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课堂常规

课堂常规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课堂常规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课堂常规

课堂常规范文第1篇

关键词:正确认识;课堂气氛;目标方法;有序安排。

活跃的课题气氛离不开课堂常规的训练。课堂常规训练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规范学习的行为,集中学习的注意力,其积极意义不言而喻。虽然常规训练不能强调机械化、模式化,不要过分强调坐姿、掌声等的整齐划一,不要过多地让学生齐念“课堂常规口诀”。但是教师应该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个体学习时、小组讨论时、集体游戏时、作业时等等不同情况下应该注意怎样学习。

1、明确目标。教师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心里很清楚这节课要达到哪些具体的教学目标,能够体现三个维度,这样才能避免教学变成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避免学生的讨论交流中教师不能把握,任由学生牵着鼻子走,虽然场面很“活”,学生发言积极,但是离开了教学目标,完不成教学任务。教师教学目标明确了,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给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伙伴的权力,落实自主学习。同时教师也应该以一个合作学习中的首席的身份参与其中,和孩子共同学习探究。在探究当中灵活地根据心中的目标来提出学习的任务和要求,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的有效指导结合起来,使课堂真正地“活”起来。

2、动静有度。语文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全方位地动起来,包括听、看、说、读、思、写,唱、跳、演,画、做、玩。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要求,应有不同的“动”法,使课堂“活”起来。“动”是一种学习形式,而形式必须为内容服务,不能为“动”而动。课堂上应动静结合,放收有度。就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而言,什么内容什么环节宜于自主学习,什么内容什么环节宜于合作学习,教师要精心设计,合理安排,使之恰到好处,不能让学生整堂课都处于活动状态,使学生整堂课的精神处于亢奋之中。像上面案例中,游戏一个接一个,看看很“活”的一堂课,学生的收效却不大,连最起码静心学知识的常规都不能训练到位,难道我们的知识都是在这样环境中获得的吗?

3、训练方法。要让学生参与讨论形成新的规范,让学生通过讨论形成统一认识:上课要听从老师的统一指挥;要尊重他人,倾听他人的发言;发言要找准适当的机会;不能在课堂上做与本节课学习无关的事等。例如在让学生学会倾听的常规训练中,要求他们学会要用眼睛注意说话的老师或同学,注意听别人说话,听清楚说话的内容,能记在心中或听出差异进行补充。对那些别人说话时,只顾自己,不善于倾听的学生要加以引导、鼓励,让学生都能加入到听的行列中来。再如,围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应该注意轻轻讨论,遇到问题相互议论,评议,不能大声争论,分配任务时要有责任感和合作精神等等。

4、尊重学生。学生有活生生的思想,他们在活动中肯定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在规范的同时,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尊重学生,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让学生在尝试中发现问题,在自主与合作中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讨论中形成知识、方法的结论,在交流中产生情感共鸣,在运用中获得成功的满足。对于偶发事件,教师应采取“宽容的策略、转换的策略、停顿的策略、幽默的策略、诱导的策略、暗示的策略,冷却的策略、糊涂的策略”等。

课堂常规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语文;创新;情趣

教师在语文的课堂教学当中,不要进行单纯理论知识的讲解,这样枯燥而且缺乏兴趣,教师要将创新教学融合到里面去,将两者相互结合,达到教学目的。在有效立足课内的基础之上,根据相关的课文内容,进行课外的阅读与分析,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通过学习将语文知识融合到自己的头脑里,提升学生的语文底蕴与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将语文的教学和社会实践相互联系起来

小学语文课程是直观和形象的,让学生获得对人生新的感悟认知与思考,同时让我们重新去进行社会性的新认识,指导我们的人生和生活。语文与其说在学课文,还不如说是学人生,学人生的道理,与我们的周围和社会交往息息相关。在这里,知识重在思考和运用,能力重在合理的交际和选择,人生素养就此逐步形成,生活思想得到提升和培养。

因此学习语文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考察与锻炼,这里面有知识的运用,有能力的体现,更有自我感悟的流露与情感的表达,因此,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教师需要引领学生从不断的积累入手,一步步提升自己的运用能力,并且从中学会技巧的使用与情感的表达,让自己的分析水平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与实践经验,将自身的情感融入其中,去进行材料的组织与表达,展现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力和素养。

二、通过阅读方式提升教学效率

语文学习的本质在于阅读,语文学习的好坏取决于阅读量的大小,这种阅读素养的培养应该从小学开始抓起,这样才能够潜移默化,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和成绩,达到开阔视野的目的。一个有着广泛阅读知识面的学生,同样也是一个理解能力很强的学生,能够提高思维的敏捷性,知其文,见其意,获得情感的升华与体验。在小学语文中,我们要获得最终的知识,一个有效的途径就是进行大量的阅读学习,不但做好课本之内的学习,而且更要做好课本之外的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

语文的阅读学习应该贯穿于课堂的始终,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在学习中阅读,体会阅读的快乐与感悟,从中寻求文章中心主旨的把握,体会其中的思想情感,将自己的内心与作者形成共鸣,达成感悟的共同体,真正做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就是我们学习语文最后达成的境界。实际教学当中有很多方法需要我们去体会,我们要进行仔细的辨析与理解,做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

三、进行语文主题化的阅读学习

课文学习重在积累,积累在于广大的学习和阅读,语文的学习需要在广泛积累的基础上进行阅读和思考,不断思考其抽象化的道理,进行类比的主题性阅读分析,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这就是语文的主题性学习,也是主题性阅读的方法之一,学生们的水平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提升。

课文是一个例子,从中抽取抽象化的道理,通过概念的类化与阅读,来提升对课文的理解能力与阅读能力,进而提升自己的成绩,为自己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浓厚的学习和阅读氛围能够带给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气氛,从而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四、教师要有效引导学生的自我思考和分析

教师要有一个总括高度的命题提出,提高的是学生知识总结的能力和口头表达的能力,目的是进一步将知识融会贯通,加深知识的系统认知,做到随手拈来。通过引导和渲染,来指引学生情意目标的达成,每一课都要启发学生们的情思,注重对事物本质的分析。课堂上,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发言,畅谈自己的个人看法,形成“集思广益”的讨论氛围。将小学语文提升到一个更高的高度,启发学生对于人生的思考和分析,获得对于情感的感悟。有效突破课堂常规的教学方式,不断创新和多样化教学方式,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

这种阅读首先要让兴趣来引导,才会引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去进行自主学习的阅读,当选择好阅读材料后,教师通过课堂前的兴趣引发,阅读材料的相关比较和感悟的总结评述等,让学生去感悟阅读的快乐,接受阅读中的知识,从而可以在课堂的模拟活动演示中,进行诸如讲述比赛和阅读知识竞赛的检验。这种阅读首先要让兴趣来引导,才会引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去进行自主学习的阅读。

综上所述,在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之中,教师首先要立足课内,将课内的文章吃透,然后进行课外的引申与拓展,将课外的文章与课内有机联系起来,获得整体提升的效果,同时在课堂之中进行兴趣的融入,给学生创造一种寓教于乐的轻松氛围,从而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提升语文的分析水平和概括水平,特别是对学生内在情感的表达,教师更要进行有效的引导,使其与作者产生共鸣。

不管是交流还是使用,一个经过有效学习的学生,都会游刃有余地去处理各种问题,关系到知识基础的厚度,关系到阅读技巧的运用,关系到语感和思维的敏捷度,甚至可以产生语言预测和“第六感直觉”,在“说话、理解、听力、处理、写作”等方面得到直接体现。

参考文献:

[1]李明新.构建主体性课堂教学[M].北京:社会文献出版社,2010(03).

[2]程翔.语文教改探索集[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1.

[3]潘纪平.近20年语文教改理论与新课程标准.湖北教育,2009(03).

[4]内蒙古大学.小学课堂教师教学设计使用手册[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8.

课堂常规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美术;常规课堂;特色课堂;转化策略

一、协调师生关系,构建轻松学习环境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质量和教学过程的人本化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小学美术教学来说,应该根据形势的发展要求,提倡师生互动,实现双向交流,而不是传统的教学课堂那样,一味地由教师填鸭式和灌输式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作为教育教学的主要关系,其好坏的程度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和学习的效率,所以按照新课改的基本要求,我们必须走出常规课堂中教师目中无人,无视学生实际,一人高高在上的畸形教学课堂。美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工作思想,主动关爱学生,尊重学生,让他们感觉到教师的爱心和照顾,这样他们在课堂上才会展示自我,参与课堂教学,实现特色的和谐师生关系。当学生感到教师的关爱时才会吐露心声,自觉尊敬教师,理解和信任教师,这样就会师生互通,形成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实现特色美术课教学做好准备工作。

二、改善教学方法,实现特色课堂

常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手段单一,教学过程没有起伏和变化,学生学习兴趣匮乏。要想实现特色课堂教学,就必须改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过程,实现课堂教学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统一。针对这种情况,小学美术教师可以以教学内容为基础,结合小学生的各项特征及学情丰富教学手段,创新教学内容,把美术知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如,让小学生尝试用所学知识给一些小故事或儿歌配上插图,或者创造性地改变一幅较为优秀的美术作品。在课堂上,教师还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创造性地设置一些游戏、活动等,比如,画画比赛、美术作品讲解、小型临摹秀、即兴作画等,让学生在学习中学有所获,学有所乐,乐有所思,从而实现有效教学,促进特色课堂的实现。

三、认真备课,挖掘教学资源

小学美术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美术的基础材料,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课程资源,它不仅是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关键素材,而且还是丰富学生生活内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引领。传统的常规课堂,没有充分挖掘教材,为了教材内容而泛泛教书,根本谈不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美术特色课堂,要求教师必须认真备课,挖掘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美术课堂上,学生是整个美术教育最重要的力量,他们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者,更是教育的一项重要资源。所以,作为美术教师,不仅要善于开发教材资源,还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合理利用学生资源提供的条件,真正理解学生,努力实现师生互动、合作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要创设情境,设置与学习任务相关的充满趣味的问题,或者运用风趣的语言,活跃课堂气氛,实现特色教学。

四、结合学生特征,开展积极评价

对于小学生来说,在课堂上的表现及学习成绩如果能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赞扬,就会有高昂的学习兴趣。常规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师一般很少评价学生,只有在学生获得重要美术作品奖项的时候才会说些鼓励的话语。小学生处在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需要教师的正确教导,同时也需要教师的鼓励,如果能打破传统思想,在小学美术课堂上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这对点拨、激励学生都会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能激活课堂教学气氛,使课堂更具活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实现特色鼓励性教学。不管教师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在美术课堂都需要进行及时课堂评价,否则就会闯入传统教学的死胡同,甚至陷入“无效”。在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评价中,可以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可以是学生对学生的评价,评价的形式可以是赞赏、批评或者点拨。小学美术教师睿智的课堂评价能够给学生以鼓励、勇气和信心,也可以让其明确自己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恰当的课堂及时评价可以促进课堂的有效生成。

五、与时俱进,采用微格教学法

针对目前的教学形式,实现特色教学就必须实现特色的教案制作和应用,小学美术教师必须与时俱进,采用微格教学法。它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并将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并作出分析判断,并且教师要把课堂小型化,这样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更为具体的指导,从而使学生的教学活动得以改善。这种教学法的具体操作是将5~9名学生编成一个小组,对这一小组的学生进行一到两种技能的训练,然后分配给每名学生5~10分钟进行教学实践活动,教师和小组成员对整个过程进行反馈评价,然后每个人根据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进行自我分析,对自己的教案重新设计后再实践。微格教学法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不断循环地学习每一种教学技能,不断循环地运用每一种教学技能,不断循环地积累教学经验,不断循环地将掌握的理论知识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让自己不断循环地进步。

参考文献:

[1]刘青梅.浅谈小学美术教学实现特色创新教学的方法研究[J].大观周刊,2011(7).

课堂常规范文第4篇

关键词:体育课堂常规;体育课程改革;十年;回顾

体育课堂常规是根据对长期体育教学实践不断总结与概括得出来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之一,新体育课程改革以来,体育课堂常规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进行了多方面的简化,这种简化被极少数同志误解为新体育课程教学就不要课堂常规了,就不需要进行整队、师生问好、检查人数、学生着装、安排见习生和做操了,就不需要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了,这些认识都是片面的、错误的。

1 课堂常规概述

所谓课堂常规,顾名思义,就是在体育课上教师和学生平常都要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是为了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而采取的保证体育课顺利进行的程序性工作。这些“行为规范”是广大体育教师经过长期的体育教学实践,不断总结出来的经验。良好的课堂常规可以使学生明确练习目的、要求以及注意事项等,从而能够保证体育课的顺利进行,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这和其他工作岗位上的程序性工作有着同样的意义。正如毛振明和赖天德教授所说,体育课堂常规是根据对长期体育教学实践总结与概括出来的“在上课前一般不可缺少的工作程序[1]”。

可见,体育课堂常规是保证体育教学的有序、流畅和安全进行,是为了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所采取的必要措施之一。

2 传统体育课堂常规存在的不足

实际上,体育课程改革带来的体育课堂常规的简化是在继承传统体育课堂常规的合理方面的基础上进行的,但是,传统体育课堂常规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以下可见一斑。

2.1 专家学者们的评价

顾渊彦教授指出:“用统一的规律性要求来指导学生,必然会产生脱离学生实际、削足适履的弊端。在今天,我们已经到了对过去提出的那些统一性的要求进行反思的时候了,……每一个学生学习的内容为什么要完全一致?一堂课的结构又为什么要如此机械?这样做能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协调发展吗?能适应学生的特点实施因材施教吗?这对发展学生的个性与能力又有什么好处?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运动项目和不同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的要求,这就要对体育教学的客观规律作深刻的反思,不分对象与特征提出统一性的规律本身就是反科学的……。[2]”

徐岩等人的研究结果也指出:“以往的体育教学,非常强调组织,体育组织的好坏是评课的重要指标。体育教师的教学形同军事训练,行动整齐划一,预备练习活动身体的慢跑也力求步伐一致。学生被组织到一个教师设定的框架中,我教你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成了一个接收器,没有反馈,也缺乏交流,机械式的动作学习,看不到学生的情感反应。学生的‘自由选择’、‘感情表现’和‘运动体验’完全给抹杀了,这不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3]”

2.2 一线教师们的评价

一线教师宋伦忠和王家京等人的认识非常准确,他们指出:“课堂常规教育固然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和意志品质等,整队、做操等也是体育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我们承认,课堂组织纪律需要抓,稍息立正也需要练,但问题是我们是否需要经常甚至每一堂体育课上都要练。一堂体育课才40或45分钟,学生需要的是有更多的时间参与运动。此外,过多地让学生练习这些内容,教师一直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学生与教师之间就一直有距离感,师生之间的融洽关系也难以建立起来。[4]”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红桥高级中学的周祥老师认为:“传统课堂常规是老师在备课时就已经制订好的,一般能用上一学年,常规往往是规定好了学生的课堂行为方式,通常都是教师对学生的统一要求,形成‘一刀切’习惯。学生只能按老师的规范平均地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受到极大地抑制,特长得不到充分发挥,学生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传统体育课堂常规常常统一要求,严格规范,有着明显的专制性,甚至用一些强制手段迫使学生适应课堂常规的要求,使学生变得顺从、卑微甚至麻木。这种用权威来教育学生的方式,破坏了学生的真挚感情和自尊心,养成了学生驯服的性格,显然,这是与我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以及提倡培养创新人才的教学理念是背道而驰的。[5]”

新体育课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显。因此,传统体育课的课堂常规的种种弊端突现出来,成为阻碍学生发展的绊脚石,不利于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3 未来发展趋势

今后涉及到课堂常规教学的具体内容方面,如队列队形练习,将如毛振明,赖天德教授所预测的那样:今后体育课的队列训练应该向“姿态培养”和“集体行动意识与能力培养”的方向转化,要从每节课都有、但效果不佳的“课堂常规”中解放出来[6]。

因此,虽然课堂常规是必须的,但是,如果过于强化,不仅会影响体育教学质量,也会影响师生关系。有人可能会强调课堂常规能够提高纪律教育效果,这也不够准确,实际上,纪律教育在任何课堂教学中都是需要重视的,体育课堂如果过于强调纪律性,将易导致体育教学的异化,走向高度军事化和程式化,将体育课上成军事课。因此,必须要明确认识到,体育课不是军事课,不是军训课。根据意志品质的四大特点,即坚毅性、计划性、果敢性和勇敢性可知,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教学方法完全可以多样化,其他诸如集中注意力、激绪和准备活动等不仅属于课堂常规范畴,也属于体育教学方法和内容范畴,而且还可以运用情景法和游戏法等各种不同教学手段实现。如果经常让学生做一个比较固定模式的内容,很容易引起厌倦感,因此,好的课堂常规应该是在练习内容和练习方法方面不仅要有变化和新鲜感,而且还要注意手段的创新和使用的频率。体育课堂教学应该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练习中去,课堂上“乱”点没有关系,如果能够做到“形散而神不散”,那就是体育教学的最佳境界!

所以,体育课堂常规必须要真正被师生所理解、所认同。只有体育课堂常规的必要性被师生真正理解与认同,教学组织和要求才能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体育教师要通过适当的方法与途径,给学生阐明体育课堂常规对于学生本身和体育教学效果的影响。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不断根据体育教学情境的变化,适时、适度、适当解决体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证体育教学活动处于一种良好的组织状态,促使体育教学目标的高效达成。如:体育教师应防患于未然,制定明确具体的课堂常规和纪律要求“上课师生问好,下课师生再见”,“体育委员集合整队”,“必须穿有利于安全、方便运动的服装和鞋子”等。这些常规与纪律要求应该是体育教师能够身体力行,师生能够共同遵守。但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还可能出现少数学生不遵守课堂常规、不按照组织教学的要求进行练习,甚至做对自己和他人危险性较大的活动等,对于违规违纪学生应在尊重学生人格的前提下进行适度的惩罚,并加以纠正。潘绍伟教授提供的一位体育教师的管理案例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7]:

学生的课堂纪律是最困扰教师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总是一再强调不要讲话,不要干别的事情。而活泼好动的学生总是试探着突破这一规定。违规行为如烧不尽的“野草”,稍有春风一吹便葱茏而“生”了,令教师生气恼怒,疲惫不堪。在一次课堂上,同学们视我如隐身人,自顾自地在高谈阔论着各自的话题。“小肖同学站得非常好,精神饱满,第三组加10分。”我这句声音不太高的话刚落音,学生们“唰”地安静下来了。于是,我趁着那股新鲜劲说:“现在我们开始个人主动发言,表现最佳的小组加分,小组中有人违反纪律扣分,哪个小组得分最高,在选修内容时有挑选器材权。”刚开始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会故意地违纪试探一下,当真被扣分时,他们组内的学生开始毫不客气地提醒他。此后,学生们为本组的利益着想,开始有序发言了!课堂纪律得到了有效维护。一堂课下来,学生学得很投入,听得有收获。教师教得也很轻松。

可见,体育课堂常规在体育教学组织中进行改革创新是十分必要的,然而,教学改革如同社会改革一样,在改革的过程中,必定有一些新的思想理论的产生,来推动社会更快地发展和进步。任何改革都不是对原有制度的纯粹破坏,而是在保留中继承,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都包含着对原有制度中合理或者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思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在处理体育课堂常规问题时也应该如此,对于应该继承的常规,在探索新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必须遵循,这样才不会把改革创新变成盲目的、随心所欲的为求新而求新。同时,要勇于打破常规,积极改革创新。

21世纪的我国学校体育已经体现出如下的时代特征:健身性、人文性、娱乐性、多样性、民族性和开放性。在现代学校体育教学中,要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主以学生为辅的教学形式,应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应该在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探索能力,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和展开争论,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当学生有了完善的主体意识后,就会在学习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积极主动地寻求多种方法和途径来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体育教学也是一样,改变过去的“灌注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地来参加体育学习,真正达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使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提高,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对于体育教师来讲,要积极学习关于教学的新思想、新观点,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勇于打破自身定式,弥补自身不足,摒弃不合理的课堂常规,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寻求符合时展要求的体育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新世纪复合型合格人才。

4 结束语

总之,新课程不是全盘否定传统的课堂常规,在传统常规中也有许多值得继承和发展的方面。有些练习就必须要统一指挥,这样的统一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教学,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那么对这样的常规不仅不能摈弃,而且应该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因此,只有正确认识体育课堂常规,才能更好地实践新体育课程改革,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组织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始终具有明确的体育课程目标意识、始终抱有一颗热爱学生、帮助学生发展的心,这将有利于实现体育课堂常规运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毛振明,赖天德.如何正确理解和实施体育课堂教学常规

[J].中国学校体育,2006(12):30-33.

[2] 顾渊彦,于晓东.“约束力”与“灵活性”相结合的理论

基础[J].体育学刊,2002,9(1):24-26.

[3] 徐岩,孙光.体育教学方法论思考[J].体育与科学,2002,

23(4):75-76.

[4] 宋伦忠,王家京.探究体育新课程标准下的新型师生关系

[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0(4):

118-121.

[5] 周祥.传统体育课堂常规需打破[N]中国体育报,2007-

11-21(005)

[6] 毛振明,赖天德.论体育课与促进学生健康的关系[J].中

国学校体育,2004(4):59-60.

[7] 潘绍伟.提高体育教学组织有效性之三问[J].中国学校

课堂常规范文第5篇

“课堂常规”是指学生在校需时常遵守的规章。“无规矩不成方圆”,这句俗语强调了规章的重要性。一个班的班风、学风如何?主要看这个班学生言行举止是否有规矩。建设好的班风学风,就是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符合规矩的良好行为习惯。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孔子的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小时候养成的行为习惯,会像天性一样自然坚固,影响人的一生。所以,我觉得课堂常规训练是我们小学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工作的重要内容。

如何落实这项工作?我对自己的工作进行了回顾,做了简要的概括,在此和大家一起汇报交流:

一,师生共同熟悉常规内容。

小学课堂有哪些常规,老师心里有数,也要让孩子明白。去年下学期一年级入学的第一、第二两个星期,没有上课。把“课前准备、候课、问好、坐姿、倾听、表达、读书、书写、讨论、作业、课下、列队、就餐、卫生打扫”等十多件事项,须遵守的规矩,用课件的形式制作好,带着孩子明确。也许他们一开始记不住,但也要让学生初步具有规矩意识。

二,运用儿歌口令,记牢常规。

为了让孩子快速明确各项常规,我找到儿歌,帮助孩子记忆。如:

1、学习文明礼貌儿歌:

小朋友,进学校,见到老师问声好,见到同学问声早。

2、课前准备儿歌:

上课铃,叮铃响,我们快步进课堂,不挤不碰不吵闹,

静静坐在座位上。书本文具放整齐,等待老师把课上。

3、训练举手:要发言先举手,老师批准再张口。

4、路队训练:

1、上下课师生问好口令:

上课,起立!同学们好!老师您好!请坐!

下课,起立!同学们再见!老师再见!

小蚂蚁,一二一。站路队,快静齐。走起路来真神气。

2、课堂调控的口令:

(1)师:一二三;生:快坐好。(2)师:小眼睛;生:看黑板。

3、写字姿势口令:

师:头;生:正。师:肩;生:平。师:手离笔尖;生:两指头。师:胸离桌沿;生:一拳头。师:眼睛离书;生:有一尺。

4、写字口令:

师:魔法指;生:拿出来。

师:请你跟我写某字;生:我就跟你写某字。

三,老师身体力行,以身示范。

我们常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老师的身体力行,是最好的示范。要求学生不迟到,我上课前一般都会提前进教室,在门口或讲台上等候学生。要求学生做好课前准备,上课需用到的物品,我尽量进教室时带齐全。要求学生上课不讲小话、不做小动作、不吃零食,问我基本做到上课时不接电话、不喝水、不随意出教室。要孩子做到管理自己的座位卫生,我时刻注意讲台的整洁······身体力行,尽力让孩子“亲其师,信其道”。

四,多和学生相处,准确了解情况。

班级学生的行为习惯怎样,哪些做得好值得发扬、哪些做得不够需要改进,课堂上关注能了解一些。课余留心,老师可以了解的更全面准确。比如我班课下的常规是喝水上厕所捡垃圾做下节课准备,很多时候下课后留在教室,我就能发现哪些孩子记住并做到了。去食堂就餐,和孩子一起,就能真实了解哪些孩子能做到“食不言”、不挑食、珍惜不浪费。另外,有老师在,孩子愿更好的展示自己。长此以往,学生的行为习惯会好些。

五,把握课堂阵地,训练常规。

课堂是老师的阵地。课堂上,我把常规管理,时刻放在心间。发现学生的不良行为,有时用课堂调控口令引导,如“小眼睛看老师,小耳朵听声音”,更多的时候,我运用激励性的评价,正面引导。如走进课堂,看见有些孩子课前准备做得不够好,老师快速找到一个做的好的,给予表扬:“看,许施琴同学的书摆在桌子的左上角、铅笔放在笔槽里、安安静静伏在桌上,等候老师来上课,我要给她奖励一个表扬章!”课堂提问后,有的孩子随意表达,老师看着坐姿端正、举手积极的孩子说:“我要请朱嘉伟同学回答这个问题,他坐得端正、手举得高高的,遵守规矩,老师喜欢这样的同学!”诸如此类,随时抓住学生的表现评价,训练常规。有必要时,任何一个教学内容也能成为课堂常规训练的契机。上周我教学课文《我多想去看看》一文,要求孩子用“多想”说话,一个孩子说,有些孩子没用心听,我便说“老师多想某某同学能认真倾听”。理解“也是”一词时,我便列举“费子杭听讲时全神贯注,很多同学也是这样。”类似的激励评价能较迅速地拉回部分走神学生的注意力。

当然,丰富教学形式,活泼教学手段,激发孩子学习兴趣能更好的形成孩子良好的听课习惯。希沃课件把很多教学内容活动化,比如学拼音字母时“快速判断字母的大小写”,是让两个孩子同时上台比赛点击字母论输赢;练习词语搭配时,可让学生上台移动词条;听课文的朗读是根据课文内容制成与内容一致的动漫视频,学生对这些教学环节兴趣大,参与度高一些。另外,盖表扬章、小组夺红旗赛、点赞也是激发孩子学习兴趣、训练行为习惯的方法。

六,每日及时小结,奖罚分明,训练常规。