着想。
3、工作主动性上存在不足,在有些工作上还是很被动,领导说什么自己才做什么,缺乏大胆作为、干事创业的冲劲。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1、认真落实好集团公司全面预算工作。2020年年初要在全集团公司范围内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由我牵头,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各(子)分公司要积极配合,加强沟通协调,认真落实好全面预算工作。
2、继续做好财务分析工作,及时提出为实现本集团公司生产经营计划的财务控制可行性措施或建议。
3、加强个人业务工作学习,提高各方面业务能力,让自己成为一专多能的工作人员。
xx省烟草公司xx市公司
摘 要:同级审计作为内部审计监督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企业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内在需要。其主要目的是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严肃财经纪律,查错揭弊,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本文从我国烟草行业同级审计工作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影响烟草行业同级审计监督效能发挥的六大因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提升 烟草 同级审计 监督效能
烟草行业同级审计工作的现状
同级审计作为内部审计监督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企业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内在需要。其主要目的是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严肃财经纪律,查错揭弊,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烟草行业同级审计工作起步较晚,国家局在20xx年提出同级审计工作要求,确定了财务收支审计、内部控制制度审计、专项资金审计和预算审计四个审计工作重点。几年来,烟草行业同级审计工作的开展,对巩固财经秩序整顿和行业审计成果,健全行业内部监管长效机制,理顺资产管理体制,提升企业管理水平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薄弱的环节,同级审计的监督效能尚未得到有效的发挥。
当前影响烟草行业同级审计监督效能发挥的主要因素
(一)组织机构设置缺乏独立性
独立性是审计的重要特征,是审计的灵魂。虽然目前大多数烟草企业都成立了同级审计工作小组,但其实质上和其他职能部门一样,都是向同一领导层负责,在组织关系、人员配置、资源分配、经济利益、履行职能等方面都无法与被审计部门相分离,地位上仍不够独立;业务上,由于同级审计工作小组成员接受本级行政管理,“一家人”的传统观念制约了审计职责的有效履行,影响了同级审计所反映事项的客观性、真实性和有效性,因而同级监督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二)审计部门组织地位不够凸显
目前烟草行业普遍存在“重业务轻审计”现象,认为业务工作是企业经济效益的源泉,业务一线部门最重要,而同级审计工作就是配合业务部门对业务流程实施监管,仅仅起着辅助作用,不能为企业创收。加之同级审计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繁杂的、循序渐进的工作,其成果难以立竿见影,因此,较难获得企业领导的重视,使得在人力、物力、财力和精神上对同级审计工作的支持偏弱,审计部门组织地位不够凸显,说话没有份量,从而也很难获得同级部门的尊重与认可。
(三)缺乏必要的审计工作条件和环境
长期以来,其他被审计部门对同级审计工作存在着误解,认为同级审计就是财务的稽核工作,只需对同级财务进行监督,没有必要对整个业务流程进行监督,因而对同级审计工作抱有敌对态度,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做到积极支持和配合,使得同级审计工作缺乏必要的工作条件和良好的工作环境,同级审计工作的开展和业务的发展受到影响。
(四)审计成果未能得到充分运用
审计不是目的,而是完善管理,保证各职能部门按照既定的目标有计划地运作的手段。在审计项目完成以后,客观、公允地反映与评价被审计部门工作质量状况的同级审计报告,应该成为完善管理、提高工作质量与效率、考核有关职能部门和个人绩效的重要材料,但实际运作情况与此要求尚有一定距离,大多都忽视了对审计成果的综合利用。其实,同级审计工作小组的监督检查与人事、纪检监察部门对干部的考察、管理和遵纪守法监督的目的是完全一致的,加强审计与人事、纪检监察部门的相互支持、协作和密切配合,实现内审与人事、纪检监察工作成果共享,既有利于人事、纪检监察部门更加全面、准确地考察干部、更好地识人用人,也有利于审计部门进一步提高地位、树立权威。
(五)缺乏规范、科学的操作模式
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同级监督的领域已大大扩展,内容日益丰富,技术方法及技术手段日臻完善。但烟草行业同级审计工作由于起步较晚,目前仍停留在较低层次的事后结果审计,缺乏与标准化、专业化和国际化审计接轨的理念,造成这些情况的主要因素有:(1)目前的审计过程均是人工操作,没有高科技手段的支撑和规范、实用的软件实现审计办公自动化,工作效率低下。另外,随着信息技术日益渗透到烟草企业的整个业务流程中去,审计技术手段与被审业务处理手段的反差使审计监督的有效性受到影响;(2)事后审计时效性差,同级审计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审计的最终结果也难以令人满意,不能充分发挥风险预警和防范作用。
(六)同级审计力量单薄,专业人才缺乏
目前烟草企业基本上都成立了同级审计工作小组,但在实际工作中,同级审计任务大都落在审计监察部门的头上。烟草行业现有的审计队伍在人员组成、结构配置上存在一些一时还难以解决的问题:一是审计人才配置不够合理,同级审计工作内容涵盖烟草企业所有的业务流程,但在人才配置方面却未做到以岗定员,人员 配备基本上是2-4人,有的烟草企业仅仅是将审计科长并入监察部门,审计力量非常单薄,同级审计工作基本上要借助外部力量——有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来协助完成。二是业务素质不尽人意。审计人员不仅要通晓会计知识、审计理论和法律知识,还应掌握计算机知识,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但许多审计人员业务操作区还基本停留在简单直观的统计、上报阶段,缺乏宏观分析能力、综合判断组织能力、准确决策能力,同级审计缺少专业精深、功底扎实的专门人才。
有效发挥同级审计监督效能的建议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烟草行业的改革力度也不断增大,加强内部财务管理和审计监督是烟草行业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有效发挥同级审计的监督效能就显得尤其重要。
(一)进一步完善烟草行业审计组织机构的设置
1、独立性原则是设立审计组织机构最根本的原则。按照这个原则,同级审计在组织机构、人员、工作和经费等方面应独立于被审计部门。反之,如果同级审计在组织机构、人员等方面无法独立于被审计部门,则审计人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就无法避免企业领导和其他职能部门及个人的干预,难以独立行使审计职权,最终在这种环境下形成的审计报告、审计结论,其客观性、公正性和有效性极其脆弱。
2、审计组织机构的设置直接关系到同级审计权威性的强弱。同级审计的权威性主要体现在审计机构的地位和设置层次上,审计机构的组织地位和层次越高,权威性越大,同级审计的作用就发挥得越充分。同级审计的组织地位和作用的发挥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组织地位的提高,独立性增强为审计人员卓有成效地履行职责,发挥审计的监督效能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效能的提升,为同级审计赢得较高的组织地位创造了机会。
3、烟草行业审计组织机构的设置应从平行于各职能部门的单一模式向更完善的结构方式转变。对照内部审计组织机构设置的原则要求,建议烟草行业同级审计机构从平行于本企业各职能部门的模式,向“上挂一级、统一管理”的模式转变,即对审计人员实行垂直领导,组织形式可以参照现有会计委派模式,人事权属上级公司。这样的机构设置可以较好地体现同级审计的独立性,从而使审计人员在工作中摆脱来自于本企业行政、经济等方方面面的干扰,使其工作更具客观性、公正性和有效性;同时,随着机构层次的提高,更有利于同级审计权威性的增强。
(二)正确处理好与领导及同级部门人员的关系。
进行同级审计,是审计人员的职责,是行业赋予审计人员的权力,是行业对审计人员的信任。但是,职责如何履行、权力如何使用、信任怎样取得,这些问题也是对审计人员的一次考验。审计人员要充分认识到同级审计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正确处理好两方面的关系:一是与企业主要领导的关系。要按照领导班子的要求开展工作,客观地反映审计出来的问题。同时要针对问题,提出切合实际的解决意见和建议,以求达到应有的审计效果,获得领导的认同与支持。二是与同级部门的关系。审计部门同企业其他部门地位是平等的,各部门之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职责的不同。因此,在审计过程中,要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实事求是地进行审计,对一些记载不清、账务处理不明的经济事项,要采取合适的方式、方法进行询问。通过这种经常性的良好沟通,与同级部门之间建立一种比较和谐的伙伴关系,获得他们的理解、尊重与支持,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能。
(三)完善同级审计的方法和手段
1、规范同级审计操作模式。同级审计内容涵盖了烟草企业各个职能部门的所有业务,不同类型的审计事项其检查方法各有特点。比如执行财政法规方面的审计事项则通过调阅会计凭证、帐簿、报表,以及实物盘点、核对等方式来进行。对不同类型的审计方法应在实践的基础上分别制定科学、规范、系统化的操作模式。如对内控制度的测试,可按各部门的职责、权限、工作性质和具体内容,制定统一的测试内容、程序和评述的标准;对物流资金管理、财务结算等方面审计,可制定统一的操作软件;对制度建设、档案管理等基础性工作方面的审计,可在制定规范的检查内容和评判标准基础上,以评分制形式操作。
2、拓展烟草行业同级审计工作深度
(1)烟草行业要重点审计物流配送部门、财务部门、基建部门等“有钱”部门的风险点,包括物流货款、专项资金、基建项目等。要重点审计这些风险点岗位责任制度的有效性和完整性,业务操作流程的合规、准确性,以及岗与岗之间是否有平衡制约机制。
(2)在审计中还要根据国家局安排的审计内容,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确定以下审计重点。一是在财务收支方面,要重点审计资产负债损益是否属实、有无因决策失误或管理不善导致损失浪费的情况、“两烟”经营是否规范等;二是在企业内控制度审计方面,要从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入手,认真评价企业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指出存在的问题,促进内控制度进一步完善;三是在预算审计方面,要审计预算的编制程序是否符合规定,方法是否科学,范围、内容是否全面,预算的执行是否认真、严格,预算的调整是否符合规定程序;四是在专项资金审计方面,要审计专项资金是否按规定入账、支出是否符合规定的使用范围、支出标准是否符合规定、手续是否完备以及资金的使用效果等。
(四)充实同级审计力量,寻求科技支撑
1、可以通过社会招考等形式招聘专业精深、实际工作经验丰富的审计专门人才加入到烟草审计队伍中来,以良好的工作环境、较为优厚的薪酬留住人才。
2、加强对现有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可以通过在岗培训、脱产培训、学校讲座以及个人自修等方式进行,努力造就一批既懂业务、又懂政策又懂计算机操作的复合型审人才。
3、实现审计办公自动化,积极寻求科技支撑,根据内审要求预测风险点在哪些环节、控制点是什么,审计哪些问题,配套设计制定出规范化、标准化的审计程序,开发出操作性强的应用软件。在现场审计时,审计人员按照软件引导进行,审计步骤完成后系统自动生成报表及内审分析评价要素,保证每个审计人员按照统一标准进行审计,并写出高质量的审计报告。
(五)充分发挥同级审计成果的效能作用
1、要在制度上保证同级审计成果充分运用。同级审计报告是对被审计对象财务活动、业务活动、管理活动的评价和总结,应该作为评价一个部门及其领导工作绩效的主要依据,应该作为年度考核评比的第一手材料,并与干部的选拔、任免、奖惩等有机结合,这些在相关的制度上应予以明确。
2、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妥善处理,包括经济处罚和行政处罚。有章必循、违章必纠,方能对被监督部门产生有效的制约和约束。
3、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要从深层次上认真分析其性质、产生的原因,从行业的改革与发展方面、从如何完善业务操作流程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意见、建议,并建立起长效后续审计机制,以求使问题得到彻底有效整改,不留尾巴。
随着内部审计越来越受到重视,审计任务愈加繁重,这也直接导致许多单位审计人力资源开始产生紧缺。然而,由于受到人员编制、成本等因素影响,许多单位,如大中型国有企业、上市公司等很难直接增加审计人员数量,这需要另觅它途。为此,很多人提出审计业务外包的思想(耿云江,2006)。但事实上,企业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完全可以开拓思路,并不一定要依赖于内部或外部专业审计人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一定条件下,非专职审计人员也可以服务于内部审计工作,对企业审计人力资源起到非常好的补充。
一、利用非专职审计人员参与审计工作的依据
所谓非专职审计人员,是指不是在编或在岗的内部审计人员。但在某个特定条件下,这些人员也可以参与审计工作,完成审计任务。利用非专职审计人员参与内部审计工作,主要依据有以下四点:(1)服务企业发展需要。企业任何一个员工,都应以企业需要为出发点,根据企业要求,安排自己的工作。这也是企业非专职审计人员可以参与内部审计工作的基本道理。(2)审计人员业务知识的局限性也需要使用其他业务专家的工作。一般企业,尤其是上了一定规模又具有众多下属单位的企业,往往业务种类繁多,使得内部审计人员难免在某些业务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储备不足,不能满足审计需要。这就需要使用内部专业人才,一起参与具体项目审计工作。(3)审计对象与工作对象的一致性。审计只是对具体工作的进一步验证。对于非专职审计人员来说,审计对象与工作对象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只是双方的视角或侧重点不同而已。两种对象活动的技术手段,极其相似甚至雷同。因此,对于相关人员稍加培训,完全胜任审计工作。(4)获得双赢。非专职审计人员参与审计工作,一方面能够使审计工作更好地完成,另一方面,通过临时转换身份,来重新审视并思考自己的工作,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甚至还能学习掌握被审计对象一些成熟或先进的管理成果,做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总之,在一定条件下合理使用非专职审计人员,可以:(1)通过取长补短,有利于完成审计工作任务;(2)通过双方之间的合作,对各自岗位的职责、要求和技术提点进行相互了解,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双方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3)有利于增加相关人员对审计工作的了解。内部审计不是针对某一个人,而是旨在增加企业价值和改善企业风险管理及治理程序的效果,帮助企业实现组织目标(Chapman & Anderson,2002)。通过合作,使其明白内部审计的目标,从而有利于审计成果的运用,扩大审计影响。
二、非专职审计人员的使用方式
(1)建立同级网络审计人员系统,也称审计外部专家库。即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将本企业内部审计急需的其他专业人才,组成网络审计人员系统。这些人员日常主要从事自己的专业工作,一旦需要时,通过与对方部门领导的协商,邀请其临时参加审计项目。当然,在具体开展项目时,最好由一个对其专业有一定了解的内部审计人员配合其开展工作,这样既可以引导其合理实施审计行为,又能进一步向其学习其专业技能,提高业务水平。
(2)临时借用基层单位业务骨干。由于同级专业人员或管理人员数量有限,不可能频繁脱离本职工作去协助审计工作,因此,可以临时借用基层单位部分专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从事项目审计工作。这种方式常见于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因为一方面在集团公司,基层单位业务骨干相对充裕;另一方面,各基层单位人员相对独立,使得调用的人员“独立性”能得到保障。此外,这些人员通过参加审计项目,还可以“出去看一看”,了解其他单位的做法,从而提升自己的工作水平。
(3)短期借调非专职审计人员。即让那些有专长的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在一定时期内(一般是在一个季度或半年左右),彻底参与到审计工作中。比较于前二种方式,这种方式的好处是能够确保一定期间内该人员可以专门从事审计工作,并非是打“短工”。但是,这也是仅限于一些大的审计项目,对于日常审计项目,这种方式并不适用。
(4)与同级纪检监察部门形成联动机制。这是国有企业所独有的。国有企业纪检监察部门与审计部门都需履行监督职责,尤其对经济领域的监督更有同质性,因此,二者的工作内容有很多交叉。这就决定国有企业完全可以形成联动机制,使内审部门与纪检监察部门在案件查办、效能监察、任期审计、专项调查等工作中,加强配合协调,分工协作,整合企业内部监督资源,做到信息共享,实现监督机制整体效能的有效发挥。当然,采用监审联动,对企业来讲,还可以避免多头检查、重复监督和交叉监督,提高监督效率。
(5)间接使用。即以练代培,让内部审计人员到相关职能部门或基层单位去锻炼学习,进而了解和熟悉相关业务情况。相对于前几种非专职审计人员直接参与具体的项目审计工作,以练代培则是非专职审计人员在具体业务中通过“传、帮、带”这种方式,指导内部审计人员,间接服务于内部审计工作。这种方式,特别适用于刚从事审计工作的专职审计人员。通过以练代培,可以使专职审计人员能深入了解相关专业知识,提高技能水平,达到技能储备和知己知彼的目的,也为以后实施相同领域的审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非专职审计人员的使用存在主要困难
(1)相关部门或非专职审计人员可能存在不合作心理。一些部门由于对内审工作认识的不到位,再加上在某些时候,自己本身也是审计的对象,因此实际工作中还难免存在排斥的心理。同时,内部审计需要使用的往往是其骨干力量,一旦被内部审计部门借用,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本部门的工作,这也导致一些部门不想配合。此外,还有部分非专职审计人员,由于干好干坏不影响到本人和本人所在的部门,因此在审计现场,工作态度不是很认真,出工不出力,直接影响到项目的审计质量。
(2)缺少相关机制的约束。如前文所述,对非专职审计人员的使用尽管有多种方式,但要真正得到有效实施,关键要在企业内部形成相应的工作机制。通过建章立制,执行起来才能有据可依。但事实上,对于这套机制,目前很多企业并没有建立或还没有完全建立。即使能抽调一些非专职审计人员参与审计项目工作,主要还是在于审计部门与相关部门之间存在良好关系,尤其是负责人之间的良好沟通,甚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两个部门负责人之间的私人关系。
(3)非专职审计人员的相关审计技能存在不足。这是任何一个非专职审计人员刚参加内部审计时,遇到的共同困难。一方面对审计人员的职业行为规范不熟悉,容易出现一些与审计行为规范不一致的言行,包括提漏审计结果等;另一方面,由于对审计程序和手段等的熟悉有个过程,如审计取证或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等,都需要一定的专业基础,因此在刚开始参加的审计现场工作中,对工作的细节等方面要求不如专职审计人员高。一旦审计过程中涉及到其不熟悉的领域,非专职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就举步维艰,很难开展下去。
四、对非专职审计人员使用的若干建议
(1)建立健全相关工作机制。对于使用非专职审计人员,企业可以根据需要以制度的形式明确下来,规定借调人员可以涉及的部门、单位及人员数量,使用的次数及时问,待遇和福利等。名单可以按年确定并逐年调整,使非专职审计人员的借调行为在企业内部合规化、程序化和常态化。
(2)加强审计项目所需人员的计划管理。由于非专职审计人员的本职工作不是内部审计'因此要尽量避免临时突击借用。这就需要审计部门在制定年度审计项目计划时,要同步做好非审计人员使用计划,并事先与相关部门、单位和人员进行充分沟通,以便其提前妥善安排借调人员的本职工作。
(3)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或单位及非专职审计人员之间的及时沟能与交流。不仅在项目审计过程中要加强与非专职审计人员的沟通交流,平时还应注意要与非专职审计人员所在部门或单位进行交流与沟通,对其派员予以感谢并肯定,适当的时候,还要对优秀人员进行表彰,提高其参与的积极性。
城市轨道交通事业投资量大,建设运营要求精细。自其诞生之日起,广州地铁便伴随着线路规划、资金使用、建设及运营安全等高风险事项,风险管控自然成为广州地铁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作为风险管控体系中的核心,风险导向型审计方式则通过内控评审方式挖掘企业各流程的风险点,并对风险点进行影响程度评价,提出管控意见,使得广州地铁风险管控―二道防线对业务的管控力度得以有的放矢。广州地铁风险导向型审计在企业风险管控上的风向标作用日趋明显,工作经验得到企业高层及同行的高度认可。
打造“三道防线”
广州地铁结合“三重一大”的要求,完善分级决策机制。包括检大事项范围、决策机制和流程,明确责任主体,完善党政联席会、总经理办公会等会议制度,有效地提升了决策效率并对重大决策形成有效的制约机制;通过分级授权和备案制度,明确总公司相关决定权的授权条件、内容,以及相应报告责任;对所属的39个关键业务及管控流程、近百项重大事项,明确了对下属部门及全资子公司的授权权限,并监督运营事业总部等主要业务单位在具体的业务流程中逐步细化授权,落实岗位权限;通过《分级授权管理办法》等文件,规范分级授权制度,定期进行权限调整,以及授权执行情况和业务备案的检查监督,确保所授权力的实施得到监督、检查和纠偏。
改制为集团公司后,公司的风险管理组织将进一步完善:董事会将是公司重大风险最终决策者和监督者,对公司全面风险管理有效性负责。董事会下设审计与风险管理委员会,将由5名董事组成,且主要由外部董事组成,主要负责审计与风险管理职能相关制度、体系的建立及完善,以及全面风险管理及内部审计有关管理文件的审议。
在最高决策机构党政联席会以及审计委员会的指导下,围绕监察审计部风险导向型审计工作,逐步建立起适应广州地铁企业的风险管控三道防线体系。
・第一道防线是各级业务管控部门,按业务划分自成体系,根据企业管理部及监察审计部的指导实施风险的具体防范工作。
・第二道防线是企业管理部风险管理模块,统筹整合企业风险管控工作,确保广州地铁各业务模块的风险管控模式保持一致。
・第三道防线是以监察审计部为主导的监管体系,评价各部门及第二道防线的风险管控工作效果,以普视企业整体的角度对风险管控进行整体监控和评价,确保各级单位的风险管控始终能保持与企业的战略方向一致。
如图1所示,安全监察部根据企业管理部对建设运营安全风险的偏好设计及评价防范标准,针对性地统筹具体实施工作,并将具体任务落实到运营总部的安全技术部及建设事业总部的质量安全部,再由两个部门分别根据具体业务的风险管控任务分配至各一线生产部门,而各一线生产部门则将安全生产及风险管控的责任细化到各分部、室及车站,并设立相关负责人。监察审计部则通过审计项目发挥风险点梳理及预警功能,通过定期的审计项目对各业务部门的业务流程、风险点及控制措施进行梳理和监察,对于经营生产过程中的重大风险实现,则通过专项审计项目加以重点关注。
第一道防线:运用健全完善的专业风险控制手段,防范风险于未然
广州地铁在具有重要风险领域的各业务部门中建立了卓有成效的专业风险管控体系,工程建设风险、运营组织风险、物资采购风险、安全风险等管理和防范等工作走在了国内轨道交通行业的前列。
广州地铁不断规范业务流程,撰写出版了多个专业的操作手册和培训教材,固化了各个岗位上的工作程序及风险防范要点,使新员工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技术要领及岗位防线防范手段,大大提高员工岗位操作规范性和可靠性。同时,将专业风险管理与实现经营目标相联系,不断持续、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的风险,动态制定风险应对策略。
对于重大风险建立三级控制方案,一级为日常制度、流程和专项方案等予以规范和引导;二级实施预警,由部门启动跟踪分析;三级为应急预案。目前已经建立了21个应急预案,可应对特殊气象、消防、大面积停电、恐怖袭击等各个风险。有关预案由归口管理部门定期组织调整和演练。
设立了安全、技术、预算等专业委员会和招标领导小组,分别由分管领导负责。利用会议机制,促进专项风险信息畅顺沟通,在检查工作和部署任务的同时,通报、协调各类风险,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对于有关安全等的危急事件、突发事件,总公司建立了紧急事项管理机制,以最短的时间解决问题。
第二道防线:紧跟企业发展,组织新业务风险评估工作,发挥牵头整合功能
在不断积累总结现有专业风险管理和内控管理的基础上,广州地铁通过全面风险管理试点,逐步提升风险防范工作的系统化和标准化,并且通过长效管理机制持续改进,确保其PDCA管理闭循环的形成。
随着广州地铁的多元化发展,风险管控着眼点也逐步从稳定的传统业务转移到房地产、设计等新业务上。而房地产开发业务是未来发展高作为及高挑战的结合点,2010年,将其作为试点业务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
在把握行业普遍风险的同时,针对投资机会研究与立项、项目投资决策、土地获取、项目前期策划、项目报批报建管理、项目设计、工程施工及进度管理、安全健康环保管理、采购供应链管理、项目竣工验收、房屋销售管理等房地产开发业务重点环节进行深入的调研分析和研究,深入挖掘重大风险在公司主要表现状况及关键原因,为公司集中精力应对风险提供方向。同时,以房产事业部风险清单为基础,将公司层面的风险分层细分至业务活动层面。针对业务活动层面风险,规范业务流程,制定业务活动层面风险应对措施及管理政策和程序,并确保已确定的控制行为得到恰当的执行。总公司将通过自建和巡检,定期总结分析风险反应方案、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合理性,结合实际不断修订和完善。
第三道防线:围绕风险导向开展内审工作,充分发挥线监督评价功能
作为广州地铁全面风险管控的发起者和评价者,风险导向型内审模式体现为“风险评估一审计计划一以风险为导向拟定实施方案一以风险为导向评价审计发现―跟踪审计整改落实一风险再评估”的内部审计闭环系统。
1、风险评估一审计工作风向标。引入“风险导向”理念以来,广州地铁改以企业风险源为风向标的计划编制方式,主要分四步实施:第一步,战略分
析,确定影响战略实业的主要业务方向;第二步,确定风险因素,分析影响业务目标达成的风险因素;第三步,风险评估,即分业务模块制定风险评估标准表将风险量化,对各项业务进行风险评估;第四步,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结合管理需要、可使用审计资源和项目可实施性等几大因素,将评估对象的风险与审计评价管控成本直观地反映到彩虹图中。其中,A区为优先考虑的项目,B区的项目即是公司需要考虑是否要委外实施的项目,C区和D区是不进行审计的,但仍需要采取其他的方式跟踪关注的领域。
2、风险评估标准一审计工作的坐标图。广州地铁对于固有风险和剩余风险的评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是选择对某一风险影响大的几个因素;二是对选出的维度按标准进行打分,对于每一个维度确定打分范围;三是采用从高原则得出综合评分;四是固有风险等于综合评分与可能性评分的乘积,剩余风险为第三步的综合评分。对于可能性评估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区分风险事件是大型灾害类还是日常运营类,并估计风险事件发生的频率;二是根据风险事件的类型和频率,按照风险可能性评估标准确认所处的可能性级别。
3、评估结论一审计重点对标。在明确企业的风险偏好及评估标准之后,审计人员主要通过收集历史信息、访谈、查阅资料等方式掌握被审计项目的信息,再根据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得出审计项目风险评估结论。并将风险评估结果反映到MARCI图上。
例如,在运营票务收入保障审计评估项目中,公司首先根据已建立的风险评估标准对票务流程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获得了风险分布的MARCI图。然后,补充考虑了票务收入的漏管模型,2007年开展的三四号线票务收入保障审计项目等相关的信息,对票务收入风险评估结果进行一定程度的修正,最终确定售票流程、充值流程、扣值流程、退票流程、收入结算流程、清分流程和财务会计入账流程等7个业务子流程为本次审计实施的重点。
4、风险理念一审计项目主线。风险评价及防范是风险导向型审计模式的工作宗旨。在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审计部门通过审前调查,将评价出的关键风险点与被审计者或风险管理人员进一步讨论确认,根据双方的讨论结果确定审计内容的先后顺序及其手段和方法,明确审计力量投入的重点,实现更有效地利用资源,提高了内部审计的有效性。
另一方面,在评价审计发现问题的重要性时,也会运用到风险评估手段。一般情况下,广州地铁会参照前文述及的风险模型和风险评估标准,从定性、定量两个方面来评估审计发现风险高低程度。高风险的领域是审计部门优先督促整改的区域。
5、调整策略一实现风管闭环。根据审计发现对被审项目的审计方式进行风险再评估,调整下年度的审计策略,实现风险管理闭环。审计过程就是风险评估过程,每一次审计的结果都将与被审计单位沟通,督促其根据风险点评估及应对建议付诸管理改进,并被运用在下一年度甚至未来若干年度的审计计划拟定工作中,以指导审计人员确定下次对该风险点的审计时间、重点和工作方式,通过这样的一个风险管理闭环,使得审计工作在一些高风险领域成为一项常态的工作,从事后审计变成了全过程审计,达到了通过审计工作促进风险管理关口前移的效果。
立足现在,放眼未来
经过几年的发展,广州地铁不仅落实了突发事件应对预案等风险事后控制的具体措施,而且更加注重在事前及事中的防范。各项防范和应对措施在2010年亚运会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控制了短期内6线开通、超出最大运力数倍的客流高峰等重大的风险事件。
亚运会前期,广州地铁创纪录地在半年内开通运营6条新线,运营事业总部在开通运营前期实施了线路开通风险评估工作,制定了风险应对措施,保证了各层级人员及时了解运营新线开通情况、风险情况,统一实施有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措施,确保开通目标顺利实现;另外,在广州地区实施地铁公交免费期间,广州地铁日均近800万人次,远远超出了地铁最高运力,运营总部通过事先进行风险评估设定准确的应对策略,高效应对了超大客流考验。
到目前为止,广州地铁236公里,911.58亿元的投资建设主体工程未出现违法现象;自开通运营以来超过3000天的运营时间内,未出现过一件重大事故,充分体现了广州地铁“全面风险管控”的巨大作用。
未来广州地铁经营管理的手段、经营管理的重点都将与风险评估紧密联系起来。这一新的发展趋势也为以风险导向型审计为核心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业务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更为风险管理审计业务提供了新的扩展平台,即进一步发挥审计部门广阔的视野和对企业的深入了解,通过融合风险管理审计及内部控制审计业务,实施对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日常监督,并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反哺于第―二道防线。
具体审计工作开展步骤可依据全面风险管理的核心步骤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依次展开,而针对内部控制的审计将作为对风险应对审计的一项重要内容。
风险识别。在这个阶段,风险管理审计的工作是对风险识别过程及结果进行审计评价,同时也需要对风险识别结果作出独立判断,并针对诸如“识别程序不恰当”、“重大风险未识别”等发现提出审计意见。目的是保障企业面临的内、外部风险已得到充分、适当的确认。
风险评估。在这个阶段,风险管理审计的工作是对风险管理部门开展的风险评估工作进行监督评价。包括风险评估程序、风险评估标准和风险评估结果。并重点考虑:①已识别的风险的特征;②相关历史数据的充分性与可靠性;③管理层进行风险评估的技术能力;④成本效益的考核与衡量;⑤其他。经过这个阶段后,更新的风险评估结果也将作为审计部门在风险应对阶段开展内部控制审计的基础。
风险应对。在这个阶段,风险管理审计的工作是对风险管理部门开展的风险应对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价。这包括了对风险应对方案设计的监督评价以及对风险应对方案实施的监督评价。一般根据风险评估结果作出的回避、接受、降低或分担风险应对措施。
广州地铁以风险智能为目标,在对全面风险管理研究评级的基础上,寻找风险管理建设短板,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设方案,初步确立了“由点到面、循序渐进、逐步深化”的工作思路,拟分四个阶段推进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第一阶段,结合公司改制及国资委要求,开展风险管理组织体系调整,设立董事会领导下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将党政联席会“确定风险管理职能部门,明确公司各部门、各相关单位的风险管理职责”等职能调整至董事会,进一步结合架构改革及国资委对上市公司的要求完善三道防线的风管组织体系。并以总公司本部和一个下属业务板块进行试点,形成更加成熟的风险管理推广的模板和样本。
第二阶段,将试点业务的风险评估工作,与公司总部风险评估进行整合。并逐步将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进行整合链接,以风险为导向推动内部控制流程的持续改进。
关键词:审计工作;转型;创新;发展
作者简介:刘静(1968-),女,辽宁大连人,大连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审计部主任,会计师。(辽宁 大连 116021)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3-0189-02
审计人才是审计事业的中坚力量,现代企业的竞争也是人才的竞争,无论是工作的创新还是审计的转型,必须有优秀的审计人才作为基础保障。为适应宏观经济和社会发展大趋势,跟上公司发展步伐,进一步发挥审计职能,促进审计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审计部充分挖掘内部潜力,整合人才资源,拓展审计人才成长空间,发挥好优秀审计人才的传帮带作用、标兵作用和辐射作用。
一、全力建设履职能力强的审计队伍
在审计队伍中,每个人才都有着这样那样或兼有多样的优点或者不足,体现在政治思想方面、专业精通方面、计算机应用、审计方法运用、工作作风方面、组织协调管理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等等方面。
充分发挥不同优势审计人才的作用,让每一名审计人打破自我在一个审计组、一个科室或者一个单位的局限,让其在更大的范围内“发光、发热”。通过压担子、授任务、集体攻关等方法,让审计人才在公司系统内更好地发挥效能。在审计工作科学转型工程中,对于瓶颈问题、未解课题、需要探索的领域,整合公司审计资源,大胆尝试,选择合适人员担大纲、挑大梁。通过深入细致的研究探索,及时总结经验方法,把个人智慧融入集体智慧,使集体智慧放射出更大的光芒。这样,既降低了审计风险,提高了审计效率,提升了审计质量,又为审计创新发展拓宽了思路,营造出开拓进取、锐意创新的良好氛围,带动整个审计队伍提高层次、向前发展,促进审计工作逐步实现科学转型。
二、全面推进审计工作转型与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内部审计理论也不断发展,现代国际内部审计定义为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与咨询活动。它的目的是为机构增加价值并提高机构的运作效率。它采取一种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对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程序进行评价,提高它们的效率,从而帮助实现机构目标。传统内部审计以保护财产、查错防弊为主要目标,以检查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规性为主要方向;现代审计则以净化环境、防范风险为主要目标,以检查经营管理的风险性、效益性为主方向。
审计部顺应形势,积极探索审计转型的有效措施,近年来按公司“实现审计工作由查错纠弊向绩效型、风险型转变”的要求,及时将审计转型的思路、方法、措施逐步贯穿到审计管理的全过程。对审计发现的风险点和薄弱环节在政策的执行、风险的防控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下达审计决定,督促落实整改,节约支出,增加收入,更强化了风险防范,推进公司依法经营、规范管理。
三、积极探索审计工作创新发展
国家电网公司刘振亚总经理在“两会”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大力推进审计工作创新”,省公司及市公司“两会”工作报告也提出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发展、规范管理、提升素质”的要求。
作为公司经营管理、经济活动的监督者及健康有序、规范发展的服务者,审计工作战线上的职工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公司的决策部署,自我加压、自主创新,以创新为动力,不断推进审计工作发展,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和服务的职能作用。对于审计创新,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创新审计战略
审计创新是审计发展的推动力,要把审计创新摆在战略的高度。国家电网公司刘总在“两会”中指出“要大力推进审计工作创新”,这是公司进一步推进“两个转变”的需要,是适应“三集五大”工作的需要,也是实现公司经营风险可控、在控、能控的需要。
大力推进审计工作创新就是要在公司整体战略部署下大力支持、积极配合上级公司,加强审计工作“三化”(审计资源集约化、审计工作标准化、审计手段信息化)建设,审计工作的总体目标应以审计创新为动力,以提升审计成果质量为核心,以加强审计业务管理为基础,以“人、法、技”建设为保障,全面提高审计工作水平,全面实现审计工作“三化”。
2.创新审计思维
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要抛弃那些不适宜、陈旧的审计理念,树立符合科学发展观、符合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符合构建和谐企业要求的新理念。要认清形势,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紧紧围绕“三集五大”这条主线,把握好审计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正确处理好监督与服务的关系。要在全面提升审计成果质量的同时,积极探索通过对权力运行过程的监督,促进公司依法治企,从源头上预防风险和遏制违规经营的新路子。
3.创新审计制度
制度创新就是要通过深入实践和调研,建立、健全统一的制度办法、统一的业务流程、统一的处理原则、统一的整改要求。建立一整套外部审计与内部审计相结合、事前审计与事后审计相结合、上级审计与同级审计相结合、财务收支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的现代审计制度,以充分发挥现代审计的监督、评价和鉴证的功能,为管理规范提升服好务。
4.创新审计技术和方法
推广先进的审计技术方法是当今信息化社会对审计工作发展的必然要求,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审计环境的变化要求审计方法必须不断创新。要配合国网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建设体系完善、技术先进、功能齐全的审计信息系统,实现系统内信息共享、全程控制,在线监督、辅助分析。现在舞弊的手段越来越“高明”,审计方法若不与时俱进、改进创新,违规事件就会擦肩而过。随着会计数据无纸化和网络化的普及,审计方法也必然由对会计资料的详细检查转变为以评价内部控制系统为基础的抽样方法,并借助于对内控系统的评价结果来确定审计的重点、范围和方法。由传统的手工方法转变为与计算机文件处理特点相适应的数据文件测试方法。这就要求每个审计人员打破常规,善于运用立体思维、系统思维、发散思维,科学推理,抓住先机和重点。要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管理和审计。要实现由单一的、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为主向经济责任审计、管理绩效审计、财经法纪审计、内部控制制度审计、专项审计等多种相互结合的审计方式转变。
5.创新审计队伍建设
要把审计干部队伍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为实现公司的战略目标上,加强审计管理,强化服务意识,树立求真务实、创新进取的工作作风。人才观念也要创新,未来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审计部门也应立足长远,改进现有的教育培训模式,建立刚性的培训和终身教育机制,采取年度培训和年度业绩考核相结合的模式,职业道德水平与业务技能共同提高为目标,创建有利于审计人员发展,以综合素质为中心,建立公开、公正的人才选拔机制。
四、监督与服务并重,促进公司依法治企、规范管理
审计转型、审计创新的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审计工作的作用,审计坚持监督与服务并重的原则,为公司发展服务。近年来,国家法制建设不断加快,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为全面提高公司依法经营的能力,杜绝违法经营给公司带来损失,审计部必须加大审计监督力度,促进公司依法治企、规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